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6届江苏泰州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6届江苏泰州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01-17 50页 doc 216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2016届江苏泰州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泰州市各地试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一)(常青藤学校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14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 ...
2016届江苏泰州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泰州市各地试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 (一)(常青藤学校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14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 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古用蔑缆,今民则以大麻絙 ①,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分两朋②,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 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中宗时,曾以清明 日御③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 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 踣,久不能兴。上大笑,令左右扶起。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 庶士④,观者莫不震骇。 (选自宋朝王谠《唐语林》,中华书号2007年版,有删改)【注】絙(gēng):粗绳。②朋:群。③御:驾临。④蕃客庶士:蕃客指外国、少数民族 的客人;庶士指平民和官员。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临溪而渔.()②觥.筹交错() ③就.者为输()④明皇数.御楼设此戏()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今民则以大麻絙,挂于胸前。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B.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D.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 常以正月望日为之 10.下列句子。(4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絙而踣,久不能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两处选文内容,分析甲文中太守和乙文中明皇作为封建统治者,思想上有何相似之 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①捕鱼、钓鱼②酒杯③靠近,接近④屡次,多次(一个1分,4分) ?D(2分) 介词,用(A项目的连词,来,用来。B项同“已”已经。C项介词,因为) 9. 常 / 以正月望日 / 为之(2分) 10.?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分,“颜”译 1 错扣1分,“颓然”译错扣1分) ?(他们)随着粗绳跌倒了,好久都爬不起来。(2分,“踣”译为“跌倒”“倒下”, 译错扣分;“兴”译为“起来”或“起身”,译错扣1分) 11.都体现了封建统治者与民同乐的思想。(2分) (二)(常青藤学校八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文言文《虹》,完成8—11题。(14分) 世传虹能入溪涧①饮水,信然②。熙宁③中,余使契丹④,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⑤。 是时新雨霁⑥,见虹下帐前涧中。余与同职扣⑦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 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穀⑧。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⑨, 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⑩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虹乃雨 中日影也,日照雨即有之。”(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溪涧:溪流、山涧。②信信:确实如此。③熙宁:宋神宗赵项年号,公元1068 —1077年。④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⑤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到了极北 方黑水境内的永安山下建起帐篷。卓帐:竖起帐篷。⑥新雨霁:刚好雨后初晴。⑦扣:靠近。 ⑧绡穀:生丝织成的薄纱。⑨烁:闪烁。⑩逾:越过。?孙彦先:与沈括同时代的科学家。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余使.契丹()②是.时新雨霁() ③立涧之东西.望()④逾山而去.() ?与“日照雨即有之”中“之”的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 A.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B.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今方来,吾欲辱之(《晏子使楚》) 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 虹乃雨中日影也 10.翻译下列句子。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主要介绍由虹的传说到对虹的科学认知过程,说说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①出使②这③向西④离开,离去(4分) ?B(2分)结构助词,的(例句与ACD项中“之”是代词) 9.虹/乃/雨中日影也(2分) 10.?从西向东看就能看见,原来这是傍晚的虹。(2分) ?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完全不同。(2分)(关键词:徒,其实) 11.一个人不人云亦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大意对即可。2分) (三)(常青藤学校七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父季真,位①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 《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②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③,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 中藏火,驱逐④童仆,俟⑤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 所觉⑥。由是⑦声誉甚盛⑧ ,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 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注】①位:官职。下文“中书侍郎”“钜鹿太守”均为官职名。②耽:迷恋,沉溺。 ③疾:疾病。④驱逐:赶走。⑤俟:等,等到。⑥为……所:被。⑦由是:因此。⑧甚 盛:很大。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好.学耽书 ( ) ②父母恐. 其成疾( ) ③禁之不能止.( ) ④由是. 声誉甚盛(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禁之不能止 A .俟父母寝睡之后 B .故时有物外之趣 C .至之市 D .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内 外 亲 属 呼 为 “圣 小 儿”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刻舟求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祖莹这个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文主要叙写了祖莹的哪件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 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①爱好 ②担心 ③阻止,制止 ④这(4分) ?D (2分)代词(A 项助词,不译。B 项结构助词,的。C 项动词,到,往) 9.内 外 亲 属 / 呼 为 / “圣小儿”(2分) 10.?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有所作为的。(或:他最终会走 得很远)。(2分)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2分) 11.主要特点是勤学而有学问(主要是“勤学”)(1分);主要事情:燃火夜读(1分) (意思对即可) (四)(兴化三校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①不能治士②,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 境之内③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选自《孟子》) 【注】①士师:古代的司法官。②治士:管理下属。③四境之内:指全国。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孟子谓.齐宣王曰( ) ②冻馁其妻子.. ( ) ③比.其反. 也(比: 反: ) ?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而之楚游者 A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B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C.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王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选文内容看,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①对……说②妻子儿女③比:等到。反:同“返”,返回。(4分) ?D与例句中“之”都是动词,到,往(A项代词,这事,B项一说结构助词,的;一说 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项代词) 9.王之臣 / 有 / 托其妻子于其友(2分) 10.?宣王扭头去看左右的人,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去了。(2分)?略(2分) 11.希望君王尽职尽责,治理好国家。(意思对即可。2分) (五)(兴化三校八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③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④之物。士衡 皆不关意,一切委⑤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⑥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 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 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更不暇拣择⑦,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 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①李士衡:当时在昭工馆为官。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俱:一起。 ④遗(wai):给予。⑤委:委托。⑥缣帛(jiānb?):丝织品。藉:垫。⑦更不暇拣择:没 有时间去拣择。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与之俱使.高丽()②船欲.倾覆() ③舟人大恐.()④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 ?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 A.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B.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C.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D.屠惧,投以骨(《狼》)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①出使②要,将要③害怕,恐惧④全部(4分) ?D(2分)介词,把(A项“以”即“为”B项介词,凭,凭借。C项相当于“而”) 9.然后 / 实己物 / 以避漏湿(2分) 10.?清点检查投到海里的东西,(发现)都是副使的财物。(2分)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2分) 11.做人不能太自私,否则会自食其果。(2分) (六)(兴化三校七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 汉时,弘农①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②鸱鸮③所搏,坠于树下, 为蝼蚁所困。宝见,悯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 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④曰:“我西王母使者,使⑤蓬莱,不 慎为鸱鸮所搏。君仁爱见拯⑥,实感盛德⑦。”乃以白环四枚与⑧宝曰:“令君子孙洁 白⑨,位登三事⑩,当如此环。” (选自《搜 神记》) 【注】①弘农:古郡名。②为:被。③鸱鸮(chī xiāo):鸟名。古人对猫头鹰的叫法。④再拜:拜了又拜。⑤使:出使。⑥拯:救助。⑦实感盛德:非常感谢您的大恩大德。⑧与:给,送给。⑨洁白:纯洁的美德。⑩三事:即三公,指极高的官位。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至.华阴山北()②取归置.巾箱中( ) ③食.以黄花 ( ) ④朝去.,暮还 ( ) ?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宝见,悯之 A.至之市(《郑人买履》) B.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C.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见一黄雀为鸱鸮所搏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鸮所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中的黄雀身上体现了什么美好品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①到②放置,放在③喂养④离开(4分) ?D(2分) 9.见 / 一黄雀 / 为鸱鸮所搏(2分) 10.?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出使到蓬莱去,不小心被鸱鸮击伤。(2分)?略(2分) 11.知恩图报。(2分) (七)(济川初中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⑤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⑥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书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 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亲戚:泛指内外亲属。⑥坐:因事入罪。 8.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胤之母周氏卒.( ) ②闻者咸叹异.之( ) 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 ④云.是王家所得( )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亲而.不党 A.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B. 而.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D. 默而.识之(《〈论语〉八则》)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 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2分) 译文: ?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2分) 译文: 11.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答案: 8. ?①死②以……为异,认为……奇异③即使④说 ?C转折 9. 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 10. ?等到王晏被杀,他的家人和亲戚(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及”“诛”“咸”“惧”须落实,每个0.5分;本题共2分) ?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1. 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八)(济川初中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心之.所向( ) ②项为之强.( )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④盖.一癞蛤蟆也(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2 分) ( ) 例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A.拔山倒树而.来 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C.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D.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 10.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 分) 果如鹤唳云端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译文: ?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译文: 12.概述文中的“趣事”。(2 分) 答案: 9.(1)①助词,不译;②同“僵”,僵硬;③被;④原来是(4分) (2)B(2分) 10.果如/ 鹤/唳云端(2分) 11.(略)(4分) 12.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少一点扣一分,共2分) (九)(泰兴西城初中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宗泽(节选)》一文,完成8—11题.(14分)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 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 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 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 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知磁州:做磁州知州。④率:都。⑤羸(l?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十三战皆.捷()②度.将孤兵寡() ③泽挥众直前.与战()④今日进退等.死() ?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A.佣者笑而应曰 B.夺而杀尉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收而攻蕲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译文: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11.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2分) 答案: 8.?①全、都,全部②估计、推测、考虑 ③向前、上前④同样、等同(每格1分) ? C 9.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2分) 10. ?宗泽从小性格豪爽,有远大的志向。(2分)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分) 11.豪爽有大志、英勇善战、忠君爱国。(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 (十)(泰兴西城初中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2分)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跀①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②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③臣也,公倾侧④法令,先后臣以言⑤,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⑥决罪定,公憱⑦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⑧公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释】①跀(yua):古代一种酷刑,把人的脚或脚趾砍去。②恶(wù):痛恨,引申为说坏话,诬陷。③狱治:按刑法定罪④倾侧:这里是反复推敲之意。⑤臣以言:为我说话⑥狱:案件⑦憱(cù):脸色改变,表现不安的神色。⑧德:感激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5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孔子相.卫()②是.子报仇之时() ③及.狱决罪定()④夫天性仁心固.然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而子何故乃肯逃我”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B.而.子敬先亡 C.潭西南而.望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一处)(1分) 固吾罪当之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读了本则小故事,你认为怎样的法律惩处才有最好的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 9.(1)①做国相②这③) 到、等到④本来 (2)D.(1分) 10.(1分)固∕吾罪当之 11.(4分)(1) 这就是我欣慰(心悦诚服)并感激您的原因。 (2)略 12.(2分) (1)不偏袒,不严苛,依法惩处。 (2)对被惩处者予以应有的人文关怀。 【译文】孔子担任卫相,他的弟子子皋担任狱吏,子皋依法砍掉一个犯人的脚,被砍脚的人得看守大门。有个在卫君面前中伤孔子的人说:“孔子图谋作乱。”卫君打算捉拿孔子。孔子逃跑了,弟子们也都逃跑。子皋跟着跑出门,断足守门人引导他逃到门边屋子里,官吏没有捕到他。半夜,子皋问断足守门人说;“我不能破坏君主的法令,只得亲自砍掉了你的脚,现在是你报仇的时候,为什么竞肯帮我逃走?我凭什么得到你的帮助呢?”断足守门人说:“我被砍掉脚,本来就是我罪有应得,‘没有办法的事。但是当您按刑法给我定罪时,您反复推敲法令,先后为我说话,很想让我免罪,这些我也清楚。等到案子和罪刑决定了,您心里十分不快,脸色上都表露了出来,这我又清楚地看在眼里。您并不是彻私照顾我才这样做,而是与生俱来的仁爱之心本就这样。这便是我心悦诚服并要报答您的原因。” (十一)(泰兴西城初中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李肇的《崔昭行贿事》,完成9—12题。(13分) 裴佶尝①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②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③得不乱?”言未竟,阍者④报寿州崔使君⑤候谒⑥。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⑦,又令秣⑧马饭仆。姑曰:“前何倨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⑩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11)千匹。 (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尝:曾经。②会:适逢,正赶上。③安:怎么,哪里。④阍(hūn)者:看门人。⑤寿州崔使君:即崔昭。寿州,今安徽寿县。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⑥谒:拜见。 ⑦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⑧秣(m?):喂牲口。⑨倨:傲慢。⑩揖佶:向裴佶作揖,这是告别的礼节,让他出去。 (11)絁(shī):粗绸子,当时可作货币流通。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佶至.宅看其姑()②良.久() ③前何.倨而后何恭也()④及.入门()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 ...的一项是(2分)() 例句:佶至宅看其姑 A.使其冲烟飞鸣(《幼时记趣》) B.遽契其舟(《刻舟求剑》) C.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D.飞漱其间(《三峡》)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 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 译文: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译文: 12.选文中裴佶的姑父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说。(1分) 答案: 9.(1)①到②很③为什么④等到(2)B 10. 阍者 / 报 / 寿州崔使君候谒 11.(1)(裴佶的)姑父生气地呵斥了看门人,要用鞭子打看门人。 (2)略 12.道貌岸然的小人,表面上满口原则,实际上贪婪无耻。(意对即可) (十二)(洋思初中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文言语段《承宫樵薪苦学》,完成第9-12题。(12分) 承宫①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②因.忘其猪而听经 ③见而欲笞.之④乃.止 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见而欲笞之 A.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 B.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C.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D.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因忘其猪而听经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 9.①懂得②于是③用竹鞭打④才 10.B与例句中的“而”均连词,表示顺承。(A项连词,表示修饰。C项一说表示顺承,一 说表假设,如果。D项连词,表递进) 11. 因/ 忘其猪/ 而听经 12.①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 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十三)(靖江市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共 14分)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 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陈条③叙: 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食于 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 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 之美泽也。 【注释】①殍殣(piǎo jǐ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 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为术甚备.: ②日.役千夫: ③莫.此为大: ④既.已恤饥: (2)选出与“以.惠贫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为师矣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扶苏以.数谏故 D.醒能述以.文者 9.用/标出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2)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1.对于范仲淹的后两种赈灾方法,有官员上奏弹劾,加以反对。你认为范仲淹的做法对不 对,为什么?请结合选文谈一谈。(2分) 答案: 8.(1)①完备②每天③没有什么④已经 (2)B 9.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10.(1)这一年两浙只有杭州安定,百姓不流离失所,都是范仲淹的恩惠呀。 (2)略 11.我认为范仲淹的做法是对的:(1)大兴土木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 展;(2)以工代赈,让百姓不流离失所,并且自食其力,从而使社会安定。 (十四)(靖江市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清朝林纾的《湖之鱼》,完成题目。(14分)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8.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然随喋随逝.()②争喋他物如故.() ③久乃.知()④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必先投食以引之 A.卷石底以出 B.全石以为底 C.以其境过清 D.盖以诱敌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2分) 答案: 8.(1)①游开,游走,离去②先前,原来③于是,就,便④离开(2)D 9. 林子/ 啜茗/于湖滨之肆(一处1分) 10.(1)(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多少) 呢?(正确、通畅得1分,重点关注“及”“去”“逝”“几何”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 (2)略。 11.(2分)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而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 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意近即可) 【译文】林生坐在西湖边上的茶馆里喝茶,四垂的柳条遮蔽着窗口,一汪湖水,深苍碧 绿,犹如染过一般,百余条小鱼正汇聚在窗下的水面。 他就试着将肉干嚼碎朝水面唾去,借以取乐。鱼儿纷纷争着抢食。然而一边争食一边又游开了,一直觅食而不走的,只不过三四条而已。林生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结在茭白根上,鱼也不再去食它了。林生起先以为鱼的离去是因为都吃饱了的缘故,可离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不住地晃动着,那些小鱼如先前一样,又在争食其它东西。 林生顿时想到:钓鱼的人在垂下鱼钩之际,必定先以鱼饵为引诱,鱼儿要想吃食,便同时吞下钓钩。时间久了,鱼儿便知道,凡是有饵食的地方多半有钓钩。然而,那名利汇聚之所,难道没有别一种“钓钩”么?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及时逃走,能够脱钩而远逸他方的又能有几个人呢?! (十五)(靖江市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12分)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 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固:本来)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顾:理睬)。及寇兵侵 其境,越人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 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8.解释下列句子加线词语的意义。(4分) ①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②以为车固若是 ③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④及寇兵侵其境 9.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两处)(2分) 观者闻其夸而信之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11.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2分) 答案: 8.①的;②这样;③连词,表承接;④等到。 9.观者/ 闻其夸/而信之 10.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略 11.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②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 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说出两点即可) 【译文】越国没有车,有一个旅游的越人在晋国和楚国的交接处的郊外弄到一辆 车。车轴腐朽并且车轮破败,车辕已经被毁坏了。已经没办法再用了,但是因为他的家乡没有过这种车,于是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看到的人相信了那个越人的话,以为车本来就是这样造的,就都纷纷效仿做成相似的样子。一段时间后,别的国家的人看到了笑话他们车子的拙劣。越人以为他们在骗自己,没有理会。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着这破旧的车去抵抗敌人。结果,车都坏了,打了败仗,他们始终不知道真正的车是怎么造的。 (十六)(济川实验初中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13分) 好戴高帽 喜人面谀①俗称“好戴高帽”。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往辞其师。师诫之曰:“地方官为之不易也,慎之。”其人曰:“学生已备高帽一百,诣尊长,遇同仁辄遍送之,不吝也。当不使有所龃龉②。”师怒曰:“吾辈素以正直立身,岂可谀人如此!”其人曰:“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耶?”师颔③其首曰:“诚哉,斯言!”其人还,自语曰:“吾备高帽一百,未赠已损一顶。” 【注释】①谀:奉承。②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③颔首:点头。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喜人面.谀( ) ②素.以正直立身( ) ③诣.尊长( ) ④师诫.之曰( )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例句“有京官将赴任之.巴陵者”加点字的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2分) A.齐之.习辞者也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楚王闻之. D.至之.市 10.用“/”划分句子朗读停顿。(一处)(1分) 吾辈素以正直立身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下恶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耶?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2.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京官说“未赠已损一顶”的原因是什么?本文披露了人性的什么弱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9.(1)①当面②向来、一向③到④告诫 (2) D 10. 吾辈/ 素以正直立身 11. (1)天底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奉承的能有几个人呢?(“恶”“如”各0.5分, 倒装句式1分) (2)略 12. 京官的老师也是一个“好戴高帽”的人。 人性的弱点:爱听好话。 【翻译】喜欢别人当面奉承的人,被称为“喜欢戴高帽”有一个京城里的官员,要调到巴陵去当官。去之前去辞别他的老师。老师告诫他说:“在地方上当官不容易,要小心谨慎啊。“ 他回答说:“学生我已经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遇到长辈,上级或者同僚,就大大方方的人手送一顶。这样的话就能和别人搞好关系了。” 老师生气的说:“我们一向是要正直的做人,怎么可以随便吹捧奉承别人呢!” 他说:“天底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被人拍马屁戴高帽子的,又有几个呢?” 老师很高兴的点头说:“你说的倒是不错的!” 那人回到家里,自言自语道:“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子,还没到地方上送人,就已经少了一顶咯!”(十七)(济川实验初中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幽王击鼓》一文,完成10~14题。(13分) 周宅酆、镐①,近戎②。幽王与诸侯约:为葆于大路③,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④视之大说而笑。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皆因无寇而反。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⑤之下,为天下笑。 【注】①周宅酆、镐:西周的都城在酆、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为葆于大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⑤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幽王与诸侯约. ( ) ②置.鼓其上( ) ③因数.击鼓( ) ④皆因无寇而反.( ) 1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诸侯之兵皆至 A. 至之市(《郑人买履》) B.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 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而笑。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1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2分) 答案: 10.(1)①约定②放③数次,多次④同“返”,返回(4分) 11.D(2分) 12.幽王/ 欲褒姒之笑也。 13.(1) 人喧闹、马嘶鸣,褒姒看到这情景非常高兴,大笑起来。 (2) (癞蛤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全被它吞进肚里去了。 14.要讲诚信,或要取信于民。 【译文】周朝的都城建在丰、镐(今作“丰都”),接近西戎。(周幽王)与诸侯约定,在大路上建一座高堡,把鼓放在高堡上,远近都可以听见鼓声。如果戎寇到了,就以鼓声相传信息,诸侯的军队都要来救幽王。戎寇曾经来过,幽王击鼓,诸侯的军队都来了。人喧闹、马嘶鸣,褒姒看到这情景非常高兴,大笑起来。幽王想看见褒姒的笑,于是多次击鼓,诸侯的军队几次来都城都因没有戎寇而返回。到了后来戎寇真的来了,幽王击鼓相告,诸侯的军队都没有来。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被天下人所嘲笑。 (十八)(姜堰区九年级期中调研试题)阅读任光禄的《竹溪记》(节选),完成8—11题。 (14分)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①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以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 【注释】①徼(jiào):边界。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所不能致.者惟竹 ( ) ②或芟而去.焉 ( ) ③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 ) ④是将不胜.笑也() (2)下列句子中“以”与“毋以是占我花石地”中“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千钱买一石 B.以.啮人 C.祭以.尉首 D.不以.物喜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2 11.这段文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答案: 8.(1)(4分)①买②除去③想④经得住(2)(2分)D 9.(2分)余 / 尝游/ 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 10.(4分)(1)京城的人拿我们(南方)的烧柴当作宝物。 (2) 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惊讶不已。 11.(2分)世界上往往越稀少的东西越令人珍惜和爱护。(或答“物以稀为贵”也行,意思对即可。) 【译文参考】我曾经游观过京城世宦富贵人家的亭园,见那里收藏的东西,从极远的边 地到海外,奇异的花卉石子没有不能买到的,所不能买的只有竹子。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筑园构亭也必定购买寻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用千钱买一石,有的用百钱买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据在当中,有时就将它砍去,说:“不要让它占了我种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觅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花费数千钱来购买;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为它的难以寻觅而且又多枯死,人们因此就更加珍爱它。而江南人中有人讥笑他们说:“京城人竟把我们当柴烧的东西视为珍宝。” 呜呼!奇花异石诚然为京城与江南人所珍爱。然而追溯它们的产地,则边地和海外人看待它们,我想也与竹子在江南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而边地海外,或许是从不出产竹子的地方,假如让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们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爱和看重它。这种情况恐怕是笑不完的了。 (十九)(姜堰区八年级期中调研试题)阅读《子产不毁乡校》,完成8—11题。(14分)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8.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议执政之善否.() ③不如小决使道.()④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2)下列与“然.犹防川”中的“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 B.坐其中,颓然.碧窈(《于园》) C.然.往来视之(《黔之驴》) D.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 11.说说文中子产有什么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 答案: 8.(1)(4分)①游历;②恶,坏;③同“导”,引导;④以……为药 (2)(2分)A(例句和 A项解释为“这,这样”; C项解释为“然而” B、D项解释为“…… 的样子”) 9.(2分)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10.(4分)(1)这是我的老师啊,哪能废除它呢?(2分) (2)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2分) 11.(2分)子产认为人民是老师,人民的意见是补救弊政的良药,因此,不仅不能压制, 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它宣泄,子产的开明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二十)(姜堰区七年级期中调研试题)阅读《老马识途》,完成8—11题。(14分) 管仲、隰朋①从②于桓公而伐③孤竹④,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⑤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⑥乎? 【注】①隰(xí)朋:人名。②从:跟随。③伐:攻打。④孤竹:国名。⑤师:学习。 ⑥过:过分。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春往冬反.()②迷惑.失道() ③行.山中无水()④夏居山之阴.()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老马之.智可用也 A.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B.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至之.市(《郑人买履》)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 蚁冬居山之阳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掘地,遂得水。(2分) 译文: (2)果如鹤立云端。(《幼时记趣》)(2分) 译文: 11.文中谈到人们获取知识有两种途径,请你概括出这两点。(2分) 答案: 8.(1)①反:同“返”,返回。②惑:糊涂。③行:走。④阴:山的北面。 (2)D(例句中“之”,意为“的”,而A中“之”为代词,这样;B中“之”为助词,无 实意;C中“之”为去、往;D中“之”,意为“的”。) 9.蚁/冬居/山之阳(只标对第一处得1分,只标对第二处不给分)(2分) 10.(1)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掘”“得”各占1分) (2)果真像白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果”“唳”各占1分) 11.一是多和日常生活接触,积累宝贵经验;(1分)二是向圣人学习,获取已有的知识。(1分) 【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高出地面一寸的蚂蚁的巢穴下面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 凭借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遇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而学习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二十一)(高港实验学校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16分)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疤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④妄人也。”或曰:“清 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出售、成交。③直:价值,价钱。④蚩:傻,无知。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辄.易雠()②冀速 已.() ③度.不能报()④清逐利以活.妻子 耳()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市人以其.异。 A.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B.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C.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 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 译文: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宋清“取利远”的一组是(2分)() ①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②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④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⑤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⑥清之取利远,远故大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 9.(1)就;病愈;估计;使……活(2)C 10.有自山泽来者/ 必归宋清氏/ 清优主之 11.(1)即使是有些没带钱的人来,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债券和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 高,宋清不曾跑去向他们收账。 (2) (3)略。 12.C (二十二)(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7-10题。(14分) 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 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 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 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①忠正, 蹈②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 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 ①履:履行,践行。 ②蹈:奉行。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愚者多财生其过.( ) ②岂得. 苟贪财物( ) ③复巢.于木末( ) ④皆由贪饵故. 也(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以. 害己身”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跪而拾之以.归 B .以. 塞忠谏之路 C .以.其境过清 D .何以. 都不闻消息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2分) 译文: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分) 译文: 10.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贪婪有哪些危害?(2分) 答案: 7.(1)①过错 错误 ②能够 ③筑巢 ④缘故 (2)B 8.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9. (1)但是使自身深陷祸患的原因,都是因为贪图钱财利益,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 (2)略 10. 有损国家法纪,损害百姓利益,使自己深陷祸患,使子孙蒙羞。(答到三方面可得满分) (二十三)(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试题)阅读《赵人患鼠》一文,完成7—10题。(16 分) 赵人患①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 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③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⑤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⑥饥寒犹远,若之何⑦而去夫猫也!” 【注】①患:害怕,担心。②盍:何不。③若:你。④垣墉:泛称墙。⑤病于:病,有 害。于,比。⑥去:距离。⑦若之何:为什么要。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中山人予.之( ) ②猫善.捕鼠及鸡( ) ③是.非若所知也( ) ④弗食.鸡则已耳(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其子患之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B.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C.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D.驱之别院(《幼时记趣》)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 夫有鼠则窃吾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①给②善于,擅长③这④吃? C 8.夫 / 有鼠 / 则窃吾食 9.(1)一个多月,老鼠全没了他的鸡也全没了。 (2)心中想像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是鹤了。 (3)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0.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 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 (二十四)(泰州二附中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 《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 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①,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 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 事急矣虽禁军②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③,吾侪④小人,当效命。”雨日 夜不止,轼庐⑤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注】①败:倒塌。②禁军: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按规定,发兵需要枢密院颁发兵符。 ③涂潦:路上积水,“涂”通“途”。④侪:同辈;同类的人。⑤庐:简陋的房屋,这里是 住简陋房屋的意思。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辄能语.其要()②比.冠,博通经史() ③轼诣.武卫营()④太守犹.不避涂潦()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汝能为.滂为.天下唱 B.以.《春秋》对义居第一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C.卒全其.城欲穷其.林 D.母许之.否乎辍耕之.垄上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译文: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11.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采取了哪些得力措施?(2分) 答案: 8.(1)①说出;②等到;③到……去;④尚且 (2)C 9.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0.(1)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垮城墙。(“是”“败”各1分) (2)田间小道,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11.发动城里的富人共同守城;到武卫营请求禁军一起修筑城墙;自己身先士卒,过家不入, 参与守城。(意思对即可) (二十五)(2014年泰州市海军中学九年级期中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断崖壁立,江水深碧,二鹘①巢其上,上有二蛇,或见之。遇风浪静,辄乘小舟至其下。舍舟登岸,入徐公洞。非有洞穴也,但山崦②深邃耳。《图经》云是徐邈,不知何时人,非魏之徐邈也。岸多细石,往往有温莹如玉者,深浅红黄之色,或细纹如人手指螺纹也。既数游,得二百七十枚,大者如枣栗,小者如芡实。又得一古铜盆盛之,注水粲然③。有一枚如虎豹首,有口鼻眼处,以为群石之长。(苏轼《记赤壁》) 【注】①鹘(hú),一种凶狠的鸟。②崦(yān),山。③粲然,鲜明发光的样子。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辄乘小舟至其下()②但山崦深邃耳() ③《图经》云是徐邈()④既数游()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云“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黄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B.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C.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D.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但山崦深邃耳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鹘巢其上,上有二蛇,或见之。(2分) 译文: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记》)(2分) 译文: 11.“或言即周瑜破曹公处,不知果是否?”作者为什么不下断言?由此给你什么启发?(2分) 答: 答案: 8.(1)①就②只,不过③这④已经 (2 )B 9.但 / 山崦 / 深邃耳 10.(1)二只鹘鸟在上面筑巢,上面还有二条蛇,有人见过它们。(2)略 11.因为这只是作者听别人说的不论对待什么问题,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十六)(泰州市智堡实验学校八年级期中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 晏子谏因鸟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景公好.弋 ( ) ②主鸟而亡.之 ( ) ③以.鸟之故杀人()④是.罪一也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A.至之市,而.忘操之 B.温故而.知新 C.拔山倒树而.来 D.出淤泥而.不染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烛邹之罪有三 10.句子翻译。(4分) (1)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 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2) 翻译下列句子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11.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勿杀!寡人闻命矣。”从这可以看出 景公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案: 8. (1)好:喜欢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以:因为是:这 (2)B 9. 烛邹之罪\有三 10.(1)A (2)略 11. 能够接受批评,知过能改的人。 (二十七)(三校联盟八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文言文阅读(14分) 以人为镜 郑文贞公魏徵寝疾,上①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 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徵薨,命百官九品以 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②,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徵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 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 徵不已,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 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②给羽葆鼓吹: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 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上遣.使者问讯( ) (2)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 ) (3)悉.辞不受 ( ) (4)上思徵不已. ( ) 9.用/标出下面句中朗读时的停顿(两处)。2分 上遣使者问讯。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唐太宗对魏徵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遣:派?复:又?悉:全?已:停止 9.上 / 遣 / 使者问讯。 10.(1)将历史作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更替。 (2)略 11.第一,派人问讯,赐以药饵;第二,派人留宿,闻其动静;第三,携太子探视,将公主 嫁给其子;第四,命群臣奔丧,加以厚葬;第五,望灵痛哭,亲撰碑文。 【译文】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 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 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 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 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全 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 悲哀。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 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 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 (二十八)(三校联盟七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文征明习字(12分) 文征明(明代著名书画家)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标准),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马虎),或答人书札,少(稍微)不当心,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 ①日.以十本为率② 或.答人书札 ③必再三易之不厌.④书遂.大进 1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故愈老而愈益精妙”中的“而”相同的是() (1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默而识之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人不知而不慍 12.文中加点的“益”的意思是“更、更加”,请写出一个带有该字且意义相同的成语: (1分) 13.翻译句子 (1)少(稍微)不当心,必再三易之不厌:(2分)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分) 1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2分) 答案: 10.(1)每天(2)有时(3)厌倦(4)于是,就 11.C 12.精益求精 13.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要多次更改,不怕麻烦。 14.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一事无成.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这件事,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才不会荒废一生。我们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对待学习要像文征明一样具有认真写作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并且要认真对待每次作品。 (二十九)(三校联盟九年级第三阶段测试题)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8—11题。(14分)定公①问于颜渊②曰:“东野③子之善驭乎?”颜渊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定公不悦,入谓左右曰:“君子固谗人乎!”三日而校④来谒,曰:“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⑤,两服入厩⑥。”定公越席而起曰:“趋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⑦,吾子曰:‘其马将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⑧,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进乎⑨?”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⑩,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节选自《荀子》,有改动) 【注】①定公:鲁国国君,鲁定公。②颜渊:即颜回,孔子最得意弟子。③东野:即下文“东野毕”。④校:校尉,古代官职。⑤两骖(cān)列:车两旁套马的缰绳断裂了。⑥两服入厩:有两匹马回厩了。⑦吾子:先生。⑧舜巧于使民:舜很巧妙地使用人民。⑨可得少进乎:还可以再说一点吗?⑩鸟穷则啄:鸟被逼到尽头就会啄人。下文“攫”,即抓人。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东野子之善.驭乎()②君子固.谗人乎() ③历险致.远()④然犹求马不已.() ?选出与例句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臣以政知之 A.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B.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颜渊看似说马,实则论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颜渊想要阐明的为政之道。(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8.?①擅长,善于②本来③到达④停止(4分) ?D(2分) 9.不识 / 吾子 / 何以知之(2分) 10.?从古到今,还没有把自己手下人逼到尽头而自己不危险的。(2分)?略。(2分) 11.待民以仁爱、宽厚,是为政之道。(意思对即可,2分) (三十)(三校联盟八年级第三阶段测试题)阅读苏轼的《游白水书付过①》一文,完成8—11题。(14分)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④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⑤百仞。山八九折⑥,折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⑦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⑧,观山烧⑨,火甚。俯仰度⑩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 ④殆:大概。⑤悬水:瀑布。⑥折:弯转。⑦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⑧倒行:顺来路回去。⑨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⑩度:越过。?击汰:击水,汰:水波。?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二鼓:二更。?颓然:衰老的样子。?寐:睡觉。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循.山而东()②食.余甘煮菜() ③顾.影颓然()④书.以付过()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折处辄为潭 A.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C.为其来也(《晏子使楚》) D.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使楚》)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①沿着②吃③回头看④写(4分) ?D(2分) 9.与幼子过 / 游 / 白水“佛迹院”(2分) 10.?(我们)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的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2分) ?略(2分) 11.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感情。(意思相近即可,2分) (三十一)(三校联盟七年级第三阶段测试题)阅读文言文《不死之药》,完成8—11题。(14 分)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①者操以入。中射之士②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 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③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 而明④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注】①谒(ya):拜见。②中射之士:宫廷中的侍卫官。③说(shuì):劝说。④明: 表明。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谒者操.以入()②谒者曰可食.() ③臣故.食之()④是.死药也() ?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臣食之而王杀臣 A.春冬之时(《三峡》) B.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C.钱帅登之(《梵天寺木塔》) D.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梵天寺木塔》)(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除了他能言善辩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 从而放过中射之士?(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 8.?①拿,带,携带②吃③所以④这,这是(4分)?C (2分) 9.有 / 献不死之药 / 于荆王者(2分) 10.?大王杀我这个没有罪的人,就表明人家欺骗了大王。(2分)?略(2分) 11.杀了中射之士就说明不死药是假的,会被人说成是糊涂的大王,容易被人骗,影响自己 的威严。(大意对即可,2分) (三十二)(省泰中附中九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①,而后器成。我辈作文,变必必同删润②,而后文成。其一理也。闻欧阳文忠③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 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 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 近闻吾乡朱梅崖④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⑤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梁章钜在《退庵论文》)注释:①转换:反复。②删润:删改和润色。③欧阳文忠:欧阳修,谥文忠。④朱梅崖:字斐瞻,号梅崖,清建宁(今福建瓯县)人。乾隆进士,曾官福宁府教授,主讲鼇峰书院。工古文,醇古冲淡,自成一家。著有《梅崖居士集》。⑤辄:每每。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百工治.器()②最后乃.添两“而”字。() ③原稿处有数.十字()④逐日熟.视()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粘之卧内 A.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2分) 译文: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2分) 译文: 11.本文的观点:文章必须“几经删润”,才能精益求精。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2分) 答案: 8.(6分) (1)(4分)制作才几仔细 (2)(2分)C 9.(2分) 此/ 皆后学/ 所当取法也 10.(2分)(1)到实在没有可以删除时,这才定稿给人看。(“去”“示”各1分) (2分)(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得”“寓”各1分) 11.(2分)作者先举欧阳修的例子,再举朱梅崖文成必改做例证。 (三十三)(省泰中附中八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游沙湖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注]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注】蕲(qí)水:县名,即今湖北省浠水县。 8.(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①遂.往求疗()②辄深了.人意() ③颖悟绝.人()④是.日剧饮而归() (2)下面句子中的“以”与“以纸画字”中“以”用法相同的是:()(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以幽阴深邃奇 9.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2分)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2)庭下无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8.(1)①于是②了解③无(这句话意思是他的聪明没有人和他相比)④这(4分) (2)A 9.闻 / 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2分) 10.(1)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2分) (2)略(2分) 11.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思想感情。(2分) (三十四)(省泰中附中七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张五不复猎》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①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②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③,具④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母鹿。”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注:①将:带领。②度:估计,考虑。③所:地方。④具:全部。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遂为张五所及.()②顾.旁有浮土() ③遂.奔至网所()④由是.焚网()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例句:具以.所见告子 A.不以.疾也 B.以.丛草为林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岁以.大穰 9.用“/ ”给下面句子划分两处朗读停顿。(2 分) 吾不忍母死仔孤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 译文: 11.文中张五母子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2分) 答案: 8.(1)①遂为张五所及.(追赶上)②顾.旁有浮土(看见) ③遂.奔至网所(于是,就)④由是.焚网(这) (2)B。 9.吾 /不忍 /母死仔孤 10. 11.张五母子善良,有同情心,有爱心,且能将爱心化为实际的行动。 (三十五)(济川初中九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郑玄传》完成8~11题。(14分)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 《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①。事扶风马融②。融学门徒四百余人, 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③,闻玄善算,乃召 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 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④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⑤辩对,咸出问表,皆 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注释】①关:指函谷关。②扶风马融: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儒家学者, 著名经学家,尤长于古文经学。他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郑玄是其门徒。③图纬: 汉儒多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④通人:学识渊博的人。⑤方:儒家 学说。 8.(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 ) ②闻玄善.算。 ( ) ③玄因从质.诸疑义。( ) ④遣使要.玄。 (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相同的一句是(2分)( ) 例句:十余年乃.归乡里 A.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B.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乃.悟前狼假寐 (《狼》)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2分)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2分) 译文: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分) 译文: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郑玄身上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1)①适逢,恰巧遇到②善于,擅长③询问④通“邀”邀请 (2)D 9.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 10.(1)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郑玄往西入关。 (2)略 11.好学上进,学识渊博,不卑不亢。(结合原文略) 【译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掌握《公羊春秋》《九章算术》。 后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习《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 人,于是他往西入关,拜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 不能见他一面。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 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 之后就告辞回家。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家乡。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派使者邀请郑玄,袁绍大会宾客,郑玄最后才到,就被请到上座。袁绍的客人大多是俊秀豪杰,各有才气而善辩,他们看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郑玄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大家竞相设置一些怪异的问题,各种学派的观点交替提出。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 (三十六)(济川实验初中九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①。天祥捧诏涕润,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②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③,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④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注释】①勤王:君王有难,臣下起兵救援。②溪峒:旧时对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 ③郊畿:郊外。④徇:同“殉”。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天祥捧诏涕.润( ) ②使.方兴召吉州兵( ) ③薄.内地( ) ④吾深恨.于此( ) (2)与“以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必以情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以君之力 D.扶苏以数谏故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 分) 今大兵三道鼓行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是怎样的人。(2分) 答案: 8.(1)(4分)①眼泪②派、让③逼近、迫近④遗憾 (2)C 9.(2分) 今|大兵|三道鼓行 10.(4分)(1)这和驱赶一群羊和老虎搏斗有什么不同呢? (2)略。 11.(2分)爱国、有勇有谋、不顾个人安危(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答) 【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德祜初年,长江一带告急,皇上下诏希望天下贤才出兵救援王室。文天祥捧着诏书痛哭,他派陈继周发动郡中的豪杰,又联 合溪峒的少数民族,又派方兴召集吉州的兵力,各路豪杰都响应,集合起了万余人马。事情上报到朝廷,(皇上)就让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召入京城保卫王室。他的朋友劝止他说:“今天元兵分三路击鼓前行,攻破京城郊区,逼近内地,你率领万余乌合之众奔赴战场,这同驱赶着羊群同猛虎搏斗有什么不同呢!”文天祥说:“我也知道这个情形。但是国家养育臣子百姓三百多年,一旦国家有危急,征发天下之兵,却无一人一兵入关救助,我深为这个而遗憾。所以我不自量力,以身许国,希望天下的忠臣义士能有闻风而起为国奋斗的。道义高就能使谋略成功,人多了就能成就大事,如此那么国家就可以保存了。” (三十七)(口岸实验学校九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文言文阅读(14分) 先主(刘备)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选自《三国志》卷三十二)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或.谓当出贵人()②先主以兄事.之() ③顾.自见其耳()④见而异.之() (2)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 9.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例句: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 A.负者歌于.途 B.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少年时代刘备的评价。(4分) 8.(1) (2)往来者 \ 皆怪\ 此树非凡。 9.A 10.(1)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并且同给予刘德然的相同。 (2)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发达的原因。 11.少年时家境贫寒,但有抱负和超人的远见,不甘心贫苦;喜怒不形于色,沉默少言,但 深得他人喜爱。(结合内容略) (三十八)(高港实验学校九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郑玄传》完成8~11题。(14分)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 关①,事扶风马融。融学门徒四百余人,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玄自游学, 十余年乃归乡里。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 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③许之,竞设异端。玄依方④辩对,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注释】①关:指函谷关。②图纬:汉儒多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 废。③通人:学识渊博的人。④方:儒家学说。 8.(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 ②闻玄善.算。 ( ) ③玄因.从质诸疑义。 ( ) ④遣使要.玄。 (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相同的一句是(2分)( ) 例句:十余年乃.归乡里 A.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B.乃.悟前狼假寐 (《狼》)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D.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2分)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 译文: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郑玄身上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1)①适逢,恰巧遇到②善于,擅长③于是④通“邀”,邀请 (2)B 9.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 10.(1)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郑玄往西入关。 (2)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 侵犯的危险,国家常常灭亡。 11.好学上进,学识渊博,不卑不亢。(结合原文略) 【译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掌握《公羊春秋》《九章算术》。 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拜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 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 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 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家乡。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派使者邀请郑玄,袁绍大会宾客,郑玄最后才到,就 被请到上座。袁绍的客人大多是俊秀豪杰,各有才气而善辩,他们看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 为郑玄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大家竞相设置一些怪异的问题。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 (三十九)(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刘义庆的《为儿卖发》一文,完成8~11题。(16分)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②,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④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⑤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⑥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陶公:陶侃,鄱阳人,早年为寻阳县吏,鄱阳孝廉范逵曾去探望他。后升至大将军、太尉。②悬磬:比喻空无所有,很贫穷。③髲(bì):假发。④锉(cu?): 铡碎。⑤追送:跟随送行。⑥羊晫(zhu?)、顾荣:羊晫是豫章国郎中令,是陶 侃的同乡,顾荣是中书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 媛》)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范逵素.知名( ) ②汝但.出外留客( ) ③且百里许. ( ) ④逵及.洛 (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而逵马仆甚多 A. 远嫌而避怨(《治水必躬亲》) B. 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C. 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 而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10.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2分) 答: (2)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2分) 答: (3)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治水必躬亲》) (2分) 答: 11.请结合全文,分析陶母这一人物形象。(2分) 答: 答案: (四十)(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司马光的《宋太祖善待赵普》一文,完成8-11 题。(16分) 太祖时,赵韩王普①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②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③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④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③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④屏,退避。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置.在左庑下()②方.遣使 致书() ③韩王以实对.()④会.车驾至()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当奏闻而却之 A.久之,目似瞑 B.其虫旧曾有之 C.至之市 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也。 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停两处)(2分) 因命韩王谢而受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3分)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分) 11.读完文章,你觉得宋太祖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2分) 答案: (四十一)(泰州沈毅中学九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14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吾谁与归?()?士大夫莫敢往别()?若得为范公党人() 1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前人之述备矣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至今奉公之法 13.给下列句子断句(停顿两处)2分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15.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结合课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分 答案: 11.?探求(寻求、追求)?没有?没有人,没有谁?如果(假如) 12.A 13.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14.(2分)?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王质独自带(抱) 病在京城(国都、首都)门外为他(范仲淹)饯行(设宴送别)。 15.(2分)?示例: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爱国爱民的济世情怀和不因物喜悲的乐 观精神。?(3分)示例:王质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范仲淹遭贬谪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对范避之 惟、恐不及时,王质却抱病为其送行。当别人质问他时,他却能以与范仲淹相提论为荣。 (四十二)(泰州沈毅中学八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下列【甲】【乙】两篇短文,完成8—11题。(14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⑥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⑦,问余所以⑧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⑨,而妻子⑩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遁:逃。这里是隐居之意。⑦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⑧所以:……的原因。⑨环堵萧然: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⑩妻子:妻子儿女。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相与 ..步于中庭() ③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④余告之故.()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此驰骋当世 A.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C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八则》)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因“贬官”,方山子因“不遇”,人生都不得志。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①想,思考 ②一同,共同 ③仰慕,敬慕 ④缘故,原因(4分)?D (2分) 9.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2分) 10.?(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2分) ?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2分) 11.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2分) (四十三)(泰州沈毅中学七年级第二阶段测试题)阅读文言文《王右军诈睡》,完成第10 —13题。(14分) 王右军①年减十岁②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⑤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 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 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释】①王右军:即王羲之。②减十岁:不满十岁。③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④钱 凤: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⑤屏:通“摒”,让手下退出。 1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7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大将军甚.爱之( ) 及. 开帐( ) 诈.孰眠( ) 信其实. 熟眠(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不得不除之. A. 至之.市 B. 故时有物外之.趣 C. 其虫旧曾有之. D. 以钳搏之. 1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1分) 恒 置 帐 中 眠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于时人称其有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 1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 答案: (四十四)(济川初中九年级期末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裴侠,河东解①人也。任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②盐菜而已。吏民 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 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③,为官市马。岁月既积, 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④,为世规 矩。”侠尝与诸牧守⑤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 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 立君”。 (节选自《周书裴侠传》) 【注】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人,在今山西境内。②菽:豆类的总称。 ③佣直:此指劳务收入。④贞惠:此指廉洁。⑤牧守:州与郡的长官。 8.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乃悉.罢之( ) ②为官市.马( ) ③去.职之日( ) ④谓诸.牧守曰(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可与之俱立 A. 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B.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D.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9.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侠尝与诸牧守谒太祖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裴侠是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 (1)①悉:全,都②市:买③去:离开④诸:各、众 (2)C 9. 侠/尝与诸牧守/谒太祖 10. (1)因为 ..人,(这)是我不做.的事。 ..(满足自己的)口腹而役使 (2)亲近 ..贤臣,疏远 ...。 ..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11.生活简朴,如:吃的只有豆麦咸菜;,廉洁奉公,如:郡里安排三十个捕鱼打猎的人来 供应郡守鱼肉,他不用;关心百姓 (答到两点即可,一点1分) 【译文】裴侠,是河东解县人。任命为河北郡太守。裴侠自身生活俭朴,爱民如子,他吃的只有豆麦咸菜而己。官吏百姓没有谁不敬仰他。这个郡先前的,郡里安排三十个捕鱼打猎的人来供应郡守鱼肉。裴侠说:“因为嘴和肚子(指吃的东西)役使人,是我不能做的。”于是全都不用这三十人。郡里又安排三十个成年男子,供郡守役使。裴侠也不把他归入自己的人,全都收取雇佣他们的钱,为官府买马。岁月长久,马于是成了群。裴侠离开官职的时候,一概什么都不拿。百姓歌唱他说:“肥美的鱼肉不吃,雇佣成年男子的钱不要。裴公坚贞仁惠,成为世上的标准。”裴侠曾经和几个州的州长太守一起拜见太祖。太祖命令裴侠另外站着,对几个州的州长太守说:“裴侠清廉谨慎遵照执行公事,是天下最好的,现在众人中有像裴侠的人,可以和他一起站着。”众人都默然,没有敢应答的。太祖于是厚重赏赐裴侠,朝廷和民间都赞叹佩服,人们称裴侠是“独立君”。 (四十五)(济川初中八年级期末试题)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①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③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魏书·列传第七十》【注释】①范阳遒: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 ③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为.家人所觉( ) ②由是.声誉甚盛 ( ) ③催讲既.切 ( ) ④孝怡异.之(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以衣被蔽塞窗户 A.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B.是以必得躬历山川(《治水必躬亲》) C.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D.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11.阅读全文,请说说从祖莹的经历中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答案: 8.(1)①被。②这。③已经。④对……感到诧异。 ( 4分,每个1分) (2)C(2分) 9. 时 |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 (2分) 10.(1)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有所作为的(或:他最终会走得 很远)。(2分) (2)略。(2分) 11. 如是想学有所成需要勤奋学习,不怕吃苦,用心专一。(答一点即可,2分) (四十六)(济川初中七年级期末试题)阅读《吕蒙正不计人过》一文,完成10~13题。(13分)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习.政事,初参知政事①,入朝堂,有朝士②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③怒,令诘④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⑤,蒙正曰:“若知其姓名,则终生不能复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伏.其量。 【注释】①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②朝士:中央官员。③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④诘:责问。⑤穷问:彻底追究。 1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习.政事( ) ② 是.小子亦参政耶 ( ) ③ 蒙正遽.止之( ) ④ 时人皆伏.其量 (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有朝士于帘内指之. A.至之.市(《郑人买履》) B.春秋之时 (《三峡》) 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 ..朗读停顿。(1分) 同列犹不能平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若知其姓名,则终生不能复忘。(2分)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八则》)(2分) 13 答案: 10.(1)①熟悉②这③立即,匆忙④同“服”,佩服 (2)D(2分) 11. 同列/ 犹不能平(1分) 12. (1) (我)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 (2)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13.作为宰相的吕蒙正有“不记人过”的心胸,懂得容人之过的道理,有宽宏大度、不计个 人得失的胸怀。 【译文】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他熟悉政事,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 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能参与谋划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似的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那位同僚)查问。退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我)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失吗?”当时在场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气量)。 (四十七)(济川实验初中和西城初中九年级期末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①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②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③。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④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注释】①除:提拔官职。②奄:突然③戮:杀。④赞:辅佐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社稷 ..之器( ) ②亮数.外出 ( ) ③臣若.不幸( ) ④后事宜.以付琬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代裔为.长史 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C.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D.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 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2分) 译文: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 译文: 11.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点。(2分) 答案: 8.(1)国家多次如果应该 (4分) (2)D(2分) 9.先主 /尝 /因游观奄至广都 (2分) 10.(1)公琰立志忠正,他是一个和我共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2分) (2)略 11.(1)蒋琬是治理国家的人才。(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2)诸葛亮多次外出征战,蒋琬都以丰足的粮草和充足的兵器供应他。(亮数外出,琬常 足食足兵以相供给。)(2分) 译文: 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蒋琬凭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先主刘备进入蜀,被任命为广都县令,先主曾因游览视察突然来到广都,看到蒋琬吭什么事都不处理,这时又喝得酩酊大醉,先主大怒,打算判罪杀掉他,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求说:“蒋琬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不是治理一县的小才,他处理政事以安定百姓为根本,而不追求表面形式,希望主公重新加以考察。”……建兴五年,亮驻兵汉中,蒋琬和长史张裔留守共同主持府中军政大事。建兴八年,代替张高任长史,又加封为抚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外出征战,蒋琬都以丰足的粮草和充足的兵器供应他。诸葛亮常常说:“公琰立志忠正,他是一个和我共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后秘密上表给后主刘禅说:“我如果死去,以后的军政大事应该托付给蒋琬。” (四十八)(泰兴西城初中八年级期末试题)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8—11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①梁欐②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选自《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睥睨:城上的矮墙。②梁欐:栋梁。③箭:小竹子。 8.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日光下.澈( ) ②影布.石上( ) ③窥.之正黑( ) ④良久乃已. ( ) (2)下列与“投以小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愈以为诚有 B.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C.卷石底以出 D.何不试之以足? 9.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1.甲、乙两段文字写“水”各具特色,它们分别是怎样描写“水”的?试简要分析。(2分) 答案: 8.(1)(4分)①向下②映③看④停止 (2)(2分)D 9.(2分)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10.(4分)(1)一条向西走,我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 (2)小石潭中有大约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11.(2分)甲段文字写水主要通过“潭中鱼”侧面烘托写出潭水的清澈;乙段文字主要通过 描写水声的激越写洞中水。 (四十九)(泰兴西城初中七年级期末试题)阅读文言文《不死之药》,完成第9-12题。(14分)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①者操以入。中射之士②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③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④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注】①谒(ya):拜见。②中射之士:宫廷中的侍卫官。③说(shuì):劝说。④明:表明。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谒者操.以入()②谒者曰可食.() ③臣故.食之()④是.死药也() ?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臣食之而王杀臣 A.至之市(《郑人买履》) B.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C.其虫旧曾有之(《以虫治虫》) D.钱帅登之(《梵天寺木塔》) 10.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且客献不死之药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你认为有哪些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①拿,带,携带②吃③所以④这,这是(4分)? D(2分) 10.且 /客 /献不死之药(一处停顿1分)(2分) 11.?大王杀我这个没有罪的人,就表明人家欺骗了大王。(2分)?略(2分) 12.(1)中射之士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2)敢于破除迷信的勇敢精神;(3)如果杀了中 射之士,就说明不死药是假的,大王容易被人说成糊涂,容易被人骗,影响自己的威严。 (大意对即可),(答到任意两点给全分2分) (五十)(省泰中附中九年级期末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题。(14分)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县①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②,攻之愈 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 为文侯开地③。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④猎得麑⑤,使秦西巴⑥持归,其母随而啼,秦西巴不忍,纵而与之。孟孙怒而逐 秦西巴。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左右曰:“夫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 也?”孟孙曰:“夫以一麑而不忍,又将能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 功而见⑦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由⑧仁与不仁也。 【注】①县:同“悬”,悬挂。②志:斗志。③开地:开拓疆土。④孟孙:复姓,为魏国大 夫。⑤麑:幼鹿。⑥秦西巴:人名,孟孙氏的家臣。⑦见:被。⑧由:由于,原因是……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果下.之( ) ②中山因烹其子而遗. 之羹( ) ③使秦西巴持.归( ) ④秦西巴以有罪而益. 信(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乐羊以. 有功而见疑 A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B .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 C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D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 朗读停顿。(2分) 文 侯 赏 其 功 而 疑 其 心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居一年,召以为太子傅。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1.作者将乐羊和秦西巴进行比较,得出什么结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8.(1)①攻下;②赠送;③拿;④更加。(2)B (例句是“因为”,A 句是“凭”,C 句是“用”, D 句是“表目的关系的连词”) 9.文 侯 / 赏 其 功 / 而 疑 其 心 10.(1)过了一年,(孟孙)召回(秦西巴)让他做太子的老师。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1.心怀仁义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译文】 乐羊是魏国大将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悬挂乐羊儿子给乐羊看,乐 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的意志,攻打更为猛烈。中山国于是将乐羊儿子烹了之后送羹给乐 羊,乐羊喝干了一杯。中山国看到了乐羊的决心,不忍心和他对战,(乐羊)终于拿下了中 山国。于是成为文侯发迹的地方。文侯欣赏他的战功,但怀疑他的内心。 孟孙打猎捕获一只小鹿,让秦西巴拿着回家。小鹿的母亲一边跟着一边鸣叫,秦西巴不 忍心(伤害它),(于是)放了小鹿给母鹿。孟孙(因此)发怒放逐了秦西巴。一年过后,召 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师。旁边的人说:“秦西巴对君王是有罪的,现在又任命他为太子傅, 为什么?”孟孙回答:“他能因为一只小鹿而不忍心,又怎么能忍心(伤害)我的儿子啊?” 所以说: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乐羊因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因为有罪而更加得到 信任,原因就在于仁与不仁的差别啊。 (五十一)(省泰中附中八年级期末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①。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①陛:宫殿的台阶。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对.曰:“天不寒乎?”() ③逸.而知人之劳()④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2)下列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婴闻古之贤君 A.吾欲辱之. B.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9.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2分) 婴闻古之贤君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1.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2分) 答案: 8.(1)①同“披”,穿着;②回答;③安逸;④拿出。(每空1分) (2)B(A句中的“之”为代词,代指晏子;C句中的“之”为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象; D句中的“之”为助词,不译。)(2分) 9.婴/闻/古之贤君(2分) 10.(1)雪下了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 (2)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大概)是真的不认识(了解、知道)千里马吧! 11.示例:要学会换位思考。(或:能知错就改;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关爱他人…… 言之成理即可。) 【译文】 景公在位时,雨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雪下了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下令拿出棉衣和粮食给忍饥挨饿的人。(五十二)(省泰中附中七年级期末试题)阅读《铁杵磨针》,完成8—12题(14分)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弃去.()(2)逢老媪方.磨铁杵() (3)欲.作针()(4)今.溪旁有武氏岩() 9.与“问之.”中的“之.”意思不同 ..的是(2分)() A.何不试之.以足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默而识之. D.家人发箧视之.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 ...)(2分) 今溪旁有武氏岩 11.翻译句子。(4分,每题2分)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2.本文是大家熟悉的一个成语故事,请你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2分) 答案: 8. (4分)(1)离开(2)正在(3)想要(4)现在 9. (2分) B(B: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A、C、D都解释为代词。) 10.(2分)今/溪旁/有武氏岩 11.(2分)(1)李白听了她的话,有所感悟,回去完成他的学业。 (2分)(2)到第二天处理政事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如流水一般。 12.(2分)做事要有毅力,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 (五十三)(高港实验学校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课内古文,完成8~10题。(10分)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求( ) (3)然( ) (2)或( ) (4)后( )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二者之为”在全文中具体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 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8. 略(4分) 9. 略(4分) 10. 物暗则悲,景明则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五十四)(高港实验学校九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4题。(14 分) 曹玮知①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 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②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 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③ 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 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 亦阑。吾以此取之。” 注:①镇戎军,地名。②縻(mí),束缚。③少选,一会儿。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其下忧.之() (2)尝.出战小捷() (3)虏兵去.数十里() (4)遂.弃牛羊而还()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整众而.归/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其下忧之./吾以此取之. C.乃止以.待之/故为贪利以.诱之 D.不若.弃之/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4.两军对峙时,曹玮让人告诉敌军“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对方面色“欣然”,请你 琢磨一下:对方心里会怎么想?曹玮心里又是怎么想?(4分) 答案: 11. (1)担忧(2)曾经(3)离开(4)于是(4分) 12. C (2分) 13.(1)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2分)(2)略(2分) 14.对方的想法:连赶了上百里路,确实疲乏了,这样正好。呵呵,这个曹玮,人称善于用 兵,看来也是浪得虚名啊! 曹玮的想法: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答此句译文亦 可)(各2分,共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 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 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 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 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 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 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使军队 严整地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五十五)(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史记·吕后本纪》中的片段,回答问题。(14分)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7.文言解词。 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孝惠帝崩. (2) 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 (3) 将.兵居南北军 (4) 及诸.吕皆入宫 ②下列句中的“其”与“君知其解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坐其中 B.卒用其人 C.益习其声 D.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8.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加两处)(2分) 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太后说,其哭乃哀。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0.“吕后专权”为后人所诟骂,文中的吕后具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 7.①(1)死(2)做,当,担任(3)率领,带领,统领(4)众,各 ②D指示代词,这(A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B指示代词,那 C代词,它的,指老虎的) 8.太后独有孝惠/ 今崩/ 哭不悲。 9.(1)太后高兴起来(了),她的哭声才悲哀起来。 (2)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0.有野心,狡猾奸诈。 译文:七年(前188)秋季八月戊寅日,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任侍,只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干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 原因?”辟强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如果您请求太 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 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丞相照张 辟强办法做了。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就是从这时开始 的。 (五十六)(高港实验学校七年级第一阶段测试题)阅读《邹孟轲①母》(节选)一 文,完成题目。(14分) 邹孟轲母,号②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 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孟母又 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⑤舍学宫⑥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⑦。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⑧成大儒之名。君子谓 孟母善以渐化⑨。 【注】①孟轲(kē),即孟子,邹国人,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②号: 被称为。③贾(gǔ)人:商人。④炫卖:叫卖。⑤徙(xǐ):迁移。⑥学宫:学校。 ⑦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意思是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俎 (zǔ)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⑧卒:终于。⑨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意思是说君子 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渐化,逐渐濡染。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其舍近.墓()②乃去.,舍市傍() ③复.徙舍学宫之旁()④及.孟子长() 1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A.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 B.驱之别院(《幼时记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真可以居吾子矣。(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幼时记趣》)(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①靠近②离开③又④等到,至(4分) 11.D(2分) 12.此 / 非 / 吾所以居处子也(2分) 13.?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2分)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2分) 14.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大意对即可,2分)
/
本文档为【2016届江苏泰州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