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doc】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

【doc】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

2018-03-04 19页 doc 42KB 8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0122

暂无简介

举报
【doc】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doc】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 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 2009年11月 第46卷第6期 西北师大(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Nov.2009 Vo1.46NO.6 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 周蓉 (西北师范大学编辑部,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入幕是唐末诗人的生存状态之一.罗隐等人由多年辗转科场,到四处干谒请托,再到投奔拥兵自重的藩镇 的特殊经历表明,他们具有强烈的功名意识和仕进欲望....
【doc】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
【doc】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 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 2009年11月 第46卷第6期 西北师大(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Nov.2009 Vo1.46NO.6 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 周蓉 (西北师范大学编辑部,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入幕是唐末诗人的生存状态之一.罗隐等人由多年辗转科场,到四处干谒请托,再到投奔拥兵自重的藩镇 的特殊经历表明,他们具有强烈的功名意识和仕进欲望.幕府生活影响着他们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以及创作一fl,态, 进而也影响到他们的创作.入幕前他们的诗歌多反映民瘼,抨击时弊,讥讽怨刺,尖峭犀利;入幕后他们的精力和才 华主要被用于大量公文书启的写作,兴趣也转向内心世界和身边情事,相应地创作题材多集中于怀旧意绪的表达,细 事琐物的描绘以及应酬赠答之类,诗风则趋向闲和平淡,委婉含蓄. [关键词]唐末;幕府诗人;仕进心态;诗歌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162(2009)06—0028—06 对唐末诗坛为数众多的诗人的具体经历与创作实践进 行梳理与考察,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衰乱凋敝的时代氛 围,复杂坎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士人多样的人生道路和 生存方式.即使从个体来看也是如此:同一个诗人在不同 的时期可能处于不同的生存状态.而具有同样生存状态的 诗人,其思想,心态往往有相同之处,相应地创作也体现 出一致或近似的追求,生存状态因而成为构成诗人群体最 为核心的要素.据此,本文将唐末一批身世寒素,宦途坎 坷,却有着强烈的仕进欲望,最终走上干谒诸侯,托身藩 镇道路的幕府诗人划分为一个群体,以探讨"入幕"这种 生存状态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入幕原本是唐人一种普遍的生存方式,但本文所指的 入幕,并非就一般意义而言,它包括了三层含意:一是特 指在唐王室衰微的局势下,士人为了仕进而去投奔那些拥 兵自重,对中央政权怀有异志的藩镇.二是担任僚佐是其 人生际遇中最突出,最主要的经历.三是将其佐幕时间界 定为长期滞留且终于幕府,表明他们因未能走由服务幕府 而入朝为官这一"正途",对幕府的依赖性更强,对唐王朝 的感情则比较淡漠乃至敌视,在当时的幕府僚佐中更具代 表性.因此,从这些层面上看,入幕辅佐藩镇是在唐末文 士面对国家和个人的双重不幸,出处观念发生明显变化的 时局中出现的独特现象.通过对这一现象的考察,有助于 我们了解他们是如何选择自身的生存和行为方式的,以及 生存状态又是怎样影响他们的政治思想,创作心态和诗歌 风貌的.由于唐末文士资料散佚严重,本文选择文献记载 终于幕府的罗隐,李山甫,来鹏等人予以论述. 一 ,应举——干谒——入幕:人生三部曲 处于唐代封建体制中的士人大都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 即由应举而人仕,实现经邦济世或富贵显达的人生目标. 从史料记载及现存诗文来看,罗隐等人文笔俊拔,才名远 播,但因身世孤微,无人援引,又个性狷介,恃才傲物, 以致科场无名,仕路断绝,不得不传食诸侯,依附强藩. 以下分论之. 应举——"凡十上不中第" 唐朝科举,素重进士,宣宗即位后,进士科更是被赋予 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呈现出独尊进士的局面,晚唐人孙柴以 为:"进士自此尤盛,旷古无俦"(《北里志?序》).进士地 位的显着提高,对广大文士具有极大的刺激作用,应试人数 逐年递增,以至"大中,咸通之后,每岁试礼部者千余人" (《唐语林》卷二),而录取人数却没有相应增加;与此同时, 取消了对权豪子弟的限制,他们鹜趋进士科,与广大寒士争 夺那可怜的30根桂枝,这必然导致请托干谒之风泛滥,屈 抑之弊突出,正如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中所说:"唐末 举人,不问士行文艺,但勤于请谒,号为精切."而大中一 朝及第者"率多膏粱子弟,平进岁不及三数人"(《北里志? 序》)的情况则意味着唐朝科场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进士 科当唐之晚节,尤为浮薄,世所共患."(马端临《文献通 考》卷二九选举二)寒门举子及第之艰,由此可知. 罗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l1](P114), 但因"光逸门寒"l2(P4142),"族惟卑贱"_2](P4139), 同时,又"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 辄发"_】(P118),"傲睨公卿二十年"(《送宣武徐巡官》, 本文所引罗隐等人诗作,均见彭定求主编《全唐诗》,中华 书局1976年版,以下只注篇名),以故"凡十上不中第" (钱俨《吴越备史?罗隐传》). 李山甫,"文笔雄健,名着一方"(《全唐诗》小传), "诗名冠于当代"(《诗话总龟》前集卷--A),被司空图誉为 [收稿日期]2009—07—06 [基金项目]2007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晚唐士人的生存状态与诗风构成研究" [作者简介]周蓉(1964一),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师范大学编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 究 28 "天才"(《偶诗五首》其二)."咸通中累举进士不第.落魄 有不羁才……生憎俗子,尚豪.……为诗托讽,不得志,每 狂歌痛饮,拔剑斫地,少摅郁郁之气耳."l3](P485) 来鹏,"大中,咸通间才名藉甚.鹏工诗,蓄锐既久, 自伤年长,家贫不达,颇亦忿忿,故多寓意讥讪.当路虽 赏清丽,不免忤情,每为所忌……坐是凡十上不得第"] (PP.428—429). 罗隐等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被用来应科举试,但 屡举不第,因此,泄愤抒怀,讥刺晚唐科举的腐朽, 是他们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题材.《丁亥岁作》就是罗隐 对自己多年不第生涯的痛苦思索和总结:"病想医门渴望 梅,十年心地仅成灰.早知世事长如此,自是孤寒不合来. 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暖乍闻雷.满城桃李君看取,一 一 还从旧处开."诗人清醒地认识到,像他这样的寒门学子 连蹇科场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性.因为"满城桃 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年年科场考取的人(桃李), 都是世家子弟;寒门学子既出身微贱,又没有显宦提携, 要想求得功名,简直比登天还难.罗隐其他的落第诗,也 均以血泪之笔,反映了他困窘的处境,屡遭打击的痛苦心 理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慨与悲凉,并猛烈抨击科举制度衰落 腐朽,统治者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如:"圣代也知无弃 物,侯门未必用非才"(《曲江春感》),"难将白发期公道, 不觉丹枝属别人"(《东归》),"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 有风霜"(《长安秋夜》),"只言圣代谋身易,争奈贫儒得路 难"(《江边有寄》). 李山甫同样有多首下第诗,如《赴举别所知》:"腰箭 囊身出户迟,壮心奇命两相疑.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 生三两枝.黄祖不怜鹦鹉客,公偏赏麒麟儿.叔牙忧我 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下第卧疾卢员外召游曲江》: "眼前何事不伤神,忍向江头更弄春.桂树既能欺贱子,杏 花争肯采闲人.麻衣未掉浑身雪,皂盖难遮满面尘."《下 第献所知三首》其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 非."从不同角度揭露了科举制度压制人才的弊端,宣泄了 自己困顿科场,及第无门的怨恨之情. 干谒——"传食诸侯,因人成事" 罗隐等人在最终投靠拥兵自重的藩镇之前,普遍有着 复杂的干谒经历. "寒饥相接,殆不似寻常人"_2 由于久困场屋,罗隐 (P4143).迫于生计,不得不浪迹江湖,"传食诸侯,因人成 事"[1](P123).罗隐匆匆奔波在藩镇州郡之间,足迹曾遍布 大半个中国.以下是《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所载罗隐部分干 谒经历:大中五年(851),至扬州谒见淮南节度使李珏,有 《广陵李仆射借示近诗因投献》_4](P342).大中十三年 (859),至同卅I,有《投同州杨尚书启》,自述身世,以求刺 史杨汉公援引](P432).成通四年(863),游晋州,有 《途中献晋州孟中丞》_4](P487).咸通五年(864),落第东 归,经大梁,作《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献宣武节度使郑 处诲](P49O).咸通九年(868),落第东归,经浙东,有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4](P534).咸通十年(869),至长 沙,谒湖南观察使于壤,有《投湖南于常侍启》,祈为奏一 官以活家口E(P554).咸通十三年(872),至湖州,谒见 刺史裴德符,有《赠湖卅I裴郎中》L(P595).咸通十四年 (873),至湖南谒观察使王凝,有《投湖南王大夫启》,求任 职其幕中(P606).咸通十五年(874),在李蔚淮南幕] (P617).乾符二年(875),游江夏,谒观察使韦蟾,有《上 鄂州韦尚书》](P635).乾符三年(876),游江州,有《上 江州陈员外》[_4(P641).乾符五年(878),经蕲州,有《投 蕲州裴员外启》,以所着《谗书》呈献刺史裴渥,并自诉命 奇途危之苦楚_d(P665).广明二年(881),离池州前往润 州,有《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献镇海节度使周宝 (P71O).其间到处投诗献文,乞求举荐,从中可见用世之心 的迫切与执着,但"初从事湖南,历淮,润,皆不得意" (《吴越备史?罗隐传》).这一时期,抒写羁旅行役的艰辛以 及飘泊无依的苦楚是他诗歌的主旋律,如《早春巴陵道中》, 《途中寄怀》,《江北》,《陕西晚思》,《西京道中》,《南康道 中》,《边夜》等. 李山甫,来鹏同样过着流离转徙,穷愁潦倒的生活, 李山甫感叹"世乱僮欺主,年衰鬼弄人.镜中颜欲老,江 上业长贫"(《自叹拙》),来鹏则窘迫至"家贫已用卖琴 钱","倘见吾乡旧知己,为言憔悴过年年"(《宛陵送李明 府罢任归江州》).虽然他们具体的干谒经历已不可考,但 "来来去去身依旧,未及潘年鬓已斑"(李山甫《蒲关西道 中作》),"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蜀魂啼来 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来鹏《寒食山馆书情》)等, 抒写诗人思亲怀乡,孤寂落寞的心绪,是他们多年颠沛流 离,求食江湖生活的辛酸写照则是无疑的. 入幕——"因缘幕府,蹑级进身" 唐末,藩镇势力极度膨胀,强藩大镇迅速崛起,朱温, 李克用,李茂贞,王建,高骈,杨行密,罗绍威,钱缪等 纷纷向割据政权发展,朝廷号令不行.他们为了扩大势力, 逐鹿称雄,竞相延请名士入幕.唐末有人幕经历的文士人 数众多,几乎囊括了当时的着名诗人,如皮日休,陆龟蒙, 罗隐,杜苟鹤,司空图,韩僵,韦庄,唐彦谦等,由此形 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幕府文职僚佐队伍,诚如《旧五代史 ? 李袭吉传》所载:"自广明大乱之后,诸侯割据方面,竞 延名士,以掌书檄.是时梁有敬翔,燕有马郁,华州有李 巨川,荆南有郑准,凤翔有王超,钱塘有罗隐,魏博有李 山甫,皆有文称,与袭吉齐名于时."l5(P805) 促使中晚唐大批及第士人人幕的直接原因是唐代科举 新进士守选制和官员铨选制的严格规定和多不能按期实 现],而对于绝大多数唐末落第举子来说,则是在政治出 路困窘时的一种无奈选择.这些举子多是连败场屋,只好 退而求其次,选择入幕,企图通过间接途径来实现自己的 政治抱负.故明胡震亨云:"盖唐制,新及第人,例就外 幕,而布衣流落才士,更多因缘幕府,蹑级进身."(《唐音 癸签》卷二七)此外,一些实际情况,譬如迫于生计,如 罗隐,"饱少于饥"|2](P4140),李山甫,"箪食豆羹"l3 (P485),来鹏,"家贫不达"l3](P428),也是导致唐末文 士进入幕府的直接动因. 罗隐浪迹江湖大半生后,于"广明中,因乱归乡里, 节度使钱缪辟为从事"](P326),李山甫"流寓河朔间, 依乐彦祯为魏博从事"[3(P486),来鹏先在宣州,乾符四 年前后,福建观察使韦岫"独赏其才,延待幕中"[=4 (P429). 29 罗隐等人由多年辗转科场,到四处投刺干谒,乞求举 荐,再到最终投奔拥兵自重的藩镇的特殊经历表明,与唐 末其他文士相比,他们具有更强烈的功名欲望和求仕的坚 韧意志,为此不遗余力地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和出路.而 这种仕进心态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诗歌创作. 由于李山甫,来鹏幕府经历的资料不详,以下以罗隐 部分考定为佐幕期间的作品为例予以简要分析. 罗隐对钱缪的知遇之恩深怀感激,因此写有大量赠答 诗,颂扬钱缪的文韬武略,其中不乏奉承恭维之处,如: "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春日投钱塘元帅尚 父二首》其一),"望高汉相东西阁,名重淮王大小山" (《暇日投钱尚父》).他还有相当数量的纪游,寄赠,题纪, 感怀之咏,如《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官池秋夕》, 《县斋秋晚酬友人朱瓒见寄》,《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题 延和阁》,《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钱塘府亭》,《城西 作》,《京口见李侍郎》等.此外就是一些求仙拜佛以及与 僧人道士交往赠答的诗作.研读罗隐的全部作品,会发现, 尽管他自身遭遇坎坷,却没有沉溺于个人的穷愁失意中, 而是积极关注现实生活,保持着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用他锐利的笔锋对现实生活进行了尖刻的讥讽, 愤激的批判和严厉的警告,不平之呜与忠愤之气在晚唐诗 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相比之下,他作于幕府期间的诗歌 在题材内容方面实在是狭窄得多.相应地,此时的诗风也 闲和平淡, 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讥讽怨刺,尖峭犀利转向 委婉含蓄,有些诗中则饱含着怀才不遇的惆怅,如《城西 作》:"从军无一事,终日掩空斋.道薄交游少,才疏进取 乖.野禽呜聒耳,庭草绿侵阶.幸自同樗栎,何妨惬所 怀." 而诗歌题材范围的缩小和诗风的转变与幕府的生存环 境息息相关. 首先,唐末,特别是黄巢起义期间,政局动荡,兵连 祸结,笺表书檄在朝廷同藩镇,藩镇同藩镇之间的各种复 杂关系中斡旋权变的功能急剧提高,方镇各务争胜,纷纷 ,当时凡吴越 延聘并重用擅长文书辞赋的文职僚佐.譬如 邦土的大事记,钱氏的文告,奏表几乎都出自罗隐之手, 并且深受时人称颂.如龙纪元年(889),"为贺昭宗更名 表,日:'左侧虞舜之全文,右侧姬昌之半字.'当时京城 称为第一",景福二年(893),为钱谬撰谢表,其略日: "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颇为时人所称(《吴 越备史?罗隐传》).可见,幕府诗人的精力和才华主要被 用于大量公文书启的写作,而诗歌既难获藩帅重视,在他 们的全部创作中也处于从属地位. 其次,考察幕主与僚佐的关系,发现"在唐末所谓戎 幕遇合的背后,是府主对幕僚严酷的垄断与控制.称雄一 方的武臣藩镇,为唐末仕进无路的士子,提供了一些机会, 但这个机会却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人格上的压抑"_7 (P310)."藩镇皆武夫,恃权任气,又往往凌蔑文人,或 至非礼戕害"l8](P294).如,朱温对僚佐狠毒严厉,"梁 之职吏,每日先与家人辞诀而人,归必相贺,宾客对之, 不寒而栗"(《洛阳缙绅旧闻》卷一).即使谄媚迎合,也可 能招致祸端.据《资治通鉴》载:"全忠尝与僚佐及游客坐 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日:'此柳宜为车毂.'有数人起应 3O 日:'宜为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日:'书生辈好顺口玩人, 皆此类也!车毂须用夹榆,柳木岂可为之!"'遂命左右将 附和者悉数扑杀l9(P8644).在这种动辄得咎,甚至会有 生命危险的环境里,士人的棱角往往被磨平,怨刺讥弹的 个性逐渐消失,"吏隐"及其闲适意趣在幕府中流行.同 样,钱缪虽然对罗隐厚爱有加,"缪爱其才,前后赐予无 数.陪从不顷刻相背?(PIlg),罗隐自己也感叹:"不 是金陵钱太尉,世间谁肯更容身"(《寄窦泽处士二首》其 一 ),但是应该看到,钱谬与罗隐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微 妙.史载罗隐是被迫人幕的:"隐与桐庐章鲁封齐名,钱甥 初起,以鲁封为表奏孔目官,不就,执之.后以隐为钱塘 令,惧而受命."(《唐诗纪事》卷六九)据此推测,罗隐在 钱缪幕中必定是心存余悸的,不能不把自己的个性收敛一 些,《西湖游览志余》记载的这件事颇能说明问题:钱氏 时,西湖渔者日纳鱼数斤,谓之'使宅鱼'.其捕不及者, 必市以供,颇为民害.一日罗隐侍坐,壁间有《磴溪垂钓 图》.武肃王索诗,隐应声日:"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 国更谁知?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武肃 王大笑,遂蠲其征.l】._(P374)罗隐虽然对钱缪赋税苛重 予以讥讽,但与他一贯尖刻峭直的文风相比,此处讽谏的 口气无疑平和委婉得多,从中不难看出罗隐心态的转变, 因此谁又能说"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不是他的自戒之词呢? 再次,诗人托身于偏安一隅的地方军阀,生活在被烽 火隔绝的小圈子里,眼中与胸中已经没有神州广阔的全局, 同时意味着再也回不到士人正常的出路上了,从而对现实 生活和外部世界失去了最后一点信心和希望,不再有往日 那种社会责任感以及生活热情.为排解忧愁,安顿心灵, 不得不将兴趣转向内心世界和身边情事,相应地创作题材 多集中于怀旧意绪的表达,细事琐物的描绘以及应酬赠答 之类,体现了由社会现实转向狭小生活范围的趋向.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题材狭窄,意境清远,诗风平淡的 作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反战,悯农,咏史:最具思想光彩的题材 反战——"生灵寇盗尽,方镇改更贫" 唐季,"世道交丧,海县横流,赤眉摇荡于中原,黄屋 流离于遐徼,黔黎涂炭,宗社丘墟"l1(P730).罗隐等人 亲历了这些境况,并且刻骨铭心,因而其诗歌真切地描绘 了动荡乱离中人民的苦难,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之心. 罗隐有许多诗作表现了藩镇割据与干戈不息给国家, 人民带来的极大灾难,如:"生灵寇盗尽,方镇改更贫." (《乱后逢友人》)"衰鬓别来光景里,故乡归去乱离中.乾 坤垫裂三分在,井邑摧残一半空."(《江亭别裴饶》)"兵戈 村落败,饥俭虎狼骄."(《秋江》)"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 麋鹿卧姑苏.疲?亡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送王 使君赴苏台》)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因战乱频仍,赋徭繁重而 致使山河破碎,田园荒芜,家毁人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痛心疾首的心情.《塞外》则指斥边将御敌无策,肥己有 方,对其愤恨之情溢于言表:"塞外偷儿塞内兵,圣君宵旰 望升平.碧幢未作朝廷计,白挺犹驱妇女行.可使御戎无 上策,只应忧国是虚声.汉王第宅秦田土,今日将军已自 荣." 李山甫中和二年(882)前曾客游太原,本年前后作有 《乱后途中》及《兵后寻边三首》.《乱后途中》:"乱离寻故 园,朝市不如村.恸哭翻无泪,癫狂觉少魂.诸侯贪割据, 群盗恣并吞.为问登坛者,何年答汉恩?"描绘乱后故园凋 敝荒凉及自己极度悲伤之状,抨击藩镇武将为攫取私利而 穷兵黩武,荼毒生灵的罪恶行径.《兵后寻边三首》叙写兵 后边塞阴森恐怖之景,揭示出战争的残酷及其对农业生产 的破坏,抒发诗人哀痛无比却报国无门的忧愤.如其一: "千里烟砂尽日昏,战余烧罢闭重门.新成剑戟皆农器,旧 着衣裳尽血痕.卷地朔风吹白骨,柱天青气泣幽魂.自怜 长策无人问,羞戴儒冠傍塞垣." 乾符六年三月,黄巢"人闽,俘民……俊路围福州, 观察使韦岫战不胜,弃城遁,贼人之,焚室庐,杀人如 薮"?】](P6454).其时,来鹏在福建观察使幕,经历黄巢 围福州之役.盖作于此时的《山中避难作》云:"山头烽火 水边营,鬼哭人悲夜夜声.唯有碧天无一事,日还西下月 还明."逼真地再现了当时战火连天,横尸遍野的凄惨景 象. 悯农——"不知买尽长安笑,活得苍生几户贫" 罗隐等人仕途偃蹇,穷愁落魄,皆有流转社会下层的 亲身经历,对于政治腐败及民生疾苦有着真切的感受和清 醒的认识,因此常常以手中之笔表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 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对其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 对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予以深刻的揭露和严厉的批判. 唐末,"诸道州府,或兵戈之后,灾诊之余,户口逃 亡,田畴荒废,天不敷佑,人多艰危.乡阊屡困于征徭, 帑藏因兹而耗竭"lJ(P68O).广大下层人民挣扎在饥寒交 迫,朝不保夕的生死线上,而统治阶级却过着豪奢淫逸的 生活,罗隐等人对此予以无情的揭露.如罗隐《秦中富 人》:"高高起华堂,区区引流水.粪土金玉珍,犹嫌未奢 侈.陋巷满蓬蒿,谁知有颜子."通过对秦中富人奢侈生活 的描绘,反衬出陋巷贫者的艰辛生活,对比十分强烈,深 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贫富的尖锐对立以及统治阶级追求穷 奢极侈生活的贪婪本性.又如他的讽刺名篇《雪》:"尽道 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易多."人们常 说"瑞雪兆丰年",作者却偏说"为瑞不宜多".因为当时 敛苛赋重,"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伤田 家》),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这场瑞雪的 直接受害者是因无家可归而流落街头,衣不蔽体的贫者, 一 夜风雪,不知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对他们来说, 大雪与其说是"瑞",不如说是"灾",还是不要太多为好. 在这看似轻松的诗句之后隐藏着贫富悬殊,阶级对立,赋 税苛毒等沉重的社会问题. 李山甫《贫女》:"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信红妆.当年未嫁还忧老,终 日求媒即道狂.两意定知无说处,暗垂珠泪湿蚕筐."全篇 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自己生 在蓬门陋户,从未穿过绫罗绸缎.因为贫穷,虽然早已过 出嫁之年,却仍待字闺中,只能对着蚕筐暗自垂泪,表达 了诗人对贫女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不公平的世态人情 的强烈谴责.《公子家二首》描写了豪门子弟骄奢淫逸的生 活与嚣张气焰,并将他们的富与乐同穷困农户的贫与苦做 了鲜明的对比.如其二:"不知买尽长安笑,活得苍生几户 贫."来鹏《蚕妇》:"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写蚕妇终日不停地忙 ,辛勤劳作,没有一丝空闲,而那些达官贵 于采桑,养蚕 妇却不劳而获,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表达出诗人对统治 阶级残酷剥削的强烈愤慨和批判. 咏史——"蠢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罗隐等人都有强烈的仕进欲望,但经邦济世的理想被 世乱道丧的现实所阻碍,因此他们往往借怀古咏史对唐王 朝衰败的局面及其原因进行多方位的体悟和思考,并倾诉 自己抱负难展的苦闷与悲愤. 《旧五代史》本传说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 然多所讥讽"](P326),李慈铭评他的诗"大率愤懑不 平,议古刺今,多出新意"口3?(P900),他本人则说:"蠢 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咏史》),这表明罗隐 是自觉地以古鉴今,在咏叹和谈论历史的成败得失中寄寓 者对现实的讽谏.如《华清宫》:"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 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安史之 乱是大唐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回顾这段历史时,人们大多 把怨恨发泄在杨贵妃身上,有意或无意地为最高统治者开 脱罪责.罗隐则将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唐明皇,以揶揄的 语气和嘲谑的口吻,彻底揭开了"道德胜尧舜"的大唐 "圣明"皇帝贪恋女色,道貌岸然的本来面目.罗隐就是因 为这首诗深深触怒了昭宗君臣,失去了一次身登科甲的机 会(《唐诗纪事》卷六九),足见其挖苦之尖厉,嘲笑之无 情.此外,《西施》,《长城》,《咏史》,《铜雀台》,《建康》, 《姑苏台》,《始皇陵》,《焚书坑》,《江南》,《炀帝陵》,《故 都》,《邺城》,《挂剑处》,《春日登上元石头故城》等,大 多借前代盛衰谈国家治乱,意在寻找前人覆辙,以警醒当 世. 李山甫"诗文激切,耿耿有齐气,多感时怀古之 作"](P487).这些感时怀古之作多凸现了他不同于常的 历史见解.如《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一拓纤痕更不收, 翠微苍藓几经秋.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寒 雨洗来香已尽,淡烟笼着恨长留.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 吞声未忍休."《代崇徽公主意》:"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 何处用将军?"崇徽公主,本为仆固怀恩之女,"仆固怀恩 死,上怜其有功,置其女宫中,养以为女.回鹘请以为可 敦,夏,五月,辛卯,册为崇徽公主,嫁回纥可汗"[ (P7208).由于唐代自安史乱后国力削弱,边患十分严重, 而朝廷一味求和,使各族人民备罹祸害,因此,诗人视朝 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为国耻,不仅发出了"谁陈帝子和 番策"的责问和"我是男儿为国羞"的喟叹,而且代公主 呼喊出心中的愤懑:既然将国家社稷安危寄于一个弱女子 身上,还要那些被封为"万户侯"的将军干什么?《上元怀 古二首》则纵览历代兴亡,从王朝的频繁更替中总结历史 教训.如其一:"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 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将道德终无敌,秦把金 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在,雨苔烟草石城秋."揭示出淫 虐亡国,仁者无敌的真理. 由于怀才不遇,罗隐等人对君臣遇合都深情向往,热 3】 情歌颂历史上建立王基帝业的明君贤相.罗隐《燕昭王 墓》:"战国苍茫难重寻,此中踪迹想知音,强停别骑山花 晓,欲吊遗魂野草深.浮世近来轻俊骨,高台何处有黄金? 思量郭隗平生事,不殉昭王是负心."颂扬礼贤下士,广揽 英才的燕昭王,谴责负心的郭隗,借此表达对晚唐统治者 轻视俊才的失望之情和自己大志难伸的悲哀.他们还不约 而同地选择了诸葛亮予以吟咏,罗隐的《筹笔驿》,李山甫 的《代孔明哭先主》,《又代孔明哭先主》,都对诸葛亮辅佐 刘备成就大业及其过人的韬略谋智表达出热烈的赞颂与崇 仰,在"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筹笔驿》) 的感叹中,寄托了诗人生不逢时的遗恨和壮志难酬的情怀, 流露出浓重的怀旧伤时情绪. 三,讥讽怨刺与明快通俗:鲜明的诗风 讥讽怨刺——"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罗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 成事,深怨唐室"?(P123),李山甫"求名不遂,满腔怨 毒"(《唐音癸签》卷二六),来鹏"家贫不达,颇亦忿 忿"_3(P428),因此,他们的诗大多具有强烈的愤世意味 和磊落不平之气,讽刺成为其诗歌最显着的特点.《唐才子 传》评价罗隐道:"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 免者."ll(P123)"褊急性能,动必嘲讪,率成谩作,顷刻 相传.……夫何齐东野人,猥巷小子,语及讥诮,必以隐 为称首."I1(P129)罗隐本人亦明确提出了功利讽谕性的 主张:"君子有其位则执大柄以定是非;无其位则着私书而 疏善恶.斯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l2](P4143)对此笔 者已有专文论述l1,此不赘. 李山甫,来鹏的诗讽刺也十分尖刻.李山甫《下第卧 疾卢员外招游曲江》:"桂树既能欺贱子,杏花争肯采闲人. 麻衣未掉浑身雪,皂盖难遮满面尘."《下第出春明门》: "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讥刺权门势族把持 科场,抒发了对科举制度压制人才的愤恨之情.来鹏更因 "多寓意讥讪.当路虽赏清丽,不免忤情,每为所忌.如 《偶题》云:'可惜青天好雷电,只能惊起懒蛟龙.'坐是凡 十上不得第."l3](PP.428—429) 讥讽在李山甫和来鹏的咏物诗中表现得同样鲜明,这 主要是通过托物言志,借题发挥手法来实现的.李山甫的 咏物诗大多立意十分尖刻,通过托物寄讽,发泄心中的怨 恨,因而情感更沉郁偏激,锋芒更峭拔毕露.如《菊》: "也销造化无多力,未受阳和一点恩.栽处不容依玉砌,要 时还许上金樽."《风》:"喜怒寒暄直不匀,终无形状始无 因.能将尘土平欺客,爱把波澜枉陷人."前者以菊自况, 怨寒士身卑运仄,'讥朝廷刻薄寡恩;后者以风作比,刺奸 佞兴风作浪,诬陷忠良,在出神人化的描摹中,遗貌取神, 巧妙地表达出诗人愤世嫉俗的强烈感情.来鹏《鹦鹉》: "色白还应及雪衣,嘴红毛绿语仍奇.年年锁在金笼里,何 似陇山闲处飞."诗人借物抒愤,以鹦鹉被困笼中暗示人才 受束缚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强烈渴望和向往, 以及对压抑,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的批判与谴责.又如他 的名作《云》:"干形万象竞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 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借写高高在上的云千变万 化,优哉游哉地化作奇峰自我欣赏,任由大片旱苗枯死, 32 讽刺统治者在大旱之年悠闲自适而不顾人民死活.总之, 这些咏物诗由于更多地融人了诗人的激愤不平之情,因此 笔触尖酸泼辣,讽刺冷峻犀利,表现出强烈的怨刺色彩. 明快通俗一一"今人多引此语,往往不知谁作" 罗隐等人的大多数作品不作深隐的比喻,亦少迂回委 婉之笔,往往直写所见,直抒所感,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对 黑暗现实的愤激之情,因而呈现出一种明快率直的风格; 语言则力求通俗流畅,少用或不用典故,常采撷口语而成, 有些已成为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成语,熟语.如宋王 云:"唐人诗句中用语俗者,惟杜苟鹤,罗隐为多.……罗 隐诗,如曰'西施若解亡人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日'今 宵有酒今宵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曰'能销造化几多力, 不受阳和一点恩',日'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 来',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日'采得 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曰'明年更有新条在,搅 乱春风卒未休'."l】Il(P155)李山甫作诗"语不忌俚" (《唐音癸签》卷八),如"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 枝"(《赴举别所知》),"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 花"(《寒食二首》其一).来鹏诗的语言也平易通俗,如 "紫艳红苞价不同,匝街罗列起香风.无言无语呈颜色,知 落谁家池馆中"(《卖花谣》),"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 不愁人"(《闻蝉》),都浅近晓畅,明白如话. 罗隐等人诗歌创作上的这种明快率直,通俗浅切,一 方面与其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们仕途坎坷,报国无门, 郁闷之中难免心怀激愤,对所闻所见往往直抒胸臆,一吐 为快,另一方面则与他们久沉下僚,直接接触百姓的语言 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平民意识与趣味.由于罗隐等 人的诗平易浅显,通俗流畅,因此往往流传于当代及后世. 宋陶谷《清异录》记载:"自唐末,无赖男子以札刺相高, 或铺《辋川图》一本,或砌白乐天,罗隐二人诗百首."l】. (P232)宋王桥在列举了罗隐上述诗句后又说:"今人多引 此语,往往不知谁作."[_l(P155) 结语 唐末,每一个文士都面临着"为儒逢乱世,吾道欲何 之"(韦庄《寓言》)的矛盾和无奈.藩镇使府为争霸需要, 竞相延请士人人幕,而政治黑暗,科场腐败以及中央政权 凝聚力削弱的现实,也迫使士人对原有的仕进心态进行调 整.罗隐等人就是在仕进无门,生活无依的境况下,走上 了传食诸侯,托身藩镇的道路.但他们在幕府的生活远非 想象中的那样理想,生存的困惑与矛盾依然存在着.首先, 唐末大乱以后,中央政权衰弱,地方势力滋长,幕府僚佐 逐渐转变为各割据政权的工具,对中央政权起了瓦解作用. 这从朱忠的段话可得到佐证:"天复中,武皇议欲修好 于梁,命袭吉为书以贻梁祖,……梁祖览之,……怡然谓 敬翔日:'李公斗绝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袭 吉之笔才,虎傅翼矣.",_钉(PP.802—804)文士置身于幕 府这种特殊的政治环境中,一方面比别人能更清楚地感受 到中央与藩镇两个权力中心的存在,认识到自己辅佐强藩 这一行为本身在客观上助长了方镇的离心倾向,另一方面, 幕府又是他们安身立命之地,他们必须认同与拥护藩镇势 力,并以文才效力,即他们的政治立场由于中央政权的衰 弱不能不发生转变,而正是这一点,使他们与一般正统文 士区分开来了.其次,他们身事强藩的遭际各有不同,但 总体上都难免生不逢时的失落感.藩镇"虽然能罗致英才, 奖用文士,但其幕府体制趋于'政权化',府主与幕僚之间 逐渐丧失了中晚唐幕府中的宾主之谊,而日益演变为君臣 关系.这些都促使幕府体制,幕府士人的处境发生了重要 变化"[7(P301).在拥兵自重的节帅心目中,文职僚佐的 作用仅在于撰写奏表文告以及集会宴游时的点缀,倘有过 失,不免施以凌辱,甚或戕害相加;对僚佐而言,幕府之 中只能满足衣食之需,他们卓越的才干未得到发挥,并不 能实现自己济苍生,"执大柄以定是非"l2(P4143)的政 治抱负.故在唐末是否选择人幕,往往反映了士人的政治 立场和价值追求. 罗隐等人的结局穷通各异.罗隐,"缪爱其才,前后赐 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1](P118),"累官钱塘县令, 寻授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给事中,盐铁发运副使, 授着作郎,司勋郎中,历谏议大夫,给事中,赐金紫" (《吴越备史?罗隐传》).李山甫,"不得众情,以陵傲之, 故无所遇.尝有《老将》诗日:'校猎燕山经几春,雕弓白 羽不离身.年来马上浑无力,望见飞鸿指似人.'此伤其蹇 [1] [2] [3] [4] [5] [6] [参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4册[M].北京: 中华书局,1990. 董诰等.全唐文[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l99O. 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3册[M].北京: 中华书局,1990. 傅璇琮主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M].沈阳:辽 海出版社,1998. 薄无成,时人怜之"l3(P488).且因早年屡困科场,"多 怨朝廷之执政"(宋钱易《南部新书》丁卷),直至演化为 满腔怨毒,走向极端,中和四年十二月,为乐彦稹子从训 出谋划策,劫杀曾为礼部主考的河中都都统王铎一家及幕 客:"李山甫者,数举进士被黜,依魏幕府,内乐祸,且怨 中朝大臣,导从训以诡谋,使伏兵高鸡泊劫之,铎及家属 (P5407)他自己也"殆卒于文 吏佐三百余人皆遇害."口 德元年(888)魏博军乱"](P488).来鹏,晚年人蜀, 仍汲汲于科举,中和二,三年(882--883)"不随秋赋而卒 于通议郎"(《北梦琐言》卷七). 罗隐等人由起初心向朝廷,到与皇权政治逐步疏离, 再到最终不合作乃至彻底决裂,走过了一条痛苦徘徊的心 路,但其托身强藩的结局表明,即使是在世乱道丧的末世, 他们也仍心怀强烈的功名意识和仕进欲望,为此甚至不惜 背弃朝廷.幕府生活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取向及心态,进而 也影响着他们的创作,诗歌内容和风格都发生了相应的变 化.如果说人幕前他们是以反映民瘼,抨击时弊的现实主 义诗人着称,那么入幕后他们更应被视为执掌文翰,檄文 名动藩镇的幕府僚佐. 考文献] [8] r9] [1O] [11] [12] [13]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4] 1976. 韩春平.中晚唐幕府文士交游与创作的政治功利性 赵翼.廿二史札记[M].北京:中国书店,1987. 司马光.资治通鉴I-M].北京:中华书局,1976.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M].杭州:浙江人民出 版社,1980. 刘晌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 版社,2000. 周蓉.科场蹭蹬与尖峭讥讽——"晚唐士人的生存 状态与诗风构成研究"之罗隐[J].西北师大 (社会科学版),2008,(6). —— 以河东府,河中府为例[J].船山学刊,[15]王桥.野客丛书I-M].北京:中华书局,1987. 2007,(4).[16]陶觳.清异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7]刘宁.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M].北京:北京1989.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MentalStateofthePoetsinImperialGovernmentandTheir CreationintheLateTangDynasty Lanzhou,G?
/
本文档为【【doc】唐末幕府诗人的仕进心态及其创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