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2022-04-08 50页 ppt 691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快乐每天

暂无简介

举报
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主讲人:张维斌第一章概述一、审图原则不同与设计院的施工图校对和审核,主要审查施工图中以下几方面问题:1.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含国标、行标、地标)中的强制性条文(简称强条);2.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3.法规中涉及技术管理的规定且需要在施工图设计中落实的事项;4.其他设计主体结构和地基基础安全性的问题。二、审查内容1.基本规定2.混凝土结构3.地基与基础4.砌体结构5.钢结构三、对审图原则的几点说明1、设计中采用的工程建设标准应是有效版本。2、设计中采用的地基承载力等地基土...
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建筑结构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主讲人:张维斌第一章概述一、审图原则不同与设计院的施工图校对和审核,主要审查施工图中以下几方面问题:1.现行工程建设(含国标、行标、地标)中的强制性条文(简称强条);2.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3.法规中涉及技术管理的规定且需要在施工图设计中落实的事项;4.其他设计主体结构和地基基础安全性的问题。二、审查内容1.基本规定2.混凝土结构3.地基与基础4.砌体结构5.钢结构三、对审图原则的几点说明1、设计中采用的工程建设标准应是有效版本。2、设计中采用的地基承载力等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抗浮设防水位几建筑场地类别应与审查合格的地勘报告一致。3、设计中涉及的荷载规范及的荷载或作用,应符合荷载规范及相关规范的规定,当无具体规定时,取值应有充分依据。4.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分正确的基本烈度主要城镇中心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分组可按抗规附录A确定。5、结构设计的审查是审查的重要内容。6、超限高层建筑应由相关专家进行专项审查,未通过专项审查者,不得进行施工图审查;通过者,除其他审查外,还应审查是否执行了专项审查专家的意见。7、结构设计总说明的审查主要摘自《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第。4.3条。均是与施工图审查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如应在总说明中注明,也可示在其他相关施工图纸中。图纸设计深度虽很重要,但并不属审查范围,要点中摘录的内容,是因为这些深度问题会对施工图审查的实质内容带来影响。8、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等内容均不属于施工图审查范围,一般不予审查。对确有所审查的建筑工程施工图结构方案存在安全隐患等,应与设计院沟通,提请设计院进行方案论证等。个人或某个单位的观点、设计经验均不应成为施工图审查的依据第二章结构设计基本规定问题:建筑高度大于24m但不大于28m且层数小于10层的学生公寓、普通公寓是否属于高层建筑?解析:《高规》第1.0.2条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二层及二层以上民用建筑称为高层建筑。高度大于24m其他民用建筑是指办公楼、酒店、综合楼、商场、会议中心、博物馆等高层民用建筑,但高度大于24m的体育场、航站楼、大型火车站等大跨度空间结构除外。2。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应按1.0.2条。学生公寓、普通公寓等居住建筑,属非住宅建筑。因此只要其建筑高度大于24m的无论其高度是否大于28m都属于高层建筑,应按高层建筑进行设计。问题:哪些建筑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解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前款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2.即只有极少数工程需进行“防震减灾法评价”,现行《抗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等相关标准贯彻了《防震减灾法》的规定,是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依据。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3.0、3条的规定,仅特殊设防类(甲类)地震建筑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问题:如何判定多层建筑的规则性?特别不规则的多层建筑,如何执行《抗规》第3.4.1条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的规定?解析:1.多层建筑的规则性可以按《抗规》第3.4.3条(此条为审查要点)并参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判定。2.不规则的建筑应按《抗规》第3.4.4条的规定采取相应加强措施。此条为审查要点。3.特殊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这类建筑不要求进行专项审查,但设计单位应组织有关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包括结构方案、结构计算、抗震措施等方面的具体加强措施。4.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5.《抗规》第3.4.1条为强条,应严格执行问题:《高规》3.3.1条提出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宜适当降低,不规则项和适用高度降低如何量化?解析:1.平面和竖向的规则性应视具体情况按《抗规》第3.4.3条确定,一般结构高度宜减少10%左右。2.关于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具体情况1)对于部分框支结构,抗规表6.1.1的适用高度已考虑框支的不规则性而比全落地剪力墙结构高度降低,故仅当框支结构以上结构同时存在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时,高度宜适当降低,否则无需降低。2)仅有个别墙体不落地,例如不落地墙的截面面积不大于总截面面积的10%,只要框支部分的设计合理且不致加大扭转不规则,仍可视为剪力墙结构,其适用最大高度仍可按全部落地的剪力墙结构确定3}极个别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可不降低。此条为审查要点。问题:抗如何确定防震缝的净宽?解析:为防止建筑物在地震中相碰,防震缝的净宽度原则上应大于两侧结构允许的地震作用下水平位移之和。1。抗规第6.1.4条(此条为审查要点)规定:2.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以及可能的地震扭转效应的情况,多多益善,适当加宽;3.确定防震缝的净宽是结构抗震措施,根据规定甲、乙类建筑应提高一度后确定结构抗震措施。故甲、乙类建筑应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确定防震缝的净宽;4.钢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不应小于相应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5倍;5.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按不利结构体系确定缝宽;6.防震缝宽举例:相邻建筑挑出阳台的净宽。问题:如何确定下述结构在风载及多遇地震下的弹性水平位移角限值?解析:1.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设计,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限制应满足规范对剪力墙结构的规定;2.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根据剪力墙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比值按框架,框-剪结构中间线性插值;3.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根据剪力墙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比值按框架,框-剪结构中间线性插值;4.根据《抗规》附录6第6.1.4条第4款规定,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移角限值按框架,框-剪结构线性插值;5.抗规5.5.1条小震下弹性水平位移角限值为审查要点。问题: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结构,如何确定层间位移角限值?解析:《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第6.4.3条规定: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消能减震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取值:2.消能减震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取值要求:问题:《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6.3.10条,对乙类框架结构尚应进行变形验算,其变形控制要求是否按现行抗震规范执行?解析: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时,乙类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宜满足现行《抗规》的规定。问题:怎样理解"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解析:《分类标准》3.0.1条第4款(审查要点)规定:建筑各区段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下部区段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并指出: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即“区段”有两个含义:一是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二是平面内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因此:1.不同结构单元,各单元独立承担地震作用,彼此间无相互作用;地震下两结构同时破坏概率很小,且一般情况下各单元有单独疏散口,人流较易疏散。当建筑物各单元重要性显著不同时,可按各单元划分抗震设防类别。2同一结构单元,无论是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当其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应按其重要性的不同分别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类别。问题: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的建筑,其安全等级是否应为一级?解析:根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统一标准》GB50153-2008第4.1.1条的规定,抗震设计中的甲类建筑和乙类建筑的安全等级宜规定为一级,该条不是强条,也不是审查要点,因此不属于施工图审查的范围。问题: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建筑老年人用房的抗震设防类别是否应划分为重点设防类?解析:根据《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4条和《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第3.0.10条规定,养老设施建筑中老年人用房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应按重点设防类进行抗震设计。此条为审图要点问题:地震区单建式地下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抗震构造措施应如何确定?解析:1.关于单建式和附建式地下建筑1)单建式地下建筑:《抗规》第14章中的单建式地下建筑大体相当于《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中的单建倔开式人防工程,一般是单独建筑,单独运行,这类建筑功能要求一般较高,要求周围房屋倒塌后仍能继续使用,故设计要求高于一般地下室。2)附建式地下建筑:配合地面建筑使用要求而附设的地下建筑,通常包括高层建筑地下部分及与之相关地下空间,一般与地面建筑同时建设,相同运行,性能要求与地面建筑一致,在地面建筑倒塌后一般弃之不用,故设计要求与地面建筑一致。2.地震区单建式地下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抗震构造措施等应符合《抗规》第14章的有关规定。问题:砌体结构或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设置1~2层钢结构,什么情况下需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如何进行?解析:下部为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为钢结构的结构类型超出了我国现行标准的适用范围,应避免采用,特殊情况下采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钢结构的层数和高度,应计入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其层数及总高度的限值应按其底部的结构类型确定。2)顶部有2层及以上钢结构时,设计单位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针对抗震设计存在的不利因素采取技术措施。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审查,以专家的审查意见作为施工图审查的依据之一。问题:高度不超过12m的低层建筑,其抗震等级可否低于《抗规》第6.1.2条?解析:《抗规》第6.1.2条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等级的规定是以24m为界而不是以12m为界,故不应降低。注意此条是强条,必须严格执行。问题:什么是大跨度框架?框架结构中有一部分为大跨度框架,如何确定其抗震等级?解析:1.实际工程中,框架结构可能有三种情况1)框架柱网全部为常规柱网(即8m×8m左右的柱网)2)框架柱距大,比如柱距为18m、24m甚至更大;3)结构中既有常规柱网,也有柱距较大的情况;2《抗规》在表6.1.2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多层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抗震等级分别为四级、三级、二级,而大跨度框架则分别为三级、二级、一级,均比框架提高了一级。“大跨度框架”及其延伸至下一层的框架柱应按“大跨度框架”确定抗震等级。3.若框-剪结构、框-筒结构中出现“大跨度框架”如何确定其抗震等级?笔者认为:宜根据具体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若“大跨度框架”对承载力、延性等需求较多,也可按表中查的该结构体系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基础上适当提高问题:如何理解《抗规》第3.3.2条对I类场地上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规定?解析:1.建筑场地为I类时,对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措施。2.震害经验表明:同样或相近的建筑结构,建造于1类建筑场地时震害较轻,场地对震害作用有一定的减弱效应;3.“不提高”或“降低”的仅仅是抗震构造措施;4.规范用语是“允许”即“不提高”或“降低”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5.丁类建筑抗震措施已降低,不应再重复降低6.此条为强条,应严格执行。问题:甲、乙类建筑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时,若结构高度超过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如何确定构件抗震等级?解析:1.《高规》规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2.《抗规》规定:当甲乙类建筑按规定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而房屋的高度超过本规范表6.1.2相应规定的上界时,应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因此,对A级高度乙类9度高层建筑,抗震等级提高一级。即抗震构造措施和其他抗震措施抗震等级均应提高;甲类高层建筑应采取比9度更有效的措施;B级高度高层建筑,其抗震等级有更严格的要求。对A级高度甲乙类9度多层及7、8度多高层建筑,应采用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即仅将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或适当提高,不提高其他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此条为强条,应严格执行问题:主楼与裙房为一个结构单元,如何确定裙房部分的抗震等级?解析:1.抗规6.1.3条第2款规定:主楼与裙房相连,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房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2.该条为审查要点,应按此设计和审查。问题:结构嵌固部位在地下1层底板,如何确定地下室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解析:1.抗规第6.1.3条第3款:嵌固部位在地下室顶层,高层部分地下一层及其以外相关范围内构件的抗震等级应同高层地上结构抗震等级。地下二层及以下各层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9度抗震设计时抗震等级不宜低于三级。2.根据抗规第6.1.10条第3款,当结构计算嵌固端位于地下一层底板或以下时,底部加强部位尚宜向下延伸到计算嵌固端。依次,实际嵌固部位所在楼层及其上部地下室楼层构件抗震等级,可取与地上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相同,以下各层可逐层降低一级。3.相关范围意外的纯地下室构件的抗震等级可根据情况取三级或四级。6.抗规第6.1.3条第3款、第6.1.10条第3款均为审查要点。问题:钢结构房屋地下室的混凝土结构如何确定抗震等级?解析:对上部是钢结构的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规范未作出明确规定。建议:当上部钢结构嵌固在地下室顶板时,可参照结构体系相近的混凝土结构适当调整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例如钢框架结构可参照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框架-中心支撑和框架-偏心支撑(延性墙板)结构可参照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钢结构筒体可参照混凝土筒中筒结构。地下一层以及各楼层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一级,但不应低于四级。问题:如何根据《高规》和《超限审查要点》判断是否属于竖向体型收进结构或塔楼偏置?解析:1.竖向体型收进结构的特点就是结构侧向刚度沿竖向发生剧烈变化,往往在变化的部位产生结构的薄弱部位;而塔楼偏置时,各塔楼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匀,结构扭转振动反应大,高振型对内力的影响更为突出。因此结构侧向刚度是否突变、扭转效应是否明显是判别竖向体型收进结构或塔楼偏置的重要依据。2.分析比较根据《超限审查要点》和《高规》的规定.竖向收进位置高于结构高度20%时,应按《高规》判断是否属于尺寸突变及塔楼偏置;当竖向收进位置不高于结构高度20%时,应按《超限审查要点》附件一规定判断是否属于塔楼偏置。3.具体工程的界定遇到问题时,可从严考虑或向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审查专家委员会咨询。问题:楼板开洞和楼板有较大的凹入有什么区别?如何判别楼板开洞和有较大凹入的不规则?解析:1.楼板有较大凹入或开有较大面积洞口的区别。2.对楼板有较大凹入或开有较大面积洞口的判别。1)规范规定;2)楼、电梯间和设备管井由于井筒的存在,具有较弱的空间约束作用,当仅为井筒内无板而外侧均有楼板时,一般不计入楼板开洞面积;3)建筑平面有凹口,当凹口很深,即使在凹口处设置楼面连梁,应仍属凹凸不规则,而不能按楼板开洞处理;4)当凹口宽度大于深度时,建筑变为U形平面,其抗震性能并不差;5)关于有效楼板宽度和楼板典型宽度的判别。楼板典型宽度一般按楼板外形的基本宽度计算,但是挑阳台的楼板等不应计入;有效楼板宽度是指楼板凹入处楼板的净宽,当有楼梯间等大开洞时宜扣除;但在凹入处设置与主体竖向构件相连的拉板,宜计入。问题:应正确判定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解析:1.一、二a类区别在是否为潮湿环境,二a、二b类区别在"潮湿"和"干湿交替"、"非严寒非寒冷"和"严寒寒冷"。干湿交替主要是指室内潮湿、室外露天、地下水浸润、水位变动的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冰冻及冻融循环现象。2.容易出错的环境类别划分例如:1)建筑物内有游泳池和大型浴室时,其环境类别不应为一类而应划分为二a类,住宅建筑的室内卫生间、厨房等潮湿环境也应划分为二a类。2)北京地区雨棚等外露结构环境类别应为二b类二非二a类问题:设计文件中是否必须注明±0.00对应的绝对标高值?分析:±0.00与绝对标高的相对关系涉及到地基基础设计、基础埋深、与相邻建筑相对关系及设备专业管线外接等诸多问题,事关整个工程全局,因此必须在设计中注明。上述两条均为审查要点。问题:设计文件中是否必须注明±0.00对应的绝对标高值?分析:±0.00与绝对标高的相对关系涉及到地基基础设计、基础埋深、与相邻建筑相对关系及设备专业管线外接等诸多问题,事关整个工程全局,因此必须在设计中注明。上述两条均为审查要点。第三章结构计算问题:一些风荷载值的计算解析:1.《荷规》8.1.2条:基本风压应采用按本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风压,但不得小于0.3kN/m2。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的取值应适当提高,并应符合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强条)2.关于高层建筑、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的界定3.验算维护结构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荷规8.3.3条)风洞试验表明:在房屋的角边、檐口、边棱处,附属构件(阳台、雨蓬等)所受局部风压会超过《荷规》表8.3.1的平均值。即局部风压体型系数会增大;此外,局部风压体型系数还和构件受风面积有关,面积较小,局部风压体型系数越大。问题:6度设防的建筑结构是否都不需要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截面抗震验算,仅满足抗震构造要求即可?解析:1.根据《抗规》第5.1.6条规定,除了6度时建造于I、II、III类场地上的少数建筑外,6度时的不规则建筑、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仍应进行截面抗震验算(即地震作用计算)。2.虽然6度区不少建筑其他震作用在结构设计中不起控制作用,但由于地震作用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对建筑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准确性,工程设计中实际操作有难度,当实际工程无论从结构高度、建筑体型的复杂性、场地类别等,均已接近规范规定的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条件,而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很有可能会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2.目前结构计算已电算化,采用成熟软件进行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弹指一挥间"。计算工作量不大,结果可靠,避免了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何乐不为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建筑结构均宜进行地震作用计算。3.此条为强条。问题:什么情况下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如何计算?解析:1.下列情况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或影响。1)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抗规5.3.1条为强条)2)8、9度时的大跨度长悬臂结构(抗规5.3.1条为强条)3)8度抗震设防的带转换层结构的转换构件4)8度抗震设防的连体结构的连接体2.大跨度或长悬臂的界定(8度时大于2m,9度时大于1.5m)3.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1)输入地震波的动力时程计算;2)以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基础的地震影响系数法(抗规第5.3.1条)3)直接取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乘以竖向地震作用系数(抗规5.3.2/5.3.3条均为审查要点)4)抗规第5.4.3条,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应采用1.0。本条为强条。问题: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需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轴压比限值验算时是否必须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当高层建筑局部有其水平长悬臂结构和大跨度结构等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什么范围的柱的轴压比限值验算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解析:对规范规定应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结构,轴压比计算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问题:当场地类别处于分界线附近,地震作用计算时如何判定其特征周期?解析:1.《抗规》第4.1.6条规定: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4.1.6(略)划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分为Ⅰ0、Ⅰ1两个亚类。当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其值处于表4.1.6所列场地类别的分界线附近时,应允许按插值方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特征周期。注:表中Vs系岩石的剪切波速覆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都不是严格的数值(误差可在±15%)。当上述两因素据相邻两类场地分解处处于上述误差范围时,允许勘察报告说明该场地介于两类场地之间,以便设计人员通过插入法确定地震作用计算所用的特征周期。问题:《抗规》第4.1.8条规定针对抗震不利的边坡地段,地震影响系数应乘以增大系数,计算中如何考虑?解析:1.本条对各种地形,包括山包、山梁、悬崖、陡坡等均适用。2.本条是强条,应严格执行。问题:地下室顶板作为结构底部嵌固部位前提条件是什么?解析:首层底板顶与周边地下室顶板高差不大于梁高,且主楼首层与相关范围内地下一层侧向刚度之比满足嵌固部位要求时,可将主楼首层底板作为嵌固部位。问题:确定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按什么公式计算其刚度比?解析:《高规》在第5.3.7条条文说明中指出:“计算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时,……楼层侧向刚度比可按本规程附录E.0.1条公式计算。”即采用等效剪切刚度比计算。问题:当嵌固端下层柱的截面尺寸大于上层柱且受弯承载力不小于上层柱的1.1倍时,下层柱纵筋可否小于上层柱纵筋的1.1倍?解析:规范要求下层柱配筋是上层柱的1.1倍(审查要点),目的是要求下层柱的受弯承载力不小于上层柱的1.1倍,因此,只要能满足此要求就可以。问题:抗规6.1.14条、高规5.3.7条与高层建筑箱型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6.1.3条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25条对嵌固部位刚度比规定不一致,如何审查?解析:1.应符合《抗规》第6.1.14条规定,即一般情况下上比不大于0.5。2.此条为审查要点。确定上部结构嵌固部位工程实例举例1.高层建筑带大底盘地下室,上部结构的地下室顶板(室内地面)与其邻近的地下室(车库)顶板标高相差1.2m,地下室(车库)顶板上无覆土。2.高层建筑带大底盘地下室,上部结构的地下室顶板(室内地面)与其邻近的地下室(车库)顶板标高相差1.2m,地下室(车库)顶板上有覆土,且覆土填至标高-0.15m(即室内外高差很小)。3.高层建筑带大底盘地下室,上部结构的地下室顶板(室内地面)与其邻近的地下室(车库)顶板标高平齐(或相差很小),上部结构的地下室顶板为梁板结构,但邻近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4.住宅剪力墙结构,平面一侧为下沉式庭院。5.高层写字楼建筑,平面一侧有汽车坡道。6.大型公共建筑,平面一侧有下沉式广场。问题:有多方向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其相交角度大于15°,抗震计算时未计算所有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水平地震作用,但所选择的地震作用方向与各斜交抗侧力构件夹角均小于15°,是否可以?解析:1.应符合《抗规》第5.1.1条规定。2.此条为强条,应严格执行。问题:对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结构,多层建筑相邻层的刚度比是否需要符合《高规》第3.5.2条2款的规定?解析:两个规定都是审查要点。建议:高层建筑相邻楼层刚度比应按《高规》第3.5.2条2款计算和控制,也允许按照《抗规》第3.4.3条计算和控制。问题:当结构地震作用计算不满足楼层最小剪重比要求时如何调整?解析:1.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略)2.本条为强条,应严格执行。问题:抗震设计时,对框架结构中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等采用砌块承重。解析:1.《高规》第6.1.6条规定: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2.此为强条,应认真执行。问题:框架结构当梁、柱中心线偏心距较大时,设计中应如何考虑其对结构的不利影响?解析:1.抗规6.1.5条规定: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柱中线与剪力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距大于柱宽的1/4时,应入偏心的影响。2.此条为审查要点。问题:《抗规》第6.1.15条2款要求,框架结构抗震计算时应将计入整浇楼梯的影响并验算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目前设计单位反映现有软件对考虑楼梯构件影响的抗震计算尚不成熟,可否不审查?解析:1.《抗规》第6.1.15条2款为审查要点,应依此进行审查。2.软件计算不成熟不能成为不考虑的理由。问题:抗震设计时,填充墙、隔墙的布置对结构有什么影响?设计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抗规》第3.7.4条规定: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2.此条为强条,应严格执行。问题:抗震设计时,为什么要规定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解析:1.《抗规》第6.3.3条第2款规定: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2.本条是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问题: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有哪些规定?解析:1.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是抗震设计时满足柱延性要求的抗震措施之一。《抗规》第6.3.7条1款规定了柱纵筋最小配筋率,2.此条为强条,应严格执行。问题:如何确定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解析:1.抗震设计时,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应符合抗规6.3.9条下列规定。2.此条为审查要点。
/
本文档为【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