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9五三专题十五-三年模拟经典作文试题例析

2019-05-17 5页 doc 70KB 65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豆浆

暂无简介

举报
2019五三专题十五-三年模拟经典作文试题例析 专题十五 三年模拟经典作文试题例析 三年模拟 A组 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 (建议每篇作文训练时间为40分钟) 1.(2018江西临川一中月考,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被称为“搬砖男孩”的小朱爆红网络。他每天在余杭塘河边来回搬砖150块,以此锻炼自己的心性,已经坚持了一个暑假。据悉,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的小朱,在其父朱某的运作下,已经退学,在家接受“新教育”。此事一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到底是先锋前卫的教育实践,抑或是毁人前程的愚昧之举?   有人认为,家长太偏执,被“新教育”洗脑...
2019五三专题十五-三年模拟经典作文试题例析
专题十五 三年模拟经典作文例析 三年模拟 A组 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 (建议每篇作文训练时间为40分钟) 1.(2018江西临川一中月考,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被称为“搬砖男孩”的小朱爆红网络。他每天在余杭塘河边来回搬砖150块,以此锻炼自己的心性,已经坚持了一个暑假。据悉,成绩一直比较优秀的小朱,在其父朱某的运作下,已经退学,在家接受“新教育”。此事一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到底是先锋前卫的教育实践,抑或是毁人前程的愚昧之举?   有人认为,家长太偏执,被“新教育”洗脑了;有人认为,这种“修身养性”的抽象修行过于荒诞;也有人表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应该尊重和包容不一样的教育思路。   此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写作该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思考立意:   (1)反对。理由:①家长太偏执,被“新教育”洗脑了,不能拿小孩子当教育的试验品,况且,不让适龄儿童上学也是违反教育法的;②这种“修身养性”的抽象修行过于荒诞,“新教育”也未经实践验证,失败的风险和代价太大;③现在并没有令人信服的客观论据能证明“新教育”的教育成果优于传统教育,相反,学校的正规教育是当下最安全、成熟的教育方式;④完全脱离当前教育体制的个别成功案例也许有,但并不适用于一般的家庭和孩子;⑤传统教育体制也许存在不够完美的地方,但所谓的“新教育”就没有问题吗?就能排除哗众取宠、借机敛财的嫌疑吗?   (2)赞成。理由:①不要用自己的去衡量别人,谁都没法预测未来;②不要一看到不一样的教育思路就认为它是洪水猛兽,应用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对待“新事物”;③孩子如果不适合“新教育”,还是可以重回学校的。 [例文] 莫让“新教育”毁了孩子前程   最近被称为“搬砖男孩”的小朱爆红网络。小朱暑假期间在余杭塘河边搬砖以锻炼心性,并在其父亲的运作下退学,在家接受“新教育”。一时间,此事引发广泛的关注,舆论如洪水猛兽般袭来。有人认为这种抽象修行太过荒诞,也有人表示应尊重和包容不一样的教育思路……而我认为,这是一种在家长的偏执思想引导下的毁人前程的愚昧行为。   首先,小朱父亲的自作主张,让小朱本来的人生之路被切断。小朱在原来的学校中,成绩一直都比较优秀,而父亲“新教育”的,却让他在学校中的努力化为了泡影,让他不得不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难道不是对小朱人生的一次打击吗?同时,小朱父亲让其退学,对他的人际关系与正常生活也是一种破坏,同学间的友谊也必定会受到影响。可以说,小朱的父亲很可能从此毁掉了孩子的光明前程。   其次,小朱父亲的行为违反了教育的规律。教育,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尚且需要十年的时间方可长成,人的教育则更加复杂而漫长。按小朱父亲的计划,仅让小朱在家接受“新教育”而远离校园的正规学习,这无疑是一次妄图揠苗助长的冒险试验,不仅不能让小朱加速成长,反而会对他的学习之路产生负面的影响。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啊!它告诉我们,教育是“慢”的事业,容不得我们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教育是静静的陪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教育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是进行教育的最好的地方。因为在学校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灵魂可以产生共鸣,学校也有一种学术氛围。而小朱父亲的行为,无疑让小朱失去了最好的教育环境,失去了学习上的助推器。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丰富上,更表现在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上,以及让人拥有高尚的品质上。与其让小朱退学,为什么不让他继续留在学校学习,同时也接受家中的“新教育”呢?这样,小朱既可以接受学校的教育,又能接受家庭的“新教育”,岂不是一举两得?   教育应当循序渐进,进行教育最好的场所就是校园。拒绝不计后果的“新教育”,为的正是让孩子得以茁壮成长! [点评] 这篇考场优秀作文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①标题简明,切中肯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应清澈明亮,不可含混晦涩。本文标题紧扣材料话题,态度鲜明,语言简练。②就事说理,先破后立。本文抓住小朱父亲所谓的“新教育”来谈,逐层深入,步步为营。首先指出这是毁人前程的愚昧行为;然后指出其行为是揠苗助长的可笑之举;最后提出进行教育的最好场所应该是学校,希望兼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让孩子茁壮成长。文章条分缕析,逻辑清晰。 2.(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月考,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荣获普利策新闻奖。许多人不了解战争背景和事件后续发展,一味抨击他“踏在小女孩尸体上获得普利策奖”,是“屠夫”。因不堪批评,凯文·卡特于获奖同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以“憨豆先生”角色闻名全球的著名笑星罗温·艾金森一度因独特的表演风格,遭到影评家诸如“哗众取宠”一类的批评。因而一度患上抑郁症,必须停下工作,接受治疗。   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吴京第一时间表示慰问,个人向灾区捐款100万。结果很多“键盘侠”表示:“吴京你一部8000万投资的电影净赚十几个亿,居然好意思只向灾区捐款100万?你为啥不捐一个亿呢?”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现实,写出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这道作文题在审题上有一定难度。首先,这是个时评类作文,三则材料都围绕社会现象展开。每则材料都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件,第二部分是对该事件的评论或由此导致的结果。材料的现实针对性很强,重心在第二部分,也就是说,立意要从舆论的角度入手。但是,习惯于寓言哲理类材料作文的同学很容易想当然地将侧重点放到事件本身上,从而得出“要坚持做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评论”这样的错误立意。其次,这是个同类型多则材料作文题目,需要提取各则材料的共同要素,不能仅仅从某一个材料出发,而片面地得出结论。比如,有的同学认为第一则材料最深刻,于是立意为“不要道德绑架”,有的同学认为第三则材料更符合当下时代背景,于是立意为“要为网络言论负责”。这样立意就没有综合考虑三则材料的,将立意收窄了。   综合以上因素,文章的最佳立意应为:语言暴力的危害。具体而言,即语言暴力会损害人的自信心,使人对自我产生怀疑,进而引发悲剧。人们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批评、争议以及讨论都应该有度、有理、有逻辑。   在行文中要围绕语言暴力、恶意批评、舆论伤害等现象,谈其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要侧重评述,挖掘真相、实质,而不是侧重举例证明。所以,论述的深度是核心。为打造一篇有深度的文章,行文应尽量利落,尽量多使用短句、变式句以增强语势。比如,一篇作文的开头是这样一句话:“当局者未必迷,旁观者未必清。”没有材料的赘述,没有语言的藻饰,言简意赅,直奔主题,这样的句子简洁,有深度!当然,这也并不妨碍语言方面的润色。深刻、细腻的语言融合在一起,会让文章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如,“语言,本是最神奇的音符。它可以排列出最优美的曲调,也可以糅杂成最刺耳的谩骂”这段话,通过对比和比喻,将语言的功能表现了出来。   在结构安排上,可以采取层层递进式的结构,先谈现象,再分析原因、危害和本质,最后提出解决办法;也可以将某一部分作为重心,层层展开,比如,在谈语言暴力的原因时,可以先谈人们的从众心理,再深入探讨价值观问题。这样,将时代特点挖掘出来,时评文便落到了实处。 [例文] 语言暴力,请你停下   你是否也曾因大众的语言暴力而彷徨不安、夜不能寐?你是否也曾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语言暴力的施加者,甚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你自以为大义凛然的“正义之词”,便是向着那一个个鲜活生命挥去的致命屠刀。   请仔细想一想吧,别让语言暴力成为伤人于无形的利刃。   《饥饿的苏丹》本欲唤起人性的善良,而摄影师却被无知的人中伤,那些尖刻的言语带走了凯文·卡特的生命;“憨豆先生”本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却因影评家“哗众取宠”的批评,差点儿失去了自己生命中的亮色;吴京捐款100万,本是发自内心的善举,却在“键盘侠”的攻击下,成为高收益下的不义之举……   此类现象时有发生,每当这样的新闻被爆出后,人们往往唏嘘不已,一面为受害者叫屈,一面谴责那些施加语言暴力的元凶。可你有没有想过,当那些非理性谴责出现时,你在做什么?你是不是他们中的一分子?   归根结底,语言暴力源自人们日益模糊的是非观。面对网络上、生活中的某些不恰当言论,很多人无法明辨是非,或者说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只是因为大众的煽动,便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地投入到那些“正义的谴责者”的阵营中去。   更重要的是,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那是错的,知道我们不应该站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去谴责别人,可我们却无可奈何。面对声势浩大的谴责大军,有人不敢说,不敢站在多数人的对立面;也有人勇敢地站出来指责那些人,可他的声音太微弱,瞬间便被湮灭。何其悲哀,可我们无能为力!   若要解决语言暴力的问题,仅靠人民群众自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国家的支持。在学生时代的教育上,除了教会学生如何应试,还要告诉他们如何明辨是非,拒绝跟风,拒绝盲目,坚守自我。在宣传教育中,加大对此类现象的宣传力度,警示人们把握心中的标尺,拒绝语言暴力。在网络上出现语言暴力的苗头时,监管部门更要及时采取行动,不要让它蔓延,不要让“星火燎原”。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是非观,切勿让自己成为语言暴力的施加者。   整治语言暴力,道阻且长,但我愿意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语言暴力终将被深埋于黑暗的角落。 [点评] 此文很有学习借鉴的价值。首先,立意精准。全篇文章紧紧围绕“语言暴力”展开,一以贯之。其次,结构严整。开头两段提出问题,继而分析材料,得出原因:“语言暴力源自人们日益模糊的是非观。”再次,结合社会现实阐明当下社会舆论的问题和危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层面的论述很有现实针对性,从个人延伸到了政府和国家。整篇文章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更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运用议论化的语言,整散结合,张弛有度,有力度又有温度。此文堪称考场佳作。 3.(2017东北三省三校一模,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孙子兵法·谋攻》曰:“故知胜有五。”其中有这样三句,“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意思是能够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一方胜;“上下同欲者胜”,意思是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一方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意思是主将精通军事,而国君不加干预的一方胜。这些取胜之道也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认为这三种制胜条件哪一个更重要?请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选自《孙子兵法·谋攻》。命题人分别从谋攻想要取胜,事先需要正确预判、上下同心协力团结一致、主将具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干预这三个角度命题,这三点正是取胜的三个重要条件。具体分析如下:①清楚敌人和自己的实力,事先谋划,未雨绸缪,是前提条件;②上下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是必要条件;③主将具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干预牵制,这是对主将的高度信任,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这些取胜之道也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句话既是材料和要求之间的过渡和导引,也是要求之一,意在让考生结合自身实际写作,因此联系实际是写作本题不可或缺的要素。   “你认为这三种制胜条件哪一个更重要?”这是仿照2015年课标全国卷Ⅱ“你认为谁更具风采?”的命题模式。注意要围绕“三种制胜条件”写作,不能离开它另起炉灶;“哪一个”强调三种条件之间的比较,要在比较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更”在比较中强调重要程度。   “请做出你的选择,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首先,写作时要做出明确的选择,选择一条你认为“更”重要的;其次,阐述你这样选择的看法和理由。   审题立意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角度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理性冷静、审时度势、正确估量选择,才能下定决心。角度二: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团结、上下同欲、同心同德。角度三:选贤任能,充分信任。领导者对人才的选择和信任,是取胜必不可少的法宝。   在论据选择上,可以列举红军为保存实力,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事例;也可以列举屠呦呦带领其团队,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提炼出青蒿素的事例;还可以列举宋高宗不信任岳飞,最终导致岳飞北伐“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的事例。   [例文] 同心协力、合作制胜   在战场上,能理性而冷静地审时度势,正确预判与选择,能知己知彼,才是百战百胜的不二法门;信任贤才是取胜必不可少的条件;团结一致,众人同心,是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法宝。我认为三者比较而言,团结协作是取胜更为重要的法宝。   众人拾柴火焰高。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人作为群居动物,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圈子。如果团队中人心不齐、各使各力,一定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只有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才能事半功倍,高效共赢。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每个家庭的小梦想加起来,就是民族的大梦想。所以相比而言,团队的力量更能铸就成功。   同心协力、合作制胜的道理也体现在科研中。据统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大多都曾与人合作,并同心协力向一个方向钻研。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提炼成针剂广泛使用,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这是其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屠呦呦也曾说,重大研究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成果并非一人所得,而是团队同心协力的结果。所以,我更看重合作的力量。   理性判断的能力也并非不重要。事先的理性预判有时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但生活与打仗还是有所区别的,打仗可依据兵力、地形、气候等客观条件来进行预判,可生活中的变量实在太过复杂,很多时候只有努力一试才知结果。所以,生活中更需要团队合作和同心协力。董明珠就带领团队齐心协力,打造出了格力这一优质品牌。   同样的道理,领导的信任亦不可或缺。战场如此,生活亦如此。领导信任你,你也要信任同事,因为工作是大家干的,不注重团体协作,可能会陷入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的险境。俞敏洪再三强调团队的力量,这一点我在学校社团活动中深有体会,一项活动,需要同学们齐心协力,才能达成目标。   当然,我不是说只要同心协力、团结合作就可制胜。只是团结合作是必修课,它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理性预判与领导信任同样也不可或缺,只是在实践中,团队合作显得更为重要。这便是《孙子·谋攻》带给我的启示。   [点评] 从内容上看,文章能够围绕中心,列举事例,进行对比,展开论述,处处扣题。从表达上看,拟题“同心协力、合作制胜”抓住了关键,揭示了中心;开篇引述材料全面而精练,在比较中提出观点;第2段从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角,谈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第3段从科研角度论述同心协力的重要性;第4、5段,指出事先的理性预判与领导的信任也很重要;第6段再次重申论点,在比较中强化中心,首尾圆合。从发展等级上看,文章进行了选择与比较,语言表达严谨,以理服人;但欠缺文采,论述中事例列举略显不足。 4.(2017四川成都七中二诊,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地提供的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而共享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共享单车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为解决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都街头也兴起了共享单车,为市民短距离出行和与公共交通系统接驳换乘提供了方便。但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乱停乱放、单车被盗、私自加锁、用户私藏、改装兜售等。成都三圣花乡共享单车被烧事件,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 有人据此断言:“凭国人现在的素质,共享单车我们还玩不起。”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1)材料的核心内涵   材料共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共享单车是信用经济的新形态,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第二层是说成都共享单车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三层是说有人断言国人当前的素质与共享单车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   综合分析,既然共享单车是有价值的,是创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在下笔前,我们应提炼材料的实质,对事实归因,然后寻找对策。因此,此文适合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传统方法来构思。分析如下:   是什么:共享单车以及由此出现的各种问题。   为什么:对于个体而言,国人的文明素养没有与时俱进,与现实脱节;对于共享单车企业而言,共享单车横空出世,成长空间和时间都还不够;对于社会而言,社会层面对共享单车建设的关注不够;对于国家(政府)而言,行政管理、法律层面的跟进不够。   怎么办:可以从德、情、理、法四个层面进行思考。对于个人而言重在立德树人并且遵纪守法;对于社会而言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相关企业而言要完善管理,不断调整思路;对于国家而言要推进法治,以法管人。   (2)审题立意的角度   纵向思考:个人、社会、相关企业、国家(政府);横向思考:德、情、理、法。请看以下表格,注意横向和纵向的有机结合。 德 情 理 法 个人 培养仁德 推己及人 符合伦理 遵守法纪 社会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宣传法律 相关企业 强化管理 守法护法 国家(政府) 加强法治 (3)相关的素材积累   ①共享单车的出现,毁灭与重生并存。成都不少租赁自行车的老板和“火三轮”司机被共享单车公司收编为单车运营人员。②一些热心群众自发成为“共享单车猎人”,专门“捕猎”破坏共享规则的人。③共享单车的数十亿押金都去哪儿了?有无风险?如何监管?会不会充值容易退款难?④单车数量一旦超过临界点,差不多全覆盖该地域用户需求后,每辆单车的日均使用频次会大幅下滑。⑤孟德斯鸠说:“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原本是道德规范,“诚实”指言行真实,符合情况,无虚假、欺诈之意;“信用”指信守约定或承诺的规则,履行和承担由约定或承诺的规则所确定的职责。   [例文] 玩共享经济,需培德守法   共享单车在共享资源、方便出行的同时,也考验着国人的道德水准、守法意识。私藏、损毁单车的现象,让国人的文明素养纤毫毕现。想要玩得起共享单车,就需要参与者加强道德自律,守住法律底线。   共享共用,培德至上。这是单车共享的基础。“德”字从“心”从“彳”,意即仁由心生,推己及人。爱自己,爱他人,利己利他,是为德。没有德,则会“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单车共享兴起不久,便有各种让人大跌眼镜之丑行,折射出国人亟待提高道德素养的现状。我们只有大力培养仁德,才能够促进共享之信用经济。那么,如何培德呢?   培养仁德,信用为首。现代社会,信用尤其重要。不讲信用的人,或许可以获得一时之利。长此以往,则一荣众损,最终共损,谁也无法享受信用经济所带来的便利。人们需要尾生抱柱的坚守与执着,这不是迂腐而是守信,是尊德。只有人人守信用,人人都利己利他,才能够真正实现单车的共享。因此,培德至上,信用为首。   共享共用,守法为底。头顶之星空,脚下之法律,是人人都必须敬畏的。守法是做人、行事的底线,谁逾越,谁受罚。法不容情,法律以冷峻的面孔监督着每一个人。“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人之权利的保护神。发生在成都三圣乡的烧毁共享单车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必须被追责。   遵纪守法,知法为首。先要知法,才能守法。一位老农,把路边停放的共享单车推进自己的院子,并对前来寻车的单车公司工作人员扬言:“这车在路边十几天没人要,我才捡回家里的。你们想取走,拿四十元保管费。”老农即使没有“路不拾遗”的德行,也应该懂得路边的单车,不是自己的私人财产,把它“捡”回家据为己有,应该掂量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触犯法律。大力普法是政府的责任,是媒体的担当,是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参与的。唯有人人知法守法,共享单车这一模式才能够得以延续。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无人售票车、无人售货的菜摊报摊,这些在时代潮流之下产生的新生事物,要想长久地、高质量地发展,就必须使参与共享的人们培养仁德、遵守法纪。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写得规范稳健。一是审题精准,抓住了共享单车的实质——信用。二是立意较高,从培德和守法两个方面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进一步阐述了“培德”和“守法”的具体措施。三是结构清晰,采用引议联结的思路。四是就事论理,紧紧围绕共享单车展开议论,又联系到时代大潮之下产生的各种共享经济形态,体现了考生开阔的视野,以及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五是语言质朴,句式整齐。 5.(2017浙江绍兴教学质量调测,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CCTV有一则著名的公益广告,其广告词为“出国旅游,文明当先”。对此,有人深表赞同:近几年国人在国(境)外的不文明表现已经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所以“面子工程”是必需的。也有人表示质疑:莫非国内旅游,文明可以靠后?建议改作“出门旅游,文明当先”。更有人指出:文明是每个人必需的素养,无论是否出门(国)旅游,“标准”应当统一,“居家出门,文明当先”才是正道……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要求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从作文命题来看,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呈现出明确的任务驱动性。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限定了写作的范围和文体。考生可以紧扣材料中的“央视广告语引发争议”这一特定情境,从所给的三种观点中任选其一下笔。命题着力于引导考生在多维的思考中进行理性的选择与深度的思考,题材贴近生活,便于更好地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   [例文1] 快乐诚可贵,文明价更高   某人在某时某地写下“××到此一游”的新闻时常听到,中国人在排队时插队的现象屡有发生,国人在国外疯抢热门商品的行为并不少见……他们为图一时之快,而被他人谴责,因为他们忽视了一点:文明处处不能下岗。   文明素质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莎士比亚曾夸赞:“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万物的灵长!”之所以称“人”为“万物的灵长”,就是因为人拥有文明素养,能在关键时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得社会能够更好地运行和不断地进步。当我们被斥责上下电梯不靠右行时,当我们被外国人批评随地吐痰时,当我们的母语被写在标牌上作为警示语时,我们是否应该更加重视文明建设?   文明素质是一个民族崛起的体现和重要标志。鲁迅说,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是应该有骨气的。而骨气的背后是底气在支撑,底气的背后是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在支撑。没有文明的民族是会垮掉的,是抽取了骨头之后的松散;没有文明的国家,只是一盘散沙。文明才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   诚然,快乐是重要的,但不能为图一时之快而丢失文明之果。文明是一个人灵魂的核心,它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它是一种习惯,是卢梭口中“高贵的野蛮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无论是居家还是旅游,有人还是无人,文明都应该是一个人内心的秤杆、行为的准绳。人应当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那是文明的呼唤。在几百年前,明朝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就提出“致良知”,这个“良知”就是指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到文明,拥有素养,在他看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现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同样需要文明,同样呼唤文明的到来。   快乐很重要,是的,令人快意之事能有多少?其实文明素养更加重要,并与快乐相辅相成。当你真正有素养、有文明时,你便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你得到的尊重越多,你就会越快乐。不分国外还是国内,不分“在家”还是“出门”,带上文明,快乐常伴。   [点评] 文章标题即明示中心“快乐诚可贵,文明价更高”,然后从文明素质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谈到它是一个民族崛起的体现和重要标志,逐层深入,引经据典,从国内说到国外,一线贯穿,说服力强,同时适时点题,指出居家出门理应文明当先。之后回到论述快乐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上来,即二者其实并不矛盾,与文题对应,突出中心。不过,与快乐对照来写文明,显得写作时任务意识不强,针对性不足。 [例文2] 心有文明气自洁   “出国旅游,文明当先”的广告语含意被国人一步步加深,有人指出应当“居家出门,文明当先”,即文明应是每个人必需的素养,不应当随着时间地点而改变。   礼仪,是文明的外在表现。中国一直是个“礼仪之邦”,从上古时期开始,中国积累的礼仪就足以反映其文明程度。文明的构建很漫长,而摧毁却只需一瞬。曾几何时,富起来的国人在比萨斜塔前席地就餐,在非洲随地小便,让文明古国的形象蒙羞。而在国内旅游也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排队加塞、高声喧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随意攀爬等等。这些陋习虽然不是发生在国际场合,却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国人的品格与修养。   在我看来,文明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放之于国家,则是其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中国游客因其不文明现象而被外国人指责,令国人蒙羞,而国内的景点,因国人素质低下造成的混乱更是让人痛心。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或者是在家里,文明都是必需的,它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气质。   过去因为受物质条件所限,我们不得已生活在脏乱的地方,穿着不干净的衣服,几个月甚至一年才洗一次澡,我们以为这就是不文明。现在我们住着宽敞明净的房子,穿戴整齐干净,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但仍有人戳着我们的脊梁说我们不文明。文明不仅仅是外表,更是我们的心啊。   韩国曾有一个社会测试,他们安排了一个年轻人在公交站向路人提出请求,说自己第一次去面试,不会系领带,请求帮助。测试的结果很暖心,有个大叔略带尴尬地帮年轻人系好领带,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祝他顺利;有个大妈甚至还取出暖手袋,叮嘱年轻人好好照顾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文明,即有一颗关爱他人的仁爱之心。而国人却对迟到的送餐小哥或破口大骂或冷嘲热讽。   居家出门,文明在先。文明不仅仅是干净的衣服,更是得体的礼仪。当然,最重要的是关爱他人的仁爱之心。腹有诗气自华,而心有文明气自洁,由内而外,从家门到国门,方能真正展现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的气度与风骨。   [点评] 文章大气深刻。作者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来论述文明的重要性,笔力集中,说理透彻。主体部分始终在阐明一个问题:文明是内在的,不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更应该注重培养“仁爱之心”。最后点明“居家出门,文明在先”,赋予了文明以现实意义,颇有警醒启迪之功。当然,要想让文章更出彩,还需要在这两个方面加以提升:一是对材料的辨析,二是语言的逻辑性。 6.(2016江西红色七校二联,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2015年5月15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让一些人质疑。 “文学与娱乐节目结合”这种形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在户外真人秀成为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的大环境中,由河南卫视的做法可以提炼出“要敢于创新”的立意。但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让一些人质疑,文学是严肃的、非功利性的、非娱乐化的,使文学娱乐化是对文学的亵渎。因此最佳立意可确定为:以真人秀的形式传播文化应当慎重,不要急功近利。 [例文] 真人秀让文学走上弯路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歌猛进,文学这样低调的艺术形式也开始躁动起来。这不,文学也开始和真人秀搭边,开始了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创新精神固然值得点赞,但是,并非所有的尝试都是积极有效的。 赫胥黎说:“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对于《文学英雄》这样的真人秀节目,相信很多善于思考的人会有种种担忧。诚然,这类节目算得上是一种文学创新的形式,通过真人的体会来完善文学的价值;但要注意的是,将文学从幕后推到台前,这样的做法似乎跟文学创作的寂寞和严肃格格不入。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真人秀不是让文学变得通俗,而往往是让文学走上了弯路。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其实缘于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地写作。在其出名之前,可能很多人都对他的名字并不熟悉,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为过:如果没有长期寂寞的写作,莫言注定没有这样的成绩。再如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如果没有清净的写作环境,没有一颗沉静的、安于寂寞的心,没有多次呕心沥血修改删减,如果曹雪芹每日忙于应酬,哪有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流传于世?由此可见,文学注定与寂寞相伴而生。 而文学真人秀里的“文学”远离了清净的环境,与严谨严肃的文学创作毫无关系,文学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是节目的胜利,是娱乐的胜利,而非文学的胜利。文学真人秀有可能没秀出文学,反倒拉低了文学的品位和下限。如果文学领域最终沦为才艺展示场,那将是文学和社会莫大的悲剧。真正的文学中有人类对于意义和终极关怀的追求,有每个个体自我丰富和成长的源泉,它让我们的心灵不再荒芜。严肃对待文学、尊重文学、崇尚文学、敬畏文学,个人和媒体都应始终保有并坚持这种自觉。 由此可见,真人秀作为文学的一次尝试,注定是失败的。其失败的根源就在于,这样的“秀”,其实有着更多市场的外衣裹挟,而当这样的外衣脱去的时候,其内核中并没有与文学相关的实质内容。也正因为如此,文学会在这样的“真人秀”道路上越走越偏,最终可能滑向堕落的深渊。如果要让文学获得新生,如此“真人秀”,可以休矣! [点评] 开篇即亮明观点“文学和真人秀搭边,是一种新的尝试,但并非所有的尝试都是积极有效的”。这样的立论点开门见山,掷地有声。同时引用赫胥黎的名言强有力地佐证了自己的观点。文章语言犀利,观点鲜明,道理论证严谨,让阅卷者印象深刻。发人深省又观照文学性质的思考与探究当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总体来看,这是一篇以道理论证见长的佳作。 B组 2016—2018年模拟·提升题组 (建议每篇作文训练时间为40分钟) 1.(2018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月考,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种种无人值守的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已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从无人售货机、无人银行柜员机、无人售票公交,直到眼下的无人值守图书馆、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对此,我们或许会联想到:便捷、关怀、规则、秩序、管理、信任、自律、道德、进步、时尚、创新、失业……   某网站开辟“我也来说说‘无人……’”专栏,现在请你来发声。你可以将某种(些)最熟悉的无人公共设施(服务)与某一个词或几个词结合起来,展开思考与联想,表达你独到的看法或体验。注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该题,最关键的任务是“将某种(些)最熟悉的无人公共设施(服务)与某一个词或几个词结合起来,展开思考与联想”,要求比较宽泛,但所选择的“某一个词或几个词”必须与“无人公共设施(服务)”建立有机联系,且要合情合理,切忌牵强附会;而且要尽可能呈现自己的“独到”看法或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下笔前应该先界定“无人”的概念。本题中特指“无人值守”的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如写“无人机”“无人驾驶”的创新,或对“车上无人让座”的道德拷问等,则属于偏离题意。   下面,我们主要谈谈如果写成议论文,这道题应从哪些方面来开掘主题。   (1)探讨“无人值守”的可行性。我们所处的时代,一方面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为“无人值守”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整体道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道德层面,“无人值守”有了有力支撑。对于前者,“无人技术”的发展,又为“无人值守”的推广提供了便利。对于后者,可以从“慎独”思想,古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出发,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来谈。   (2)探讨“无人值守”的优越性。对于这一点,可以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一系列词语展开。如“便捷”,马云创办的无人商店启用二维码支付形式,解决了“无零钱”“排队难”的问题。再如“进步”,时至今日,科技的发展使“无人”也可具有管理和监督的功能……   (3)探讨“无人值守”的不足处或不利影响。“无人值守”有一些不足之处或不利影响自然在所难免。如,便利店中物品繁多,如果没有店员帮助,不容易找到所需物品,这样,“便利”反而变成了“不便”;再如,在公共场所,人与人的交往是最温暖的场景,但“无人值守”则使人置身于个体的孤独之中;又如,“无人值守”,也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失业……   (4)探讨对于“无人值守”的态度。“无人值守”势必会改变人在社会中的位置,面对这种改变,人们自然会产生恐慌,如何对待恐慌,自然值得思考;在推广“无人值守”技术的过程中,问题肯定会不断出现,面对这些问题,是对“无人值守”全盘否定,还是辩证看待,也是写作的一个方向。 [例文] 视线之外的自律   种种无人公共设施已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从自动售货机,到地铁站里的无人图书馆,无人服务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阶段,至今,“无人”俨然成了一种潮流、一种常态、一种趋势。   无人售票公交现已在大小城市随处可见,而一些无人便利店、无人图书馆也已悄然步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值得我们高兴的是,这些无人设施运作良好。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文明与自律,更加重视规则与秩序,在公共场合也能够约束自己、维护面子。   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文明时代。实际上呢?可能还只是一只脚进入了文明社会,另一只脚还在文明之外悬着呢。人们还远远不够自律。   上述事例中的无人设施,并非真正的“无人”。而是在管理人员视线之内的、相对的“无人”。例如,上公交车,司机大叔总会用余光瞄一眼你有没有刷公交卡;在无人便利店,且不说摄像头的存在,意欲偷窃者首先要被身边的其他购物者用眼神鄙视个一万次。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表现出来的自律只是“视线之内”的自律,是处于隐形的监督管理下的自律。   而这些只拥有这种层次自律能力的人,并不值得更高层次的信任。一旦到了视线之外,这些人是否还能遵守无人公共设施管理规范就很难说了。这大概能说明为什么共享单车在一些城市运行不顺。“逃出”了大众视野,一些纸老虎般的自律就分崩离析了。大街上的共享单车停放整齐,小巷里的共享单车却“缺胳膊短腿”,锁也早已不见踪影。   某城市搞过一个街头测试,在公交车站摆一箱硬币供人急用,测试结果是:人人都能遵守急用才取、一次取用不超过五元的规则。但如果把箱子放在某个稍偏僻的地方呢?整箱硬币不出几个钟头就被“一锅端”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无人公共设施固然好,“无人”这种运行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也必然成为主流。但公民素养是否跟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的自律是否跟得上社会信任的脚步?“信任”与“值得被信任”达到同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人人都能在公共或私人场合做到自律,这还需要长久的努力。   视线之外的自律在每个人心中扎根之日,就是文明真正深入人心之日。那时,没有人会因为自动售货机多掉了一瓶饮料而兴奋地发微博;没有人会因为骑了一个小时共享单车没花钱而窃喜;没有人会鲁莽地越过银行自动柜员机的黄线偷窥他人信息。那时,大家无论在他人的视线之内还是视线之外,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嗯,我要按规矩行事。” [点评] 作者先谈无人公共设施悄然兴起,再承前例举并道出许多人的看法,即“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文明时代”。随即,作者笔锋一转,表明“人们还远远不够自律”。在此基础上,作者剖析前面所说的无人设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这种无人状态下的自律,不足以得到更高层次的信任,再谈欲让“无人”模式成为主流,人们无论在公共或私人场合都得做到自律。最后,作者展望未来,并以此作结,蕴理性于感性中。 2.(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同济大学博士生田俊涛利用暑假帮助环卫工父母扫马路一事,经微博披露后引起许多人关注。媒体关注,纷纷报道;网友关注,纷纷发表意见;邻居朋友关注,嘘寒问暖。百度一下,与此事相关的内容众多。一件普通的事,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呢?   请你思考、分析,并写出你的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材料作文题,题干要求学生在阅读热点时事材料的基础上完成写作任务——“思考、分析,并写出你的感悟”,写作指令明确,既可以有效防止宿构,也有利于学生自由思考、自主表达。   就材料来看,“同济大学博士生”“环卫工父母”“扫马路”等词语本来没什么特别引人注目之处,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却一下子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一起再平常不过的事件,之所以迅速引起关注,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田俊涛帮父母扫马路所体现出来的父慈子孝的浓浓亲情,着实让那些觉得孝道渐失的现代人感动;其二,在有些人眼里,扫大街是一种低贱的职业,田俊涛的行为是为了博人眼球,纯粹就是作秀;其三,因为博士生是国家花费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由此认为博士生去扫大街是大材小用,是极不应该的;其四,某些媒体认为自己抓到了一个正能量的典型,所以要不遗余力地进行报道。   从作文立意的角度来说,学生可以就其中某一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或追究本源,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或联想引申,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相似或相反事件,通过归纳或对比揭示其影响和价值。还可以综合思考上述两方面或几方面的原因,既指出其积极意义,予以肯定褒扬,也指出其思想狭隘或偏颇之处,予以否定批判……不管选择何种立意,学生都应立足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写作阐明自己的思考、分析过程,表达自己的感悟。   [例文] 心上无雨 ——博士生帮父母扫马路之我见   同济大学博士生田俊涛暑假帮环卫工父母扫大街的事情经微博披露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网友、田俊涛的邻里都纷纷为其“点赞”。为什么这样一个普通的事件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我认为,田俊涛的行为就像一场雨,虽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雨,但恰巧下在了人们被暴晒过的、久旱的心田上,让人们饥渴的心一下子变得湿润、变得柔软了。   学生在学业之余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或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应该说是挺普通的事儿,好多人也都这样做过。我假期里也帮父母收拾过餐桌,帮当老师的妈妈誊抄过成绩单。甚至好多为田俊涛“点赞”的网友做的比田俊涛还要多。而田俊涛,作为一名在校学生,不仅连赡养父母都尚未做到,还要靠父母微薄的薪水供他读博士,帮父母干点活儿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大的触动呢?   我认为,首先是“同济大学博士生”的身份与“环卫工”这一职业的强烈对比。“博士”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高大上”的,对于一般人而言,攻读到博士已是不易,更何况是同济大学这样的名校的博士呢?其次在很多人的眼里,环卫工人是低人一等的,而一个拥有那么高学历的优秀人才能放下身段去扫大街,很容易给人以强烈的心理冲击。“博士生”与“环卫工”两者结合,就难免让人生出许多遐想。   其实再往深层里想,也是因为当下社会上不守孝道的人太多了。君不见名校的学生假期返家,同学来玩时,却假装不认识自己从事环卫工作的父母;有女孩子追星,父母为了让女儿见偶像一面,不惜变卖家产;某些官二代在外胡作非为,让当官的父母徇私枉法。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这类事情就像炽烈的阳光,深深刺痛着人们的神经,麻木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的心田变得干裂。所以田俊涛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确实像一场酣畅的大雨,浸润了人们的心田。   我希望有一天,当听到某博士帮父母扫马路时,人们不再震惊;当听到某省长、省委书记亲手为父母做饭时,人们也不再震惊。到那时,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温暖,我们的家园才会变得更加多情,我们曾经干枯而贫瘠的心田,就会在雨后的阳光里,开出花来。 [点评] 本文紧紧抓住“博士生”“扫马路”这两个关键词,展开论述。文章开篇引述材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亮明观点;接着提出疑问,强化观点;然后分析博士生扫马路引发热议的原因;最后回扣标题。全文中心突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有力,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3.(2018江苏启东中学月考,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需要或值得敬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写作指导] 分析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1)敬畏生命,关爱生命;(2)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资源;(3)敬畏对手,才能让我们在竞争中获得提升;(4)敬畏父母,敬畏师长;(5)常怀敬畏之心;(6)因有知而有畏,不敢跨越雷池;(7)敬畏是成功的法则;(8)有所畏,才会不断追求和探索。写作时,应注意明确“畏”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畏”,如何从“畏”中获得成功。   [例文] 心怀敬畏   心怀对自然的敬畏,才能享受青山绿水。   近几年,雾霾天气严重困扰国人,可谁又想过,出现这一现象不正是因为我们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吗?树林花园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蓝天白云被工厂的浓烟遮掩……   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去哪儿了?记得一位登山家在登上珠峰时曾感慨:“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向我展示了温柔的一面。”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人动容,也足以让我们反思该如何对待自然。自然需要敬畏,历史亦然。   心怀对历史的敬畏,让历史的警钟长鸣,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倒行逆施,不顾国际社会的谴责,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这哪里是对历史的敬畏!同是二战战败国,战后德国历任领导人都心怀对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为过去的纳粹暴行真诚忏悔,赢得了世人的理解与尊重。相较战后德国的前总理勃兰特,安倍晋三是多么渺小和丑陋。那些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历史,对历史不心存敬畏的人和国家必将被历史淘汰。   在国内,有些国人也缺乏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抗日神剧”铺天盖地地袭来,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人不禁发出疑问:“这就是中国抗战史?”“抗日神剧”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革命先烈的不尊重。今天,我们更应该心存对那段痛苦历史的敬畏,以史为鉴,警钟长鸣。   我们还要敬畏生命,如此,生命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特蕾莎修女,把一生都献给了受苦难的人们。她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同他们交谈,给他们食物,让他们感受到无尽的爱和关怀。特蕾莎修女死后,印度给她举行了国葬。特蕾莎修女敬畏生命,因而她感动了无数贫苦的人,她下葬时,人们纷纷跪下,不敢高过她的灵柩。   相反的,不敬畏生命,人生之花就会枯萎。马加爵只因同学的几句玩笑话,便挥刀杀人,在断送同学年轻生命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韶华。   生命如此可贵,怎能不怀有敬畏之心?   人生短暂,心存敬畏,方可大道直行。心存敬畏,让人生走向辉煌!   [点评] 作者在标题中提出要“心怀敬畏”,然后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即对自然要敬畏,对历史要敬畏,对生命要敬畏,结构严谨,论证深刻。 4.(2017河南郑州一中模拟,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石悦,2006年某省理科高考状元,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研究生就读于北京大学。其在校成绩非常突出,读研期间拿到了含金量极高的国家奖学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但她目前却是一名网络游戏主播,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拥有120多万的订阅量,新浪微博粉丝超过百万。石悦坦言从名校毕业却做游戏主播的“转型”是兴趣驱动。此举在网上引发了争议。   有人说:“学了那么多年的专业,又学得那样好,却转行做网络主播,可惜了。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人言辞激烈:“名校毕业生做网络主播,是讽刺还是玩笑?浪费国家教育资源!”当然也有人表示理解:“游戏媒体人和清华北大学霸,这并不矛盾,用心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活出自我,挺好!”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联系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则“学霸‘转型’”的作文材料,就命题思路而言,遵循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模式;就材料本身而言,突显社会热点,紧贴生活实际,可引发学生探讨的欲望、写作的热情。   写作立意方面,以下角度可作参考:   (1)赞赏石悦的选择   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需要对原材料的一些质疑进行澄清,入情入理地透彻分析。   人生价值层面。大学所学专业不一定就是将来择业的标准,要想实现人生价值不一定要从事他人口中所谓的“高端”职业。   国家教育资源层面。大学不仅教给人知识,还可以培养人的胆识、视野、心胸、格局。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能够展现出优秀的素养、出众的能力,大学接受的优质教育就没有白费。   个人兴趣、爱好层面。石悦遵从内心的兴趣,以兴趣为驱动来选择职业,无可厚非。其实,我们怕的不是高材生选择所谓的“低端”职业,而是怕各种戴着“有色眼镜”的言论中所透露出的对个人权利的漠视,怕的是太多自命不凡的人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2)认为石悦的选择有待商榷,择业时应将职业与专业结合起来   人应有前瞻性,大学所学专业往往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走向。国家培养人才着眼于塑造国之栋梁,个人刻苦钻研着眼于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人生价值。   当然,名校毕业的学生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他们也理应担负起身为精英应负的责任。只有这样,人才培养的意义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的同时,充分利用所学专业更能如虎添翼。所以,择业时考虑所学专业,更能准确定位,让才能得到充分施展。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立意行文,既要有理有据,又要辩证说理。   [例文] 莫负经天纬地之才   高考状元,清华大学建筑系,国家奖学金,仅仅从这几个词里,我们仿佛就能看到建筑界即将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然而她,石悦,却转行做了一名网络主播,这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   诚然,职业的选择是个人的自由,我们也十分认可兴趣驱动下的就业选择,石悦这么选择,无可厚非。但这件事却让很多人难以接受,我想,是因为石悦的选择里缺少了一些应有的壮志与情怀吧。   我们提倡按照兴趣进行自由选择,但并不是要以此作为唯一导向。兴趣应成为我们事业的助推剂,而非轻易改志的遁词。只谈兴趣,实际上是完全抛开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自私行为。   我们有自己的兴趣,国家同样也有“兴趣”,若我们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兴趣,而不顾国家的需要,社会又如何发展?鲁迅为国学医,后来在认清国民真病在于心的现实后,又弃医从文;邓稼先为了祖国的核事业,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毅然回国。并不是有谁逼他们妥协,只是他们认识到真正的兴趣不是自己一时的喜好,而是融进了家国情怀和自己人生价值的毕生追求。抛离实际,只以兴趣作为自己择业的标准,不免显得草率与肤浅。   抛开国家的角度,单从自身的发展来看,石悦的选择也有待商榷。   很明显,石悦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为之奋斗的雄心壮志。她一直致力于建筑学的学习研究,却十分轻易地就放弃了相关工作,转入游戏主播行业之中,这虽是她自己的人生选择,但她也应对自己数年的奋斗、不懈的付出而负责。   小时候,我们因游戏荒废学业,被家长教育批评,那为什么长大后,因一时之兴趣而放弃一直坚守的目标就变得天经地义了?没有了引路人,选择什么样的成长之路就全靠我们自己。石悦的选择,让我感到惋惜。虽说职业平等,但以她的能力与才华,她本应会有更高的境界与发展。看似率性地去追逐兴趣,又何尝不是对自己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一种放弃。无限风光在险峰,网络主播的工作虽让她轻松愉快,却也让她错失了那些本该属于她的美好的风景。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职业的选择不只是维持生计或满足一时的兴趣,更代表着我们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中的大多数都缺乏对远方与理想的展望,缺乏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志。   鹰有长翅,当搏击长空;龙有灵气,则遨游天地。身为大鹏,就应扶摇而上九万里,何能在蓬蒿之间,空负经天纬地之才?   [点评] 考场作文贵在立意。本文最突出的优点在于立意高远。说理要切中肯綮,才能深入人心。这篇作文的字里行间均渗透着作者的家国情怀、忧患意识,这种对人生价值的个性解读令人深思,更令人叹服。 5.(2017浙江杭州质量检测,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少仪式,如成人仪式、结婚仪式等。有人说仪式是必要的,仪式感使人摆脱了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也有人认为现有的不少仪式裹挟着各种利益,沦为了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内涵。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观点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材料的话题是“仪式”,提出了“仪式是必要的,仪式感使人摆脱了日常的平庸琐碎,获得了庄严神圣的体验”和“现有的不少仪式裹挟着各种利益,沦为了形式主义,缺乏应有的内涵”两种对立的观点,因此,立意时应该先对仪式“必要”还是“不必要”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待“仪式”问题,如“仪式的取与舍”;也可以选择一方进行论述,如“别让仪式成为形式”“仪式,心中的圣火”等。 [例文1] 人生的祭典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袅袅佛语,总是萦绕在耳畔。坟墓之旁,祭典之中,佛音之外,也许这不仅仅只是一场仪式。   我怀着庄严的情怀,沉浸于佛意之中,似乎总能听得到南方天国的思念之声,悠远又沉重。也许因为年幼,我无法参透佛理,但却又处在人情之中,所以我明白,这是一场人生的仪式。   每每祭典,我总感觉这是一场场洗礼,抚慰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最重要的情愫。   我不知道是我太过传统,还是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轻视仪式。   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随着国旗的上升,麻木又冷漠的人只呆呆伫立,有多少人能发自肺腑地歌唱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也许是经历了太多仪式,大家变得越来越无所谓,以致如此庄严神圣的仪式却沦为众人日常生活中平庸琐碎的一个过程。   再来看看每个人大多只经历一次的结婚仪式吧,无非摆几桌酒席,吃喝玩乐一番。快乐本无可厚非,但这结婚仪式的主角是否也应认真想一想曾经相爱的初心以及日后相伴与共的责任?我想这才是结婚仪式的意义所在吧。   其实没落的不是仪式本身,而是人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流传了几千年的仪式文化,正如某种纽带连接着仪式的两头,而创办仪式的本意就是要唤醒人们麻木的灵魂,洗尽世俗的尘埃,让我们记住此时的仪式,将这种情感刻在心上吧!   年初,坟头祭祖,唯有长者在坟头痛哭,秉持着对逝者最真切的想念。而随着年岁推移,幼者恐怕也再难体会到痛苦的思念之情了吧。   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总是以利益为先,而忽略仪式真正的内涵。希望更多的人能沐浴在仪式之中,洗涤旧迹,唤醒最真的情感。倘若如此,也许能得到一方净土,修养心灵。   光阴的仪式,人生的祭典,秉持内心最真的情感,在物化的潮流中吟诵心灵的真谛。 [点评] 文章以佛教用语开篇,说仪式是人们内心最重要的情愫,后又以批判的眼光评析了现如今太多“麻木”的仪式,认为“其实没落的不是仪式本身,而是人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全文观点鲜明,首尾呼应,语言犀利。 [例文2] 兴于仪,止于式 中华民族素为礼仪之邦,“仪式”一词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极大比重。婴儿呱呱坠地不久,父母将为他举办“满月酒”;少年中学毕业成人,师长将为他举办“成人礼”;青年成家立业,结婚庆典更不能少……更不论古时入学之礼、及笄之礼等。由此可见,“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仪式”是礼的承载形式。但如今,“仪式”被通俗化、庸俗化,挟带着各种各样的私利,沦为了形式主义。对待这种状况,我想呼吁“兴于仪,止于式”。   “兴于仪”,是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北京天坛每逢新年会举行祭天仪式,皇帝打扮的饰者带头,领着众宾眷盈盈下拜,抒发对来年风调雨顺、百姓和乐的美好愿望。庙会上锣鼓震天,叫卖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和平喜乐的美好气氛。这样的仪式,是礼的外化,使人在经历了繁杂琐碎的事务之后,内心也跟着平和愉悦起来。安详欢快的氛围感染游众,使人们对未来又有了新的希望和不一样的憧憬。这样的仪式,难道不值得推崇吗?   “止于式”,是对形式主义繁荣至上的拒绝。无可否认的是,现今的仪式充斥着利益,沦为了人们攀比炫耀的工具。而这,则是由现今盛行的攀比之风一手造成的,追求表面形式的繁荣却忽略了内在的充实……这样的风气都是不值得提倡的,不管外在如何繁华,如若仅仅为追求功利而设某些仪式,只会将人心引向利与欲的无底深渊。“止于式”,是对不必要的形式的杜绝,是对勤俭美德的继承弘扬,是对优秀文化的进一步提倡。   “兴于仪”,是对仪式的认可,是对传统瑰宝的发扬;而“止于式”,是对“兴于仪”的有效约束,防止过于兴盛,反成祸端。“兴于仪,止于式”不是过度追求仪式,也不是过于抵制仪式,而是对精华的摄取,对糟粕的剔除,是处于“过”和“不及”之间的中庸之道,是适可而止的人生态度。   “兴于仪”,是对优秀文化的认可,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承精神;而“止于式”,是对落后文化的抵制,是恰到好处的掌握。对待仪式,应谨记“兴于仪”,更不忘“止于式”,使美丽的仪式文明之花,从中原大地起,陆续绽放,展现给全世界,让我辈青年,以仪式为荣,以独特内涵为荣! [点评] 文章标题既新颖别致,又点明了自己的观点。开头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仪式,从而引出论点——“兴于仪,止于式”。以天坛祭天仪式为例论述了“兴于仪”的必要性,又简述了形式主义的危害,进而得出应“止于式”。论述层次清楚,行文一气呵成。 6.(2017重庆育才中学模拟,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所小学的课间操,一时备受关注。学校改变传统的课间操形式,代之以由多位民间艺人联合打造的“漳河大鼓校园秀”。漳河大鼓历史悠久,常见的多是一人一鼓一签打鼓说书,是当阳地方曲艺的典型代表。   你怎样看待该校课间操形式的转变?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和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该题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从任务要求看,属于表态说理型;从材料结构看,分为情境设置和任务布置两大部分。情境部分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介绍事件的影响,第二句话回顾核心事件,第三句话介绍漳河大鼓的相关内容。很明显,第二句话是材料的核心,民间艺术通过校园这一载体得以传承与创新。“课间操”“民间艺术”是两大关键词,写作时必须对这两者都有所关注。   (1)关于民间艺术   一方面,在“全球化”浪潮以及多元文化的挑战和冲击下,有人对经典艺术、民间曲艺心存疑虑。另一方面,不少民间艺术后继乏人,优秀文化正不断流失。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更要保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自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中国的。当下,须对传统艺术注入现代活力,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如何让漳河大鼓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活”起来,焕发生机,创新性发展,当阳民间艺人和学校接轨的做法给出了漂亮的答案。青春版《红楼梦》、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谭维维的《华阴老腔一声喊》都是有力的佐证。   (2)关于课间操   学校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应有文化自觉性,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打造校园民族文化品牌,让民间艺术进入校园,使其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   传统课间操以做广播体操为主,学生多处于无奈、被动的状态,而创编操、健美操、趣味操等创新型课间操则深受学生欢迎。“漳河大鼓校园秀”将体育与艺术相结合,既是对课间操的创新,也是对民间曲艺的传承,更是对民间曲艺除保护之外的改良性发展。小学生可能无法深入了解漳河大鼓的内涵,但却能获得民间艺术的熏陶与感染。   写作时可以这样立意:抓住课间操由传统形式到特色形式这一变化,立足“民间艺术”和“课间操”两大关键词,从“创新”和“传承”两大角度谈转变的意义,或从“时代感”“个性化”方面谈创新的具体表现。   当然,也可从反面立意:认为该课间操其实只是一场“秀”,学生缺少对漳河大鼓内涵的深入理解,反对其形式主义及跟风行为。   [例文] 疏瀹传统血脉,剑指文化传承   点燃一盏文化的风灯,为千万的无根旅人照亮回家的路。 ——题记   当你站在几百年前汤显祖伫立的土地上,仰望浩瀚星空却无法吟唱半句《牡丹亭》时,你是否会感到丝丝落寞?当你漂泊异地回望家乡,渴望抒发一腔深情却无言表达时,你是否会深感遗憾?   当下的年轻人面对传统,不免有“雾里看花”之感;面对远逝的文化,难免有“乡愁何寄”之叹,传统文化貌似已经暖不了今宵的寒意了。若漳河大鼓固守如初,恐怕它也只会是当阳人脑海中模糊的片断,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封闭保守状态,处于举步维艰,曲高和寡,后继乏人的传承危机中。而如今它赢得一片叫好声,我不禁低头深思:在传统文化处境尴尬的当下,是什么让漳河大鼓重新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   漳河的大鼓、安塞的腰鼓、华阴的老腔,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多彩的文化。一方人爱着一方城,更恋着一方的文化。对文化传统的爱恋,既是对精神家园的深情守望,也是对家国情怀的认同。自觉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是深深扎根于人们灵魂深处的文化基因的觉醒,这不仅是对文化的疗救,更是对炎黄后代的心灵哺育。   当阳艺人创新性地将传统大鼓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以旧火试新茶,不仅使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也让现代生活散发出茶的清香。漳河大鼓与课间操完美融合,这一华丽的蜕变,体现了当下革故鼎新、创新继承的文化自强理念。   在物质战车碾压一切的今天,古老的牙雕技艺缺少原材料的支持,一曲唢呐赢得的收入寥寥无几,脚下的土壤似乎已不适合滋养那些曾经温情地哺育灵魂的文化了。而在当阳艺人的手中,漳河大鼓不再是一件仅供把玩的古董,而是一套与时代契合、符合大众口味的青春课间操。他们不再坐等文化的回光返照,而是以猛虎进取之姿为传统文化开拓出了一片天地。当阳民间艺人的举动不仅增强了民众对地方曲艺的认同感,更让文化以细雨之姿濡染时代、浸润生活。   真正让文化原野郁郁葱葱,让传统河流碧波荡漾的,是子孙创造性转化、创新性继承的实践。青春版《牡丹亭》进校园,口袋书《红楼梦》功能多元……这些举动不仅是在为经典招魂,更是利用现代理念、文化传播的手段,让传统文化在这个文化式微的年代掀起以创造、创新为基础的文化热潮。打破传统与当代的隔阂,以传统文化为主,让时代规律为我所用,如此这般,传统之魅力必将以燎原之势与时代共舞,演绎出明照四方的新篇章。   当阳艺人的苦心孤诣,疏瀹传统血脉,剑指文化传承。我相信,漳河大鼓这一小小的火种,必将照亮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道路! [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内核,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两个层面透视“漳河大鼓校园秀”的意义,从传承和创新两大角度有层次地多维说理,格调高,说理透,材料丰,语言精。 7.(2017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电子商务网站天猫2017年“双十一”再创营销纪录:全天总交易额1682亿元。打折促销,全民参与,借力高科技和互联网,配以流动广告、晚会等形式,“双十一”已然成为一种经济、社会、文化现象。   有人说,“双十一”是消费者和商家的节日,买的开心,卖的快乐;有人说,这表明中国经济从投资和出口走向消费,这种强劲的消费潜力将带给中国和世界巨大变化。不过,也有人说,“双十一”是消费主义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了过度消费的社会现实;还有人说,“双十一”不过是满足了人们压抑的自我,以及想通过购物手段实现内心无法实现的愿望的心态。   你对“双十一”现象有怎样的感受和评价?请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道关于“双十一”的作文题具有三个显著特点:时代性、思辨性、任务性。其针对性很强,属于评论类,所以从文体角度讲,只能写成议论文。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段事实概括,第二段观点引导。“双十一”这个话题大家很熟悉,容易引发人们的热议,所以是有话可说的。另外,材料的第二段属于引导式而并非限制式,考生既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认同的观点来展开议论,也可以从其他方面立论。这样,题目的难度得以降低,将重点放到了如何评论而不是评论什么上。此外,提示语中要求说出“对‘双十一’现象有怎样的感受和评价”,谈感受可以,但若只停留在“感受”层面,比如一味地感慨“剁手”,这样就太过浅显了一些,应该有进一步的深入本质的评论。   从材料本身来看,立意时可以抓以下几点:   (1)“买的开心,卖的快乐”。这是从肯定角度写,但如果仅仅从字面考虑,就会写得肤浅。要结合时代背景,抓住快乐的根源谈,如材料中“满足了人们压抑的自我”这个角度。   (2)“这种强劲的消费潜力将带给中国和世界巨大变化”。这点也是从正面写。要重在“巨大变化”上,而不能只从“消费潜力”角度考虑。最好能够从经济深入到社会和文化层面,将主题拓宽、加深。   (3)“反映出了过度消费的社会现实”。这个否定的角度是比较好写的,但是切忌流于表面,仅仅谈浪费现象,而没有涉及相关的社会问题,以及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   对于这则材料,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是可以的,但立场一定要鲜明。不过在立场鲜明的前提下,是可以有而且鼓励有辩证性论述的,这样文章才会更具说服力。 [例文] “双十一”带给我们什么 天猫电子商务网站在2017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再创营销纪录:全天交易总额1682亿元。对于“双十一”这个前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消费节日,有人持质疑态度,而我却认为,这正是中国经济从投资出口走向消费和享受的最好证明。   “双十一”作为全球全网的促销活动,以节日的方式聚集消费,使“买的开心”“卖的快乐”,对准买卖双方的心理,不仅促进了消费,也使卖家达到了薄利多销的效果,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双赢。在这种利益的带动下,“双十一”在短短几年内从无到有,从渺小到庞大,从部分人到全民全球,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然选择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   “双十一”的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消费,更一天一天地改变着世人的经济理念,把中国的经济带上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通过改变国人的消费观念,以带动中国经济形势的转变。而提升消费额也意味着开启了享受生活的时代,赚钱的固有理念变成了享受生活、改善生活,人们不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而是为生活而赚钱。   从消费者的角度讲,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节日。“双十一”不仅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好的商品,也让消费者通过浏览和选择,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在比较和抉择中找到更好的产品。   有人说“双十一”是消费主义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了过度消费的社会现实,那些需要通过购物消费手段来满足虚荣心的人,在这样的节日中被暴露无遗。其实,“双十一”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的购物意愿,只是将消费行为集中起来罢了。事实上,即使没有“双十一”,社会上过度消费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双十一”不过是放大了一些人的购物欲望,而对于真正理性的消费者,就算购物的欲望被放大,他们也会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冷静理智地分析商品的价值。   “双十一”在国人的参与下已经发展为社会、经济、文化的新现象,我们不能否认“双十一”带给我们的方便与优惠,同时也应理智地对待消费,从自身需求出发,和卖家一起实现双赢。 [点评] 作者在行文安排上,先阐述材料事实;再对现象进行概括分析,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论述观点时,层次清楚;最后又辩证地分析了“双十一”的利弊,这使文章更有思辨性,逻辑更加严谨。这篇时评文观点清晰,语言简洁明了又一针见血,堪称佳作。 8.(2016海南海口中学四模,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今人居住的是钢筋水泥构筑的都市丛林,楼上楼下形同陌路;古人居住的是瓦房小巷,端个碗能尝百家饭。今人驾着轿车风驰电掣地行驶在“十面霾伏”的高速公路上,古人驾着马车优哉游哉地欣赏着水墨江南。今人主张的是想笑就笑、想唱就唱的奔放情怀,古人钟情的是欲语还休、无语凝噎的含蓄之美…… 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让我们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慨。 材料中的内容,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材料主要谈论了今人与古人的区别,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可以综合来谈:呼吁“古典”情怀的回归,即呼吁温馨融洽的邻里关系、悠闲淡泊的处世态度和含蓄淡雅的情感表达;另外,也可针对材料中的三处对比,逐一而谈,如:从心出发,构筑温情邻里、和谐社区;注重环保,营造优美环境;反思现代科技;不可凡事法古,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一种美;等等。 [例文] 点一盏心灯 毫无疑问,当今社会,一切向前看、一切向钱看的处世理论正在被疯狂地践行,因而我迫切地希望世人能够“向后看”,让“初心”永驻。在物质水平狂飙突进的同时,灵魂能够“回头看”,重温那悠闲淡泊的处世态度和高雅纯粹的交友之道。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让现代人的心灵被名利蒙蔽,情感被时尚灼烧,灵魂被金钱穿孔,因而邻里之间走门串户成了难以复制的历史陈迹,烟雨江南的水墨画成了难以重温的历史影像,欲语还休的含蓄之美成了难以再现的历史图景。让当代社会所稀缺的古典风范回归,刻不容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一个最勇敢的归来者,他的淡然自处已成为千古佳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何等的悠闲!他不再翘首企盼功名利禄,不再约束自己的心灵。“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何等的惬意!他与自然一体,天人合一。 陶渊明的山水田园情怀,令人击节叹赏。在喧嚣奔腾的新世纪,很多人把生活的真谛诉诸锦衣华食,认为只有金鼎玉器、肥马轻裘才是夯实人生根基的唯一原料,于是在追求物欲的“高速路上”风驰电掣,横冲直撞,于是乎在倏忽的时光中耗尽了短暂的生命,可悲的是他们至死还在为自己腰缠万贯而自鸣得意。但是他们没有在晨曦时听过鸟鸣啁啾,没有在黄昏时赏过万丈红霞,实际上他们除了钱外,一无所有!醒醒吧,迷途中的人,点一盏心灯,让悠闲淡泊的处世态度在心田永驻。 月光如水,音乐静静流泻着清辉。伯牙不言,子期不语,唯高山之志,流水之情,巍巍乎,潺潺乎。子期死了,伯牙的琴,碎了。碎成一朵莲花,藏在荷塘深处,舟与脚,都无法企及。只能远远地在岸上守望,如同欣赏着这古老的名曲。流传后世的《高山流水》,见证了这最纯粹、最高贵的朋友情谊,令因利结交的今人汗颜。 如今,朋友群聚一起,出入楼馆,嬉闹喧哗,这是真正的心灵之交吗?朋友高升,车马喧哗;朋友落难,门可罗雀,这是真正的君子之交吗?醒醒吧,迷途中的人,点一盏心灯,让高雅纯粹的朋友之道长留心中。 [点评] 文章语言精美深刻,诗性的语言洋洋洒洒,很有个性。长短句交错,音韵和谐。美中不足的是援引实例过于单一,若再向更深处挖掘,增加几个贴切的实例会更好。
/
本文档为【2019五三专题十五-三年模拟经典作文试题例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