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绍兴篇)(网)20090310

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绍兴篇)(网)20090310

2010-12-08 18页 doc 69KB 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89135

暂无简介

举报
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绍兴篇)(网)20090310永乐大典方志辑佚 (绍兴) 永乐大典方志辑佚 (绍兴) http://bbs.zjol.com.cn/viewthread.php?tid=3073602&extra=page\%3D1&page=1 踏雪无痕2007 2009-3-10 17:02 乐大典方志辑佚(上) 越州图经志 (湖泊) 鉴湖,越州水。鉴湖之广,周回三百五十八里,环山三十六源。自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始筑塘溉田九千余顷。至宋初八百年间,民受其利。岁月浸远,治不时,日久湮废,濒湖之民侵耕为田。熙宁中,盗为田九百余顷。尝遣廬州观察推官江衎经度其宜,凡为湖...
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绍兴篇)(网)20090310
永乐大典方志辑佚 (绍兴) 永乐大典方志辑佚 (绍兴) http://bbs.zjol.com.cn/viewthread.php?tid=3073602&extra=page\%3D1&page=1 踏雪无痕2007 2009-3-10 17:02 乐大典方志辑佚(上) 越州图经志 (湖泊) 鉴湖,越州水。鉴湖之广,周回三百五十八里,环山三十六源。自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始筑塘溉田九千余顷。至宋初八百年间,民受其利。岁月浸远,治不时,日久湮废,濒湖之民侵耕为田。熙宁中,盗为田九百余顷。尝遣廬州观察推官江衎经度其宜,凡为湖田者两存之,立碑石为界,外者为湖。政和末,为郡守者务为进奉之计,遂发湖为田,赋输京师。自时奸民私占为田益众,湖之存者亡几矣!绍兴二十九年十月,帝谕枢密院事王纶曰:“往年宰执常欲尽干鉴湖,云可得十万斛米。朕谓若遇岁旱,无湖水引灌,则所损未必不过之,凡事须远虑可也。”隆兴元年,绍兴府守臣吴芾言鉴湖自江衎所立碑石之外,今为民田者又一百六十五顷,湖尽堙废。今欲发四百九十万工,於农隙接续开凿,又移壮城百人,以备撩漉治,差强斡使臣一人,以巡辖鉴湖堤岸为名。二年,芾又言修鉴湖,全籍斗门堰闸蓄水,都泗堰闸尤为要害。凡遇纲运及监司使命舟舡经过,堰兵避免车曳,必欲开闸通放,以致启闭无时,失泄湖水。且都泗堰因高丽使往来,宣和间,方置闸,今乞废罢。其后芾为刑部侍郎,复奏自开鉴溉废田二百七十顷,复湖之旧,又修治斗门堰闸十二,此夏秋以来,时雨虽多,亦无泛滥之患,民田九千余顷,悉获倍收,其为利较然可见,乞将江衎元立禁碑别宣界至,则堤岸自然牢固,永无盗之虞。绍兴初,高宗次越,以上虞县梁湖堰东运河浅涩,令发六千五百余工,委本县令佐监督治。既而都省言余姚县境内运河浅涩,壩闸隳坏,阻滞纲运,遂命漕臣发七万一千余卒,自都泗堰至曹娥塔桥,开撩河身夹塘,诏漕司给钱米。萧山县西兴镇通江两闸,近为江沙壅塞,舟楫不通。乾道三年,守臣言:募人自西兴至大江,疏沙河二十里,并闸里运河三十里,通便纲运,民旅皆利。复恐潮水不定,复有填淤,且通江六堰,纲运至多,宜差注指使一人,专以“开撩西兴沙河”系衔,及发捍江兵士五十名,专充开撩沙浦,不得杂役,仍从本府起立营屋居之。(册二十卷二二六七页十二) 绍兴府前志 (湖泊) 津湖,在上虞县南五十里,东入运河,南接高邮界。(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十一) 池湖,在上虞县西南五十里。(同前) 梨湖,在上虞县西北二十里。唐县令金尧恭开置。(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十三) 韩湖,在上虞县西南四十里。(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二十一) 小楂湖,在上虞县东北一十五里。湖与余姚县云楼乡接,盖此湖虽属县,而灌溉之利,乃於云楼乡,以水势东倾而就下也。今溉田一十六顷四十亩。(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三) 沐憩湖,在上虞县西南五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八) 前属湖,在上虞县南四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十二) 县湖,在诸暨县西北三里。淳熙改元,知县事何侨重浚,仍置二闸,以涨涸为启闭,邑人便之。(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十二) 绍兴前志 (湖泊) 大楂湖,在上虞县东北一十里,周九里三十步,湖中小阜号龟山。(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二) 光严湖,在上虞县西南四十二里。(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七) 会稽前志 (湖泊) 湘湖,在黄山县西二里,周八十里。溉田数千顷。湖生莼丝最美。水利所及者九乡,以畋渔为生业,不可数计。初崇化、由化、夏孝、昭明、长兴、安养、新义、来苏八乡皆仰食湖利。乾道中,知县顾冲以许贤二乡距湖水虽差邈,亦可溉及,乃合旧约,益以许贤为九乡,均其利,刻石示众曰“均水约束”云。(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十一) 钱湖,旧有蓭。熙宁中,创兴福院。初,钱武肃王患目疾,梦白衣人疗之,良愈。旬日永嘉郡献观音像,适符所梦,因置之钱湖院。水旱祷,輙应。叶尝识其事,赵清献公刊之石。(册二十卷二二六七页二十八) 渔浦湖,在余姚县西北六十里。一名白马湖。旧经引夏侯曾先志云:驿亭埭南有渔浦湖,深处可二丈。汉周举乘白马游而不出,时人以为地仙,白马湖之名由此。《水经》云:渔浦湖中有大独、小独二山。唐贞元中,置湖门三所,别于北门置放水塘四百步。(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三) 洄涌湖,在会稽县东四里。一作回踵。旧经云:汉马臻所筑,以防若邪溪。溪水暴至,以塘湾回,故曰洄涌。《南史·谢灵运传》:会稽东郊有回踊湖,灵运决以为田。太祖令州郡履行。此湖去郭近,水物所出,百姓惜之,太守孟不与。《初学记》:山阴有洄涌湖。盖旧山阴县界。(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七) (土产) 酪以酥为冠,今南方亦皆作,而会稽者尤佳,会稽诸邑又推诸暨为冠。盖吴中酥中虽绝多,大抵味淡,不可与会稽班也。晋王武子指牛酥示陆士衡云:“卿江东何以敌此?”疑当时南方未有酥酪也。(册二七卷二四0五页十一) (官署) 造袋局,在府治东北。(册一百七八卷一九七八一页二十三) (仓) 如坻仓,在府衙东北一里。熙宁十年,程给事师孟建。秦少游书榜,今犹存焉。淳熙四年修。(册八一卷七五一四页三十六) (宫室) 绍兴府有贤牧堂。宋袁燮洁斋有《绍兴府重建贤牧堂记》:《书》称唐虞之盛,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夫百揆四岳,朝廷所甚重者,乃与州牧侯伯概而言之,何哉?纲领所在,外与内均焉。夫有百揆四岳提纲振领于内,必有州牧侯伯提纲振领于外,相须以成。苟非真才,必旷厥职,是以俱甚重之。皇朝建官,惟古是式,视外如内,故牧伯之任,亦不轻与。会稽,东南一都会也,七郡统焉。重於谋帅,选择甚精。其以贤牧著称者,在仁宗时,则有若参政范公。在神宗时,则有若丞相朱公、赵公,参政张公、翟公。此六君子者,人品虽不齐,而分阃偃藩,俱有可纪之绩。范公尝有言曰:“士当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推是心以作牧,急于民之得其所,而缓于己之遂其欲,岂非仁人之用心哉!赵公当年谷不登之时,高其粜价,诱致米商,来者辐辏,民皆足食,所活不可胜计,越人深德之。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其余则有若侍郎方公滋所称述者在,毋庸复赘。如是而祠之,其来旧矣。而厥今连率吴公,意犹未足,盖尝采诸公论,咸曰:太师史魏王当孝宗时,以旧学元老之尊,膺东郊保厘之任,恪勤职业,三岁如始至。属邑有诸暨者,非潦即旱,岁或不熟,而绢以输矣。王恻然念之曰:“是安从出?”亟为奏请,并於秋苗歉全免免。所以人稠土狭,而安于乡井者,仁政使然也。创为义廪,以给衣冠之裔,丧不能举,女不能嫁者。严其规约,赖以无乏。鉴湖水利甚博,而浸淫则为害,营五斗门,设上、中、下之则,增损随宜,浅深得所,迨今遵用焉。诸所兴为,如古循吏,而不列于贤牧之图,其何以慰此一方追思之心乎!法其形貌而增益之,越人之志也。先是旧祠既圯,遗迹仅存,吴公载节冗费,财用丰,庸一新之。堂宇崇深,丹雘炳焕,七贤并列,冠服甚伟,绘事昭于一时,休声播于无穷。后之作牧者,登斯堂,瞻斯像,悚然起敬曰:“是皆有德于民,为世标准,故人心归向如此。吾其可不自勉乎!仰彼高躅,鞭我不逮,必欲追而及之可也。又将得与於贤牧之列,宁不伟哉!”记曰:“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吴公之意,正出于此,可谓知所先务矣!公新安人,名格,字之平云。(册七十卷七二三七页十九) 申光门,《吴越备史》云:钱攻亭山,及申光门。俗传今常喜门是也。(册四九卷三五二七页十四) 迎恩门,唐昭宗乾宁二年,董昌僭窃,钱僭率兵至越之迎恩门,望楼再拜而谕之。盖此门自唐有之。(册四九卷三五二七页十五) (人物) 绍兴府虞翁生,会稽人。受仙人介君食日精法。(册九四卷八五二六页三) 绍兴府王佐,字宣子,山阴人。迁尚书吏部员外郎。秦桧妻王氏,陈乞旧所得恩数之未用者,自称冲真先生。佐驳之曰:“妾妇安得此称耶?”(卷八五七0页二十五) 绍兴府会稽县前志 (诗文) 《会稽县社仓记》:社仓,一名义仓,始于隋开皇中,史臣以为天下义仓皆充满。由唐以来,历代虽皆不废,然不复能如隋之盛。至国朝熙宁三年,七月己巳,御史言齐州科配义仓,取数太多,民何以堪!大臣亦谓人有余粟,藏之于家,有何所害?而固欲使之输官,非良法也!遂诏废义仓,已纳者给还。然后虽废置不一,多失本指矣。淳熙八年,提举浙东常平朱秘书熹,适当岁歉,乃奏以常平米建社仓,付富室敛散,每石取息二斗,凶岁则蠲其息。又以士大夫或举人有行义者,与县官司出纳,俟息米及十倍,即以本米还官仓,专以息米敛散,每石止收耗米三升。士民愿以所藏米充入者亦听之,如官米法。户部看详以为可行。而一时议者,以为每石取息二斗,乃青苗法,纷然攻诋。然朝廷卒行之,并下诸路,诸路既不能皆如诏,而府外之六县亦止报府言一面措置,竟不以已立社仓为言。惟会稽、山阴二县,至今为小民之利。方朱公为此,时帅王尚书希吕实左右之。庆元二年,提举李少监大性复以常平米一千五百石增置社仓,在会稽则若马山、若妙智、若资寿、若广教、若净社者凡五处。在山阴则有梅山之本觉、柯桥之灵秘、南池之兴教、迎恩、稽山之庙庵凡五处。又以常平钱慈福宫米一千五百石,每仓以三百石为率。又于会稽姥庙取当来本米二百七十石有奇,立琶山仓,共为仓十二所。今王公、朱公、李公,民皆立祠,以时祀享。虽他善政多可纪,社仓尤其著者也。(册八十卷七五一0页十九) 绍兴府会稽续志 (物产) 竹,越中俱有,剡为多。字书曰:,竹名也。有早竹、晚竹、绵竹。梅圣俞诗:“侵天竹溪西东。”(册二百二二卷一九八六五页五) 籚竹。王十朋《山赋》::灵禽忽翥於籚栖。《竹谱》曰:竹肤是籚,浙江以东以为,空於笔。(册二百二二卷一九八六五页二十一) 燕竹。华镇诗云:“竹箭黄芽欲老时,杏梁日暖燕初归。他林尚耸千竿翠,此简先抽一握肥。”王十朋在剡有诗云:“问讯东墙竹,佳名始得知。龙孙初迸处,燕子正来时。(册二百二二卷一九八六五页二十三) 笙竹。今乐部作笙,率以会稽卧龙山竹为贵。(册二百二二卷一九八六五页二十五) 绍兴府会稽志 (仓) 常平仓,在省仓东。常平仓,在府衙东二百步。(册七九卷七五0七页二十) 盐仓,在县西北二十步。见旧经。(册八一卷七五一六页二十) (诗文) 白道猷《寄若耶山笠道壹》:连峰数十里,修林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闲步践其径,处处见遗薪。始知百世下,犹有上皇民。开此无事迹,以待疏俗宾。长啸自林际,归此保天真。(册一百四九卷一四三八0页九) 会稽县志 (水利) 口斗门,在县东六十六里。 曹娥斗门,在县东南七十二里。俗传曾宣靖公宰邑所置。曾南丰《鉴湖序》云:湖有斗门六所,曹娥其一也。 三江斗门,在县东北八里。三江说不同,俗传浙江、浦阳江、曹娥江皆汇于此,旧有堰,今废为斗门。东南通镜湖、运河,北达于海。《史记·河渠书》云:“於吴则通渠三江、五湖。”《货殖传》云:“夫吴有三江、五湖之利。”《国语》、《吴越春秋》载伍子胥之言曰:“越之国,三江环之,民无所移。”谓吴、越地旧有三江通渠,货利足以自殖,民居其中,无所移徙可也。《史记正义》云:“松江,右笠泽江也。上江一名东江,下江一名娄江,于其分处为三江口。”《国语》注云:“三江者,松江,钱塘江、浦阳江也。”《水经注》云:“水东迳黄桥下,江水又东,迳余姚县故城南。江水又东,注於海。”是所谓三江也,以地里考之,《史记》、《国语》所谓三江皆在吴,不在越。《水经》云:“江水迳黄桥、余姚县南者,乃姚江也。”与今三江不合。盖今江东北流,由直北以达于海,非特姚江而后至海也。郦道元叙会稽浦阳江已误,其论三江不合固宜。按《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孔安国云:“江从彭蠡分为三,共入震泽,复分为三,乃入海。”说者未以为当。至他诸儒论载各异,如颜师古云:“中江、南江、北江也。”郭景纯云:“岷江、浙江、松江也。”韦昭云:“松江、浙江、浦阳江也。”眉山苏氏云:“北江、中江、南江也。”王介甫云:“义兴、毗陵、吴县三所各为一江也。”禹迹已邈,书传浩渺,未易折衷。而《史记正义》独辨韦昭之注为不然,盖以其江在吴越间,似是而非尔。《吴越春秋》云范蠡去越,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水经》引庾仲初《杨都赋》云:“今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北江又为三矣。顾野王《地志》云:松江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并松江为三江也。今姑以吴越论之,娄江、东江、松江者,吴之三江也。松江、钱塘江、浦阳江者,吴越之三江也。东迳黄桥,又经余姚县南及东注于海者,越之三江也。至如钱塘江、浦阳江、曹娥江,今汇为斗门者,越人所谓三江也。俱存之,以俟博闻之君子。 山阴县朱储斗门,在县东北二十里。唐贞元初,观察使皇甫政凿玉山朱储为二斗门以蓄水,后筑塘,湮废。景德三年,知山阴县大理丞段裴改造。嘉三年,知县李茂先、尉翁仲通更以石治斗门八间,覆以行阁,阁之中为亭,以即塘北之水。东西距江一百一十五里,溉田二千一百一十九顷,凡所及者一十五乡。里人沈少卿绅撰记略曰:沿湖水门众矣,广陵、曹娥是皆故道,而朱储为大。曾南丰《鉴湖序》云:去潮最远者,朱储斗门也。 新泾斗门,在县西北四十六里。唐大和七年,浙东观察使陆亘始置。 广陵斗门,在县西北六十四里。 柯山斗门,在县西北二十里。 余姚县东山斗门、云柯乡斗门二所,龙泉乡斗门五所,上林乡斗门五所,治山斗门,云楼斗门,烛溪湖东斗门,石堰斗门,上虞县曹娥斗门,在县西三十五里。 七里斗门,在县西二里。 新泾斗门,在县。(册四九卷三五二六页九) (遗事) 平水、云门之间有裘氏,自齐、梁以来七百余年无异爨,子弟或为士,或为农,乡党称其行。大中祥符四年,用州奏旌其门闾。是时裘氏义居已十有九世,阖门三百口,其族长曰承询。至嘉泰初,又五、六世,盖二十四五世矣,犹如故,聚族亦如于昔。乡人谓尝有瓜者,族长集小儿十三岁以下百余人,使自取之,各相推逊,以长幼持去,其习为廉逊如此。至今共一厅,尚颇闳壮,有孙威敏公字存焉。至和中,李待制兑题诗有云:“夫何於会稽,卓然有裘氏。同居六百年,相聚三千指。昔贤钦义方,列奏闻天子。诏恩表门闾,光华映闾里。”其后又有族老季光以所藏今昔留题诗刻石,傅慎作序焉。所谓旌表门闾者,唐以来有厅事步栏,前列屏树乌头,正门阀阅一丈二尺,乌头二柱端冒以瓦桶,筑双阙一丈,在乌头门之南三丈七尺,夹植槐柳,十有五步。五代多故,不能如故事。晋天福中,乃敕度地之宜,高其外门,门施绰楔,左右筑台高一丈二尺,广狭方正称焉,圬以白,而赤其四角。今裘氏盖用此制。自平水适云门者,望其旌表在道旁数十步,祖宗所以崇孝悌、劝风化者至矣。裘氏旌表之设六十七年,而上虞县刘承诏继之。熙宁十年,赵清献公为守,得上虞县刘承诏,唐襄公德威之裔。德威五世孙愉,避黄巢乱,自河南徙上虞,至承诏十世,聚族四百余口,内外无间言。畜犬化之,一犬不至,群犬皆不食。号“孝义刘家”。清献公叹异,以其事闻於朝,有诏旌表门闾,复其徭役。清献公为之记,故尚书胡公沂赋诗赠之,皆藏其家。(册四九卷三五二八页五) (人物) 石景术,字慎思。应举年省试,治《周礼》,试官考校义卷两副,一则该博而词不工,疑其为老儒;一则词义整齐,疑其少年。试官念欲取老者,未,夕梦一书生来见,绌往反久之。觉而与同官言,皆笑,或不以为然。取卷子象观,亦如前议。是夕,试官五人皆同梦,异竟取疑为少年者。榜出,石景术也,状貌乃梦中所见。王介甫欲嫁女与之。吕吉甫闻其事,意其必贵,遂以女适景术。介甫怒,由是吉甫罢参政,出知扬州。景术曾作祠曹郎官,止监司太守。后无疾死。介甫女,嫁叶致远者是也。(册一百三五卷一三一三六页十四) 绍兴府上嵊志 (仓) 存留仓,在县西一十五步。(册八一卷七五一六页十一) 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下) 绍兴志 (湖泊) 霍湖,在诸暨县北五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二十二) 朱陈湖,在诸暨县北二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七) 邵家湖,在诸暨县北二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八) 陈家湖,在诸暨县北四十里。(同前) 鲁家湖,在诸暨县北四十里。(同前) 金家湖,在诸暨县北五里。(同前) 顾家湖,地诸暨县北四十五里。(同前) 杜家湖,在诸暨县北三十五里。(同前) 新亭湖,在诸暨县北三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五) 东贺湖,在诸暨县北九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二十六) 西景湖,在诸暨县北五里。(同前) 西施湖,在诸暨县北四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二十八) 马湖,在诸暨县西北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六七页二) 倪家湖,在诸暨县西北五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八) 留人湖,在诸暨县西北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 吴助湖,在诸暨县东北六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七) 钱家湖,在诸暨县东北六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八) 三叉湖,在诸暨县东北五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八) 王家湖,在诸暨县南五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八) 楼家湖,在诸暨县南五里。(同前) 安家湖,在诸暨县南十五里。(同前) 支家湖,在诸暨县东十五里。(同前) 毛家湖,在诸暨县西十五里。(同前) 黄家湖,在诸暨县西十里。(同前) 劳家湖,在余姚县北三十五里,周一百五十余丈。(同前) 鳢子湖,在余姚县东北三十五里,周八里。有土门。(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一) 附子湖,在余姚县北三十里,周二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五) 千金湖,在余姚县西北六十里,周十五里。西有土门。(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九) 西泉湖,在余姚县西南一十五里,周七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二十七) 东泉湖,在余姚县南一十五里,周十亩。(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二十五) 杨子湖,在吴兴县北二十八里。舟楫不通。《吴兴记》云:杨子湖出丹阳湖下,共邸阁水分流合于苕水。以其绕杨子湖为名也。(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五) 双棋湖,其湖在上虞县西南五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二十) (宦迹) 陈褚玠,为山阴令岁余,守俸禄而已。免官后,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自给。(册二八卷二四0七页五) (人物) 夏泰亨,字叔通。生而颖悟,九岁能属文。长从庄节韩先生学《毛诗》。至顺癸酉中,江浙行省乡贡进士,会试终场。至元乙亥中,江浙乡试进士,是岁科举废。泰亨由绍兴路学正历事至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知事,寻除应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道梗不赴。晚归乡里,益玩心义理,号曰矩轩。所著书有《诗经音考》、通鉴纲目释文》并文集十卷。(册七二卷七三二五页一) 元徐天,字一初。宋景定壬戌科进士。授文林郎,国子监官。为人一循古道。(册二百一四卷七三二三页一) 绍兴府志 《大典》卷七九六三兴字韵绍兴府下有绍兴府八县总图、绍兴府四隅图、绍兴府公廨图、山阴县图、会稽县图、诸暨县图、萧山县图、余姚县图、上虞县图、嵊县图、新昌县图等十一幅,见图版四四——五四。 建置沿革 本府 越之封域,西北距江抵海,东南薄明、台、金华诸郡,内包八县,外周回几二千里,盖浙江之甲郡也。故于其城郭之所建,市镇之所在,乡鄙之所布,道里之所至者,不得不详录焉。若夫府县之沿革,分野之所属,则又皆按夫古书而志焉者也。 绍兴府,一名会稽,一名越。按旧志,自唐虞以来,禹平水土,别九州,时地隶扬州之域。禹后会诸侯於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遂命其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之谓也。至夏后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以奉禹祀。其后有勾践者,为越王,始号於越。及秦始皇降越,通浙江东西,始置会稽郡,以治吴。前汉时亦治吴,领曲阿、乌伤、毗陵、余暨、阳羡、诸暨、无锡、山阴、丹徒、余姚、娄、上虞、海盐、剡、由拳、太末、乌程、句章、余杭、鄞、钱塘、鄮、富春、冶、回浦二十六县。后汉顺帝永建四年,分浙江以西为吴郡,海盐等县属焉;以东为会稽郡,领山阳、鄮、乌伤、余暨、诸暨、太末、上虞、剡、余姚、句章、鄞、章安、永宁、东侯官十四县,治山阴县。章安即回浦,永宁分章安而立者,东侯官即冶县,皆汉光武所改置。吴宝鼎元年,分会稽置东阳郡,以乌伤等县属焉。会稽领山阴、永兴、诸暨、上虞、余姚、句章、始宁、剡、鄞、鄮十县,内永兴即余暨,吴改名始宁,即上虞南乡,汉时分置。晋改会稽郡为会稽国,宋罢会稽郡,府复为会稽郡,皆统县十,齐、梁、陈因之。隋改会稽郡为吴州,又改越州,寻罢州为会稽县,并余姚、鄞、鄮入句章县,及剡、诸暨统县凡四。唐武德四年,又改越州,以剡置嵊州,并析置剡城县,后废嵊州为剡县,及鄞属会稽,统县凡五。天宾元年,复为会稽郡。乾元元年,复改为越州。宋建炎五年,高宗南渡,改为绍兴府,领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上虞、余姚、剡、新昌八县,内萧山即永兴,唐改名。新昌,梁钱析剡县而立者。前元改绍兴府为绍兴路,今复为绍兴府,统县亦八。(册八八卷七九六三页十三) 山阴县 山阴为县,按《前汉志》,会稽郡领县二十六,山阴居其一。隋平陈,废山阴及上虞等四县为会稽县。唐武德七年,析会稽立山阴县。八年,并山阴县复入会稽。垂拱二年,复置山阴县。大历二年,复革山阴,七年复置焉。宋、元及本朝因之不改。旧志:山阴县,本越王勾践之都。《会稽土地志》曰:邑在山阴,故以名焉。旧志又云:山阴之名得之於秦。(册八八卷七九六三页二十一) 会稽县 会稽为县,元系郡名。隋平陈,废郡属县,山阴、永兴、上虞、始宁为会稽县。唐武德七年,省山阴县,复入会稽。垂拱二年,析会稽复入山阴县。仪凤二年,析会稽复置永兴县,即今萧山县也。大历二年,省山阴县复入会稽,七年析会稽复置山阴县。贞元元年,析会稽复置上虞县。元和十年,又省山阴入会稽,寻于会稽析置山阴县,宋、元因之不改。(册八八卷七九六三页二十二) 上虞县 本县为会稽属邑。旧志云:秦、汉以来,上虞皆属会稽郡,王莽改上虞曰会稽,光武复旧名,晋仍汉旧,故有分载上虞、始宁之名。唐贞元中,废始宁复置上虞,宋、元因之,皆属绍兴府。(册八八卷七九六三页二十二) 萧山县 萧山为县,自前汉始,初名余。隋平陈,发入会稽县。唐天宝元年,改为萧山县,宋、元因之不改。(册八八卷七九六三页二十三) 嵊县 嵊为县,初名剡。按《前汉志》,会稽郡领县二十六,剡居其一。梁开平中,析剡县三之一置新昌县。宋宣和三年,知越州刘述古言剡有兵火象,欲以嵊名县,诏从之,元因之不改。(册八八卷七九六三页二十三) 新昌县 新昌古无是邑,梁开平二年,吴越王钱析剡三之一始置新昌县,宋、元因之不改。(册八八卷七九六三页二十四) 余姚县 余姚之名,始见《前汉书·地理志》。周处《风土记》云:汉会稽郡,领县二十六,余姚其一也。自汉至陈,县之所隶不易。隋平陈,并余姚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析句章之余姚为州,七年废姚州,复为余姚县,隶越州。开元二十六年,析越州鄮县置明州,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郡复为州,其后余姚隶明州。至宋复隶越州。元元贞元年,以余姚之户余四万,降为州,今复为县云。(册八八卷七九六三页二十四) 诸暨县 本县为越允常所封,旧邑西有山,北有浦,以槠字省木,槠字音相连,因山浦以为名。或言越得吴,封无诸与夫於此邑,上取诸字,下取字,因封邑以为名。汉兴平二年,分诸暨之大门村为汉宁县,吴改为吴宁县。宝鼎元年,割隶东阳郡,复并入诸暨。宋乾道八年,分诸暨之枫桥镇为义安县,后废入诸暨。元因各邑户计五万三千九百七十八户,升为州。今复为诸暨县。(册八八卷七九六三页二十四) 分 野 《禹贡》隶扬州之域。《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视吉凶。星纪吴越也。《汉书·地理志》云:吴地斗分野。(《会稽志》云: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会稽志》云: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封於会稽。)虞翻以为会稽上应牵牛之宿,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无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实为州镇。《春秋左氏传》:吴伍员曰:“勾践与我同壤。”夫差亦曰:“越之与吴,同土连域。”然则吴、越同壤其来久矣。按《晋书·天文志》曰: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为丑,吴、越分,曰扬州。而会稽入牛一度。《春秋元命包》曰:牵牛流为扬州,分为越国。(《会稽志》云:《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夏,吴伐越,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汉永嘉中,岁星、熒惑、太白聚牛、女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分。其后孙策、孙权实有江左。晋太元间,苻坚将入寇,石越对曰:“今岁在吴分,天道不顺。”已而,坚果败去。及陈叔宝将亡,有星孛於牵牛。以此放之,则斗、牛之分,吴、越同之,信矣。(《会稽志》云:班固别而言之,恐有未然。)(册八八卷九六三页二十五) 至 到 本府 东至明州府慈溪县地名桐下湖界二百里,自界到明州府治一百一十里,计三百一十里。西至杭州府富阳县地名塘口关界一百三十五里,自界到杭州府富阳县治七十里,共计二百五里。南至金华府富阳县地名塘口关界一百三十五里,自界到杭州府富阳县治七十里,共计二百五里。南至金华府东阳县地名应村为界二百五里,自界到金华府东阳县治六十里,共计二百六十五里。北至三江海口二十一里。东南到台州府天台县地名关岭为界二百八十五里,自界到台州府治一百三十五里,计四百二十里。东北到明州府慈溪县地名洋浦双河为界二百四十里。西南到金华府浦江县地名杨墓岭为界一百九十里,自界到浦江县四十里,计二百三十里。西北到杭州府钱塘江中流为界一百一十九里,自界到杭州府治一十九里,计一百三十八里。(《会稽志》云:东至庆元府慈溪县界一百五十七里。西至临安府钱塘县界一百三十八里。南至台州天台县界二百九十五里。北至海一百一里。东西二百三十二里,南北四百四十七里。至东京二千四百七十里,西京二千八百七十里。《郡县志》云:至东京二千四百五十里。东至庆元府二百七十二里。西至临安府一百六十九里。南至台州四百九十五里。北至海一百一里。东南至台州四百六十九里。西南至临安府四百二十二里。东北至庆元府三百五十七里。西北至临安府一百三十三里。《寰宇记》:东北至东京二千四百五十里。西北至西京二千八百七十里,至长安三千七百三十里。东至明州二百七十里。西至杭州一百三十里。南至台州天台县关领一百三十六里。北至海与苏州分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台州四百七十五里。西南至婺州三百九十里。东北至浃江海际三百九十八里。《九域志》云:大都督府,越州,会稽郡,镇东军节度。治会稽、山阴二县。至东京二千四百七十里。东至本州界一百五十七里,明州一百一十五里。西至本州界一百三十八里。自界首至杭州三十一里。南至本州界二百九十五里,自界首至台州二百里。北至海一百一里。东南至本州界三百五里,自界首至台州一百六十四里。西南至本州界一百九十一里,自界首至杭州二百三十里。东北至本州界二百二十七里,自界首至明州一百三十里。西北至本州界一百一十五里,自界首至杭州一十八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四千八百九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九十五里。东至庆元路慈溪县界一百九十里。西至杭州路界一百三十八里。南至台州路天台县界二百四十五里。北至大海一百一里。东到庆元路三百一十里。西到建德路三百七十里。南到台州路三百八十里。北到大海一百一里。东南到庆元路三百五十里。东北到大海一百一十里。西南到婺州路三百五十里。西北到杭州路一百七十一里。《江浙须知》:自本路至大都,陆路四千九百一十五里,水路四千六百一十里。东至庆元路界地名桐下湖桥一百九十里。西至杭州路界地名浙江中流一百三十八里。南至台州路界地名关岭二百四十五里。北至大海一百一里。) 山阴县 东至会稽桥为界一里一百四十六步,到会稽五十七步。西至萧山县钱清浮桥为界六十二里,到萧山县三十八里,共计一百里。南至诸暨县界五十里。北至三江海口二十一里。东南至会稽县界地名覆釜岭四十里。东北至会稽县界地名宋家溇二十八里。西南至诸暨县界古博岭五十里,自界到诸暨县七十里,共一百二十里。西北至白洋海岸五十五里。(《会稽志》云:望,山阴县,本越王勾践之都。《会稽土地志》云:邑在山阴,故以名焉。东西九十八里,南北一百一十八里。东至会稽县界一百五十步,以运河中流为界,自界至会稽县六十步。西至萧山县界五十三里,以西小河中流为界,自界至萧山县五十里。南至诸暨县界七十里,以古博岭为界,自界至诸暨县一百四十三里。北至海一百五里,海北岸即嘉兴府界。东南到会稽县界一百六十六步。西南到萧山县界五十八里。东北到会稽县界五十八里。西北到萧山县界四十七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四千八百九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九十五里。北至本路三里。东至会稽县运河界一百五十步。西至萧山县小江界五十三里。南至诸暨州古博岭界四十五里。北至大海三十五里。东到本路三里。西到萧山县一百三里。南到诸暨州一百二十里。北到大海三十五里。东南到嵊县一百五十七里。西南到诸暨州一百一十里。东北到会稽县三里。西北到萧山县九十七里。) 会稽县 东至上虞县界八十五里,以曹娥江中流为界,至上虞县三十五里,计一百二十里。西至山阴县界五十七步,以县西桥河中流为界,自界至山阴县一里一百四十六步,计一里二百三步。南至嵊县界一百二十里,以孙家岭为界,自界至嵊县六十里,计一百八十里。北至桑盆岸一十八里,过海北岸接嘉兴府界。东南到嵊县地名三界一百三十里。东北到本县地名延德乡海岸六十五里。西南到山阴县地名覆釜岭二十里。西北到山阴县地名宋家溇一十八里。(《会稽志》云:望,会稽县,本山阴县地。隋废山阴,更置会稽县,为会稽郡治。唐垂拱二年,复分置山阴,并在府郭下。东西一百二十四里,南北一百三十里。东至上虞县界九十二里,以东小江中流为界,自界至上虞县二十八里。西至山阴县界六十步,以运河中流为界,自界至山阴县一百五十步。南至嵊县一百二十里,以孙家岭为界,自界至嵊县五十五里。北至海二十里,过海北岸接嘉兴府界。东南到嵊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到山阴县界三里一十步。东北到上虞县界七十五里。西北到山阴县界三里二步。《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四千八百九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九十五里。西至本路治一百八十步。东至上虞县界小江九十二里。西至山阴县界运河六十步。南到嵊县界杉木岭一百里。北至大海三十里。东到上虞县一百二十里。西到本路四里。南到嵊县一百五十五里。北到大海三十里。东南到上虞县一百三十五里。西北到山阴县三里。东北到上虞县一百二十里。西北到萧山县九十七里。 上虞县 东至余姚县小查湖二十八里,自界到余姚县三十二里,计六十里。西至会稽县界曹娥江中流三十五里,自界到会稽县八十五里,计一百二十里。南至嵊县界郁岭七十里,自界至嵊县六十里,计一百三十里。北至大海四十五里,过海北岸系嘉兴府。东南至余姚竺溪岭三十里。东北至本县夏盖山海岸三十五里。西南到嵊县、会稽地名三界九十里,自界到嵊县四十里,计一百三十里,西北到会稽县界延德乡海岸八十七里,过海会稽界。(《会稽志》云:望,上虞县。《十三州志》云:夏禹与诸侯会计,因相虞乐於此地,故曰上虞。在府一百二十里,东西五十三里,南北一百一里。东至余姚县界二十八里,以新桥为界,自界至余姚县四十五里。西至会稽县二十八里,以曹娥江中流为界,自界至会稽县九十二里。南至嵊县界七十里。以郁岭古床铺为界,自界至嵊县六十里。北至海四十五里,过海北岸即嘉兴府界。东南到余姚县界四十五里。西南到嵊县界九十里。东北到余姚县二十里。西北到会稽县界八十七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五千一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二百一十八里。西至本路一百二十里。东至余姚州界二十八里。西至会稽县界二十八里。南至嵊县界七十里。北至大海四十里。东到余姚州六十里。西到会稽县一百二十里。南到嵊县一百三十里。北到大海四十五里。东南到余姚州六十五里。西南到会稽县一百二十里。东北到余姚州六十五里。西北到会稽县一百三十五里。) 萧山县 东至山阴县钱清界三十八里,自界到山阴县六十二里,共一百里。西至杭州府钱塘县界钱塘江中一十九里,自界转北到钱塘县一十九里,共三十八里。南至本府诸暨县界里亭湖桥六十里,自界到诸暨县八十里,共一百四十里。北至大海二十五里。东南至山阴县界小江口二十五里。西南至杭州府富阳县界塘口关三十五里。东北至山阴县界白洋海岸三十五里。西北至杭州府仁和县界钱塘江中一十九里,自界到仁和、钱塘二县一十九里,共三十八里。(《会稽志》云:紧,萧山县,本吴王阖闾弟起夫之邑,以县西萧然山为名。在府西北一百里九十步,东西六十二里,南北九十里。东至山阴县界五十里,以西小江中流为界,自界至山阴县五十三里。西至临安府钱塘县界二十三里,以浙江中流为界,自界到钱塘县三十里。南至诸暨县界六十五里,以劳岭为界,自界至诸暨县六十五里。北至临安府钱塘县三十五里。以浙江中流为界,自界至钱塘县四十七里。东南到山阴县界五十一里。西南到临安府钱塘县界四十八里。东北到山阴县界四十九里。西北到临安府钱塘县界一十五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四千七百七十七里,西北至大都三千九百七十七里。东至本路一百里。东至山阴县界五十里。西至杭州路钱塘县界二十三里。南至诸暨州界六十五里。北至杭州路仁和县界三十五里。东到山阴县一百三里。西到杭州路钱塘县五十三里。南到诸暨州一百二十里。北到杭州路仁和县八十里。东南到山阴县九十七里。东北到杭州路盐官县五十四里。西南到杭州路富阳县九十里。西北到富阳县八十里。 嵊县 东至明州府奉化县界陆诏岭六十里,自界到奉化县八十里,计一百四十里。西至诸暨县界皂荚岭七十五里,自界到诸暨县八十五里,计一百六十五里。南至新昌县界胡一十八里,自界到新昌县一十七里,计三十五里。北至会稽县孙家岭六十里,自界到会稽一百二十里,计一百八十里。东南至明州府奉化县界箬坑岭一百三十里,自界到奉化县一百二十里,计二百五十里。东北至本府新昌县界郁岭六十里,自界到新昌县六十八里,计一百二十八里。西南至金华府东阳县界白峰岭八十里,自界到东阳县八十五里,计一百六十五里。西北至本府上虞、会稽县界五十里,自界到本府一百三十里,计一百八十里。(《会稽志》云:望,嵊县,本汉剡县。道书云两火一刀可以逃。言剡多名山,可以避灾也。宣和三年,改今名。县有嵊山。《水经注》:山与嵊山峰岭相连。又云:东有簟山,南有黄山,西有白山,为县之秀峰。嵊山在北,乃四山为嵊之义。在府东南一百八十里。东西二百七十六里,南北一百七十六里。东至庆元府奉化县界一百四十里,以陆诏岭为界,自界至奉化县一百里。西至诸暨县界一百三十六里,以劳岭为界,自界至诸暨县七十三里。南至新昌县界一十五里,以胡为界,自界至新昌县一十五里。北至会稽县界五十五里,以池湖驿为界,自界至会稽县一百四十里。东南到新昌县界一十五里。西南到婺州东阳县界九十里。东北到会稽县界六十二里。西北到会稽县界六十二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五千四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二百四十八里。北至本路一百五十里。东至庆元路奉化县界一百一十里。西至诸暨州界一百二十六里。东到新昌县三十里。西到诸暨州二百九里。南到新昌县三十里。北到会稽县一百五十五里。东南到新昌县三十五里。东北到新昌县四十五里。西南到婺州东阳县一百七十二里。西北到山阴县一百五十七里。) 新昌县 东至台州府宁海县松树岭一百二十里。西至嵊县界一十八里。南至台州府天台县界石垒岭寨七十五里,自界到天台县五十里,共一百二十五里。北至嵊县湖渡一十七里,自界到嵊县一十八里,共三十五里。东南至台州府天台县关岭七十五里,自界到天台县四十五里,共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嵊县郁岭六十八里,自界到嵊县六十里,共一百二十八里。东北至明州府奉化县剡界岭八十里,自界到奉化县一百里,共一百八十里。西北至嵊县小坑岭三十里。(《会稽志》云:紧,新昌县,本剡县地,唐末钱氏析十三乡置新昌县,后并其乡为八。在府东南二百二十里,东西八十里,南北一百五里。东至嵊县界五十里,以孝嘉乡为界,自界至嵊县二十里。西至嵊县界三十里,以乌岩溪为界,自界至嵊县二十里。南至台州天台县界七十五里,以祥鸾乡为界,自界至天台县六十四里。北至嵊县界三十里,以王宅后溪为界,自界至嵊县二十五里。东南到台州天台县界八十五里。西南到嵊县一十五里。东北到嵊县界二十五里。西北到嵊县界一十五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五千七十五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二百七十八里。北至本路一百八十里。东至台州路宁海县界一百里。西至嵊县界一十五里。南至天台县界五十五里。北至嵊县界一十五里。东到奉化县二百四十里。西到嵊县三十里。南到天台县一百五里。北到嵊县三十里。东南到天台县一百五里。西南到嵊县四十五里。东北到奉化县一百八十里。西北到嵊县三十五里。) 余姚县 东至明州府慈溪县桐下湖桥分界二十里,自界到慈溪六十里,共八十里。西至本府上虞县小查湖分界三十二里,自界到上虞县二十八里,共六十里。南至明州府奉化县白莲庄分界八十五里。北至大海四十五里。东南至明州府慈溪县石门分界二十五里,自界到慈溪县一百里,共一百二十里。东北至明州府慈溪县双河洋浦分界六十里,自界到慈溪县八里,共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本府上虞县竺溪岭分界三十里。西北至本府上虞县夏盖山海岸分界七十五里。(《会稽志》云:望,余姚县。周处《风土记》云:舜后支庶所封。舜姓姚,故曰余姚。在府东北一百四十七里,东西六十里,南北二百六十里。东至庆元府慈溪县界一十里,以桐下湖桥为界,自界至慈溪县八十里。西至上虞县界四十五里,以新桥为界,自界至上虞县二十里。南至嵊县界一百六十一里,以黎州山为界,自界至嵊县三百里。北至海三十五里,过海,北岸接平江府界。东南到庆元府慈溪县界三十五里。西北到上虞县界四十五里。东北到庆元府慈溪县界八十里。西北到上虞县界六十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五千七十五里,西北到大都四千二百七十八里。西至本路一百八十里。东至庆元路慈溪县界一十里。西至上虞县界三十二里。南至嵊县一百六十一里。北至大海三十五里。东到庆元路慈溪县九十里。西到上虞县六十里。南到嵊县一百六十五里。北到大海三十五里。东南到庆元路慈溪县八十里。西南到上虞县六十五里。东北到庆元路慈溪县八十里。西北到上虞县六十五里。) 诸暨县 东至本府嵊县界皂荚岭八十五里,自界到嵊县七十五里,共一百六十里。西至杭州府富阳县界雀门岭八十一里,自界转北到富阳县七十九里,共一百六十里。南至金华府义乌县界善坑岭六十里,自界到义乌县六十里,共一百二十里。北至本府萧山县里亭湖桥八十里,自界至萧山县六十里,共一百四十里。东南至金华府东阳县应村七十五里,自界到东阳县六十里,共一百三十五里。东北至本府山阴县界古博岭七十里,自界到山阴县五十里,共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金华府浦江县界杨墓岭七十里,自界到浦江县四十里,共一百一十里。西北至杭州府富阳县界塘口关八十里。(《会稽志》云:望,诸暨县。本越王允常所都。或言西有槠山,北有浦,诸文省,暨音近,因山浦以为名也。或言无诸旧封,夫故邑,上取诸,下取,因封邑以为名也。在府西南一百四十二里,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六十一里。东至嵊县界八十三里,以茆岘岭为界,自界至嵊县一百二十六里。西至临安府富阳县界八十一里,以黄岘岭为界,自界至富阳县一百二十六里。南至婺州浦江县界七十里,以新界官道为界,自界自至浦江县五十里。北至萧山县界九十一里,以南亭浦为界,自界至萧山县界九十二里。东南到婺州东阳县一百二十里。西南到临安府富阳县界五十里二百步。东北到山阴县界八十一里。西北到萧山县界七十里。《元一统志》云:西北至上都四千九百一十四里,西北至大都四千一百一十四里。东北至本路一百一十里。东至嵊县界八十三里。西至婺州路浦江县六十八里。南至婺州路东阳县界一百三十里。北至本路萧山县界六十五里。东到嵊县二百九里。西到婺州路浦江县一百三十里。南到婺州路东阳县一百九十里。北到萧山县一百二十里。东南到婺州路东阳县一百九十五里。东北到山阴县一百一十里。西南到婺州路浦江县一百三十里。西北到萧山县一百三十五里。)(册八八卷七九六三页十五) (山川) 覆头岩,在浙江绍兴府诸暨县南六十里。近浦江县界,山峭壁,形如覆斗然。(册一百卷九七六三页八) 斗子岩,在浙江绍兴府诸暨县南四十里。岩陡峻,高出群峰,故名。(同前) 千岁岩,在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东南四十五里。一名宝掌岩,宝掌禅师所居也。(册一百卷九七六五页九) 南岩,在浙江绍兴上虞县西南二十里,世传任公子钓鱼之所。《庄子》:任公子以五十犗为饵,蹲於会稽,投竿东海,经年而得巨鱼。唐齐题南岩云:南岩寺,本沧海任公钓壹,今尚岩侧有任公钓车、石棺、蜕骨存焉。人掘其地有螺蚌壳,云岩下乃海门也。(册一百卷九七六六页十六) 玉洞,在浙江绍兴府会稽县剑浦山。齐祖之诗云:“白石洞间路,吾家在其中。琴窗与书阁,一半是云封。(册一百三四卷一三0七五页一) 射的湖,在山阴县南,仙人石室下,潭深叵测。(册二一卷二二七0页十六) 镜湖,在会稽县东二里,古南湖也。一名长湖,又名大湖。《通典》云:东汉永和五年,太守马臻始筑塘立湖,周三百十里,溉田九千余顷,人获其利。王逸少有云:“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镜湖之得名始此。《舆地志》:山阴南湖,带郊郭,白水翠岩,互相映发,若镜若图。任昉《述异记》云:轩辕氏铸镜湖边,因得名。或又云黄帝获宝镜於此也。郦道元注《水经》云:浙江东北得长湖口,北泻大江。又大湖之名,盖又出镜湖之先矣。(湖兼属山阴,其源实出会稽之五云乡也。《水经》云:湖五百里,溉田万顷。与《通典》不合。)(册二十卷二二六七页七) 江湖,在上虞县西南五十里。昔有尼寺,一夕陷于湖,有寺钟堕水底,有见之,顷岁旱涸,车注垂竭,忽见钟鼻,乡人共挽出之,俄顷雷雨暴至,钟复没。(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二) 上妃湖,在上虞县西北,夏盖湖南。中有四山,且置湖门一所,泄水灌溉官民田土。(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二) 高公湖,在上虞县西南一十二里,周二百余亩。(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五) 凤翎湖,在上虞县西南五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四) 四角湖,其湖在上虞县西南五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九) 西溪湖,在上虞县西南五里。古有堤岸七里,又名七里湖。上受三十六溪涧之水,东置一闸,北开三径,皆泄水灌溉本县三乡之田,包纳湖面水利,起赋至重。(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二十六) 南塘湖,在上虞县西北一十二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二十八) 白马湖,一在萧山县西一十四里,周二十五里,溉田百余顷。一名石姥湖。(绍兴中,民沈琮以湖田三千亩,献入宁寿观,有旨两浙漕臣验视,不可田,议遂寝。)一在上虞县西北,夏盖湖之南。《水经》云:白马潭,深无底。创湖之始,塘岸数崩,居民以白马祭之,方成。世传又谓汉县令周鹏举后为雁门太守,志务幽闲,思上虞景物,乘白驹泛舟,全家隐匿於此,故名。且置湖门二所,及横塘一沟,泄水灌溉官民田土。一在余姚,或名渔浦湖,惟此湖无别名。(册十八卷二二六一页二十二) 查湖,在余姚县东南。(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十五) 莫家湖,在余姚县西南一十五里,周三百亩,东有土门。(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八) 黄潭湖,在诸暨县北五十里。(册十八卷二二六一页二十一) 白塔湖,在诸暨县北五十里。(册十八卷二十六一页二十四) 沧湖,在诸暨县东北三十里。(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十二) 菱湖,在诸暨县西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十六) 金湖,在诸暨县北六十里。(册二十卷二二六七页三十) 朱公湖,在诸暨县北六十里。昔朱氏浚此湖。(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五) 镜子湖,在诸暨县西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五) 金鸡湖,在诸暨县南三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六) 横汀,在上虞县东山侧。晋谢氏所居。(册八六卷七八八九页二) (土产) 黄精,出诸暨县石鼓山。人采之以黑豆同煮或蒸,甘美可食。郡人唐秦系《期王鍊师》诗:“黄精蒸罢洗琼杯,林下从留石上苔。昨日围棋未终局,且乘白鹤下山来。”(册九四卷八五二六页十七) (古迹) 笔仓,在会稽县显圣院有王子敬笔仓,今一眢升。(册八二卷七五一八页十三) (人物) 王献之,善书,有所书《洛神赋》传于世。其所居在会稽,山中有五色云现,号云门山。尝从山阴道上行,语人曰:“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册六六卷六八三0页十一) 清化全付禅师,抵宜春仰山礼南塔,为涌和尚印可,安福县为建禅苑,聚徒本道。上闻,赐名清化。后还故国,吴越文穆王特加礼重。晋天福二年,钱氏戍将师辟云峰山建院,亦以清化为名。(册二百一六卷八七八二页十九) 会稽志 道路水路附 山阴县 东路来自会稽县界,经县界五十四里,西入萧山县界。 南路来自诸暨县界,经县界二百二十里,至海岸,过海入嘉兴府界。 西小江水路东南来自诸暨县界,经县界五十五里,西北入萧山县界,胜舟五百石。 运河水路东来自会稽县界,经县界五十三里一百六十步,西入萧山县界,胜舟五百石。 会稽县 东路来自上虞县界,经县界九十三里,西入山阴县界。 南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海岸,过海入嘉兴府界。 东南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七十里,西入山阴县界。 西南路来自山阴县界,经县界一百五里,东北入上虞县界。 曹娥江路南来自上虞县界,经县界四十里,北入海,胜舟五百石。 若邪溪路南来自县五云乡界,经县界二十五里,北入镜湖,胜舟五十石。 上虞县 东路来自余姚县界,经县界五十三里,西入会稽县界。 南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一十里,北至海岸,过海入嘉兴府界。 上虞江路在县西二十八里,南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入会稽县界,胜舟五百石,小信潮胜舟二百石。 运河路在县南二百二十步,东来自余姚县界,经县界五十三里六十步,西入会稽县界,胜舟二百石。 萧山县 东路来自山阴县界,经县界六十二里,西入临安府钱塘县界。 南路来自诸暨县界,经县界九十里,北入临安府盐官县界。 浦阳路南来自诸暨县界,经县界一百五十六里,北入山阴县界,胜舟二百石。 运河路东来自山阴县界,经县界六十二里,西入临安府钱塘县界,胜舟二百石。 嵊  县 东路来自庆元府奉化县界,经县界一百七十六里,西入诸暨县界。 南路来自新昌县界,经县界一百七十六里,北入会稽县界。 剡溪路西南来自婺州东阳县界,经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北入上虞县界,胜舟一百石。 新昌县 东路来嵊县界,经县界六十里,西复入嵊县界。 南路来自台州天台县界,经县界一百里,北入嵊县界。(见旧经。)东南通台州天台县一百五里。西北通嵊县三十里。 东小路通庆元府奉化县一百二十里。西南通婺州东阳县一百八十里。 余姚县 东路来自庆元府慈溪县界,经县界六十里,西入上虞县界。 南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二百六十里,北至海岸,过海入平江府界。 余姚江路西来自上虞县界,经县界五十五里,东入庆元府慈溪县界,胜舟五百石。 诸暨县 东路来自嵊县界,经县界一百六十三里,西入临安府富阳县界。 南路来自婺州浦江县界,经县界一百六十里,北入萧山县界。 东南路来自婺州东阳县界,经县界二百里,东北入山阴县界。 西路来自临安府富阳县界,经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入萧山县界。 浣江路东南来自安俗乡界,经县界九十一里,北入萧山县界,胜舟二百石。(册八八卷七九六三页三十二) 山阴志 (湖泊) 镜湖,在府城外西东南。任昉《述异记》:镜湖,世传轩辕氏铸镜湖边,因得名。吴虎臣《漫录》云:湖以镜名,恐不然。盖镜湖之水,平如镜面,唐人诗中谓之天镜者是也。详见会稽。(册二十卷二二六七页) 鸯茶湖,在县北一十五里。旧名汪爽湖。郡志不载其名,不知何据也。(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十三) 绍兴府诸暨县前志 (湖泊) 鲤湖,在诸暨县南二十里。湖多鲤,故名。或云范蠡养鱼之地。今世传范蠡《养鱼经》有养鲤鱼法,甚详。(册二十卷二二六七页) 诸暨志 (湖泊) 槠湖,在诸暨县北二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十三) 赵湖,在县北四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二十一) 蒋湖,在县北六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二十二) 道士湖,在县北五里。(册二十卷宗二二七0页二) 忽湖,在县北六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八) 吴湖,在县东北六十里。(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二十一) 和尚湖,在县东北五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二) 王家人湖,在县东北四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十六) 陶湖,在县东十里。(册二十卷二二六六页二十二) 大唐湖,在县东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二) 惯庄湖,在县西三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八) 古放生湖,在诸暨县西南一里。旧经云:唐大历中,使程希宾往诸道放生,遂以此湖放生,禁采捕,井浦、阳江等凡五所俱置。后改建于县东二里,为今放生池。(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十八) (仓) 存留仓,在县治厅后。(册八一卷七五一六页十一) 上虞县志 (湖泊) 黄湾湖,在县西南四十里。(册十八卷二二六一页二十一) 李家湖,在县南四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0页八) 马家湖,在县西南五十里。(同前) 孔家湖,在县西南四十二里。(同前) 周家湖,在县南四十里。(同前) 钱家湖,在县西南三十里。(同前) 上虞志 (湖泊) 隐领湖,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八) 伶仃湖,在县西五十里。(册二十卷二二七一页十一) (仓) 存留仓,在县前谯楼之东。(册八一卷七五一六页十一) 上虞县志 (湖泊) 蚌湖,在上虞县南四十里。(册二十卷二二六七页一) 钟湖,在县西南五十里,周二百二十五亩。一名钟家湖。(册二十卷二二六七页七) 郡县志 绍兴府 (建置沿革) 紧,萧山县,府西北一百里。《汉书》应劭注云
/
本文档为【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绍兴篇)(网)2009031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