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悬壶济世三百年 同仁堂的历史痕迹

2017-11-28 13页 doc 119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悬壶济世三百年 同仁堂的历史痕迹悬壶济世三百年 同仁堂的历史痕迹 东兴街上的老宅院 贤良祠雍正御碑亭 大栅栏同仁堂老药铺——最老的同仁堂药店 提起同仁堂,那可是全国尽人皆知的老字号。只要谁家有病人,大夫开了方子, 要吃中药,家里人立刻会想到去同仁堂抓中药。因为是百年老店的信誉,药吃着放心。 现在,同仁堂的药店遍布京城各处,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抓药。不过北京城这么多 家同仁堂药店,如果寻根溯源的话,您知道京城最老的同仁堂药店是哪一家吗?那就 是大栅栏街上的同仁堂老药店。 现在大栅栏街整饬一新,您去大栅栏逛街时,到同仁堂药店门前,您仔细观察, 会发...
悬壶济世三百年 同仁堂的历史痕迹
悬壶济世三百年 同仁堂的历史痕迹 东兴街上的老宅院 贤良祠雍正御碑亭 大栅栏同仁堂老药铺——最老的同仁堂药店 提起同仁堂,那可是全国尽人皆知的老字号。只要谁家有病人,大夫开了方子, 要吃中药,家里人立刻会想到去同仁堂抓中药。因为是百年老店的信誉,药吃着放心。 现在,同仁堂的药店遍布京城各处,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抓药。不过北京城这么多 家同仁堂药店,如果寻根溯源的话,您知道京城最老的同仁堂药店是哪一家吗?那就 是大栅栏街上的同仁堂老药店。 现在大栅栏街整饬一新,您去大栅栏逛街时,到同仁堂药店门前,您仔细观察, 会发现在这家药店的墙上,还有“同仁堂老药铺”的字样。大栅栏街的同仁堂药店开 设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算到现在有三百年的历史了。不过同仁堂的创始人乐家, 来到京城的历史还要更久。 乐氏家族第26世祖乐良才,于明永乐初年迁都之际,由宁波来到北京。乐良才是 一位走街串巷行医卖药的铃医。铃医就是民间医生,他们手摇串铃,周游四方,行医 卖药,故称铃医、走方郎中等。铃医治病与坐堂大夫不同,他们的医术自成体系,药 独具奇效,治病取其速效,不计万全。自乐良才之后,乐家子孙皆为铃医,直到乐显 扬当上了清太医院吏目,才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乐显扬毕生致力方药,具备了丰富的学知、经验和条件。康熙八年(1669年),他创办了同仁堂药室。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逝世。乐显扬有四子,只有第三 子乐凤鸣恪守父训,接续祖业。乐凤鸣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在大栅栏路南开设同仁堂药铺,并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 同仁百草厅 热映的电视剧《戊子风雪同仁堂》剧照 同仁堂创办不久,因其配售药品疗效显著,声誉与日俱增,博得了朝廷赏识,由皇帝 钦定同仁堂供奉御药房需用药料,和代制内廷所需各种中成药。于是,同仁堂承担了供奉 宫廷用药的皇差。同仁堂在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直至清末近二百年间未被更换。由于承办了官药,使同仁堂在同行业间,取得了官商一体、财势两旺 的垄断地位。 大栅栏的同仁堂药店,从康熙四十年开办于此,也如同同仁堂品牌一样,历经三百年 没有改变过。我想这就是一种信誉,一种百年的承诺。 从大栅栏街向东,穿过前门大街,就是西打磨厂街了。西打磨厂街形成于明代,因街 内有许多打磨铜器和石器的作坊,因而得名打磨厂。清代沿用街名。民国时,将打磨厂街 分为两段,改东段为东打磨厂,西段为西打磨厂。西打磨厂街内有玉皇庙、关帝庙、灵佑 宫等寺庙建筑,还有粤东、潮郡、临汾、宁浦、应山、钟祥等会馆。 在西打磨厂街里,当年最为显赫的人家,就数同仁堂的东家——乐家了。西打磨厂街 46号,就是乐家老宅。那时,同仁堂药店在大栅栏,乐家就住在与大栅栏隔街相对的西打 磨厂街,这样往来十分方便。1959年,公私合营的同仁堂需要建立制药厂,于是乐家就将 西打磨厂街的住宅让出,建成了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新建成的同仁堂制药厂是一座高楼, 它是附近数一数二的“大高个”,十分气派。 很多年前,我坐汽车路过地安门西大街,发现不知何时,路北的贤良祠变成了同仁堂 药店和医馆了。 ?贤良祠是清代祭祀忠良的专祠,清代名臣范文程、福康安、刘墉等皆被祭祀于此 贤良祠是地安门西大街路北一处十分显赫的建筑,气派而庄重。贤良祠建于清雍正八 年(1730年),以祭祀王公大臣之有功者。当时雍正皇帝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十分注重对于 忠义之臣的宣传,以期让后人效仿这些忠义之臣,为国家尽心竭力。雍正二年,他就曾下 诏,敕建昭忠寺。雍正八年七月,雍正皇帝又发出上谕,要求建立专祠,祭祀那些为国效 忠宣力之臣。 于是雍正皇帝下旨,“著于京城内白马关帝庙之旁,选择吉地,特建庙宇,祀王公大 臣之有功国家者,命名贤良祠,春秋致祭。”雍正皇帝亲笔御书匾额“崇忠念旧”。“崇 忠念旧”大致意思就是尊崇忠良,眷念旧臣。 贤良祠初祀者,有王2人、公7人、侯3人、大学士26人、尚书12人、左都御史1 人、都统3人、将军6人、总督14人、巡抚3人、副都统1人,共78人;后又增祀公、大学士、尚书、总督、巡抚等21人。祠内供奉着这些近百位王公大臣的姓名灵牌及生平事 迹。这些人中就有我们熟悉的怡亲王允祥;还有图海、范文程、张玉书、施琅、于成龙、 李卫、傅恒、尹继善、刘统勋、兆惠、福康安、阿桂、刘墉等人。 贤良祠院内东西各一碑亭,亭中有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制石碑,碑文曰:“生前忠于朝廷,勤劳王事;逝后入祀贤良,流芳百代。” ?如今的贤良祠已经成为同仁堂药店,还是旅游景点 贤良祠在清代十分风光,香火不断。但是到清朝末年,随着晚清政权的没落,贤良祠 已无人管理,成为废祠。 随着百年老店同仁堂的迁入,贤良祠也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每天来这里看病抓 药的人络绎不绝。 我去贤良祠探访时,开始只知道贤良祠被改为同仁堂药店和医馆。等到了贤良祠,我 才发现来这里的人,不光是病人,还有许多由导游挥着小旗子带来的旅游者。来自全国各 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在贤良祠,欣赏着红墙黄瓦的建筑,临走时再带点儿同仁 堂的药品。 现在我们到同仁堂买药,走进店铺直接就到了柜台前,可您知道同仁堂的老药铺是什 么样子吗? 据说,同仁堂的店铺门口与其他店铺不同。其他店铺门口都是高高的台阶,顾客要登 上台阶才可进店;同仁堂却在大门入口处,修了个下行的台阶,顾客进门之前要先“居高 临下”。之所以这样去设计,据说是因为同仁堂的东家,认为自己是做药品生意的,来药 店抓药的顾客不是身染病疾,就是家有病人,心情不佳,所以进店时心情都是向下的。同 仁堂希望,顾客吃了同仁堂的药,能够早日康复,心情变得越来越好,就像出门时登台阶 一样,心情由低到高。这样的店铺设计还真是少见。 原来,在珠市口西大街路北有一家同仁堂药店,就是按照老店的样子设计的。一次, 我的孩子小时候生病,朋友推荐去找同仁堂的坐诊大夫,我带着孩子去了那家药店。进了 药店的大门,我发现要想进到药店里,还要从门口下一段台阶才行,当时也没有细想,急 急地带着孩子去找坐诊大夫了。看完病,心情一下子轻松了,登上台阶出店,心气也高了。 回来后细细回想,才发现这不正是同仁堂老店主用心良苦的设计,带给求医人最体贴的关 怀吗,这才是大的医道呀。 再后来,前门大街改造,珠市口的这家同仁堂药店也消失了。我以为再也看不到这样 的同仁堂店铺设计了。后来,到宣南文化博物馆参观,发现这里还有同仁堂老店铺的模型, 算是对同仁堂的一段回忆吧。 同仁堂集团公司的办公地就在东兴隆街。说到东兴隆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条街 在崇文区,就在西花市大街的西边。以前,我一直以为东兴隆街早就拆除了。因为在西花 市大街一带,早就形成了繁华的崇文门商圈。这里高楼林立,时尚的新世界百货商场、搜 秀商场、电影院都在这里。而且这里的街巷早已扩展成大马路,像东兴隆街这样的小巷, 还能存在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最近来到了崇文门。尽管,我以前来过崇文门很多次,但是很少 这样仔细观察这一带的街巷,我想当然地认为小胡同早已被大商场取代了。来之前我仔细 地翻阅过老地图,确定在崇文门外大街的西侧,对着西花市大街的那条胡同,就是东兴隆 街了。 我先找到西花市大街,顺着这条街向西望去,发现对着的是新世界商场综合馆和青春 馆之间的一条小马路。我想,这该不会就是东兴隆街吧。走到街口没找到标牌,正踌躇间, 猛一抬头,在街口红绿灯底下,发现了街牌,写着“东兴隆街”。原来,新世界商场综合 馆和青春馆之间的小马路,就是东兴隆街。 东兴隆街形成于明代,名木厂儿,属正东坊。清代,街的西段路北有灵官庙,又称灵 官庙街;清咸丰年间,街中又建兴隆寺,故灵官庙街及西段又改称兴隆街;民国以后称东 兴隆街、木厂胡同。1965年,兴隆街与木厂胡同合并,定现名。此街清末民初为商业街, 店铺林立。有木厂和七八家鞋铺,生产千层底布鞋,远近驰名。 东兴隆街现在说是街巷,但是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新世界商场的停车场。走进街里,在 路南是一所四合院,它在新世界商场时尚高大的楼房映衬下,越发显得突出。 ?东兴隆街同仁堂集团公司所在地,传说曾是李莲英的外宅 东兴隆街的这座四合院,就是同仁堂集团公司的办公地。这是一套幽静的四合院。据 传说,这座四合院曾经是李莲英的外宅。李莲英是清末民初话题不断的人物,他因为是慈 禧太后身边最得宠的大太监,了解清末政坛的许多秘史而被人们所关注。很多传闻都指出, 李莲英曾经在京城各处置办了许多宅院,如史家胡同的好园宾馆、东兴隆街等地都曾经有 他的宅院,但是,如果深入考证,却又鲜有证据能说明这些宅院曾经被李莲英本人拥有过, 看来传说往往是靠不住的。 但是,无论这所宅院是不是李莲英的外宅,都难掩宅院的精美与优雅。这是一套属于 晚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宅院坐南朝北,有四进院落。宅门原来位于宅邸的西北角, 门前有石狮门墩一对。门洞迎面为山墙影壁。前院有倒坐房九间,经垂花门进入宅院,内 院三进院落,各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均有前廊,各房之间以回廊相连。 全部院落按南北轴线对称布局,院落进深错落有致,院与院之间用回廊联通,每个院 落既能单成一体,又能和其他院落连成一片。像这样保存完好的多进四合院,在南城是不 多见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市药材公司迁到这里。后来,这所宅院由同仁堂集团作为药品仓库 使用。同仁堂集团曾对宅院进行过多次修缮,院落的基本布局未变,只是由于市政道路的 改造,大门迁到南侧。现在这座宅院作为集团公司的办公地。东兴隆街上的这座四合院, 成为同仁堂集团的“心脏”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这所宅院改为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上世纪三十年代,这所宅院还曾经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所在地。1930年,25岁的焦 菊隐从燕京大学毕业后,不久就来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担任校长。焦菊隐是一位学识渊博, 而又富于创新的学者,他担任校长期间,采取了不同一般的办学方式。 当时的戏曲学校和科班,主要是教授戏曲的基本功,而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却与它们有 很大不同。焦菊隐一方面吸取科班教学的经验,聘请名艺人传习业务,一方面对戏校的体 制、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进行革新。戏校所开科目齐全,重视文化教育。除学京剧专业外, 还上文化课,以提高学生素质,达到培养有艺术创造能力的“适合时代之戏剧人才”。 为使学生开阔艺术眼界,学校还常组织学生观摩话剧,而且排练演出自娱。中华戏曲 专科学校的老师,也皆是当时戏曲界、文化界的名人,如王荣山、包丹亭、丁永利、高庆 奎、冯蕙琳、王瑶卿等;文化课教师有著名学者华粹深、吴晓玲,剧作家翁偶虹等。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不同于其他旧科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首创男女生合校,当时还 属于十分保守的时期,大多校是男女分校。京剧演员上台演出也是规定男女不能同台。 因此许多坤角演员,都是男人。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可谓开了先河。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还不与学生订立卖身的关书契约。当时的一些旧科班,学生来上 学要与科班签订卖身契约,说白了,科班培养的学生学成以后,唱红了,赚了钱基本都归 科班,就像现在的经纪公司一样。而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招收的学生,报考录取者试读两月, 经考查及格,家长只要与校方订立,就可正式入学。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先后办过五科,招收学生200余名。学生以德、和、金、玉、永五字排名。像著名的演员,傅德威、宋德珠、李和曾、王和霖、周和桐、王金璐、李金鸿、 沈金波、李玉茹、侯玉兰、白玉薇、高玉倩等,皆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学生。 由于焦菊隐校长先进的教学理念,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学生也不同于其他的科班。据 曾经在学校学习的宋德珠回忆,当年与戏校并存的“富连成”科班学生都穿长袍、戴帽头, 显得老气横秋,而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则不同,男学生冬天一律是黑色中山装,披斗篷;夏 天穿白色中山服,铜扣子,戴大檐帽,不准留头发。女生一律是月白色上衣,黑裙子,留 短发,完全是民国女学生的打扮。学校的宿舍内也非常讲卫生,不像科班学生大伙儿在一 个大炕上滚,那样有病易传染;戏校是每人一张床,被褥一律套上白单子,干净而整齐。 对这所新型戏校,社会各界都很称道,常有人来参观,其中还有不少外国人。 1934年,焦菊隐要去法国留学,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校长由金仲荪接任,不久校址迁 至沙滩椅子胡同
/
本文档为【悬壶济世三百年 同仁堂的历史痕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