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2017-09-21 8页 doc 20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传统的知行统一的阅读教育观在现代教育理念关照下闪烁出真理的光芒——实践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方法和最终归宿;生活是阅读教学的广阔舞台和无限宝藏。《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的学习”的提出既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又是这一传统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我们借鉴实践阅读流派的代表人物、清代教育家颜元的阅读教育思想,提出“先读后行,读行结合,以行为宗。”,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本文从《乡愁》的教学案例中分析归纳它的特征:1、学习目标突出综合。“先读后...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读万卷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传统的知行统一的阅读教育观在现代教育理念关照下闪烁出真理的光芒——实践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方法和最终归宿;生活是阅读教学的广阔舞台和无限宝藏。《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的学习”的提出既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又是这一传统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我们借鉴实践阅读流派的代人物、清代教育家颜元的阅读教育思想,提出“先读后行,读行结合,以行为宗。”,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本文从《乡愁》的教学案例中归纳它的特征:1、学习目标突出综合。“先读后行,读行结合”即是此意。读书与实践结合。在能力结构上,以阅读为先导,综合写作、口语交际的目标;在设计维度上,综合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领域上,以语文为学习平台,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方法。2、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强调探究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重视探究方法的点拨与示范,而不是把眼光放在探究的结果上。3、学习过程突出实践。“以行为宗”即是此意。综合性学习就是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在“读”与“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己省察、身体力行。在生活的广阔领域里求真、向善、审美。不断的改造主客观世界 关键词:先读后行 读行结合 以行为宗 综合性学习 实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两千五百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三 , 人行必有我师”等一系列光辉命题,奠定了知行统一的阅读教育观。 今天,当我们以现代教育理念重新关照这一命题的时候,它愈发闪烁出真理的光芒——实践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方法和最终归宿;生活是阅读教学的广阔舞台和无限宝藏。 然而多年以来,我们却把这一光辉传统丢掉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仅仅是贴在教室的标语。具体说来,课本是惟一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2000年,《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在“课程目标”部分将“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加以强调。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 , 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有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综合性的学习”的提出既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传统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创新。必将掀起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 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我们借鉴实践阅读流派的代表人物、清代教育家颜元的阅读教育思想,提出“先读后行,读行结合,以行为宗。”的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下面,我以《乡愁》的教学为例谈谈这一策略的尝试与思考。 《乡愁》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作,广为传诵,极富特色。首先,《乡愁》赋予“乡愁”这一中国文学母题以深广的历史与现实内容。诗中的“乡愁”熔铸个人亲情、家国之思、民族血脉,在个人、国家、民族三个层面上,感情逐步走向升华。其次,单纯、凝练的意象创造了明朗而深沉的意境。按“小时侯”“长大了”“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组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概括了绵绵不绝的乡愁。第三,古典诗词与民歌的双重营养哺育出的典雅 , 而通俗的形式美。对南宋蒋捷《虞美人》创造性的借鉴,对民歌反复形式的运用,使全诗富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旋律,营造了低回怅惘、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极富阅读教育价值。 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 1、在初步体会诗情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找出描述人生阶段和乡愁意象的语句,想象画面,说出“乡愁”的复杂而深刻的含义。 3、对本诗的艺术特色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并为此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设计:诵诗以感其情;品味以会其意;想象以入其境;比照以评其诗。 学法指导:1、诵读课文,读出感情,互助互评,读准停顿、重音、语速等。2、紧扣“诗眼”,品味语言,想象画面,交流感受,说出乡愁的含义。3、比较阅读,质疑问难,评论艺术特色。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反响热烈,应该说他们理解了本诗的思想感情,也感受到了本诗的艺术魅力。但是离进入本诗的艺术境界、融入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差得很远。课堂上,有 , 很多有价值的话题,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展开,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要求再上一课。于是,我顺水推舟,发动同学,根据课上同学们涉及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确定了以下课外实践活动: 有的同学温故知新,说学习过许多表现乡愁的古代诗词,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等,于是,设计了:请再搜集一些中国古代乡愁诗文,选择一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 有位同学课上还即席演唱罗大佑为余光中诗歌《乡愁四韵》谱写的歌,于是有了这一活动:人类的感情是没有国界的,请将美国乡村歌手约翰?丹弗演唱的一首乡愁歌曲《goin home》翻译成汉语。再搜集几首中国当代反映乡愁的流行歌曲,如《你在他乡还好吗》,组织一个小型演唱会。 有的同学谈及自己在外打工的亲人,于是,大家一致要求他们给身处他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向他推荐一篇乡愁诗文,询问异乡情思,并交流感受。 最后,我也推荐了一个活动:实地调查本社区(村庄、厂矿、单位)的家庭中,“游子”的数量、外出原因、生活状况等,做一点分析,写一篇#调查#。 所有同学都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跃跃欲试。这时发 , 生了一个有趣的插曲:“调查组”的同学提意见“我们的村子那么大,恐怕一周也调查不过来,怎么办,”于是我反问一句“难道同村的同学不能合作调查吗,”同学们豁然开朗。 这些活动的设计是教师适时点拨的成果,教师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考虑并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比较多的选择余地,活动内容和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更多的是学生智慧的结晶。我们认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及参与程度。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人人主动积极地投身其中,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是综合性学习的保证。 同学们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认识。 “论文组”的同学搜集资料、交流信息、咨询论文写作知识,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如《为什么中国古代“乡愁”那么多,》、《万古乡愁向东流》、《乡愁“愁”什么,》等,特别是《归来的余光中》一文,上网搜集了大量有关余光中的资料,经过分析归纳,旁征博引,力主余光中的乡愁不仅熔铸个人亲情、家 , 国之思、民族血脉,更是对中国文化的回归与认同,有理有据,研究深入。当然,象这样堪称深刻的论文只是个例,但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大部分学生通过写论文不仅深化了对乡愁的理解,而且掌握了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了注明援引资料的出处。这种“先读后行”的综合性学习有力的沟通了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学习,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力,也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虽然学生的观点是那么稚嫩,但是这已经让我喜不自禁了。 演唱组的活动在一位家境较好的同学家里举行,我也被邀请参加。一杯茶、一只歌,温馨浪漫、情深意长。同学们一边合作交流,一边分享赞美,其乐融融。最后,“主人”通过电话把《goin home》用中英文唱给他远在加拿大的姑姑,歌声朴实、伤感而甜蜜,一曲唱罢,电话那头哽咽了:“孩子,我也想你啊~„„”,旁听者无不动容。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书信组的一位同学。他给我看了与哥哥的往来书信后说:“我哥哥初中毕业就到深圳打工,太不容易了,工厂每天工作十二小时,有时还要加班,甚至老板„„。我给他寄去了磁带《你在他乡还好吗》,他说想家、想爸爸妈 , 妈、想我,鼓励我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听罢,我深情的说“孩子,你从哥哥的乡愁里读出了生活的真理啊~” 这两组的活动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通过“综合”“实践”达成的。演唱组的活动实际上是以语文为平台的一次英语学习和音乐学习,《浯文标准》基本理念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书信组的活动则有别于语文课堂书信写作那种虚拟性,它是真实的生活,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将自个身入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朱熹),从而,不断改造主观世界。难怪学生发出“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叹。 调查组的同学是“困惑一族”,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比如:现在的游子怎么很少与家里联系呢,听老人说二十年前游子多是干部,现在为什么多是打工者、大学生、生意人呢,。还有一个小组根本没写调查报告,因为村民根本不接受调查,有的村民说他们吃饱了撑的,有的 , 说现在的老师不会教书了,叫学生乱跑,有的干脆跟学生开玩笑、胡扯。有位同学说:“乡愁报告没写成,道是引来更愁人的事。原先怎么没有发现我们村的人怎么这样麻木不仁、自私自利,”我说:“这是好事啊~同学们虽然没有完成乡愁的调查,但是,却发现了更有现实意义的、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啊~我建议同学们据实写一篇《调查的遭遇》,与村委会联系,贴在村公告栏里。 调查组的同学已经完全走出“乡愁”,走进社会深处了,这也许是综合性学习更大的价值所在吧。综合性学习应该培养学生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强。课内学到的东西不再是虚拟真实的,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各种语言材料在实践中会显得越来越丰满,学习时的应用意识以及“学”和“用”之间的联系、反应会越来越增强,学生会从读书与践行中生发对现实的积极关注与深入思考。“读以致用”的“用”实际上是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实践。通过实践,一能深入理解书本知识,二能切身体察个人情感,改造主观世界,三能进一步身体力行,改造客观世界。 归纳起来,“先读后行,读行结合,以行为宗”的综合性 , 学习的特征是: 1、学习目标突出综合。“先读后行,读行结合”即是此意。在能力结构上,以阅读为先导,综合写作、口语交际的目标;在设计维度上,综合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领域上,以语文为学习平台,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方法。 2、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强调探究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重视探究方法的点拨与示范,而不能把眼光放在探究的结果上。 3、学习过程突出实践。“以行为宗”即是此意。综合性学习就是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在“读”与“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己省察、身体力行。在生活的广阔领域里求真、向善、审美。 ,,
/
本文档为【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