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日本的汉诗_兼及与中华文化之关系

论日本的汉诗_兼及与中华文化之关系

2013-01-13 18页 pdf 904KB 1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88593

暂无简介

举报
论日本的汉诗_兼及与中华文化之关系 论 日本的汉诗 一 兼及与中华文化之关 系 温祖荫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 清代诗人黄遵宪在诗中描写道 : “立国扶桑近日边 , 外称帝国内称天 , 纵横八十三州地 , 上下二千 五百年 。 ” 日本是世界上的一个文明古国。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关系 源远流 一长, 仅就汉诗而言 , 日本从公元八世纪起就开始写 作 汉 诗 了 , 一直延续了一千余年。 所写汉诗可车载斗量 。 据 19 8 0年东京发 行的 《汉诗文图书目录》统计 , 日本有汉诗总集 、 别集 共76 9 种 , 2 3 3 9卷 。 这种用外国文字来...
论日本的汉诗_兼及与中华文化之关系
论 日本的汉诗 一 兼及与中华文化之关 系 温祖荫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 清代诗人黄遵宪在诗中描写道 : “立国扶桑近日边 , 外称帝国内称天 , 纵横八十三州地 , 上下二千 五百年 。 ” 日本是世界上的一个文明古国。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关系 源远流 一长, 仅就汉诗而言 , 日本从公元八世纪起就开始写 作 汉 诗 了 , 一直延续了一千余年。 所写汉诗可车载斗量 。 据 19 8 0年东京发 行的 《汉诗文图书目录》统计 , 日本有汉诗总集 、 别集 共76 9 种 , 2 3 3 9卷 。 这种用外国文字来写作这 么庞大的诗歌体系 , 在世界上是 绝无仅有的。 日本汉诗 以七言绝句为多, 五言诗次之 , 律诗和古风 又次之。 清代学者俞摧曾应日本友人岸田国华的邀请 , 编辑了 《东浪诗选》 四十卷 , 补遗四卷 , 由日本国出版 。 俞袍自撰 《东浪诗记》二卷 , 记载和介绍了一百五十位日本汉诗作者 。 对俞椒功绩 , 日本明治诗 人谷铁臣写诗赞曰 : 升卷东流诗手编 , 这遥载送采风船 。 先生一夜吟窗梦, 或到扶桑红 日边 。 以下本文分作日本汉诗的发展 、 日本汉诗的基本 、 日本汉 诗的艺术造诣等三方面来论述 , 并说明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 日本汉诗的发展可分作四个时期。 卜 (一 ) 开创时期。 时间包括公元七到八世纪 , 相 当于 我 国 唐 代。 日本汉诗开始于天智天皇在位时期 ( 6 68 一67 1 ) 。 第一个写汉 诗的是天智天皇的长子大友皇子 ( 即位后为弘文天皇 ) 。 他博学多 能 , 具有文武全才 。 他在廿 一岁时 , 参加天皇御宴 , 写了 著 名 的 《侍宴》 一诗 。 诗曰 : 皇明光 日月 , 帝德载天地 。 三 才并泰昌, 万 国 臣仪 。 日本诗人国分青崖写诗称赞他这 首诗日 : “弘文聪睿焕奎章, 东海诗流此滥筋 。 仰诵皇明光 日月 , 于今艺苑祖君王” 。 黄遵宪认 为大友皇子这 首诗具有 “天地开辟 , 日月重光气象” , 并 写 诗 赞 日: 观 风苦采扶桑集 , 压卷先编侍宴诗。 读尽凌云 兼丽藻 , 终推帝子独工辞 。 公元八世纪, 汉诗写作在 日本宫廷和贵族问已蔚 然 成 风 。 宴 饮 、 应召 、 接待外宾 , 都要赋诗 。 诗歌接受中国南朝诗人谢灵运、 鲍照 、 谢眺 、 江淹等人影响 , 多为五言诗休 , 清丽隽 永。 公 元75 1 年, 日本出版了第一部汉诗集 《怀风藻》 , 内收 120 首诗 。这部诗集 和日本古代抒情诗集 《万叶集》 , 几乎同时出现 。 作者 64 人 , 说明 当时精通汉文和音律的人还不少 。 主要作者有大津皇 子 、 藤 原 房 前 、 藤原宇合 、 丹牌广成 、 石上乙麻吕 、 淡海三船等 。 内容多为应 酮之作, 反映了当时宫廷和贵族 日常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情操。 ( 二 ) 发展时期 。 时间包括九世纪到十四世纪 。 其中 包 括 平 安、 镰仓时代 。 公元了94 年 , 日本京城由平城 (大阪 ) 迁到平安 (京 都 ) 。 由于日本奉行儒家学说 , 在进一步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 , 贵 族文坛几乎被汉诗所占据 。 当时磋峨天皇 ( 7 8 6一 8 4 2 ) 是汉诗的大 力提倡者 。 他在当王子时 , 便熟谙经史 , 善诗文 。 登基后 , 他 曾救 令编选汉诗集 ((凌云集》 ( 8 1 4 ) 和 《文华 秀 丽 集》 ( 81 8 ) 。 之 后 , 淳和天皇又救令编选 《经国集)) ( 8 2了 ) 。这三 部 汉 诗共计 24 卷 , 七言诗占据着主要地位。 83 8年 , 唐代大诗人 白居易诗歌传到日 本 。 诗人们争相传诵 。 其中小野鉴因崇拜香山, 曾盼望到 唐 朝 一 游 。 这时期涌现的著名诗 人有空海、 磋峨天皇 、 小野 岑 守、 小 野 箕 、 营原道真 、 三善清行 、 兼明亲王 、 藤原明衡等。 空海 ( 77 4一83 5 ) , 又称弘法大师 。 他曾在 8 04 一80 6年间到唐 朝长安留学 。 回国后 , 在东大寺建立真言宗 (属佛教密宗派 ) 。 他 在归国时 , 写诗给青龙寺义操和尚, 表现了对中国朋友依依不舍的 心情 。 诗曰 : “同法同门喜遇深. , 游空白雾忽归岑 。 一生一别难再 见 , 悲梦思中数数寻” 。 空海著有诗文集 《性灵集》 , 其诗感情真 挚 , 语言质朴 。 他对中国的骄俪文学作过深入的研究 , 著有诗学论 《文镜秘府论》 , 对日本的汉诗学的发展有过很大的影响 。 营原道真 ( 8 4 5一9 0 3 )是著名的汉文学家 , 官至右大臣 , 后被 诬 , 遭流放 。 曾写诗日 : “莫发桂芳半具园 , 三千银界一周夭 。 天 ’回玄鉴云将舞, 只是西行不左迁 ” 。 意谓宇宙之大 , 却无 法 容 纳 一他 , 以致使他过着流放的生活 , 诗 巾含怨愤的情绪。 营原道真诗学 白居易 , 重视内容的表达 , 不单纯追求 华词丽句。 著有诗集 《营原 后草》 , 在日本汉诗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 十一世纪中叶 , 日本编辑出版了汉诗文集 《本朝 文 粹》十 四 卷 。 十二世纪中叶, 由藤原季纲编辑 《续本朝文粹》十三卷 , 收集 了自磋峨天皇 以来三百年间汉诗文 , 颇为壮观 。 从公元十二世纪宋叶起 (镰仓时代 ) , 由于武士崛起 , 日本奉 行武人政治 , 贵族失去了原先的政治地位 。 汉诗文发展亦受阻 。 一 部分文人隐居山林或遁入空门 。 这时汉诗写作也由宫廷转入禅观道 院 , ”并以镰仓和京都的五所寺院为中心 , 历史上称为 “五山时代” 。 僧侣们把汉诗文修养作为禅家必备条件之一 , 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僧 侣诗人 , 如虎关师链 、 雪村友梅 、 绝海中律 、 义堂周信等 。 虎关师链 ( 1 2 7 7一 1 3 46 ) 曾任寺院住持。 对佛经和儒家经典均 有研究 , 著有 《元亨释书》三十卷 , 《济北集》二十卷 。 其诗作富 有生活气息 , 写景抒情十分逼真 。 其 《乘月泛诗》云 : 泛 月僧船烧苇芦, 仆呼潮退促归庐 。 村民误认钓舟至 , 争耗沙头索买鱼 。 雪村友梅 ( 1 2 90 一 1 34 6 )京都建仁寺僧人 , 曾来中国游历 , 攀 登过终南山 , 并写诗日: “终南翠色连眷华, 庆快生平此一登 ” 。 其诗高洁 , 擅长古风 , 著有 《氓峨集 )) 二卷 。 义堂周信 ( 1 3 2 5一 1 3 8台)是 “五山文学” 的杰出代表 。 自称空 华道人。 十四岁出家, 曾任寺院住持 。 其诗构思新颖 , 并以巧致著 称 。 他的 《小景》一诗云 : 酒筛翩翩弄 晚风 , 招人避著绿 阴中。 谁家钓丧来投宿 , 典却蓑衣醉一篷。 义堂周信著有 《空华集》二十卷 , 《空华日工集》 四卷 , 《义 堂和尚语录》二卷 。 绝海中津 ( 1 3 3 6一 14 0 5 ) 与义堂周信齐名 , 被称 为 “五 山 文 学 ” 的 “双璧” 。 自称蕉坚道人 。 他在明朝开国初年来中国, 永和 四年 ( 1 3了8 ) 归国 。 明太祖朱元璋曾召见他 , 并命他 作 《应制赋三 山》 诗 , 诗 日 : 熊野峰前徐福 祠 , 满 山药草雨 余肥 。 只今海上波涛稳 , 万里好 风须早归 。 诗中称赞中国在洪武帝领导下天下太平 。 葬身于日本的徐福 , 如果地下有知 , 应及早返归祖国。 这诗颇得太祖称赞。 绝海中津返 日后 , 历任各寺院住持 。 他擅长骄文 , 文字亦较华丽 工 整。 著 有 《蕉坚稿》二卷 , 《绝海语录》一卷 。 ( 三 ) 鼎盛时期 。 公元十七世纪 , 日本社会进入江户 时代。 由 于商人和市民阶层的兴起 , 社会思想较为活跃 。 汉诗不仅在贵族武 士中流传 , 而且普及到商人和市民阶层 。 当时 , 以能否写汉诗作为 衡量每个人文化教养的标志 。 日本各地都建立了诗社。 吟风鼎盛 , 汉诗写作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江户前期诗人可分作三派 。 一是以 林忠 、 石川 凹 、 新井君美 、 梁田邦美等为代表的载道派诗人。 他们 接受朱熹哲学思想的影响 。 二是以伊藤维祯 、 伊藤长 ]6L 为代表的古 学派诗人 , 主张诗以言情 。 三是以荻生双松 、 服部元乔为代表的古 护 月 缸 文辞派诗人 , 他们主张 “文秦汉 , 诗盛唐” , 讲究辞章格律 。 载道派诗人林忠 ( 1 5 8 2一 1 6 5 7 ) , 一名信胜 , 字 子 信 , 号 罗 山 , 研究程朱理学 , 曾聚徒讲学 , 倡立上野忍冈孔庙和汤岛圣堂。 著有 《罗山诗集》 。 他 }度长古风 , 俞抛称其古诗 “善抑险韵 , 气力 雄厚 , 已足使举鼎胺 绝者望而却 步矣” 。 石川凹 ( 1 5 8 3一 1 6 7 2 ) 字丈山 , 号东溪曳。 著有 《诗仙集》 、 《本朝诗仙注》 。 其中有许多诗系与林忠唱和之作。 俞椒认为 , 他 的作品多警句而 缺乏佳章 。 其佳句有: “暴雨水皆立 , 低 云 山 若 浮 ” , ,’, 乙深山转浅 , 身瘦道乃胰” : “寒花无夙陨 , 冷 蝶 不 高 飞” ; “宿鸟辞枝弱 , 游鱼聚水深” 。 新井君美 ( 1 6 5了一 1 7 2 5 ) , 字在中 , 号白石 , 又号锦屏 山人 。 博学多识 , 通古今典故 。 著有 《白石诗草》 、 《西洋纪闻》 、 《古 史通》等 。 其诗 声誉很高。 江村北海称共诗: “咳唾 皆珠 , 吃语皆 韵 ” 。 其 《咏雪》 一律云 : 曾下琼锋初试雪 , 纷纷五 节舞容闲 。 一农明月茅辛里 , 几片落花滋贫山 。 提剑膳 臣寻虎迹 , 卷帘清氏时龙颜 。 盆梅翁尽能留客 , 济得隆冬无 限艰 。 古学派不宗宋代儒学 , 而专治 《论语》 、 《孟子》 等中国古典 籍。 其代表人物伊藤维祯 ( 1 6 2了一 170 5 ) 字原佐 , 号仁斋 。 他著有 《古学先生诗文集》八卷。 其中 《论语古义》 、 《孟子古义》是解 说 《论语》 、 《孟子》的专著。 其子伊藤长 )lL ( 1 6 6 9一 1 7 3 6 ) 字原 藏, 号东涯 。 亦治古学 , 长于易学 。 著有 《易乾坤古义》 、 《读易 私说》 、 《读易图例》 、 《周易卦变考》 、 《周易经翼通解》等。 其诗 作有 《缅述先生诗集》 。 其诗清逸稚淡 。 有 《纳凉》一诗云 : 满庭竹柏郁森森, 这却残阳晚影深 。 高卷蔬帘凭栏坐 , 熏风吹送一蜂吟 。 古文辞派推崇盛唐诗 , 以荻生双松 ( 1 6 6 6一 1 7 28 ) 为翘首。 双 松拿茂卿 , 号但徕。 长于经学 。 俞撇曾称赞他说 : “论学问、 论经 Ž少眼啊,厂 义, 好与宋儒抵梧, 然其所见 , 往往卓然可存” 。著有 《祖徕集》: , 《论语征》一等 。 其弟子服部元乔 ( 1 6 8 3一 1 7 59 )亦专攻古文辞学 。 元乔字子迁 ; , 号南部 。 ‘著有 《唐诗品汇》 、 《明诗选》等。 其诗盯 丽自然 , 有 《暮春登山》诗云f 桃李纷纷 流水来, 空山行尽傍 溪回 。 不知吞色人间去 , 多少残花扰 自开 。 江户后 期 , 日本各地诗社比前期更加兴旺发达 。 出现了市川世 宁 、 营晋帅 、 广漱建等著名诗人 。 市川世宁 ( 1 7 4 9一 1 8 2 0 ) 字子静 , 号宽斋 , 著有 《宽斋遗稿》 五卷 , 《日本诗 记》 和 《全唐诗逸》等 。 时人把他 比作中 国 的 香 山 、 剑南。 可见其诗坛地位之高 。 其诗富有 “自得之趣” 。 有 《待 渡》一诗云 : 沦波一带抹红 霞 , 争渡归人立浅沙。 岸阔篙师呼不应 , 晚欢烟革柳边家。 营晋帅 ( 1 7 4 8一 1 8 2 7 ) 字礼卿 , 号茶山 。 著有 《黄叶夕阳村舍 诗》 、 《诗论入门》 、 ((诗律入门》 等。 其诗 工整 , 多忧时感世之 作。 俞袍评他的诗为 : “语气悲壮 , 气 骨开张” 。 其诗歌 高 逸 老 练 。 有 《冬日杂诗》 云 : 塞鸟相追入乱松 , 隔溪孤寺静 鸣钟 。 山 风俄约晚云去 , 雪 在西南三四峰 。 广漱建 ( 1了8 2一 1 8 5 6 ) 字子基 , 号淡窗 。 十二 、 三岁 时 能 作 诗 , 后兴办私塾 , 从学者众 。 著有 《远思楼诗钞》 四卷 。 其诗受陶 渊明 、 王维 、 孟浩然影响很大 , 诗风淡雅、 朴素 、 亲切 。 俞椒评论 日: “平淡之中 , 自有精彩” 。 其 《桂林庄杂咏示诸生》一诗 , 描 写了他在创办私塾一一桂林庄时, 和学生一同担水 、 砍柴的情景 。 休道他 乡多苦辛 , 同袍有友 自相亲。 朵扉晓 出霍如雪 , 君汲川流我拾薪。 江户末期 , . 日本诗坛出现析衷学派 , 他们反对古文辞学派 , 提 倡明代袁宏通的 “性灵” 说 , 从而开辟了新的诗风 。 其代表人物有 梁 ]!lI孟纬 , 大沼枕山 、 小野湖山等。 其中 , 梁川孟纬 ( l了8 9一 2 5 5 5 ) 字公图 , 号星岩。 著有 ((g 岩集》 、 《呼天集》 等。 其诗多为鑫物和登高凭吊之作 , 被称为: “以烟霞风月为室宇 , 江湖 山 林 为 苑 , 囿鸟兽鱼花木竹石为臣仆妻妾” 的诗 人 。 其写日本风景胜地耶 马溪一诗曰 : 日车红 闪晓风回 , 树树晴烟次 第开 。 青压马头惊欲倒 , 万峰 飞舞 自天 来。 孟纬亦工七言律诗 , 写 了许多佳句。 如 “塞风有力吹沙走 , 柏 气叶无声借雨鸣” : “左计应同棋败局 , 养心聊学笔藏锋” ; “千树 叶红寒水见 , 一丝鬓白夕阳知” 。 其妻红艺 , 也长 于 吟咏。 著 有 《红艺小集》 。 ( 四 ) 衰落时期 。 十九世纪中叶 , 日本实行明治维新 ( 1 86 8 ) , 提倡向西方学习 。 汉诗 写作的热潮哀退。 但从明治到大正 六 十 年 间, 还涌现了一批优秀诗人 。 其中有西乡隆盛 、 竹添进一郎、 森大 来 、 夏 目漱石 、 盐谷温 、 河上肇等人 。 西乡隆盛 ( 1 8 2 7一 18了7 ) 号南洲 , 是倒幕维新运动的活动家。 他和木户松菊、 大久保利通称为 “明治三杰” 。 著有 《大 西 乡 全 集》三卷 。 竹添进一郎 ( 1 8 41 一 1 9 1 7 ) 字光鸣 , 号井井 。 其父为广漱建门 下十八学士之一 , 其妻亦能诗 。 明治初年 , 竹添任 日本驻 华 外 交 官 。 归国后 , 任东京帝国大学文科教授 。 、著有 《栈云峡雨日记并诗 草》 , 由俞袍给他题序 , 并赠他一首七律 , 称赞他满 门 风 雅 。 诗 云 : “东演仙客驻檐帷 , 游览都忘归计迟 。 万里云山俱入画 , 一门 风雅自相师。 青衫旧恨关时局 , 黄绢新词斗色丝 。 自 愧 迁疏章 句 士 , 感君欣赏奈无奇” 。 竹添的诗情意真挚 , 他在上海作客时, 曾 写 《送人归长崎》一诗云 : 泛 ‘ 做云如梦雨如 尘 , 陌路花飞欲幕春 。 折尽春申江上柳, 他 乡又送故 乡人 。 夏目漱石 ( 1 8 6 7一 1 9 1 6 )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 号漱石山人 。 著有 《我是猫》 、 《其后》等长篇小说 。 他在十七 、 八岁时 , 誉 以 “枕云眠霞草堂主人” 的雅号写了不少汉诗 。 现存八首。他在死前二 年 , 写 《题自画》一诗云 : 起 卧乾冲一草亭, 眼中唯有四 山青 。 闲来放鹤长松下 , 又上虚堂读 易经 。 其晚年 , 常病咯血 , 有诗云 : . 淋漓绛血腹中文 , 呕照黄昏漾绮纹 。 入夜空疑舟是骨, 卧状如石 梦寒云 。 表现了他晚年凄凉的景象。 此外, 森大来 ( 1 8 6 3一 191 1 ) 字公秦 , 号槐南。 十二 岁 即 能 诗 , 才思敏捷 。 著有 《槐南集》 。 盐谷温 ( 1 8了8一 1 9 6 2 ) 号节山, 汉文学史家 。 曾到中国和德 国留学 , 创办 “斯文会” , 提倡汉学和 汉诗 , 著有诗集 《周览诗 钞》 、 《中国文学概论》等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汉诗写作中断 。 新中国成立后 , 随着中 日邦交的恢复和建立 , 汉诗 写作又有复兴的趋势。 东京出现了以振 兴汉诗为目的的 “二松诗文会” , 名古屋有 “心声诗社” , 广岛有 “山阳吟社” , 大阪有 “黑潮社” 等 。 还有专门发表汉诗 的 月 斑 《大法轮》 。 以上说明了 日本民族写作汉诗的历史源远 流长。 ’日本汉诗之所 以能得到发展。 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汉诗本身的精美 , 如简练的句式 , 优美的韵律 , 严格的遣 词造句等。 日本诗人猪口笃志说 : “中华之文章 , 冠绝宇内者 , 于诗 为最⋯⋯雄伟浑浩 , 建矩镬于天机之中 , 设瑰辞于空灵之外 , 人世 之能事毕矣” 。 诗人石川忠久说 : “汉诗是高级的语言艺术 , 无疑 是世界上最灿烂 、 最富内涵的诗歌” 。 二是中国文字和诗歌的影响。 日本开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采 用的 是汉字 , 念的是 《四书》 、 《五经》 。 公元2 85 年 , 学者王仁到日本 讲学 , 带去 《论语》 和 《千字文》等书籍。 公元六世纪 , 日本向中 国聘请了 《四书》 、 《五经》博士到日本讲学 。 一时儒家学说大为 流行。 在隋朝时, 日本曾派遣四次遣隋使 , 到中国留学 。 唐朝时 , 又派遣十六次遣唐使来我国 。 这些留学生和学问僧将中国汉学和汉 诗移植到 日本。 公元 6 46 年 , 日本按照 “法制完备的王国” 一一唐朝 的政治经济 , 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 , 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 “中国热 ” 。 国家的典章制度 , 乃至服饰都仿效唐朝。 到公元七世 纪, 日本上层阶级中, 已能熟练地掌握汉文 。 汉字已成为宫廷贵族 表达思想 , 记载历史 , 颁布法令的工具。 随后 , 日本文人按中国姓 氏的习惯 , 给自己名字加上字和号 。 汉文学在日本已深深 扎 下 了 根 。 他们写作汉诗是很自然的事 。 三是历代天皇和 :勉人的提倡 。 日本天皇多半都会写汉诗 。 在宫 廷和贵族大臣间 , 把写汉诗 当作高雅的表现 。 因此 , 汉诗在 日本虽 历经沧桑和曲折 , 但仍长盛不衰 。 日本汉诗按题材内容可 以分作五类。 (一 )感怀述志诗 。这类诗歌占的比重很大。大都是关于文人的 失意和得意之作。 一部分诗歌描写的是升平富贵的景象 , 体现了一 部分知识分子春风得意的思想 。 但多半知识分子都经历了人生坎坷 的道路 , 有的甚至贫困落拓一生。 他们从不同处境出发 , 抒发了不 同的心境 。 如梁田邦美的 《九月》一诗 , 便抒写了他怀才不遇 的慨 叹 。 诗日 : 琪树连 云秋 色飞 , 独怜细菊近荆扉 。 登高能肤今 谁是 , 海内文章落布衣 。 中岛大责 ( 1 8 01 一 18 34 )一生亦不得意 , 年仅三十四岁而卒 , 1右终作诗日: 高情 自与世人违 , 我 是南丰一布衣 。 三十六解扰见二 , 今朝天上化 龙 飞 。 有些知识分子则用诗歌表达了他们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的 高贵品质。 如长三芡 ( 18 3 3一 1 8马5 ) 的 《残菊》一诗曰 : 秋老一枝香未消, 傲霜 气节更风标 。 恰如采里 贫无酒 , 犹向人间愧折腆 。 在德川幕府的末期 , 由于政治腐败 , 一批维新运动家怀抱振兴 国家的壮志 , 虽屡遭迫害 , 但他们并不动摇自己的政 治主张。 如西 乡隆盛在 《偶感》一诗中 , 表达了他倒幕的决心 。 诗 日: 几历辛酸志始 坚 , 丈夫玉碎肚 瓦全。 我家违法人知 否, 不 为儿孙买美田 。 另一倒幕活动家宫岛诚一郎 ( 18 3 8一 1 9 1 1 ) 亦写诗日 : 恶歌一曲夜淆刀 , 风雨灯前鸡乱礼 宿酒才醒驱马去 , 白云秋 色晓云 高。 诗歌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 另一些知识分子则清高自负, 绝意政治 , 过着远离社 会 的 生 . 活。 如诗人蕉雪把自己书房称为 “睡足轩” 。 写诗 曰 : 独 卧高杆春尽长, 暖云垂地梦苍苍 。 诗人观物九方马, 认 作春 风睡海棠。 十四世纪诗人寂室元光曾游历过中国 , 后出家 。 他在诗中亦表 现一种远离人世的思想 。 诗日 : 不求名利不忧贫, 隐处深 山远俗 尘 。 岁晚天寒谁是友 , 梅花带 月一枝新 。 日本诗人这种隐居 山林, 老死泉下的思想 , 一是受了魏晋以来 中国文人隐退的思想影响 , 二是受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 从而使他们 不愿与鲤雌的社会为伍 , 掷镯于山水之间。 (二 ) 描写社会世态的诗歌 。 其中又分为两类 : 一类是讽刺社 会的作品 , 另一类是同情下层人 民疾苦的作品 。 前者揭发了社会的 黑暗, 鞭答了统治者和乘时得意之徒。 如木户松菊 ( 1 8 3 3一 1 87 7 ) 的 《逸题》 一诗 , 揭发了德川幕府时期远君子而近小人的 社 会 黑 暗 。 诗日 : 留 无补国去非情 , 孤剑与心 多不平 。 欲诉忧愁美人远 , 满城梅雨杜鸽声 。 十九世纪诗人岩谷修把乘时得意的官僚 比作纸莺 。 虽然他们高 高在上, 不可一世 ; 但终有一天 , 他们将身败名裂 。 诗 曰 : 岂是不平鸣丰空 , 扬扬意 气笃春 风 。 一丝 才断忽无势 , 堕落污 泥类土 中。 古庄维正 ( 1 84 0一 19 1 5 ) 则用诗歌讽刺了那些尚空谈 , 不干实 辜的人 。 诗 曰 : 才子从 来多过事 , 议论毕竟世无功 。 谁知服肤不言理 , 山 自青青花 自红 。 日本自镰仓武人政治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 , 连年兵资 , 战祸不断 , 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 为此诗人 以诗歌来遣责 了战争 , 表达了人 民爱好和平的愿望 。 如现代诗人河上肇在 《兵祸 何时止》一诗中写道 : 薄粥扰难得饱尝 , 煮茶聊慰我饥肠 。 不知兵祸何时止 , 破崖颓栏侍夕阳 。 另一类诗作, 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 赞美了劳动人民朴素勤劳 的 品质 , 体现了 日本诗人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 。 如十四世纪 诗人惟忠通恕的 《孤村残雨》一诗日 : 可怜 父老淡生涯 , 村北村南入 九家。 数亩桑麻残雨 外, 归鸡 闪闪 日 西料 。 作品写出了山村荒凉和农民生活的凄苦 。 一市川世宁的 《雪中杂 诗》 则描写了在大雪漫天的季节里 , 穷苦人的处境和形象 。 从而引 起人们的无限同情。 诗 曰: 破 窗寒彻五更风, 八尺身材曲似 弓。 冰柱几 条垂到地 , 水晶帘外月玲珑 。 伊藤维祯在他的 《渔夫图》中, 则赞扬了一个老渔翁 , 虽然他 “两类蟠蟠霜雪垂” , 但他老当益壮 , “独向江湖理钓丝” 。 (三 ) 山水风物诗。 日本诗人和中国诗人一样都酷爱游历 。他们 足迹遍月本三岛 。 不少人还游历过中国的江南塞北 、 关中平原 。 与 译‘卜脚l 一 2 7 山水结下了不解缘 。 他们以诗歌来描写大自然美丽 , 表达了对祖国 河山的热爱。 其中不少诗歌是对日本著名风景富士山 、 琵琶湖 、 彦 山 、 耶马溪 、 上野歌咏的作品 。 富士 山在本州中南部 , 高 3了7 6米 , 状如美蓉 , 终年积雪 , 千古 不化。 日本人把它奉为 “圣 山” 。 山顶有火山口湖 , 直径为8 00 米 , 有温泉、 瀑布等景观 。 诗人对它赞颂的诗甚多, 石川丈山诗日 : 仙客来游云外巅 , 神龙柏老洞 中渊 。 雪如抚素烟如炳 , 白扇倒悬 东海天 。 琵琶湖在京都市东, 为日本最大淡水湖 , 由地层断裂 下 陷 而 成, 形似琵琶 , 风景幽美 , 湖岸苍松 、 翠柳 。 历来为文人墨客游览 地 。 梁田蜕岩有 《秋夕泛琵琶湖》诗日 : 湖北湖南墓色浓, 停篙回首问孤松。 沧波两岸秋风起, 吹送容山 云里 钟 。 耶 马溪在九州北部, 发源于彦山, 是 日本著名风景区 , 峡谷高 耸 , 景色绮丽 , 现为 日本国家公园 。 久 保 得 二 ( 18 7 5一 19 34 ) 的 《耶马溪》 诗日 : 松风度水韵于箫 , 目断峡天秋 色遥 。 抖照 乱 山高下路 , 一肩黄叶有归樵 。 许多日本诗人曾来中国游历 , 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 并抒发他 们对中华河山眷恋之情 。 如十四世纪诗人性海灵见咏杭州西湖莲诗 日: 亭辛抽水清于碧, 片片泛波轻似舟。 十里 西湖风景好 , 六桥烟雨 忆曾游。 当代诗人石川忠久 , 写诗赞美太湖日 : 江南胜地水为 乡, 青米银 鱼泉酒香。 请看太湖三万 项 , 溶溶诱客入风光 。 中国的长安 、 骊山 、 湘江 、 龙门 、 镇江 、 杭州 、 苏州 、 扬州 , 都留下了日本诗人留连忘返 , 魂依情牵的诗句 。 此外, 诗人也以诗歌歌咏了四时美丽的景色。 写 作了 诸 如春 一 2 8 兴 、冬郊 、 夏日 、 秋声 、 月夜 、 水边 、 山居 、 渡口柳 、 残雪等诗歌。 无不令人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之中 。 ( 四 ) 怀古凭吊诗 。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 国家。 诗人们以自 己诗歌歌烦了历史上著名人物 , 同时 , 也以诗歌谴责了那些给人民 带来苦难的历史罪人 , 寄托了自己对强国富民的远大抱负 。 阿信仲 麻吕 (了01 一 7 7 0 ) 是奈良时代的遣唐使 , 工诗文 , 在唐朝为官 , 改 名为晃衡 , 与王维 、 李白等友善 , 后病故于中国 。 梁川孟纬有怀阿 信仲麻吕诗 曰: 风华想见泥常侍 , 皇国使 臣唐客仰。 · 山 色依然三笠在, 一轮明 月古今情 。 奈良市南的樱井骚是 日本历史名臣楠木正成和政敌决战前夕与 儿子诀别的地方 。 倒幕活动家西 乡隆盛曾写 《樱井异》怀古诗 。 诗 人在诗中以楠木正成自喻, 表明了他忠于明治天皇 , 反对德川幕府 的决心 。 诗曰 : 殷勤遗训泪 盈颜 , 千载芳名在此间。 花谢花开樱井释 , 幽香独逗旧 南山 。 由于中华文化的影响 , 日本诗人抒写中国的历史人 物和历史事 迹的诗歌甚多。 陶渊 明在晋亡后 , 不食宋禄 , 弃官归隐 , 颇为日本 诗人称道 。 如十五世纪诗人龙惺写 《渊明画像》 一诗 曰 : 晋鼎迁时宋柞新, 田 园勇退是忠臣。 宅边偏爱五株柳, 单似前期不换春 。 郑思肖 ( 12 41 一 1 31 8 )是我国南宋诗人和画家 。 宋亡 隐 居 苏 州 , 坐卧 必向南, 表示他不忘南宋, 并更名为向南 。 明治诗人向山 黄村在题 《郑向南墨艺》一诗中 , 表示对他的民族气节十分崇敬。 诗日 : 一叶一花抽断魂, 人间无土托芳根。 赵家三百年 清气, 独赖 先生笔 .鉴存。 我国在临渔发掘出秦代兵马俑, 被称作世界八奇。 日本诗人石 川忠久参皿后 , 写诗赞日 : 毛‘.Ž . 2 9 . · 秦山之祀演之 东, 表政陡前黄土 中。 不见太平开朗世 , 八千兵马为谁雄 。 · ( 五 ) 歌咏日中友谊的诗歌 。 日中交往历史已达二千余年 。 在 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少诗歌来歌咏这种亲密的友谊 。 如阿信仲麻 吕 (晃衡 ) 在唐天宝十二年返国时, 依依不舍地写诗给唐玄宗日 : ’ 衡命将辞国, 非 才泰侍臣。 天中恳明主 , 海外忆慈亲。 伏 奏违金阀 , 骄移去玉律。 篷莱乡路远 , 若木故园林 。 西 望 怀 愁日, 东归感义辰 。 平生一宝剑, 留赠结 交人 。 当时 , 唐朝诗人王维写有 《送秘书晃看监还 日本国》 诗, 包洁 写了 《送 日本国聘贺使晃巨卿东归》诗 , 赵哗写了 《送 晃补阔归日 本国》诗 ‘ 为阿信仲麻吕送行 。 后传闻他溺毙, 大诗人李 自 作 了 《哭晃卿衡》 诗。 从中 , 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 明治时代 , 日本诗人宫岛诚一郎赠清代学者黄遵宪诗 , 亦表达 了中日两国友好的真诚态度 。 诗曰 : 莫说天 涯与地恨 , 电机通信意相亲 。 连衡 画策希兴 亚 , 唇齿论交责善邻 。 十室由来扰有士 , 中原到处岂无人。 期君早遂经时志, 海陆兼营两 火轮。 新中国成立后 , 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于 1感5 6年率领京剧团访问日 本。 日本诗人吉川幸次郎在京都观看梅兰芳演出后 , 高兴地写诗赞 日 : 锣鼓喧天歌烧梁 , 重来三岛问沧桑。 人 民中国乾坤 阔 , 齐放 百花争艳芳。 日本汉诗艺术造诣亦相当高 。 首先 , 、其诗歌风格亦似中华, 可 分作豪放和婉约两种 。 豪放者气势雄浑 、 高昂激越 。 如管晋宝 ( 字 信卿 ) 的七律 《赠浦子承》 云 : 见 一 3 0 ‘ 老来行 色若为牵, 气压鸣门万 丈涛。 四海风尘扰意气, 百年天地此缘袍 。 云横大泽龙蛇伏 , 雨洗苍空星斗高。 看取肺肝 凛相照 , 酒间把似赫连 刀 。 这首诗壮阔豪迈 , 俞袍称之为: “意志雄杰” 。 十八世纪诗人 平野金华的 《早发深川》一诗 , 描写天刚破晓 , 泛舟而下的情形, ,气势澎湃 , 若李太白风格 。 诗日 : 月落人烟曙 色分, 长桥一丰限星 文。 连天忽下深川水, 直向总州为白云 。 十八世纪诗人伊形质的 《过赤马关》一诗 , 亦气势奔腾 , 豪迈 :自见 。 诗 曰 : 长风破浪一帆还 , 碧海这环赤马关 。 三十六滩行欲尽 , 天边始见镇西 山 。 另一类婉约诗歌则雅淡自然 , 韵味隽永 。 如广獭建的 《江村》 一首云 : 数家篱落水 西东, 芦获花飘雨后风 。 日森钓鱼人 己去 , 长竿播在石 从 中。 又如伊藤长撤的 《山家风》 一诗日: 衡芳三五结 依山 , 只植双松不设关 。 一道清风来飒飒 , 时吹桂子 堕庭 间。 这类诗给人一种世外桃园, 乐在其中感受。 其次 , 日本汉诗严格按中国诗律 , 对仗工整 , 佳句迭出 。 如十 七岁失明的诗人高野惟馨的诗 “词藻高翔 , 风骨严重” ( 俞椒语 ) , 著有 《兰亭诗集》十卷。 佳联有: “岁晚靡芜青草路 , 天寒沧海白 云乡” 。 “凤穴烟霞悬 日月 , 仙潭冰雪出芙蓉 ” 。 “山回云栈苍苔 滑, 水泻仙岩碧涧寒” 。 “沧海云迎词翰白, 赤城霞借 酒 杯 丹” 等 。 诗人大田元 贞 ( 字公干 ) 曾著 《锦城 百律》一卷 。 俞撇称其诗 有 “截金雕玉之工” 。 佳联有: “鱼障斜照荷为盖 , 蚁渡细流花是 3 1 . 舟” 。 “蝶因风拓辞花去 , 莺倩烟媒共柳眠” 。 “风扫 残风 疑 夜 雨 , 松飘睛雪误春花” 。 尾池笙著有 《桐阳诗钞》 , 他拉长古体诗 , 近体诗 亦 相 当 工 整 。 其佳联有: “树影霜边瘦 , 溪声雨后忙” 。 “晓潭猿并漱 , 春 洞鹤同眠” 。 “吟须渐带茎茎雪 , 老气犹含字字香” 。 “半圃香霞 莺寄梦, 一径丽 日蝶来宾” 。 村上刚 (字大有 ) 著有 《佛山堂诗钞》三卷 。 俞椒认为他的诗 “气韵沉厚而诗句疏爽” 。 佳联有: “螟色天边雨 , 狂香何处花” 。 “署气自逃如败将 , 清风忽到是 良朋” 。 “石獭秋高声在水, 松云 影尽月悬枝” 。 山田信 ( 字义卿 ) 著有 《丹生樵歌》八卷 。 性好游 , 长于写山 水 。 佳联有: “耕归村店曳赊酒 , 学散溪桥童钓鱼” 。 “水涨溪边 桥脚短 , 云开空际塔尖高” 。 “水声绕屋常疑雨 , 蕉影 上 窗 时 讶 人 ” 。 其余诗人 , 工对亦甚多, 无法一一列举 。 再次, 日本汉诗善于写景抒情 , 由景及情 , 做到情景融一 。 惟 忠通恕的 《倦鸟》 诗云 : 夕阳带雨挂青梢 , 倦冀翩翩度远郊。 万里青云心 已折 , 不知何处可安巢。 诗歌描写了一幅在雨中艰难飞行的小鸟的图景 , 抒发了诗人飘 泊江湖的孤独心情 。 又如服部元乔的 《早凉》一诗云 : 雨 后 西山 落日徽 , 那知此 夕早凉归。 白云不待秋风起 , 已为愁人数处 飞 。 诗歌由西山落 日, 天气转凉, 联想 自己的飘零身世 , 不禁愁肠 百结 。 日本汉诗在写景状物方面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 , 呈现出瞬间的 一幅诗画图景。 如十四世纪诗人梦岩祖应的 《二月六 日赋所见》一 诗云 : 午睡觉来开竹扉, 春云春水已抖晖 。 湖边骑 马谁家子, 惊得沙头鸣鹭飞 。 3 2 在春天的夕阳下, 跑来了一个骑马少年, 把湖边正在觅食的鸥 鹭惊得扑簌簌地飞了起来。 这确实是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 。 又 如广漱建的 《限川杂咏》 一诗 , 也描绘出一幅绝妙的图画 : 观音阁上晚云 归, 忽有钟声 出草微。 沙际争舟人未渡, 双双 白鹭映江 飞 。 诗中出现了观音古刹 、 晚云飞渡 、 钟声蔚、扬 、 旅人争渡 、 白鹭 双飞等美丽的图景 。 而且景中富情, 意在言外。 诗中以白鹭自由自 在的飞翔 , 与旅人争渡对照 , 从而说明鸟比人 自由。 日本汉诗深受中国诗歌影响 , 诗人们对汉文学都有 很 高 的修 养 。 他们写的许多诗句出自中国典籍和诗文, 甚至从中国诗人诗句 中化出。 如锅 岛正直的诗句 “山园数亩栽何树 , 只有不言桃李花” , 便出自 《汉书 · 李庆传赞》 : “桃李不言 , 下自成蹊” 。 宫岛诚一 郎的诗句 : “天下苍生相待久, 先忧后乐果何人” 。 出自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释月性的诗句 : “埋骨何期坟墓地 , 人间到处有青山” 。 系从 苏东坡的 《别子 由》 诗句 : “是处青山可埋骨” 中化出 。 河上肇的 “心如老马虽知道 , 身似病蛙不耐奔” 。 系从陆游诗 : ,’, 乙如老马 虽知路 , 身似鸣哇不属官” 化出。 梁川星岩的诗句 : “青压马头惊 欲倒 , 万峰飞舞自天来” 。 系从李白诗 : “山从人面起 , 云傍马头 生” 中化出。 中国历代诗人 , 在日本影响最大的 , 要数白居易和袁枚了 。 黄 遵宪在其 《日本杂事诗》中说 , 日本诗 “初学唐 人 , 于 明 学 李 、 王, 于宋学苏 、 陆 , 后学晚唐 , 变为四 灵。 逮 乎 我 朝 , 王 、 袁 、 赵 、 张 (船山 ) 四家最著名, 大抵皆随我风气以转移也 。 白香山 、 袁随园尤剧思慕 , 学之者十八九” 。 黄遵宪曾写诗曰 : 几人汉魏溯根源, 唐宋以还格尚存。 难怪 鸡林 贾争市 , 白香山外数随园 。 “鸡林贾争市” 一句 , 是说 日本鸡林商人争卖白香山诗稿 。 白 居易是日本家喻户晓的诗人 。 他的名气在日本比李 白、 杜 甫 还 大 ‘卜:” 一 3 3 .、、||月呢 。 早在十一世纪便出现了专门研究白居易诗歌的专家。 如日本古 典名著 《源氏物语》 的作者紫式部, 便是在宫廷讲授 白居易诗歌的 女官 。 我们从以上三个方面对 日本的汉诗约略进行了绍介和 , 中日文化相互交流 、 相互影响 , 其源远流长之况 , 由此可见一斑 。 ⋯J|川习月|川’JlI|’I月.l ||we
/
本文档为【论日本的汉诗_兼及与中华文化之关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