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

2017-09-21 25页 doc 51KB 2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44330

暂无简介

举报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 教案综述 课程编号 总学时 108 01120 课程名称 普通植物病理学 学 分 数 7 讲课: 60 学时 课型 必修、理论、实验 实验: 48 学时 实习: 一周 授课对象 植保专业 二年级 基本教材: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目: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4. 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 教案综述 课程编号 总学时 108 01120 课程名称 普通植物病理学 学 分 数 7 讲课: 60 学时 课型 必修、理论、实验 实验: 48 学时 实习: 一周 授课对象 植保专业 二年级 基本教材: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目: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4. 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Agrios, G.N. Plant Pathology Academic Press 1997(第四版) 6.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7.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8. E. 高又曼,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科学出版社,1979 基本教材和主要 9.孙树权等,山西经济植物真菌病害志,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90 参考资料 10(谢联辉著. 植物病毒名称及其归属,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11(Manners,J.M.著,王焕如等译. 植物病理学原理. 农业出版社,1988 12(李振歧主编,植物免疫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3(H. Wheel 著,沈崇尧译. 植物病程. 科学出版社,1979 14(J.E. Vanderplank著,曾士迈等译. 植物病害过程的遗传学和分子基础.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15(弗赖伊,W.E.著,黄亦存等译. 植物病害管理原理. 科学出版社,1988 16(曾士迈等著. 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出版社,1986 17(梁训生,谢联辉主编. 植物病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8.王金生,植物病原细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9.张绍升编著. 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防治,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0.刘维志主编. 植物病原线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本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大部分,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实习、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和掌握植物病原鉴定、植物病害诊断及防治的基本方法,为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植物病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各类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病害特点;病 教学重点、难点 害发生发展过程动态分析;病原与寄主互作机制;病害诊断、预测和防治的依据、原理和方法。 教学进程 课次 章节 学时 包含课堂第一章 绪论 理论和教第1,3次课 8 第二章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学实验 第3次课 1 第三章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 第4,5次课 8 第四章 鞭毛菌亚门 第6,7次课 6 第五章 接合菌亚门 第7次课 4 第六章 子囊菌亚门 第8,9次课 9 第七章 担子菌亚门 第9,10次课 9 第八章 半知菌亚门 第11,12次课 13 第九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第13,14次课 6 第十章 植物病毒 第14,16次课 7 第十一章 植物寄生线虫及原生动物 第16,17次课 6 第十二章 寄生性植物 第18次课 2 第十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 第19,20次课 4 第十四章 寄主,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第21,23次课 5 第十五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23,25次课 10 第十六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 第25,27次课 5 第十七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 第28,30次课 5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 绪论(8学时) 教学目的 植物病理学的性质、研究领域和发展史,弄清植物病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 和要求 知识。 重点难点 植物病害的概念、致病性、症状复杂性、传染过程、侵染循环 先对学生介绍该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安排、考核内容、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等情况。 第一节 植物病理学学科简介 一、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内容和目的 1(性质研究内容: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植物病害发生的过程、植物病害的流行和测报、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的控制 2(目的 二、与其他学科关系 三、植物病理学简史 1(对植物病害的感知:远古至17世纪 2(植物病理学形成时代:18世纪至19世纪中 3(植物病理学发展时代:19世纪中至20世纪 4(植物病理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教学进程 第二节 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 1(定义 2(特点:病原、病程、症状、经济损失 3(植物病害的病原:生物病原物与非生物病原物,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 4(形成要素 非侵染性病害:寄主、病原 侵染性病害:病理观:寄主、病原、环境条件、病三角。生态观:人类干预、病四面体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实验观察3学时) 1(症状的概念: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病征与病状 2(病征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菌脓、菌块、线虫虫 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体 3(病状的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4(症状现的复杂性:同原异症、同症异原、不同阶段表现、不同环境表现、病原物与寄主的反应、隐症现象、潜伏侵染、带毒、并发症、复合症状。 5(研究症状的意义 三、植物病害的类型 1(依病原类型划分: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2(其他:依寄主类型、传播方式、危害部位、病原生物、流行特点、再侵染次数等 四、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寄生性:生物间的关系(:共生、共栖、竞争、拮抗、捕食等)、寄生性与腐生性、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类型,专性寄生物(活体寄生物)与非专性寄生物(死体寄生物、半活体寄生物)、寄生物演化、寄生性 强弱与病害防治 2(致病性:毒性、侵袭力 3(寄生性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 4(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或致病性分化:寄主范围、种、变种、专化型、小种、菌系或株系、生物型、菌株、寄生性和寄主范围的关系 五、病害循环和传染过程 1(传染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2(侵染循环: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 1. 病害、病害症状、病因的定义。 2(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3(爱尔兰饥谨、孟加拉饥荒的原因及后果如何, 4( Tillet,deBary,E.F.Smith,土居养二,Diener,Milladet,Stanley, 本章思考题 Bawden,Mayer,Cobb等人对植物病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5( 寄生性、致病性的定义、类型 6. 病征与病状的定义。病状的主要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7. 了解症状表现的复杂性对植物病害的识别有何意义, 1.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资料 2.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1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引起病害类型、危害特点及预防措施。 和要求 重点难点 不同因素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因分析 第一节物理因素所致的病害 一、温度:冷害、冻害、土壤低温根系发育不良、日烧、温度聚变 二、水分:涝害、旱害、水分聚变 三、光照:弱光长势衰弱,强光日烧 教学进程 四、风 第二节化学因素所致的病害 一、营养失调:缺素症、元素过量、失衡 二、环境污染:空气有毒气体、土壤、水污染 三、农药、激素使用不当:急性、慢性、残留药害 1(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植物造成什么影响 本章思考题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1.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要参考资料 2.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 植物病原真菌概述(8时) 了解真菌地位、形态、生活史特点及分类概况,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真菌繁殖方式及过程、生活史多样性 第一节 真菌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一、二界系统 二、五界系统 三、八界系统 第二节 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营养体 1(营养体的类型:原质团、单细胞、单胞具须、假菌丝、菌丝体 2(菌丝体:菌丝体、菌丝、隔膜、有隔菌丝、无隔菌丝、菌丝生 长 二、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三、菌丝的变态:吸器、附着胞、假根、菌环、菌网 四、菌组织体 1(菌组织:疏丝组织、拟薄壁组织 2(菌组织体:菌核、菌索、子座(多媒体图示、实验观察) 第三节 真菌的繁殖 一、真菌的无性繁殖 1(无性繁殖方式:断裂、芽殖、裂殖、割裂 2(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二、真菌的有性繁殖 1(性的亲和性:同宗配合、异宗配合(两极性、四极性)、单孢结实 2(有性繁殖过程:质配(游动配子配合、配子囊接触交配、配子囊直接配合、授精作用、体细胞结合)、核配、减数分裂 3(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三、准性生殖:异核体,杂合二倍体,有丝分裂,单倍体化 (多媒体图示、实验观察) 第四节 真菌的生活史 一、生活史概念:过程、生活史阶段(有性、无性)、细胞核的变化 二、生活史类型:无性型、单倍体型、单倍体,双核型、单倍体,二倍体交替型、二倍体型(多媒体图示) 第五节 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 一、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菌系、毒系、株系、生物性、营养体亲和群、菌丝融和群 二、命名 三、分类系统:Ainsworth系统 1(多界菌物系统与过去的真菌分类系统有何区别?菌物和真菌在实际意义上有 何不同? 2(真菌的形态有何特征?对真菌的分类有何意义? 3(菌物的典型生活史包括哪些阶段?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在植物病害发生过程 中起到哪些重要作用?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3. 魏景超 ,《真菌鉴定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4. E. 高又曼,《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 科学出版社 1979《植物病害诊断》陆家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第四章教案 第四章 鞭毛菌亚门(6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该亚门的地位、形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和要求 重点难点 根肿菌纲、壶菌纲重要属的生物学特点;卵菌纲分类 第一节 鞭毛菌的一般性状 一、形态结构:营养体类型及结构、无性繁殖(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鞭毛)、 有性生殖 二、分类 第二节 根肿菌纲 教学进程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第三节 壶菌纲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第四节 卵菌纲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用挂图或多媒体图示)(实验观察3学时) 1(卵菌纲中的腐霉菌、疫霉菌和霜霉菌在生活习性、寄生性和致病性、病害本章思考题 传播特性、形态特征等方面有何不同? 2(简述根肿菌纲所含重要植物病原菌的寄生性和致病特点.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资料 2.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3. 魏景超 ,《真菌鉴定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4. E. 高又曼,《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 科学出版社 1979 第五章教案 第五章 接合菌亚门(4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该亚门的地位、形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和要求 重点难点 重要属形态区分 第一节 接合菌的一般性状 一、形态结构:营养体类型及结构、无性繁殖(孢子囊、孢囊孢子)、有性生 殖(接合孢子) 教学进程 二、分类 第二节 接合菌纲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用挂图或多媒体 图示)(实验观察放在真菌一般形态实验中) 1(接合菌与卵菌的营养体有何异同之处?接合菌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哪本章思考题 些孢子类型? 2(接合菌门中引起植物病害的重要属有哪些?简述其致病特点和防治措施.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资料 2.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3. E. 高又曼,《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 科学出版社 1979 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 子囊菌亚门(9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该亚门的地位、形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和要求 重点难点 核菌纲、腔菌纲及重要属形态区分 第一节 子囊菌门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形态结构: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性结合方式、子囊形成、子囊 孢子形成与释放、子囊果类型及结构)(多媒体图示) 二、分类 第二节 半子囊菌纲和不整囊菌纲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第三节 核菌纲 教学进程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多媒体图示、实 验观察外囊菌和白粉菌) 第四节 腔菌纲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多媒体图示、实 验观察) 第五节 盘菌纲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多媒体图示、实 验观察) 1(简述子囊菌的典型生活史,子囊菌的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在病害循环中各起 何作用? 2(子囊菌的子实体有哪些类型?各类子实体有何形态特征? 3(子囊菌的子囊及子囊壁结构有哪几类?哪类子囊菌具有双层壁子囊? 本章思考题 4(子囊菌中高度寄生或专性寄生的真菌分布于哪些目?这些病原物引起的病害 症状具有哪些特征? 5(简述子囊菌在植物上的致病特点和防治要点,子囊菌的无性阶段和有性阶 段产生何种病征? 主要参考资料 1.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第七章教案 第七章 担子菌亚门(9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该亚门的地位、形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和要求 重点难点 锈菌和黑粉菌区别,锈菌形态、生活史多样性 第一节 担子菌的一般性状 一、形态结构 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性结合方式、担子果、担子、担孢子形成与结 构)(多媒体说明生活史过程及特点) 二、分类 第二节 冬孢菌纲 教学进程 一、锈菌目(多媒体图示、实验观察3学时)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二、黑粉菌目(用挂图或多媒体图示、实验观察3学时)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第三节 层菌纲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1(担子菌的菌丝体有何特点?担子由哪些部位或器官产生?担子有哪些类型? 2(锈菌和黑粉菌的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态特征和产生方式有何不同? 3(黑粉菌和锈菌寄生性和致病性、侵染和危害特点有何异同?植物黑粉病和锈本章思考题 病在病害流行学和方面有何区别? 4(锈菌的生活史有哪些特点? 引起小麦锈病和梨锈病流行为害的病菌生活史 阶段有何不同?对这两种锈病在防治措施上有何不同?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主要参考资料 3.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 4(康振生等,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第八章教案 第八章 半知菌亚门(13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该亚门的地位、形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 和要求 重点难点 孢子的发育方式 第一节 半知菌的一般性状 一、形态结构:营养体、无性繁殖(繁殖方式、无性孢子、载孢体、分生孢子 形成方式)、有性生殖(用多媒体图示) 二、分类 教学进程 第二节 丝孢纲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用多媒体图示) 第三节 腔孢纲 形态特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防治特点(用多媒体图示) (实验观察重要病原物形态结构,9学时) 1( 半知菌在植物病害中有何重要性? 2( 如何诊断半知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本章思考题 3( 半知菌孢子发育发生方式有哪些? 4( 比较半知菌中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点 5( 半知菌萨卡多分类系统、安斯沃思分类系统有何特点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资料 2. 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3. 康振生等,植物病原真菌超微形态,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第九章教案 第九章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6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地位、形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 和要求 诊断特点 重点难点 不同属原核生物生物学和致病特点 第一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 一、形态结构:(用挂图或多媒体图示) 1、细菌:形态球形、杆状、螺旋形、聚合体,结构鞭毛、粘质层、荚膜、细 胞壁、细胞膜、原生质、核区、质粒(革兰氏染色实验3学时) 2、菌原体:无壁 二、细菌的繁殖及群体性状:裂殖、芽殖;菌原体难培养,个别形成煎蛋状; 细菌菌落形态、颜色、作用。 教学进程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 一、分类 二、主要类群 薄壁菌门:土壤杆菌属、欧氏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布克菌 属、韧皮部杆菌属、木质部小菌属 厚壁菌门:棒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短小杆菌属、红球杆菌属 无壁菌门:植原体、螺原体 第三节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1.植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有何本质区别?原核生物包括哪些类群, 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与菌物在病原物分类、鉴定、病害特点和防治方面有何 不同? 本章思考题 3. 在自然界为专性寄生的原核生物有哪些类群?这些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症状 有何特点? 4. 细菌染色体DNA与质粒在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及其功能有何不同, 主要参考资料 1. 任欣正等,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与鉴定,农业出版社,1994 第十章教案 第十章 植物病毒(7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植物病毒的地位、形态、生物学、分类、主要病原类群、致病和诊断特点 和要求 重点难点 植物病毒的复制、传播和检测 第一节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 一、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球形、线形、杆状、聚合体、多分体;衣壳、核酸 (用挂图或多媒体) 二、植物病毒的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水、盐、酶 三、物理化学特性:稀释限点、钝化温度、体外存活期、沉降系数等。 第二节 植物病毒的侵染和传播 一、植物病毒的侵染和复制:微伤口、核酸复制、信息表达、过程 教学进程 二、病毒在植物体内的运转:短途、长途:随有机物运转 三、植物病毒的传播:机械、介体(与昆虫关系)、无性繁殖、花粉、种 子 四、病毒病害:系统性、内部、外部症状 第三节 植物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一、植物病毒的分类 二、病毒病毒的命名:俗名法 三、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卫星病毒 1. 病毒与细胞生物有何区别,简述病毒粒体衣壳和病毒核酸主要功能? 2. 如何区分单体病毒、多分体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卫星病毒? 3. 植物病毒的增殖要经过哪些过程? 病毒在植物体内运转通过哪些方式? 本章思考题 4. 为什么叫茎尖脱毒技术,其理论依据何在, 5.介体与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类型?对防治病毒病有何意义? 6. 分类主要依据是什么?植物病毒的学名表记方法与其他病原物有何不同? 主要参考资料 1. 梁训生,谢联辉主编. 植物病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第十一章教案 第十一章 植物寄生线虫及原生动物(6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植物寄生线虫的地位、形态、生物学、分类、主要类群、致病和诊断特点 和要求 重点难点 植物线虫的形态和结构区分;植物线虫的分类和致病机理 教学进程 第一节 植物线虫的形态和结构 一、形态:线形、柠檬形(用线虫的形态和结构挂图或多媒体) 二、结构:1、体段:头、胸、腹、尾 2、解剖:体壁、体腔(体腔液、系统) 第二节 植物线虫的生态学和致病性 一、生态学:土壤环境(位置、氧气、温、湿),生物环境。 二、致病性:机械损伤、酶、毒素、并发症 第三节 植物线虫的分类和主要类群 一、分类 二、主要类群 第四节 植物病原生动物 1.简述植物寄生线虫对植物的致病特点? 与其他病害之间有何相互关系? 2. 如何鉴别植物寄生线虫与土壤腐生线虫? 如何诊断植物线虫病害, 3(植物线虫的生活史有何特点?如何利用这些特点来防治植物线虫病害? 本章思考题 4(植物线虫的寄生性和寄生方式有何类型?哪些寄生方式对植物的破坏性更 大? 5(植物病原线虫有哪些传播途径?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应采取哪些相应的防治 措施?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刘维志主编,植物病原线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资料 3(张绍升编著. 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防治,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毕志树、李进,植物线虫学,农业出版社,1965 第十二章教案 第十二章 寄生性植物(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寄生性植物的地位、形态、主要类群、寄生和致病特点 和要求 重点难点 寄生性植物的防治 第一节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 教学进程 一、寄生性植物的形态结构(用挂图或多媒体) 二、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性:全寄生、半寄生,茎、根寄生、寄生过程 三、寄生性植物的致病性:消耗营养,症状表现 四、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种子繁殖,人为传播、风、鸟 第二节 重要的寄生性植物 菟丝子、列当、桑寄生、寄生性藻类(形态观察放在症状观察实验中) 1(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有何特点,我省有哪些重要的寄生植物本章思考题 种类, 2(半寄生和全寄生种子植物在营养方式、形态学和解剖学等方面有何区别, 主要参考资料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第十三章教案 第十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4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植物病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侵染循环各个环节对植物病害发生和要求 发展和对病害控制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控制奠定理论基 础。 重点难点 各部分内容的研究对象、内在联系及意义 第一节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方式、场所(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土壤--土壤习居菌、土 壤寄居菌,病株残体、肥料) 第二节 病原物的传播 气流传播(方式、传播梯度效应、与病害防治的关系)、雨、水传播、生物介 体传播、土壤和肥料、人为因素传播 教学进程 第三节 侵染过程 一、接触期:接触前、接触前期、接触后期、影响因素 二、侵入期:侵入方式、侵入途径(伤口侵入的机制与直接侵入的机制)、侵 入时间、侵染剂量、影响侵入的因素 三、潜育期:特点、寄生关系类型(死体营养型、活体营养型)、吸取营养方 式、寄生部位(局部侵染、系统侵染)、潜育期时间、影响因素 四、发病期:特点、症状表现类型、影响发病期的因素 第四节 初侵染和再侵染 1(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侵染过程、接触期、侵入期、发病期、活体营养寄 生物、死体营养寄生物、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病害循环、病原物的初次侵染 和再次侵染、发病中心、土壤寄居菌、土壤习居菌。 本章思考题 2(在接触期病原物有哪些活动,环境条件对病原物的活动有何影响, 3(病原物侵入寄主有哪些途径,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简述各种病原物的越夏或越冬方式和越夏场所。 5. 试述各种病原物传播的方式和方法。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资料 2. H. Wheel 著,沈崇尧译. 植物病程. 科学出版社,1979 第十四章教案 第十四章 寄主,病原物的相互作用(5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病原物的致病生理机制、植物罹病后生理代谢的变化规律、植物抗病和要求 的生理生化机,制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原物与寄主在生理学 方面的相互作用的概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植物免疫生理学、生理植物病理生 理学和分子植物病理学奠定基础。 病原物与寄主相互识别;植物抗病机制诱导;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遗传关重点难点 系 第一节 五、病原物与寄主相互识别 第二节 病原物的致病生理 一、夺取寄主的生活物质 二、机械压力 三、酶 教学进程 四、毒素:作用、植物受作用位点、寄主代谢变化、毒素类型 五、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第三节 植物罹病生理 一、呼吸作用的变化:表现、部位、变化原因、机制 二、光合作用:诱因 三、核酸和蛋白质代谢:含量变化、种类变化 四、酚类物质和相关酶:罹病植株产生抗病物质 五、水分生理:增强叶片蒸腾作用;减少蒸腾有毒物质积累;阻滞导管液流上升;细胞膜透性改变。 第四节 植物抗病机制 一、物理被动抗性机制:体表形态结构,木栓化组织与木质化组织,物质沉积,导管结构 二、化学被动抗性机制:天然抗菌物质、溢泌物质、酶类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酶抑制物含糖量等 三、物理主动抗性机制:细胞壁的改变、壁类似物质、胼胝质沉积、乳突、愈伤组织、阻塞维管束 四、化学主动抗性机制: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植物对病原菌毒素的解毒作用 第五节 病原物与寄主相互作用的遗传学 一、基因对基因假说 二、病原物致病性的变异:有性重组、突变、异核现象、准性生殖、转化、转导 三、抗病性的遗传变异 1. 如何理解抗病性的概念和概念的相对性, 2. 抗病性遗传的主要类型。 3. 病原物致病性变异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4. 群体毒力、品种抗性丧失的本质、定向选择、稳定化选择的定义。 5. 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的概念。 6. 谈谈基因对基因假说及其意义。 本章思考题 7. 为什么说病原物产生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8. 区分寄主选择性毒素与寄主非选择性毒素有何意义, 9. 举例说明病原物各种致病因素的协同作用。 10. 举例说明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 11. 物理主动抗性机制有哪些, 12. 谈谈过敏性坏死反应、植物保卫素的作用。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资料 2.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H. Wheel 著,沈崇尧译. 植物病程. 科学出版社,1979 4(李振歧主编,植物免疫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5(J.E. Vanderplank著,曾士迈等译. 植物病害过程的遗传学和分子基 础.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第十五章教案 第十五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10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要点和新病原物鉴定的柯赫氏法则 和要求 重点难点 不同类型病害症状特点及诊断方法;柯赫氏法则应用 第一节 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程序 田间调查、症状观察、显微镜检查、病原物分离培养、查对资料五、 第一节 新病害的鉴定 教学进程 柯赫氏法则:实质、应用、局限性等(病原物分离、培养实验6学时) 第三节 植物病害诊断的技术 血清学诊断、噬菌体诊断、理化诊断法、单克隆抗体诊断法、生物学测定诊法 1.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2.柯赫氏法则的内容及应用。 本章思考题 3.不同病原物引起病害的症状特点,了解症状表现的复杂性对植物病害的识 别有何意义, 4.举例说明琼脂双扩散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的作用 1.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资料 2.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孙树权等,山西经济植物真菌病害志 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1990 第十六章教案 第十六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5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植物病害计量方法、流行种类和规律、测报的方法原理的介绍,使学生明 和要求 确植物病害的流行规律及因素分析的原理,掌握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的基本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流行概念及动态、经验预测模型、系统模拟预测模型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病害流行的概念:群体学的观点、经济学的观点、流行学的观点 二、病害的流行因素:寄主与病原物的互作群体、外界环境条件、人的干扰 三、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流行学特点—病害种类、传播、越冬越夏、流行主导因素、寄主反应、环境影响、菌量积累、变化 四、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多循环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单循环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季节流行动态的模型、年份间流行变化 五、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时空关系、传播特点、传播距离类型、传播动力、田间分布 六、植物病害的计量 1、植物病害计量目的 教学进程 2、计量指标:发病率、严重度、病情指数 3、严重度的计量:分级法。 4、病情指数计算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预测预报 一、预测预报的有关概念:预测、预报、预报量、预报因子、测报目的 二、预测的种类:流行程度预测、发生期预测、损失预测、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测报的时限 三、预测的依据:长期预测依据、中期预测依据、短期预测依据、测报因子的选择 四、预测方法:经验预测模型(综合分析预测、数理统计预测的多元回归分)、系统模拟预测模型 1( 植物病害的计量方法有哪些, 本章思考题 2( 如何计算病情指数, 3( 试举例比较多循环病害和单循环病害的流行学特点。 4( 举例说明多循环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5( 为什么说表观流行速率(r)是一个重要的流行参量, 6( 什么是传病中心,传病中心在病害流行中有哪些作用, 7( 试举出流行因子变动导致病害大流行的实例。 8( 病害流行预测有哪几种类型,列举三种以上病害的预测办法,指出其预测 依据,评议其优缺点。 1. 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资料 2. 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3. 曾士迈等著. 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出版社,1986 第十七章教案 第十七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5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植物病害管理概念及其措施的介绍,使学生明确植物病害控制的原理及方和要求 法,掌握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为今后学习农作物病害防 治学提供理论基础。 重点难点 植物病害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植物病害管理的原理 一、植物病害管理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念的沿革、病害管理的原则 二、植物病害管理的原理 第二节 植物病害管理的措施 一、植物检疫: 定义、目的、任务、对象、 教学进程 检疫措施:禁止进境,限制进境,调运检疫,产地检,国外引种检疫,携带物、 邮寄、托运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特点和意义、常用方法和防病原理(使用无病繁育材料、建立 合理栽培、保持田园卫生、加强栽培管理) 三、生物防治::原理、特点、对象;作用:拮抗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 用、交互保护作用 四、物理防治:干热处理,热水、热空气,辐射 五、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原理,杀菌剂的作用方式,化学防治的主要方法,化 学防治的特点 六、选用抗病品种:作用、对象、抗性鉴定方法、抗病育种的途径、抗病基因 的合理利用 1(如何理解植物病害管理,谈谈植物病害管理措施的流行学效应 2(举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实例,并说明其可能的防病机制 本章思考题 3(当前在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措施, 4(如何合理使用杀菌剂调查当地主要作物病害化学防治现状,提出改进化学 防治的建议 1(弗赖伊,W.E.著,黄亦存等译. 植物病害管理原理. 科学出版社,1988 主要参考资料 2(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
本文档为【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