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成稿:刘可:谁来救救我的红枣厂

2017-12-22 12页 doc 28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1808

暂无简介

举报
成稿:刘可:谁来救救我的红枣厂成稿:刘可:谁来救救我的红枣厂 地方案例: 国家贫困县的惊人高利‎‎贷,上, ——谁来救救我的红枣厂, 文/ 刘可 记者第一次到李林虎家的时候,好一番热闹:偌大的院子里黑压压全是人,蹲着的,坐着的,带铺盖卷儿躺着的,还有一圈人正围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激动地吵嚷着什么。 “被围着的那个就是韩三春,李林虎他老婆。”带记者来的龙虎湾村支书王正义给记者一边指点着韩三春,一边拨拉开众人,用洪亮的声音大声喊:“都别吵了~吵能吵出钱来啊~林虎家的,跟我出来一下。”看得出,虽然村支书在当地颇有威望,众人也是很不甘心才让出了路。王正...
成稿:刘可:谁来救救我的红枣厂
成稿:刘可:谁来救救我的红枣厂 地方案例: 国家贫困县的惊人高利‎‎贷,上, ——谁来救救我的红枣厂, 文/ 刘可 记者第一次到李林虎家的时候,好一番热闹:偌大的院子里黑压压全是人,蹲着的,坐着的,带铺盖卷儿躺着的,还有一圈人正围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激动地吵嚷着什么。 “被围着的那个就是韩三春,李林虎他老婆。”带记者来的龙虎湾村支王正义给记者一边指点着韩三春,一边拨拉开众人,用洪亮的声音大声喊:“都别吵了~吵能吵出钱来啊~林虎家的,跟我出来一下。”看得出,虽然村支书在当地颇有威望,众人也是很不甘心才让出了路。王正义把韩三春和记者带进院子东南角的一间偏房。 交谈中记者惊讶地发现,韩三春居然只有32岁,只是有些佝偻的腰身,若隐若现的一层白发和粗糙的皮肤给了记者她比实际年龄老很多的假象。 “都是高利贷啊„„”韩三春开口第一句话,声音沙哑而无力。没有人能想象,就是这个老相凸显,疲惫不堪的女人,一年前曾经多么让同村人羡慕嫉妒恨过。 ——引子 红枣之乡 韩三春家住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城近郊的龙虎湾村,佳县地处陕北老区,与山西临县仅隔黄河,是国家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陕北十年九旱,黄土高原土地贫瘠,佳县地理位置更为特殊,县城一般都建在地势平坦开阔处,然而佳县城却是建在一座山顶上。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从古至今一直是兵家必争要塞之地,古代一直以“州”建制,毛主席转战陕北时在佳县发出了许多扭转乾坤的命令和指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怀着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佳县张家庄村目不识丁的农民李有源自己创作的歌曲《东方红》响遍中国,革命基础十分坚实。 韩三春向记者介绍,因为佳县县城是座石头山,地处高原腹地,旱情严重,粮食作物大多不能成活,然而干旱环境恰好是枣树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加上黄河穿流过佳县境内,于是这里的居民多以种植枣树为生。黄河淤泥养分肥沃,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下培育出来的黄河滩枣、狗头枣皮薄、肉厚、核小,营养价值极其丰富。在外来车辆开进佳县县城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块特殊的广告牌,上书:“毛主席说,佳县枣好。”适宜的耕作环境,加上当地政府和国家的政策性投资和引导,佳县的红枣形成了种植、加工、包装和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因此佳县的枣驰名全国,甚至还销往国外。韩三春的丈夫李林虎正是在这样的机遇下承包办厂,并在开始的时候获利颇丰。 “你们是一直做红枣加工生意的么,”记者问道。 “没有。林虎(韩三春丈夫李林虎)在县上的运输公司上班,单位平常没事,就想弄点钱花。佳县枣好,就想到办(红枣加工)厂了。”韩三春回答。 据了解,近几年,国家对农产品扶持的政策加大,佳县作为贫困县更是得到了国家政策上的许多优惠,头脑灵活的当地人通过红枣产业链成为了当地的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因为地小物少,很多职能部门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办公,于是造成许多在职职工赋闲在家,自己干脆搞起了副业。像李林虎这样领着工资不用上班,又在外面做生意赚钱的人在佳县不是少数,基本成了当地公开的秘密。 韩三春的遭遇说来挺简单:佳县店镇贺家沟村(据佳县县城一个小时)的李林虎在县运输公司上班之后,和家住县城近郊的韩三春(务农)结了婚。因为在县城工作,于是在韩三春所在的龙虎湾村安家,看到村里有人投资红枣加工厂赚了钱,十分羡慕,也想投资办厂。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选择了民间融资,筹集到了100多万元,便和之前做过红枣收购生意的同村张某、杨某一块注册了加工厂“东方红XXX枣业有限公司”,从事红枣加工的业务。结果后来厂子资金链出现问题,面临倒闭,民间融资无法偿还,债主天天逼债,李林虎没办法只能外出躲债,留下一个人烂摊子给韩三春。 “办一个红枣加工厂需要多少钱,”记者问。 “正常运作起来需要300多万吧。”韩三春回答。 “你们有那么多的钱办厂,” “没有。都是和亲戚朋友借的高利贷。” “多少利息借的,” “第一次借的时候,2分5、3分5、1毛的都有。亲戚就利息低点,朋友的就高点。” “这笔钱后来还了没,” “还了。不然人家后面也不可能再借给我们。一开始政策补助好,就(还的)快。” 李林虎办厂初期资金筹集十分顺利,因为平时为人不错,自己又有公职有房产,村里的人都很信赖他,加上红枣产业在当地的民间基础坚实,高额利息很诱人,李林虎第一次筹款时还找到威望高的村支书当“保证人”,所以亲戚朋友都很乐意把钱借给他们。 记者了解到,当地民间借贷现象十分普遍,无论是有正式工作、被当地成为“衙门人”的上班族,还是普通务农经商没有固定收入的百姓,无论是当地人士还是外来流动人员,几乎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民间借贷参与活动。 “真父子,清算账,保人赛过亲爹娘。”这是当地流传的一句有关高利贷的谚语,指的是无论平时关系多好,血缘或者朋友,只要涉及到高利贷的往来,必须要“打借条”,白纸黑字按手印。而在高利贷活动的环节中,“保人”是极其重要的角色。保人作为贷款方请 来的人,多为当地德高望重,或者有固定公职的单位职工,保人不参与双方借贷,但会见证双方借贷全过程,要在借条上签字。若贷款方出现无法按期还款的纠纷,借贷方是向保人追究责任,而非贷款方。 韩三春给记者看了李林虎红色封皮的银行工资存折,存折上显示,每个月打到账户上的工资仅有1108.5元。“就这,还常拖欠工资,有时一拖就几个月。光靠工资,在佳县都没法活下去。”韩三春说。 记者深有体会。在这个人口不足万的小县城,没有连锁商超,只有3家还算大点的小超市,但在佳县的超市里买一袋200ML纸袋的伊利牛奶,标价是4.5元,价格是在北京超市的2倍还多。在普通的小餐馆里,炒个素菜二十几元,一份肉菜基本没有下三十元的。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吃一餐最最简单的中饭,一个人至少要花费20多元。高物价和低工资,公职人员兼职做生意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银行的周转资金不抵人口和项目比例,高利贷也就成为了这个县城的常态。 李林虎作为贫困县运输公司的普通小职工,敢高息融资百万,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当地政府对红枣加工业的利好政策。 据了解,当地政府非常鼓励居民投资办厂。从事红枣加工产业的,除了产业补助、政策贷款外还有后期资金扶持项目。因此按照正常办厂融资,本来李林虎要筹集到至少300万资金才能保证红枣厂的起步投资,但按照李林虎的产业书和厂子规模、预期效益,政府分批给了扶持贷款70万和农业补助15万。一开始就顺利拿到政府投资,让李林虎更加有了办厂的底气,于是便根据亲疏关系进行了红枣厂的第一次民间融资,利息最低2 .5分,最高1毛3不等。这样,加上自己全家人的积蓄,从没做过生意、月挣1000多块的贫困县普通职工李林虎,最后居然筹到了资金200多万~ 选址、盖房子、买机器、招工人„„有着充分启动资金的李林虎和韩三春,看着他们的办厂梦想一点一点变为现实。2009年, “东方红XXX枣业有限公司”,这个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注册名字的红枣加工厂,在佳县龙虎湾村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 稳定的收购途径、合伙人有经验的销售模式再加上大胆的经营头脑,李林虎的加工厂强势进入佳县的红枣产业链,并且很快名声在外。村里好多人都跑到他的加工厂打工。 “他家(李林虎家的加工厂)给工人钱多,又是一个村的。有照顾。”一名曾经在李林虎加工厂工作的20多岁惠姓男青年向记者介绍,“人最多的时候,厂子上上下下有将近200号人。林虎出事前,从没拖欠过工资。” 李林虎家是自建的三层小楼,外加一个可以停五辆挖土机的大院子。他家邻居告诉记者,2008年“他家还是三孔窑洞,一个小院子”,2009年厂子办起来4个月后,就是“三层小楼,一个大院子”了。 “他们在城里(佳县县城)买了一套楼(房),市(榆林市)里买了两套房,还给小姨子(韩三春的妹妹)在神木(同属榆林市的一个县)开了个饭馆。”这位邻居扳着指头说, “后来啊,都没了,都没了„„” 红枣之香 迅速崛起的红枣加工厂给李林虎和其合伙人带来了巨大利润。因为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不便,佳县的企业项目一直很少。开始时佳县的红枣粗加工企业都是由外来的企业家投资的,政府为了鼓励当地企业发展,如果有本地居民投资办红枣加工厂的,有着更为诱人的补助,譬如说,政府给厂子里的每个烤炉都补贴5000元。如果企业办的好,还可以有高额的政府持续补贴,这些补贴差不多能占到加工厂日常开支的一半。这才是李林虎希望争取的大项目。 “当初给XX部的部长和XX领导说的好好的,项目下来会优先给我们的。”韩三春提起这件事,变得非常激动,“我们受骗了~” 原来,随着厂子知名度扩大,当初帮助李林虎争取到政策投资,鼓励李林虎办厂的某部门负责人要求李林虎“先扩大生产”,承诺“政府那边我负责争取”。韩三春比较迟疑地说双方还约定了某项“协议”,但对于协议具体内容她明显回避开来不愿意谈。 当时红枣加工厂正处于风光阶段,虽然遇见了资金瓶颈期的隐患,但是出于对某领导口头保证的信任,李林虎仍决定扩大生产规模。于是,红枣厂二期,他再次进行民间融资,这次居然融资了800多万。 “为什么不向银行申请贷款,要借那么贵的高利贷,” “第一次(办厂时)是借不到,银行那地方不是每个人都能贷着款的;第二次(扩大再生产)是嫌麻烦,我们要(钱要)的急,银行没办法办下来,而且也给不了那么多。尤其是今年,更贷不到,说是政策问题。” 在韩三春的叙述中,红枣厂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为了短期内快速融资,向民间借贷的利息提升到了2毛3至3毛不等,最后还可以按照红枣销路为借贷人提供不定数额的返利。约定半年一返利。让李林虎和韩三春意外的是,这次融资远远没有第一次困难,许多人知道他们需要钱,甚至主动过来要求提供资金。 “厂子就是个大火炉,开炉没有回头路,烤炉每天要开,工人工资要发,收购商的钱要垫„„每天都是在烧钱。钱没够,越借越多„„”韩三春很无奈地说,“要命的是那会我们真的很顺,好多人贪我们给的利息高,争着抢着跑过来要给我们借。做生意嘛,都想着资金能宽裕些,结果一下就收不住了。” 村支书王正义介绍,2010上半年的时候,李林虎的加工厂在当地红极一时,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老板们老找他打听李林虎的加工厂在哪儿。 “卖钢材的一下给(李林虎)借了80多万,没想到现在成了最大的‘钉子户’,派人赖在人家三天了。外面铺盖卷的那个就是。”王正义叹气。 李林虎红枣厂里的人全部参与了融资,龙虎湾全村的人大部分也参与其中,慕名而来 的外地企业老板,再加上县城里李林虎单位的许多员工和亲朋好友,这个红枣加工厂几乎把贷款区域辐射到了全市范围。 “有一阵子,不认识的人想把钱借给他的厂子,都需要找认识的人托关系。”一位债主这样说道。风光一时的李林虎全家圈地,买房,给亲戚投资开店,几乎是当地靠高利贷办厂突然致富的一个传奇。 几起几落 所以,当2010年末,刚刚传出年底可能无法兑现分红的消息时,村民都不以为意。 “谁都知道,他(李林虎)有钱,上面又有人。谁能想到后来一下子垮成这样。”一位木材生意的债主感慨。他是最早借钱给李林虎的债主之一,那时候,没人会想到如此“有钱又有人”的厂子居然不堪一击。 危机始于2010年11月份,李林虎的财务赵某(外逃当中)告诉李林虎账面上有了很大的亏损。原因在于包头一位煤炭老板忽然撤资,改投其它。这位老板是红枣厂的大债主之一,09年当初是2毛5借给李林虎的,循环投资,一直没要求兑现利息,资金一撤走,光利息就要支付100多万。红枣加工厂不比其它,生意分淡旺季,淡季没有什么效益,设备却一直不能停,全靠之前的资金“烧”着。厂子的贷款都用在了生产上,平时的流动资金根本没多少。因此这位此债主一撤,问题一下子显现了出来。 李林虎其实早就预感到了危机,尤其后来几位外地厂商因为种种不可抗因素撤资,造成了一些明显的财务困扰。他做了两件事:规定再想来给他借款的必须是本地人,贷款年限至少一年起,用以规避随时撤资带来的资金链断裂;频繁去接触某领导,争取之前他承诺过的“项目投资”。 然而,外界已经开始传言红枣加工厂“还不起钱”,不时有村民抱着试探的态度来要求还钱。 “还好,数目都不大,我们慢慢把他们稳住了。”韩三春说,“有传言说我们经营不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林虎和那几个合伙人做生意挺有门道的,生意一直没大的失误,就是赶上青黄不接,政府的钱最后也没下来,一下子把正常还款计划给破坏了。” 但是明显韩三春只把债主们“稳住”了一个月。11月末的时候,李林虎开始每天去“找人”,但对方总是拖着。最后一次见某领导的时候是11月中旬。 “那天林虎他高高兴兴回来,说是领导说话了,项目下来了,也就两三天的事儿就能通知我们去拿钱了。”韩三春回忆“他还特意开道,了瓶11年西凤酒,让我炒两个好菜。当时候我也特高兴。”韩三春解释,拿到政府项目,有了这笔‘硬货’撑腰,债主就不会再逼得这么紧,等来年厂子把枣款要回来,再接几笔生意,这坎儿就过去了。” 然而,等待李林虎一家人的,却是可怕的失望。 李林虎每天等着某领导的电话,让他过去签项目拿钱。一天,两天„„一个多礼拜过 去了,还是没动静。李林虎觉得不对劲,领导的手机拨过去总是关机。 “周三他起了个大早,去政府办公室找那人。结果办公室不让进了,说是不认识他。”韩三春说着,情绪又激动了起来,一只手不住地搓着衣角。 李林虎去找他认识的统战部上班的一个朋友询问,才知道那位领导居然一个星期前就调到外地去任职了。李林虎疯了似的去找这个部门的接任者,秘书把他拦下了,说根本没有听前任说过XX项目是给了他的,而且这个项目上半年就已经停止不做了,新的项目补助针对的是大众化粮食作物,和李林虎经营的红枣产业无关了。 李林虎不死心,又去找相关其它领导,得到的答复是一样的,这个项目早停了,也贴出过公示,某领导也从来没有提起过把项目给谁之类的话。 ,从政府这边拿补贴已经再不可能了。白白忙和三天后,李林虎终于清楚地认识到资金链的断缺让他铤而走险,做了另一个极端的决定:加大民间融资的借款力度,孤注一掷熬过年关。 令龙虎湾原本善良的村民们后来对李林虎一家咬牙切齿的原因,就从这时候开始。 “他(李林虎)明明没拿到项目,骗我们拿到了,还加大投资。”那位带着铺盖卷前来讨账的钢材厂小伙气愤地说。 2010年12月,是佳县龙虎湾居民记忆深刻的一个月。李林虎的加工厂贴出通知,放出口风,撤销之前“不接受外地人的贷款”不说,还来者不拒,提高了借款利息,3毛5到5毛不等,借的越多,时间越长,利息越高。这下村民更疯狂了,都以为李林虎已经争取到了政府项目,纷纷把钱高利息借给李林虎,有的甚至从亲戚那里1毛、2毛转借,也要当加工厂的债主。在李林虎“底气十足”的气势下,再也没人提要撤资的事情。 真相的败露是螅镇李家坪村一户枣农前来卖枣引起的。 据说这位枣农家里经营着三十多亩枣树,一直是山西一家红枣加工厂的供应商。之前李林虎刚做红枣厂时找他收过枣,但那时李林虎的厂子小,价钱压得比山西加工厂的低,枣农没卖给他。年末的时候枣农给山西加工厂预留供应,但对方没有完全消化掉。枣农带着李林虎曾经留下的名片,从山西归来途径佳县县城时想顺便把剩下的枣低价批发给他,也没打电话,直接打听他的厂子。正好遇到热心的龙虎湾村民刘某,很热情地把枣农带到了李林虎家。 没想到,这一次,李林虎对于曾经热切过的主顾这笔送上门的生意显得并不热情,态度是,枣可以收,但定金要来年再付。当地的红枣生意有个约定俗称的规矩,“年前生意年后不过账。”除非对方遇到实际困难了,可以破例。枣农知道李林虎刚拿到政府项目,资金肯定“不成问题”,但摆明了是“财大气粗”不想认这个老主顾。于是生意谈的不欢而散。枣农从李林虎家出来后也没着急走,想看看在县城附近还有没有别的路子把枣在年前销出去。县城本来就小,枣农一来二去把几个大的加工厂几乎都拜访了一遍。最后把枣卖给了一个内蒙厂商投资的加工厂,价钱比给李林虎的高出了2倍还多。 枣农的举动早在圈内传得沸沸扬扬,送上门的生意不做再次让村民产生怀疑。于是,又有人在加工厂那里打探,几天后,掀起了真正的撤资浪潮。加工厂门口每天都有人在排队等着撤回自己的钱。 红枣之殇 李林虎开始时表现的非常“大度”,有求必应。但这出没有后继的“空城计”刚唱了一个礼拜,便原形毕露。资金链断裂,账目上不断浮出水面的巨额利息让李林虎和其合伙人十分狼狈,财务给他们算了一笔账,清楚地告诉他们如果仍然“有求必应”打肿脸充胖子的话,只能再坚持一个礼拜,完了红枣厂就要关门。 于是,一星期前来的村民们和一星期后来的村民受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前者顺利连本带利拿回借款,后者被推三阻四各种劝回,有的只拿到很少一部分利息。 “12月20号以后去的,连一毛钱的利息都没拿到。”一位去年月底去讨账空手而返的债主摊开手,很无奈地说,“20号李林虎就跑路(携款外逃)了,我们还蒙在鼓里,韩三春说他去外地谈生意了,不过那会大家都半信半疑的。过年时没见着他回来,才敢肯定,他跑了。” “他良心让狗吃了。厂子早就不行了还敢高利借钱,这么多人这么多钱还不上,还把老婆孩子给丢下和财务一起跑了~”有的债主直接破口大骂,院里的人纷纷响应,各种难听的话此起彼伏。 李林虎刚刚放学回家的孩子看来早已习惯这样的场面,推开屋门把书包一丢,又跑出 然而孩子走之前对这些在他看来赖在他家不走的人深深一瞥,还是被记者捕捉到家了。 了。那一瞬间孩子眼神中流露出的愤怒和悲伤,超出了她这个年龄该有的内容。 “每天都有要账的,可是家里根本没有钱了,挨到现在,房也卖了,店也卖了,有枣的一半厂子(存放红枣的库房和车间)也让人给拆了抵债了„„孩子上学今年的学费还没交呢„„”韩三春说到这里,眼圈也红了,“你也看见了,院子里有人睡着守着,孩子每天放学都没法做作业,很晚才能回家让我辅导功课„„我们孤儿寡母的被逼得快没办法了„„” 韩三春说自己不是泼妇,但如果再这么逼下去,只能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了。然后再三表示,她也是“受害者”,原因是如果当初某领导没有骗他们能拿到政府的项目,就不会借钱把厂子扩大再生产,也就不会有今天了。 “谁来救救我的红枣厂,如果政府给钱,厂子肯定能活过来。”韩三春喃喃不断地重复这句话,眼睛却没有看向记者这边。或许,这也是支持她的一个精神力量,作为一个靠高利贷和政策扶持迅速富甲一方又迅速化为乌有的女人,她把自己归为受害者的角色,一边痛恨着一些力量的背信弃义,一边又对一些力量充满期盼。但对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在经营上的责任缺失,却懵懂不知。 文化程度不高的她,在意识到事情严重性后毅然让丈夫“跑路”,自己来扛起家中的一切混乱,却忘了,始作俑者的责任不是单凭她的感性就能扛起的。作为一个普通的女 人,当柔弱的肩膀负担不起巨大压力时,她又该何去何从,会不会酿成更大的社会悲剧, “相关部门已经介入,估计要把厂子估价还贷。”村支书说,“可那么多利滚利的高利贷款,一个厂子卖再多也还不起1/10,真正有用的应该是相关部门出面出钱作担保,让一些有经验的企业把厂子给盘下来经营,能还多少还多少,最大程度减少债主们的损失。” “可是,政府官面儿上是痛恨高利贷的,这样岂不是默认了政府帮助高利贷行为,” “李林虎跑路之前很冲动,冲到政府大骂了相关部门,还差点被关起来。” 谈到官方介入此事的可能性,众说纷纭。但无论采取什么措施,该怎样补救,前提是 李林虎必须回来。何况,他不可能抛妻弃子东躲西藏过一辈子。 “他平时人还是不错的。这次跑路主要是欠账实在太多,压力太大一时冲动吧。”李林 虎的邻居说出了比较客观的心声,“我一辈子还没听过有人能欠下那么多的钱,跑了也是正常反应吧。不过俗话说的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啊。” 估计债主们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被愤懑和本能支配,日夜驻扎在已经没什么可拿的李林虎家中。幸而老区人民还很善良,目前还没有造成暴力或者悲剧。但不知他们想过没 ,或者即使回来了,怎样才能从这个一无所有的人口袋中拿回有,如果李林虎一直不回来呢 属于自己的钱, 记者离开喧哗的李林虎家,韩三春的话一直萦绕在耳旁。“谁来救救我的红枣厂,”恐怕,这个问题背后,有更多需要更加深思的问题。
/
本文档为【成稿:刘可:谁来救救我的红枣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