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

2017-08-31 36页 doc 428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 《什么是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中的实际利率,是指使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方法 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 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面值*票...
《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 《什么是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实际利率法中的实际利率,是指使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于当前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的计算 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 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折价的摊销额=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期初债券的帐面价值=面值+尚未摊销的溢价或-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实际利率法的特点 1、每期实际利息收入随长期债权投资账面价值变动而变动;每期溢价,折价摊销数逐期增加。这是因为,在溢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溢价的分摊而减少,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减少,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大于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溢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溢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2、在折价购入债券的情况下,由于债券的账面价值随着债券折价的分摊而增加,因此所计算的应计利息收入随之逐期增加,债券投资的每期应计利息收入大于每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其差额即为每期债券折价摊销数,所以每期折价摊销数随之逐期增加。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 哪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率更高,热钱向那里走的机会就更高。比如说,美元的实际利率在提高,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继续,那么国际热钱向美国投资流向就比较明显。投资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债券,股票,地产,古董,外汇„„。其中,债券市场是对这些利率和实际利率最敏感的市场。可以说,美元的汇率是基本上跟着实际利率趋势来走的。 巧释并简化实际利率法核算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 (一)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 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此时,计算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即实际利率。在持有投资期间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利息调整”明细账户金额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可见,摊余成本的第一项调整是对“成本”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二项调整是对“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三项调整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调整,摊余成本在数量上等于账面价值。 二、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及简便算法 (一)实际利率法核算模型 对金融资产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应收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借/贷: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债券和贷款等。分录中的“应收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收利息,属于流动资产;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收取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资产,应计入“金融资产——应计利息”科目。 对金融负债来说,在持有期间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其分录模型为: 借:成本费用科目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应付利息面值(本金)×票面利率 借/贷:金融负债——利息调整差额 该分录模型适用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等。分录中的“应付利息”是指分期付息债券的应付利息,属于流动负债;若为到期一次付息债券,应支付的利息属于非流动负债,应计入“金融负债——应计利息”科目。 (二)实际利率法的简便算法 对于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的核算,一般采用列表计算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上述分录模型中的金额。在确认后,计算实际利率时,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表上金额进行会计处理。按照以上的分析,摊余成本等于账面价值,那么,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后续计量时,可以不通过列表形式计算分录模型的金额,而直接按照摊销前该项金融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实际利率的乘积确认各期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或应分摊的成本费用,按照面值(本金或成本)与票面利率(利率)确认各期应收取或支付的利息债权或债务,差额作为利息调整项目。这样,避免了编表以及保管表格供以后各期利用的麻烦。采用账面价值按照分录模型摊销,发生金融资产减值,重新计算实际利率后,按照账面价值与新实际利率计算确定本期的投资收益即可,不必重新编制摊销表,简化了核算工作。 (三)一个简化核算的实例 下面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进行说明。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第23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例23,3改编。 甲公司属于工业企业,20×0年1月1日,支付价款1000万元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面值1250万元,票面年利率4.7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甲公司将购入的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首先计算实际利率,(59×5,1250)×(1,R),5,1000,得出R,9.05,,此时不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 1.20×0年1月1日,购入债券,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0,贷:银行存款1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0; 2.20×0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250,250,1000,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250×4.72,,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31.5,贷:投资收益1000×9.05,,90.5; 3.20×1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余额,125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余额,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250,31.5,218.5,因此,其账面价值,1250+59,218.5,1090.5, 实际上账面价值可以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账余额得到,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250×4.72,,59,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39.69,贷:投资收益1090.5×9.05,,98.69;以后各期以此类推。 三、摊余成本概念的再思考 (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联系 摊余成本的概念应用于金融资产(负债),在金额上等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或账面价值均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范的5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区别在于:摊余成本运用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体现按实际利率法摊销的动态过程,表示在每期摊销后的余额;账面价值注重各资产或负债相关账户与备抵账户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关系。 (二)摊余成本概念的扩展 若将摊余成本的概念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扩展到其他资产(负债)的计量过程,那么上述分录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的核算。例如,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中,“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累计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账户余额经过“未确认融资费用”费用账户余额调整后的金额,即长期应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分期付款信用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折现率。 所谓插值法:比如8,实际利率公允价值为1000,10,实际利率公允价值为800,那么如果债券实际公允价值为900,那么实际利率,R: (10,,8,)/(800,1000),(R,8,)/(900,1000) 一般来说会计类的考试中不会让用内插法(插值法)计算实际利率,所以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这个计算过程主要还是找一些财务管理的资料来比较容易掌握: 相关原理如下: “内插法”的原理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一个方程,然后,解方程计算得出所要求的数据, 例如:假设与A1对应的数据是B1,与A2对应的数据是B2,现在已知与A对应的数据是B,A介于A1和A2之间,则可以按照(A1-A)/(A1-A2)=(B1-B)/(B1-B2)计算得出A的数值,其中A1、A2、B1、B2、B都是已知数据。根本不必记忆教材中的,也没有任何规定必须β1,β2 验证如下:根据:(A1-A)/(A1-A2)=(B1-B)/(B1-B2)可知: (A1-A),(B1-B)/(B1-B2)×(A1-A2) A,A1,(B1-B)/(B1-B2)×(A1-A2) ,A1,(B1-B)/(B1-B2)×(A2-A1) 关于插值法的具体运用,您可以参考下面完整的例题理解: 假设2007年12月1日,M公司与N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1)租赁标的物:塑钢机。 (2)起租日:2008年1月1日。 (3)租赁期: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共36个月。 (4)租金支付:自租赁开始日每隔6个月于月末支付租金150000元。 (5)该机器的保险、维护等费用均由M公司负担,估计每年约10000元。(履约成本) (6)机器在2008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700000元。 (7)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7,(6个月利率)。 (8)该机器的估计使用寿命为5年,期满无残值。承租人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9)租赁期届满时,M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机器的选择权,购买价为100元,估计该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0000元。 (10)2009年和2010年两年,M公司每年按该机器所生产的产品的年销售收入的5,向N公司支付经营 分享收入。(或有租金) 此外,假设该项租赁资产不需安装。 要求: (1)判断M公司的租赁类型。 (2)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确定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 (3)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及每期摊销数。 (4)编制2008年1月1日租入固定资产的分录。 (5)计算融资租赁费用的分摊率。 答案: (1)判断租赁类型: 本例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优惠购买价100元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80000元(100/80 000,0.125,,5,),所以在2008年1月1日就可合理确定M公司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符合融资租赁的第2条判断标准;另外,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715116.6元(计算过程见后)大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90,即630000元(700000元×90,),符合第4条判断标准。所以这项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2)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确定租赁资产入账价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期租金之和,行使优惠购买选择权支付的金额 ,150000×6,100,900000,100,900100(元) 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过程如下: 每期租金150000元的年金现值,150000×PA(6,7,) 优惠购买选择权行使价100元的复利现值,100×PV(6,7,) 查表得知PA(6,7,),4.767 PV(6,7,),0.666 现值合计,150000×4.767,100×0.666 ,715050,66.6,715116.6(元),700000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的孰低原则,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资产公允价值700000元。 (3)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900100,700000,200100(元) (4)2008年1月1日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70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2001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900100 (5)确定融资费用分摊率 由于租赁资产入账价值为公允价值,因此应重新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 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下列公式: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的现值,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因为分6期支付租金,所以可以得出: 150000×PA(6,r),100×PV(6,r),700000(元) 可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用插值法计算融资费用分摊率。 当r,7,时 150000×4.767,100×0.666,715050,66.6,715116.6(元),700000(元) 当r,8,时 150000×4.623,100×0.630,693450,63,693513(元),700000(元) 因此,7,,r,8,。用插值法计算如下: 现值 利率 715116.6 7, 700000 r 693513 8, 计算得出:r,7.70, 即,融资费用分摊率为7.70,。。 EXCEL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的实际利率 (2011-05-28 22:40:20) 转载 标签: 分类: 财务知识 实际利率 excel 教育 201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面值1 250万元,票面利率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利息(即每年1 250× 4.72%,59万元),本金最后一次偿还。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计算实际利率 59×(1,r)-1,59×(1,r)-2,59×(1,r)-3,59×(1,r)-4+(1 250,59)×(1,r)-5,1 000 由此得出r,10% 选中绿色单元格点击fx公式按钮插入公式 计算结果 关于excel精度的调整如图 长期股权投资——笔记 个人理解: 兼并一个完整的业务也算是合并,并非要完全兼并一个公司~ 成本法,成本,即历史成本,是说长期股权投资按历史成本计价,一旦入账,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持有期间账面余额保持不变。此时的股权投资通过“ 不设二级明细科目。 四类: 1、(成本法、属于企业合并)控制——母子关系(?不能用公允价值计量,因为容易作?本质上是资产负债的重组) 2、(权益法、非企业合并)共同控制——合营; 如:A公司和B公司对C公司分别投资50%,即C公司是A公司和B公司的合营企业。也可能是A公司、B公司和D公司对C公司分别投资30%,但是A公司、B公司和D公司是C公司的最大股东,共同控制C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 3、(权益法、非企业合并)重大影响——联营(开会时能参加并发表意见,但做不了主); 4、(成本法、非企业合并)没控制、没重大影响、没公允价值——参股 如:投资了某非上市公司18%的股权,由于股票没上市,所以不是公允价值 1、不管是否同一控制:权益类证券的佣金和手续费一律冲减股本溢价,自溢价收入中扣除,无溢价或溢价不足冲减,则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注意不要混淆到管理费用中(评估费、法律服务费用、审计费计入管理费用)。 股权。甲公司以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购买同一集团内另一企业持有的A公司60%为取得该股权,甲公司增发4 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公允价值为5元;支付承销商佣金50万元,发生与企业合并相关的审计、评估费用10万元。取得该股权时,A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0 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2 000万元。假定甲公司和A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甲公司取得该股权时应确认的资本公积为( )。 确认的资本公积金额,10 000×60%,4 000,50,1 950(万元) 2、长期股权投资中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以及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的长期股权投资虽然是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但是不适用金融资产的准则。 重大影响:(没有20%,但也能做到重大影响的非常手段) ?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朝中有人好做官) ?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包括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制定。 ?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 ?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安插亲信) ?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 共同控制:(必须是有合同) ?任何一个合营方均不能单独控制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涉及合营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决策需要各合营方一致同意 ?各合营方可能通过合同或协议的形式任命其中的一个合营方对合营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管理,但其必须在各合营方已经一致同意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范围内行使管理权。 3、同一控制下,用公允没有意义,避免作假,尤其对于发行新股合并,多出来差额实际上是增资行为。 ?通过与其他投资者的协议,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 A公司拥有B公司40%的表决权资本,C公司拥有B公司30%的表决权资本。A公司与C公司达成协议,C公司在B公司的权益由A公司代表。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实质上拥有B公司70%表决权资本的控制权,表明A公司实质上控制B公司。 ?根据章程或协议,投资企业有权控制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社会上普遍现象——血缘关系家族) ?在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会议上有半数以上投票权; 4、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投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其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投出资产为存货,按其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按其成本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投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投资的,其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合并对价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以其公允价值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贷款和应收款项——笔记 A银行发行一批不能上市交易的债券,期末没有其公允价值,B银行购买全部A银行发行债券并持有至到期,B银行购买的该债券划分? 不能划分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划分贷款和应收款项 1、“贷款”科目主要用于金融企业,不是很常见,也用摊余成本计量。 2、按照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确认的利息收入要冲减“贷款损失准备” 3、新准则将应收款项作为金融资产,暗示着应收款项作为金融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或者是摊余成本计量的时代已经不远,随着以应收款项等债权的证券化市 场逐步的成熟,应收账款债权的贴现业务也会进一步扩大范围,那么随着这个市场的逐步完善也体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从目前实际操作中很少有贴现所以当前可以理解为“票面利率为零”的债券,所以核算时不需要确认“应收利息”与“投资收益”,不需要摊销。 4、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相差不大,可以用票面利率,所以例题中基本上都用了票面利率(合同利率),但此处原则要心中有数。 借:贷款——本金(贷款合同规定的本金金额) ——利息调整(差额,或贷记) 贷:吸收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应收利息(合同本金×合同利率) 贷: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5、为了区分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当贷款发生减值时,要将“贷款(本金、利息调整)”转入“贷款——已减值”,这样做的目的便于金融业加强贷款的管理。 资产负债表日,确认贷款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同时: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利息调整(或借记) 应收利息(若存在应收未收利息时) 注意这里没有冲回“利息收入”科目,因为“贷款——已减值”的数额是此时的摊余成本,而不是最初的本金金额。 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确认利息收入: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注:此时应将“合同本金×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进行表外登记,不需要确认。 借:存放同业等(减值后收到的本金或利息) 贷:贷款——已减值 若后续又发生减值 注:后续计提减值时不需要再将本金与利息调整转入“贷款——已减值”,因为在第一期减值时已经做过处理了 借:资产减值损失(摊余成本,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贷:贷款损失准备 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呆账予以转销: 借: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同时,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表外登记的应收未收利息,减少表外“应收未 收利息”科目金额。 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的: 借:贷款——已减值(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 贷:贷款损失准备 借:吸收存款/存放同业等(实际收到的金额) 贷:贷款——已减值 资产减值损失(差额,或借记) 客户存入的款项时:借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贷记“吸收存款—本金”按其差 额:贷记或借记吸收存款——交易费用 企业存入银行100万现金,分录: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00 贷:吸收存款 100 然后银行将该100万借给另一个企业,分录: 借:贷款 100 贷:吸收存款 100 同样的100万在吸收存款里居然在贷方重复出现两次, 解释: 银行发放给企业贷款时,银行的资产科目“贷款”增加,”存放央行款项“减少 分录为: 借:贷款--本金 100 贷:存放央行款项 100 按规定企业取得的贷款不能取现金带走,必须以银行存款形式,也就是变相的又存入到该企业的银行里,这样一来银行的现金又多了“存放央行款项”,但是这是别人的钱增加了负债”吸收存款“。 所以分录为: 借:存放央行款项 100 贷:吸收存款 100 为了省事简便把这两个分录合并一下则: 借:贷款 100 贷:吸收存款 100 例题: 20×6年1月1日,EFG银行向某客户发放一笔贷款100 000 000元,期限2年,合同利率10%,按季计、结息。假定该贷款发放无交易费用,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相同,每半年对贷款进行减值测试一次。其他资料如下: 1、20×6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别确认贷款利息2 500 000元 2、20×6年12月31日,综合分析与该贷款有关的因素,发现该贷款存在减值迹象,采用单项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确认减值损失10 000 000元 3、20×7年3月31日,从客户收到利息1 000 000元,且预期20×7年度第二季度末和第三季度末很可能收不到利息。 4、20×7年4月1日,经协商,EFG银行从客户取得一项房地产(固定资产)充作抵债资产,该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85 000 000元,自此EFG银行与客户的债权债务关系了结;相关手续办理过程中发生税费200 000元。EFG银行拟将其处置,不转作自用固定资产;在实际处置前暂时对外出租 5、20×7年6月30日,从租户处收到上述房地产的租金800 000元。当日,该房地产的可变现净值为84 000 000元 6、20×7年12月31日,从租户处收到上述房地产租金1 600 000元。EFG银行当年为该房地产发生维修费用200 000元,并不打算再出租 7、20×7年12月31日,该房地产的可变现净值为83 000 000元 8、20×8年1月1日,EFG银行将该房地产处置,取得价款83 000 000元,发生相关税费l 500 000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EFG银行的账务处理如下: 1、发放贷款: 借:贷款—本金 100000万 贷:吸收存款 100000万 此处简化了条件,实际情况中:合同利率和实际利率不相同,差值计入“贷款——利息调整”科目,类似持有至到期投资 2、20×6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别确认贷款利 息: 借:应收利息 2500万 贷:利息收入 2500万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吸收存款) 2500万 贷:应收利息 2500万 3、20×6年12月31日,确认减值损失10000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万 贷:贷款损失准备 10000万 借:贷款—已减值 100000万 贷:贷款—本金 100000万 特别之处:银行风险控制,所以把所有都 转入已减值 贷款的摊余成本=100000万-10000万=90000万,在报表中显示为90000万 4、20×7年3月31日,确认从客户收到利息100万: 在3月31日之前需先计算应收利息: 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应确认的利息收入=90000万×10%/4=225万,注 意这里没有应收利息,而是直接冲减贷款损失准备,不能冲减已减值 借:贷款损失准备 225万 贷:利息收入 225万 很可惜企业并没有还回225万而只是还回了100万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或吸收存款) 100万 贷:贷款—已减值 100万 现金流入 此时,贷款的摊余成本=99000万+225万-100万=91250万 5、20×7年4月1日,收到抵债资产: 借:抵债资产 85000万 营业外支出 645万 贷款损失准备 775万 贷:贷款—已减值 99000万 应交税费 200万 6、20×7年6月30日,从租户处收到上述房地产的租金80万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80万 贷:其他业务收入 80万 确认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85000万-84000万=100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万 贷: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100万 7、20×7年12月31日,确认抵债资产租金等: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60万 贷:其他业务收入 160万 确认发生的维修费用200万: 借:其他业务成本 200万 贷: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 200万 确认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84000万-83000万=1000万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万 贷: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000万 8、20×8年1月1日,确认抵债资产处理: 借: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83000万 抵债资产跌价准备 2000万 营业外支出 1500万 贷:抵债资产 85000万 应交税费 1500万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和核算思路 1、“坏账准备”科目是资产的备抵科目,它增加与减少的方向均与应收账款科目相反,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提的越大,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就会越小 2、坏账准备在计提时,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确定金额,第二步是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 第一步:确定金额。 首先需要了解两个概念: 本期期末坏账准备应有余额和本期坏账准备发生额。前者是经过计算坏账准备账户期末应达到的余额,而后者是本期计提坏账准备时会计分录中的金额。 两者的关系是:本期坏账准备期初余额,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本期发生的坏账,本期计提额,本期期末坏账准备应有余额 其次:掌握以下公式(即上述公式的变形):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有坏账准备余额,期末计提前“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或,“坏账准备”科目的借方余额) 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有坏账准备余额,当期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通过减值测 试确定的坏账准备计提比率 “坏账准备”科目的贷(借)方余额:计提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科目的实际余额。 第二步:会计核算。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或相反分录: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笔记 背景介绍: 实际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美国会计实务中各方利益调和的一个结果。 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储贷危机,这种情况下,证监会、证交会作为银行上市公司的监管者要求将贷款按照期末的公允价值来反映,按照当时的处理思路这样就会影响到利润表,需要在利润表中确认大量的损失。 而银行家、企业不同意这么做,因为按照公允价值反映,同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利润表,银行的损益就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就会影响到银行的业绩,进而会影响到股价。 为了协调双方的矛盾,便产生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处理方法,即要用公允价值反映,但是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利润表,而是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公积。 个人理解: 概念: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持有意图不明确的资产,既不是短期出售也不是持有到期。划定此类由领导决策,所以可以财务造假。 A公司购入B公司股权,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长期股权投资 A公司在二级市场购入B公司债券,不准备近期出售但也不准备持有至到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初始计量: 1、如果一开始资产就被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那么初始计量就是历史成本。差额:股票计入成本(注意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股票不同,后者差额计入投资收益),债券计入利息调整(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债权类似) 2、如果是从持有至到期投资转化而来的,则初始计量就是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重分类时刻的公允价值。 会计处理: 是个混合体,四不像。 涉及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的时候就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交易金融资产一样——计入投资收益; 涉及到市场价格波动了就把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要注意债权工具和权益工具的不同处理 需特别注意的是,若是债券公允价值的调整不影响每期利息收益的计算,即每期利息收益始终用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当初的内含报酬率来测算。 发生减值时,别忘了把前期的资本公积转出来 单选: 2008年6月1日,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公允价值为50万元,账面价值为48万元;2008年6月20日,企业将该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出售,所得价款为53万元,则出售时确认的投资收益为( )万元。 A.3 B.2 C.5 D.8 答案是A,很多人会选C 持有至到期投资——笔记 个人理解: 1、初始确认实际为账面成本,溢价或折价差值不是计入成本而是计入利息调整。(教材上写的是公允价值+交易费。) 2、注意一次还本付息要用(应计利息)而分期付息用(应收利息);应计利息只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二级科目;而应收利息是一级科目。所以例题中常看到应 收利息。 3、摊余成本:包含两层意思——由于利息的存在,自己规模增大(+);由于现金流入,规模减少(-);所以一加一减。 4、关于应收利息和应收股利的问题,有的时候题目中不会明确给出价款中是否含有利息,但是根据题目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是含有应收股利或者应收利息的,这个问题一并在这里做一下说明,持有至到期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要注意。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没有到付息期的一般作为应计利息核算;如果已经到了付息期或者是已经宣告了的,那么可以确认应收利息。 比如:2008年1月1日购买2007年初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000万元,票面利率5,,实际支付1015万元,实际利率6,。每年1月5日付息。(注意了,此处就是陷阱了,2008年1月1日购买的,每年1月5日付息,那么支付价款中就包含了50万的利息,但是没有明确说明。) 一直做题习惯了溢价购买,利息调整在借方。但本题因为在年初购买,包含应收利息50万元,所以摊余成本是965万元,其小于面值。 5、为什么要用实际利息法: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采用的实际利率摊销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这个价值应该值多少钱,也就是所谓的摊余成本,对于发行债券的一方来说,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的债务。而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的时候,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也就是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点额应收利息或者是应付利息,本身并不能准确说明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因此这里的实际利率摊销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利率计算的应付利息是当期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而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是投资者得到的收益。那么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另外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因此实际期末的摊余成本就,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 经典例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以20220万元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总额为20000万元的公司债券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另支付交易费用200万;该债券系5年期,按年付息,票面年利率为6%,实际利率5.515,,甲公司对债券的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如果发生减值迹象的,在期末对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减值测试。要求如下: (1)写出初始投资时候的分录。 (2)2008年12月31日应确认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和分录。 (3)假设2009年末将赎回50,,题目没有给出实际利率,要求计算实际利率并求各年的摊余成本,要求分别利用调整摊余成本法和调整折现率法计算。 (4)假如该债券系5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票面年利率为6%,实际利率 4.95,,发行价格总额为20360万元,甲公司另外支付交易费用60万元。甲公司对债券的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计算实际利率和2008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5)假设2008年底,乙公司发生了财务困难,债券发生减值迹象,公允价值降到18000万,计算应该确认的减值损失和分录处理,以及2009年底的摊余成本。 (6)假设2008年底,债券公允价值为18000万,09年初甲公司以12000的价格出售了持有的乙公司债券的70,,把其中的30,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写出分录处理。 1)初始投资的分录处理: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20 贷:银行存款20420 2)2007年末摊余价值,20420+20420×5.515,,20000×6,,20346.16万元 借:应收利息 1200 贷:投资收益 1126.1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3.84 5.515,-20000×6,, 2008年末摊余价值,20346.16+20346.16× 20268.25万元 借:应收利息 1200 贷:投资收益 1122.0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7.91 3)例如假设2009年末将赎回50,, 2009年期初数调整,11200/(1+5.515,)+600/(1+5.515,)2 +10600/(1+5.515,)3,20176.69 2009年初与2008年末摊余价值的差,20268.25-20176.69=91.56要计入当期损益。 假设题目没有给出实际利率,要求计算实际利率并求各年的摊余成本,其会计处理的步骤包括: 计算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债券存续期间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初始确认时所使用的利率。 即:1200/(1+R) + 1200/(1+R)2 +1200/(1+R)3+1200/(1+R)4+ 21200/(1+R)5 =20420万元 R的确定可以使用插入法,设R,6,,计算当前账面价值,20000万元, ,5,,计算当前账面价值,20865.9万元,得出: 设R -5,)/(6,-5,)=(20420-20865.9)/(20000-20865.9), (R 确定实际利率为: R,5,+(6,-5,)×(20420-20865.9)/(20000-20865.9)=5.515, (注意如果题目给出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可直接计算,如本例: 项目 年金现值系数 复利现值系数 利率5,,5年期 4.3295 0.7835 得出:R,6,时,当前账面价值即面值,20000万元, R,5,时,当前账面价值,1200×4.3295+20000×0.7835,20865.4,然后按照插入法列式计算即可。下同) 计算2008年12月31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价值。 2007年末摊余价值,20420+20420×5.515,,20000×6,,20420×1.05515-20000×0.06,20346.16万元 2008年末摊余价值,20346.16×1.05515-20000×0.06,20268.25万元2008年的会计处理是: 借:应收利息 1200 贷:投资收益 1122.0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7.91 4)(实际利率计算:26000/(1+R)5 =20420万元,计算得出R=4.95%,其中26000,1200+1200+1200+1200+21200) 2008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 2007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20420×1.0495,,21430.79万元 2008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21430.79×1.0495,22491.61万元 会计处理(2007年)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200 贷:投资收益 1010.7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89.21 2011年) (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200 贷:投资收益 1226.6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6.60 借:银行存款 26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6000 5)2008年末摊余价值,20346.16+20346.16×5.515,-20000×6,,20268.25万元,实际公允价值18000万,应该确认减值损失,20268.25,18000,2268.25 借:资产减值损失 2268.2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268.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268.25×33,,748.52 贷:所得税费用 748.52 2009年末摊余价值,18000+18000×5.515,-20000×6,,17787.35万元 借:应收利息 1200 贷:投资收益 99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207.3 6)2008年末摊余价值,20346.16+20346.16×5.515,-20000×6,,20268.25,利息调整科目余额,268.25,确认减值,2268.25,出售70,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 12000 投资收益 6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268.25×70,,1587.78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4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68.25×70,,187.78 借:所得税费用 748.52×70,,523.96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23.96 转换处理方法:首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明晰科目金额应该是债券的面值,债券公允价值和面值的差额应该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明细科目,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这样的处理是徐老师的观点。 剩余30,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18000×30,,5400,面值,20000×30,,6000,假设公允价值为5000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6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268.25×30,,680.48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6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68.25×30,,80.4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1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区别及差异 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分及差异。书上都是文绉绉的大段文字,根本不好记忆,索性花了一个晚上整理了一下,方便大家,否则晕晕乎乎的搞不清这三个东西的划分。 注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很多不确定性,且由领导来决定是否划分为此类: 是不是本来要亏损的持有到期投资因为要作假财务报表就划分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样利润就好看多了, 金融资产减值——笔记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 1、注意减值时的特殊性:贷方不是像其他金融资产那样计入“xx损失准备”科目,而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可供出售权益工具的减值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回,在利润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列示,不属于利润表主体部分的“收益”(计入损益的收益)。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虽然也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但是其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资本公积的,对利润表没有影响,当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损失的时候, 减值损失是影响利润表的,这个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提减值与发生暂时性公允价值变动的本质区别。 未分配利润分配顺序 留存收益和盈余公积 阅读资产负债表时应注意的几点 1、企业是否隐藏资产或估价太低 例子:公司的土地使用权计价较低,而实际市场的情况是土地正在大幅增值. 2、非有形资产是否过多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递延税费、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净损失。过多非有形资产表明:1、资本构成较虚,资产质量不高;2、公司有可能把本期费用计入下期以粉饰当前。 3、是否存在销售无增长但存货与应收账款却增加的情况 存货增多表明可能是销售走入困境,同时存货增多会占用资金会使流动负债增多,公司有一定的财务风险; 后果:1、资金周转有风险;2、增加费用支出(借款利息);3、可能会带来潜在资金损失(欠款方不付钱、逃跑失踪). 4、固定资产增长和同行业对比 一定程度上固定资产增长表明公司竞争力,配合查看利润表,看是否有出卖固定资产来弥补资金流动性的情况发生。 5、注意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份额 如果利润表中投资收益数额甚小,而长期投资舒尔较大,且长期保持不变,则说 明长期投资可能已经损失,只待确认。
/
本文档为【《实际利率法与摊余成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