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世界现役航空母舰资料大全

2012-02-14 43页 doc 154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世界现役航空母舰资料大全世界现役航母资料大全 一、航空母舰的诞生的发展 航空母舰的出现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它使传统的海战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而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战。强大的航母编队集防空、反舰、反潜以及对岸攻击的作战能力为一体,是当今海战场上最强大的力量。航空母舰是足以与核武器比肩的战略性武器,是可以为国家利益做出特殊贡献的“海上霸王”。 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驾“冠蒂斯”双翼机首次从前甲板铺有25米木制跑道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起飞。翌年1月8日,伊利又驾同一飞机在后甲板铺有36米跑道和22根阻拦索的“宾夕法尼亚”...
世界现役航空母舰资料大全
世界现役航母资料大全 一、航空母舰的诞生的发展 航空母舰的出现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它使传统的海战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而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战。强大的航母编队集防空、反舰、反潜以及对岸攻击的作战能力为一体,是当今海战场上最强大的力量。航空母舰是足以与核武器比肩的战略性武器,是可以为国家利益做出特殊贡献的“海上霸王”。 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驾“冠蒂斯”双翼机首次从前甲板铺有25米木制跑道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起飞。翌年1月8日,伊利又驾同一飞机在后甲板铺有36米跑道和22根阻拦索的“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上首次降落成功。1912年和1917年,英国的萨姆逊中尉和邓宁中校又分别驾机从行驶的军舰上完成了起飞和降落。这些勇敢者的试验,孕育了航空母舰的诞生。 1917年6月,英国将一艘巡洋舰改装为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舰“暴怒”号,它载机20架,但是原巡洋舰中部的建筑未拆除,甲板分别前后两块,飞机起落既不方便又很危险。1918年英国又将建造中的“卡吉士”号邮船改建为航空母舰,更名为“百眼巨人”。它是第一艘有直通甲板的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168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可将飞机升至甲板上,可载机20架。 英国于1918年月日月开始建造“赫姆斯”(又译作“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的桂冠却未能属于它。日本1919年参照“赫姆斯”的了“凤翔”号航空母舰。并于1922年11月首先建成服役,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舰空母舰。而“赫姆斯”于8个月后才建成服役。“凤翔”和“赫姆斯”均载机20余架,都建有直通甲板,舰桥。桅杆,烟囱等突出建筑物都移至飞行甲板右侧,这一布局特点为后来的航母所仿效。此后,美,法,等国也相继建造了航空母舰。 但是,当时各国海军中有许多大人墨守旧观念,把重炮巨舰视为海战制胜的主要力量,而航母只是舰队的辅助力量,主要任务是侦察,航空母舰初建功勋是在1940年11月11日,英国海军的20架老式“旗鱼”式双翼鱼雷轰炸机从“光荣”号航母上起飞,击沉毁了塔兰托港内的3艘意大利战列舰。在后来的1941年5月追歼击沉德国最大的战列舰“俾斯麦”号的海战中,英军的航母与舰载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这些战争例充分说明了以战列舰为代表的重炮巨舰在海军中航空兵面前显得多么脆弱,但传统观念很强的英国海军仍未充分认识航空母舰载机的作用,致使英国在此后的太平洋海战中吃了大亏。相反,以山本五十六为代表的日本海军对此却极为重视,专门派人收集研究塔兰托之战的情报。后来的珍珠港事件,实际就是塔兰托之战的重演。 1941年12月7日清晨,从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354架日本飞机袭击了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队。炸沉和重创美国战列舰各4艘,巡洋舰和驱逐舰16艘,炸毁飞机188架,官兵死伤约4500人。美国太平洋舰队除航空母舰外几乎全军覆没,而日军仅损失飞机29架。 1942年5月4日—8日发生的珊瑚海大海战则完全是一场航母对航母,由舰载机决胜负的全新型远距离海战。此战中,美国有2艘航母和122架飞机参加参战,日本有3艘航母和121架飞机参战。结果是美国1艘航母被击沉,另1艘受伤,损失飞机65架;日本1艘航母沉没,2艘受重创,损失飞机85架。而双方的舰队始终未互相见面,也未互射一炮。这一战改变了传统海战的面貌。在此后一系列太平洋海战中,美国在大部分海战中取得了胜利。可以说,美国正是借航母最终取得了太平洋海战的胜利。航空母舰已成为新时代海战的主宰力量。 50年代,英国研制和采用了斜角飞行甲板和蒸汽弹射器,对航母的发展各国海军中现役航母数量虽然减少了,但性能和攻击能力大幅度提高,排水量越来越大,舰载机数量越来越多,飞机性能越来越好。在80年代后发生的英阿马岛战争、美军空袭利比亚和海湾战争中,航空母舰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动力航空母舰——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美国于1958年2月日开工建造,1961年11月25日建成服役的“企业”号。航母采用核动力的最大好处是提高续航能力。目前常规动力航母的续航能力一般为1.5-2.7万公里,而核动力航母可50倍于此,这极大地增强了远洋作战和连续值勤的能力。继“企业”号之后,美国于70年代后又建造了7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企业”和“尼米兹”的满载排水量均为9万余吨,可载机90架,后者外形稍大,续航能力为前者的2倍。“尼米兹”级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也是当今最大的军舰。 二、各国现役航母情况 美国:现有航母10艘,其中9艘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1艘企业级核动力航母,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与2008年退役。 俄罗斯:仅有1艘“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隶属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 法国:1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英国:2艘“无敌”级常规动力航母。 意大利:1艘“加里波第”号常规动力航母。 巴西:1艘“圣保罗”号常规动力航母。 印度:1艘“维拉特”号常规动力航母。 泰国:1艘“加克里·纳吕贝特”号常规动力航母。 西班牙:1艘“亚斯图里阿斯王子”号常规动力航母。 美国 1、已退役航母 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 该级航母是“福莱斯特”级航母的改进型和自然延续,当时为适应拥有15个航母编队的战略需要而进一步研制的。在50年代,美国建造的“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被称为“超级航空母舰”,但在服役过程中仍发现了一些不足,美国海军对其进行了大幅度改进,称之为“小鹰”级,它是美国建造的最后一级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级常规动力航母,该级航母在几个方面与“福莱斯特”级不同,其中有些是很明显的。例如,在飞行甲板的布置上,岛前有2台飞机升降机,而“福莱斯特”只有1台;这就是略比“福莱斯特”加长了的岛为什么更靠后的原因。岛后是第3台飞机升降机。在左舷侧的第4台飞机升降级位于尾部,而不是放在着舰区的前部。为飞机停驻在飞行甲板上提供了更大的面积,大大地改进了飞行甲板的作业条件。另一个不同是,岛后安装了一个独立的雷达桅杆。 CV—63小鹰号(小鹰级第一艘) 小鹰号航母是美国在役的最后一级常规动力航母“小鹰级”的首舰,由纽约船厂建造。1956年12月27日开工,1960年5月21日下水,1961年4月29日完工。1956年在第一次部署在越南中机舱发生火灾,1973年重新设计改装为一艘多用途航母。1988年1月到1991年7月在费城海军船厂检修。在1988年7月取代了部署在日本的独立号,于2008年退役。 参数: 开始建造日期:1956年2月27日 下水日期:1960年5月21日 开始服役日期:1961年4月29日 载员:舰员2930名,其中军官155名;航空人员2480名,其中军官320名。 排水量:标准61170吨,满载81700吨,主机采用4台蒸汽轮机,209000KW,4轴推进,航速32节。续航力4000海里/30节,12000海里/20节; 船体:长318.5米,宽39.5米 飞行甲板:长326米,宽76.8米 吃水深度:10.8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4座SRBOC电子对抗诱饵发射装置,1台SLQ—36“女水妖”拖曳式诱饵; 舰载飞机:80架 F—14D战斗机20架,F/A—18战斗机36架,E—2C预警机和EA—6B电子干扰机各4架,6架S—3B反潜机,6架直升机,2架ES—3A。 SPS—49对空搜索雷达,SPS—10F水面搜索雷达,SPS—64导航雷达,Mk—95火力控制系统 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0节 1962年10月7日,“小鹰”号航空母舰加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取代“中途岛”号航空母舰,成为第七舰队的旗舰。同年12月初曾访问香港。 1963年6月6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登上“小鹰”号,观看军事表演。而后,他在给和他一起登上“小鹰”号的宋庆龄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希望你和我一样,对‘小鹰’号维持和平和投入战争的巨大威力,以及这些强大的航空母舰和它们的护卫舰队帮助全世界,包括远方国家维护自由的作用留下深刻的印象。 1965年11月26日至1966年5月14日,“小鹰”号到越南参战,其间它的飞机共出动1万多架次,投下10700吨炸弹。 1987年至1991年,“小鹰”号根据美国海军舰艇延长服役年限计划,在费城海军造船厂进行了为期4年的彻底改造,使它的服役年限从原来计划的30年增加到50年,而且配备了各种先进的F—14、F/A—18、EA—6B、S—3A/B、E—2CA飞机和SH—60直升机,大大地增强了它的空中、水面和水下立体作战能力。 在“小鹰”号上工作的人员多达5480人,其中包括舰员2930(军官154人)、航空兵人员2480人(军官320人)、司令部人员70人(军官25人)。舰上配舰长和副舰长各1人,下设10个部门和1个舰载机联队。舰长为海军上校军衔,副舰长为中校或上校军衔。美海军对航空母舰舰长和副舰长的要求非常严格,规定:只有在舰上架机起降过800—1200次、有4000—6000小时飞行纪录、担任过飞行中队长或航母舰载机联队长职务的优秀指挥军官才有资格担任航母舰长和副舰长。 “小鹰”号航母设有作战、航空、航海、武器、轮机、医务、牙医、供应、安全和飞机中级维修等10个部门。每个部门配部门长和部门长助理各1人,下设若干分队。各部门中,以作战、航空和飞机中级维修这3个部门最为重要。 战部门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组织战备训练、完成指定的情报搜集、鉴别与传送、对空中飞机实施作战控制、进行视觉与电子通信、实施电子战、提供气象与海浪预报等,下设作战训练、情报、通信、电子战、气象等分队,分别由作战官、训练官、情报官、通信官、电子战官、气象官等领导。 航空部门是其中最大的部门,占舰员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强。主官是航空部门长,士兵们常常戏称他为“航空老板”,“航空老板”在舰长的领导下负责保障飞机的起降、吊放、加油、装弹和飞行安全在内的空勤任务,其主要助手是“小老板”—航空部门长助理。航空部门下设行政管理与塔台分队、飞机起吊分队、甲板飞机牵引分队、引降装备操纵分队和加油与装弹分队,由飞行甲板官、飞机弹射官、拦阻官、机库甲板官、航空燃油官、装弹官、飞机起吊官以及行政助理、训练助理等领导。 飞机中级维修部门负责督促和领导航母舰载机的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舰载机联队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该部门由4个分队组成,即行政管理分队、飞机中级维修分队、机载设备维护分队和甲板支援设备维护分队,主要人员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飞机维修与保养技术人员,人称“飞机保健医生”。 航海部门负责航母的航海安全与导航以及航海器材的管理与保养;武器部门负责舰上武器的操作、维护和修理,进行反潜搜索和攻击,保管爆炸物品、导弹和核武器;轮机部门负责所有推进器和辅机的运行和维修;安全部门负责实施和协调航母和舰载机联队的安全计划,辖有1个50人的舰上陆战队保安分队;医务部门负责医治伤病员,进行卫生、健康诘座、指导战场急救;牙医部门负责牙科治疗,进行口腔卫生指导,透视照相;供应部门负责购买、接收、储存和发放物品,进行装备统计、零件修理、分配电影、并向舰上人员供应个人消费品。 另外,“小鹰”号航母上还编有2名随军牧师,负责鼓舞士气。 第15舰载机联队 “小鹰”号上载有一个舰载机联队,即第15舰载机联队。该联队下辖9个飞机中队,装备各型舰载机82架,其中F—14A“雄猫”战斗机20架、F/A—18C“大黄蜂”战斗/攻击队24架、A—6E“入侵者”攻击机16架、E—2C“鹰眼”预警机4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机4架、S—3B“北欧海盗”反潜机6架、SH—60F“海鹰”反潜直升机6架、HH—60H“黑鹰”救援直升机2架。9个飞机中队分别是:第51战斗机中队(10架F—14A)、第111战斗机中队(10架F—14A)、第27战斗/攻击机中队(12架F/A—18C)、第97战斗/攻击中队(12架F/A—18C)、第52攻击机中队(16架A—6E)、第114空中早期预警机中队(4架E—2C)、第134战术电子战中队(4架EA—6B)、第37反潜直升机中队(6架S—3B)、第4反潜直升机中队(6架SH—60F、2架HH—60H)。 各飞机中队是基本的行政组织和战术单位,编制人员不等,其中:战斗机中队负责实施全天候空中作战,建立和保持制空权,战斗/攻击机中队负责全天候空中作战和对敌攻击战,夺取制空权,攻击敌方地面或海上目标;攻击机中队负责用常规和核武器实施全天候作战,攻击敌方海上或陆岸目标;战术电子战中队负责实施电子对抗和电磁攻击,夺取战场制电磁权,空中早期预警机中队负责为航母战斗编队及友军提供全天候雷达预警和侦察勤务,担负航母舰载机的空中指挥引导;反潜机中队负责实施全天候反潜作战,确保航母战斗编队的安全。 第15舰载机联队编制总人数2480人,其中军官320人。联队长由资深飞行军官担任,海军上校军衔,负责联队的作战、情报、通令、战备、训练等工作,战时负责制定空袭作战计划、对各飞机中队实施战术控制。该联队平时驻岸上,受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司令部的行政领导;参加训练或执行任务时随舰活动,此时行政上受航空母舰舰长的领导,作战上直接受航母战斗编队司令指挥。 常设航母战斗群 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在执行任务时,一般配属4—8艘水面作战舰只、1—2艘潜艇和1—2艘后勤辅助舰船,组成航母战斗群。从1992年6月起,美海军一改过去临时抽各型舰船组成航母战斗群的做法,以12艘航母为核心组建了12个常设航母战斗编队,每个航母战斗群所辖兵力平时即在一起训练、一起部署,从而大大提高了航母战斗群的应急反应能力。 “小鹰”航母战斗群由“小鹰”号航空母舰、第15航母舰载机联队组成,现配属2艘提康得罗加级导弹巡洋舰、2艘“伯克”级导弹驱逐舰、2艘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1艘洛杉矶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和1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 小鹰航母战斗群司令部设在“小鹰”号航空母舰上,编制人数为70人(其中军官25人),下设人事、情报、作战、通信和后勤5个科,负责对航母战斗群编制内的所有空中、水面和水下兵力实施作战指挥和战备训练,司令为海军少将军衔。 CV—64星座号(小鹰级第二艘) “星座”号由纽约海军造船厂制造,在建造的过程中曾发生火灾,损伤严重。1990年7月至1993年3月在费城海军造船厂根据美国海军舰艇延长服役年限计划进行改造。使它的服役年限得以延长大约15年,原计划于1998年取代驻扎在日本的“独立”号航控母舰,服役到2008年。后来发现舰体和设备的状况不是十分理想,美国海军决定缩短其服役年限,2003年8月7日,在美海军航空维修站北部岛举行了美海军星座号航空母舰的退役典礼,标志着星座号42年的服役生涯结束,由“里根”号(CVN—76)核动力航空母舰取代。尽管如此,改造后的“星座”号仍然是美国最选进的舰船之一。它配有全球卫星通信系统、自动鉴别和跟踪系统等先进设备。 参数指标: 开始建造日期:1957年9月14日 下水日期:1960年10月8日 开始服役日期:1961年10月27日 载员:舰员3000名,航空人员2500名 排水量:标准61170吨,满载82580吨 船体:长318.5米,宽39.5米 飞行甲板:长327米,宽76.8米 吃水深度:10.8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4座SRBOC电子对抗诱饵发射装置,1台SLQ—36“女水妖”拖曳式诱饵,SPS—49远程对空搜索雷达,SPS—10F水面搜索雷达,TAS导弹瞄准系统,SPS—64导航雷达,SPS—48E三维火力控制系统,Mk—95火力控制系统 舰载飞机:80架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 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0节 CV—66美国号(小鹰级第三艘) 小鹰级——CV66美国号航母该舰是小鹰级的第三艘,1961年1月9日由纽波纽斯船厂开工建造,1964年2月1日下水,1965年1月23日服役。在它服役生涯的早期进行了U—2飞机的起落试验。1975年6月30日改装为多用途航母。在最后一次巡航后发现状态较差,1996年8月9日退役。用途:多用途航空母舰舰艇级别:小鹰编号:CV66续航力:4000海里/30节,12000海里/20节动力装置:蒸汽动力,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09000千瓦,4轴航速:32节开始建造日期:1961年1月9日下水日期:1964年2月1日开始服役日期:1965年1月23日 载员:舰员2980名,航空人员2500名排水量:标准61170吨,满载83570吨船体:长318.5米,宽39.6米飞行甲板:长319.4米,宽75.6米吃水深度:10.8米改装以后的武器装备: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武器系统,4座SRBOC电子对抗诱饵发射装置,1台SLQ—36“女水妖”拖曳式诱饵舰载飞机:80架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SPS—49对空搜索雷达,SPS—10F水面搜索雷达,SPS—64导航雷达,SQS—23声纳,Mk—95火力控制系统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推进功率:20.9万千瓦最大航速:30节 “美国”号(CV—66)只是在“星座”号的基础上作一些改进。1967年6月8日,美国船只遭到以色列鱼雷快艇和战斗机的攻击,它奉命前往进行救护。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号是参战的美国舰船之一,它是唯一从阿拉伯半岛两翼的红海和波斯湾向伊拉克进行打击的美国航空母舰。越南战争期间,它3次开赴越南沿海,参战时间长达112天。1996年8月9日,“美国”号宣告退役,于2005年5月14 日在经历了一连串的爆炸实验后沉入大西洋,据称这是迄今世界上被炸沉的最大型战舰。它的位置由“斯坦尼斯”号(CVN—74)核动力航空母舰取代。 CV—67肯尼迪号(小鹰级第四艘) 该舰是小鹰系列航母的改进型。最初计划设计成核动力,后来由于价格的因素而取消。纽波纽斯船厂建造,开工于1964年10月22日,1967年5月27日下水,1968年9月7日服役。1993年到1995年9月13日进行了延寿改装 参数指标: 开始建造日期:1964年10月22日 下水日期:1967年5月27日 开始服役日期:1968年9月7日 载员:舰员3045名,航空人员2500名 排水量:标准60700吨,满载82650吨 船体:长327米,宽39.2米 飞行甲板:长326.7米,宽76.8米 吃水深度:11.3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4座SRBOC电子对抗诱饵发射装置,1台SLQ—36“女水妖”拖曳式诱饵,SPS—49对空搜索雷达,SPS—67水面搜索雷达,SPS—64导航雷达,SPS—43作战系统,3座Mk—91导弹控制系统,SLQ—29雷达电子对抗系统,WLR—1 雷达电子监视系统,WLR—11雷达电子监视系统,Mk—95火力控制系统 舰载飞机:85架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 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0节 “肯尼迪”号航空母舰(CV—67)以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的名字命名。1967年5月,肯尼迪9岁的女儿卡罗莱娜参加了命名仪式并剪彩。1968年9月7日,“肯尼迪”号开始正式服役,当时它是一艘攻击型航空母舰,编号为CVA—67,到了70年代初期,它的编号改为CV—67,这就意味着它将负起包括反潜功能在内的全面海上作战任务。 1989年1月4日,从“肯尼迪”号上起飞的F—14战斗机击落两架接近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利比亚米格—23战斗机。 1991年1月16日,“肯尼迪”号投入海湾战争,共向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发起114次攻击,出动飞机2895架次,飞行11263小时,投入1587吨炸弹。 2007年3月23日,美国航母“约翰·F·肯尼迪”(CV67)在弗罗里达州的梅港退役。 CVN—65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 美国“企业”(EnterPrise)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问世,使航空母舰的发展进入了新纪元。但由于造价过于昂贵(1958年造价4.5亿美元),仅建造了一艘,目前部署于美国太平洋舰队。 1、研发背景 继1954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服役后,美国海军又把目光盯到功率更大的核反应堆上,打算用它来供大型水面舰只使用。核动力不仅使航空母舰具有无限的续航力,它还有别的长处:第一,由汽轮机驱动的航空母舰要使蒸汽保持实足压力,在飞行作业时可为弹射器提供用之不竭的蒸汽。第二,没有烟囱,不再有从烟囱冒出的烟气,飞机降落更容易了。而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从烟囱里排出很热的烟气,吹到飞行甲板后端,造成很大的湍流。第三,上层建筑的设计更适于飞行作业和舰员工作,雷达天线阵能装在最合适的地点,不必再担心烟气的腐蚀。 在全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舰艇──美国海军“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下水之后,发展核动力航母的计划也开始提上日程。1958年财政年度,美国订购了一艘核动力攻击航空母舰,该舰命名为“企业号”。 “企业”号(USS Enterprise)是美国海军史上名声最响亮的舰名之一,现役的CVN—65已经是第八次使用这个名字。历史上最著名的“企业”号,莫过于二次大战时代的“企业”号(CV—6)(第七次使用此舰名)航空母舰,即第二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它在1938年开始服役,在太平洋战争中除了1942年5月错过珊瑚海海战外,活跃于太平洋战争中每一场美日航空母舰对决与绝大部分的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尤其在局势最艰难的1942年更是从未缺席,甚至在该年年底一度成为美军在太平洋上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等到大战结束,美国开战前就服役的航空母舰仅剩下“企业”号、“萨拉托加”以及用于训练的航空母舰“游骑兵”号(USSRangerCV—4)(未曾直接参与太平洋战争)三艘幸存,但是“萨拉托加”号在战争初期由于连续遭受战损,长期在美国东岸大修,在1942年几场攸关美国命运的航空母舰战役都告缺席,其功绩与身经百战的“企业”号自然无法相提并论。 这艘功勋辉煌、曾破天荒地接受罗斯福总统与英国海军嘉奖表扬的CV—6“企业”号在1947年退出现役,1958年拆解,未能作为纪念舰永久保存实在令人遗憾。当时“‘企业’号保存协会”曾努力设法保存这艘航空母舰,但由于无法募到足够款项而作罢。接着他们与美国海军达成协议,准许美国海军拆解企业号,交换条件除了将企业号上一些部件交给“‘企业’号保存协会”之外,美国海军还必须将当时正在筹划的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命名为“企业号”,这就是现役CVN—65企业号的由来。 关于企业号的中英文翻译,尚存在着一定争议:绰号“BigE”的“Enterprise”虽然习惯上在中文环境中被翻译为“企业号”,但根据英美海军过去惯于使用各种美德作为作战船舰命名的习性,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进取”号或“勇往”号才是这艘航母应该使用的正确翻译方式。 2、研发历程 该舰于1958年2月动工建造,龙骨正式铺设于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1960年9月下水,1961年服役,正式加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企业”号的加盟使得美国航母特混舰队全速航行问题得到解决,同时,核动力变速快,有利于飞机起飞;它无需烟囱和排除烟气,这就有利于飞机着舰。核动力省一下来的锅炉、燃油空间,可使航空燃油的装载量从普通动力航空母舰的6,000吨增加到11,000吨,航空炸弹约可增加50%。其航空燃油储备量以每架一飞机每日起飞两次计算,约可供两周之需。其“岛式”上层建筑减少后,受攻击的可能性也减少,也能使雷达天线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并提高舰上防化、防细菌和防幅射的能力。 据称,全部是核动力的这种舰队,可在海上持续活动30多昼夜无需补给,而航空母舰本身的自持力则为90天。这种编队一昼夜约可对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实行有效控制。一时之间,建造“全核舰队”的呼声在美国海军越来越高,“企业”号后续舰的建造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巨大的“企业号”航空母舰有一个突出的缺点:造价大得惊人,高达4亿5千1百万美元,是第一艘“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造价的2倍。 这艘航空母舰虽然不用经常维修,但需要配备更多的舰员,对舰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核动力航空母舰还有一个问题,即护航舰只必需是核动力的,才能一起行动。核动力航空母舰长时间高速航行的能力大大超过以油为燃料的导弹驱逐舰和导弹驱逐领舰(美国海军已取消了导弹驱逐领舰这一名称,把“导弹驱逐领舰”这一舰级改划为导弹巡洋舰,),在航渡中等待油船给护航舰只加油,就有遭到潜艇或舰对舰导弹攻击的严重危险。以油为燃料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可以在航渡中为它的护航舰只加油,核动力航空母舰没有装载燃油,它不能为护航舰只加油。核动力价格高,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大幅度降价的迹象。 在当时的美国人眼里,核动力唯一的长处是机械大修周期比较长:蒸汽锅炉需要清洗和更换管子,而“企业号”的反应堆在更换浓缩铀芯之前,已经航行了3年,航程达20万7千海里。 由于造价太大,美国国会没有同意在1959年或者1960年财政年度拨款建造另一艘这样的航空母舰。因此,美国海军在20世纪60年代并未继续建造“企业”号同型舰,代之以采用传统动力而便宜得多的小鹰级航空母舰,以填补”企业“号与下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即后来的尼米兹级)的空隙,后者的造价只比“企业”号的一半多一点,“企业”号因此成了本级中的孤家寡人。 舰长331.6米,宽40.5米,吃水l1.9米;舰上装有8座A2W压水堆,4台蒸汽轮机,最大功率28万马力。 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1、武器装备 导弹:3座雷声(Raytheon)Mk29八联装发射装置;“北约海麻雀”(NATOSeaSparrow)对空导弹,半主动雷达寻的,2.5马赫时,射程14.6公里;战斗部39公斤 火炮:3座通用电气/通用动力(GE、GD)Mk15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阵”(VulcanPhalanx)炮,发射率3000发/分(改进型4500发/分),射程1500米(改进型1829米) 对抗装置:①假目标:4座洛拉尔·海柯尔(LoralHycor)Mk36SRBOC6管红外曳光弹和干扰箔条弹发射器,射程2.2海里②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SSTDS);SLQ36“水精”(Nixie)电声干扰器 舰载机:一般配备20架F–14“雄猫”(Tomcat),36架F/A–18“大黄峰”(Hor–net),4架EA–6B“徘徊者”(Prowler),4架E–2C“鹰眼”(HAWKEYE),8架S–3A/B“北欧海盗”(Viking),4架SH–60F和2架HH–60H“海鹰”(Seahawk) 2、电子设备 电子支援/对抗:SLQ32(V)4告警,干扰和欺骗系统 作战数据系统:海军战术和先进战斗指挥系统(ACDS0型);4A,11,14,16号数据链;将安装JMCIS;另有JOTS,POST,CVIC,TESSUMM–1(V)1,SSQ–82,卫星通信系统(SATCOMS)SRR—1,WSC–3(UHF),WSC–6(SHF),USC–38(EHF) 武器控制:3部Mk91Ⅰ型导弹发射控制系统(MFCS)指挥仪,作为“北约海麻雀”导弹系统(NSSMS)Mk57对空导弹(SAM)系统的一部分雷达:对空搜索:ITTSPS48E,3座标,E/F波段,220海里:;雷声SPS49(V)5,C/D波段,250海里;休斯(Hughes)Mk23TAS,D波段 水面搜索;诺登(Norden)SPS67,G波段 飞机进场控制:SPN41(V)9,富鲁诺(FU–runo)900,J/K/E/F波段 导航:雷声SPS64(V)9,富鲁诺(Fu–runo)900,I/J波段, 火控:6部Mk95,I/J波段(用于对空导弹) 战术空中导航:URN256 技术特点 该舰的外型与“福莱斯特”级、“小鹰”级的型线相同,没有火炮。最明显的区别是结构紧凑的方形上层建筑,这是专门为平面列阵雷达天线设计的,以便在舰桥的各面都能装扁形天线,在舰桥圆形涡纹建筑的顶部装固定天线。一个圆形天线阵和4个平面天线阵能有效探测360·范围。 “企业”号最闻名遐迩之处就在于它的动力装置,全舰采用8座A2W反应堆,这艘巨舰获得了35节的最大航速。“企业”号采用全速航行时,续航力达l4万海里;采用20节航速航行时,续航力为40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13圈。采用核动力装置也大大节省了原动力舱室空间,为舰员提供了更加宽敞舒适的居住条件,还增大了武备弹药及给养的储备。但第一代的A2W反应炉很不完善,它只能输出35000轴马力,为了让企业号能达到30节航速,于是总共装置了八座A2W,每两座并联驱动一个螺旋桨。如此设计十分浪费空间,导致“企业”号舰身中段几乎被轮机设备占满。“企业”号一度是全世界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虽然此一地位已经被尼米兹级取代,但至今企业号仍然是全世界船身最长的航空母舰。 “企业”号装有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整理和处理来自本舰雷达、护航舰只、飞机以及其它来源的信息,并将其自动传给其它舰只,使整个特混舰队象一艘军舰那样协调一致地行动。这一系统能使特混舰队指挥官迅速分析多种威胁的轻重缓急。采取措施防御最危险的袭击。战术通讯导航系统是保障空中作战的重要电子设备,它利用信标向飞机传递距离和方位,大大简化了飞机在执行任务后寻找母舰的过程。 此外,它的航空支援能力及结构方面也有不少独到之处,舰上取消了常规动力所需的粗大而笨重的进气管道和烟囱,有着较大的甲板空间,以增加舰载机数量并能提高飞机起降时的安全性。 发展变化 “企业”号服役以来,先后进行过多项改装和大修,其中,主要改进为武备和电子部分。这些改装使其反舰、反潜、防空乃至战术协调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企业”号比起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来,块头大了许多。 最初企业号的方形舰岛装有四面SPS—32/333D频率相控阵雷达的平板式固定天线,前后左右各一面,而舰桥顶上则有一个造型相当特殊的圆锥状结构,装有电子战设施。不过上述电子系统都不容易维修,因此在1979~82年的改装工程中,这些都被拆除了,改换SPS—48C3D雷达。 “企业”号原本预定要装置MK—10导弹发射器以使用中程防空导弹,但是预算不足,只先预留安装空间。196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认为航空母舰不需要区域防空导弹系统,于是“企业”号便加装两座MK—25BPDMS。 1973年“企业”号进行了在越战中的最后一次空袭行动后,开始更换舰载机,以F—14A、S—3等取代原有的F—4等机。 在1979年至1982年接受现代化改装工程,“企业”号的MK—25换成MK—29IPDMS,加装导控海麻雀导弹的MK—91火控雷达以及三座MK—15“密集阵”近程防空系统,并以SPS—48与SPS—49对空搜索雷达取代原有的SPS—32/33对空搜索雷达。 该级舰的飞行甲板构型沿用自小鹰级航空母舰起所定下的规格,也就是成为美国现代航空母舰标准的飞行甲板设计,共拥有四座侧舷升降机、四条MK—7拦截索以及四具C—13蒸汽弹射器。 1992年企业号再度进行改良,追加一座MK—29,SPS—48C升级为SPS—48E,并加装MK—23TAS、NTDS、ASCAC以及TFCC。 在200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正陆续将其航空母舰上的MK—15“密集阵”近程防空系统拆除,代之以拉姆(RAM)短程反导弹系统以强化自卫能力,而“企业”号在未来进行保修时应该也会进行此一换装。 此外,“企业”号曾有数次更换燃料的:1970年,它在航行了30万海里后,第二次更换核燃料。1979~1982年,“企业”号在进行为期38个月的现代化改装期间,第三次更换核燃料。进入90年代,“企业”号又进行现代化改装工程,第四次更换核燃料。经过长达3年多的工程,1995年年中重新投入使用。 作战使用:(任务、范围、使用、部署等) 最初“企业”号被归类为攻击型核动力航空母舰(CVAN),但197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取消了CVS(反潜型航空母舰)与CVA的区分,航空母舰一律统一为CV,因此该舰编号前面的CVAN就此被改成CVN。服役35年来,“企业”号为美国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多次被派往敏感地区和冲突地区,应付突发事件。 1962年8月古巴导弹危机时,“企业”号曾参与美国海军封锁古巴的行动。次年5月企业号便与核动力巡洋舰“班布里奇”号(USSBanbridgeCGN—25)、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长堤”号在欧洲地中海组成“全核武力”舰队,展开了名为“海轨行动”(OperationSeaOrbit)的环游全球巡航任务,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历时64天,总航程3万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企业”号的设计和建造由此对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航空母舰尼米兹级产生了重要影响。 1966年3月15日,应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小格兰特·夏普的邀请,蒋介石率领其长子“国防部长”蒋经国及14名陆海空三军高级官员访问了停泊在台湾水域的“企业”号航空母舰,在大约四个小时的访问中,蒋介石参观了军舰上的机库和修理库,包括生存设备及自动通信设备演示,还观看了舰队的飞行表演和火力展示。 1969年1月14日是“企业”号的灾难日,它的飞行甲板突然发生火灾意外并引爆9枚五百磅炸弹,飞行甲板被炸出三个大洞,内部也受创不轻,幸好在数小时抢救后扑灭火势并自力返航,之后的修复作业耗时三个月。 此后,“企业”号还曾参与越战的空袭行动,并参与1975年的西贡撤退。原先“企业”号长年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活动,不过在1990年代便调至大西洋舰队。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恐怖份子猛烈攻击时,“企业”号正准备结束在中东的巡航返国,不过立刻被留在当地,并参与了日后阿富汗战争的“持久自由”(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作战行动。这艘颠簸半生的“企业”号预定在2013年除役,被新世代核动力航空母舰CVNX的第一艘取代,届时“企业”号已在海上奔驰了52年。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1、“尼米兹”级的产生 美国海军能得到“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核动力航母之父”之美誉的里科维尔上将的努力。他在国会授权委员会 上成功地抓住了核动力航母的优越性,使其在1967年获准拨款。目的是为了提高美在冷战中的霸主地位。 2、建造计划 1967财年批准“尼米兹”号,1970财年批准“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号,1974财年批准“文森”(Vison)号,1980财年批准“罗斯福”(Roosevelt)号,1983财年批准了“林肯”(Lincoln)号和“华盛顿”(Washington)两舰,“斯坦尼斯”(Stennis)号和“杜鲁门”(Truman)号两艘舰的造舰是在1988年6月签订的。1993财年拨款8.322亿美元作为“里根”(Reagan)号(CVN76)的前期预研资金,该舰1995财年拨款建造。 该级舰的建造厂纽波特纽斯船厂。“尼米兹”号于1968年6月开工,1975年5月服役,第2至第8艘分别于1977、1982、1986、1989、1992、1995、1998年服役。“里根”号预计2002年12月服役,CVN77计划2003年开工,2008服役。 “尼米兹”级的造价如下: “尼米兹”为7.25亿美元;“艾森豪威尔”为7.44亿美元;“文森”为12.8亿美元;“罗斯福”为32亿美元;“里根”为约45亿美元。 3、总体性能与装备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是美国第二代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它的7种不同用途的舰载飞机可以对敌方飞机、船只、潜艇和陆地目标发动攻击,可以支援陆地作战,保护海上舰队,可以在航空母舰周围方圆几百海里的海面上布雷,实施海上封锁。由它领衔组成的战斗群通常由4—6艘导弹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和补给舰只构成。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自身也有强大的防卫体系,包括导弹、火炮、电子对抗系统、“海麻雀”导弹发射装置。由雷达导航的“海麻雀”导弹属短—中程导弹,可攻击飞机和截击敌方的巡航导弹。它的近程火炮系统有自动搜索和瞄准雷达,20毫米近程火炮系统每分种能发射3000发以上炮弹,能有效地防御敌方飞机和导弹的近程攻击。 两台核反应堆为航空母舰提供几乎是无限期的30节以上的续航能力。8台8000千瓦汽轮发电机提供的电力可供10万人口的城市使用。4台海水淡化装置为“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每天提供1818440升淡水。一般情况下,舰上备有供其人员消耗90天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都装有两座A4W密封水核反应堆,4台飞机升降机,4座飞机弹射器,4座“海麻雀”导弹发射架,3—4座“密集阵”20毫米近程火炮武器系统,SPS—48E三维对空搜索雷达,SPS—49(V)5二维对空搜索雷达,3座Mk—91火力控制系统,雷达电子对抗和火力控制系统,AN/WLR—1H雷达电子监视系统。 CVN—68尼米兹号(尼米兹级第一艘) 参数指标: 开始建造日期:1968年6月22日 下水日期:1972年5月13日 开始服役日期:1975年5月3日 载员:舰员3105名,航空人员2880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标准81600吨,满载91487吨 船体:长332.2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长335.6米,宽77.1米 吃水深度:11.3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舰载飞机:85架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4台 动力装置:2座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0节 尼米兹”号航空母舰1976年7月7日奉命开往地中海,它的航空母舰战斗群中包括“南卡罗利纳”号和“加利福尼亚”号核动力巡洋舰。 1979年,伊郎扣押52名美国人质。9月10日,第三次部署在地中海的“尼米兹”号奉命开往印度洋。 4个月以后,一支执行代号为“夜光”计划的营救人质部队从“尼米兹”号上起飞。后来由于运输营救部队和人质的直升机数量不够,营救计划宣告破灭。行动过程中,“尼米兹”号在海上共停留了144天,显示出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持久作战能力。 CVN—69艾森豪威尔号(尼米兹级第二艘) 尼米兹级第二艘,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70年8月15日开工,1975年10月11日下水,1977年10月18日服役。在1985年10月28日至1987年4月13日以及1995年9月到1997年1月28日间进行了较大的改装。计划2001—2003年在纽波纽斯船厂进行延寿整修和燃料换装。开始建造日期:1970年8月15日 参数指标: 下水日期:1975年10月11日 开始服役日期:1977年10月18日 载员:舰员3105名,航空人员2885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标准81600吨,满载91487吨6 船体:长332.2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长335.6米,宽77.1米 吃水深度:11.3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 舰载飞机:75架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2台 动力装置:2座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0节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面积达18212平方米,可载100架作战飞机。两台核反应堆不用添料,可提供“艾森豪威尔”号保持30节 以上的航速,连续航行18年。由于不用储备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所需要的燃料,它携带的弹药和飞机燃料比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要多出70%,还可以多载50%以上的空军人员。 CVN—70卡尔·文森号(尼米兹级第三艘) 该舰在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75年10月11日开工,1980年3月15日下水,1982年3月13日服役。1990年开始在Bremetron进行了为期2—3年的改装,计划2005—2007在纽波纽斯船厂进行大修和补给燃料。开始建造日期:1975年10月11日 参数指标: 下水日期:1980年3月15日 开始服役日期:1982年3月13日 载员:舰员3105名,航空人员2885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标准81600吨,满载91487吨 船体:长332.2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长335.6米,宽77.1米 吃水深度:11.3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战火炮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 舰载飞机: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2台 动力装置:2座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0节 造价(1980年):约39亿美元 “卡尔·文森”号1983年3月1日从诺福克港起锚,开始8个月的环球巡航。历经加勒比海、大西洋、地中海、南大西洋、印度洋、南中国海、日本海和太平洋,然后返回美国西海岸的阿拉梅达海军基地。 1989年9月18日,“卡尔·文森”号离开阿拉梅达,在白令海峡参加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模最大代号为“PACEX’89”的海军军事演习。 1998年11月初,“卡尔·文森”号开赴阿拉伯海湾,执行对伊拉克南部地区的禁飞任务。1999年1月起,曾经对伊拉克的禁飞区目标进行几次空袭,对伊拉克施加压力。 CVN—71罗斯福号(尼米兹级第四艘) 尼米兹级第四艘,作了较大的改进,排水量有所增加。该舰由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81年10月31日开工,1984年10月27日下水,1986年10月25日服役。计划2010—2012年在纽波纽斯船厂进行大修和补给燃料。 “罗斯福”号航母与美国热衷扩张领土的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样富有“进攻性”。1991年1月12日,“罗斯福”号远程跋涉,到达红海阵位。海湾战争中,该舰上的飞机频繁起降,携各种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对伊拉克进行狂轰滥炸。1999年3月下旬,狭窄的亚得里亚海湾“船声鼎沸”,原来是“罗斯福”号率领50多艘战舰蜂拥而至。3月25日凌晨,“罗斯福”号航母上的EA-6B电子干扰飞机,伙同从意大利基地起飞的ES-3A电子侦察机,对南联盟的指挥通信系统进行了电子战“软杀伤”。随后,“罗斯福”号航母麾下的13艘巡洋舰、驱逐舰和核潜艇“万弹齐发”,用几百枚“战斧”巡航导弹上演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斧头”战。两周后的4月7日,从“罗斯福”号上起飞的24架“大黄蜂”又疯狂地向南联盟扑去,多次向其民用目标投掷被国际法禁止的集束炸弹,造成了南联盟平民的大量伤亡。 参数指标: 用途: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 舰艇级别:尼米兹编号:CVN71续航力:80万—100万海里; 动力装置:核动力,4台汽轮机,194000kw;4台应急柴油机,8000kw,4轴 满载排水量:96386吨航速:30节以上 型宽:40.8m飞行甲板宽:76.8m 舰员:3360人,其中军官160人航空人员:2500人,其中军官366人 总长:332.9m吃水:11.8m; 开工日期:1981年下水日期:1984年服役年限:1986年 舰载飞机:78架 F—14D雄猫:20架F/A—18:36架EA—6B徘徊者:4架E—2C鹰眼:4架北欧海盗:6架ES—3A:2架hSH—60F直升机:4架HH—60H海鹰直升机:2架7 武器系统: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MK15“密集阵”4座MK36—S—RBOC发射装置 电子设备:SPS48E,SPS49(V)5,MK23TAS对空搜索雷达SPS64(V)9导航雷达。SPS67V对海搜索雷达CCA、SPN—41、SPN—43B 舰载航空汽油:9000吨 动力装置:2座A4W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5节 1999年,“罗斯福”号参加了科索沃战争。 CVN—72林肯号(尼米兹级第五艘) 尼米兹级第五艘,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84年11月3日开工,1988年3月13日下水,1989年11月11日服役。1995年11月到1996年12月间在Bremerton进行大的整修。 参数指标: 开始建造日期:1984年11月3日 下水日期:1988年2月13日 开始服役日期:1989年11月11日 载员:舰员3500名,航空人员2500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标准73973吨,满载102000吨 船体:长332.8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长335.6米,宽77.4米 吃水深度:11.9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 舰载飞机:80架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4台 舰载航空燃料:9000吨 动力装置:2座A4W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5节 每天消耗食品:牛奶2460升,汉堡包245千克,鸡蛋180打,新鲜蔬菜360千克 造价:35亿美元 计划服役年限:50年 “林肯”号是美国海军的第5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以美国的第16任总统命名。1990年从大西洋舰队转入太平洋舰队。1991年5月28日,“林肯”号开赴印度洋,参加海湾战争。在阿拉伯海大约停留3个月时间。 1993年6月15日,“林肯”号离开阿拉梅达港,到香港进行访问,然后开赴阿拉伯海,对伊拉克南部地区执行禁飞任务。 1993年10月8日,“林肯”号开往非洲索马里,协助联合国的有关行动。大约有4个星期的时间,从“林肯”号上起飞的飞机不断地在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及其周围地区的上空巡逻,支援地面部队的行动。 CVN—73华盛顿号(尼米兹级第六艘) 尼米兹级改进型,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86年8月25日开工,1990年7月21日下水,1992年7月4日服役。 参数指标: 载员:舰员3500名,航空人员2500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标准73973吨,满载102000吨 船体:长332.8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长335.6米,宽77.4米 吃水深度:11.9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4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 舰载飞机: F—14“雄猫”战斗机10—14架,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36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B“海盗”反潜飞机,ES—3A电子侦察机,SH—60F/HH—60H反潜直升机,飞机弹射器4台 舰载航空汽油:9000吨 动力装置:2座A4W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5节 CVN—74斯坦尼斯号(尼米兹级第七艘) “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在“尼米兹”家族排行第七,为纪念为美国海军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参议员约翰·斯坦尼斯而命名。该舰于1991年3月开工建造,1993年11月正式下水,1995年6月开始服役于美太平洋舰队。 “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和“生命力最强”的水面舰艇,堪称“尼米兹”家族中的佼佼者,能执行攻击和反潜等多项任务,在美军20世纪末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中显得异常活跃。不过,由于“斯坦尼斯”号“花钱如流水”,也遭到不少非议。“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的全部采购费高达150亿美元,从其开始建造到最后退役,共需经费约330亿美元,其中还不包括航空母舰的现代化改装和报废等花费,即使对美国这样的世界首富,也是不小的负担。 参数指标: 用途: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 舰艇名称:斯坦尼斯 舰艇级别:尼米兹 编号:CVN74 动
/
本文档为【世界现役航空母舰资料大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