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沟通的秘诀:请不要相敬如宾.doc

沟通的秘诀:请不要相敬如宾.doc

2017-09-01 4页 doc 16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沟通的秘诀:请不要相敬如宾.doc沟通的秘诀:请不要相敬如宾.doc 沟通的秘诀:请不要相敬如宾 被采访人:马凌云,毕业于美国著名的俄亥俄州立(Ohio State University)大学会计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德勤会计师(Deloitte)事务所审计部,现在已经工作了三年。在美国求学和工作多年的马先生,不仅学习和工作十分优秀,而且在与美国当地同学和同事沟通方面非常流畅,比大多数中国大陆的学生都游刃有余。本次访谈,马凌云讲述了如何和美国当地人交流、沟通和合作的一些独特心得。 杨晔(以下简称杨):马先生,你好!我们今天谈的话题其实是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
沟通的秘诀:请不要相敬如宾.doc
沟通的秘诀:请不要相敬如宾.doc 沟通的秘诀:请不要相敬如宾 被采访人:马凌云,毕业于美国著名的俄亥俄州立(Ohio State University)大学会计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德勤会计师(Deloitte)事务所审计部,现在已经工作了三年。在美国求学和工作多年的马先生,不仅学习和工作十分优秀,而且在与美国当地同学和同事沟通方面非常流畅,比大多数中国大陆的学生都游刃有余。本次访谈,马凌云讲述了如何和美国当地人交流、沟通和合作的一些独特心得。 杨晔(以下简称杨):马先生,你好!我们今天谈的话其实是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话题。中国同学,给别人的印象一直是学习很优秀,但是跨文化交流能力比较弱。到了美国,往往不太容易融入美国学校或者工作的群体之中。而似乎你比较不一样,当地的朋友一大堆,一点也看不出你有什么文化交流的障碍。请问,在这方面,你有什么秘诀? 马:你好,杨老师。秘诀谈不上,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可能是因为性格上相对外向一些,和别人相处比较容易吧。我来美国,几乎没有感觉到寂寞,很快就能适应当地的生活和环境。我的不少中国同学和美国当地人交流确实有点难度,无法像我这么迅速地就走上正轨。我觉得,出现这样的问题,应当是因为这么几个因素:语言能力、自我心态和交流方法。 杨:我很同意你说的,如果语言能力不行,在美国和当地人交流很困难。 马:您说得对又不对。从一方面说,如果一个人的英语说得好,可能和美国当地人交流是容易些。但是我们留学生来到美国,很多都是只能说磕磕巴巴英语的,但是这不意味着就不能和美国人交流了。我来到美国的时候,英语也不好,但是和当地人交流挺愉快的。我现在想了想,我发现,我们很多中国同学说英语,都希望说得标准而没有语法错误,所以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老是在想这些问题,但是却忽略了语言首先是让别人能懂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我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先说出最重要的部分,让美国同学和老师能听懂,语法对不对暂时没关系。这样你比较敢说,美国人会觉得你很容易接触,会对你产生好感。这样一来二去,你的交流对象多了,语言能力慢慢提高,自然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就上去了。而我身边有些中国朋友,说英语的时候太书面化、太注重形式,人家听上去觉得怪怪的,反而觉得这些同学不好接触。美国人有时候很有意思,他们比较容易从表象来判断一个人。我们中国同学,特别是刚到美国的同学,往往在说英语的方式上没有把握好,结果没法和当地人交上朋友。 杨:你说得有道理,语言是为了交流的。如果总是想着语法,而没把意思说明白,或者说话人家老是觉得你用书面语,这样确实很难达到有效的沟通。 马:是这样的。我还发现,我们不少中国同学和美国人在交流的时候,心态上不是很放松,老是去想自己的话是不是别人能够接受,这样就制约了自己沟通的有效性。其实,这么做大可不必。只要不涉及种族歧视,个人侮辱这样的内容,任何表达都是可以的。大家在交流的时候要有这样一个想法,美国人和中国人其实没有区别,喜怒哀乐都是一致的。虽然文化传统 上有所差异,但是彼此都还是比较包容的,并不会因为外国人有些内容说的可能不太合适而进行指责。我在大学念书和现在在德勤工作,大量时间都在和美国当地人进行交流和合作,感到你如果能够放松地表达自己,不要把美国人当做“外国人”来看待,交流就会容易很多。杨老师,您在北美呆了很多年,想必能理解我说的。我们如果对美国人很“客气”,很有“礼貌”,那么与美国人的距离是不太会拉得很近的。既然在大学里面,大家都是同学,在工作岗位上都是同事,我们应当有一点“哥们儿”或者“兄弟”的感觉,把距离拉得近一些,这样,大家会彼此感到不见外,合作和友谊也会相应的形成。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才可能出现。那种“相敬如宾”的交流方式我觉得至少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年轻人。 杨:我认同你的方法。美国和加拿大是移民国家,强调的是一种平等的概念。没有必要把自己摆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这样反而会起到负面的效果。 马:是这么回事。我和美国人接触的时候,从没觉得我来美国刚几年,是“外地人”。美国大学和公司里面,几乎没有这样的概念。大家在一起,来自五湖四海,相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中国学生有这样的一个心态,交流会容易得多。 杨:没错。那你能不能谈谈交流方式这个因素? 马:虽然我刚才在讲语言和心态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给人这样一个错觉,就是在美国你只要随便说,放松讲就行了,其实并不是这个样子。语言和心态这两个因素是让大家能明白和美国人沟通不要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而落实到交流方式,因为中美的文化传统因素,还是要非常注意 的。例如,我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和美国人一起做小组作业,你首先要具备的是思路一定要按照美国人分析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因为你在美国这个大环境下生活,理应遵循的就是美国人的一些思维方式。故此,掌握美国人对一些问题认识的价值观或者方法论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不少中国同学,对于美国人的有些思路和想法是有些抵触的,比较难达到和美国人思路上的统一。当然我不是说这样不对,世界本来就是多元化的。但是既然是在美国学习和生活,一个外国人应当能够对美国人的思路有所掌握,有所欣赏,否则很难与美国人达到和谐地交流。我现在在德勤工作与同事关系很好,很大程度原因在于同事和我在做事情的方法上、逻辑的思维方式上是比较统一的,差异性虽然有,但是并不大,交流很畅通。 杨:那你觉得中国学生应如何改进自己与美国当地人的交流方式呢? 马:我刚才提了,中国学生首先要对美国文化、价值观和做事方式持有一种肯定态度。虽然中美国情不同,毕竟美国的发展繁荣和这些因素是有直接联系的。其次,中国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留意美国人是如何表达一些事情,他们的思路是怎样的。我们经常发现,逗得美国人哈哈大笑的笑话,中国人笑不起来,内在原因就是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一致。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曾经有一个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到我的学校做讲座,我告诉我的美国同学,这个企业家在中国有上亿的身价,非常成功。如果这句话我和中国同学说,中国同学会说:“那可真牛,够厉害的!”而我的美国同学笑着说:“真的啊,那你给他带个话,能不能给我贷点免息学生贷款?”美国同学的话很幽默,而中国人嘴中是不太可能这么说出来的。这个小例子说明,中美的思维方式不同,中国学生需要仔细地留心体会,这样把美国人 的思路化为自己的,再和美国人交流就能够自然地表达出来了。 杨:有人说,交流能力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得来的,你同意吗? 马:我不太同意。无论是严肃的人还是幽默的人,都是有朋友圈子的。而美国这个环境,要求一个人必须要去交流才能生存。故此,无论一个人天生交流能力差还是好,只要他希望在这个社会发展,就要学习如何去交流。我们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发现自己和美国当地人交流不畅,很大程度是自己没有太放开,认为自己语言不如别人,或者觉得和美国人在想法上没什么交集。这样时间越来越长,这种心魔就越来越重,实际上很得不偿失。因为朋友数量的减少,使自己的生活没有色彩,而且也会产生各种不方便。我们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绝对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否则还不如不出国留学。 :马先生,我觉得你的思路很清楚,你的话确实给我很多启发。 杨 马:您过奖了,杨老师。我希望我们广大的留学生到了美国,能够多和当地人增进交流,拓展自己的朋友和社交圈子,为自己的海外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
本文档为【沟通的秘诀:请不要相敬如宾.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