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zap1(1).

2022-02-23 37页 ppt 386KB 2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五平米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zap1(1).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教学内容】9.1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9.2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9.3燃烧中脱氮技术9.4燃烧后脱氮技术9.5脱氮装置的设计9.6脱氮技术新进展9.1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氮氧化物(NOx)包括N2O、NO、N2O3、NO2、N2O4和N2O5等。主要以NO、NO2的形式存在。9.1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NOx的性质N2O:单个分子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0倍,并参与臭氧层的破坏NO:大气中NO2的前体物质,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活跃组分NO2:强烈刺激性,来源于NO的氧化,酸沉降9.1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NO...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zap1(1).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教学内容】9.1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9.2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9.3燃烧中脱氮技术9.4燃烧后脱氮技术9.5脱氮装置的设计9.6脱氮技术新进展9.1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氮氧化物(NOx)包括N2O、NO、N2O3、NO2、N2O4和N2O5等。主要以NO、NO2的形式存在。9.1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NOx的性质N2O:单个分子的温室效应为CO2的200倍,并参与臭氧层的破坏NO:大气中NO2的前体物质,形成光化学烟雾的活跃组分NO2:强烈刺激性,来源于NO的氧化,酸沉降9.1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NOx的来源固氮菌、雷电等自然过程人类活动燃料燃烧是主要来源95%是NO(最终将转化为NO2),其余的主要为NO2。9.2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1)燃料型NOx燃料中的固定氮生成的NOx(2)热力型NOx高温下N2与O2反应生成的NOx(3)瞬时NO低温火焰下由于含碳自由基的存在生成的NO9.2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1)燃料型NOx在燃烧后区及贫燃料NO的生成量较高,而NO减少得十分缓慢;在富燃料区则刚好相反,NOx的生成量可忽略不计。贫燃料燃烧是指燃烧混合物中燃料与氧化剂之比小于理论当量比的燃烧过程。9.2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2)热力型NOx产生NO和NO2的两个重要反应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受温度和反应物化学组成的影响平衡时NO浓度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加9.2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室温条件下,几乎没有NO和NO2生成,并且所有的NO都转化为NO2800K左右,NO与NO2生成量仍然很小,但NO生成量已经超过NO2常规燃烧温度(>1500K)下,有可观的NO生成,但NO2量仍然很小9.3燃烧中脱氮技术控制NOx形成的因素空气-燃料比燃烧区温度及其分布后燃烧区的冷却程度燃烧器形状9.3燃烧中脱氮技术(1)烟气再循环技术(2)分段燃烧技术(3)再燃烧技术(4)低NOx燃烧器9.3燃烧中脱氮技术(1)烟气循环技术降低氧浓度和燃烧区温度-主要减少热力型NOx9.3燃烧中脱氮技术(2)分段燃烧技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段燃烧技术是两段燃烧技术(即所需空气量分两次通入),三段燃烧技术(用燃气组成炉内还原区)还处于试验阶段,尚未进行商业化推广。9.3燃烧中脱氮技术(3)再燃烧技术再燃烧技术是把燃料分成两股或多股燃料流进入炉膛。在实际应用中,为节省费用,通常将燃料的一部分通过旁路作脱氮燃料用。9.3燃烧中脱氮技术(4)低NOx燃烧器根据NOx的形成机理,充分利用烟气循环、分段燃烧及再燃烧技术研制成的脱氮装置。9.3燃烧中脱氮技术1)炉膛内整体空气分级的低NOx直流燃烧器炉壁设置助燃空气(OFA,燃尽风)喷嘴类似于两段燃烧技术9.3燃烧中脱氮技术2)空气分级的低NOx旋流燃烧器一次火焰区:富燃,N组分析出但难以转化二次火焰区:燃尽CO、HC等9.3燃烧中脱氮技术3)空气/燃料分级的低NOx燃烧器空气和燃料均分级送入炉膛一次火焰区下游形成低氧还原区,还原已生成的NOx9.4燃烧后脱氮技术燃烧中脱氮方法与燃烧后脱氮方法相比,前者显得更积极、更经济、更方便有效,但烟气再循环、分段燃烧、再燃烧技术及低燃烧器都是在低空气过剩及低温条件下运行的,这与燃料的完全燃烧是矛盾的。因此,应同时注重燃烧后脱氮技术的研究。9.4燃烧后脱氮技术烟气脱氮技术的难点处理烟气体积大NOx浓度相当低NOx的总量相对较大9.4燃烧后脱氮技术(1)湿法烟气脱氮技术(2)干法烟气脱氮技术(3)干湿结合法废气脱氮工艺(4)脱硫脱氮一体化工艺(1)湿法烟气脱氮技术按照所选用的吸收剂的不同,湿法烟气脱氮技术可分为水吸收法、酸吸收法、碱性溶液吸收法、盐吸收法等多种脱氮技术。(1)湿法烟气脱氮技术以水吸收法为例水对NO2的吸收效率有限通常情况下亚硝酸很不稳定(1)湿法烟气脱氮技术因此,湿法对低NOx的吸收效率不高,但在需处理烟气量较小的条件下,湿法脱氮技术仍然是可取的。(2)干法烟气脱氮技术干法烟气脱氮技术主要包括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吸附法、电子束法等,是目前工业上应用较多、效率较高的脱氮技术。(2)干法烟气脱氮技术以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为例通常选用碳氢类可燃气体作还原剂,在一定的温度和适当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同时也和氧反应,生成水蒸气或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3)干湿结合法废气脱氮工艺原理:采用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将NO转化为NO2后,采用碱液吸收。(3)干湿结合法废气脱氮工艺(4)脱硫脱氮一体化工艺同时脱硫脱氮的技术主要有:脱硫脱氮装置组合法、SNOx法、电子束法、氧化铜法等。其中脱硫脱氮装置组合法最为成熟,氧化铜法还处于中小型试验阶段。(4)脱硫脱氮一体化工艺图1脱硫脱氮装置组合法布置方式一9.5脱氮装置的设计脱氮装置的种类很多,不同的脱氮装置其设计方法也不一样,下面仅就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作一些介绍。9.5脱氮装置的设计还原反应潜在氧化反应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9.5脱氮装置的设计设计(1)了解废气有关性质、处理量要求及现有设备情况;(2)选择合适的催化剂,确定工艺流程;(3)根据已掌握的生产经验数据或小试、中试的结果,进行催化反应装置的放大或缩小,确定合适的反应温度、空间速度(指单位时间、体积催化剂上通过的标准状态下反应器气体的体积)、催化床层的气流分布及温度分布;9.5脱氮装置的设计(4)确定催化反应装置的类型;(5)进行催化反应装置的结构设计和阻力计算;(6)进行相关物料的平衡计算;(7)选择相关控制仪器仪表,如超温报警、防爆装置等。9.6脱氮技术新进展目前,大多数催化剂的许用空速为5000~15000h-1,少数可达5000h-1,气流流经催化反应塔的速度是比较低的,这样就造成催化反应塔占地面积较大。若减小占地面积,为了保持废气足够的停留时间,势必要增加催化剂床层的高度,这又会带来压力降过大的问题。因此,需要研制新型的脱氮催化剂。9.6脱氮技术新进展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脱氮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继续研制催化性能好、起燃温度低、空速大、价格相对低廉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2)研制新型催化剂,用催化氧化法代替氨还原法;(3)提高催化剂涂敷工艺。思考题1、试从NOx引发的大气环境问题,指出控制NOx排放的重要性;2、烟气脱硝的主要困难有哪些?你能提出一些克服的技术措施吗?3、比较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在形成和排放控制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zap1(1).谢谢
/
本文档为【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zap1(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