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答案1-6

2018-09-07 16页 doc 35KB 1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答案1-6《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一 一、填空: 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则),作者是(陈骙)。 2、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修辞学发凡),作者是(陈望道)。 3、(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 4、孔子主张:“文质兼备”,是指内容与形式应该力求做到完美统一。 5、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是研究修辞格的开山之作。 二、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学? 答: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三、什么是语境...
《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答案1-6
《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一 一、填空: 1、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是(文则),作者是(陈骙)。 2、标志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修辞学发凡),作者是(陈望道)。 3、(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 4、孔子主张:“文质兼备”,是指内容与形式应该力求做到完美统一。 5、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是研究修辞格的开山之作。 二、什么是修辞?什么是修辞学? 答: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而研究这种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三、什么是语境?请举例说明。 答: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它既包括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时的特定对象,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一定的题旨,语言本身的具体环境,又包括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一位满腹经伦的学者和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妇妇进行对话,他们的语言肯定富有个性化,因为作者写文章时考虑到他们的身份不同,因此说出的话也不同。这正是想到语境因素。 四、为什么说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请举例说明。 答: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不像选择题那样,只是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手段中择优取其中的一种,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表现在词语的运用上,某些有关概念、思想的表述,不一定能找到常用的恰当词语,这时往往需要采用新鲜的说法。词语运用的创造性有的还表现在巧妙灵活上,仿照现成词语临时新造一个词语就是如此。在句子的表达上,句式的选择是和内容、创意紧密地联系着的。在句式的表达上,还可以采用某种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手段,提高表达的效果。修辞活动的创造性方法多种多样,常给人以丰富多采,美不胜收之感,上面所说仅仅是其中几种情况。 五、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生活积累、知识素养三个方面 六、下面的宣传安全的口号,两种说法你看哪种好?为什么? (1)窗关好门锁好安全防范不可少 (2)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外出时要关窗锁门 答:第一种说法好。“窗关好,门锁好”采用的都是主谓关系的短句,既简捷明快,又具体形象地表达出安全防范的措施,且“安全防范不可少”进一步强调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好”、“少”都押ao韵,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七、下面是一则报道的标题,两种说法,你看哪种说法好?为什么?(报道说的是:杭州红十字医院为晚期癌症病人实行“安乐活”手术,让病人不再感到剧烈的疼痛,不再要求“安乐死”。手术所用方式是有针对性地阻断病人感觉疼痛的神经。这种手术只能止痛不能起治疗作用。) (1)晚期癌症病人可以做手术止痛 (2)“安乐活”挑战“安乐死” 答:第二种说法好。“安乐死”是近年来的一种新提法,指对无法救助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这种做法一直引起不少人的非议。生命是可贵的,尽管是为病人着想,人为剥夺人的生命也是不人道的。而既让病人不再感到痛苦,又能让病人走得慢些,相信这是患者和亲人的共同社愿望。“安乐活”这种富有创意的提法既新鲜又有人情味,一死一活的对比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二 一、为什么词语锤炼要求生动形象?请举例说明。 答:生活本身是异彩纷呈、千姿百态的,艺术家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多种艺术手段,如声响、色彩、线条等等去反映生活,使之具有具体可感性。语言文字是抽象的概念符号,它所描述的对象不能以直观的形式置于读者面前,但是唤起读者的形象感同样是极其重要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更讲求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要求反映生活、描写人物,都能细腻生动,真实可感。 二、词语修辞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精心选择,精心选择词语并不是要我们去标新立异,出奇制胜,而是要我们在普通平易的词语中去寻找。2、巧妙配合,词语的使用除了精心的选择以外还要十分注意相互之间的配合。3、灵活运用,灵活地变通词语的用法,也是一种创新。 三、成语活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套用,套用就是改换成语的某个语素,以改变成语的意思。2、谐音,谐音就是创造一个和原来成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成语”,引起联想,使人感到新鲜。3、拆离,是指把原来的成语拆开,其中插入别的词语,构成相互照应的语段。4、易序,改变成语语序,造成一个成员相同、次序不同的新“成语”。 四、下面是一则报道的标题,两种说法,你看哪种说法好?为什么?(报道说的是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将作《21世纪科学的挑战》的大型学术,报告将从中国古代科学开始,说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开发产品的关系,并提出21世纪人类将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性的科学课题。报告会已有近万人报名参加。) (1)万人争听李政道学术报告 (2)万人争听李政道论“道” 答:第二种说法好。李政道作为著名华裔科学家,做学术报告乃份内之事,因此这种说法不足为奇。而科学家论“道”让人颇感新鲜。在“道”字上加上引号,表明此“道”非彼道,究竟道出什么,这一悬念足以引吊起读者的胃口。 五、宋代王安石曾经写了一首《泊船瓜洲》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说有人看到了王安石的草稿,其中第一句原为“春风又到江南岸”,作者将“到”圈去,旁边注了个“不好”。后来又先后改成“过”、“入”、“满”,一共有十几个字,最后才选定了“绿”。你认为“绿”为什么比其他字好? 答:从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看,选用“绿”字比“到”“过”“入”“满”等词语更准确恰当、新鲜活泼。一个“绿”字,形象地描绘出春风吹过,万物复苏,草木葱郁的景象,这种视觉上的刺激,更能激起人们的绵绵的乡情。 六、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原来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为什么要加上一个“新”字? 答:表述准确是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因此,在原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新”字,表述更加准确。 七、下列句子在词语运用上有没有毛病?如有请予改正: (1)这位体格健壮的人长年坚持冬泳,特别耐寒,他说感冒与他无缘。(正确) (2)这些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短期内可能得益于一时,从长远来看是极其不利的,必将自食苦果。(“短期内”与“一时”用词重复,删除“短期内”。) (3)不同的药物服用的时间不同,有的益于吃饭之前,有的益于吃饭之后,而镇静剂之类药物最好在睡觉时服用。(将文中的“最好”改为“必须”。吃药是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的大事,药物服用的方法及时间是否合适将影响到疗效甚至是生命,因此不能用“最好”这类模棱两可的词语。) (4)“五一”假日期间,去港旅游旅客大大增加,使该地商家生意大大增加了三四成。(将“假日”去掉;将“旅游旅客”改为“游客”;删去“大大增加了三四成”中的“大大”一词。此三处的毛病都属于用词不精练。) 《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三 一、修辞的最高原则是什么? 答: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最佳表达效果就是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如果修辞不准确、不鲜明、不生动、不形象,即不得体,就无法达到最佳表达效果,故得体是修辞的最高原则。 二、要使句子连贯流畅,应该怎样安排句子次序? 答:1、时间次序,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常常会使人感到很自然。2、空间次序,空间位置的顺序,常由说话者根据习惯来确定。3、话题视点次序,话题是指一个句子中处于句首的成分。4、事理逻辑次序,空间的次序、视点的次序常受到事理的影响。整理是客观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 三、什么是整句?什么是散句? 答:1、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 2、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四、逆序句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修辞效果? 答:类型包括:主谓倒装、状中倒装、定中倒装、复句的正句偏句倒装。 1、主谓倒装,是指谓语在前面,主语在后面的句子。主要目的是突出强调谓语,这样的句子比较具有号召力。 2、状中倒装,主要是为了句子结构的要求或为了强调状语。 3、定中倒装,为了突出或强调定语。 4、正句和偏句倒装,是为表达的需要,把偏句置于正句之后,强调偏句。 五、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适合的成语: 问题的奇妙之处还在于,你见不到什么人反对“狠刹吃喝风”,相反,实在是人人怒形于色,个个口诛笔伐。哪怕就是在公款吃喝的筵席上,人们也是边吃边“刹”“吃喝风”的。甲会边吃边义愤填膺地说:再不抓真的不行了,现在每年全国吃掉八百多个亿啦!乙马上痛心疾首地纠正道:“我的老甲呦,不是八百亿,是一千多个亿呀!”说罢,又心情沉重地把一团蘸了芥末的生龙虾肉放进嘴里。老话说,治病要釜底抽薪。痛陈“吃喝风”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多少损失,对有些人起作用,而对那些没有心肝的饕餮之徒,还不如斩草除根。对牛弹琴能增加产奶量,对这些食客劝善,只是犯傻。 六、分析下列各句应在括号里选择哪一个词语。(在选择的词语下面画——) (1)现在我正(着手、动笔、开始)写一部军事小说,力争明年脱稿。 (2)他浑身被这帮匪徒打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体无完肤、皮开肉绽)。 (3)有些人为了出国,不惜拜倒在“洋大人”脚下,这种行径,为每一个稍有民族自尊心的人所(不屑、不堪、不齿、不满)。 (4)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至头。至近处看,有的(笔直、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躲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充满活力、生意盎然),别有(一番、一般)神彩。 《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四 一、什么是修辞格?修辞格与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有什么关系? 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修辞格同语音的关系:语音是以语言声音的性质﹑结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格既然是研究运用语言因素﹑语言规律来提高表达效果的,自然要研究谐音﹑叠音﹑双声﹑平仄﹑押韵等。研究这些语音现象在特定思想内容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音律美感。很多修辞方式是利用语音来体现修辞效果的。 修辞格同词汇关系:修辞格是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运用的。在修辞格这种定的结构格式中,词语在特殊的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属性,扩展了它原有的组合功能,因而词语 就具有了突破本身功能限制的张力。 修辞格同语法的关系:修辞格是一种超越语法结构的特定结构格式。它着重的是言语表达的效果。 二、修辞格的作用有哪些? 1.赋予句子以信息和美感双重价值。 2.突破了逻辑的限制。 3.是话语产生会话含义。 4.创造了新的语言组合形式。 5.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三、运用修辞格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目的性。语言中的句式,就表达目的的功能可以分为陈述﹑提问﹑祈求﹑感叹四种。 为了使四种功能通过话语更好的表达出来,发话人就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表达 方式,根据自己的目的采用不同的修辞格。 2.适应性。适应性就是修辞格的试用合格要适应语境的要求,与语境保持一致。 3.创新性。创新性具有相当强的刺激作用,是受话人产生心灵上的震撼,留下深 刻印象。修辞格的运用无处不体现出创造性,创造性是修辞格的生命和灵魂。 四、什么是暗喻?什么是借喻?各举例说明。 暗喻也叫隐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就是”“成为”等。如: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这句话把一树梅花比作一树诗。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方式。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五、分析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格,说明其作用。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反复。运用反复使语气紧凑,节奏明快,“盼望着”可以体现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喜悦之情 (2)芦苇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排比。增强了语势,突出语意。这句话主要是强调河水的清。 (3)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拟人。把大海赋予是人的特征,表现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使大海以鲜活的特点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高粱笑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拟人。作者借物抒怀,移情于物,把“高粱和稻子”赋予人的特征,运用拟人使言语表达更加新奇,富有感染力。表达作者兴奋的心情。 (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比喻和排比。比喻的使用是语言生动形象,排比则使句子语势增强,运用这两个修辞格表达了作者对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夸张。突出了山河的壮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比喻。把“一枚黑点”比作“幽灵和山峰”,使句子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8)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反问。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我们一定要管。使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9)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设问。避免表达的平铺直叙,使文章的语气富有变化,还设置了一个悬念,可以吸引读者,启发思考。 (10)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纳第三个人,是这样小 的小船。 设问。避免表达的平铺直叙,使文章的语气富有变化,还设置了一个悬念,可以吸引读者,启发思考。 六、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弯弯的月亮犹如玉盘。(补充成比喻) (2)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 改成反问句:难道说这里的人们不好客吗?。 (3)树叶在风中飘来飘去。 拟人句:树叶随风起舞。 比喻句:树叶在风中飘来飘去,像一群婀娜多姿的小姑娘在跳舞。。 (4)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这里把白云比作绒毛。 (5)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这里用珊瑚珠比喻小红豆。 《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五 二. 用借代要注意哪些问题?举例说明。 1.注意借体的特征必须突出,必须是本体事物所独有的,能够充分代表本体事物。如:《水浒传》中108位英雄好汉的别号,都是借代的产物,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些人物的特征,比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等。 2.以人物特征代替人物,要注意分清褒贬色彩,比如用别人的某种嗜好﹑口头禅代替本人,要注意分寸。注意不要随意给别人起外号,特别是身体有残疾的。如:“瞎子”“独眼龙” 3.借代还要注意上下文的呼应。 三.简要说明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的主要特点。 事务语体的主要特点:1.准确性。2.简洁性。3.程式化。 科技语体分为专门科技语体和通俗科技语体,专门科技语体的主要特点:1.专业性。 2.理论性。通俗科技语体的主要特点是:1.通俗性。2.趣味性。 政论语体的主要特点:1.鼓动性。2.逻辑性。3.适应性。 文艺语体的主要特点:1.形象性。2.丰富性。 四.简要说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1.言语是使用中的语言,是一种说或写的行为和这种行为的结果,也叫话语。换句话说,语言一旦使用就是言语。 2.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交际工具与工具在交际中的运用的关系。语言作为一套全民通用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从使用同一套符号系统的全体社会成员各种交际活动中出现的言语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出现于言语交际中千姿百态的话语形式,则使全民语言的个别实现或具体表现。 3.因此语言与言语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五.试述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1.角色原则。交际中的角色,是指交际主体,即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在现实生活具体交际过程中所充当的具有某种身份的那个形象。 2.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的首要原则﹑根本原则。 3.礼貌原则。特别要注意礼貌词语的使用,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平等准则;尊重准则;同情准则;谦虚准则;赞美准则;激励准则。 4.协调原则。协调原则大体包括得体准则,合意准则和接近准则。 《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六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修辞学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2、修辞需要研究词汇多方面的表达作用,诸如同义词、反义词的选择和运用,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 3、语境是使用语言的客观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语内的环境;另一方面是指语外环境。 4、汉语实词的词义内容比概念意义丰富,加之人们的主观态度,使词语在客观的概念意义之外,产生了意义、色彩,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这些都是附着于概念意义而存在的词义的因素。 四、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5分) 1、同义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语。 2、语体:是言语交际的体式,它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 3、成语:是一种形式简练,内容丰富的固定词组,它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的特点。 4、仿拟:是根据言语表达的需要,模仿已有的词语﹑词组﹑句子或篇章的格式,临时改造,融入新的表达内容的修辞方法。 5、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表现的对象,而用与这个对象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修辞和语法关系是怎样的? 一方面语法为修辞提供基本的使用材料和基础法则。传统语法将语法内容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份,词法研究的是语言中词的构成、变化规则和分类等;句法研究词组构造规则类型和句子结构、句子成分、句型等。从修辞的过程来讲“修辞是一种选择的过程一种对同义手段(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表达效果,相同或相近,但修辞效果不同的一组语言单位和不同的布局方法、叙述方法和风格等)的选择过程”。既然如此,修辞在选词时必须以那些符合词的构成、变化规则的语汇为基本材料。而在构词成句时,也应遵循或参照语法的句法规则,即主语、谓语、宾词、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词的搭配规则。 另一方面修辞现象亦可转化为语法规律,使语法与修辞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语法规则是语言学家通过话语分析,归纳后作为语言模式描写出来的,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结果。语法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法规律的亘古不变。 语法史上出现的语法规则的演变,通常都是从修辞突破现存语法开始的,久而久之,通过渐变的方式而约定俗成,即由个别变为一般,由特殊变成常规。 2.如何认识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制约着修辞,是修辞的基础。修辞必须在特定的语境在运用,同时它也创造或补充着语境。修辞和语境两者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我们通过语境对修辞的制约作用和修辞对语境形成作用两方面分析语境和修辞的辩证关系。 作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修辞是离不开一定的人及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任何修辞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修辞过程中,话语的组织建构要因交际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变化,也就是说,语境因素制约着话语的组织和建构。因此,在修辞过程中,修辞行为要和各种语境因素相一致。而话语理解要联系具体的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场合,以及交际对象的心理和话语推进的程度。所以,人们的话语在一定的程度上促使各种语境因素发生转变。 3.词语变异有哪些形式?有何特点? 词语变异包括语法,语音和语义的变异 特点是: 超常性。超常是对语言规范、逻辑事理、表达习惯的超越,即所谓的“无理而妙”,“言之成理的错误”。超常性首先表现在词语变异打破了语言规范。。 临时性。词语变异运用只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它只在特定语境中发挥言语功能,给读者以一次性“消费”,它没有任何存在的基础,缺乏常规语言的稳固性。 独特性。独特性是指词语变异运用形式新奇独特,内蕴丰富深邃。 4.如何理解语境的制约功能? 语境的制约功能是指在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对言语结构线索的限定作用,这种作用是由话语组合的线性特点所的,是针对说者和写者而言的。 利用语境的制约功能就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描述或交流。但在交际中仅仅关照了上下文还不够,因为言语交际总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进行的,不可能不受时空的限制,即受到交际场合与交际情景的制约。交际情景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场合因话题的不断转换或延伸而形成的,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所以每一次交际,交际者都必须灵活适应情景的变化。 六、分析(每题6分,共18分) 下列三首诗词片段,各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加以说明。 1.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反复和设问。“知否”两次出现,是连续反复,中间没有插入成分。它为了强调“绿肥红瘦”,故意设置了一个问题,然后又自己回答,这是设问。 2.贺敬之的诗《雷锋之歌》“眼前是:繁花似海,高楼如山,绿荫如屏……耳边是:歌声阵阵,书声琅琅,笑语声声……。” 比喻。“繁花似海”“高楼如山”“绿荫如屏”都是比喻。 3、毛泽东的词《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夸张。“横空出世”“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是扩大夸张。
/
本文档为【《修辞与言语艺术》形成性作业答案1-6】,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