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五千马甲进西安 李颙傲骨铮铮以“遗民”自居

2018-02-02 6页 doc 19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8482

暂无简介

举报
五千马甲进西安 李颙傲骨铮铮以“遗民”自居五千马甲进西安 李颙傲骨铮铮以“遗民”自居 五千马甲进西安 李颙傲骨铮铮以“遗民” 自居 天启六年十二月乔应甲捣毁关中书院后,过了二百天关西夫子冯从吾活活气死,算来应是天启七年的事,这一年乔应甲也病死了。可能是吓死的,因为崇桢帝登基了,很快开始清算阉党。已死的乔应甲被清算,抄家,子孙被拘。其中最重的罪名是——接受贿赂放纵李自成造反。 (《明史?卷第二五三》云:“追论故巡抚乔应甲纳贿纵盗罪,削应甲籍,籍其赃。”) 真可说是:人在做,天在看,人算终不抵天算。 ※ ※ ※ 随着明朝灭亡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顺治二年正月十...
五千马甲进西安 李颙傲骨铮铮以“遗民”自居
五千马甲进西安 李颙傲骨铮铮以“遗民”自居 五千马甲进西安 李颙傲骨铮铮以“遗民” 自居 天启六年十二月乔应甲捣毁关中书院后,过了二百天关西夫子冯从吾活活气死,算来应是天启七年的事,这一年乔应甲也病死了。可能是吓死的,因为崇桢帝登基了,很快开始清算阉党。已死的乔应甲被清算,抄家,子孙被拘。其中最重的罪名是——接受贿赂放纵李自成造反。 (《明史?卷第二五三》云:“追论故巡抚乔应甲纳贿纵盗罪,削应甲籍,籍其赃。”) 真可说是:人在做,天在看,人算终不抵天算。 ※ ※ ※ 随着明朝灭亡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顺治二年正月十六日,好名声、坏名声一样没落下的“荒唐王爷”——清豫亲王多铎,督大军自潼关仅14天即师至西安,击溃李自成留守部将田见秀(李自成早从商洛跑湖北去了),入西安城。当时号称“五千马甲进西安”。虎虎生气的新朝必定造就新人新气象。大浪淘砂“淘”出了一颗背负“二臣”恶名的“金砂”——贾汉复。善行很多好事的是好人,在此之上能纠道开一代好风气的是人杰。贾汉复就是这样的人杰,奠定了关中书院复兴的基础。虽然他与洪承畴、尚可喜、祖大寿„„等被同列《贰臣传?甲卷?第七十八》,算得上是头等大“汉奸”。但他的确是个人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家乡把自家园林捐出作书院,还要刻碑:“请与后人约,我子孙不得视为私有,他人亦不得以势力攘夺,倘有睥睨窃据,许合邑之人声大义而共击之,庶世世为公物” 顺治二年身为明朝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淮安副将)的贾汉复像甩掉一双臭袜子一样脱离了苟延残喘仍内讧激烈的南明政权,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崇桢死后的南明小朝廷。腐烂,龌龊得像一窝儿“蛆”,没一点儿指望了。汉人兼降将的升迁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敬业再加上清廉自守,17年后的康熙元年被委任陕西省长(陕西巡抚),此前他是连任四年的河南巡抚,史书评价他:“为官能悉心吏治,为民兴利。注重文事。”在河南时他聘请进士沈荃领衔修好了《河南通志》,这是清代最早修成的省志。来陕西又聘请朝邑籍进士李楷主持编《陕西通志》,于康熙六年书成付印,共32卷首3卷。这 些花费可不是公款,都是贾氏本人的钱。康熙十一年(1672年) 诏令各省“纂辑通志”,这两本通志一起被康熙皇帝树立为全国地方志样板——“颁诸天下以为式”。贾汉复是个勤奋干实事的人,到西安后干了许多与民有利的工程:修龙首渠、修褒斜栈道、免除宜川、延安、分州、白土关等贫困地区的部分钱粮、弹劾庸吏„„在文事方面除组织宿儒重修《陕西通志》;补刻《孟子》石经外,还重修关中书院,并将学政衙门设在其中。这是清朝第一次较大规模的修建,时在康熙三年。承建工程的是西安知府叶承祧,督学是田厥茂(顺治三年第9名进士),这俩人将原在正学书院的名臣祠移建到关中书院,其中包括元朝中丞张养浩的牌位。(胆儿够肥的~不怕落个“借古讽今,妄图复辟”的罪名。而今连中学生都知道张氏赴任关中途中所写的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张养浩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临行前,他散尽家产,沿途看到饥民便赈之粮食,遇到死者便赐以棺木。到任后即刻开仓放粮,对违令者坚决处刑,令贪官污吏不敢作梗。到任4个月未曾回家食宿,白天则赈济灾民,晚上便筹略赈灾,终日不休。终于心力交瘁,染疾不休,卒于任所,终年60岁。关中百姓闻知噩耗,悲痛欲绝,“哀之如失父母”。死后朝廷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贾汉复、田厥茂、叶承祧给学子们立好了作人榜样:作事要作这样的事;作人要作这样的人~ 这次整修不仅恢复了书院旧观,而且加强了对关中书院的控制,使这所书院直接受陕西巡抚管辖,经费来源首先不成问题,师资聘任和学生录取也都尽善择优。这个武将非常重视文教,尊重知识分子,激发其活力。他于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主持将明初秦王朱樉的 “莲花池”。疏浚池泥,改名为“放生池”,“非贵客骚人不得游赏”,作为知识分子的休憩地,算是一种礼遇。这也就是如今西安城里有名的莲湖公园。 一年后贾汉复调走了,但他所树立的良好风气并未“人走茶凉”。接任的巡抚是贵族鄂善,满州镶黄旗的。这人也不错,康熙九年到任,康熙十二年将关中书院修葺一新,在西安呆了三年政绩不错从巡抚升官总督,临调走没忘记紧赶慢赶地将刚从江浙一带讲学回来的“关中三李”之首——李顒请来讲学。李顒 傲骨铮铮以“遗民”自居,拒绝穿官府专为他做的小袖窄袍,借口“仆臣僚绅士,又非武弁曹丁,窄衣小袖所弗便,宽衣博袖乃庶人常服。”仍然穿着“庶人常服”——明朝衣服登上讲坛。要说这鄂善虽非科举出身,涵养也真是了得~居然就忍了,任由二曲先生自便。还拉上巡抚阿席熙作陪亲自去听讲。 李颙登台讲学之初,一时“德绅名贤、进士举贡、文学子衿之众,环阶席而侍,听者几千人”,这是关中书院自冯从吾讲学之后的再度复兴。李颙执教关中书院后,首先为书院制订会约10条、学程8条,对书院讲学的时间、礼仪、次第、、内容、目的以及就学士子每日必修的学习课程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强调书院以“讲学”为其宗旨。他认为:“立人达人,全在讲学;移风易俗,全在讲学;拨乱返治,全在讲学;旋乾转坤,全在讲学。”在学风上,李颙明确主张实行“明体适用”之学。要求学生做到文武兼备,博览群书,力主自由讲学,与清廷钳制思想政策对立。 讲学不到三个月,鄂善和阿席熙便联名以“山林隐逸”举荐入朝。这下李颙不干了,8次上书“以疾力辞”还跑回老家周至二曲镇和富平县王寮镇军寨村躲避。这时两个清廉有为的好官鄂善和阿席熙都升迁走了,没人庇护他。 康熙十八年诏举“博学鸿儒”,礼部又以“海内真儒”推荐,太史亲到其家,一再催逼起身赴京。李顒对这些诏举极为反感,力辞不就,坚卧不起。但催檄如雨,前来威逼的官吏将李顒连同卧床一并抬往省城,行至南郊大雁塔,李顒坚不从命,拔刀自刺,官吏大骇而止。李顒这种威武不屈的反抗精神,在关中反清志士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关中的学者称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铁汉。此后直到李颙死清廷再没折腾“博学鸿儒”事,李颙也就安心在关中书院当校长(山长)了,并招引同类,壮大“园丁”队伍。其中昙花一现的是李因笃。 冯从吾有个得意弟子李映林,李映林的儿子李因笃位居“关中三李”之二。也是康熙皇帝很欣赏的坚决不当官的“天下四布衣”(富平李因笃、秀水朱彝尊、慈溪姜宸英、无锡严绳孙)之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春,李因笃应聘到关中书院讲学。此前,为重振关学学风,因笃与关中李二曲等名士积极倡导修复关中书院。他告诉二曲先生“闻米侍御至省,当乘间一言,此天地盛典,吾徒份内事也。今执事举少墟(冯从吾)先生之任,委之於笃,是以乌获(大力士)百钧,界不胜匹雏(小鸡)者,况京兆人文之薮,轩冕之彦,相望于途,何至惟席无人,使谫陋如笃者,俨辱布衣祭酒(校长)之座乎,”虽然他谦让,不任书院负责人,但为关中书院的恢复和关学的振兴奔走效力。经常在这里讲 学,与诸学者切磋学问。随后,关中书院成为“关学大兴”的圣地。可惜此人薄命、短命,康熙二十八年春偏瘫,三十一年就死了,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李颙死,年76岁。死前两年他以病为讬辞拒绝西巡的康熙帝的召见。将近知天命之年的皇帝善于化凶戾为祥和,说:“盩厔处士颙好读书,明理学,屡征不出,甚嘉之。”特手书“操志高洁”匾额和诗幅赐之。 )督学使署移驻三原,由于南院总督衙门扩建占用正学书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院基址,正学书院旋被并入关中书院,二院合一,因“二李”之死日渐萧条的院事复又渐次振兴。 关中书院似乎少了“楼台近水”之利,但天下之治在吏治,有好官就有好气象。 尹继善,陈宏谋、硕色、毕沅„„等封疆大吏对关中书院的繁荣,昌盛都尽了自身最大努力。 前三人从乾隆四年至十三年一直向朝廷推荐武功人孙景烈,虽遭礼部非议仍不认为所荐非人,而正是这个“冬不向火,夏不挥扇,每天只吃一顿饭”的孙景烈主讲关中书院时培养出了有清一代陕西唯一的状元王杰——扳倒和珅的功臣。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关中书院得清廷赐帑银一千两以增师生膏火(指供学习用的津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得御赐“秦川浴德”匾额,关中书院之声势重新高涨起来。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状元出身的毕沅任陕西巡抚伊始,“即念移风易俗,教化为先因,重事修建。”延请江宁进士戴祖启讲学其间,又于通省生徒中选择潜心向学者入内,“旬有试,日有课,不数载,关中乡会(乡会:乡试和会试的并称)中式膺馆选者大半,皆书院之士,一时称盛事。” 切莫小看“中式膺馆选者大半,皆书院之士”这句,它的具体注脚是: 光绪年间进士,维新派志士,被誉为“关学宗传”人物之一的宋伯鲁(陕西礼泉人); 以及肄业关中书院,妇孺皆知,学问淹通,终生不务虚名,立身教育,驰名三秦的“牛才子”牛兆濂(陕西蓝田县人); 道光年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立身刚直的阎敬铭(陕西朝邑人);殿试魁首,清朝开国以后陕西第一个状元王杰(陕西韩城人); 嘉庆年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鸦片战争时期,主战尸谏道光皇帝的名相王 鼎(陕西蒲城人); 有清一代关中书院能够持续发展或保持不败之势,主要原因是满族统治者剿杀敌人,但尊重文化,他们在大量汲取汉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同时,以文化化解民族矛盾,安抚知识分子。所以便有了路德、汪祖启、李寅、刘古愚、柏景伟、牛兆濂„„等方家硕儒施展才华的平台。当然清朝“文字狱”大量发生,毕竟任何人都脱离不了自身局限,统治者更是如此。 关中书院肄业,承前启后,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陕西三原县人)等等。 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的王零川(陕西临潼县人); 绝意仕进,有着“南康(有为)北刘(古愚)”之美誉,力主变法维新,教育救国名震西北的大教育家刘光贲(陕西咸阳人); 关中书院已具有相当规模,为关中教育事业贡献颇巨,成为陕西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所书院。主持人多是学者硕儒,名震一时,声教所及,不仅陕、甘,甚至川、豫、鄂等邻省学生也不远千里,纷纷负笈前来求学。关中书院对清代不绝如缕的关中理学和淳朴敦厚的关中士风,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同治年间进士,官至总理各国时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执法如山,最终做了清廷崇洋媚外牺牲品的赵舒翘(陕西长安县人); 光绪年间进士,工部主事,康有为引荐人,关西学会发起人,百日维新失败后钦定第十一名通缉犯李岳瑞; -
/
本文档为【五千马甲进西安 李颙傲骨铮铮以“遗民”自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