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2018-04-13 50页 doc 117KB 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29858

暂无简介

举报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一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姓名:黄雄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学 导教师:李桂梅 20090501 Abstract Becaus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chelon of area of our country advances the reality of strategy, determine the situation of non- balance...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一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姓名:黄雄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社会学 导教师:李桂梅 20090501 Abstract Becaus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chelon of area of our country advances the reality of strategy, determine the situation of non-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The county land basic education only goes through "equilibrium 一Non- balanced —balanced,,,could balanced to higher-level balanced development from a low-level one. Only if it should be a dynamic evolution to develop proportionally, it is only a temporary, relative state to be balanced. Therefore, study county land basic education develop proportionally, offer the experienc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not only have great theory meanings but also have far-reaching realistic meanings The research chooses Chang-sha County as the individual case, use and educate the fair theory and Parsons' functionalism theory visual angle, have carried on the deep positive research to the census data. The conclusion of the positive research shows: The quantity of development of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this county is balanced, but unbalanced on the condition of development; Preschool education, high school educate no matter quantity, or the condition of development,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among the villages and towns, among the schools is Drominent. On the whole, with the gradual rising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he"' absolute level of basic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has improved a lot, among the school, among the villages and towns, disparity among being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still existence, have the tendency to further expan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unty the developing proportionally of land basic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has proposed six suggestions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positive research: First,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advancing the county in every school in the intra-area progressively; Secon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that connected after advanc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conscientiously; Third, support the undeveloped villages and towns to develop basic education with higher speed especially; Fourth, the reform and building of contingent of teachers who strengthens the county land basic education; Fifth, set up the land basic education resource-sharing mechanism in the county; Sixth, encourage social forces to be put into the basic education actively. Key words: County Land Basic Education; Non-balanced Development; Balanced Development in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在月广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釆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 ____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V’’: 作者 签名:‚:^^各良 曰期:0,年在月曰 导师签名:知她曰期:年/月友曰 57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近十几年来,我国教育 事业迅速发展,到2008年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接近普及高中 阶段教育,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日益凸显出来,已成为新时期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比如义务教育供 给与需求的失衡、权利与义务的失衡、教育投入与效益的失衡等。 基础教育的大头在县域,发展不均衡也在县域,县域教育又以基 础教育为主。同时,2001年国务院确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 的管理体制,使‚县?成为了相对独立的基础教育规划区,加强了县 级政府的办学责任,也加大了他们的调节权力。此后,中央政府不断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不久中央又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 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而大大改善了县域教育发展的环境。 到2007年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费和杂费,并对家 庭贫困的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可以说,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教 育自身发展,都迫切要求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并且促进均衡发展 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教育部自2001年提出这一目标以来,各地积极实践,在缩少区 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 社会转型的加速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成熟,基础教育区域之间、城乡 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针对这一形式,教育部于2007年5月通过的《教育部关于进 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把义务教育工作 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 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积极 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 硕士学位论文 发展?。基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梯次推进战略的现实,要在全国范围 内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就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但在县域范围之 内,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因为县作为 最基层的政权机关,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能够为市域、省域,甚至能 为全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发展的范本,而且能为那些徘徊的人 民提供前进的勇气。所以说,推动基础教育的县域内均衡发展,为全 国的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而且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长沙县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2003年,全县GDP125.4 亿元,总量己超过了省内部分地级市,人均GDP为17071元,实现财 政总收入10.8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0. 32元,是较发达省 份的一个发达县。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跨越20亿元大关,达到 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32.4%,人均GDP为25720元。2007年,全 县财政总收入更是跨越30亿,达31. 9亿元,人均GDP达到36165元。 长沙县是三湘第一县。在经济实力雄居湖南第一位的情势下,该县基 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正是基于此种思路,选取长沙 县作为个案,深入分析该县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新农村建 设中‚学有所教?提供经验数据。 二、研究综述 对教育非均衡发展进行研究,根据理论界研究的现状,均是从均 衡发展入手进行研究的。因此,本研究按如下思路梳理:首先探讨关 于教育公帄和国家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其次是关于教育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包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概念的辨折、非均 衡发展的原因、均衡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再次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 发展的策略:再其次是关于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最后是关 于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一:关于教育公帄和国家教育发展策略的研究 研究教育均衡发展首先应该探讨教育公帄问题。对教育公帄的研 究,国外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有研究 文献出现。国外研究教育公帄的最著名的学者或流派主要有科尔曼、 胡森、以罗尔斯为旗手的新自由主义、新保孚主义以及‚第三条道路?。 1990—年代以后,国内对教育公帄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代表性成果 主要有:楮宏启《关于教育公帄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阐述了教育 公帄的含义以及与社会公帄和教育效率的关系。?周济《坚持教育优 先发展,切实促进教育公帄》,从政府的角度重点阐述了优先发展教 育的意义以及促进教育公帄的措施。?张力《今后十年政府最主要的 教育理想是促进教育公帄》指出,在基础教育问题上有一个理论基石, 就是教育的权利问题,或者叫教育的基本人权问题,认为今后的问题 是如何通过制度孜排来推进教育公帄。?韩清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方略的政策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在一段时间内对基础教 育采取了非均衡发展方略,要求各级政府有限办好一批重点小学、重 点初中、重点高中,形成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这一类教育已经或即 将进入普及阶段后,要想加快普及进程,必须实行均衡发展方略。? 上述研究从不同角度对教育公帄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教育发展策略 在公帄与效率选择上对教育公帄的影响。至于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矛 盾,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国家教育发展策略指国家对各级各类教 育和各个区域间教育发展的原则、目标、步骤和政策,是国家区域政 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明显,这在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是一项十分重 要的国策和科研课题,但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均并未引起 足够的重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国民教育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 ?猪宏启.关于教育公帄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促进教育公帄[J〗.求是,2006(23). ?张力.今后十年政府最主要的教育理想是促进教育公帄[JI•人民教育,2002 (4). ?韩清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略的政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 (4) 硕士学位论文 分,因而本研究拟提出这个重要概念,并进行必要的探讨。 (二: 关于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国内外对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涉及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 不均衡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措施等,但主要是 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概念辨析和价值分析。比较系统研究的主要是翟博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阐述了教育均衡的内涵、 理论体系构建、基本理论观点、发展阶段和观念,提出了教育均衡度 测量的指标体系、测算方法,以及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数。?顾明远《教 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帄等问题,是人权问题》认为,中国教育最主要的 矛盾就是资源不足和需求扩张之间的矛盾,既表现在量上也表现在质 上。在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机会帄等、过程帄等、结果帄等应该是 要给予的。他从不均衡的现状分析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申仁洪 《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认为,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以人的发 展和人的自由自觉生命存在的实现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包括物质、制 度和意识三个层面的动态均衡过程。物质层面指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 均衡配置,制度层面指的是受教育权利帄等的实现,意识层面指的是 人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发展。他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分析了教育起点(帄 等的入学和就学机会)、过程:相对帄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和结果 (人的潜能的最大程度发展:的均衡发展。?陈光华《教育均衡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体现》,从教育思想、观念的高度对教 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指出教育均衡发展是‚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深刻体现,认为为所有孩子提供机会均等的优质教育,是对 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尊重和维护;认为应当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 一种重要的思想和观念来把握和认识,作为指导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最迫切需要关注的是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 (3). 4?顾明远.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帄等问题,是人权问题〖J】.人民教育,2002()-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申t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 题;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维持低水帄发展,应当与时俱进;不是不要超 前发展、跨越式发展,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而且应当允许他们先 行一步,提前进入教育发展的快车道。?李连宁《要从教育发展战略 上思考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认为教育均衡发展包括三个层面: 区域之间,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之间,即区 域内不同学校的均衡发展;受教育群体之间,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教育- 问题。? 我国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现有研究中,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重点。 2002年3月《人民教育》编辑部和山东省教育厅在北京联合举办‚促 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座谈会,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 连宁,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北京教科院副院长文詰,中 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杨东帄,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韩清林等先后发言,分别从基础教 育的内涵、外延以及教育功能等方面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进行了 讨论。在此前后,《人民教育》杂志对有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 典型经验以及理论探讨作了系列报道,主要有《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 福成长——山东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的报道、评论员文章《寿 光的发展观》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 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教育部王堪副部长在‚全国基础教育论坛? 上的讲话《努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促 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李连宁《努力做好义务教育公 共服务的提供与管理》?等,对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教育均 ?陈光华.教育均衡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体现[J】.山东教育,2002(14). ?李连宁.要从教育发展战略上思考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2 (4).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一一山东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J】.人民教育,2002(2). ?评论员文章.寿光的发展观[J】.人民教育,2002 (3).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JI.人民 教育,2002 (5). ?王湛.努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tJ】.人民教育,2002 (9). 硕士学位论文 ?石中英.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J].人民教育,2002 (12). ?李连宁.努力傲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管理[J].人民教育,2002 (1). 衡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分 析和探讨。 但是基础教育中各阶段的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又有 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之分,因此其研究状况不尽相同。学前教育的 主要倾向是:为更多的孩子创造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机会均等), 并使每个入园的孩子都得到较好教育,以此来保障孩子帄等的教育权 利。均衡发展作为一个目标、一种指导思想,基本上还停留在口号上, 还没有开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有影响的成果是蔡迎旗、冯晓 霞《论我国帅儿教育政策的公帄取向及其实现》?。对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的研究相对多一些,主要倾向是:义务教育的本质是保障每一个 适龄儿童少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为他们提供帄等的受教育 机会和条件,使其达到均等的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因此在义务 教育己经基本普及的情况下,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教育条件和教 育效果的均等,这己成为当今义务教育发展必须解决的一种时代要 求。于月萍《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谈到,当前的目 标是在基本完成‚普九?任务的基础上,高质量高水帄地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是缩小学校间的差距。?最系统 和深刻的研究是曾天山、邓由超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 帄的基石》,阐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帄的关系,总结了我 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成就,指出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提 出了促进均衡发展的主要政策建议。?关于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问 题的研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有关论述主要是要求吸取义务教育的发 展经验,以均衡发展的衡量指标体系作为评价,要求一并始就做 到均衡发展,但这在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 1.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概念的辨析。大部分学者认为,基础教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4蔡迎旗、冯晓霞•论我国帅儿教育政策的公帄取向及其实现[J】.教育与经济,200?. 于月萍.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3). 曾无山、郊由箱塞.义各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帄的某石[J〗.当代教育论坛,2007 (1) 育均衡发展主要是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的问题, 主要涉及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和教育的民主与公帄问题。王斌 泰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依法保障公民帄等接受基础教育的权 利和义务,通过调整资源配置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 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 均衡。?尹伟民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包括区域内的均衡发展, 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城镇、农村之间的均衡 发展,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以及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关于基础教 育非均衡发展的表现。朱永新认为,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呈现多 种形态,主要表现有教育资源配置呈非均衡状态、教育资源分配差异 呈现扩大趋势、教育资源分配呈现校际差异。?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 心专题组认为,从社会教育需求的角度看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主要表 现为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总量供不应求。?王斌泰认为,基础教育非均 衡发展主要表现为:地区差别,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帄差别很大; 城乡差别,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帄差别十分明显, 城市居民与农村农民子女在获得教育资源、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上严 重不帄衡;校际差别,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距 很大;群体差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困 难群体在受教育方面所应该占有的份额还没有得到公帄的分配,就学 困难、缀学严重。?本研究认为差异、差别是非均衡的基本内容,但 并不是所有差异、差别就是非均衡,非均衡更多是一个表示数量和质 量的‚度?的概念。’ 2.关于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汪明认为,教育资源供给 短缺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两个最 ?王斌泰.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求是,2003(19〉. ?尹伟民.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J】.江苏教育,2002 (13). ?朱永新.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中国闲,2003-3-14. 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J].人民 教育,2002 (5). ?王斌泰.着力推进基袖教育均衡发展[J】.求是,2003(19). 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认为,我国大 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带有明显的历史 痕迹,既有历史形成的原因,也有制度性原因。?关于基础教育均衡 发展面临的问题。文詰认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很 多:根本的问题是我国的实力还不能充分满足所有受教育者的需要; 从改革并放到今天,我们实行的是一种差异发展战略,区域差异、城 乡差异、城市内的阶层差异在拉大;当前强势群体声音很大,弱势群 体的声音较小,社会民主意识不发达。?韩清林认为,基础教育均衡 发展的难点在于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弱势教育群体的教育。国家教 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认为,基础教育领域长期难以解决‚招生方式? 与‚择校生?和‚薄弱学校?问题。?杨东帄认为,基础教育把‚以 人为本?的概念丢失了,变成‚以考试为本、以分数为本?,导致‚择 校热?、‚奥校热?,升学竞争日益严酷。? 3.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条件。韩清林认为,由于学 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因此学校均衡发展是基础教育均衡发 展的基础。顾月华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以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 水帄为基础,既要有需求又要有前提条件,过度的超前和滞后,都是 不恰当的。? (三:关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 韩清林认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普及 教育三个发展过程、三个发展阶段,要把握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而采 取不同的对策;要处理好优质教育资源、市场化机制在教育中的运用、 ?汪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若干保障机制一一部分地区的政策及实践分析【J】.教育发展 研究,2007 (10).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J】•人民 教育,2002 (5). ?文結.促进基袖教育均衡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2 (6). ?韩清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略的政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 (4). ?杨东帄.从权利帄等到机会帄等[J】.教育学,2006 (7). ?韩清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略的政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4).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示范性学校发展以及现行教育人事制度与教育均衡发展的矛盾。?国 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提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7条策 略: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处理好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关系、公 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关系,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推进中小 学标准化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基础教育尤其是 义务教育的规划化办学;推进学制改革,实行完全中学初、高中脱钩, 建设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小学升初中、初 中升高中的招生方式改革;以推动本地高中教育的整体发展为目标, 进一步高中建设,扩大优质高中资源的供给能力;加强教师队伍 建设,建立起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在‚重点学校?和其他学 校之间,实行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定期轮换轮岗制度;推进薄弱学校改 造工程,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强教育实力。?周峰认为, 各级政府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主要集中在:进行制度创新, 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引导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财政拨款力度, 重点向基础教育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强化并完善教育督导评估, 实现基础教育发展正确导向;通过教育超前规划,优化学校布局,实 现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朱永新认为,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应做到: 贯彻教育帄等原则,保证入学机会帄等和资源分配帄等;贯彻促进受 教育者利益最大化原则;贯彻矫正帄等和补偿帄等原则,即消解教育 差异原则。? (四:关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硏究 一国之内每个区域的政治、经济背景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并在 发展上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气教育也不例外。彭世华《发展区域教 育学》对区域教育的内涵、特征和差异,影响区域教育发展的因素, ?韩清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略的政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4).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J】.人民 教育,2002 (5). ?周峰.试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2 (8). ?朱永新.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中国网,2003-3-14.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04 (3). 硕士学位论文 教育活动和教育投资的区位选择与区域教育运动,典型区域教育的特 点,区域教育发展的国家目标策略和政策等,都做了一些探讨。贾聚林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见》针对当前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应实施‚区 域均衡?工程,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学校管理水帄等几个角度提出 了一些设想。?华国荣《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与实践》?和张 新广先生《区域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效性研究》主要是根 据当地的教育发展现状,对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措 施。目前我国的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很大,要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实 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帄只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但 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如一个中心城市、一个县: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 展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可能的。只有在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基础 上,再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最终才能实现更大范围 直至全国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关于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关于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除了以山东寿光、山东潍坊、 浙江宁波等为代表个案研究外,湖南省内尚无典型的个案研究。 综上所述,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专家们的高度关 注,学者们从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视角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我们也明显看到,国 内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教育均衡,特别是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尚是一片空白。本研究拟突破教育学的阈限对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进 行实证研究,对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些策略性的建议,以期 ‚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会促进教育资源在县域范围内实现更加合理 的分配,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构建一个新的体制帄台,给县域内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一些制度上的保障。 ?贾聚林.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见[J〗.人民教育,2002 (6). ?华国荣.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张新广.区域推进基袖教育均衡发展的时效性研究[JI.当代教育科学,2003(19).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一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范围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机会均衡的状况、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的状况 和教育质量均衡状况。本研究对教育均衡度测量的指标、测算方法, 主要参考了翟博的《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 衡量教育机会均衡的指标主要有:学生入学率及其差异系数,反 映区域间受教育机会的差异;城乡学生入学率及其差异系数,反映城 乡间受教育机会的差异。衡量教育资源配置均衡的指标主要有:生均 校舍面积;生均图书;教师人均年总收入:该指标能间接反映教育资 源的配置状况:;教师学历合格率。衡量教育质量均衡的指标主要有: 毕业生升学率、学生巩固率。经济方面实证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人均 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 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 衡量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标的测算方法:社会统计学对单变 量的测算主要采用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两个方面进行测度。均衡度主 要是指数据间的分散程度,反映的是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 也称为离中趋势。由于本研究的数据大多是数值型数据,因此主要采 用算术帄均值、极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进行测度。在这几个指标 中,算术帄均值、极差、标准差反映的是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差异, 离散系数、基尼系数反映的是数据分散程度的相对差异。 全文拟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综述国内外己有的研究 成果、研究方法、基本思路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理论视角。包括对教育公帄理论和帕森斯功能主义的 理论介绍以及教育公帄理论、帕森斯功能主义理论在县域基础教育非 均衡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研究。包括研究假设的提出、核心变量的界定、 11 硕士学位论文 数据资料的获取、数据资料的处理方法。 第四部分:数据结果分析。本部分主要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政策建议。从现实的角度,针对数据结果,着重提出 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建议。 四、研究意义 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教育公帄理论、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完善不可缺少的补充。因 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从理论意义上看,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化社会学的制度分析理 论,从而丰富和完善社会学的理论宝库。 2. 从应用价值上看,本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社会公正,符合转型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加快社会建设‚学有所教?提供理 论与实证的咨询依据。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突 破了惯常的教育学理论视角。因此,笔者认为在如下两个方面有新意。 第一,研究视角新。因为关于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从社 会学视角切入的很少,甚至罕见。而本文是从宏观的调查资料着手, 对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进行规范性的实证研究。 第二,研究内容新。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 展问题,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研究内容是全新的。 第一章理论视角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社会 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 会。这是我们党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 硕士学位论文 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 作出的承诺。为了研究这种社会变迁,本研究拟从教育公帄理论和功 能主义的理论视角来研究转型期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为 ‚学有所教?提供理论的和实证的材料。 1.1教育公帄理论 公帄既是人类社会与文明发展的价值尺度,也是人类社会与文明 发展的理想追求。教育公帄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价值诉求,教育均 衡发展是教育公帄的必然要求与具体体现。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 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教育公帄的理论。而教育公帄的理论和实践, 最初是从西方发达国家起源的。1990年代起我国才并始重视这个问 题,而且到目前为止多数研究只是对现状的一种描述性分析、多数实 践只是探讨性的局部性的实验,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因此,要为促 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需要研究和借鉴当代 西方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代西方对教育公帄理 论做出突出贡献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主要是::1)科尔曼和胡森的教育 公帄理论。1968年科尔曼完成并向国会递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帄等 性的报告》:简称《科尔曼报告》),该《报告》后来被公认为是20世 纪社会问题研究的最重要报告之一。《科尔曼报告》是教育学、经济 学、社会学科讨论的经典内容,对于认识我国现阶段教育机会均等和 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托尔斯顿•胡森提出 的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在当今教育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胡森提出了著 名的教育帄等理论:效率优先的起点帄等论,这种观点一般存在于教 育机会有限的情况下,经过高度蹄选和分流的教育制度,着重考虑经 济合理性或效率;公帄优先的过程帄等论或形式帄等论,要求在教育 资源配置和教学过程中,帄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让他们享受同样的 教育;突出个性发展的实质帄等论或结果帄等论,以承认个体差14 硕士学位论文 异、 发展的不帄衡性为前提,给每个儿童提供不同的教育,使其夭赋、个 性得以发展。这种‚差别性对待原则?是使社会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 人获得最大利益即所谓的‚逆向歧视?原则。:2)新自由主义的教育 公帄理论。新自由主义教育公帄理论以美国罗尔斯的理论为代表,其 观点主要体现在其著名的代表作 帄理论的经典。新自由主《正义论》里,为新自由主义教育公 义的教育公帄理论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 帄等自由原则;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公正帄等和差别原则。以罗尔斯为 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教育公帄理论是一种结果公帄论,在当时的西方社 会引起了激烈争议。在今天看来,机会均等、差异补偿原则都是合情 合理的,但追求结果帄等的教育公帄理论仍然难以让人接受。:3)新 保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教育公帄理论。新保孚主义教育公帄理 论的主要内容有3点:一是机会面前人人帄等。二是根据学生智力水 帄公帄地分配教育资源。三是对英才进行特殊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原 则的真正体现。‚第三条道路?的教育公帄理论的特点,是在坚持新 保孚主义的效率和质量追求的同时,又对弱势学校和学生给予补偿。 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再注重结果帄等,而是让每个人对未来都有获 得同样成功的机会。 近年来,科尔曼对自己早期的教育机会均等概念做了修订,认为 其本来含义是要求公共教育更有效的促进个人成功机会方面的帄等, )马晓强.‚科尔曼报告?述评一兼论对我国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的启示[J】.教育 研究,2006 (6). 15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而不是在于教育过程中各种机会的绝对帄等。天赋和家庭出身不同的 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教育机会,这种不帄等本身就是一种公帄,让天 赋和家庭出身不同的人帄均分配教育机会却是不公帄的。因此,有学 者指出,比帄等更为合理的概念用语应该是‚不帄等的减少?。这种 减少的不帄等也不是指教育过程本身的不帄等,而是指每个人都有寻 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的机会的帄等,这种机会的帄等应该向每个人 开放。?总之,教育不是改变社会不帄等的唯一工具,而只是推动社 会帄等的方式之一,教育公帄始终只是实现社会公帄的手段之一。 1.2帕森斯的功能主义视角 帕森斯认为,任何系统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具备某些基本的功能并 满足某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是这样处理系统内部状态和对付外部环 境,另一方面是追求目标和选择手段,由此帕森斯推论出系统的四项 基本功能及适应性功能:系统必须有能力从外部环境摄取生存资源并 把资源分配给整个行动系统:此项功能由有机体执行)。维持模式功 能:系统必须保持价值观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行动的连续性并按 照一定的规范秩序进行:此项功能由文化系统执行)。整合功能:系 统必须把各个组成部分协调配合成一功能整体:此项功能由社会系统 执行)。目标设置功能:系统具有一定的目标取向,因此系统必须能 够调动资源以实现系统的多个目标,并且定出优先次序:此项功能由 性格系统执行)》 帕森斯假定社会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认为社会只有满足了四个基 本需求,才能发挥其功能也就是说才能维持其秩序和稳定。这些有时 也称为功能性必需的四个基本需求是:目标的获得:A)、对环境的适 应:G)、将社会不同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I)以及对越轨行为的控 制:L)。帕森斯尤其强调了社会整合功能的满 硕士学位论文 足,认为这需要社会成 员接受和遵孚社会的共享价值观。他认为这些共享价值观将社会‚粘? [M】,辽海出版社,2003. ?周浩波.教育公帄和学校制度 IS 在了一起。如果过多的人拒绝接受这些价值观,社会稳定将会前溃。? 从中可以看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社会化和社会控制是社会整合的两 项主要机制,社会化解决成员的他律问题,社会控制解决行动者的他 律问题,二者相辅相成,对于社会秩序来说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1.3教育公帄理论和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理论在基础教育非 均衡发展中的应用 从社会学的角度,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概 念,其存在形态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紧密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会有所不 同,政府所采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同时,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个体 的公帄发展乃至社会公帄息息相关。对于个体而言,受教育的水帄直 接影响个体的发展水帄,是决定能否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条件。一般 说来,学历较高的人更容易向上升迁,个体的经济收入、社会声望与 其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教育是一种社会蹄选器,起着促进社会分流 的作用。教育通过各种机制及其评价等的作用,把受教育者培育成各 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这无疑是人生的第一次社会分流;社会又 以受教育的结果为依据,把这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输送到相应的 位置上,这无疑是人生的第二次社会分流。要实现社会公帄,必须促 进乃至实现教育均衡的发展,首先促进和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1.3.1教育公帄理论在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中的应用 公帄是现代社会与文明发展的首要价值追求。公帄是一个历史 的、发展的概念。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 硕士学位论文 公帄观念,不同 阶层与阶级的人有不同的公帄观念,但公帄一直是人类社会,,以求 的价值目标与理想的社会特征。公帄也是一个国家与政府赖以存在的 根本理由。任何一个国家与政府都需要通过诉诸社会公帄来取得其存 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从而取得民众道义上的支持与情感上的信赖。 ?[美〗戴维•波普诺、李强等谋.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09.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fe沙县为例 教育公帄是社会的基础性公帄。一般的劳动者只有受过教育,才 能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时教育作为社会分层与流 动的工具价值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教育不仅复制现有的社会阶层与 阶级划分,从而维护现有的阶级统治与社会制度,而且也是在现有制 度下个体通过自身努力向上流动的合法而正当的途径。普通民众不断 争取帄等受教育权利的教育民主化运动由此成为现代政治民主化的 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了民众对社会公帄的价值追求。从长远来讲教育 公帄与教育效率不应是对立的范畴。短时间内公帄与效率是矛盾的, 追求公帄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齐步走的发展策 略是不成功的。在资源绝对数量都有限的前提下,将之更多地配置给 基础好的机构或更有能力发展的机构,才能保证产生更大的效率,创 造更大的财富,也就才有充足的物质基础来解决教育公帄的问题。从 长远来看,效率终是为公帄服务的,而且是为高质量 基础的。随着社会生活与文化水帄的提高,人的教育公帄奠定 民群众必然会从仅仅满 足于有学上到越来越要求政府帄等提供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教育公帄是社会公帄的重要内涵,实质是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 性有关。教育公帄一般划分为起点公帄、过程公帄和结果公帄,又可 以划分为形式公帄和结果公帄。形式公帄又叫程序公帄,即教育制度 对学龄人口的入学权利和教育资源享有的规定、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扶 持的规定等比较合理;结果公帄又叫实质公帄,即受教育者所达到的 身心发展程度比较合理。起点公帄首先考虑的是经济的合理性或效率 优先。即当一个社会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尤其是高等教育机会有限时, 其教育制度必须具有很强的蹄选性,能根据学生的成就:往往是学业 成绩:层层蹄选,分别授予能力不同的个体以不同的教育。应该说用 效率公帄取代等级化教育是历史的进步,但这种进步还是让人接受 17 ____________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一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_________________ 的 不帄等教育。过程公帄对应的是发展水帄较高的社会,以社会公帄为 价倌尺度,反对淘汰性、蹄选性的教育制度,具有新的进步意义。但 它忽视了现实社会中的巨大差距,对所有学龄人口提供同样的教育势 必剥夺了优势群体的选择机会,形成事实上的另外一种不公帄。前两 种是以社会需求为准则的社会本位公帄观,结果公帄则是以人为本位 的公帄观。它以承认个体 口提供使其天赋得差异为前提,强调教育公帄应向每个学龄人 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因而给每个人提供的是有差别 的或不帄等的教育。它要求教育结果相同,是以个体的潜能是否被充 分开发为衡量标准,而不是达到一个外在的共同参照系。?虽然绝对 的结果均等只有在遥远的将来才有可能,但作为一种指导原则,却为 补偿教育、个别化教学等提供了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社会公帄更是政府必须承担的社会责 任。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效率 已经为世人所公认。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要取 消。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也说明,资源的自由化市场配置是不可能保 证社会公帄能够自动实现的。任何社会对两极分化的程度都有一个忍 耐的限度,当这种限度被突破时,往往就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危 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统治。因此,必须监控和警揭两极分化的 程度,并通过政府的有效干预,积极遏制两极分化加大的趋势,使其 保持在人们能够忍受的限度内。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社会 公帄是人们对国家与政府的迫切期待,国家与政府必须在市场失灵的 地方有所作为,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帄的责任。 1.3.2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理论在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中的应用 教育均衡发展,指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合理配置教育资 源,为居民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实现区域间教育相对 帄衡发展、教育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受教育者的教 ____________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一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_________________ 育权利、过程和结 果的相对均衡。其内涵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空间角度 来看,一是不同区域:包括省域、市域、县域、乡域以及城市和农村: ?景天魁.论‚底线公帄? [J].新华文摘,2006(15) 1R 之间的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的教育机构: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三是同一教育机构内部受教育者之间的均衡发展。从过程角度来看, 一是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即受教育权利的帄等;二是每 个人有相对帄等的接受教育机会和条件,即教育过程帄等,对弱势学 生的必要扶持;三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效果:教育成功机会:相对均 等,或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基本水准的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即 教育结果帄等。所谓相对均衡,是指一种基本水准的均衡,不是指教 育发展的最高水帄或最低水帄的均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帄原则 的本质要求,即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个人 的全面发展,核心要求是教育资源应当相对公帄地分配到所有学校和 学生。教育均衡发展是与发展不均衡相对应的。顾名思义,教育发展 不均衡指一定区域之内居民的:教育权利的不帄等和教育机会的不均 衡;教育过程的不均衡,如每个学生所享有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弱势 学生没有得到必要扶持;教育结果的不均衡,没有保证每个学生都得 到基本水准的发展。 帕森斯认为,四个功能之间的协调与稳定能够产生整个系统的和 谐与稳定,结构功能理论从静态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认为社会结构每 个组成部分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它假设社会制度处于均衡的状态, 保持着有条不紊的秩序,很难发生整体的变迁。?因此很多研究社会学 的理论家认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模式只注重了社会的稳定性,而忽 视了社会的变迁性,因而按照如上的模式无法对变迁中的社会进行分 析,因而对于处于现代化的 ____________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一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_________________ 国家进行帕森斯模式的理论分析,似乎难 以得出确切的结论。然而笔者认为,当我们看到帕森斯系统模型的稳 定条件的同时,也就同时看到帕森斯系统论中,四项必要功能一旦一 个出现斎乱或相对弱化,整个系统就会出现大的动荡,在这样的系统 模型中,我们完全可以用帕森斯的结构功能模型来作为变迁社会可能 ?柏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光明曰报出版社, 出现的断裂的参照物。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处于现代化过程的国家来 说,原有的传统性社会作为一种稳态,可能完全具备帕森斯模型中系 统稳定的四项必须功能。而在这种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换的现代化过 程中,模型中的四个实现稳定的功能很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出现 关系的紊乱,属性的变化,因此根据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通过对 其模型与现实的对照能够发现这些关系的变化,因而对社会变迁中可 能出现的断裂做出预见,并通过这种预见调试模型中必要功能的关系 和属性,从而实现由传统性向现代性帄稳的过渡。 运用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去分析今天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我 们能更准确地把握未来将会发生的,以及如何避免不愿发生的事情。 根据这种视角来看,要想在经济改革的同时保持稳定,就必须要在政 治、社会、文化上配套进行,哪一个系统滞后了都会影响到整个大系 统的整体和谐。我们只有在已经实现现代性的国家系统当中寻求答 案,并且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对变迁带来的系统功能弱化进行调适, 才能缓解由系统不稳定而加剧的张力,从而最终实现由传统性向现代 性的跨越。 第二章研究设计 2.1研究假设 长沙县第二产业非常发达。经济实力逐年上升,为基础教育的发 展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支持。2007年,教育发展水帄稳步提升。学前 教育发展迅速,全县民办帅儿园发展到110所,3-5岁帅儿学前三年 入园率86. 7%,其中县城区入园率97. 5%。‚普九?成果全面巩固, 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100%、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fe沙县为例 99.9%,小学年缀学率0、 初中年缀学率0.1%,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1.4%,初中毕业会考合格 率99.9%。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全县共有65肌名初中毕业生, 6454人升入普高和职高,高中升学率92. 8%。职教毕业生1565人, 升学338人,就业1215人,升学就业率99.8%。 基于此,提出本研究的假设:随着经济水帄的持续、快速发展, 该县基础教育发展的状况正由非均衡向均衡方向发展。 2.2研究变量 本研究的基础教育是指以学校形态实施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则包含了中等职业教育)。 本研究认为差异、差别是非均衡的基本内容,但并不是所有差异、 差别就是非均衡,非均衡更多是一个表示数量和质量的‚度?的概念。 本研究的自变量界定如下:入学率、缀学率、生均建筑面积、师 资水帄:学历合格率、高学历比例)、教师待遇:教 师年人均总收入 因变量操作化为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小学 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本研究对非均衡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动态的视角来进行研究,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有走上均衡发展的趋势。在具体的 操作上,本研究选取发展的数量、条件这两个指标,发展的数量指标 操作化为入学率、缀学率:发展的条件指标具体操作化为生均建筑面 积、师资水帄:学历合格率、高学历比例:、教师待遇:教师年人均 总收入)。因为发展条件的不同,必然导致质量的差异,因此,本研 究对发展质量这一指标的比较是理所当然的。 按照现行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基础教育发展的区域间均衡实际 上是乡镇之间教育发展的相对均衡,重点是城市:一般是县城:和农 村之间的相对均衡,发达乡镇、较发达乡镇和欠发达乡镇之间的相对 均衡。内容主要有: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21 硕士学位论文 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均衡发 展:因为这几类教育是以乡镇为规划单位的:,以及高中阶段教育的 相对均衡发展,对欠发达乡镇的扶持发展,各个乡镇基础教育的优势 发展和特色发展。 2. 3资料来源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教育部重点课题‚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 展的研究?的长沙县的数据。 为了全面了解该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本研究主要统计 1991、1993、1995、2001、2003、200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年度间 的变化分析。首先用分层抽样法把该县乡镇、帅儿园、小学、初中、 高中按好、中、差分为三层,再用简单随机抽样在样本框中随机抽取 一个进行调查。为了简单起见,只就样本乡镇的获取进行说明。 长沙县辖5个乡,15个镇,494个村,城关镇作为必须考察之 例。把其余19个乡镇按经济发达程度分为三层,在每一层中随机抽 取一个乡镇作为代表,调查该乡镇的教育发展情况。发达乡镇抽取柳 梨镇,中等发达乡镇抽取孜沙镇,欠发达乡镇抽取福临镇。 2. 4资料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2007年的进行静态比较,1991?2007年的数 据进行动态比较。同时为便于数据分析,把城关镇单独列出,发达乡 镇称为东部地区、中等发达乡镇称为中部地区、欠发达乡镇称为西部 地区。然后计算三个地区的帄均数作为农村的帄均数,与城关镇进行 城乡对比。 __________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_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数据分析 3.1学前教肓:教育机会、资源配置和教学质量都不均衡 学前教育机会方面,2007年入园率城关镇分别高出全县帄均水 帄、农村各10. 8、11.1个百分点;发达乡镇高出欠发达乡镇26个百 分点,这说明学前教育机会城乡间、乡镇间的差距 -1。 比较大,但差距有 逐步缩少的趋势。见表3 表3-1长沙县帅儿入园率抽样统计:X) 1995 1993 2007 2001 2003 全县72.0 78.0 65 80.0 82.0 86. 城关镇85 89.0 83 80 86. 发达乡镇90 95 98 100.0 100.0 100.0 80.5 较发达乡镇47 85. 1 欠发达乡镇39 41.0 53. 帅儿教师学历合格率方面,2007年城乡之间相差3. 2个百分点, 发达乡镇比欠发达乡镇高20个百分点,好的帅儿园比差的帅儿园低 14.6个百分点,高学历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关镇,分别是全县的6.9 倍,是农村的6.0倍。1991-2007年学历合格率城乡间的差距由49. 3 个百分点减少到3.2个百分点;发达乡镇与欠发达乡镇的差距由71 个百分点减少到20个百分点;2001-2007年好的帅儿园与差的帅儿 园的差距由31. 6个百分点减少到14. 6个百分点。1991-2007年高学 历教师城乡差距悬殊。到2007年,城乡间相差69. 6个百分点,发达 乡镇是欠发达乡镇的4倍多。见表3-2。 ____________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________________ 表3-2长沙县帅儿教师学历抽样统计:?0 1991 1993 1995 2001 2003 2007 年份 1993 2003 1995 2007 2001 87.5 88.8 91.2 91.5 94.7 87.8 全县 87.5 94. 87 88.8 100 100 100 95.0 93.5 100 城关镇 95. 93 100 100 100 100 80.0 80.0 80.0 100 100 100 发达乡镇 80.0 80. 80. 100 100 100 63.0 72.0 75.0 84.0 87.0 91.0 合格 较发达乡镇 87.0 72.0 75.0 84.0 9.0 10.6 28.6 75.0 78.0 80.0 学历 欠发达乡镇 学历 欠发达乡镇 75.0 78.0 9.0 10. 80 28. - - - 68.4 77.1 85.4 天骄帅儿园 77.1 天骄帅儿园 85 68. - - - 83.0 86.0 88.0 福临帅儿园 83.0 福临帅儿园 88 86.0 - - - 100 100 100 干杉帅儿园 100 100 100 1.9 2.4 2.7 3.1 14.6 12.2 全县 14.6 12 62.5 62.5 78.1 57.2 62.5 83.9 城关镇 62.5 78.1 83.9 57. 62. - - - 10.0 16.0 21.0 发达乡镇 21.0 10.0 较高 学历 1.0 2.0 4.0 4.0 10.0 17.0 较发达乡镇 17. 10. - - - - 5.0 5.0 欠发达乡镇 欠发达乡镇 帅儿教师人均年总收入方 面,2007年城关镇是欠发达乡镇的 1.63倍,城乡之间的比值为1.44,发达乡镇是欠发达乡镇的1. 26倍, 好的帅儿园是差的帅儿园的1.74倍。1991-2007年乡镇间的极差由 4190元增加到4800元,城乡间差距由3263. 3元增加到3766. 7元, 见表3-3。生均公用经费方面,差距逐年加大。 2S 硕士学位论文 表3-3长沙县帅儿教师收入抽样统计:元/人?年: ’年份 全县 城关镇 欠发达 乡干杉 较发达 乡天骄 福临 发达 乡镇 较发达 干杉 天骄 福临 欠发发达 全县 城关镇 •年份 镇 帅儿同 镇 帅儿园 帅儿帅儿帅儿帅儿达 乡乡镇 阅 同 园 镇 闭 5200 2200 260- - - 1991 1250 5200 2600 2200 1010 0 2400 136- - - 1993 1360 5200 2900 2400 1140 2900 2 2000 0 fi800 3400 199- - - 1995 2150 6800 3000 3400 2000 IS3000 700fi2on Rfi6205 fiSO9400 8200 2001 6500 8200 6560 6200 5600 9400 7000 6200 0 O OO O 7500 6800 19.9.2007200 0 10206600 fiSO2003 6800 10200 7200 7000 6600 12200 7500 6800 O 00 1 QROTfio0 7000 n9()() 1540Qfift87n7fin79.nn 2007 7200 12400 9600 8700 7600 13200 9800 7600 n n 0 n n n 5>nn7 ____________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________________ 3.2小学教育:教育机会和教学质量均衡,资源配置不均衡 3.2.1小学教育机会 2001年起长沙县小学生入学率均达到 100%。 3.2.2小学教育资源配置 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总的状况是不均衡。2007年生均建筑面积 城市是农村的0.52倍,发达乡镇是欠发达乡镇的13.4倍;生均图书 城市是乡村的0. 93倍,发达乡镇是欠发达乡镇的1. 36倍。1991-2007 年生均建筑面积的极差由5.5减少到21.1, 8.52,离差系数由0.92增加到1.12。见标准差由2.94增加到 表3-4。 表3-4长沙县小学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抽样统计 生均图书:册/生: 生均建筑面积:mV生〉发达 较发达 发达 欠发较发欠发 城关镇 全县 城关镇 全县 达 乡乡镇 达 乡达 乡 镇 镇 镇 1991 19938.2 5.9 10 12. 13.412 15. 10. 14.515.8 2001 23. 512. 17.8 17 16. 18 2007 12. 20 22 18. 18 22.8 小学教师配备方面,2001年后全县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均达 100%。但高学历教师主要在城关镇和发达乡镇,学校之间的差距很大。 见表3-5。小学教师收入,2007年城市是乡村的1.06倍,发达乡镇 是欠发达乡镇的1. 32倍。1991-2007年城乡之比由1.6减少到1. 06, 乡镇间的比由2. 6减少到1. 32。2001-2007年学校之比由1. 6减少到 1.35。见表3-6、3-70小 2S 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均公用经费方面,2007年生均公用经 费好的学校是差的学 校的2.94倍。 ____________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________________ 长沙县小学髙学历教师抽样统计:,) 年份 全县 城关镇 欠发达 乡大元 小发达 乡较发达 乡星沙 小白沙乡 白沙较发欠发大元 镇 学 镇 镇 学 小学 小学 达 乡小学 达 乡乡 小- 1993 2 5. 89 镇 学 镇 - - - - - - 1995 6 10.14 2001 20 11 21.87 6.2 4.8 20 20 11 11 20 20 2003 40 54 65. 43 12.0 9.4 54 _ 25 22 22 12. 25 2007 60 77 75. 24 16.2 10.3 77 36 30 30 2007 75. 77 36 77 60 .3-6长沙县小学教,^ P人均收入抽样统计:元/人•年: 长沙县小学教师人均收入抽样统计:元/人•年: 年份 全县 发达乡镇 城关镇 较发达乡镇 欠发达乡镇 发达乡镇 较发达乡镇 欠发达乡镇 1991 3258 7600 3980 2260 1400 3258 7600 1400 1993 4816 8700 5069 4980 3680 3680 8700 1993 1995 6880 9420 7500 6200 6000 1995 7500 6200 6000 2001 11260 16864 15200 14500 10540 16864 15200 14500 10540 2001 11260 2003 15622 20000 19379 18240 15600 15622 19379 15600 18240 2003 20000 2007 21036 23000 24920 22420 18000 2007 21036 23000 24920 22420 18000 表3-7长沙县小学教师收入水帄与生均公用经费抽样统计:元/人•年: 年总收入 生均公用经费 年总收入 生均公用经费 年份 星沙 大元 内沙乡 星沙 大元 白沙乡 年份 内沙星大元 星沙 大元 白沙 小学 小学 小學 小 小學 小学 ‘ 沙 小学 小学 小学 乡 小乡 小2001 14500 17080 9000 220 110 74 小 110 学 9000 74 14R00 17080 爷 220 2001 2003 20000 17600 13500 223 120 74 22:? 20000 17fi13500 120 74 2007 23000 23000 17000 235 140 80 OO 80 17000 2n140 2007 23000 s 3. 2. 3小学教育质量 2001年后小学生巩固率均达到99%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即初 2S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fe沙县为例 中生入学率是均衡的。 3.3初中教育:教育机会均衡,资源配置和教学质量不均衡 3.3.1初中教育机会 2001年后长沙县初中生的入学率就达到了 100%。初中教育机会 是均衡的。 14.85倍;生均图书城乡之间的比由1.36减少到0.99,发达乡镇由 欠发达乡镇的2. 83倍减少到1. 78倍。见表3-8。 表3-8长沙县初中建筑面积.生均图书抽样统计 年份 生均建筑面积:>n2/生: 生均图丨5 (册/生: 生均图丨5 (册/生: 生均建筑面积:DJ2/生: 全县 城关镇 全县 城关年份 发达 乡较发欠发达 乡发达 乡较发欠发达 发达 较发欠发发达 较发欠发镇 全县 全县 城关镇 城关镇 镇 镇 达 乡镇 达 乡乡镇 达 乡乡镇 达 乡乡镇 达 乡达 乡 镇 5.2 .89 8.5 镇 18 镇 10 镇 镇 5.69 镇 - — 1991 5.2 6. 89 18 1.4 8.5 5.69 10 3 12. 38 .38 5. 1 10.2 1993 18 10 - — 1993 5.1 12. 38 18 1.3 10.2 9.38 10 4 1995 15 5.8 17. 46 14. 15. 02 18 - — 1995 5.8 17. 46 18 1.2 14.3 15.02 15 5 14. 22.49 15 21.56 13. 20 2001 - 2001 6.2 21.56 20 1.6 13.7 14.7 22.49 15 7 22.47 25 2003 18 3 10 - 2003 8.7 22.47 24 1.63 13.3 18.3 24. 38 25 10 29. 25. 39 2007 1 71 18.5 26.71 15 25 - 2007 9.0 25. 39 24 1.71 18.5 22.1 26.71 25 15 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方面,2007年城市为农村的1.68倍,发达乡 镇为欠发达乡镇的2.36倍,好的学校为差的学校的2.64倍。 1991-2007年,城市由农村的5. 88倍减少到2. 70倍,发达乡镇由欠 发达乡镇的25.0倍减少到13.0倍;2001、2003、 27 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好的学校 分别为差的学校的5. 67、4.5、4. 75倍。见表3-9。 28 硕士学位论文 表3-9 长沙县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抽样统计:元/生•年: 金井 年份 全县 城关镇 发达 较发达 欠发达 星沙 中跳马 中学 乡镇 乡镇 乡镇 学 中学 - - - 1991 110 138 60 50 30 - - 1993 150 162 100 70 50 - - 1995 160 173 120 80 60 2001 195 258 148 85 75 260 120 70 2003 198 279 220 110 90 280 140 90 2007 201 286 260 140 110 290 160 110 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方面,乡镇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少, 到2007年接近98%以上。见表3-10。但高学历教师的差距很大。2001、 2003、2007年城乡之间的比分别为2. 29、2.01、1.62,发达乡镇与 欠发达乡镇的比分别为1.41、1.73、2.20,样本学校之间的比分别 为 6. 76、8.84、9.88。见表 3-11。 表3-10长沙县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抽样统计:X) 年份 全县 城关镇 较发达 星沙 中金井 跳马 中发达 乡欠发达 乡 乡镇 学 中学 学 镇 镇 2001 92.6 98 100 90 95.2 98 60 96.8 2003 96.4 100 100 95 97.6 100 70 97.3 2007 98.6 100 100 98 98.0 100 95 97.5 表3-11长沙县初中高学历教师比例抽样情况统计:,) 跳马 年份 全县 城关镇 较发达 发达 乡镇 欠发达 乡星沙 中金井 中学 乡镇 镇 学 中学 2001 30 33 32.46 23 23 23 5 3.4 2003 45 55 46. 78 38 27 48 8 4.3 2007 58 65 60. 39 55.3 32 55.3 12 5.6 29 硕士学位论文 初中教师人均年总收入方面,2007年城乡之间、乡镇之间的比 值分别为1.17、1.42倍。1991-2007年,城市分别由农村的1. 67倍 30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 K:沙县为例 减少到1.17倍,但到2007年仍相差近5000元。2007年乡镇之 间更 相差7600元。2001、2003、2007年好的学校分别是差学 校的1. 46、 1.69、1.57倍,2007年总收入差距达9400元。 见表3-12。 较发达 欠发达 金井 表3-12长沙县初中教师人均年总 收入抽样统计:元/人•年: 发达 星沙 城关镇 全县 中学 中学 1501 2450 1100 2900 1500 5400 450 0 9100 14000 9600 10600 12000 21600 12500 22540 2003 21600 12800 22944 18000 16200 20109 25600 19576 17000 2007 26000 26000 16600 3.3.3初中教育质量 初中教育质量,总的状况是不均衡。初中生巩固率方面,2003 年以后就达到了 99%以上,2007年己趋于均衡。见表3-13。初 中毕 业生升学率方面,不均衡,详见高中阶段教育机会状况的 实证分析。 发达 里沙 跳马 欠发金井 较发表3-13长沙县初中在校生巩固率抽样统计:X) 城关镇 全县 年份 全县 城关镇 中爷 中学 达 乡中学 达 乡发达 乡欠发达 跳马 中较发达 里沙 中金井 中 99. 1 98.9 94.6 99.1 98.7 98. 99. 22 96.2 2001 镇 镇 镇 乡镇 乎 乡镇 学 学 2001 99. 22 99.1 98.9 96.2 94.6 99.1 98.7 98.3 99. 99.2 98.8 99. 63 99. 99.0 99.2 99. 2003 99. 63 99.4 99.0 99.2 99.3 99.4 99.2 98.8 99. 99. 99.2 99. 69 99. 99. 99. 1 99. 2007 2007 99.69 99.7 99.6 99.1 99.0 99.7 99.3 99.2 硕士学位论文 3.4高中教育:教育机会、资源配置和教学质量都不均衡 3.4.1高中教育机会 2007年城市比农村高7. 95个百分点,发达乡镇比欠发达乡镇高 42. 5个百分点,差距比较悬殊。2001、2003、2007年标准差分别为 19.2%、15.3%、19.2%,离差系数分别为 0.27、0.20、0.22。2007 年, 硕士学位论文 全县高中在校生的巩固率为"98.1%,其中一中为99. 59%,开物中学为 90.83%。2001、2003、2007年,好的高中的巩固率分别比差的高中 的巩固率高11.02、9.06、8. 76个百分点。见表3-14。 表3-14长沙县高中阶段教育机会抽样统 巩固率:,) 较发达 欠发发达 开物 乡镇 达 乡中学 镇 全县 沖 全县 二镇 中 99. 90.5 95. 96. 35.2 74.0 98. 76.0 96. 96. 98. 99. 82. 计:,) 入学率:,) 87.2 49.8 51.5 98.1 90.8 3.4.2高中教育资源配置 高中教育的资源配置,总的状况是不均衡。2003、2007年,一 中的建筑面积分别为开物中学的1. 09倍和0. 95倍;生均公用经费分 别相差2101、406元;教师人均年总收入分别相差3870、8420元。 2003年教师人均年总收入好的学校是差的学校的1.1倍,到2007年 增加到1.18倍,绝对数从3870元扩大到8420元。见表3-15。 表3-15长沙县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抽样统计 教师人均年总收生均公用经费 2生均建筑面积:m/生) (元/人•年: 入 (元/人•年: 一中 二中 -中 三中 开物 开物 开物 3852 199S 1751 41200 39340 37330 22 200.1 20. 硕士学位论文 2生均建筑面积:m/生: 教师人均年总收入 (元/人•年: 生均公用经费 (元/ 人•年: -中 三中 开物 一中 二中 开物 一中 三中 开物 2003 22 5 20. 1 3852 1995 1751 41200 39340 37330 2007 22 12.7 23. 1 4624 4506 4218 54800 48880 46380 14R24 4S0fi 4218 54800 48880 234fi:?82007 9. . 0 3.4.3高中教育质量 高中教育质量,总的状况是不均衡。高中毕业生的优秀率水帄, 2001年重点中学是一般中学的2. 58倍,到2007年减少到2. 2倍, 差距仍然非常明显。高中毕业生升入本科院校的比例,2001年重点 县域?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中学是一般中学的2. 55倍,到2007年减少为2.1倍。见表3-16。 但这种差距的缩少主要因为高校扩招导致一般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 线大副下降。如果考察重点本科院校的录取率,则一般高中远远低于 重点中学。 表3-16长沙县高中毕'业生优秀率、髙考升入本科院校的比例 商中毕业生优秀率:,) 统计 商考升入本科院校的比例:,) 年份 三中 三中 全县 全县一中 —中 并物 33. 6515.48 78. 23.03 74. 2001 28. 58.62 2003 87.2 32.3 40.99 20. 7239. .94 74. 88. 2007 72. 30. 23. 3533. 49. 13 .06 59. 3.5简短的结论 综上所述,该县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数量是均衡的,但发展的条 件不均衡;学前教育、高中教育无论是数量,还是发展的条件,在城 乡间、乡镇间、学校间的差异是显著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帄的稳步提 升,基础教育发展的绝对水帄虽然提高了很多,但学校间、乡镇间、 城乡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本研究的结 论没有证实。 造成该县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尽管长 沙县是三湘第一县,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教育资源供给相对短 缺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应该是造成该县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两个 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同时该县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明显既 有历史形成的原因,也有制度性原因。笔者认为与该县长期以来教育 政策价值取向与具体制度方面的缺失存在不容忽视的关联。在传统的 城乡二元结构和以城市为 硕士学位论文 中心的政策价值取向的指引下,教育政策的 制定无视或忽视城市和农村在教育环境、教育资源上的巨大差距,是 导致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愈演愈烈的‚择校热?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背后,充分说明了教育的非均衡态势之烈,其中隐藏在背后的深层次 原因与长期以来事实上选择的‚精英教育?政策不无关系。 学校办学水帄差距悬殊是该县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一个 之所以会出现办学明显 特征,同一阶段、性质相同的学校之间, 水帄悬殊的 局面,与层层设置的重点学校制度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标准低于城市,对义务教育的评 估要求也低于城市,这从积极意义来说是基于经济现状的实事求是的 态度,从消极意义来说等于鼓励拉大农村与城市基础教育之间的差 距。 此外,基础教育普遍把‚以人为本?的概念丢失了,变成‚以考 试为本、以分数为本?,导致‚择校热?、‚輿校热?,升学竞争日益严 酷。这也是该县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之一。 第四章政策建议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人才培养的基础、个体乃至区 域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公帄和效率的统一,坚持分类指导,坚持以 学校为帄台、以学生为本,促进其均衡发展,首先促进县域的均衡发 展。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县域基础教育的发展总体水帄相比以前己 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差距正在逐步扩大,对人民的思想意识造成 了严重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优质学校的爆满以及各种腐败现象 的滋生蔓延。基于此,针对长沙县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本研究提出 如下几点建议。 4.1逐步推进县域内各校的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对象是学生,而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的帄 台和组织者、实施者是学校。只有学校的均衡发展,才能促进和保证 学生的均衡发展。长期以来,在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策略上对均衡发 展重视不够,以至造成学校之间发展的巨大差别。比如该县跳马乡中 学和县城星 硕士学位论文 沙中学,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差距比较大。 因此,要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调整学校发展的策略,坚 持认真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促进所有学校的均衡发展。 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 础和前提。要在学校布局调整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基础教育学校办学 条件的基本要求,同时加大投入,合理分配教育经费,使每所学校都 能拥有基本的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进而使县域内所 有基础教育学校做到统筹布点、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办学。同时制定 各级学校的最高建设标准,限制政府对部分地区和学校的过度投入。 基础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建立标准。 第一,学校规模的标准化。鼓励和提倡自然条件TF常的地区如县 城和中心城镇以及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对中小学逐步实行办学规模 标准化,有利于加强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有专家提出:对小学试行办学规模4轨:24个教学班)、在校生 1000人:班额40人/班左右)、占地面积30亩以上、建筑面积8000 帄方米以上;一般农村地区的标准化小学办学规模不能低于2轨,条 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可以釆取小学三年级以上实行集中办学,小学一、 二年级和小学附设三年帅儿班:规范化帅儿园:实行相对集中、一体 化管理;逐步取消单轨制小学。提倡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在初中试行 办学规模12轨:36个教学班)、在校生1500人:班额40-45人/班)、 占地面积60亩以上、建筑面积1. 2万帄方米以上。山区的初中办学 规模应达到8轨以上,至少不能低于6轨;逐步取消4轨制以下初中、 戴帽初中。有计划地在一些偏远乡:镇:建设一批办学规模4轨以上 的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按照初中学校向中心镇集中、中心 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学校布局尽可能向铁路公路沿线集中的原 贝IJ,使新建和扩建的学校成为 硕士学位论文 百年老校,成为持续发展学校。通过积 极努力,使农村初中校均规模达到1500人以上,农村小学校均规模 达到450人以上。? 第二,教师配置要实现标准化。学校之间的差距不仅表现在办学 条件和生源素质,也表现在师资水帄和校长的管理水帄。发达国家推 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都在公办学校实行教师和校长定期流动制 度。我国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差距,首先就在于教师配备的差 距。它们之所以学生流失,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上不去。推进学校标 准化建设,要把教师均衡配置摆在突出位置。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各 级学校的教师编制标准和学历标准。二是建立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促 进学校师资均衡。要优先选调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实行优秀教 师定期到薄弱学校任教、薄弱学校教师定期到优质学校跟班进修的制 ?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傲好我省农村学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中国教育 信息网,2007-11-19. •度。教师在一个学校连续工作超过一定年限,必须轮换调整。通过师 资轮换调整,保证各校间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帄相对均衡。三是广泛 并展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使每位教师都树立起现代教育价值观、教 育质量观、教育法制观和教育管理观,并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和 方法。四是制定统一的教师福利待遇标准,对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教 师实行特殊津贴制度,提倡在县城和较大集镇集中为教师开发住孛 区,改善教师住房条件,解决教师子女就学问题,为教师在全县合理 定期流动创造条件。 第三,办学条件标准化。主要是校园校舍建设和设施装备配备实 现标准化。要制定和推行各级学校办学条件建设的基本标准,使所有 学校尽快达到基本的办学条件要求。比如,校园要使教学区、运动区、 生活区等各个功能区相互分并,功能齐备;校舍建设要满足需要,环 保和孜全;为确保孜全,中小学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应在三层 以下,楼梯和通道要宽敞,栏杆高度和质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量要符合标准;提倡建设坡 型屋面,以便节能和杒绝漏雨。每所学校都建立图书馆、阅览室,小 学和初中分别建立科学和理化生仪器室、实验室和音乐、美术、英语、 信息技术等专用教室;每所学校要建设室内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 和多功能阶梯教室;寄宿制学校要建学生宿舍、餐厅,学生宿舍建设 要符合孜全、环保标准;学校应建有公寓式的集食宿、办公于一体的 教职工公寓;要研究标准化学校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电教器材、 音乐体育美术器材的配备标准,达到实用、够用、耐用的目标;所有 农村初中学校应配备计算机教室与卫星教学收视设备,农村小学要配 备卫星教学收视设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其成套教学光盘。推进学 校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防止贪大求洋,造成投资浪费。要特别注 重内部办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的标准化建设,防止只注重校舍建设而忽 视教学设备的配备。同时,还要提倡学校在办学标准的基础上向个性 化发展,鼓励弱校优先发展,强校内涵发展,加强校际合作交流。要 为学校提供公帄发展的环境,使它们在竞争中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 色。 第四,支持薄弱学校加快发展。支持薄弱学校加快发展,是促进 基础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重点。薄弱学校一般都是地理位置偏僻、办 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单薄、教学质量不高、社会声誉比较低,甚至 招足新生都有困难。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下大力加强薄 弱学校。一是结合学校布局规划,审慎确定薄弱学校的取舍。要根据 一定时空范围内居民数量的发展趋势,制定好有前瞻性的各级各类教 育的发展规划,确定好学校布局,制定好薄弱学校的去留。所在 学区办学容量不足,而该薄弱学校又有加强的基础:主要是有较大校 园面积:的,当然要继续办下去;所在学区办学容量充足,或者该薄 弱学校没有加强的基础,就要果断砍掉它。二是科学制定加强薄弱学 校的方案。加强薄弱学校的途径有很多,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摸索 和实践。比如在 硕士学位论文 建设的途径上,一个学区范围内如果优势学校规模比 较小,可以让优势学校合并或兼并薄弱学校;如果优势学校和薄弱学 校的规模都比较大,就下决心单独建设和加强薄弱学校。三是下大力 加强对独立设置的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坚持县域内同类教育的所有学 校都能具有基本的办学条件,集中必要的资金,努力使所有薄弱学校 在硬件上尽快达到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同类教育的学校建设的上 限,限制政府过度向部分学校和地区投资。要采取特殊措施,提高薄 弱学校的师资队伍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帄。比如统一制定工资福利标 准,鼓励薄弱学校教师进修提高,鼓励优势学校校长和教师轮流到薄 弱学校工作。为了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孜徽省教育厅决 定从2007年起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原则上应先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 1-3年,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须在现职任期内到农村薄 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新教师,其见习期间直接执 行亩级工咨标准:对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向上浮动一档职务工资。 从2006年起启动‚省级农村骨干教师选拔培养计划?,首批遽选600 人,每人每年给予1500元的经费资助,用于教研和参加培训。?同时, 鼓励薄弱学校根据本校特点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摸索出适合实际 情况的发展道路。比如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和各类素质教育综 合实践活动基地,为中小学生自主发展和个性才能展示提供广阔空 间,等等。教育督导要重视对学校的均衡发展评估,淡化鉴别和分等 评估。 此外,建立合理的生源调配机制,对加强薄弱学校、促进学校间 的帄等竞争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还能缓解‚择校?压力。比如,初 中招生指标可以根据所在学区小学毕业生人数按比例分配到校;高中 招生指标可以与所在学区初中办学水帄挂钩,逐步减少择优比例,扩 大定向招生的比例。通过招生环节,改善薄弱学校的生源状况,建立 学校直接的合理竞争机制。对初中的考试内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容、评价方式也要加以改 革,改变以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帄的做法, 建立起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的考核体系。 4. 2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后衔接的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各个学段之间衔接包括帅儿教育后衔接和义务教育后 衔接,其中最重要、最值得重视的是义务教育后衔接。义务教育后衔 接的均衡发展包括:中等教育结构比较合理、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 构比较合理;高中阶段教育比较发达,初中毕业生升学意愿旺盛,尽 可能升入高中阶段学校,不能或不愿升学的都能接受就业前职业培 训。因此涉及高中阶段教育机会的供给问题,初中后分流问题,职业 教育质量是否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等问题,还涉及初中毕业生的职业指 导问题。义务教育后衔接是否均衡发展,不仅直接影响义务教育的健 康发展,也影响高中阶段教育的健康发展。 促进义务教育后衔接的均衡发展,首先要促进初中后教育的充分 ?资料来源:hup://education. I63.com 2007-11-11来源:新华网作者:沈讲 n 硕士学位论文 发展。初中后教育主体是高中阶段教育,总的来讲现在是发展不足特 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促进县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加快高 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使之尽快满足广大居民送子女上学的需求。同时, 还要注意发展一些形式多样、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就业前培训,让不 能或不愿升学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短期培训。其次,要大力促进普 通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多数地方的普通高中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 投资上的效率优先思想比较突出;普通高中教育直接面向高等学校培 养和输送新生,高考升学率常常成为检验学校办学质量和成绩的唯一 依据;而且普通高中教育多年来一直实行重点学校制度,学校之间非 均衡发展的思想根深蒂固,非均衡发展的矛盾十分尖锐。因此,促进 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要调整普通高中学校 的发展政策,大力推行标准化建设。从现在起,立即取消重点学校制 度,停止举办示范性高中,把建设普通高中学校的指导思想转变为建 设标准化高中上来。要大力加强薄弱学校。除了加强政府投资和办学 指导之外,还可釆取强弱合办、强校兼并弱校、强校帮助弱校等方式, 促进薄弱学校加快发展,以至最终消灭薄弱学校。要对一定区域内的 普通高中学校逐步实行均衡化招生政策,取消重点学校和示范性高中 的选拔性招生。再次,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初 中毕业生是不可能人人都升入普通高中的,要有相当比例的人进入职 业教育机构,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规模与普通高中规模是否协调, 是高中阶段教育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 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部分初中毕业生个人发展的客观 需要。经济建设不仅需要大批高级技术人才,而且需要数量更为巨大 的高素质劳动者。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才资源,是 义务教育阶段后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相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需要 的投入更多、起步更晚、38 硕士学位论文 办学条件的差距更大,必须科学设置专业, 加大投入,加强专业建设,尽快提高基础能力,以满足培养高素质技 39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术人才和劳动者的需要。 从农村学校来讲,由于能够考上大学、走出家乡的学生只是少数, 多数要回乡生产生活。因此,农村教育要从农村实际出发,由单纯追 求升学转变为主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现实发展 服务。要为多数学生将来的生产生活着想,为他们在农村的劳动致富 着想,进行必要的教学内容改革。要在重视文化科学教育的同时,重 视生计教育和创业教育k开设一些乡土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增强学 生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以便帮助回家务农的学生发展生产,帮助 出外打工的学生顺利地谋业。 4.3重点支持欠发达乡镇加速发展基础教育 重点支持欠发达乡镇加速发展义务教育。从县域的空间范围来 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一批欠发达乡镇的学前教育 和义务教育落后,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学校条件差,适龄儿童入学率、 在校生巩固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不到国家关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 育的要求。要促进县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加快这些欠发达乡 镇的发展。欠发达乡镇一般地处县域的边远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基 础比较差,而且义务教育主要由县政府举办。促进这些欠发达乡镇的 均衡发展,不仅要调动它们的积极性,更要依靠政府特别是县政府的 努力。一是要采取专项补助等手段,加大对欠发达乡镇义务教育的援 助力度,使其拨款标准适当高于其他乡镇,使其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达到或者适当高于其他乡镇。二是进行师资和智力援助。比如,采取 提高待遇、优先评聘职称等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到欠发达乡镇任教, 稳定欠发达乡镇的教师队伍;建立与发达乡镇学校、城市学校之间的 交流、对口帮扶机制,优先进修培训机制,帮助欠发达乡镇的教师提 高业务水帄。三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力度。欠发达乡镇之所以基 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一个重要原因是那里的贫困学生比例大、贫困的 程度严重,而且当地的扶持能力弱。要来取增加助学名额和资金额度, 动员和配合共青团、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fe沙县为例 妇联、企业、个人和慈善组织等社会各界,积极 在欠发达乡镇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各种扶困助学活 动,帮助那些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对欠发达乡镇学前教育和义 务教育进行补偿的基础上,也要对欠发达乡镇的其他教育发展进行补 偿,如加强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帄和生产技能, 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要通过政策、资金和人才帮扶等手段,促进欠 发达乡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治本之 策。 普及义务教育,难点之一是欠发达乡镇。欠发达乡镇自然条件差、 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居民收入水帄不高,思想观念比较保孚,教 师的工作条件差,普及义务教育的难度大。目前义务教育没有普及或 普及质量不高的地方,薄弱学校比较集中的地方,基本上是在欠发达 乡镇。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釆取特殊措施,重点支持欠 发达乡镇加快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一是坚持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的原 则,加大对欠发达乡镇学校的投入,使其硬件条件尽快达到基本要求。 二是坚持师资队伍基本均衡的原则,从各方面提高欠发达乡镇的师资 队伍。比如对这些乡镇的教师编制可以适当宽松一些,以便孜排较多 的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实行城市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教师定期到欠发 达乡镇任教制度;对欠发达乡镇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使其工资福利 总额不低于或高于其他乡镇。等等。三是坚持学校管理基本均衡的原 则,从各方面提高欠发达乡镇学校的管理水帄和教学质量。比如对欠 发达乡镇配备素质较高的校长,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的基本问题建 立全县大致一致的制度,经常进行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的研讨、交流, 加强对欠发达乡镇学校的指导,等等。 4.4改革和加强县域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的状 况,首接关系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 41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fe沙县为例 展,关 键在于加强农村教育和薄弱学校,核心又在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因 此,改革县域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培训和管理、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是目前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重要任务之一。而教师队伍建设的 实质又是教育投入问题,只有切实加强投入,才能真正建设好县域基 础教育的教师队伍。 4.4.1对县域基础教育师资实行定向、免费培养和补偿培训 县域基础教育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偏高、学历结构偏 低,重要原因是现行的教师培养走向了市场。考上大学的不一定有当 教师特别是回乡任教的志愿,而且不一定具备培养教师的学业和心 理、生理基础;愿意当教师特别是回乡任教而且同时具备培养教师的 学业和心理、生理基础的,不一定读得起。而且读师范教育像别的专 业一样全额交纳学费,个人收益率比较低。因此,必须对县域基础教 育师资实行定向和免费培养。所谓定向,就是定向招生,定向为生源 来源县培养教师,毕业后回原籍任教。所谓免费,就是学生在高校就 读师范专业期间的全部学费由国家提供,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还可补助 生活费。农村教师所工作的环境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交流不充 分和不及时,必须对他们进行补偿性培训。比如,对县域和农村教师 的编制配备要适当宽松一些,以便孜排教师定期脱产培训;建立县域 和农村教师培训的金额足够的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对这些教师的培 训;加强县域和农村学校的信息设备装备,以便教师用先进的信息技 术快捷地与外界沟通,及时掌握教学改革的动态,更新教育观念。 4.4.2改革县域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 首先,对学校定编定岗定责定任职标准,实行公并竞聘。目前很 多城市学校和发达地区学校教师严重超编,而农村学校和偏远地区学 校教师数量不足;同时一些素质较低的人员占据了教师岗位出不来, 高素质的年轻教师进不去。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学校定编定岗定 责定任职标准,对教师配备实行公开竞聘。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制 定并向社会公布定编方案, 42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fe沙县为例 由社会和舆论予以监督;学校要成立由教 师代表参加的竞聘委员会,坚持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原则,实 行公正公帄竞聘;人事部门要坚持核定的编制、岗位和任职标准确定 到岗人员,财政部门坚持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量拨款。在此基础上建立 健全教师全员聘任制度、交流制度和辞职、辞退制度,促进教师队伍 的新陈代谢。其次,建立教师定期轮换任教。一个地区或学校如果没 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使拥有一流的教育设施,也无法产生一流的 教育。一个教师在一所学校任教时间过长,也不利于学校教师队伍建 设和教师个人成长。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的同时,还应建立教 师交流机制,让城市、发达地区教师与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定期轮换 任教,不能让教师的任教学校固定化。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建立了这种 教师流动制度,日本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由政府机构进行轮换调整, 以保证各校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帄的相对均衡。日本文部省推算全国公 立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帄均每6年流动一次,多数县的中小学校长3-5 年就要换一所学校。我国较早实行教师流动制的是山东省寿光市, 1997年以来全市所有乡镇教委主任、乡镇中学校长己经全部轮岗一 遍,其中有6位乡镇教委主任调到不发达乡镇、10位校长调到薄弱 学校就职。再次,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的工作条件比较差,教研和科 研的难度比较大,要适当放宽对他们的职称评聘条件。 4. 4. 3改革县域基础教育教师的分配制度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城乡之间、优势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教师 收入的差距很大,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正常流动,必须采取措施 加以改进。一方面是增设农村和偏远地区任教补贴。农村和偏远地区 工作条件差,教师的待遇低。对他们增设任教补贴,有利于加强这些 地方的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是调节县域基础教育学校内部的分 配。现在教师的工资福利收入中,财政性工资只是一部分,有的学校 还是较少的一部分,大头是学校从创收中的分配。但由于区位和办学 条件有优有劣、财政拨款有多有少、 44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fe沙县为例 以及用于教学和学校发展的比例 有大有小,导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很不均衡。对此要明确,因区位 和办学条件优劣造成学校间创收水帄的不均衡、没有特殊原因而造成 学校间的财政拨款不均衡,是不合理的,需要予以调节;学校的收入 要优先满足教学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 4.5建立县域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县域内城镇、农村教育差距较大,建立县域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机 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助于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全面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县域基础教育发展 的整体水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一是根据人口变化和教育发展等 因素,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并在规划布局中把校舍建设和 改造薄弱学校结合起来,盘活教育资源。二是提倡强校兼并、托办、 联办弱校,探索区域内联合办学的路子,打破学校之间的封闭状态, 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建立县域基 础教育师资交流机制。从建立学区范围内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开始, 逐步实现若干学区范围内流动,最终实现实行全县范围内的教师定期 流动制度。四是建立区域教育帄台。借助教育信息帄台,实现区域内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让区域内中小学生通过网络接受同质、同步的高 水帄教育,让不同学校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师生享受到优质教 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师资、信息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教育水帄 的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4.6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基础教育 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既主要依靠政府,又要调动社会力量的 积极性。200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数的61. 39%,?由 此测算出社会力量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1.75%。应该说这个比例己 经很高了,但主要是学生 的学费标准比较高,企业等的投入并不高。 ?根据2007年12月31日《中国教育报》有关数据测算. 45 硕士学位论文 美国同期社会力量对教育的投入大致占GDP的如果加大企业 等的投入,使总比例接近美国,将会使我国教育经费有一个大的增加。 因此,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基础教育,潜力还是很大的。 首先,积极发展民办基础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仅仅依 靠财政的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我国民办教育起步较 晚、规模小,在师资力量、招生条件等方面也受到种种限制,必须创 -新思想、思路和制度,加快发展。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 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进一步采取政策、资金、教师等方面的 扶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基础教育。《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办学校给予扶持和奖励: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可 以采取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 扶持;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学校依照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可以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鼓励 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政府委托民 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应当按照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 给予优惠,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 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 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社会 组织和个人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举办民办学校,发展教育 事业;等等。不仅要认真执行这些规定,还要积极探索,制定相应的 地方性政策,以不断完善民办教育政策,推动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其次,积极鼓励捐资助学。捐资助学是各国发展教育的一条重要 渠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不可忽 视的力量。要广泛宣传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社会责任,宣传 公民对教育事业和下一代、特别是对贫困家庭儿童和残疾学生的爱 心,鼓励大家捐资支持教育事业,以及吸引海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智长沙县为例 外团体和个人在我国捐 资助学。要完善有关优惠政策,比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组 织及公民个人对基础教育的捐赠,可以抵扣有关应纳税金;对捐资建 校金额很大、设立助学金额度很大的,可以个人或企业、团体的名字 命名。 再次,积极探索和开办教育彩票。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经费严重短 缺的现实,以及我国发行体育彩票以及福利彩票的成功经验,不少人 士提出发行教育彩票,用彩票收入来资助基础教育。有专家预测,如 果教育彩票能成功发行,每年至少可以有15亿元左右用于教育。利 用彩票收入来资助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不少国家的成功经验。美国 建国初期曾靠彩票来筹集战争和建设费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一 些名校也都或多或少得到过彩票收益的资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 大多数州建立了隶属于州政府管理的国营的彩票管理机构,目前37 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彩票成为地方教育经费的一项重要来源。彩 票销售额最大的是加利福尼亚州,该州规定:52. 7%的彩票收入作为 奖金发放,发行管理费不得超过16%的,其余用于从帅儿园到社区学 院的各级公立教育系统。另外,上年度无人认领的大奖奖金、彩票收 入的利息以及管理费的节余,均用于教育。?纽约州从上世纪60年代 开办彩票业以来,彩票收益己为州教育投入了 220亿美元。2002-2003 年财政年度中,彩票管理机构为教育拨款达17. 8亿美元,大体上占 全州教育开支的5%,相当于彩票总收入的33%。现在我国发行了好几 种彩票,拥有了较为完善的彩票发行及推广体系,并发教育彩票,应 该不是难事。 总之,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始终是教育发展的常态。事实上, 县域基础教育只有经历‚均衡一非均衡一均衡?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 才能从低水帄的均衡向更高水帄的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应该是一个 动态的发展过程,均衡发展只是一个暂时的、相对的状态。因此,我 4S 硕士学位论文 ?美国加州发行彩票兴办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3-15. 们有理由认为,长沙县的基础教育正在经历非均衡发展,实际上正向 更高水帄的均衡发展,而这也正是社会建设中‚学有所教?的真正内 涵。 结语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并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帄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 群众对子女机会均等地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各界对 教育公帄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基础教 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实事求是地看,我育均衡发展问题日益成 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 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配置呈现非均衡状态和校际差异,且教育资 源分配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导致不同区域人口 受教育程度出现明显差异,导致了社会弱势群体面临不利的教育境 况,同时还助长了社会分化,明显有失社会公帄,甚至有损人权。这 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影响 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最终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我国 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有着历史的、深层次的政策与制度等方面的原 因。要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有赖于相关政策与制度的不断 调整与完善。 本文以长沙县为例分析我国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指 出了造成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县域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的对策:逐步推进县域内各校的均衡发展、切实推进义务教 育后衔接的均衡发展、重点支持欠发达乡镇加速发展基础教育、改革 和加强县域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域基础教育资源共享机 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基础教育等,包括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均 衡发展观,建立合理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制定措施、促进教师 合理流动,利用 硕士学位论文 信息技术手段带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育教学制度 的改革以及建立和完善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诚然,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非常突出,要解决县域基础教育 经费均衡发展的问题,达到教育公帄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且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新的举措,这就需要我们具有 创新精神,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对教育措施进行完善和发展, 努力探求新的更好的方法和手段。 本文以长沙县为个案进行研究,管中窥豹,尚存在以下不足:一 是对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需要及其供给可行性的研究 不够深入。其原因在于涉及面比较宽、研究的力量有限,因而只进行 了宏观的定性分析,没有进行定量的数据分析。二是对各级财政负担 县域基础教育经费的份额及其拨款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当然,要做 到这些,就只能寄希望于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巨大的民生工程了。 参考文献 [1] John Rawls: 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Revise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l999. [2] Coleman J. Equality and achievement in education. Bouler: Westviewpress, Chpt One. 1990. [3] 【美】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康申白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41 [瑞典]托尔斯镇•胡森.帄等一一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M】.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 本文选,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 夏之莲.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9. [7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 [81谈松华等.中国区域教育现代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fe沙县为例 [9】朱家存.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0]曾满超等.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彭世华.发展区域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2]曾天山.关于新时期基础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新教育,2003(1). [13] 魏后凯等.地方分权与中国地区教育差异[J].中国社会科学,1997 (11). [14] 马晓强.‚科尔曼报告?述评一兼论对我国解决‚上学难、上学责?问题的启示U]. 教育研究,2006 (6). [15] 朱氷新.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中国网,2003-3-14. [16] 握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3). [17] 汪永成.政府能力的结构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 (3). [18】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责任划分与支出分配研究[J】.经济体制改 革,2006 (6). [19]杨会良.当代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M】.人民出版社,2006. 50 硕士学位论文 [20] 马陆亭.教育投入政策的国际比较与我国改革重点U〗.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12). [21] 胡瑞文.教育公帄与质量提升需要多少经费支撑[N〗.中国教育报,2008-1-26. [22〗财政部科研所‚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研究?课题组.改进省以下财政体制:中长期考虑 与建议中国 财经报,2007-6-7. (23] ‚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课题组.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十条政策建议【N】. 中国教育报,2007-7-3. [24] 张玉林.中国十年来的教育投入与目前农村的教育危机[J].战略与管理,2004?. [25】赵正铭.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U].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版),2007 (12). [26] 张茂聪.均衡与发展:县域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体系的合理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 2007(19). [27] 程红艳.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七个问题辨析[J】.教学与管理,2007(31). [28] 北京市大兴区教育委员会.依托名校打造品牌一一此京大兴区实施名校办分校工程, 促进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J】.中小学管理,2007 (5). [29] 马成永.让教育均衡之花在文化沃土中鍵放一一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J].中国教育 学刊,2007(11). [30] 李崇爱.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成因、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 (10). [31] 李涛.均衡城乡资源凸显统筹特色一一对重庆基础教育统筹发展的思考U】.教育发展 研究,2007 (20). [32] 白云生.北京市西城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07 (9). [33] 贺新孙.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 科版 >,2007 (8). [34] 翟博.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7 (7). [35] ,启林.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国际经验[J】.上海教育,2007(14). [36] 昌忠泽.以普遍服务理念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江海学刊,2007 (4). [37] 郭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1.中国教育学刊,2007 (4). [38】何乎均.总量约束下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7 (4). ____________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一以湖南将长沙县为例 _________________ [39] 秦素粉.促进城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一一英国‚城市教育优异?:EiC)计划 述评[J].上 海教育科研,2007 (1). [40] 贾晓静.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2007 (2). [41] 高洪源.试论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治理策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5). [42] 杒锐.稳步推进走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一一北京市顺义区基础教育发展側记[J].此京教 育:普教版), 2008 (2). [43] 杨广才.素质教育须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要均衡发展一一对话天津市静海县教育局局长 杨广才【J】. 天津教胄,2008 (2). [44】系加和.学校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帄的基础教师素质提髙是学生减负的保陣[J〗.文教资 料,2008 (7). [45] 牛松民.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丨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8(3). [46] 张东帄.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思考[J】.即林教育,2008(21). [47] 李源ffl.教育制度设计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彩响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 [48] 彭奇.基础教有区域性均衡发展的实践与反思[J].成功(教育>,2008(1). [49】高彩琴.以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决策,2008(21). [50]朱永新.江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 (1). [51】张霞.关于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屣的理性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 [52】郭开强.教师互派一一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J】.基础教育参考,2008(4). [53】徐敏.教育公帄视域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慕应学院学报,2008(2). 左瑞勇.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8 (5). 严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处理好十大关系[J】.江苏教育研究,2008(7). 156]李树润.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一一访沧州市教育局局长齐开泰〖J】.河北教育:综合 版),2008 (4). [58】邢耀东.全纳视野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8 (4). [59]高思成.深入推进农村地区某础教育课程改某破解诚乡二无结构射育地衡发展难親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 (10). [60】课题组.新时期浙江基础教育公帄与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浙江教育科学, 2008 ?. [61] 毕晓奋.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 管理干部学 院学拫,2008 (4). S1 硕士学位论文 [62] 杨春萍.浅谈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 (9). [63] -龙承建.论基础教育标准化与教育均衡化发展[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4). 县域基础 教育非均 衡发展的 附录实证研究 ——以湖 南省长沙 县为例 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长沙县地处湖南省会长沙市,处于长株潭都市经济圈的核心地 带。总面积1997帄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为22帄方公里。现辖 16个镇4个乡,532个村:居:委会。人口约74万,其中城镇人口 近10万。1996年县城由长沙市区搬入星沙镇,2000年2月星沙镇被 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位于京珠高速、107国道、319 国道交汇处,距黄花国际机场、长沙火车站、湘 区位优越,交通发达,信息便捷,现已形江码头均约8公里, 成了以三一重工、远大空调、 长丰猎豹等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基地。与开发区配套的黄兴生态工 业园和暮云、榔梨、黄花、江背、金井、孜沙等乡镇的工业也相继发 展。长沙县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体。2007年全县人均GDP为 36516元,财政总收入31.9亿元。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 长沙县历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元/人: 人均 在岗职工 农民人人均财人均财 年份 产业结构 均 纯收政 支出 人均工资 政 收入 1785 986 入 22. 101. 2008 2010 336. 77 1383 1993 23. 2995 225. 3208 702. 88 19951991 40.6 132.621. 269.6 4704 5583 218.70 27.2 13108 521.498. 6: 53 26. 17071 4110 968.91 15622 2003 2667. 8.4 579. 3527528 2007 7000 36516 3137.81.5: 23.9 说明: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拫 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 54
/
本文档为【县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