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

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

2018-06-17 22页 doc 43KB 1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当人们在工具上刻下第一道花纹时,无实际作用的花纹恰恰是文明的象征;非专业棋手下棋,不是为了生计,而是表明生活有闲暇,这种闲暇不也正是“无益”? 请以“有益与无益”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意解读】 该作文题为AB关系型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材料没有明确观点。但材料中已...
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
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当人们在工具上刻下第一道花纹时,无实际作用的花纹恰恰是文明的象征;非专业棋手下棋,不是为了生计,而是表明生活有闲暇,这种闲暇不也正是“无益”? 请以“有益与无益”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立意自定。(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意解读】 该作文题为AB关系型作文题,属于新作文,材料没有明确观点。但材料中已经蕴含某种信息在里面。“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是普遍规律;但“无实际作用”的人类活动有时(注意不是全部)可以成为“文明的象征”,“非专业棋手下棋,不是为了生计,而是表明生活有闲暇。”“闲暇”看似无益的活动,但有时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所以,有时“无益”的活动,却可以出现有益的结果;刻意追求,有时可能变成无益或无聊的的结果。有益无益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立意角度】 1.“有益”与“无益”可以互相转化:如:小孩玩游戏,大人看来无益,但孩子从中得到愉悦,从中学会探索自然、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读些与自己职业无关的的书籍,可以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面,懂得做人的道理、开阔了视野。„„ 2.不要刻意追求所谓“有益”,过多探求“有益”的东西,可能会适得其反;要掌握好“度”;贪多求全,往往会不堪重负,甚至适得其反。如沉湎游戏中,会玩物丧志。体育锻炼可以强健身体,但超过人体极限,可能会损伤身体。小孩上兴趣班„„ 3.不带功利色彩的人类活动(无益),可能会孕育出人类文明(有益),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未知的的领域。 4. 无益向有益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呼吁不要扼杀孩子探索未知领域的的欲望,可以谈环境的重要性。 5. 有益也会演化无益,如“开卷未必有益”,可以谈正确引导的重要性。 6.有些事有时有益,有时无益;有时此时有益、彼时无益。如只看眼前利益,可能伤害长久的利益。 7.人应当多做有益之事,不做无益之事; 8.自认为做的是有益之事,但在实践与效果的检验中,却往往成了无益之事; 9.人有时难免会做一些无益之事,只要善于总结无益之事的反面经验,引以为鉴,也可以变无益为有益; 10.有益与无益是相对的,必须客观看待。眼前看起来是无益之事,将来或成了有益之事。 可能出现其它立意,能自圆其说的,视为符合题意。 说明:凡是能谈到“有益与无益”的辩证关系的属于符合题意。只谈其中一个方面属于偏题。 【文体选择】 本道题目适宜写成议论文、随笔、杂感或记叙文。应注意是否能够扣紧“有益与无益”展开。 【评分】 议论文: 一类文:61-70(包括发展等级) 1 用心 爱心 专心 议论文:符合议论文文体特征,观点鲜明,思想深刻。有中心论点、论据充分、结构完整。基准分:65分 二类文:51-60(包括发展等级) 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说理表达基本过关、观点基本突出、材料基本充实的议论类文章。 基准分:55分 三类文:41-50(包括发展等级) 基本符合题意,有观点,有一定论据,但有些偏题的在40到45分之间打分。文体特征清晰的,往上一等次评分。基准分45分。 四类文:31-40 文体不清晰,结构混乱,观点不清晰、语病较多或堆砌材料。 其中少于600字的,评分不超过35分。错别字不必刻意扣分。 五类文:0-30 视情况而定 记叙文: 一类文:61-70(包括发展等级) 切合题意,叙述表达过关、主题突出、情节完整的文章。有细节描写、人物形象比较鲜明的的,适当打高分。基准分:65分 凡在表达或主题或故事情节等某一个方面达到较好级别的,赋分可以提高一个档次,依次类推。凡在某个方面达到优秀级别的,或者构思精巧,或者形象丰满,或者意境深远,或者很有个性,或者语言很见功力,可以按63分向上赋分。 二类文:51-60(包括发展等级) 符合文体特征,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叙述表达过关、情节基本完整,有一定的细节描写。 基准分:55分 三类文:41-50(包括发展等级) 基本符合文体特征,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凡叙述表达基本过关、主题基本突出、情节基本完整的文章。 文体特征清晰的,可以往上一等次评分。基准分45分。 四类文:31-40 文体不清晰,结构混乱,观点不清晰、语病较多或堆砌材料。 其中少于600字的,评分不超过35分。错别字不必刻意扣分。 五类文:0-30 视情况而定。 【补充说明】 1(阅卷赋分时要从立意、内容、语言、文体或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项全面考虑,但最后提交的是一个总体分值,要敢于打高分。 2(注意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否则,视为文体不明,给分适当下浮。 3(凡写成其它文体的,只要不是,正常评分。违背命题要求,写成诗歌的,上限不得超过20分。 4(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35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5(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6(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碜的语言、缺少品位的语言应该在切入分以下。语言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很有文化底蕴的文章赋分应当上浮。 2 用心 爱心 专心 7.福建高考作文平均分为47分,我校应在全省平均线偏上一点。 8.四类文以下的不给发展等级分。 记叙类文章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亮点要予以特别关注: 有相当精巧的构思;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真实感人的生活故事;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深远的意境;有相当的语言表达智慧。 议论类文章在如下几个方面的亮点要予以特别关注: 有较高的立意;能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有层次感、立体感;议论语言有逻辑性和文化底蕴。 【优秀例文】 有益与无益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人生在世,人的一切活动最终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普天下之人,熙熙攘攘,利来利往,追名逐利,无有倦怠。为了活着并活得的更好,就得向自然和社会索取,怎样索取才是有效的,人们总喜欢用“有益”和“无益”来作,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这话不无道理,可是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样的事,才是无益之事,什么样的事,才是有益之事呢, 古代有位国君,派人去买千里马,买马的人竟用千金买回了一具千里马的骨头,国君勃然大怒。一堆枯骨哪值千金,死马骨头又有何“益”,这岂不是胡闹。可他哪里知道,千里马凤毛麟角,买马人此举才显示了他非买不可的诚意,果然不到一年就有几匹千里马送上门来了。细细品味这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买马人的远见,同时慨叹该国君的短视。可现实生活中,大家盯的全是眼前的利益,直接的利益,认为只有它们才是有益之事。“一叶遮目,不见泰山”,他们只知道“漂亮的脸蛋长不出大米”,却不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甚至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不择手段,干出损人害己的事情。 这世上有远见的人没几个,短视的人则比比皆是。就拿邻国来说吧,日本“3.11”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东电公司因担心海水冷却可能会使核反应堆永久停运,从而对公司的长期投资造成损害,直到13日,才开始用海水冷却反应堆,因而错失抢修良机酿成严重的核污染事故。东电就像是在努力捡一个10日元的硬币,却丢了一个100日元硬币。《华尔街日报》指称此次核泄漏事件是“人祸大于天灾”不无道理。再如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鹿集团,瘦肉精事件中的双汇集团,不也是双眼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结果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不过,更令人可气的则是那些明知是毒药,为了眼前利益却硬要饮鸩解渴的人。 战国六雄割地求和日趋于亡,他们的领导者并非不明白“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道理,但为了短暂的和平,却不断地用贿赂来讨好秦国,虽说是“为秦积威所劫”,却不能不说是在饮鸩解渴。君不见当前有很多社会问题已成了痼疾。诸如塑料制品给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造成的白色污染;高房价把人三代的血都吸干了,就是调不下来;大兴土木建造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却毫无益处„„但他们给某些人带来利益,他们是GDP,他们是政绩,他们是„„ 当被某些利益劫持时,也就可能分不清什么“有益”,什么“无益”了,是到了该猛醒的时候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但愿我们不要给我们的后代子孙留下笑柄,更不要只留个他们一个无法修补百孔千疮的地球~ 有益与无益 “有益”与“无益”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比如传统中药砒霜,对正常人无益甚至有害;但对白血病人却有益。“冬吃萝卜夏吃姜”,同样的萝卜同样的姜,不同季节,对人体就存在“有益”与“无益”的区别。中药的配伍,以及药引,把“有益”“无益”之妙体现得幽深无比。 既然“有益”与“无益”有这样的奥妙,那么切不可轻易断言什么是“有益”什么是“无 3 用心 爱心 专心 益”。有些父母不让孩子看闲书,说这“无益”。真的吗,我记得,鲁迅先生是提倡青年人读闲书的,也就是那些“随便翻翻”的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广收博采”。想必这是鲁迅先生自己的读书体会,可见读所谓“无益”闲书,也是可以读出文豪的。有些父母不让孩子打电子游戏,说这“无益”。真的吗,风靡全国的“三国杀”桌游的开发者就是从玩电子游戏入道的,而后从“玩家”精深到“行家”,这“80后”的小子资产已达上千万了。想当初,要他真被“无益”唬住了,还有今天的创业成功吗, “有益”与“无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闪耀着哲学的光芒。庄子对此有精到的感悟,他以“无用之用”来洞察人世的微妙。庄子寓言有这么一则,说一棵长在路边的树,枝干弯弯曲曲,木匠连看都不看,因为“无用”;然而这棵树逍遥自在,免遭斧斤,保全了自己。这就是“无用之用“,与“无益之益”亦是相关联的。 庄子之说乃刺俗世的实用主义,即只看到眼前之“用”而不顾长远之“用”。今人之“有益”“无益”的价值判断,急功近利不可忽视。精神的缺失已成社会之病、社会之痛。 那天读到德国诗人歌德在乡下的小木屋里给朋友写信,他写到“„„我不接待采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默然无语,只是感动于歌德对自然的热爱。今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看日出”是一种精神的超越,超越功利心,很多看似“无益”的事物都有“看日出”的意义。 有益与无益 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然而,我不禁要问,何为无益之事,其实,有益与无益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有益与无益往往相生相伴,相依相随。很多事情,看似无益,实则有益。 看似无益的花纹却造就有益的文明,看似无益的下棋却是有益的修身养性。开始于无益之事却造就有益之事,有益之事亦能彰显无益之事。 有益之事始于无益之事。 就像许多发自内心的善意之举,做的时候并未想过会带来什么好处,但正是这样貌似无益的举动,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特雷莎修女走进恶梦之城加尔哥达,她充满爱意地抚摸艾滋病患者,此举虽无益于减少病人身体上的痛苦,却给病人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一个拥抱,一个微笑无法改变他们艰难的处境,可就是这样一个拥抱,一个微笑,感动了多少人。当全世界都伸出援手之时,有益的便发生了。叔本华曾说:“同情是纯粹的爱。”这是基于无益之事,持平他们内心的创作,才创就了伟大的有益之事。 无益之事彰显于有益之事。 做无益之事的人总是遭人鄙夷,为何要做无用功,仿佛弗朗西斯,明知石头一到山顶就会跌落,但他仍不断将石头推往山顶。其实,真正伟大的成就总是无益的小事之中。1826年,法国化学家小以拉德在海藻母液里发现了一种不明元素。依靠当时的科技水平很难鉴别。于是,波拉德开始了他的“无益实验”。一遍又一遍将母液过滤提纯。多少人劝他弃,与其在这浪费时间不如投入新的研究。但正是这看追讨无益的研究,波拉德最终发现了新元素——溴。若不是这有益之事,人们永远也不会发现那些无益之事的伟大功劳。 当猿古人将无用的果子籽随意扔在地上时,恰恰孕育了农耕文明;当诗人被贬,无用武之地时,恰恰选就了迁客骚人的文化;当你正在做无益之事时,请别轻易放弃,那或许是一个伟大发现的开端。 有益与无益准考证相关,相辅相成。本着一颗纯粹,善良的心去做那引动无益之事,其实,往往是无益之事的开始。等到有益之事发生,才会看到那些无益之事在远处闪闪发光。 有益与无益 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养心,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德治天下万事,可谓智慧通达。他们所做的事大多是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因此,他们的人格光芒也为世人所称赞。 4 用心 爱心 专心 然而,有益的一定都是积极的吗,无益的又都是消极的吗,我看未必。 黄巢少年时才华横溢,志向远大:“飒飒秋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然而黑暗的晚唐朝廷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他怒了,带领不堪忍受重负的百姓反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的,他成功建立了大齐政权,这对他来说,是十分有益的(此句改为“此时的黄巢功成名就,将人生利益发展到了巅峰”),(然而)有益的(时机就)一定是好(改为“积极”,与第二段照应)的吗,不,他的屠刀还没有放下,他的野心又开始膨胀,开疆拓土,任人唯亲,最终搞得众叛亲离,被唐军攻破长安,身死人手。(建议加上“黄巢从才能无从施展到登上成功顶峰,最终又跌进失败的谷底,不正说明有益与无益、积极与消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吗,事物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为转化的,这之间闪烁着哲学的光芒。”叙例是为了论证,因此,引例之后的议论非常重要。) 这就是黄巢,一个悲剧的英雄。悲剧的背后,留给了人们无限的启迪有益和无益应该是相对的,如果场合、时机不对,有益就变成有害。 相反的,无益有时候也能成为事物发展的一大助力。 他是一只凤凰,因为曹操孙女婿的身份而名声大振,又因为哲学家、音乐家的全才而备受关注。本想凤舞九天一展宏图之志,可那个时代却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梦,嵇康当面拒绝司马氏承诺的高官厚禄,而躲进竹林打铁。也许这在许多人看来,是相当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但嵇康却带领了竹林七贤开辟了另一个精神世界。 他不作践自己,也不忍气吞声,而是在黑暗中仰望光明,而我们在光明中仰望嵇康的背影。他的一曲《广陵散》至今存留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散之不绝。 嵇康所做的无益的事,却对后世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可见,在特定的环境下,无益有时也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岁岁年年;关山冷月,敦煌清梦,年年岁岁。“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智慧和经验。究竟什么是有益,什么是无益,我看这没有一个定论,正如朱熹所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简评】本文基本符合议论文文体特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思路清晰。黄巢在不利的环境创造奇迹,却在有益时机跌进人生谷底的示例,形象说明有益无益是相对的,积极与消极是可以互为转化的。作文时,能用分论点形式,从正方角度进行论证,选例较好。且能叙议结合,以议为主,辩证分析,在突出一个方面的同时能兼顾另一方面。本文另一亮点是有文采,文章写得比较大气。 升格提示:本文个别地方有些语言略显稚嫩,比如“这对他来说,是十分有益的”,什么“有益”,“益”的内涵不清,是时机,还是利益,这里要交代清楚。 再有,文章联系现实不够,这点应适当注意。联系现实,不一定是大段举例论证,而是适当结合我们应从古人身上学点什么入手,点到为止即可。引用古诗文可以为文章增色,但点到为止,大量引用(整首引用)会有“掉书袋”之嫌。 有益与无益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时,不曾想过有益或无益,但就他那一份悠然已不知羡煞了晋朝以来多少文人。王维“林深人不知,弹琴(原文下面写成“令”)复长啸”,又能够得到多少实质性的东西,但只他在如此幽深的环境依然旷达的心境即令我折服。那些把酒临风,推窗邀明月并不是因为有多大的好处令人羡慕,而是那一份豪迈和沉醉那么令人陶醉。 如果,我们执着于有益,抛弃一切看似无益的东西,那么我们怎么能发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原来共长天一色,怎么能够注意“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壮美,“作别西天的云彩”的惆怅,怎么有时间体会“白云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的感叹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炮火稍停的站场(战)上,一个士兵疲惫地将视线移向天空,看到 5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朵白云在空中漂浮,这个士兵被这朵白云吸引了,他陷入了一个充满遐想的世界,他放松了所以(所有)战斗的戒备,松懈在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突然,一阵炮声传来,那士兵倒下了,他死在自己的遐想中。也许会有人认为这真的是一个无益的举动,甚至是愚蠢的(举动)。但是我从不曾这么认为。就因为这一个看似无益的举动,他死得并不像战士,却像一个诗人;他死得并不悲壮,却很美丽。 我们都会在生活的道路中前进,必然会经历左手夹着家庭,右手夹着事业,头上还压着厚厚的梦想,我们是如此匆忙,如此疲惫,不得不一次次遮住心的嘴巴,于是,我们学会以有益或者无益来划分事物,然后继续投入认定的宿命。我们变得卑微,卑微到不感(敢)拥有“多余”的兴趣,卑微到忘记梦想曾经是如此闪亮。有益成为生活的主宰,自己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它)。把兴趣、梦想等已(原句不清,照录)在无益的范围,把他们深藏在童年的“古井”里。只有在偶然回想起时才在我们的“古井”荡起一圈圈涟漪,荡得我们痛彻心扉。 压抑的生活很累。唯一的解脱是将有益与无益的缰绳解下,让心能够自由地寻找方向,纵然牵绊仍会萦绕左右,但心若有了追求,一切都将会有另一番美丽的风景,灵魂才能够独唱,演绎生命的美丽与芬芳。 有益与无益不应当成为我们生活的标尺,有益不应主宰生命的方向,无益决不能成为放弃兴趣与梦想的理由。让自己的心追寻生命的方向。即使生命不能够绚目(炫目、绚丽)辉煌,但也应当使生命拥有自己独特的芬芳,拥有属于自己的感动。 放下“有益与无益”的标准吧,就因为那看似无益的行为----观看苹果坠地,才有那革命性的理论出现。不是吗, 【简评】本文写的有一定的文采,恰当运用古诗文名句,为文章增色不少。那战士的例子很凄美,能形象说明诗意的生活、心灵的自由无羁绊才能“使生命拥有自己独特的芬芳,拥有属于自己的感动”的道理,现实生活利来利往,是该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开头结尾互为呼应,结尾干脆有力也为本文增色不少。 本文字迹清楚,但改动痕迹比较明显,标点符号位置不。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东西,会影响老师的评分,以后作文时应特别注意。最后三段有重复之嫌。 有益与无益 也许有人说,世上的许多事物,说不准它是有益还是无益,关键是你怎么来认识它、使用它、处置它,用得好就是宝;用不好,再好的东西也是草~就好比棋下得好,也不见得人家对你有多好;字写得好,也不见得你的收入多多少;人长得好,也不见得混得有多好;知识能力肚量小,也不见得钱就很少~如果只把有益无益和金钱挂钩,很多人做的许多事,确实不见得有多少益处~如果把眼前的利益看得比泰山还重,很多人做的许多事,确实不见得有多少益处~如果把个人的利益放置在集体利益之上,很多人做的许多事,让人看起来还有点傻~因此,要说一个东西,一件事情做得有益与无益,还得从它的标准是什么,对象是谁,缺的是什么,发展的趋势如何等全方位来看问题,只有把它放在这些特定的条件下去考察论证,有益无益这个问题才能搞得清楚,弄个明白~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里的那个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放债收息以补不足,他辞别孟尝君时问道:“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正是得到了这把“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回来”尚方宝剑,冯谖到了封地后“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自作主张替孟尝君烧了债券,以孟尝君的名义大胆免除了当地老百姓的所有债务,替孟尝君把“义”买下。表面上来看,这个做法对孟尝君一点益处都没有,完全把事主当傻瓜来耍弄~怪不得孟尝君听到冯谖烧毁契据的消息,十分恼怒,但因为自己先前说过“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不便发火,只好作罢。可是一年后,有人在齐愍王面前诋毁孟尝君,愍王便以“寡人不敢把先王的臣当作自己的臣”为借口罢掉了孟尝君 6 用心 爱心 专心 的相位。当孟尝君返回自己的封地,距离薛邑尚有百里时,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此时方知冯谖焚券买义收德的用意,感慨地对冯谖说:“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正是看到孟尝君身居高位却寡幸于民,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与拥护,冯谖站在他的立场看到问题所在,果断替孟尝君把“义”买下,积善于民,才避免了这场人道主义危机,眼前利益的暂时丧失却换来了长期稳定的政治投资,使孟尝君能够“狡兔三窟”,高枕无忧,在复杂政治斗争漩涡里站稳了脚跟,事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你能说,有益无益说不清楚么,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许多今天看起来无益的事你持之以恒去做,明日你才明白它才是真正对你有益的,才是你立足社会的根本啊~ 还有,世上不是所有事情一定得和经济沾边,与金钱挂钩才有益,有些事情在物质上看起来无益,但在精神领域却是大有益处的,我们也不要去小瞧它,而要为它鸣锣开道,大声叫好~最近《不老骑士》在网上十分火热,点击率超过千万,它以影像记录了台湾一群平均81岁的老人摩托车骑行环岛的事迹,证明老人家不是社会的负担,不是社会的包袱,不是年轻人唾弃的对象,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激情,也有自己的童心,也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他们的世界,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在中国日益进入老年化社会的大背景下,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不服输,不服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种“八十一岁年轻人”的心态,理应让我们身边不少“一十八岁的老年人”感到汗颜才对~老而弥坚,愈挫愈勇,我们没有理由去呵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们理应为这帮乐观勇敢、充满激情、互助友爱的老人家热烈鼓掌,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追求的明天~他们带给我们的冲击与震撼,正是我们年轻人最缺少也是最急需的精神~他们的激情与友爱,给予了我们年轻人最有益的启示——梦想,不因岁月流逝而随风飘散;人的一生,就为梦想而生活~ 有益无益,换个地方,转个角度,就会倒置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11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电站核危机,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却给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与有益的警示:核电的开发与利用,利益至上,安全第一~对于我国正在“又好又快谋发展”的中国地方官员来说,福岛电站核危机不啻于给他们上了一堂最直接、最深刻、最富教育意义的核能开发警示课~“前车之鉴,警钟长鸣”,在激进冒险的“核电”“高铁”“狂飚突进”中,地质构造等环境因素理应成为重点考量的问题,尊重自然循序渐进理应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质量第一严格把关理应成为“执政为民”的庄严誓诺,清廉工程严格审计理应成为“立党为公”的百年之计~从这点来说,日本最不幸的“无益”遭遇,恰恰是我们中国最“有益”的范例~ 这样的例子,还会少吗, 用前瞻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用乐观积极的心态来改变,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来建设,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工作,世上许多看起来无益的事与物,才会变废为宝为我所用,造福自己,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有益与无益 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认为有益与无益是两个对立面,例如,读名著是有益的,看漫画书则是无益的;小孩子弹钢琴是有益的,唱流行歌是无益的;一个东西有实用性是有益的,仅有观赏性是无益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我靠在窗台上看着蝴蝶怎样在花上翩翩起舞时,妈妈就走到我身旁,温和地说:“你在这儿看蝴蝶没多大用处,你得去做做数奥、弹弹钢琴、看看书,这对你才有益~” 可是两百年前,6岁的法布尔对昆虫和草类产生兴趣,他会去寻找黑喉鸲的巢,取回巢中青蓝色的蛋;放养小鸭时,他发现沼泽中的生物和水晶、云母等矿石;15岁时,他常趁在学校的自习时间观察胡蜂的螫针、植物的果实;晚年时,他常常观察昆虫或将昆虫带回自己家 7 用心 爱心 专心 中培养,把昆虫的体貌特征、习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记录下来,最终写成《昆虫记》。 法布尔的所作所为不正是现在家长常说的“无益”之事吗,但正是这种“无益”之事成就了一个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法布尔,他甚至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人们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判定某种行为是“有益”还是“无益”,却没有注意到它本身的意义、真正的价值,这种直观性的判断,未免会造成误解。且不说观察动物一定会成为什么动物学家,但从动物的身上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别样的乐趣,在枯燥的学习、工作之余得到一些放松。这不正是“无益”之举带给我们“有益”之实吗, 又如《庄子》中讲到的一个故事:有个木匠去齐国,看到一棵被奉为社神的栎树,这棵树大到能供几千头牛遮荫,树身周长百尺,七八丈以上才开始分枝,可以用来造船的树枝就有十几枝。可木匠连看也不看一眼就走了,他的徒弟好奇地问:“自从我跟您学艺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好的木材。老师您连看也不看,这是为什么,”木匠说:“这是一棵废树,无益、没用。用它造船要沉,用它做棺材会腐烂,用它做用具会损伤,用它做门会流树脂,用它做梁柱要生虫。” 当天夜里,木匠就梦到栎树对他说:“你是拿我和那些‘有益’的树木相比吗,那些‘有益’的果木,果实成熟了就要被摘落,摘的时候就要受辱,大枝被折断,小枝被拉弯,这都是因为‘有益’才危害了自己的性命,所以它中年夭折。假如我也是那种‘有益’的树,怎么能长到现在这么大呢,你才是接近死亡的无益之人,哪知道什么无益木头的有益之处,” 是啊~如果那棵栎树因为有益而被人所利用,那它还能保全自身吗,还能长寿吗,还能被人们当作社神供奉吗,庄子就是要借助这样一个寓言告诉世人一个道理:有益与无益是相对的,生活中很多事或物看似无益,或是有益,看似有益,或是无益,甚至有害。眼下,我最想对所有抱着那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教育孩子的人们说一句: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言行断定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无益的,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 有益与无益不一定是对立的,无益之中往往隐藏着有益。 有益与无益 “有益”与“无益”只是相对而言,并非绝对。比如传统中药砒霜,对正常人无益甚至有害;但对白血病人却有益。“冬吃萝卜夏吃姜”,同样的萝卜同样的姜,不同季节,对人体就存在“有益”与“无益”的区别。中药的配伍,以及药引,把“有益”“无益”之妙体现得幽深无比。 既然“有益”与“无益”有这样的奥妙,那么切不可轻易断言什么是“有益”什么是“无益”。有些父母不让孩子看闲书,说这“无益”。真的吗,我记得,鲁迅先生是提倡青年人读闲书的,也就是那些“随便翻翻”的书,它可以帮助我们“广收博采”。想必这是鲁迅先生自己的读书体会,可见读所谓“无益”闲书,也是可以读出文豪的。有些父母不让孩子打电子游戏,说这“无益”。真的吗,风靡全国的“三国杀”桌游的开发者就是从玩电子游戏入道的,而后从“玩家”精深到“行家”,这“80后”的小子资产已达上千万了。想当初,要他真被“无益”唬住了,还有今天的创业成功吗, “有益”与“无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闪耀着哲学的光芒。庄子对此有精到的感悟,他以“无用之用”来洞察人世的微妙。庄子寓言有这么一则,说一棵长在路边的树,枝干弯弯曲曲,木匠连看都不看,因为“无用”;然而这棵树逍遥自在,免遭斧斤,保全了自己。这就是“无用之用“,与“无益之益”亦是相关联的。 庄子之说乃刺俗世的实用主义,即只看到眼前之“用”而不顾长远之“用”。今人之“有益”“无益”的价值判断,急功近利不可忽视。精神的缺失已成社会之病、社会之痛。 那天读到德国诗人歌德在乡下的小木屋里给朋友写信,他写到“„„我不接待采访,不 8 用心 爱心 专心 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默然无语,只是感动于歌德对自然的热爱。今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看日出”是一种精神的超越,超越功利心,很多看似“无益”的事物都有“看日出”的意义。 有益与无益 一堆垃圾看似无益,现代科学却可以让其变得有益。工具上的一道花纹,看似无益却可以成为文明的象征。其实有益与无益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先秦有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庄子。在他的价值观里,从就没有有益与无益之分。一次,他的朋友惠子告诉他魏王赏给了他一个大葫芦,可这个葫芦既不可以用来盛水,也不可以用来装东西,实是无益。庄子听了,哈哈大笑:“你真是不太懂得这个的葫芦的有益啊~若是你乘着这个葫芦,不知可以漂洋过海多自在、多潇洒啊~”是呀,庄子的葫芦观虽说有些天马行空,却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体现。人,往往容易为固有的价值观所迷惑,难以区分真正的有益与无益,对许多东西价值的认识甚至于以已经约定俗成。我们认识有益与无益应该跳出大众圈子,固然会有天方夜谭的幻想,却亦难以断定奇思妙想不会成为现实生活的翻版。 有益与无益,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许今日的有益会成为明日的废弃,而今日的无益会成为来日的有益。塑料袋的发明,在当时确是给了人们极大的便利,甚至贴上了“最伟大的发明”的标签。但今天却因为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而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从来不会有一样东西,成为永恒的“有益”财富,也不会有一样东西,永远是无益的存在。有益与无益,正是在它们的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之中形成了完美的统一体。 无益之益,大益也。当一棵大树不存在成为原材料的机会之时,难道不也是幸免于难的有益之时吗,若是一棵大树粗壮而又结实,还能希望它躲得了斤斧的噩运吗,不要去担心无益,任何无益之中必然也会包含着有益的因素。 什么是无益,何者为有益,不要以常态去判别,不要以时间去断定,不要以现状去估计。超越了常态,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现状,有益与无益便不再是绝对的。古人虽有云:“不为无益之事。”有益无益之事,也非尺寸之间即可估量。故余云:“不为终无益之事,而可为无益之益之事;不为暂有益之事,而可为有益之益之事。” 有益与无益 每一件事的存在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不要质疑一颗尘埃是否有益于整个世界,看似无益的事物或许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格林童话》是孩子们心中的一个乐园,是童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从今天看来它当然是有益的,但是,好长一段时间“无益”的帽子不也扣戴于它。格林兄弟的本意是想探究民间童话对文化形成的作用,于是搜集了好多民间童话并整理成册,但始终找不到任何线索,于是它被弃置在书柜上,此时,对于格林兄弟来说这本小册子确实没有多大意义。而几年后格林兄弟的一位朋友无意间看到那本小册子,灵机一动为它取了一个名字《格林童话》并拿去出版,时至当时,格林童话的命运有了180?的大转变。仔细一推敲,这种“无益”到“有益”的过度不也只是一瞬间,而只是其根植的肥沃不一样罢了。 纵观中国历史的演变,对比西方历史的跳动,不难把思绪转移到“四大发明”身上,你敢说如今被世人为之骄傲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吗,稍有一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人拿指南针看风水,西方人拿指南针导航,于是,新航路的开辟这段佳话从此呈现,西方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难道这不也证明同一事物其“有益”与“无益”的两重性吗,有益的是其确确实实推动了西方历史进程,无益的是中国人的封建理念日益根深蒂固。而这种“有益”与“无益”其实也只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区别罢了。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着其对立面转化,事物本身与生俱来的矛盾是不可否认的,而你也只能去营造一个氛围,将其引导走向你所愿意看到的道路。 我总觉得蚂蚁是一神奇的物种,在这里我不想对它的团结大谈特谈,这应是众所皆知的 9 用心 爱心 专心 吧~看过一则关于蚂蚁的报道是这样子的:一群蚂蚁看到一根很漂亮的塑料管子,于是萌发了将其占为己有的念头,所以这群蚂蚁就一道披荆斩棘的把一根体积比其自身大几百倍的塑料管扛到了洞穴,然而,可惜的是由于蚂蚁的洞穴太小了,根本容不下这根“庞大”的塑料管,所以这根塑料管也就成了“无益”之物,常人以为故事至此会告一段落,但是,这群蚂蚁却把这根塑料管扛到洞穴旁的一小水涡上,接着一只只从塑料管山上爬过,觅食去了,原来蚂蚁又将这塑料管当成了桥梁了,这不又取着重大作用了吗? 每一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特殊意义,不妨多留个心,转一下脑子,或许就把泥土变成了黄金,实现了从“无益”到“有益”的高难度跨越。 剖析:文章倒數第二段用螞蟻的事例進一步論證顯得多餘。因為第二、第三段已經分別從外、中兩方面論證了中心,這一段就似乎成了蛇足了;而且,它與第二段對格林童話的處置和第三段指南針的使用又不能構成並列或對比或遞進的關係。建議將倒數第二段換成這樣的文字:聯繫實際,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這樣,文章就有層次了,論證也能更加深入。 有益与无益 古人有云:“不为无益之事。”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认为有益与无益是两个对立面,例如,读名著是有益的,看漫画书则是无益的;小孩子弹钢琴是有益的,唱流行歌是无益的;一个东西有实用性是有益的,仅有观赏性是无益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我靠在窗台上看着蝴蝶怎样在花上翩翩起舞时,妈妈就走到我身旁,温和地说:“你在这儿看蝴蝶没多大用处,你得去做做数奥、弹弹钢琴、看看书,这对你才有益~”我不敢“违抗母命”,只得回房间做数奥题。 可是两百年左右前,6岁的法布尔正对昆虫和草类产生兴趣,发现黑喉鸲的巢,取得巢中青蓝色的蛋,经神父劝说,把鸟蛋归还原处,为增加家庭收入,帮忙照看小鸭,负责赶到沼泽放养,因而发现沼泽中的生物和水晶、云母等矿石;法布尔15岁时,常趁在学校的自习时间观察胡蜂的螫针、植物的果实或写诗,在雷?撒格尔的山丘上,第一次看到神圣粪金龟努力推粪的情景,内心感动不己;晚年的法布尔常常观察昆虫或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培养,他把昆虫的体貌特征、习性、喜好、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对昆虫的观察是乐此不彼。 而法布尔做的不正是现在家长常说的“无益”之事吗,但正是这种“无益”之事成就了一个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的法布尔,他甚至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人们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判定某种行为是“有益”还是“无益”,却没有注意到它本身的意义、真正的价值,这种直观性的判断,未免造成误解。且不说观察动物一定会成为什么动物学家,但动物的行为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让我们将心比心;或者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别样的乐趣,摆脱日常生活中枯燥的学习、工作。这不正是“无益”之事带给我们的“有益”吗,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古时候,有个木匠去齐国,到那里,看到一棵被奉为社神的栎树,这棵树大到能供几千头牛遮荫,树身周长百尺,七八丈以上才开始分枝,可以用来造船的树枝就有十几枝。可木匠连看也不看一眼就走了,他的徒弟奇怪地问:“自从我跟您学艺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好的木材。老师您连看也不看,这是为什么,”木匠说:“这是一棵废树,用它造船要沉,用它做棺材会很快腐烂,用它做用具会很快损伤,用它做门会流树脂,用它做梁柱要生虫。这棵树无益、没用,所以长寿。” 木匠在当天夜里就梦到栎树对他说:“你拿什么跟我比呢,你是拿我和那些“有益的树木”相比吗,果木的果实成熟了就会被摘落,摘的时候就要受辱,大枝被折断,小枝被拉弯,这都是因为有益才危害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它中年夭折,这是它自己招来的打击。假如我也是那种有益的树,怎么能长到现在这么大呢,并且,你与我一样都是自然之物,凭什么你就这样对待我,你才是接近死亡的无益之人,哪知道什么无益的木头,” 如果那棵栎树有益能被人所用,那么它还能长寿吗,还能保全自身吗,这正是“无益” 10 用心 爱心 专心 中的“有益”啊~正是这种小无益中蕴藏着大有益啊~ 有益与无益不一定是对立的,无益之中往往隐藏着有益。 11 用心 爱心 专心
/
本文档为【高考语文 命题作文“有益与无益”写作导引素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