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早会会议记录格式范文

2021-06-21 1页 doc 15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A尚文库

本人在制造企业从事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工作

举报
早会会议记录格式范文 《隋书 ·经籍志 》 史部” 初探 王小方 沸 ��� 书 经籍志》 �以下简称 《隋志》 ! ·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 在目录学分 类演变过程中 , 颇具有代表性 。 该书成于唐 高宗显庆元年 � 公元六五六年 ! , 长孙 无忌 等撰 。 分为四部。 其中 “史部 ,, 收书八百七 十四部 , 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卷。 是研究汉 至隋史籍存佚 、 发展及专校的重要史料。 清 人姚振宗说 ∀ “自周秦六国 , 汉魏 、 六朝 , 迄于隋唐之际 《上下千余年 , 网罗几十代 , 古之制作之遗 , 青在乎是 ” 。...
早会会议记录格式范文
《隋书 ·经籍志 》 史部” 初探 王小方 沸 ��� 书 经籍志》 �以下简称 《隋志》 ! ·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 在目录学分 类演变过程中 , 颇具有代表性 。 该书成于唐 高宗显庆元年 � 公元六五六年 ! , 长孙 无忌 等撰 。 分为四部。 其中 “史部 ,, 收书八百七 十四部 , 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卷。 是研究汉 至隋史籍存佚 、 发展及专校的重要史料。 清 人姚振宗说 ∀ “自周秦六国 , 汉魏 、 六朝 , 迄于隋唐之际 《上下千余年 , 网罗几十代 , 古之制作之遗 , 青在乎是 ” 。 然而 , 对 于 “史部 ” 的研究 , 古人虽然重视 , 但大抵 偏 重考据 、 释义 # 今人又多所忽视 。 因而 , 本 人也就此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 以就 教 于 学 人。 � 一 ! 关于 《隋志》 “史部” 分类结构 及 《隋志》 分经 、 史 、 、 子 、 集四部 。 它 是在魏秘书监荀勘 之 《中经新簿》 肖齐秘书 垂王俭 《七志》 以及阮孝绪之 《七录》 的基 础上 , 在我国目录学分类中」。 首创经 、 史 、 子 、 集类名。 既然如此 , 那么 《隋书》 “史部” 中的 分类结构 , 也与前代有所不同 。 它的分类结 构是由类、 书 名 、 卷数 、 书录 以及小序等部 分组成。 类 , 是 “史部 ” 的基本 分类 , 在 “史部” 中共分十三类 , 分别为 ∀ 正史 、 古 史 、 杂史、 霸史 、 起居注 、 旧事 、 职官 、 仪 住 、 刑 法、 杂 传 、 地理 、 谱系 、 簿录 。 书 知 是类之下的主要组成部分 , 一般以朝代 的顺序相编排。 卷数 , 位在书名之下 。书巢, 又在卷数之下 , 记载书的作者姓名、 时代 、 官职 , 间或亦浅及同性类中诸书的书名、 作 者 、 存佚等情况 , 个别地方记载了该书的起 迄年代和简要 内容 。 小序 , 位在每一类书目 的末尾 , 扼要 阐述该类收录的书的渊源 、 演 变和特点 , 可视为 ∀ 开创了我国古典史部目 录学之先河 。 第一 , 它打破 了自西汉以来 的 “附经立 说 ” 的传统分类法 , 确立了经、 史 、 子 、 集 的四 分类法 , 从而使史学摆脱了原来的附庸 地位 , 在学术领域内形 成了 独立 的一门 学 科 。 目录学的著作最初形成在西汉 。 当时 , 刘向、 刘欲父子把西汉政府中收藏的巨著加 以 分类 、 整理 , 编成 《七略》 , 第一次使用 了七分类法 。 从这个分类法中不难看出 ∀ 史 学是作为 “六经 ” 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东汉 班 固作 《汉书 · 艺文志》 , 虽然史籍有所增 加 , 但仍没有超脱 “六经” 之外 。 到魏晋南 北朝时期 , 随着史籍的大量增加和卷恢的丰 富 , 七分类法已经不 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加 上儒学至尊地位的分崩离析 , 使 人们有可能 跳出经学的注释 、 训话和章句等传统的治学 樊笼 , 放开了眼界 , 解放 了思想 , 以四分类 法取代 《七略》 以后的传统分类法巳成为可 能 。 不过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书 目尽管 从经学中解脱出来 , 但仍然存在 着 某 种 缺 点 ∀ 其一 , 尚有许多史书来列入史部 , 如把汲 家书列入诗赋类便是一例 。 其二 《有些 “史 部 ” 的书目没有按体裁的不同而加以细分 , 使不同种类、 不同体裁的史书混杂一起。 但 是 《隋志》 “史部” , 却相 应地改变了上述 缺点 , 使 “史部” 。 在分类上更臻于完善和 系统 , 主次安排也比较 合理 。 另外 , 《隋志》 “史部” 比它 之前的同 类书籍 , 大胆地增加 一了一些新体裁 , 丰富 了 “史 部” 书籍的内容 。 如除了把马史 、 班书 作为正史 , 又把一些典章书志 、 谱系、 习俗 一钧一 等之类的书吸收进 “史部” , 异且增设扎 录书籍等内容的书 。 � 见附 表 ! 《新簿》 “丙部” 和 《隋志》 “史部护 的比较 图表 , 从中可 以看出 《隋志》 “史 部 ,, 所增设类目。 《新簿》 “丙部” 《隋志》 “史部” 史史 记记 正 史史 旧旧 事事 旧 事事 皇览簿 杂 事 起 居 注 杂史 、 杂 传 第二 , 如 上所述 , 《隋志》 是目录学中 四分法创造和成型 的书籍 , 因而 , 它的 “史 部 ” , 对后世的 目录学分支—史 部目录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隋志》 “史部” 的分类方法 , 一方面 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史著的丰富和史体的 增加的潮 流 , 另一方面又符合了封建阶级的 统治需要 , 特别是分类安排的合理性 , 为后 世学者所推崇 。 因此 , 自 《隋志》 “史部 ” 分类法之后 , 历代的官方史书和众多的私家 史书 ,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 , 其中也有增删 条 目者 , 但大体 士仍是 《隋志》 “央部” 的 一万∃一 轮廊。 解以姚台迭先生说∀ “肖《隋志》菜 用 《七录》 之分类法 , 删并为四部四十种 , 一千二 、 三百年官簿私录 , 十九沿袭 , 视为 天经地义 , 未敢推翻 另创 。 故此项第二时期 之四分类法 , 实为今国目录学之主要潮流 , 亦叩分类之正统派 。 ” 第三 , 《隋志夯 ‘史部 ” 中时小序具有 较高的学术价值 , 它悯明了各类史书体例的 创立经过及发展情况 。 如正史 类里 , 不仅简 述 了史学的初始渊源 , 史官的 设 置 , 《史 记》 、 《汉书》 的写作过程 , 而且第一次妻 出了 “正史 , 的 名称 。 其他各类小序所云 , “至今仍不失为考见唐代以前的古籍概括的 重要资料 。 ” 不过 , 《隋志》 “史部” 也存在着一些 缺点 , 它和其他三部的划分并不严谨 , 一些 应该收录的史书 , 有的却没有收录 , 相反 , 不应列入 “史部” 的却编排 于内 。 如应该归 于 “史部 ” 的 《人物志》 、 《高僧 传》 等 书 , 却归于 “子部” , 又把鬼神附于‘杂位” 类中 , 使史学著作和鬼神相提并论 , 出现 了 不伦不类的情况 。 正如吕思勉先生说 ∀ 代此 道家之书 , 每多附会史类之内 , 其所附会 , 亦多浅陋可笑 。 ” 此外 , 尽管说 “史部” 各类编排尚 还合 理 , 但 类中所收史书体裁 , 有的却与类不符 合的 , 如谱系类本为 “氏姓之书” , 然雨琳% 把象 《竹谱》 、 《钱谱》 等书归于同门 , 似 有不妥之处。 总之 , 对于 《隋志》 “史部, , 既要肯定它进步的一面 , 也要指出 它 的不 足 。 � 二 ! 《隋志》 “史部” 反映了魏晋南 北朝史学的特点 既然 《隋志》 “史部” 的分类比以前大 量增加 , 因而这也表昵 ∀ 史籍开始有 了更多 的增长 。 为 一&说明这一情况 , 现列 表如下 ∀ � 因 “史部” 中所收书目 , 部分无撰名、 一无 注、 无时代 , 又 无法考证 之 , 故只是取大约‘ 数字 ! 立兰里座应竺三⋯鹦扭州三 一生∋ (一翌三⋯仓立二之一子一升升一一是二二一生一些,一匕一生一)一二一上∋ 一兰一(一竺一一兰∋ ∗生∋卜一上一丰一士生一芍匕卫红一一牛一竺一一起 居 注 ) “ ( + , ) − )∋一兰生一一 ∋ ,日 事 − ‘ ( . ” ( , , . /雀仓一0二气 0上# 宜夕万七江二0 巡 法 ( 0 0 一兰一 0 0 0 0 (0 0 0 0 0 0兰0 0 0 0 0 ( + 0 0 0 ⋯ 12交红万交士‘士二二匕泣二一兰0 0二 0 0 0匕00 0 0三0 匕0 0 0 0 /竺0 0 3 ” 【 /1簿 录 匕0 0 0生 0 0 0 0二一 0 0 0竺 ( + ( 14总 计 ) / 5 ( 6 1 ‘ ) . 1 ) “‘ 0 由上表可知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收 录最多 , 约占全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 因此 通过对 《隋志》 “史部” 的研究 , 确可预示 一下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的一般倩况和规 律。 首先 , 魏晋南北朝 的史 书以 “ 多 ” 著 称 。 史著丰富 , 史 家蜂起。 在汉代 , 经过司 马迁 和班固等史家的辛勤耕耘 , 使史学领域 里产生 了光辉灿烂的时代。 然而这一时期的 史著 , 其特点仍然是数量少 、 体裁单调 等‘ 如 《汉书 · 艺文志》 所录的全部著作为五百 九十 六部 , 而 《隋志》 光 “史部 ” 所录竟比 《汉书 · 艺文志》多一百多部 。 仅以 “史部” 正史类为例 , 汉代仅录七部 , 而魏晋南北朝 时录达六十九部 , 至于其他各类 , 都远远超 镶丁汉代。 第二 , 具有 “杂 ” 的特征 。 首先 , 表现 在思想方面 ∀ 如反映孔子儒学、 魏晋玄学、 清淡之风 、 释道的 宗教 色彩以及立志创新者 与因循守旧者等等的各种思想 、 各式流派的 魏晋南北朝史著均 汇集于 “ 史部 ” 。 所 谓 “自魏晋以降 , 著述多门 , 语 林 、 笑林 、 世 说、 俗说 , 皆喜载调虐小辨 , 嗤鄙异闻 , 虽 为有识所讥 , 颇为无知所悦 , 而斯风一扇 , 国史多同⋯ ⋯ ” 即指此言 。 其次 , 表现在作 者方面 ∀ 魏晋以来 , 由于社会长期处于动荡 不宁和统治阶级对思想束缚的暂时放松 , 因 而反映在史学领域中 , 私 家撰史的风气逐成 大盛 。 代表不同的阶级集团、 政治倾向的 , 在撰史中也表明个人对政治的看法。 如陈寿 视 , 操为正统 , 而习凿齿则竭力维护蜀汉 。 王隐自命清高 , 以儒学为伍 , 何法盛却窃他 一/王一 人之史 , 妄图 “流声于后” 。 此外 , 召吏部” 中还有倒退守旧的孔衍 , 雅好仙术的葛洪 , ⋯⋯ 它的作者杂极了 。 最后 , 它的 “杂” 还 表现在体裁 上。 “盖自秦汉以下 , 文愈盛 多 文愈盛 , 故类愈增 , 类愈增 , 故体愈众 。 ” 的确 , 它除了继承和保留了汉代及汉 代以前 的传统史体外 , 又增加和创新了 不 少 新史 体 。 所以 , 凡是刘知几 《史通》 中所论及的 史体 , 在 “史部” 收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书 目中均能见到 。 第三 , 当代人注重当代史的撰述 。 当代人撰述当代史 , 早在汉代 , 司马迁 就把 《史记》 的下限时间延续到他生活的汉 武帝时代 , 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 但是 , 到了魏晋南北朝 , 就不大相同了 , 写当代史 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 仅以晋朝为例 ∀ 《隋 志》 “史部 ” 中共收录晋史方面 著 作 约 .6 部 , 其中晋人自著竟有 ,. 部。 而且这类晋史 多反映个人的观点 。 刘魏在时说 ∀ “至 于晋代之书 , 繁乎著作 。 陆机肇始而未备 , 王韶续末而不终 , 干宝述记 , 以审正得序 , 孙盛 阳秋 , 以约举为能 。 按 《春秋》 经传 , 举例发凡 。 自史汉以下‘ 莫有准的 。 至邓集 《晋纪》 , 始立条例 。 又摆落汉魏 , 宪章殷 周 , 虽湘川曲学 , 亦有心典漠 。 及 妄 国 立 例 , 乃邓氏之规焉 。 ” 第四 , 大量谱学著作的产生 和一谱学之风 的骤兴 。 谱学起源很早 , 司马迁作 《史记》 时曾 提 到过 “读碟记 ” 。 但是 当时谱 学 著 作甚 少 , 而且大都在魏晋时代亡佚了 。 自魏晋 以 下 , 谱学之风开始兴 。 但这时期的谱学著作 并不象汉 代多是皇族和王公贵族的谱 , 更多 的是 家谱和区域性诸谱 。 《隋志》 “史部 ” 共收五十余部谱学著作 , 比之前代 大 大 增 加。 谱学的兴起 , 是适应着魏晋 南北朝时期 门阀贵族的政治桔要而出现的 。 一它是贵族世 家用来维护门阀 , 巩固其特权地位 和籍 一貂一 以夸罐其祖先的工具。 ’因此谱麟之多 , 芷反 映出这类史学著作的阶级性 。 第五 , 通观 《隋志》 “史部” , 各类人 物传记的丰富 、 典章制度的健全 、 地理史籍 的发达 、 史钞史许 、 史注的兴起和少数民族 史学的进步 , 都贯穿在这时期史学发展的特 征之 上 。 先说人物传记方面 。 《隋志》 “更部 ” 共收各类人物传记约近二百三十七部 , � 含 除杂传外帝王传记十八部 ! 其中属于魏晋南 北朝的有二百多部 , 约是全部 “史部” 的四 分之一 。 这样庞大的人物传记 , 使传记体史 学涉及面相 当广泛 , 而且出现了较为系统的 分类 。 兹于分次如下 ∀ 人物总传记 , 下属 区 域性传记和同类型传记 # 区域性传记是记载 某一地区的人物传记 , 如充州先贤传》 等是 之。 同类型传记 , 是记载同一门类的人物传 记 , 如儿童类、 妇人类 、 忠臣类、 孝德和神 仙类等 。 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个人传记 。 人 物传记的丰富 , 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 发展从侧面提供了重要 的辅助性史料 。 又典章制度的健全 。 《隋志》 “史部” 反映典志的史籍多收录在职官 、 仪注、 刑法 和旧事类 , 约占全部 “史部 ” 的百 分 之 十 八 。 其中它包括有国家政书 、 皇帝 、 大臣、 0 皇储从政之书 , 官制 、 官制名称、 官制史等 诸方面的书。 此外还有记载专门的各种礼仪 制 度的书籍 , 如朝仪 、 家仪 、 妇仪等 , 以及 各朝法律文书。 从 “史部 ” 收录的这类史书 看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典志已经达到了完备 程度。 · 又地理书籍的发达 。 魏晋之前 , 地理书 尚不发达 , 集地理之大 成者着推 《史记 · 河 渠书》 和 《汉书 、地理志》 。 魏晋之后 , 挚 虞据 《禹贡》 、 《周官》 作 《徽服经》 , ” 其 州郡及县分野封略事业 , 国邑山陵水泉 , 乡 亭城道里土田 , 民物风俗 , 先贤归好 , 靡不 具悉一 , ” 地理之书遂臻完备。 概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书者 , 体制多样 , 分 门 详 细 , 象新出现了地方志 , 如 《华阳国志》 # 专门性地理书 , 如专记宫殿 、 风俗 、 物产 、 户口等地理著作 , 以及地理丛 书 《地记》 等 另外 , 少数民族的地理 、 外国地理和大量的 图 、 图记 、 图经等书也相当发达 。 因此 , 地 理史籍的发达 , 不仅证 明了这一时期的社 会 经济的发展 , 同样也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交 通事业的兴旺 。 又史钞 、 史评 、 史注的兴起和少数民族 史 学的进步 。 既然 , 大量的史籍不断出现 , 因而 也直 接引起 了史钞 、 史评 、 史注的需要 , 因为这 些史书中暴露出繁绘冗长 、 蚌误百出的情况 来 , 又加上历 代 “五次书厄” , 都给 当时的 读者 带来不便之处 。 所谓史钞 , 就是对 一卷峡 浩繁的史书进行节取 、 删繁就简 。 《梁 一比 · 裴子野传》 云 ∀ “ 齐 永 明 末 , 沈 约 所 撰 《宋 )劲 既行 , 子野更删为 《宋略》 ” 。 足 见 《宋略》 即 《宋史》 的节钞 。 除 《宋略》 外 , 尚有 《三史略》 、 《正史削繁》 、 及 《史 要》 等 。 史评 , 即对史书钓评价 和史实的议 论 。 《隋志》 “史部 ” 所录的史评书籍 , 多 为对 《三 国志》 所论 。 史注 , 它是对史书进 行注释 、 训话和考定辨疑 的书 , 如 《史 记 音》 、 《汉书驳议》 等是为此例 。 史 钞 、 史 评 、 史注之风盛行 , 大大有助于 对 正 史 研 究的深入 , 从而也有利于推到史学的发展 。 从 《 隋志 》 “史部 ” 中又可看出当时的 少数 民族史籍的进步 。 以正史 为例 ∀ 北朝魏 收的 《 魏书 》 因是 ∀ “辨定 名称 , 随 察 甄 举 , 又搜采之遗 , 续事缀后 , 备一代史籍 ” 故被统治阶级 收入正史之中 。 此外 在 典 志 上 、 地理书上都有新的发展 , 尤其是地方志 史籍 , 产生 了一批象 《洛阳伽蓝记 》等高水 平的著作 。 另外 , 在 “史部” 的书目中足够引起我 们 注意的是 , 一些史籍的体裁由于不符合社 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被历史发展所淘汰 。 如 尚书体 , 盛行于汉代 , 但到了魏晋时期 , 已 经是寥寥无几了 。 尚书体的作者 孔 衍 也 因 世人皆尤其不度德” , “不量力” , 而 “受 嗤 当代” 。 � 三 ! 关 于《 隋志 》 “史部 ” 的鲜误 。 《隋志 》 “史部 ” , 与其他书籍一样 , 其中存在着错误的地方 。 其原因 无 外 乎 二 端 ∀ 一是封建文人编纂时不 严谨 , 出 现 差 错 # 二是后 代学者辗转抄写 、 刻印中出现的 衍文 、 脱漏 、 妄删等错误 。 首先 , 数目上的明显错误 。 “史部” 每 小类书后均有收录史籍的总部数和总卷数 , 但是 这些数团涂职官 及谱系两类卷 、 部不误 外 , 其余均有错 误 。 见岑仲勉先生著的 《 隋 书求是 》 , 便可明之 。 第二 , 《 隋志 》 “史部” 在 编 写 过 程 中 , 把其他部 、 类书各编入 “史部” 各类 , 形 成了同一本出的 “重出” 现象。 例如李概 著 《 战国春秋 》 , 被 收入霸史类 , 在古史类 又出现 , 系重出 。 又束暂著 《 发蒙记 》 # 录 入地理类 , 而 《 隋志 》经部小学 类 也 有 同 书 , 系重出 。 这类问题很多 , 不一一例举 。 第三 , “史部” 还有严重的脱漏现象 。 《 隋志 》 云 ∀ �’7日录听收 , 文义浅俗 , 无益 教理者 , 并删 去之 。 ” 但是 《隋志 》 ’沂云的 “文义浅俗 , 无益教理者” , 实际上指不符 合统治阶级需要 的 。 这样一 “删去之 ” , 使 中 国史籍造成严重的 脱漏 失 收 。 《 隋志 》 “史部” 所录的杂传仅有二百一十九部 , 但 据姚振宗 《隋书 · 经籍志考证》 所言 , 当时 有传四百七十部 。 由此可见 , “史部 ” 只收 录 了一半 , 剩余的恐怕就是 “义义浅 俗 , 无 益教 理者 。 。 但是正是这些失收的传记 , 却 能发挥其巨大 作用 。刘孝标注 《世说新语》 , 沈寄挂先生考证 , 用书四百一十四家 , “其 中别传 、 谱牌 、 家传中有 8 9 家为 《隋志》 不录 。 至于整个 《隋志》 “史部” 脱漏史著 则是难于用数字计算的 。 此外 , 书录脱漏现象 也不少 , 仅 举 一 例 # 《隋志》 “史部” 曰 ∀ “ 其伪 国 起 居 一万1一 书 , 唯南燕 ” 一卷 , 不可别出, 附之子此 ” 然而刘知几认为 ∀ “南燕有赵即景晖尝事德 超撰二燕起居注” 。 由此可见 , “史部 ” 脱 一部 。 第四 , 关于书名 、 作者 名的错误 。 这类 错误在 “史部” 中相 当普遍 , 但大体可分为 二类 ∀ 其一 , 因避讳而改易书和作者名的 , 如 《敦煌实录》 , 题刘景撰 , 因讳景 , 改易 晒 。 《晋阳秋》 , 因讳简文郑后为阿春 , 故 改易阳秋取代春秋 。 其二 , 因编纂 �或 转 抄 、 刻印者 ! 的疏忽而导致书 名、 作者 名的 错误 ∀ 如 《汉书集解音义》 , 题应动撰 , 但 实际 上是 “乃蔡漠所集 , 非出应助一人 。 ” 《梁书》 , 题谢吴撰 , 实际 上吴应作 “昊 ” 。 此外 , “史部” 也收录不少的伪书 ∀ 如 《搜神后传》 十卷 , 陶潜撰 。 明沈士龙说 ∀ “潜卒于元嘉四年 , 而此有 十四 、 十六 年 时 # 陶集多不称年号 , 以干支代之 , 而此书 题永初 、 元嘉其伪托固不待辨 。 ” 可见所谓 《搜神后传》 , 实为伪书。 又据近人张心微 先生考证 , “史部 ” 内还有 不少 伪书 , 如 《十六国春秋》 、 《西京杂记》 、 《汉武故 事》等均属之 。 关于 《隋志》 “史部” 的鲜误 , 古人多 有所考 ,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清人姚振宗和章 宗源所著 的 《隋书 · 经籍志考证》 两书 。 书 中论及之处 , 颇有见地 , 是研究 《隋 志 》 “史部 ” 并误 重要的参考书目 。 �四 ! 《隋志》 “史部 ” 所反映的思想 内容剖析》 《隋志》 “史部 ” 产生于我国封建社会 繁荣时期 , 是统治者的御用文人所救撰编纂 的一部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国史志部 。 因而在 思想 上也免不了打下封建主义 的鲜明烙 印 。 本小节将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剖析 , 以 便弄清 《隋志》 “史部” 到底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 首先 , 让我们先看看 “史部” 是确立王 朝 “正统 ” 』思想的著作。 最早倡 导 “正统 ” 思想的人 , 应推 孔 一孔∗ 子 , 他衅凋 “政者 , 正也 ” 就是这种意叉 。 自始皇立 国之后 , 历代王朝都提倡 “正统” 思想 , 《隋志》 “史部” 也不例外 。 如它在 分类上 一首创 王史 , 把以 记帝 王之事的 纪为 纲 , 以将相 大臣 、 宗室 、 外戚的 “ 纪 ” 为 纬 、突出君 臣观念的体裁作品 《汉书》 、 《史 记》 、 《三 国志》 等作为正史 , 置于“史部” 的首位 。 以 《汉书》 和 《史记》 比较 , 《汉 书》 是最先把 “本纪” 作为记载 “正统” 封 建帝王的专门体裁 , 又 曲笔为封 建 帝 王 粉 饰 , 故卜匕之 《史记 》 更 能反 映帝 王的 “ 正 统” , 所以 “史部” 日 “皆拟班 、 马” , 把 班书放到马史前面 , 这一切做法都不过是为 了提倡 “正统” 思想的反映 。 另外从霸史类也可以看出这种思想 。 霸 史类多收录是王朝十八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 的国史 , 但是在 “史部” 作者看来 , 不过是 “偏霸” 之史 , 因而纵有班马之体 , 也不能 列入正史 , 这其中也包含 了对 “王胡” 的轻 视和排斥 。 再以 《南燕》 起居注来说 , 因其 只有一部 , 不便另立 , 才勉强附立于起居注 之内 。 其次 , 《隋志》 “史部” 是以封建主义 的伦理道德 和唯心主义天命观作为体系的。 先看它的封建伦理道德 。 从 “史部” 所 收录的书来看 , 一方面是宣扬英雄 创 造 历 史 , 歌颂封建帝王的功 勋 , 如在古史类和杂 史类的 《帝王世纪》 、 《汉皇 德 记 》 等 便 是 。 另一方面是歌颂 和维护封建主义的 名人 达士 、 高门大族 、 忠孝烈女等为他们树碑立 传 , 名扬天斗 。 这部分史书多收在杂传内。 更有在仪注内 , 收录了名目繁多的礼仪制度 书谐 , 如丧礼 、 舆服仪 、 讳仪 、 妇仪等 。 这 些封建伦理的说教 , 无不散发着封建文化的 腐朽气息 。 再看它的唯心主义的天命观 。 《隋志》 “史部” 最明显地反映这种 天命思想的是在 它的杂传里 。 “史部” 杂传 , 共收书二 百零 三 部 , 但其中鬼神、 释道方面的书占通篇三 分之一 , 这就给史书蒙上了鬼神、 宗教的色 彩 。 �五 ! 对 《隋志》 “史部” 的评价问题 �一 ! , 《隋志》 “史音:’, 是在封建阶 级统治之下 , 利用其御用文人所 编纂的一部 为这个阶级 服务的史书 。 因而就 其 思 想 根 源 , 是用来宣扬封建主义 的 “正统” 思想和 它反动的伦理道德的秩序 。 它轻视 劳 动 人 民 、 鼓励英雄创造历史 # 竭力恢 复被唐 以前 历代农民起义 和战乱所毁灭的腐朽的文化传 统 , 籍以维护其唐朝的统治工具 。 因此 , 对 《隋志》 “史部” 内容的糟粕必须予以 深刻 地揭露和批判 。 �二 ! 尽管 《隋志》 “史部” 还带有局 限性 , 但 它敢于突破旧有的古老传统 , 把史 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地位 , 其功绩是不能抹 杀的 。 特别是它所收录的史书 , 其中某些 书 在一定程度上 ,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 昏 庸 、 残暴 ‘ 如千宝在 《晋纪总论》 里大胆地 抨击 了晋朝 , “民风国势如是 , 虽以中庸之 才 , 守文之主治之 。 辛有必风之于祭祀 , 季 札必得之于声乐 , 范燮必为之请死 , 一贾谊 必为之痛苦 , 又况我索帝以放荡 之 德 临 之 哉 7 因而表现出一定的进步史观 。 �三 ! 前面所论 , “史部” 的分类是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 , 它奠定了我国史部目录学 的基础。 特别是在汉 到隋之间的正史皆空缺 《艺文志》 的情况下 , 《隋志》 “史部” 恰 恰弥补 了这一时期的有关史学发展特点 、 史 籍概况的资料不足 。 可以说 , 欲研究汉到隋 这之间的各类历史以及文化典籍 , 《隋志》 “史部” 无疑问是必要 的和不可缺少的一本 可靠性史料著作 。 �上接 + 2页 ! 春夕 见 《初 学记》 卷三 “ 岁 时 部 · 春 ” 、 《百三 家集》 、 《古诗纪》 卷五十六 、 《全齐诗》 。 失题 见 《百三家集》 。 歌辞 高德 宣烈 乐 �太祖 高皇室 ! 见 《南齐书 · 乐志》 、 《乐府诗集》 卷二 、 二 、 《全齐诗》 。 高德宣烈乐 � 太庙 乐歌 ! 见 《南齐书 · 乐志》 、 《全齐诗》 。 《百三家集》 、 《古诗纪》 卷六十 《百三家集》 、 穆德凯容乐 � 穆皇后室 ! 见 《南齐书 · 乐志》 、 《乐府诗集》卷 九 、 《古诗纪》 卷六十三 、 �� 百 三 家 集》 、 《全齐诗》 。 明德 凯容乐 � 明帝室 ! 见 《南齐书 · 乐 志》 、 《乐府诗集》 卷 九 、 《古诗纪》 卷六十三 、 �� 百 三 家 集》 、 《全齐诗》 。 齐白 #宁辞五首 见 《南齐书 · 乐 志》 、 《乐府诗集》 卷 五十五 、 《古诗纪》 卷六十三 、 《百三 家集》 、 《全齐诗》 。 南郊王冠祝辞 见 《南齐书 · 礼志 上》 、 《通典》卷五 十六 、 《全齐文》 。 南郊王冠 酸酒辞 见 《南齐书 · 礼志 上》 、 《通典》卷五 十六 、 《全齐文》 。 一扑一
/
本文档为【早会会议记录格式范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