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黑龙江省二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二级医院

2017-09-02 50页 doc 147KB 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黑龙江省二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二级医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1 年第 56 卷 第 6 期 (总第 239 期) 2011 Vol. 56 No. 6(General No. 239) 山东山岳文化述略 * ① 秦永洲 (山东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 摘要: 孔子的“仁者乐山”是山资源的开发,体现了对人类生活的呵护;古代山岳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无意识的 和非功利的,是...
黑龙江省二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二级医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1 年第 56 卷 第 6 期 (总第 239 期) 2011 Vol. 56 No. 6(General No. 239) 山东山岳文化述略 * ① 秦永洲 (山东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 摘要: 孔子的“仁者乐山”是山资源的开发,体现了对人类生活的呵护;古代山岳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无意识的 和非功利的,是诸多文化名人的活动而引起山岳知名度的增重和升值。山东山岳文化不仅具备山、海、日的综合特 征,还鲜明地反映着齐鲁文化的基本特征,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浓厚的伦理道德精神,体现着儒家思想的种种价值 观。泰山是全国,更是山东山岳文化独一无二的形象代表。 关键词: 山岳文化;人文胜迹;山岳文学;宗教遗产;盗文化 中图分类号: 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973(2011)06 - 0113 - 07 * 收稿日期:2011 - 10 - 10 作者简介:秦永洲(1952— ) ,男,山东莱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政协“山东区域文化通览”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说文九下·山部》称:“山,宣也。宣气散, 生万物,有石而高。”山岳,本属于自然物质世界, 但自从有了人类,便分成纯自然地理之山和由人 的活动而形成的文化之山。本文所谓的山岳文 化,是指人作用于山岳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一、“仁者乐山”———山岳文化资源的开发、积累 古代对于山资源的开发,第一是攫取人们衣 食住行所需的各种物质生活资料;第二是人们在 山岳的各种活动不断增加着山岳文化资源的积 累。孔子“仁者乐山”[1](雍也),实际是山岳资源的 开发。《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六章讲:“夫山者, 万民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 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出云道风,从乎天地之 间。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此仁者所以乐于山 也。”可见,所谓“仁者乐山”,是因为山为人们提 供各种衣食之源,是人们赖以生息的自然环境,有 了它,才“天地以成,国家以宁”。“仁者乐山”体 现了对人类生活的关注和呵护,孔子叫做“泽万 物以成百姓之飨”[2](卷三八引尚大传)。 在孔子和儒家经典以及《管子》中,已系统论 述到山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了。《管子》中《地数》、 《地员》二篇不仅总结了勘探、开采、封禁矿山的 经验,还记载了在山地种植桐、柞、枎、櫄、梓、梅、 杏、桃、李、棠、槐、杨、榆、桑、杞、枋、楂、藜等树木 和“五麻”的知识。如《管子·地数》载: 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 有银。一曰上有铅者,其下有鉒银。上有丹 砂者,其下有鉒金。上有慈(磁)石者,其下 有锏金。此山之见荣者也。苟山之见荣者, 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 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然则 其与犯之远矣。此天财地利之所在也。 《尚书·禹贡》谈到各地物产时,提到“蒙羽其 艺”和“峄阳孤桐”。认为早在夏朝时期,蒙山、羽 山一带就已种植作物。蒙山出产的云芝茶,被誉为 “人间第一茶”[3](第二十五卷)。明人张意《峄山》诗称: “解道秦封遗旧勒,曾于《禹贡》识孤桐。”泰山为中 心的海岱地区多鱼盐、五谷。《尔雅·释地》称: “中有岱岳,与其五谷、鱼盐生焉。”“徂莱之松,新 甫之柏”,是《诗·鲁颂·閟宫》赞颂的名产。《水 经注·汶水注》载:“徂莱山西山多松柏。”并称作 311 是“美松”。明人戴经《徂莱夕照》诗称:“徂莱犹种 鲁人松,落日苍苍万古风。”[3](第二十四卷) 至于山珍、药材、树果,更是人们获取的普通 物产。昆嵛山的紫蕨、黄精在古代即为药材中的 名品[3](第二十九卷)。济南周围群山连绵起伏,盛产 桃、李、杏、柿、枣、栗、胡桃等。济南分流山(今济 南历下区柳泉元宝山)的金杏,又名汉帝杏,是栽 培历史悠久的优良品种。唐朝山东学者段成式的 《酉阳杂俎》、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清 人袁枚《随园食单》均有记载。 早期儒家还难能可贵地提出保护山林资源、 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礼记·王制》载: “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 群……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不蛰不以火田, 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很显然,儒 家反对滥捕滥伐,破坏生态平衡,认为这是“暴殄 天物”。孟子还以“牛山濯濯”来告诫人们破坏生 态的后果。牛山位于齐国都城临淄南,本来草木 繁盛,但由于地处近郊,“斧斤伐之,牛羊牧 之”[4](告子上),结果成了光秃秃的、寸草不生的荒 山。 古代山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现代修索道、盘 山公路,装点景观,追求经济收入截然不同,是不 自觉的、无意识的和非功利的。中国古代一向有 “山以贤称,境缘人胜”[5]的传统,一座山的文化 价值和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文化名 人的活动,而这正是古代山岳文化资源开发和积 累的特征,实际是隐形文化资源的积累,是诸多文 化名人活动而引起山岳知名度的增重和升值。 在积累、开发山岳文化资源群体中,帝王、官 僚、文士、僧道等文化名人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山岳的所见所感往往被诉诸笔端,雕刻于 山石亭台,一道诏敕、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小 说、一座寺观就能使这些山岳身价陡增,走进人们 的视野。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又是山岳文化资 源的创造者。 比如梁山,本来名不见经传,因《水浒传》一 部小说却蜚声中外,独占了中国绿林山寨的鳌头。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就是梁山文化资源的开发 者和创造者。唐朝诗人李贺的《梦天》诗,放眼济 南北部的山色天空,写下了“遥望齐州九点烟,一 泓海水杯中泻”的诗句。清代学者刘凤诰遍观济 南山水,吟出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 湖”的联语。它不仅保留在千佛山的“齐烟九点” 坊,大明湖铁公祠的楹联上,还被济南人引为自豪 而有口皆碑,成为济南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至今 仍发挥着它的艺术价值。李贺、刘凤诰对济南山 岳文化的开发、创造,功不可没。 山东很早就认识到山岳文化对国家政治和社 会发展的影响。“泰山岩岩,鲁邦所詹(瞻)”,是 《诗·鲁颂·閟宫》中歌颂鲁僖公的诗,诗中将春 秋鲁国的泰山、龟山、蒙山、凫山、峄山、徂莱山、新 甫山等名山都作为统治昌盛的标志。如“奄有龟 蒙,遂荒(有)大东”,“保有凫绎(峄) ,遂荒徐宅” 等,形象地说明了领有自然山岳的重要性。孔子 的“仁者乐山”,不仅体现了对人类生活的关注和 呵护,更注重山岳在“天地以成,国家以宁”方面 的功能。因此,古代天子、皇帝大都通过对山岳的 祭祀、巡守、封禅、封赐等,稳定自己的统治。尤其 是封禅泰山活动,从远古传说的帝王到宋真宗,竟 然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政治。 《史记·货殖列传》称:“泰山之阳则鲁,其阴 则齐。”山岳往往界定着山东乃至全国的政治、经 济、文化格局,齐鲁文化即以泰山为中心的文化 圈。山东有许多郡县和山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因 而形成许多诸如历城、泰安等山岳名城。秦汉的 泰山郡、琅邪郡,直接以山命名。茌县(故城在今 山东长清东北) ,三国魏改称山茌县,以茌山在东 北而名;奉高县(治今山东泰安岱岳区故县村) , 因汉武帝供奉泰山而名;梁父县(在今山东泰安 南) ,以山名县;横县(在今山东诸城东南) ,以横 山命名;蒙阴县,因处蒙山之阴而名;牟平县,以在 牟山平处而名;临朐县,因东临朐山而名;宁阳国, 以在宁山之阳而名;高唐县,因高唐山在东北而 名;金乡县,以金乡山命名;茌平县,因“正当茌山 平处”而名。北齐的文登县,隋朝的章丘县、长山 县(治今邹平长山镇)、逢山县(今山东临朐)、亭 山县(在今济南历城与章丘之间) ,唐朝的兰山县 (今山东临沂南)、蓬莱县均以境内的章丘山、长 白山、逢山、亭山、兰山、蓬莱山命名。五代后唐的 莱阳县,以在莱山之阳而名。金朝的峄州(明朝 改州为县) ,因葛峄山而名;福山县,以境内福山 命名;牟山县(在今山东安丘) ,以牟山命名;嵫阳 县(治今山东兖州) ,以城西嵫山而名。清朝的博 411 山县,或为多山之意,或以县东南的博山命名;荣 成县(现为荣成市) ,得名于荣山、成山。1929 年 设立的长山岛行政区,直接以山命名。诸多因山 命名的行政区,是用政治的形式对山岳文化资源 的开发和利用,它充分显示了山岳在形成政治、经 济、文化区域方面的影响。 二、“齐鲁千峰望里开”———山东的山岳文化 山东山岳文化包括如下内容: (一)由历代文化积累而成的齐鲁名山 齐鲁群山蹲踞,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比比皆 是,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因古代典籍记载而形成的名山。如 《尚书·大禹谟》记载的历山;《左传·成公二年》 记载的齐晋鞌之战中的靡笄山(今济南西郊峨嵋 山)、鞌山(今济南西北北马鞍山)、华不注山;《周 礼·夏官·职方氏》记载的岱山(泰山)、沂山; 《诗·鲁颂·閟宫》记载的泰山、龟山、蒙山、凫 山、峄山、徂莱山、新甫山;《山海经》记载的琅琊 山、崂山、蓬莱山;《礼记·王制》的“岱宗”,《尔雅 ·释地》的“岱岳”等等。 第二类,以齐地八神将、齐地方仙道活动,秦 皇、汉武求仙活动而著名的梁父山、三山(今莱州 三山岛)、芝罘山、莱山、成山、琅邪山,以及虚拟 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等。 第三类,因历代帝王巡守、封禅、祭祀、封赠而 著名的泰山、云云山、亭亭山、梁父(甫)山、社首 山、肃然山、沂山、峄山、琅琊山等。 第四类,因佛教、道教传播而闻名的方山、崂 山、泰山、五峰山、云门山、驼山、昆嵛山等。 第五类,因农民起义或绿林豪杰啸聚而著名 的泰山、长白山(在今山东邹平、章丘一带)、梁 山、抱犊崮等。 第六类,因共产党领导革命活动而著名的徂 莱山、昆嵛山、天福山、抱犊崮、孟良崮等红色名 山。 上述六类名山互相交叉、重叠,说明它们并非 一举成名,而是多种文化因素积淀的结果。 (二)遍布齐鲁名山的刻石、亭堂、碑碣等人 文胜迹 秦始皇首开巡守山岳,刻石纪功的先例。在 齐鲁山岳的有《绎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台 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等[6](秦始皇本纪), 东汉桓谭《新论》称:“泰山之有石刻凡千八百余 处,而可识者七十有二。”[3](第二十二卷)可见,至东汉 时,泰山刻石的积累已非常丰厚了。此后历代帝 王、官僚、文士等或树碑刻石,或修亭堂,遂形成遍 布齐鲁群山的人文古迹。如至今仍保存于山东莱 州云峰山、平度天柱山、青州玲珑山的郑道昭云峰 刻石,即是宝贵的石刻文化遗产。 (三)天子、帝王巡守、祭祀、封禅、封禁山岳 的典章礼制和法令 古代“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 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7](王制)。 《后汉书·祭祀志上》注引孔安国曰:“五岳视三 公,四渎视诸侯,其余小者或卿、大夫、伯、子、 男。”看来,从远古起,山川就是统治者属下的三 公、诸侯、卿、大夫、伯、子、男等各级贵族了。 天子、皇帝对山岳的祭祀、巡守、封禅、封赐, 莫过于封禅泰山。《管子·封禅》载:“古者封泰 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秦汉以后,祭祀、巡守泰 山成为安定天下、宣扬功德的重大举措。秦始皇、 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都举 行过大规模的封禅泰山大典,主要内容有在泰山 上下封土建坛,封埋玉牒,燎柴祭告天地,建明堂, 刻石立碑,大赦天下,改元,幸孔子宅,祭祀孔子, 封孔子后裔,官吏加官晋爵,百姓减免租赋,改泰 山所在州县名称,封赠泰山神等等。区区一座泰 山,竟然牵动着历代皇帝好大喜功的欲望,成为他 们祭祀天地的最高规格的场所,并延续数千年之 久,这确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 如上述儒家保护山林资源思想,《管子·地 数》中的封山禁令,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 年)近 泰山十里“禁其樵采”[8](玄宗本纪上),宋真宗大中祥 符元年(1008)“诏泰山四面七里禁樵采,……社 首、徂莱并禁樵采”[9](礼志五)的诏令,也是山岳文 化的组成部分。 (四)齐鲁名山中的人文历史、名士踪迹、轶 闻传说 齐鲁悠久的历史文化往往蕴含在巍峨纵横的 山谷当中,除上述帝王的各种活动外,还包括像齐 晋鞌之战“三周华不注”那样的战争;西晋高平金 乡(今属山东)人郗鉴率乡里避难峄山的故事;读 书堂、书院等齐鲁群山中的庠序之风;临沂银雀山 511 汉墓、长清双乳山汉墓、章丘危山兵马俑陪葬坑等 沉眠于群山的齐鲁文化资料库等等。 山东群山叠翠,自然景观秀丽,又有数千年精 神文化的渗透,人文景观的衬托,吸引着历代帝王 官僚、文人学士纷至沓来,留连忘返。因此,山东 的每一座名山,都有众多名士的活动踪迹。 山东群山中的轶闻传说也丰富多彩,如济宁 邹城西南凫山周围伏羲庙反映的太昊伏羲氏的传 说;今郯城羽山鲧墓和舜殛鲧的传说;济南舜耕历 山和玉函山的传说;枣庄薛城奚公山奚仲造车的 传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的传说;昆嵛山麻姑 的传说;蒙山老莱子的传说等等。 (五)齐鲁山岳文学艺术遗产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10](卷七第二十五章)山 岳是山水诗文的摇篮,名山,名寺,必有名文。古 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踏遍齐鲁青山,写下了数以 万计的有关山岳的诗文,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齐鲁 山岳文学遗产,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历代帝王封禅、祭祀、封赠齐鲁山岳 的诏敕、牒文,及大臣奉敕而撰的祭文、疏文。 如东汉光武帝的《东封泰山记》,北魏孝文帝 的《祭岱岳文》,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的《封泰 山玉牒文》,唐睿宗的《双碑敕》,宋真宗的《加青 帝懿号诏》、《广生帝君赞》、《御祝文》、《泰阴亭 碑铭》等。明朝诸帝几乎都有祭告泰山文,涉及 到建国、时祭、征讨、即位、祷雨、河决、灾沴、旱告、 盗贼、祈嗣、毓储、河工、灾变等各方面的情况。大 臣的撰文如西汉司马相如的《封禅文》,唐朝骆宾 王的《为青州父老请陪封禅文》,张说的《大唐封 禅颂》,北宋欧阳修的《祭东岳文》,曾巩的《祈雨 东岳文》、《谢雨东岳文》等连篇累牍,不一而足。 第二类,考证、阐释、描述、赞颂山岳景观的文 记、论著、游记、诗词文赋和图画。 文记如北宋苏轼的《刻秦篆记》、朱处约的 《蓬莱阁记》,金党怀英的《泰山书院记》、田肇的 《凫山人祖庙碑记》,元丘处机的《烟霞洞记》,明 杨梦衮的长白山《醴泉寺记》、《翔凤庵记》,申时 行的《重修范公祠记》、于慎行的《峄山碑记》等。 考辨方面的论著如东汉应劭的《泰山封禅仪 记》,唐陆龟蒙的《象耕鸟耘辩》,北宋张公亮的 《灵岩寺记》,南宋罗泌的《历山》,元孟从仕的《重 修舜宫记》,明人吕坤的《日观解》、贺逢吉的《帝 舜历山辩》、尤应鲁的《历山》、公鼐的《蒙山辩》 等。 游记如明人李裕、吴同春、文翔凤,清人姚鼐 等各有《登泰山记》,明人乔宇、尚纲、高诲、王世 贞等各有《游泰山记》,明人乔宇还有《游沂山 记》,王世贞有《云门山记》等等。 诗词文赋如《诗经》中的有关篇章,传说是舜 作的《历山思亲操》,孔子的《丘陵歌》、《龟山 操》,西晋陆机和南朝宋谢灵运的《泰山吟》,李白 的《游泰山》、《游华不注山》、《劳山》,杜甫的《望 岳》,刘禹锡的《送东岳张錬诗》,苏轼的《和李邦 直沂山祈雨有感》,曾巩的《登华不注山》,元丘处 机的《劳山诗十二首》,张养浩的《登泰山》、《游华 不注》,郝经的《登灵岩》,赵孟頫的《峄山》,明宋 濂的《登岱》,王守仁的《泰山诗》,李梦龙的《雨中 望蒙山有感》,乔宇的《登牛山记》和《游沂山记》, 王世贞的《登云门山》等等。这方面的作品山积 海量,仅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就不胜枚举。 山岳画如北宋李成的《营丘山水图》,元代赵 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王蒙的《岱宗密雪图》等。 第三类,历代正史、野史、地理书、笔记、小说 以及山东各府、州、县志中有关齐鲁群山的记载。 如《山海经》,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魏郦 道元的《水经注》,金元间元好问的《续夷坚志》, 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清人顾祖禹的《读 史方舆纪要》、顾炎武的《山东考古录》、蒲松龄的 《聊斋》、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刘鹗的《老残游 记》等等。 第四类,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遗产。 如山东佛教的发端地金舆谷和方山灵岩寺; 荟萃众教,佛道合一的泰山及岱庙、元君殿、红门 宫、斗姆宫、万仙楼等;道教圣地崂山及以太清宫 为主的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真道的策源地昆嵛 山及烟霞洞、神清观;济南长清五峰山及玄都观、 洞真观等。像济南千佛山黄石崖石窟造像、济南 龙洞山佛峪石窟造像、五峰山莲花洞石窟造像、玉 函山佛峪寺摩崖造像、青铜山大佛寺石刻造像、柳 埠千佛崖造像、青州云门山和驼山的石窟造像群 等,青齐地区的石窟摩崖造像更是全国闻名的佛 教艺术宝库。除外,崂山、泰山、腊山道教音乐也 是山东山岳文化的宝贵遗产。 第五类,“啸聚山林”的盗文化。 611 盗文化是指反抗当政的统治阶级、破坏社会 秩序的盗、贼、匪、寇的一切思想与行为,以及有关 的民间传说、文学艺术作品,官府的对策、法令等 等。由于自古盗匪多啸聚山林,所以盗文化中有 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属于山岳文化。山东自古多 豪杰,春秋末年,“休卒于太(泰)山之阳”的盗跖, 为古代的江洋大盗树立了荒谬而合理的职业道 德———“盗亦有道”[11](胠箧)。地连章丘、邹平、淄 川的长白山,北魏时“多有盗贼”,隋炀帝时“有狂 寇数万”[12](卷九百十五),后齐郡邹平王薄首举义旗, 拉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元末明初小说家 施耐庵根据宋代以来的传说写成的长篇小说《水 浒传》,是中国盗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塑造的 108 位梁山好汉,具备了绿林强盗的典型特征。 第六类,山神和山会。 中国有关山神及祭祀山神的传说源远流长。 《礼记·祭法》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 雨,见怪物,皆曰神。”《山海经·东山经》记载了 包括泰山在内的 12 座山,其山神“状皆人身龙 首”,祭祀用狗和鱼。后来,各种鬼怪精灵演变成 人格化的山神。山会也称庙会,是节日、信仰、工 商等各种风俗相结合的产物。自隋朝开始,山东 各地普遍建立山神庙,定期举行祭祀,届时善男信 女云集,各类商贩、小吃、杂耍等随之而至,规模不 断扩大,遂形成在山神庙内外定期举行的群众集 会。山东的山神大体有三种: 其一,人格化的山神。如泰山被唐玄宗封为 天齐王,明太祖称“东岳之神”;沂山被唐玄宗封 为东安公,宋徽宗封东安王,明太祖改封为“东镇 沂山之神”;峄山宋代被封为灵岩侯,太祖改封峄 山之神等。此类山神很多,像兖州的嵫山神,邹城 的巨越山神,相传都经过皇帝的册封。其它如历 城的奎山神,章丘的青山神、女郎山神,邹平的长 白山神等,一般是逢山必有神。 其二,由历史上有贡献的重大人物代理山神。 济南千佛山和各地的历山上都有舜祠,故没有山 神,实际上被舜取代了。凫山有伏羲庙,十月初一 是祭祀伏羲的盛大庙会,实际是以伏羲为山神。 尼山曾被宋仁宗封毓圣侯,坤灵洞西为尼山神祠, 虽是人格化的山神,而尼山庙会被孔子取代了。 正月十五有夫子洞庙会,又称“圣庙会”,会期三 天,会场设在孔庙门前。 其三,鸠占鹊巢类的山神。琅琊山的山神由 海神充任,明代琅琊台有海神庙,也称“明祠”。 明人丁惟宁《颜明府招游琅琊台海神庙》诗,有 “明祠新构海山头,碧翠凭虚俯十洲”[3](第二十八卷) 的诗句。山东各地玉皇顶的山神一般都由玉皇庙 中的玉皇代行。昆嵛山也没有山神,明末曾建九 龙庙,由传说中“龙生九子”的九龙充当,是山海 合一的神灵,当地百姓将农历六月十三定为庙会。 三、山东山岳文化的特点 山东群山蹲踞,又是远古东夷族太昊、少昊、 舜的活动地域、齐鲁礼仪之邦和儒家文化的发源 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比比皆是,都印记着区域 历史的烙印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其一,“东方巨镇宗岱宗,群山列峙臣妾 同。”[3](第二十六卷)从海拔高度讲,或许泰山顶还不 如西部的某一山麓高,而从文化的角度讲,山东山 岳人文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内容之丰富多 彩,却居诸山岳文化之冠。尤其是由中华文化积 淀起来的泰山,集政治型山、宗教型山、民俗型山 于一身,在山东,乃至在中国,均位压群峰,居遥遥 领先的独尊地位。 《周礼·夏官·职方氏》将九州之内最高大 的山共列为“九镇”,山东有青州山镇沂山、兖州 山镇岱山两镇。《史记·封禅书》称:“天下名山 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 室、泰山、东莱(今莱州大基山) ,此五山黄帝之所 常游,与神会。”五山之中,山东占了两座。 泰山古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 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3](第十三卷)。泰山不仅 是三公,还是“五岳长”。中国自古还有“五岳四 镇”、“五岳五镇”的说法,被尊为华夏十(九)大名 山。在隋、唐、宋、元、明、清的正史中,均把东岳泰 山列为为五岳之首,东镇沂山列为五(四)镇之 首。 泰山在古人心目中也是至高至重的。秦朝李 斯讲:“太(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 择细流,故能就其深。”[6](李斯传)西汉司马迁讲: “人 固 有 一 死,死 有 重 于 泰 山,或 轻 于 鸿 毛。”[13](司马迁传)甚至是民间信仰的泰山神也居全 国诸山神之最,没有哪位山神敢和它们争香火。 东岳庙、东岳庙会、元君殿遍布全国各地,而我们 711 却很少见到其它省份的山神在山东“插足”或者 “定居”。因此,泰山神是中国普遍信仰的神灵, 其它省份的山神只是地域性的。 其实,泰山不高、不大,也不重,但在文化上, 不仅是高的、大的、重的,几乎是无与伦比的。一 句“重于泰山”,即点出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位 置。所以,泰山是全国、更是山东山岳文化独一无 二的形象代表。 其二,山东山岳文化鲜明地反映着齐鲁文化 的基本特征,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浓厚的伦理道 德精神,体现着儒家思想的种种价值观。 古代思想家善于从自然山水中体悟人生哲 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于游山玩水中体味着高瞻 远瞩、高屋建瓴的真谛。孔子“登泰山而小天 下”[4](尽心上),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 深谿,不知地之厚;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 大”[14](劝学篇),都展示了这一深刻哲理。 山东群山还传承着齐鲁之邦崇圣、重教、尚学 的传统。邹平长白山有北宋范仲淹读书堂,北宋 石介曾创办徂徕书院,并与胡瑗、孙复一同创办泰 山书院,孔子第 46 代孙孔宗愿创立了尼山书院, 元朝“长白先生”张临创立了“张先生书院”。这 种在山谷中读书或创办书院的风尚,与孔子创办 私学,齐国稷下学宫一脉相承。 山东的自然山岳还被披上生命的灵光,赋以 人的道德秉性,通过其精神价值的强化和高扬,来 衬托、显示人的精神的必然和高尚。在孔子及弟 子们看来,泰山是人们敬仰的崇高人格的象征。 “泰 山 其 颓 乎,梁 木 其 坏 乎,哲 人 其 萎 乎!”[7](檀弓上)是孔子晚年以泰山自况。孔门弟子 也对孔子仰望如泰山,以泰山比喻孔子的崇高伟 大。蒲松龄的《秦松赋》将泰山“五大夫松”树立 成一个久经风霜而又清标独耸,特立不移的形象, 洋溢着一股大义凛然的人格精神。 古人还把家庭人伦映印在泰山上,使其有了 人的名分。如果说,把泰山称作“岳父”、“丈人”, 只是唐朝黄幡绰偶然戏弄郑镒的诙谐语,那么,在 明人曾棨的《茌平早行望岳》诗中,泰山则正式成 为名山家族中的家长:“昆仑以为父,四岳以为 兄,匡庐(庐山)峨眉乃其子,此外培塿(小山)皆 云礽(孙)。”[3](第二十卷) 其它如舜耕历山和《历山思亲操》,曾子的 《泰山歌》,蕴含着礼让、孝亲等伦理道德;“牛山 悲”反映了重生恶死的传统人生观;“三周华不 注”告诫着谨慎戒妄的人生态度;华泉被看做是 舍身忠君的典范;孔子的《龟山操》反映了忧国忧 民的责任感;田横岛彰显着泣感天地的义烈精神。 儒家“厚德载物”的融汇性和“和为贵”的主 张,使泰山、崂山等宗教名山均带有荟萃众教,佛、 道并存,寺中有观,观中有寺的分布特征。泰山红 门宫内道教女神碧霞元君和弥勒佛同处一宫,斗 母宫道观变为尼姑庵,道教的先天斗母大圣元君、 碧霞元君,佛教的“智上菩萨”、观音、文殊、普贤 均在此享受人间香火。崂山有不少庙宫是道、僧 两院同居,太清宫曾一度为道士、道姑、和尚合用, 道皈依为僧,僧蓄发为道者习以为常,见怪而不 怪。沂蒙抱犊崮有三清观,主殿供奉太清、玉清、 上清三位天尊,配殿里却供奉佛教的观音菩萨,三 清和观音在这里共同发展。由于道教“仙道贵 生”与儒学的“天地之性人为贵”有较多的共同语 言,山东群山中的道教要比佛教强势得多。 其三,“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 竿。”[3](第二十卷)山东三面环海,山海相连、岛山并 一,山东山岳文化具备山、海、日的综合特征。 《尚书·禹贡》即把海与泰山连称曰“海岱”。 自黄帝至秦皇、汉武,往往是东至海必登山,黄帝 曾“东至于海,登丸山(沂山) ,及岱宗”[6](五帝本纪)。 山东山岳文学中描绘山而联系到海、日出的诗文 连篇累牍,俯拾即是。如唐人熊曜《琅琊台观日 赋》云:“秦东之门,天地一空。直见晓日,生于海 中。”“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狮子峰》描绘崂山 日出: 鳌山东面海浮空,日出扶桑照海红。 浩渺碧波千万里,尽成金色满山东。 明人段展《之罘山》描绘烟台芝罘山: 北望波涛接远天,玄菟庚癸正堪怜。 风微日暮帆樯集,不是当年采药船。 唐人丁春泽泰山《日观赋》讲:“日之升也,浴 海而丽天。”描绘山东内陆诸山,也经常提到海和 日出。诸如“夜呼日出沧海东”,“曈曈先出海东 头”,“曦轮忽驾海门潮”之类有关泰山日出的诗 文难以缕述。其他如“蒙山秀出东海边,海上白 云相与连”[3](第二十五卷),是明人公鼐描绘蒙山的 诗;“攀 跻 不 倦 穷 奇 绝,海 岱 春 光 万 里 811 收”[3](第二十六卷),是明人赵参鲁描绘峄山的诗句; “岱岳西来海向东,屹然方镇一何雄”[3](第二十七卷), 是明人乔宇描绘沂山的诗句。据《历城县志》载, 济南的千佛山即历山,“上古(有)铁锁大如人臂, 绕其峰再匝。相传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锁 之,挽锁断,飞来于此”[16](卷第七)。这一传说于荒 诞无稽之中,又反映了山东山岳岛山并一的特点。 这些作品,是山、海、日文化的综合体现。 山东素称“一山一水一圣人”,山岳文化与河 渎文化、海洋文化、儒家文化共同构成齐鲁文化的 特色,是齐鲁文化中最具研究和开发价值的领域 之一。 参考文献: [1]论语.诸子集成[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86. [2]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60. [3]陈梦雷. 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M]. 上海:中华书局影印, 1934. [4]孟子.诸子集成[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86. [5]王恽.游东山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7]礼记.载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0. [8]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9]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韩婴.韩诗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庄子.诸子集成[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86. [12]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3. [1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4]荀子.诸子集成[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86. [15]王树明.谈谈陵阳河与大朱村出土的陶尊文字[A]. 山东史 前文化集[C].济南:齐鲁书社,1986. [16]历城县志[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 A Brief Survey on Mountain Culture of Shandong Province Qin Yongzhou (Histo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llege,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014) Abstract:Confucius' utterance that“The humane enjoy the mountains”is an exploitation of mountains,dem- onstrating a sort of care for human life. This unconscious and non-utilitarian exploitation of the resources of mountain culture in ancient times brings about the increase of the reputations of those mountains resulted from the activities of men of mark in the cultural field. Mountain culture of Shandong not only possesses a compre- hensive feature embracing hill and mountains,seas,and sunlight,but vividly reflect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Qilu culture as well,containing and implicating far-reaching philosophical wisdom and profound ethical spirit of morality,and thus materializing various concepts on values of Confucianism. Whereas Mount Tai is the unique representative of mountain culture of Shandong Province,and the whole China as well. Key words:mountain culture;cultural relics;mountain literature;religious heritage;advanced culture 责任编辑:时晓红 911
/
本文档为【黑龙江省二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二级医院】,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