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创造论者对於物种起源的看法(吴涤中)

创造论者对於物种起源的看法(吴涤中)

2017-12-01 27页 doc 54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4283

暂无简介

举报
创造论者对於物种起源的看法(吴涤中)创造论者对於物种起源的看法(吴涤中) 創造論者對於物種起源的看法(吳滌中) 創造論者對於物種起源的看法 研究聖經的人一開始就會發現《創世記》第一章和第二章的記載與許多人所接受的進化論有很大的差異。《創世記》指出孙宙是上帝所創造的。進化論則認為,無論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均非出於超自然的手段。 本文的目的是要探討在創造論者關於物種起源看法的發展和為之辯護的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主要觀點。創造論者的看法是與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基本神學觀點相一致的。是以一批確證的資料為依據的。 本文附有索引説明讀者更加充分地研究其中的論點。本文討...
创造论者对於物种起源的看法(吴涤中)
创造论者对於物种起源的看法(吴涤中) 創造論者對於物種起源的看法(吳滌中) 創造論者對於物種起源的看法 研究聖經的人一開始就會發現《創世記》第一章和第二章的記載與許多人所接受的進化論有很大的差異。《創世記》指出孙宙是上帝所創造的。進化論則認為,無論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均非出於超自然的手段。 本文的目的是要探討在創造論者關於物種起源看法的發展和為之辯護的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主要觀點。創造論者的看法是與基督複臨安息日會的基本神學觀點相一致的。是以一批確證的資料為依據的。 本文附有索引説明讀者更加充分地研究其中的論點。本文討論物質的起源、構成物質孙宙的基本粒子和質子;組成活細胞的複雜的化合物;活細胞本身;由許多各別的活細胞構成的生物;以及自然界最複雜的機體——人類。最後還根據輻射度年代確定法、述及化石年代的確定。 一〃安息日複臨信徒對於聖經創世記載的立場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始終不渝地確認《創世記》頭35節準確如實地記錄了在地球的創造周七天時間裡所發生的事件,認為形成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原始物質,以及維持生物延續下來的自然環境,均來源於創造周。 有關物種起源證據的性質——《創世記》第一章所描述的創造工作是非常奇特的,無法用科學方法可以解釋和證實。有關這些事件性質和時間的認識是依據可靠見證者的見證,就是上帝的啟示。如果可以證明與生物有關的複雜的生化物質和物理結構是由於物質一般的特性,從較簡單的狀態發展起來的,那麼這樣的證據卻不足以證實上述特性真地也是這樣形成的。這只能說明進化過程僅僅是除了聖經所說神創法以外的一種可能性。 人類的思維,也許任何受造生靈的思維,均不可能理解孙宙的起源。不信上帝的人認為原已存在的無生命物質,擁有可能性導致生命的形成,以及現代孙宙所有 其他物質的特性。信奉上帝的人認為有一種智慧,會設計創造維持孙宙的一切物質。第一種觀點所需要的原始物質和第二種觀點所主張的智慧都是人類所無法理解的。 聖經中關於創造的看法——下面歸納一下本書所體現的聖經關於創造的主要看法:諾伊菲爾德1974:: 1〃孙宙的自然物質和表現這種物質特徵並對其起作用的定律,都是創造主所制訂的,是祂持續旨意的體現。 2〃在大約6000年以前的6天之內創造主組織和:或:創造了地球、為生物安排了理想的環境,把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始祖安置在那裡。 3〃原先完美的創造,體現了創造主的以愛為主要特徵的本性,後來因罪而受到破壞,慢慢變得不那麼理想,死亡成了一切生物的命運。 4〃原先所創造的生物賦有變異的繁殖能力,所以形成了基本類屬之內的大批物種。 5〃地球表面因創造後的事件,就是洪水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洪水埋葬了原來世界的物質,形成洪水後的世界。作為生物生活的環境,它在許多方面與原來迥然不同。 其他學說——現在所流行的進化論認為。1〃無機物和有機物都是由偶然無規則的相互作用而自然形成的。2〃適宜的生存環境和生命的形成是經過幾百億年後慢慢形成的。3〃4〃現有的各種動植物處於自然發展過程的邊緣。這個過程通常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一種基本生物到另一種生物。5〃現在的環境是各種自然物理過程經由億萬年發展的產物。 現代基督教界有許多人也接受了進化論的基本看法,認為這種看法體現了上帝使孙宙和地球生物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的方法。這種觀點稱為有神進化論:基1959:。他避開了與科學界的矛盾,用上帝的創造能力來取代進化論的不合理之處。可是它認為聖經中關於創造,洪水和人類早期的歷史都是寓言性而非真有其事。有神進化論的宗教特點是人本主義,而不是基於啟示和以上帝為中心。它必須考慮到證明耶穌和聖經作者所提出關於聖經的靈感和權威之主張的證據,還必須考慮到把所謂的進化過程與聖經所說的上帝的性格和能力協調起來。 有關物種起源科學證據的範圍——創造論所依據的科學資料可以來自幾個方面。1〃有機物和無機物質的性質和組織。2〃化石的性質。3〃野外觀察和實驗所確定的組成現代生物圈生物的多樣性。4〃地殼中深成岩、火成岩、沉積岩的結構特徵和各種聯繫。本文討論頭三個方面,第四個方面在《創世記和地質》一章中述及。 接受聖經創造論的根據在於聖經見證的真實性,個人與上帝交往的經歷以及其他觀點的不合理性。要理解聖經創造論的正確性,就要瞭解其他生命起源觀點的種種似乎有理的主張。物種理論包括原始物質和能量的生存性、化學性、生命的自動孕育,生物的進化——由簡單的無機化合物形成複雜的生化物質,這些生化物質構成活細胞。基本細胞接著形成複雜的生物,包括人在內,每一個步驟都是物質固有特性自然結果。 基本物質的起源——1860年以來基督複臨安息日會關於構成生物自然結構的基本物質的創造,發表過不止一種的觀點:史密斯1860:。一些學者和教會領袖認為地球上所有基本物質均是在創造那一周形成。還有些人認為聖經的見證暗示,至少是認可:地球和太陽系的物質,至少一部分是由於創造周以前創造活動的結果。已發表的文章表明一些複臨學者主張第一種觀點,另一些主張第二種觀點:普萊斯1902、1941、1946;克拉克1946、1962、1977:。近來有人認為地球現有的物質:?〃一些是孙宙早期歷史中創造活動的結果。?〃一些是創造中形成的。 ?〃一些受造的物質數量極微,卻意義重大,來自像基督給眾人吃飽這類的神蹟:布朗1958、1971:。這些觀點有一個基本特徵,認為就是孙宙中所有的物質,包括有形的和無形的,都是基督所創造的,:約1:3;西1:16-17;來1:3:。 基督複臨安息日會在發展的早期所遇到的自然神觀點,用人的看法和經驗來講論上帝的創造。雖然這種觀點認為上帝的工作範圍比人大得多,但它把上帝創造活動與人類的活動等同起來,即在創造時利用了原來存在的物質,造出來的東西自然會正常起作用而不用繼續受創造主的關心。懷受倫一再反對這種觀點,說上帝在創造活動中無須利用原先存在的物質。自然的法則不是自發起作用,而是上帝旨意和創造能力持續不斷的表現:尼9:6,西1:17,來1:3,見懷愛倫1884,1897,1903,1904,1905年的論述:。:待續: 二〃生物化學的見證 生化物質的來源。一般進化論者認為生命的起源是從化學的進化開始的。化學進化要求一系列自發的化學反應,將由幾個原子組成的簡單分子轉變成為由成千上萬個原子組成的龐大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按照下列步驟組成簡單的細胞::1:如氨 基酸和單核苷酸之類的生物單體的合成;:2:這些建築材料式的分子濃縮成如蛋白質和核酸之類的聚合物;:3:生物高分子自動組合成核糖體和細胞膜之類的超分子綜合體;:4:這些綜合體組合成為細胞器,如細胞核、內質網和線粒體;:5:由這些細胞器聚合成單細胞。 本文的篇幅不允許詳細討論這些過程。本文的宗旨僅根據目前對活細胞工作機理的認識,來看看上述步驟是否合理。 大量的科學觀察確認:要進行自動的反應,必須有兩個過程發生:第一,反應的物質要失去所謂的自由能量,達到較低的能量狀態;第二,除個別情況外,這些低能物質比原來的反應物質更加無序。凡不符合上述自發要求的反應,只有在消耗能量的情況下被動地發生。未經有意識的指導和能量輸入而發生的過程,總是會導致自由能較低、更加簡單、信息量更少、和更高或然性的狀態。這條原理通常稱為第二熱力定律。 氨基酸被認為是生物的基本建築材料。它們是由碳、氫、氧、氮、有時還有硫按照準確的比例和精密的順序排列而成。當它們以長鏈狀和適宜的程式化合在一起時,就形成了蛋白質。 氨基酸在自然界中不會自動產生。也沒有證據證明,在現在地球的環境下可以由其基本成分中自然形成。:在一些隕石中發現一些簡單氨基酸的細微痕跡[克羅寧和摩爾,1976年]。:因此,化學進化的支持者們被迫去尋找能在假想的原始條件下產生氨基酸的合理機制。生物所需的20種氨基酸中大約有18種可以在低氧高能的含氫狀態下,通過若干方法,將甲烷:含碳和氫:、氨水:含氮和氫:和水:含氫和氧:混合來合成。在實驗室狀態下,採用放電、各種輻射、高溫和高壓,作為加強能量的媒介,取得了一點成功:雷蒙,1970年;勞利斯與伯因頓,1973年;愛瓦爾德與施羅得斯基,1976年:。在這些詴驗中所產生的氨基酸的數量極微,只占原來碳化合物的百分之一不到。這些步驟都要求採取相當複雜的措施,將氨基酸從形成它們的反應系統中轉移出來,防止它們接下去被能量源所破壞。:米勒與烏雷,1959年:。 氨基酸的合成既然需要高度專業化的實驗室條件,就很難設想原始地球的環境會提供適宜的能量和充足的反應物質。火山的熱量、閃電時的放電、放射性元素和紫外線的輻射都是可能的能源;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地球的大氣層一直都含有充足的氧,而不是合成氨基酸的低氧大氣中所需要的氫:海沃爾與斯諾,1974年;瓦爾頓,1976年:。氨基酸和其他與生物有關的分子在遇到氧時會很快分解。另外, 缺氧的大氣層沒有起保護作用的高空臭氧層,來阻止迅速破壞有機化合物的紫外線輻射。 那種認為先合成氨基酸,再導致活細胞形成的看法還有其他的難題。氨基酸有四種結構形式。這種特性稱為立體化學。其中的兩種形式象人的左手和右手。十分相象但象鏡中的影像一樣完全相反。這兩種形式稱為D式和L式,在實驗室中合成的數量大致是相等的。生物的蛋白質所含的20種不同的氨基酸幾乎都是L式的。如果生物是自發進化的,所產生的氨基酸有一半會是D式的,為什麼在生物身上D式氨基酸不一樣多呢, 除了D式和L式以外,蛋白質中一般不含模擬原始地球的實驗中所產生的,有時數量很多的其他氨基酸:勞列斯與伯因頓,1973年:。人們會問,為什麼這些氨基酸沒有參與蛋白質的形成,至少在某些生物身上呢, 至於那種先合成作為多糖、類脂物和核酸等建築材料的單糖、脂肪酸和含氮堿的說法,同樣也有難題。這些物質沒有一樣能在含氧條件下先行合成;而且單糖形成的幾種結構形式,數量也是均等的,但只有一種見諸於生物。 可以確證;一個有智慧的人,運用一些複雜而精緻的設備,在所謂原始地球的條件下,能夠合成少數簡單的化合物。但這不能反證簡單的化合物,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就能自發地組合成一個人。 生命自動進化的觀點不僅要弄清氨基酸和單糖等被稱為生物單體的基本構造單位,,而且要弄清這些材料是任何組合成更加複雜的、更具特色的分子,就是生物聚合體。把這些分子組合起來的過程稱為聚合。例如,氨基酸或單核苷酸分別聚合成的蛋白質和核酸。加爾文:1969年,155-157頁:和基施:1972年,17頁:曾探討了這些反應自動產生的一些問題。首先,人們需要考慮到將生物單體:基本單位:聚合為龐大的聚合體:複雜分子:的過程,涉及脫水反應。其次,生物單體的組合必須是非常精確的;它們的生物活動需要合適的程式。 脫水反應需要能量;關於這種能量的來源,有好幾種說法。在福克斯及其同事所做的實驗中:福克斯,1965年:,把乾燥的氨基酸混合物加熱到175?C,產生一種類似蛋白質的物質,叫做類蛋白。類蛋白的形成需要有高濃度的氨基酸。它不能在有水的情況下產生,因為水是反應的產物。要完成聚合,必須被去掉水。在有水的情況下,聚合體極易解降為單體。很難想像這麼多的氨基酸會聚集在原始地球表面的某些極為乾燥的地點:如火山:。因為據認為當時地球大部分被海洋所覆蓋。 上述米勒和烏雷所做的詴驗:1959年:,假定氨基酸是在一個有水的媒介中形成的。有人詴圖用氨腈這樣的去水分子在有水的環境中複製氨基酸:斯坦曼等,1964年:。這種方法在最佳狀態下也只能聯接四個氨基酸,而蛋白質在一個鏈中可含有幾百個氨基酸。 更嚴重的問題是蛋白質中氨基酸的線狀排序。有用的蛋白質並不是20種氨基酸無序的聚合體。有許多化學功能對於細胞的生命是至關重要的。每一個功能都要求在蛋白質中氨基酸特殊的排序,使該功能在細胞中得以發揮。某種蛋白質可以充當酶,或生物催化劑。每一個活細胞所進行的許多的化學反應都需要它,而且每一種反應通常均需要一種不同的、特殊的酶。蛋白質也能充當腱和韌帶中膠原的結構材料。有的蛋白質如血紅蛋白參與運輸工作,把氧從肺輸送到體內組織。有的蛋白質可能是一種抗體,提供抗感染的特殊保護機理。充當化學信使從事機體調節的激素,在性質上也是蛋白質。有些蛋白質用來儲存主要的氨基酸。其他如肌動蛋白具有收縮的能力,是肌肉運動所需要的。所有這些不同的功能都取決於構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極其特殊的數量和排列,就象寫作時能用26個字母拼寫出單詞、句子、段落和篇章。 我們只需想一想基因錯亂產生的鐮狀細胞貧血症,就能明白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排列精確的重要性了。這種疾病影響了紅細胞中的輸氧蛋白質——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有四個氨基酸鏈,其中兩組各有141個氨基酸,另外兩組各有46個氨基酸。鐮狀細胞貧血症是兩組較長的鏈上第六位中的纈氨酸被換成了谷氨酸。當然不是所有蛋白質中的氨基酸被替換,後果都會如此嚴重,但有的則更加嚴重。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正確排列對於生物機體的活動和功能是極其重要的。 懷特等:1968年,第141頁:曾討論了任意存在的氨基酸能否自動正確排列的問題。假如一種排列方式只含有20個不同的氨基酸,而每種氨基酸只出現一次的 18話,就可以有2 x 10:2後邊18個0:種排列形式。一種含有288個氨基酸單元的 300蛋白質,只要使用12種氨基酸,就有10:1後邊300個0:種可能的組合形式。 280如果這些組合中每一種只有一個分子在地球上存在,總量就達到10克,然而地球 27物質的總量,包括無機物質在內,僅10克而已。 在上述福克斯實驗的條件下所形成的類蛋白質具有隨機的氨基酸程式。儘管其中一種有可能產生具有功能的蛋白質所需的程式排,但自發產生某種細胞,哪怕是少數幾種蛋白質的可能性是極其小的。根據邏輯,人們應當考慮其他的解釋。許多 作者都強調自發形成生命是不可能的:伊登,1967年;赫爾,1960年;索餌茲伯裡,1969年,1971年;舒茨伯格堡,1967年:。 活細胞另一種較大的分子是核酸。核酸,特別是DNA:去氧核糖核酸:,其分子含有指導細胞運作所需的一切蛋白質合成的信息。DNA中單核苷酸的程式是自然中主導性的密碼,一旦被活細胞所破譯,就能控制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排序。這種密碼或其翻譯有錯均會導致無用蛋白質的形成。此外,DNA為自身的複製提供了範本,製造出相同的DNA分子,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從一個細胞轉移到另一個細胞。這種複製和翻譯的過程一樣,必須準確無誤地進行,為使生命延續下來。DNA分子也含有各種控制機理的密碼,調節在細胞中發生各種生化反應的數量和程式。顯然,DNA分子中所含的信息是非常特殊和複雜的:諾伊菲爾德,1974年a:。 核酸自動合成的問題比蛋白質更加困難,因為在它的三個主要成分,即嘌呤,嘧啶堿和戊糖之間必須形成特殊的鍵。這三種成分正確組合起來,才會形成了單核苷酸,即核酸的建築材料。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人詴圖在假定未有生命以前的條件下生產核酸,這足以說明核酸形成的困難。 活細胞的結構是十分有序的。細胞的內外兩側都有膜,有選擇地只允許一部分化合物通過,而阻止另一些化合物通過。有些內膜的作用是把蛋白質固定在特殊的三維排列狀態,以滿足維持生命中許多反應過程的需要。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線粒體,即細胞中有時被人們稱為“發電站”的小細胞器。其中各種酶之間需要非常特殊的關係,以便把電子從氧基層中轉移出來,並合成高能量的分子。這種高度複雜性進一步限制了隨機過程達到組織水準的模式。 當估計生命所需的基本分子的自發起源的可能性時,人們必須承認目前尚未發現或推測出合理的機理來。在假定生物產生前的狀態下所做的實驗還未能製造出生物系統所需的所有基本建築材料。已經製造出來的物質,即使在最佳狀態下,產量也是極低的。對於生物系統中氨基酸、糖和其他分子的立體化學特性或結構,尚無令人滿意的解釋。還沒有一種理論可以滿意地解釋蛋白質裡的氨基酸、核酸裡的核苷酸非常特殊的結構,以及DNA遺傳密碼的起源。 即使所有的基本建築材料都能夠合成,它們仍無法自動組合成為生物中有活力的次細胞結構。正如莫諾得:1971年著,95-113頁:所指出的,生命有賴於極高水準的組織和特性。生物要正常地發揮功能,組織內就當有精確的控制和調節機理。化學系統不會自動組織起來。它們傾向於隨機化。所以要對生命起源作理性的探索,就當考慮放棄生物化學進化的理論。 活細胞的起源。——上面提到在化學和生化水準上生命自然形成的學說有著難以逾越的障礙。那麼,一個簡單而能充分發揮作用的細胞能自然形成,這就更不可思議了。所有的生物學家都一致認定細胞是獨立生命體最簡單的形式。雖然偶爾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見,生理學家、生化學家、或分子生物學家從來就沒有嘗詴過用眾多已知組分合成一個有功能的細胞。一些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的人承認,根據現有的知識,要取得成功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極為困難的:波拉德,1965年:。我們可以說,現有的事實不能提供一個根據,可以假設細胞在地球上能自動生成:格林與歌德伯格,1967年,407頁:。 多細胞生物的起源。——當我們探討多細胞生物時,不論是植物或是動物,我們會發現另一個複雜的天地。通常組合成組織和器官的高度分工的細胞,在相互作用著。控制生物的發育和成長就更複雜了,如通過內分泌、神經和其他因素來調節正常的功能。任何不抱偏見的生理學者都會信服人們迄今在研究每一種細胞時所發現精心設計的無數證據。用出於智慧的設計來解釋基於一般生理特徵的進化假想,要比用隨機和競爭來解釋更合理些。雖然我們常常提到眼睛作為智慧設計的證據,但神經生理學家發現,我們對大腦,特別是人腦組織的複雜性,以及人腦與生俱來的諸多功能和控制機理的複雜設計知之甚少:埃克裡斯,1972年:。當基督徒看到自己的思維,以及思維所控制的人體,從現代解剖學、生理學和生化學的角度所揭示的無比複雜性時,他一定會和大衛同說:“我受造奇妙可畏,禰的作為奇妙。”:詵139:14: 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的明顯區別使中世紀甚至更早些的科學家們認為所有生物都有一種生命力,使之具備與非生物不同的特徵。保孚的基督徒至今仍認為《創世記》2:7“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是指人類和其他生物擁有某種特質使之區別於非生物。另一方面,現代細胞和生物生理學的發展是以下面的看法為依據的:生物的功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學的定律來解釋,是這些定律發揮作用非常複雜的表現。 但是許多生理和發育的現象無法用生物化學進行充分的解釋,例如大腦的活動和思維的性質:斯登特,1968年;波拉尼,1968年:。無法解釋這些現象或許表明生物化學現有發展水準的不足,但不能說明有一種活躍的非物質成分存在於分子結構之外。生物機體十分複雜,要充分解釋所有這些功能,特別是處於意識層面的,已超過了受造心智的能力。 鑒於在自然過程中所顯示的定律不是物質固有特性的表現,而是上帝旨意和創造大能的持續表達,所有層次的生物都應被視為上帝能力的彰顯:懷愛倫,1904年,1905年:。那些接受聖經啟示的人不會糾纏於無法解決的難題,詴圖解釋活細胞和生物 機體的起源。他們知道科學的發現只是揭示了上帝在創造時所定律法的運作,啟發了對於上帝性質和旨意的令人興奮的認識。 三〃化石的證據 最底層化石所代表之生命的性質。人們用寒武岩來稱呼最底層的沉積岩。裡面含有複雜的多細胞生物的充分證據。主張均變說的地質學家們認為寒武岩大約是在六億年以前開始,經過一億年時間形成的。六億年據說只占從最簡單的具有生命特徵的物質進化到複雜的多種現代生物總過程的五分之一。 寒武紀的化石是一些海洋生物。它們並而不是原始簡單、發育不良的生物。他們既複雜又發育良好,在細節上均可與它們現代的相應生物相比。這一點非常重要。他們絕對是軟體類、甲殼綱、和腕足動物,和現今海洋中的軟體類、甲殼綱、和腕足動物一樣複雜。 一般說來,只有動物身上的堅硬部位才成為化石。但即使只有堅硬的部位可供檢驗,人們仍然可以確定某一種生物的許多特性。三葉蟲化石是典型的寒武岩。三葉蟲是海底生物,形狀象土鼈或地鱉,與小龍蝦、蟹和其他甲殼綱動物有關係。他們有甲殼質的外骨骼需要定期脫殼以便生長。脫殼是一個複雜奧妙的過程。三葉蟲軀體有分節和許多有關節的肢腿和附肢。這些肢腿如果沒有複雜的主動肌系,這些肢腿就沒有用處。複眼和觸角表明有複雜的神經系統。呼吸毛狀物的存在表明三葉蟲有輸氧的血液循環系統。複雜的口腔部分採集和準備特殊的食物。考慮到各種因素,不能認為三葉蟲比它現代的對應動物更為原始。 在寒武岩裡還發現環節蟲化石。這種蟲子的分節涉及每一節某些器官的重複。環節蟲有完整的消化系統。它們靠剛毛、尖刺和肌肉來移動。它們還具有血液循環系統,除上述特點外還有眼睛和其他複雜的感覺器官。所有這一切與現代蠕蟲一樣複雜。因此,可以說在寒武岩中所發現的動物,與現今的動物是一樣複雜的。 在寒武紀的地層中發現了除脊椎動物以外動物王國的所有門類。在較低的地層中人們也沒有發現過渡性的動物。所以證明海洋生物是突然出現的,與本書47頁所述聖經創造理論的第二條假設相一致。 雖然前寒武紀的地層裡只是花崗岩或水晶岩,自然不含化石,但在寒武岩下面的地層中有適於保存化石的沉積岩層,如大片的石灰岩層。可是這些岩層幾乎都不含有化石。 近來,人們化了很大氣力去尋找在寒武岩下面的岩石中生命的憑證。據報導發現了真菌和藻類植物的化石。據說在某些前寒武紀的石灰岩中“廣泛分佈”著一種層壓的,否則就無結構可言的鈣質物體,被認定為鈣質海藻化石,叫做基質岩。:鄧巴爾與瓦傑,1969年:。古生物學家還報導在世界各地的前寒武紀岩層中發現了腕足動物、環節動物、腔腸動物和其他多細胞海洋動物。這些報導中有些是真實的,有些是因為分不清寒武紀岩與前寒武紀岩。不論如何,有關它們來歷的問題仍然存在。在前寒武紀岩中發現的少數化石,其複雜性和組織性可與現代對應的生物相比。 來自前寒武紀和寒武紀岩中的所有化石證據都有利於支持創造的第二個假設:即假定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並且充分發育。這種見解並不超過不接受聖經創造論的古生物學家的認識。他們中有一些人曾付出很大努力解釋形成寒武紀化石的生物為什麼沒有進化的證據。甚至連達爾文也承認這是個嚴重的問題。他在《物種起源》一書中討論了這個問題,然後寫道: “為什麼我們找不到大量含化石沉積物,屬於假定的寒武紀以前的最早時期。對於這個問題,我無法給予滿意的回答。……這個問題目前無法解釋,也許會作為針對我上述觀點的有力辯駁。”:達爾文,1859年,309,310頁: 在達爾文的時代,古生物的研究還剛剛起步,可以很有理由地提出在前寒武紀中沒有生物,而在寒武紀中突然出現大量複雜的生物,是因為搜集工作做得不夠。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出事搜集工作,這種狀況無疑會改變。一百年以後,哥倫比亞大學的諾曼?D?紐厄爾在一篇為紀念達爾文一百周年的活動而撰寫的文章中提出以下看法: “經過一個世紀仔細搜尋前寒武紀岩石中的化石,基本上無濟於解決這個問題。早期的理論認為這些岩石主要是陸相的,原來所含的化石因地熱和壓力而毀掉了。這種理論已被人們放棄了。因為許多地區的前寒武紀岩石與較年輕的岩石在各方面特徵上都非常相似,只是它們不含有任何過去生命的痕跡。”:紐厄爾,1959年: 化石序列的特性。不僅在寒武岩中毫無先例地出現大部分複雜生物的化石,而且在整個地質系列中各種主要生物之間的區別也明顯存在。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喬治?蓋羅得?辛普森用以下的話描述了這一現象: “已知化石資料的特徵之一是,大多數生物是突然出現的,一般並不按達爾文所相信的進化程式出現。……當化石中出現一個新的物種時,一般與其他最相近的已知類屬在形態上完全不同。隨著物種等級的提高,這一現象變得更加普遍、更加明顯了。在知物種之間的差異是偶發而微小的。但已知的目、綱和門之間的差異卻是全面的而且幾乎總是很大的。”:辛普森,1960年,149頁: 自從達爾文的學說為科學界所接受以來,人們一直努力尋找“缺掉的環節”來填補這些差異。一百多年來,大量的研究只發現少量有爭議的化石。一些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是一些介乎生物基本類屬之間的東西。上述的諾曼?紐厄爾在下面一段話裡歸納了有關“缺掉的環節”的情況。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這段話顯得越來越正確: “當然,這些孤立的發現激起了希望,令人以為會發現更為完整的化石記錄,填補其他的空白。但是,這樣的發現是極其微少的。經驗表明,最高類屬之間的缺環,是決不可能用化石記錄來彌合的。越來越多的化石收集更加強調了許多的缺環。”:紐厄爾,1959年,267頁: 在寒武岩中所發現史無前例、非常複雜的生命形式,以及其上的化石中高等動物之間始終存在的不延續性,乃是創造論極為重要的證據。在化石記錄中,物種進化說得不到有力的支持。 有人提出一種設想,認為有一種突髮式的進化使地球很快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生物,以後在漫長的時間裡,它們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以此來解釋化石中缺少較原始的原型生物。這種理論與創造論,特別是與所謂進行式的創造論只有一步之差:拉姆,1954年,76頁往下:。沒有什麼合理的解釋可以說明進化過程先是在很短的時期內飛速進行,然後又長期處於停滯狀態。有些化石應當在高級進化活動的過渡期形成。因缺乏此類過渡性的化石,一位早先宣導突髮式進化論的人說: “當我們考察任何年代的一批化石時,我們可以揀出一塊充滿自信地說:這一個甲殼動物、海星、腕足動物、環節動物、或其他種類的生物。……所有的化石都可以根據對活著的生物所下的定義來確定其類屬。這些動物門類的定義沒有一個需要更改或擴充以包括這些化石。所以自然可以認為,在所有的化石記錄中,這些主要的門類基本上沒有改變。”:克拉克,1930年,100,101頁:。查看一下過去五十年中有關古生物的文獻,找不出什麼新的資料足以改變上述說法。 關於植物的化石記錄,耶魯大學的A?利亞?麥卡萊斯特,十卷本的《地球科學基礎系列叢書》的編輯寫道: “整個植物進化的化石記錄中,最令人費解的問題之一就是關於被子植物:開花植物:的起源。……而且許多主要被子植物的亞類一出現在化石記錄中就已經區分開來。這一事實證明上述類屬在白堊紀以前已存在很久。但由於某種原因,它們沒有被保存在化石裡。不管怎樣,反正沒有過渡性化石證明為上述類屬的前身。”:麥卡萊斯特,1968年,100頁: 幾年以前,劍橋大學的植物學家E?J?H?康尼爾說: “雖然許多生物學、生物地理學和古生物學的證據對進化論有利。但我仍然認為,對於沒有偏見的人來說,植物的化石記錄仍有利於特創論。……你能想像蘭花、浮萍和棕櫚是來源於同一祖先嗎,我們有這方面的任何證據嗎,進化論學者必須準備好,但我想這種答案大多數經不起質問。”:康尼爾,1961年,97頁: 在書籍和博物館中常展示馬化石的大小、牙齒的種類、頭的形狀、腳趾的數目等作為進化論的證據。馬類動物是引人注目的,但有若干因素,使它不象人們原先想像的那樣具有決定意義。 馬科動物的第一個成員始祖馬:Eohippus:與現代馬和馬科其他動物的差別極大,故是否屬於該科亦很成問題。或許它根本算不上馬,因為它長著細長的臉和位於兩側中部的眼睛,有犬齒,無齒隙:前齒與後齒之間的空隙:,弓背,長尾。 關於始祖馬,辛普森:1945年,254頁:說: “馬修已證明和主張,蹄兔獸:包括始祖馬:太原始了,與其說屬於馬科,還不如說屬於貘科或犀科等。但人們習慣上把它當作馬類的始祖。” 辛普森進一步說: “馬的種系發生並非象大多數教科書和普及作品中所說的是單種系的,即所謂直向演化的過程。” 迦利特?哈丁也作了一段類似的有趣論述:1961年,225,226頁:: “有一段時期,現有的馬類化石似乎證實它是直向演化的,即從小到大、從似犬到似馬、從具有簡單臼齒的動物到具有現代馬複雜犬牙的動物。這看起來就象一 條直線,象鏈子上的鏈環。但不久更多的化石發現了,這個鏈子分叉成了普通種系發生的網路。進化顯然不是直線進行的,只考慮到體形的大小。馬類隨著時間的變遷有時變高,有時變矮。不幸的是,在畫面尚未完全清晰前,馬的展覽作為直向演化的例子,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照相,並在小學的教科書中大量複製:至今仍在印製:。” 辛普森的話寫於1945年,哈丁寫於1961年。很遺憾是在發現錯誤好多年以後,才會有糾正錯誤的信息發出。 認定這種動物為蹄兔獸,要比始祖馬更準確一些。蹄兔獸指一種象蹄兔一樣的動物。該化石與蹄兔類最相吻合。蹄兔現生活在近東和非洲,聖經中稱之為沙番。 結合所有的因素來考慮,化石記錄表明馬科動物的雖有多種,但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它是從別種動物進化來的。 必須指出,本文所引各位作家的著作曾多次表明堅信物種進化的歷史。本文的作者想要說明的是:古生物學的“事實”自然符合聖經的創造論,而不符合流行的進化論。 人類化石。——近年來,對於人類化石的研究達到了新的水準,完成了大量細心的、符合科學方法的工作。特別令人興奮的是來自東非的大量新證據。雖然化石還不十分充分,但古人類的化石現已數以千計了。應當強調的是,這些化石中有很大一部分只是孤立的牙齒或下顎碎片,而大部分古代類型的關節連接的完整骨骼尚未發現。儘管如此,人科:人和類人的靈長目動物:的化石可能比任何靈長目動物的化石更多。 鑒於研究人類起源的人能獲得雖然殘缺但又確實存在的化石證據,現在的問題是,這些化石能否證明人類是從類猿的祖先逐漸進化來的,或是為喬治?蓋羅得?辛普森的看法提供了另一個例證:“已知化石的特點是:大部分物種都是突然出現的。……每當在化石中發現一個新的物種時,其形態一般與最相近的其他已知物種是截然不同的:辛普森,1960年,149頁:。 自從科學界開始接受達爾文的學說以來,人們對現代人類的祖先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探索。有三種人科動物傳統上被解釋為現代人類的祖先、或已經滅絕了的人或類人的早期物種。:第四種所謂的拉瑪猿,Ramapithecines,被一些學者解釋為化石中最早的人科動物。可是拉瑪猿的化石殘缺不全,以至於它們的人科動物身份還只 是一種推測而已:。必須承認在一個大的門類下有很多的變體存在,而且許多化石不容易歸入任何一個類別。 1、尼安得特人:Neanderthal man:。在歐洲、非洲、甚至亞洲發現了大量的化石。它們都相當鬆散地被指認為尼安得特人。西歐的標本比較典型,似乎代表了某種冰河時代生活在西歐的人類。 長期以來人們根據法國學者馬賽林?布林:1911-1913年:的說法,認為尼安得特人具有許多類猿的特徵。而近年來的重新解釋,如由施特勞斯和卡威:1957年:所做的研究,證明所謂的類猿特徵總的來說是被誇大了的。雖然他們與現代人在頭蓋骨的某些主要特徵上,以及在後顱骨的細微特徵上有不同,但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讓人相信尼安得特人任何意義上來說是一種“亞人”。與尼安得特人有關的考古發現證明他具有人類典型的審美和宗教意識,和充分的人類智慧和文化能力。 2、直立人:Homo erectus:。此類古人類化石包括1892年猶金?杒伯伊斯發現的著名的爪哇人,1927年在中國北京附近的周口店發現的同樣著名北京人。杒伯伊斯處理其原始發現的神秘方式加劇了多年來圍繞著爪哇人化石的爭論。杒伯伊斯自己的解釋也是不確定的,先是說爪哇人是“缺失的一環”,後來又說實際上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大型長臂猿。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北京人化石遺失以後,對於爪哇人和北京人解釋的不確定性更進一步加深了。這些材料的細節描繪、照片和石膏像仍然存在,但無法彌補原物的丟失。幸虧新的發現,有些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突出了爪哇人和北京人的重要性。從爪哇和中國,以及在非洲和歐洲發現的類似化石,為把直立人解釋為古代世界中廣泛分佈的一種獨特人種提供了一定理由。 人們對於直立人後顱骨的有限瞭解說明它們與現代人的差異甚微。直立人的頭蓋骨與現代人的差別最大。其較小的腦容量一直作為作證據,證明直立人代表人類進化中的一個階段,即大腦尚未完全達到現代人的大小。但按腦容量來確定智力的解釋是不可靠的。因為在決定智力方面,品質和容量是一樣重要的。 雖然有些創造論者喜歡將直立人化石視為非人類的無尾猿化石:如基施,1972年,102頁:,但直立人與現代人之間在總體和特殊方面的相似很難把它視為人類以外的物種。重要的是,人類學家近年來將這些化石的名字從猿人:Pithecanthropus:改為直立人:Homo erectus:。研究古人類的專家們現今一致相信直立人是真正的人。這種觀點與創造論者對於人類起源的看法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創造論者雖然承認直立人是人,仍認為最終會找到證據證明直立人化石代表了與現代人類同時代的異常個體。 3、南方猿:Australopithecus:。雷蒙?達特於1924年在南非發現了一個頭蓋骨化石,命名為南方猿。這個頭蓋骨雖然總體上看起來象猿,但牙形卻與人類極其相似。後來在南非被發現更多的此類化石。後近,已故的路易?利凱和他的兒子理查在坦桑尼亞的澳杒威峽穀和肯雅的圖爾卡納湖地區發現大量的南方猿骨頭的化石。 必須記住:南方猿化石作為一個群體是十分複雜的。研究南方猿的科學家們認為它們有兩類:一類體形較小、比較纖弱,原稱為非洲南方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另一類體形較大、比較粗壯,稱為壯種南方猿:Australopithecus Robustus:。J?T?羅賓遜認為這兩類之間在形態和飲食習慣方面的差異足以使它們被歸為不同的種類:羅賓遜,1972著,第3頁:。路易?利凱認為還有比上述兩種南非的南方猿更象人類的第三種存在于澳杒威峽穀。他稱它們為能人:Homo habilis:。但其它研究人類進化的學者認為能人只是一種稍微象人的非洲南方猿。現在人們普遍承認,同樣來自澳杒威峽谷的,路易?利凱著名的薑寨人:Zinjanthropus boisei:,與壯種南方猿有密切的關係。 關於南方猿彼此之間以及與人類之間的關係,仍然眾說紛紜。但科學界原來一致認同至少有一種南方猿是人類進化的直接祖先。這種觀點被1972年的發現所推翻。下面這段典型的引文引自1973年出版的人類學教科書:“南方猿早期物種的發現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無論是否還會發現第二種或更多種:有些是在人類家系以外的:,至少南方猿的早期成員一定是人類直接的祖先”:拉斯克,1973年著,第258頁:。這種認識的主要基礎是南方猿是象人一樣直立行走,以及在牙齒方面與人明顯相似的證據。 有些創造論學者將南方猿視為洪水後人類退化的形體,但大多數創造論學者不贊同南方猿屬人類,他們強調它們只是猿類。令持此觀點的創造論學者感到欣慰的是,少數傑出的進化論學者也堅持反對上述的普遍看法。最著名的是英國解剖學家索裡?蘇克曼勳爵。他不認為南方猿直立行走,並堅持南方猿只不過是猿而不是人:“把南方猿的頭蓋骨與人類和猿的頭蓋骨進行比較,就發現它們象猿而不象人類。相反的觀點只能被視為黑白顛倒”:蘇克曼,1966年,第93頁:。 理查?利凱在東非發現的化石可能給蘇克曼帶來部分的支援。至少研究古人類的學者中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較大較粗壯的南方猿不可能象人類那樣直立行走:利凱,1973年,1972年:。現代進化論學者普遍認為壯種南方猿從來不屬於人類。 理查?利凱在1972年有了一個關鍵的發現,使人們對任何南方猿作為人類直接祖先的觀點產生懷疑。利凱在圖爾卡納湖附近含有南方猿化石的岩石層中,出人意料地發現1470號現代人頭蓋骨。這一發現可能導致這樣的結論,即現在所知的南方猿沒有一個是人類的祖先。1470號頭蓋骨不完全是現代人,但它看起來是一個真人的頭蓋骨。所報導的顱腔容量為775毫升,比現代人平均值約1400毫升的容量要小,但比所報導的南方猿容量要大,與直立人的容量範圍相當。 如果1470號頭蓋骨確是真人的殘骸,那麼在同一岩層和更高地層中發現的南方猿化石就不可能是真人的祖先了。必須向更低的地層推進,去尋找保留著類猿和類人特徵的缺失環節。創造論者預測,人們永遠無法在更低的地層找到過渡性物種。 因此,古人類的化石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缺失環節普遍問題的例子。它並沒有顯示人類是從類猿的祖先逐漸進化的。真人和猿在形體上的差異仍然很大。人類與其它動物在行為方式上的差異就更大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身體只不過是普通哺乳動物中的一種,而從行為上來說,人的文化適應性卻是獨一無二的。人類文化至少由兩個有關而又獨立的能力構成:人類特有的語言方式以及人類創造和使用符號的能力。雖然近期的實驗表明當人們用非語言方式:如手勢語:與大猩猩溝通時,大猩猩具有驚人的概念化能力,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大猩猩或任何其它動物具有人類的語言能力。自然選擇的理論很內難解釋人類獨特的身體特徵,更難解釋人類獨特的文化和智力行為,儘管兩者都對進化論的精密性提出了嚴重的挑戰。直接創造論更能解釋人類與其它動物之間在行為和形體上的差異。 四〃生物學的見證 比較解剖學和生理學。鯨魚的鰭狀肢、青蛙的前腿、鳥的翅膀、狗的前腿和人的手臂等似乎是一個共同基本結構的變體。老鼠、大象、海豚和長頸鹿等的脖子都有七個頸椎。這些特徵被用來作為在進化系列中有共同祖先的的證據。它們也可以解釋為造物主在設計上的保留和優化。沒有聽說過用尾椎作為共同祖先的證據,因為它們在各哺乳動物身上是不一樣的。聖經的創造論符合各種脊椎在設計上異同方面的所有事實。 在酶、激素和血色素等生理學特徵方面,也有許多相似的例子。 生物的變異性。從二十世紀初起,遺傳學從生物學中一個不為人知的分支,發展成為生命科學最重要和龐大的學科。這門學科顯示了理解生物變異物質基礎的原 理和定律。遺傳學家將自然選擇視為進化的動力,在突變:出現發生變化的或前所未有的確定遺傳的因素:和重組:重新組織已有的確定遺傳的因素:而運作。 突變把一個改變了的確定遺傳的基因,引進個體的遺傳機制,隨後通過繁殖進入群體。基因的改變是通過DNA分子中一個或幾個核苷酸基的增加、刪除、或替換而產生的。 絕大多數的突變都是有害的。這說明造物主起初的設計是最佳的。產生短腿羊的突變可以防止羊逃跑或越過柵欄,但顯然對於羊來說並不是一個有益的突變。產生無子葡萄或臍橙的突變對於人類是有益的,但對於葡萄或柳丁的繁衍生存卻是不利的。 在遺傳實驗室中促成和研究了果蠅的許多突變。其中之一是產生了白眼睛的果蠅:正常為紅色:。如果白眼睛比紅眼睛對果蠅有利的話,最終整個群體都可能變成白眼的。但實際上情況正好相反。只要有紅眼睛的雄果蠅存在,雌果蠅就不會跟白眼雄果蠅交配。自然界中還沒有發現過白眼果蠅群體。 1845年以前在英國只有灰色的白樺尺蛾。但那年在曼徹斯特,人們發現了黑色的白樺尺蛾。從那時起,黑色白樺尺蛾越來越多,直至在英國污染的工業區內所有白樺尺蛾基本上都變成了黑色。這是因為黑蛾在煤煙和炭粉覆蓋的樹上幾乎無法識別,而灰蛾則格外醒目。這些蛾子在煤煙覆蓋的工業區通常停落在不長地衣的黑色樹幹上。但在未受污染的鄉村,它們則停落在顏色較淺的、長滿白色硬皮地衣的樹幹上。觀察和照片表明鳥類捕食顯眼的蛾子,而忽略其它蛾子。隨著污染控制措施的加強,灰種蛾逐漸重新繁衍。歐洲其它地區也有發生此類被稱為工業黑變病的突變。在美國的匹茲堡地區近百種蛾子曾出現這種現象:比肖普與庫克,1975年著:。 突變常涉及色素的變化,特別是繁殖迅速的生物。許多動植物常發生白化病,即色素的部分或全部喪失。在工業黑變病中蛾子的變黑,可能是因近期突變造成的。環境的壓力:自然選擇:使得生活在工業污染區的群體顏色變深。 雜交產自兩個不同基因組合的個體的交配。顯然,親本之間的差異越大,基因不同組合的潛力就越大。眾所周知,雜交是有限度的。特徵差異太大的個體和生物不能雜交。雜交產生的後代可能與雙親都不同,但顯然它們的基因組合是由親本的基因所控制的。 自然選擇:適者生存:在原來的達爾文學說中起重要的作用。不言而喻,有些生物能夠在一些環境中生存,而另外一些則不能。如果環境因素不適合帶有新基因的個體,那麼這個新的基因就不可能在一個群體中存留。人們都知道突變有些有害,有些有用的,但絕大多數是有害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和負責公共衛生的人們希望消除所有導致突變的因素,如暴露在穿透性的輻射之中。 環境的壓力有利於群體中最能適應的成員。但由於複雜性和對於環境壓力的適應性之間並不存在相應的關係,自然選擇不足以成為影響重大進化過程的必然手段。創造論認為突變有兩種:一是一種幫助生物符合環境所需變化的能力,二是犯罪所造成的退化。 雖然生物中的許多變異都只是略微進步的或是略微退化的,但是有人們發現許多極度退化的例子。這可能是通過兩個途徑形成的::1:原來有益因素變成有害的和破壞性的了;:2:從一個自由生活的生物變成依賴於其它的生物,從而對後者造成損害。不難想像從有益的共棲變為寄生的可能性。如原生動物和細菌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致病的。有些現在雖然是有害的,但原來可能是有益的。有證據表明一些自由生活的生物變成了寄生性生物,在此過程中其結構和生理上經歷了巨大的退化。有些屬類的動物從完全自由生活到完全依賴宿主,表現出越來越嚴重的寄生性。 有些動植物的新種類是在現代形成的。世界上不同種類的動植物之間幾乎無休止的相互演變,有些寄生生物極度的退化,以及某些動物之間為了攻擊和防衛而表現出明顯的適應性,必然使人們得出結論:這個地球上的生物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發生了從一個基本的物種轉變為另一個物種的重大變化。請留意明尼蘇達大學的遺傳學家大衛?美瑞爾的表述:1962年,294-296頁:: “高級種群的起源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因為在化石中新的種類通常是突然出現的,沒有中間類屬的化石。……所以有些進化論學者推測高級種群的起源是由於一個不同的機理,突變、選擇、基因轉移和遺傳流動只能導致微小的進化。例如,微進化源於罕見的微突變或系統突變,具有劇烈的效果,產生“有希望的異類”。……然而,高級種群這樣的起源似乎是不大可能的。除了沒有系統突變的事例以外,有兩種反對這種解釋觀點值得一提。偶然的一次突變不可能導致生物生理和形體上的所以變化,以適應新的生存方式,成為的新的種類。……另外,既然系統突變是那麼罕見,能使生物一躍而形成一個新的種類,那麼在性繁殖的物種中,這個孤獨的新個體將成為曠野中的呼聲,尋找它那不存在的配偶。然後這個一步產生物種就的一步而絕種了。” 特別重要的是,經過一百多年的尋找,在收集到的無數化石中只有極少的:在統計上無意義:化石可以被用來詴圖說明從一個大的物種到另一個物種的進化。宣傳最廣的被所謂過渡性生物是始祖鳥:Archaeopteryx:的化石。始祖鳥是一種具有鳥類:羽毛:和爬行動物:牙齒和尾巴:的特徵的動物。人們只發現了不到六個這種動物的化石標本。它們都是在德國的舒恩霍芬發現的。所有已知的始祖鳥樣品具有完全的飛行能力。沒有發現帶部分發育的翅膀的中間性生物。 “活化石”為聖經的創造論提供了額外的證據。其中最著名的有銀杏樹、腔棘魚和環節軟體動物新毛蟲:Neopilina:。在發現活化石以前,人們認為這些生物已絕跡一千一百萬年、七千萬年和兩億八千萬年了。一種海洋生物不可能經過兩億八千萬年,而沒有在假定漫長地質時期的大陸和海洋沉積岩中留下任何轉型的痕跡。 食鹽礦藏的年代在進化論年表上屬於前寒武紀晚期:六億多年:。人們在食鹽礦藏中發現了能培育的細菌。經培養以後發現,這些細菌在形體上與現代菌種十分相似,並且很容易按現代標準分類。它們與現代相應菌種的主要差別是化石細菌似乎具有更強的生化活力:頓布勞斯基,1963年著:。聖經的創造論比進化論更與這些發現相吻合。 生物進化假說流行的原因。許多讀者會問,面對這些證據,為什麼聖經創造論追隨的人不多呢,。原因之一是因為很少有人,甚至是科學家,充分審視本章所列的全部證據。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當進化論關於物種起源的觀點得到廣泛接受時,人們對下列問題幾乎一無所知:生化物質的結構,用生物以外的方法合成生化物質的可能性;細胞的亞微觀:普通顯微鏡下看不到的:結構和涉及活細胞運作的複雜過程;DNA分子的存在和功能;酶和激素在化學上的複雜性和功能;或遺傳機理等。當時的人們有理由期待至少到二十世紀中葉,古生物學的考察將最終拿出充足的歷史證據,證明生物從是最簡單的活細胞逐步進化到到最複雜的人類。 現在已清楚,查理斯?達爾文和那些支持他觀點的人是根據現存生物和化石中所表現的各種生物內部的變異,作出了一個沒有把握的推斷,認為進化的過程是通過開始於最簡單活物質的變異的累積,導致現在所有生物種群的形成。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即人們之所以會如此迅速背離聖經的創造論,是他們自以為有聖經權威的觀點其實並不正確。如果教會的領袖們沒有堅持物種刻板不變性的話,原來接受訓練準備擔任傳道工作的達爾文可能永遠不會宣揚使他成名的極端觀點。當許多人發現有關現存生物和化石的事實與上帝創造的生物都是代代傳承永不改變的觀點不相符時,他們就可能放棄他們兒時的信仰,接受 日益流行的進化論觀點了。歌特路德?希米爾法伯:1967年:了達爾文學說迅速被人接受的複雜的人為因素。 一種理論或觀點一旦被人廣泛接受,就會有意無意地決定相關個人和團體的觀點,成為群體意識的一部分。人類思想的歷史證明,理論的興衰往往不取決於證據的優劣,而有賴於社會的文化氛圍。另外,如果人們出於證據以外的原因強烈希望維持這種理論的話,他們會不顧眾多相反的證據而將此理論堅持下去。進化論的流行理論對於一個有世俗傾向的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五〃化石的輻射年代測定 到此為止,我們的討論僅限於物種起源的過程。創造論關於物種起源的看法還須涉及發生這些過程的時間問題。特別有趣的是放射性碳-14測定法。人們為簡便起見,假定生物一直含有等量的放射性碳,如現在的情況那樣。生物遺骸中放射性碳的剩餘數量可以表明此生物死後已有多少時間:即生物停止以食物保持其碳平衡以後的時間:。用放射性碳所能測定的年代範圍大約為五萬年。 由於我們有大量放射性碳年齡超過五萬年的有機物質化石,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本章所列聖經創造論的第二條推定,需要假設與洪水有關的一些變化導致在生物圈中放射性碳濃度的增加,從無足輕重的水準增加到過去3,500年內所保持的水準。生物圈內放射性碳濃度每增加一倍,有關物質所顯示的放射性碳年齡就減少5,730年。能造成所需的碳濃度增加的合理變化椐認為有:一,地球磁場強度比洪水以前降低。洪水前的磁場強度可防止孙宙射線與外層大氣相互作用,使碳濃度達到現有的程度:地磁場的完全消除將使現有的放射性碳形成的速度增加大約一倍:;二,外層大氣濕度的降低,使觸及大氣層的孙宙射線比洪水前更易產生放射性碳:由於水中的氫產生的重氫的減少,更多的放射性碳會從氮中生成:;三,有機物的埋葬和碳化岩的形成導致的碳交換系統中的碳含量的降低:碳交換系統中的碳含量越低,放射性碳的年產量與混在一起的正常碳的比例就會越大:。 有一種學說認為,雖然上述的三種因素有可能結合在一起,但聖經年表所示的變化主要是碳從活躍的生物圈中消除的結果:布朗,1977年著:。為了符合聖經年表所定較短時期的解釋,創造論假定造成洪水後放射性碳濃度增加的變化,使濃度在西元前1,500年達到接近現在的水準。這種見解將西元前3,500年至太古:約50,000年前:的放射性碳-14的測定年齡,推遲到了西元前1,500年至洪水之間:布朗,1969a年:。這種學說主要建立在聖經的證據上,同時也堅定地倚靠自然科學的原理,以 及對洪水後果的合理推測。最近獲得了有利於這種觀點的科學證據:布朗,1975年,1977年:。 其它的測定法,如直接確定古代有機物殘骸年代的氨基酸餘量技術,通常以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來校準:基施,1975年:。 無機物放射性年代測定技術:特別是鈾鉛、鉀氬、銣鍶以及裂變徑跡測定法:已被用來測定化石的年代。這種技術假定某一化石的年齡,至少與它所在的礦物質,及穿入或壓在化石地層上礦物質的放射性測定年代一樣古老。除非在礦物質與化石發生接觸時放射性測定的時鐘設定為零,否則這一假定無法成立。越來越明顯的事實是,當礦物質在深成、火山爆發、溶解或沖蝕的事件中發生位移時,他們可能帶有與其起源和以前歷史有關的輻射證據,但它們不一定體現位移的年代:貝雷等,1962年;布魯克斯等,1976年;迪金遜與基布森,1972年;豪威爾等,1963年;裴利,1974年;沙弗與法烏爾,1976年;史密斯與貝雷,1966年:。所以一個“年輕”的化石可能被埋藏在或被壓在放射性測定年代較“古老”的礦物下面。各種輻射度年代測定法可以告訴我們該礦物被造時所含的成分,及其歷史上所受的熱、水和輻射,但沒有提供有關它與化石物質接觸時間長短的任何信息:布朗,1969年b:。 六〃一種調和科學與聖經的觀點 為了迎合流行的觀點而否定或歪曲聖經見證明白的教訓是十分危險的。但同樣危險的是不按聖靈的本意解釋這種見證。後一種危險的典型事例就是誤表聖經,反對太陽中心說而給基督的聖工無限的損失:桑提拉納,1955年:。那些不承認任何生物變異現象之創造說的教會領袖們,與那些將《創世記》前11章解釋為神話和隱諭的人,必須共同為進化論給個人和社會所帶來的危害承擔責任。 一條安全的道路就是承認上帝所說的都是真理,不論是借著聖經,還是借著自然界的證據。這兩種信息是相互詮釋的。“正確理解這兩方面會證實它們是彼此和諧的”:懷愛倫,1904年:。人類的理解力有限,不一定能認識兩者的和諧。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以經解經。?? 吳滌申 譯自《SDA聖經註釋》卷一46—69頁
/
本文档为【创造论者对於物种起源的看法(吴涤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