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2014最新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解

2014最新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解

2019-04-01 8页 doc 21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2014最新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解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按照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师用书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教材进行解读,简单的概括为“6个单元、2个部分、4个领域、1个目标、3个点”。“六个单元”就是本册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两个部分”是指本册教材分为新知教学和已有知识整理复习两个部分;“4个领域”是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应用四个领域;“3个点”是指找准生长点(情境里藏的东西)、突破难点(活动中做的东西)、形成知识点(建模衙去用的东西)从3个点,按新知和整理两部分,分4个领域对7个单元进行...
2014最新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解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按照课程第二学段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师用书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教材进行解读,简单的概括为“6个单元、2个部分、4个领域、1个目标、3个点”。“六个单元”就是本册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两个部分”是指本册教材分为新知教学和已有知识整理复习两个部分;“4个领域”是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应用四个领域;“3个点”是指找准生长点(情境里藏的东西)、突破难点(活动中做的东西)、形成(建模衙去用的东西)从3个点,按新知和整理两部分,分4个领域对7个单元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与代数(负数、比例) (一)、负数 1、1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能借助数轴比较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 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了解负数的意义。 解决问: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符号化思想的重要性,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3个点 (1)生活中存在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对负数已有认知的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隐藏知识的生长点,学生通过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概念,教材中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并能读写。 (2)借助已有的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所对应的点。 (3)借助数轴直观比较比较,右边的数大于左边数的特点,得出正数〉0〉负数,并能比较两个负数。 3、如果将负数这个单元放在鸡免同笼前面会好一点(对得10分,错减6分,相差16分) (二)比例 1、一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②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 ③认识正比例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 在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图 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④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认识放大与缩小 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 放大或缩小。 数学思考:经历理解比例意义、性质、正、反比例意义,了解比例尺以及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 解决问题: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求平面图形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转化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 情感与态度: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3个点 (1)以身边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相等为生长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活动探究出孕含其中的“秘密”,引出比例的意义,把据概念的内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2)根据比例的意义,了解比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观察、猜测、举证、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 (3)通过“比”和“比例”两个根据的区别与联系,更深刻的理解两个概念。(两个数相除,两个比相等) (4)比例的基本性质、分数、除法、方程又是解比例的生长点,通过与生活中简单的比例的应用,即能够巩固解比例又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我们已经学习了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出相关数量的比例关系,找出对正比例、反比例对应三个要素,建立比值一定、积一定的正反比例模型,并能够通过画图体会两者的变化关系(直线,双曲线),加深我们量变的理解,是函数的雏形。在用比例解决问题时,确定为何种比例选择适应的方法,把我们原来归一、 归总应用题通过方程的形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且为初高中代数的数量关系分析奠定基础。 (6)比例尺是比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生活中应用也比较广泛,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依据生活的需要教材中给出比例尺的意义即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六年级的学生能力的增强能够根据意义的得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结合比例的意义、解比例、比,分数与除法用方程和算术两种方法,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根据比例尺学会画平面图(注意边的比、面积的比的区别)。根据实际的需要认识线段比例尺,并能够与数值比例尺相互转化(单位的统一)。 (7)图形的缩放是学生的对比例尺有较好的认知,能够按要求缩放,能够发现图形的大小变了,形状不变的特点,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性,为初中的相似三角形的证明埋下种子。其实本节内容应该画分到图形与几何之中,但知识的连续性不强,不如在此处更有整体性。 二、图形与几何 (一)、圆柱与圆锥 1、一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休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数学思考:经历观察,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会运用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3个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都是从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圆柱和圆锥的实例和信息。学生在低年级就能够从表象对他们进行区分,六年级的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抽象出圆柱和圆锥,而随着认知的提升,通过课后制作圆柱和圆锥,加深对其特征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寻找出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及与圆柱的关系。(圆柱侧面展开:沿高剪为长方形、正方形斜: 平形面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圆锥侧面展开:扇形。)长方形中正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转成为圆柱和圆锥,点线面体的结合。 (2)学生对表面积已经有过知识经验,通过实例的的表面展开图,能够了解圆柱的表面积即两个底面+侧面,而侧面通过对圆柱的认识已经建立两者的关系,通过将圆柱的侧面转化为长方形,结合计算长方形、圆的面积就能够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自然突破难点,并把表面积计算作为重点处理。根据生活实际合理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及侧面积(无盖、通风管)。并结合实际渗入进一法,体现知识的现实性与整体性。 (3)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迁移是学生探索圆柱体积方法的基础,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并通过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归纳等活动建立两者的关系:底面积=底面积,高=高,体积=体积;长=周长的一半,宽=半径,高=高。得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或圆柱的体积=∏r2h。两者统计只是信息不是扩展学生对信息的筛选。 (4)圆锥的体积则是对生活中数学原型进行观察,联想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进行对比,通过实验建立的链接、归并或转化,形成的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实验设计分别用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高底都不等的圆柱和圆锥实验。学生建立等底等高情况下,一个圆柱三个圆锥;一个圆锥三分之一个圆柱的图形模式。 (5)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计算方法,进行组合图形的体积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一)统计 1、一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 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 数学思考:经历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数学信息的过程。 解决问题:从统计图中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判断、预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个点 (1)扇形统计图是以前学过的,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作出正确解释。统计图的数据不清,无法找出最多,要求把其他这一大类再进行细分,使其他不是最多。 (2)折线统计图是以前学过的,在具体的实际是要统一标准。 四、综合与应用 (一)数学广角 1、一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并渗透“建模”思想。 解决问题:能解决有关抽屉原理的问题。 情感与态度:通过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数学文化及教学的魅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3个点 (1)学生已有可能性的知识基础,并且具有枚举和假设分析能力。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用学具、实物操作或草图的方法进行说理,得出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里,如果a÷n=b……c(c≠0),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放b+1个物体。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至少多1,就能保证至少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物体。当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的问题和抽屉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的具体情境与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该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抽屉原理的过程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 (二)节约用水 1、一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单位换算、简单的统计等知识 数学思考:通过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渗透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自行车的里的数学 1、一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综合运用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解决问题: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解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就是我对六年级下册教材的解读。最后引用一段话与大家分享:知识不能靠传递,而是要靠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建构,利用知识迁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质疑等数学活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建立模型。
/
本文档为【2014最新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