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谈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 论文

浅谈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 论文

2018-10-31 7页 doc 21KB 2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 论文浅谈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 论文 浅谈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 论文 关键字:教育 发展 孩子 心理 父母 良好 幼儿 生理 婴儿 婴幼儿 【 标 题 】浅谈,——,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 作 者 】袁黎景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兰州教育学院 【 正 文 】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那么他成为一个社会人之后就是一个鲜活、健康的社会细胞分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 以后只需顺势...
浅谈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 论文
浅谈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 浅谈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 论文 关键字:教育 发展 孩子 心理 父母 良好 幼儿 生理 婴儿 婴幼儿 【 标 题 】浅谈,——,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 作 者 】袁黎景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兰州教育学院 【 正 文 】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那么他成为一个社会人之后就是一个鲜活、健康的社会细胞分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 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到了学校里,教师需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 (注:转自赵忠心《家庭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由此可见,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婴幼儿来讲是何等重要。而依我国现在大多数的家庭结构来看,对婴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大多是由年轻的父母们来完成的,可是如何对婴幼儿实施家庭教育又正是这些年轻的父母感到困惑的。 鉴于以上考虑,本文就0—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一些主要特征再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来简单地谈谈如何对婴幼儿实施家庭教育。 一、0—1岁婴儿的家庭教育 0—1岁的婴儿完全要靠父母的照料才能生存,而科学地照料婴儿、寓教育于照料之中才会为婴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就会阻碍婴儿成长的脚步。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新生儿已具备了视觉和知觉能力,但这些能力器官还比较脆弱,父母必须从注意保护的基础上来发展其能力。比如让婴儿听大自然的声音(鸟鸣、蛙叫、流水声等等)时一定要注意音量,否则声音的强刺激会影响婴儿的听觉能力,时间一长对婴儿的情绪也会有相当大的影响。根据婴儿的这种生理特点,我建议年轻的父母们在家中最好不要让婴儿长时间地听音响或电视机中传出的太大声音。也不要让婴儿进入人声嘈杂的大商场或机声隆隆的施工地点。有些父母喜欢给婴儿的床前挂上色彩艳丽的气球,其实这种做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因在于婴儿本身对色彩艳丽尤其是红颜色物体的感受力很强,他会一直盯着看这些固定不动的气球,长此下去就会造成婴儿“内斜视”即常说的“对眼儿”。如何来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呢,方法很简单,你可以在婴儿的视线范围内将气球之间的距离增大(气球不宜太多,以三个为宜),也可以定时取掉气球,让婴儿的视觉注意点消失。 0—1岁婴儿对外界的认识除了于上述的视觉与听觉外,还有触觉,而这一年龄段的婴儿主要是通过口腔的触觉来认识外部事物的。这也正是0—1岁婴儿常会把拿到手里的任何东西都放入口中的主要原因。对此,年轻的父母们千万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在注意卫生的基础上帮助婴儿去用嘴“认识”世界。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0—1岁的婴儿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伴随感官与动作的发展而产生的。比如,母亲每次抱起婴儿时都是面带微笑、眼含爱意地看着孩子,那么婴儿就会有被爱的情绪体验,从而为其长大后产生爱与被爱的心理需要打下基础。再比如,婴儿拿东西的动作从刚开始的“满把抓”发展到后来的“五指分工”这就意味着婴儿在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中又有了“注意”和“思维”的萌芽。 在0—1岁这一年当中,父母不但要为婴儿做所有的事情,而且在照料婴儿的过程中还不能默默地、静悄悄地去做,而是应该把握住每一个与婴儿讲话的时机。虽然此时的婴儿还不能 与父母进行语言交流,但他能听到父母说话的语气、语速、语调和语音,还能看到父母说话时的表情与动作。这其实恰好是为婴儿今后开口说话创设的一个良好语言环境,就象成人学外语之前“灌耳音”一样重要。 0—1岁这一年是婴儿生理发展极重要的时期,只有把握住婴儿各种生理机能,尤其是动作的发展,如身体动作的发展顺序是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走这几个环节,才会为婴儿今后生理、心理的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1—2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1岁以后由于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应该让幼儿吃母乳或牛奶为主转变为吃饭。这就需要父母从饮食上保证幼儿身体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并且使幼儿养成定时定量进食、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而这些好习惯又恰恰是幼儿适应外部环境、抵抗疾病侵袭的坚强后盾。只有以良好的身体做保证,才可以使幼儿在新的年龄阶段适应其生理发展的巨大变化。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幼儿在1岁2个月左右就可以独立行走了。此时的父母一定不能因为怕孩子摔跤而剥夺幼儿行走的权力,也不能过量练走路而使幼儿腿部肌肉发展受阻碍。独立行走标志着幼儿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独立行走这一生理现象的出现,幼儿会产生很多的心理变化,如会有跟成人一样的感觉,会有一种成就体验。尽管这些心理现象还属于萌芽状态,但毕竟是今后心理发展的基础。 1岁6个月以后,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会通过训练有很大发展,比如让幼儿做一页一页地翻书、穿珠子、搭积木等等动作,会使幼儿在手指灵活运动的同时刺激幼儿大脑的发育。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幼儿手的灵活运动和独立行走会使幼儿扩大认识世界的范围。1—2岁的幼儿开始对玩具感兴趣,此时的父母一定要注意为幼儿选购玩具不能只求量多或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应该考虑到幼儿自身对玩具的喜好及玩具本身的安全性和教育性。玩具对孩子来讲犹如天使,幼儿在玩玩具的过程当中,不但要动手、动眼,随之启动的还有一些心理活动,如注意与想象,幼儿会对玩具的某个特性产生注意,进而发生一些简单的想象。这个时候,若父母细心观察、加以引导,就会使幼儿的这种无意注意与无意想象尽早地转变为有意注意和有意想象。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1岁6个月以后,幼儿就开始了积极的言语活动。这时的幼儿会突然很爱说话,并且时不时模仿父母的一些语言习惯。基于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是“模仿”,此时的父母一定要时刻留心自己的语言是否、合适,让幼儿无论从父母的有意教育上还是无意影响上都可以得到一个能够模仿、学习的榜样。这一时期的幼儿由于生理与认知的原因,都会以简单的电报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父母应该做到在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再对其施加教育影响。比如,孩子想吃饼干,他会说:“妈妈,饼干。”此时即使母亲理解了幼儿的意图也必须用完整的语言来感染他,你可以问他:“宝宝是不是想吃饼干,妈妈现在就给你拿一块饼干。”然后让幼儿与你一起说:“妈妈,我要吃饼干。”待幼儿说完整这句话后,再将饼干给到幼儿手中。长此下去,幼儿会在父母刻意营造的这种语言环境中努力去掌握人与人交往的基本方式—语言交流。 论文浅谈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来自 1—2岁的幼儿尚处于完全模仿阶段,幼儿对任何事物的反应都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故而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言行的正确性。此阶段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家中的环境,都会给幼儿的性格打下烙印,比如家中总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幼儿长居此处也会养成爱整洁 的良好性格特征。再比如,此时父母可以引导或让幼儿一起收拾玩完的玩具,这会让幼儿养成有责任心,做事有头有尾的良好性格特征。 三、2—3岁幼儿的家庭教育 有了两年的生活经历,幼儿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如果在前两年有了良好的教育基础,那么这一年的教育就会顺利得多(当然,在这一年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后面我会谈到)。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2—3岁的幼儿在身体发育方面没有1岁时增长迅速, 但相对而言还是一个增长得快的阶段。2岁以后的幼儿乳牙已出齐, 这对食品的限制减少,父母还可以让幼儿多摄入些豆类食品及某些可生食的蔬菜、水果。这一年尤其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清洁牙齿和保护牙齿的教育。因为生理原因,3岁前幼儿不宜刷牙, 所以父母应该教会幼儿用干净的毛巾擦拭牙齿表面或用盐水漱口;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幼儿不能多吃甜食,如《老虎拔牙》的故事就可以让幼儿很形象地理解甜食对牙齿的危害。 2岁6个月以后的幼儿大多会发生“口吃”现象,这种现象是生理性的正常反应,因为此时的幼儿思维发展速度要比言语发展速度快,所以在幼儿边想边说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断断续续、磕磕巴巴的现象。对此,父母没必要忙着去给幼儿看病,也不要强行纠正或觉得好玩去模仿,而应该诱导幼儿慢慢地讲,父母除了静静地听外,还可以让幼儿多听故事或诗朗诵等文学语言。这样幼儿就可以在不知不觉的宽松状态中度过这一生理发展期。 (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2岁以后,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幼儿会有反抗、 “自私”的行为出现,也会抢着为父母或为自己干事。对于前者,父母千万不要以为是幼儿的退步而加以训斥,而应该采用“以退为进”的手法来化解幼儿的反抗行为,用耐心、形象的讲解来减少幼儿的“自私”表现,否则会使幼儿真的养成与人对立、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特征。 2岁以后的幼儿已经有了自己的是非标准与行事态度, 父母不能过多干涉或限制幼儿的行为,否则会对幼儿的性格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一个孩子为抢夺玩具而与另一个孩子发生矛盾,这时只要有一个孩子哭了,做为旁观者的你的孩子一定会无原则地去同情、帮助这个哭的孩子,即使这个哭的孩子是真正有错的一个孩子,父母也应该先肯定孩子的同情心,然后再告诉他抢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再比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礼貌,希望孩子能与见到的每一个熟人打招呼,但有时孩子会因为情绪或其他原因而不愿意开口,此时父母不应该对此耿耿于怀,认为孩子没礼貌,给自己丢面子,而应该看到这正是幼儿性格萌芽的一种表现。若长期强迫幼儿照父母的意思去说话,就会导致幼儿养成无主见、虚伪、不诚实的不良性格特征。 总之,家庭教育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所以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应该在发展幼儿身体动作与四肢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及言语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道德意识、良好心理品质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进行这些教育的同时渗透智力的启蒙,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态度,才会为幼儿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婴幼儿生理发展过程中,“手眼协调”的动作发生,意味着婴儿的手开始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父母若想让婴儿的这种动作早些出现(一般在4—5个月出现),就必须有意识地帮助婴儿坐起来去抓东西,因为坐起来的姿势使婴儿的视线容易落于婴儿自己的手上,就可以使手的活动范围与视线范围重合。这个动作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 要想发展婴儿的言语能力,就必须先让婴儿听,然后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与教育。比如,让婴幼儿听到的语言必须是正确的、规范的,在幼儿说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听,若有问题一定要待幼儿说完后再纠正。这样不但纠正了幼儿的语言错误,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言语习惯——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 幼儿有了健康的身体和较高的言语能力,父母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讲给幼儿一些有道德内容、有良好心理品质(如勇敢、善良、坚强等)内容的故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得这些道德准则与良好心理品质。 经常带婴幼儿到户外去晒太阳、活动,不但对婴幼儿身体有益,而且还可以同时帮助婴幼儿认识外界事物,父母可以采用问答式(自问自答、你问他答)对话,发展婴幼儿对外界的注意力、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2—3岁的幼儿最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反复听同一个故事,根据这个特点父母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故事高潮处停下,告诉幼儿你忘了后面的内容需要看看书,然后假意去看书再接着讲故事,这样会使幼儿对认字有强烈的欲望。也可以在重复讲故事的过程当中,变换一些词语的搭配,让幼儿了解一些同义词与词语的多种搭配(幼儿会很容易发现你的这种变换)。还可以让幼儿把听来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其他人听,在获得好评后,可以增强幼儿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另外,在这三年当中,还要注意供给婴幼儿营养均衡的食品,但不必进食补品或补药,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洗手、玩完玩具洗手等。这些习惯的养成,刚开始全要靠父母的帮助,待幼儿能适当自理的时候,父母则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如不能让幼儿自己倒开水、毛巾要挂在伸手即够得着的地方等等)。婴幼儿生病后,若不是大病最好就近治疗,父母不必过分忧虑,而应该平和地面对婴幼儿的小病痛,让婴幼儿在父母的感染下增强抗病的心理承受力。家中要备有婴幼儿的常用药,但不可将药乱放,以防婴幼儿误食;也不能给婴幼儿服用成人药品。 如果婴幼儿在安全、整洁、有教育因素的环境中度过三年,那么对婴幼儿的今后成长会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
本文档为【浅谈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 - 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