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九月十六日丑时doc

2018-03-01 9页 doc 23KB 2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62044

暂无简介

举报
九月十六日丑时doc九月十六日丑时doc 绵 村 的 宗 族 九月十六日丑时,公由恩乡(即枧塘乡)珠塘村贸易全州后迁至面前岗,遂立宅焉。”(引自《珠塘面前岗连谱》) 孔赞公定居下来后,逐渐站稳了脚跟,并育有四子,是为绵村四大房,其中二、三房传至20世纪70年代时已经绝户,现村中人口都是大房与四房后人。相传孔赞公不知是何机缘,平白得到一笔财富,在当地颇有盛名,现还流传着“金子作瓦盖,银子砌照墙”描述当时盛况的民谣。据说,当时所建的房子共有128个柱子,但可能因为太过招摇触犯了官府而衰落下来。不管这些传说是否真实,但其初衷可能是为了增强全村的凝聚...
九月十六日丑时doc
九月十六日丑时doc 绵 村 的 宗 族 九月十六日丑时,公由恩乡(即枧塘乡)珠塘村贸易全州后迁至面前岗,遂立宅焉。”(引自《珠塘面前岗连谱》) 孔赞公定居下来后,逐渐站稳了脚跟,并育有四子,是为绵村四大房,其中二、三房传至20世纪70年代时已经绝户,现村中人口都是大房与四房后人。相传孔赞公不知是何机缘,平白得到一笔财富,在当地颇有盛名,现还流传着“金子作瓦盖,银子砌照墙”描述当时盛况的民谣。据说,当时所建的房子共有128个柱子,但可能因为太过招摇触犯了官府而衰落下来。不管这些传说是否真实,但其初衷可能是为了增强全村的凝聚力、宗族认同感吧。 400多年的风风雨雨,绵村始终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宗族而存在,其宗族文化历经变迁,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现代形态呢,让 我们走近它、审视它。 二、绵村的宗族文化 ,一,姓氏与人口状况 绵村人绝大多数姓蒋(不包括嫁入的妇女),仅有几户上门女婿为异姓,但其子女皆从母姓,辈分亦按母亲一方算。他们在分田地、宅基地方面与其他村民同等对待,村人亦无排斥现象。全村总98户,496人(其中有近80人在外地工作,为非农户口,但作为绵村宗族一份子,也计算入内)。 在实行计划生育以前,绵村经历了一个生育高峰,有三、四兄弟的家庭很多。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生育高峰得到一定遏制,但要一个男孩的欲望仍然十分强烈。有的家庭为了得到一个男孩便去外地“躲生”,结果生下来的孩子成了“黑孩子”(没有户口)。近几年来,出外“躲生”的现象少了,但大多数村民还是想要一个男孩来传宗接代。总的来讲,绵村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了许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许多资源(土地、宅基地)压力。 491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二,亲属关系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描述的“差序格局”为亲属关系的最好达:以“己”为中心,最亲者为父母及儿女,兄弟次之,直系成员较亲,非直系成员次之。林耀华先生认为亲属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夫妇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关系,以及外戚关 ?系,其它较远一些的亲属则由这些亲属关系推衍而来。” 在绵村基本上是核心家庭,儿子娶妻后不管是否有了小孩,一年后必定分家,结婚后仍然与父母同住同吃的几乎没有。父母是最辛苦的,除非动不得了,不然还是要留一份田自己耕作以糊口,这实在是做父母的一大悲哀。 夫妻吵架者十之八九,为钱、为米、为子女等等都是家庭矛盾的来源。妻子在家中地位还是较高的,基本上能与丈夫平等,有时还凌驾于丈夫之上。村中有妇女抛家弃子而去的,但真正的离婚却还没有一例。 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理的一对关系,常常在头几个月尚能相互忍让,但是时间一长,各种矛盾滋生。因为婆媳关系“既非天性 ?感情,又无条约范围,乃由儿子的婚姻而发生的间接关系。” 绵村亦是如此,婆媳交恶者居大半。 兄弟本是同根生,关系应亲如手足。“兄友弟恭”乃儒家一重要训条,但遵循者并不多,为了一点家产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大有人在。这其中妯娌姑嫂起了较坏的作用。外戚关系则可能因为较少直接的利益冲突,似乎有的亲密程度甚至超出了家族内的关系,舅父、姨妈有时颇能依靠。 ?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95—98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97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492 绵 村 的 宗 族 其它衍生关系则往往体现着一个家庭在整个家族中的地位, 那些能力强者则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 ,三,分家析产 听老人讲,三代同堂在古时甚至解放前还存在着,但近几十年来,已基本绝迹。大家分成小家便不可避免。绵村的旧宅通常很大,常能住二、三家,因此分家后居住在同一栋屋里的很多。但现在普遍盖起了平房,且兄弟没有以前多了,父母住老屋,儿子们住新建平房。农村中除了住房外较少其它家产,分起来还算容易。但分田却是非常重要的,分房和分田大多不是同时进行的,一般先分房再分田。与分房一样,分田那天需要择一黄道吉日,邀请家中比较亲密、说话有份量的前辈或外戚中的舅父主持。田地依据好坏搭配,分成几份,父母一份,每兄弟一份。 ,四,通婚状况 “婚姻对于家族的重要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没有婚姻便不可能实行家族人口的再生产,更重要的是,姻亲关系与继嗣,对于?维系家族与临近村落或家族的关系,起了关键作用。” 解放前绵村的通婚地域显然是很有限的,从家谱记载来看,基本上限于邻近几乡。但随着人口流动加剧,交际面的逐渐扩大,通婚的半径不断扩大,广西的荔浦、鹿寨、来宾等地有几例,少数甚至远及湖南、广东。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族内通婚已被默认,20世纪90年代以前尚未出现一例族内通婚,但90年代后,已经有了9例。起初,人们对这种现象十分不满,议论与指责兼而有之,但后来随着这种情况不断升级(几对辈分相差甚远的青年也结了婚),也就听之认之了,最后连议论的兴趣也没有了。现听说村里有两对长期在外打工的青年男女又准备结婚了。 ?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25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493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五,教育状况 绵村的读书风气在当地颇有盛名,小小四五百人口的村子竟有七八十人在外工作,而且大多是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的。因此别村人每论及此都很羡慕,村里现有两名研究生,十几名大学本、专科生,中专生则更多。其中尧祥公一支以下四代中有近十几名大中专学生,两名研究生亦出于其中,实为绵村读书郎之楷模。全村人现在仿佛都在竞赛比拼,为光宗耀祖也好,争口气也罢,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材,跳出农门。因此在教育投资面前绵村人还是肯下血本的,一年大约十几万的费用花在教育上。总体上讲,绵村的整个教育水平要较周围其他村稍高。 ,六,宗族的“集体表象” “集体表象”是社会集体成员所共有,在集体中世代相传,在每个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烙印,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引起每个成 ?员对有关客体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感情。 宗族观念需要维持就必定有“集体表象”的存在,像家谱、祠堂、祭祖等等。 家谱:本来绵村有一部本村自编的家谱,却在日本入侵时毁于战火。现存一残本为民国十二年同枧塘乡珠塘村合修的联谱。本来两村辈分有差异,但绵村从珠塘迁出,因此随珠塘,即:“永本自在鉴,洪相焕增钟,承业熙尧金,济才炳培钦”,取五行生生不息之意。但现在依辈分取名字的人很少,村民们都似乎与外界接轨起来,取一些较时髦的名字,村人无异议。但每一个孩子,自他懂事起,就被告知他在家族中是第几代是什么辈。若这种基 ?[法]列维—布留尔著,丁由译:《原始思维》,5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94 绵 村 的 宗 族 本的常识都不懂则会被人笑话。因此,尽管表现在名字上的辈分观淡化了,但在家族成员的意识中依然存在。 祠堂、村庙、祭田:绵村人称祠堂为“公堂”取“公正”之意。据说绵村原来的“公堂”颇具威严,后被毁。解放前夕又重建,规模小了许多,功能亦在逐渐消失。现“公堂”主要作用是开“群众大会”,即每户都有人参加,共商村中大事,保护本族利益。特别在与外村发生冲突时,这样的会议较为频繁。人们常围坐在一起,或咒骂、或大声争执,气氛甚是热烈。或许到了此时,那种无形的家族意识才真正地体现出来。 解放前有祭田,称做“十五公大丘”(共十五公合12亩),也称做“挂山田”(当地称祭祖为挂山)。这些田专门作祭祀用,由各房轮流耕作,全部粮食用作祭祀,或用作扶济那些无力养活自己的人,是为“义仓”。但解放后实行土改,这些田也就搭配着分了。 绵村现还存有一庙,虽然难以考察其原貌,但仔细观察仍可以发现其建筑还颇为精致的,雕刻在墙上、柱上的花纹还依稀可见。建庙前,适逢全州县城一大庙拆迁,许多未建庙的村庄纷纷派人去抢东西,绵村人还算不错,抢到一个菩萨的帽子,作为镇庙之宝。以前庙中香火还旺,烧香、跪拜的大有人在。族内人发生冲突时,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庙里菩萨前发誓,看谁得到报应。但现在此庙已经长年与猪、牛相伴,成为猪舍、牛栏了。 村中最主要的族产是山林,绵村山场极宽,全部归集体所有,统一管理、统一采伐,并且还制定了一些规章、,禁止滥砍滥伐,颇有成效。除了小部分开发种果树外,其它的山场保护的还可以。 495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祭祖:绵村一年祭祖主要有两次,大年三十那天谓之“封岁”,清明那天谓之“挂山”。这两次都需要上山修葺坟墓,化纸钱,放鞭炮。五六年前的清明那天,各房支人还需要聚在一起去老祖宗孔赞公坟扫墓,然后凑钱购买酒肉,在公堂中大吃大喝一番。但这几年这种形式的祭祀已经消失了。现最主要的祭祀方式是家祭 或较亲的几家一起上坟。 ,七,宗族组织 解放前村中有族长,他们说话份量重,具有一定的威信。族长的担任者通常出自那些有势力的家庭,而且本人能力也较高。作为一名族长,在与外界打交道时常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与政府、与别村进行交涉时就需要拿出他的本领来了。但族长的诞生往往又伴随着专制,村中事无巨细都由族长操纵,这是一大弊端。解放后,族长便被生产队长、村长代替了。 但与许多地区不同,绵村现在几乎无人愿当村长。可能因为在村长这个位置上既无特权,又无薪水,要操心的事却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与邻村打水利官司那几年,个个怕当村长。既然如此,绵村人只能实行抓阄的方式来决定村长的职位。由于领导每年都在换,而且能力有高有低,根本形不成核心作用。所以整个绵村就形如一盘散沙,很难团结起来。 ,八,人生礼仪 出生:孩子出生以后要打“三朝”,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庆贺,一个月则吃“满月酒”,一周岁时做“对岁”。如果生的是男孩,家里高兴,仪式可能很隆重;若是女孩,这些活动似乎失去了意义,干脆什么都不做。绵村人对50岁以上人的生日颇讲究,特别是“大生日”(男人60岁,女人61岁,依次类推),亲戚朋友大都要来庆贺。 死亡:对上了60岁的老人葬礼颇为讲究。老人过世后一般在 496 绵 村 的 宗 族 家停两天,第三天“出门”。葬礼过程主要包括有送终、衣殓、停尸、告丧、敲大鼓、孝歌茶、唱孝歌、掩盖、出门、上山、下葬 等仪式。 以上对绵村的古今宗族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比较,若要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文化变迁,则需要我们联系历史、国家、社会进行反思。 三、绵村宗族文化反思 宗族思想之于我国,已有3000年根深蒂固的历史,后经儒家精英在理论上的大力改造、创新,在实践上大力推行,使得宗族文化作为中国历史的一种主流文化在不断演进中继承下来。特别是宋以降,宗族文化民间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民间社会兴起修族谱、建祠堂祭祖的风气。宗族意识已经深深地灌输到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这种内发型的思维方式若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中,是很难打破的,正是在中国这一独特的文化环境中,宗族文化的生命力才会如此之强。 但“从195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断代及社会实践基本上是可以用‘运动’的国家政治力量席卷到乡村社会。„„50年代以来的乡村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产生于该时期以来大众传播媒介和行?政力量的广泛延伸。” 在突如其来的,却又是席卷一切的运动面前,宗族文化被认为是非理性的、落后的、愚昧的文化,因而成为革命的对象。在中央高层对中国人进行全民性的改造过程中,宗族文化在压制中逐渐失去了市场。一种新型的“集体主义”出现,更加强调地缘关系而非血缘关系。但是这一场改革却以失败而告终,当然这样的“集体”也随之解散,又恢复到家庭为经济单位的状态。绵村的宗族意识却并未达到解放前的水平,那种沉 ?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53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497 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 淀千百年的惯性思维似乎已经弱化。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 下几点: 第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广播、电视的普及。该村从1990年购买第一台电视起,到2003年,全村已拥有彩电5台,黑白电视46台,平均2户就有一台电视。广播在电视出现之前占据主导地位,1985年全村拥有广播最多时达到50台。其它的一些媒体,如报刊、杂志也随各种渠道进入村民家里。一些青年人,尤其是那些在外求学的学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村民们的欣赏趣味虽然仍然大多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但电视、广播、报刊等所展现的外面的大千世界令他们眼花缭乱。城市人的消费习惯、生活水准给予村民们以莫大的眼球刺激。随之价值也发生改变,以前“穷”光荣,现在则向“富”看齐。衡量一个人的本事,看你有没有钱。这就促使村民为金钱而尽力去追求商品信息,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买卖,甚至弃农从商。大众传播的普及也使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转变。族内通婚、未婚先孕这些以前深以为耻的思想逐渐淡化,不能不说是深受传播媒介的影响。 传播媒介促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改变,从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变化。 第二~封闭的山村走上开放~人口流动趋向频繁。以前的农民被牢牢地束缚在他所耕作的那一块土地上,从生到死很少有离开的机会。但随着政策的导向发生根本变化,人口流动的频率越来越高,绵村人正在“走出去”。其主要的途径有:(1)通过读书跳出农门;(2)去城市打工;(3)弃农从商,离土不离乡,或离乡又离土。这些走出去的人多是青、壮年,较容易接受新观念、新思想,而城市中所传播的主流意识是反宗族文化的。 第三~新型地缘性纽带关系增强。以往村民的社交圈子较为 498 绵 村 的 宗 族 固定,基本上是宗族内或是有亲缘关系的人。但现在人们在更趋多样化的交往中,逐渐结交一些非血缘、亲缘关系的人,这些人是同学、朋友、同事等。这些新的社交圈子更具吸引力,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工种,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或掌握一些特别的资源。对一些交游广阔的人来说,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而对于以往的社交圈,却可能因为许多更为直接的利害关系,比如土地、住所等而产生许多的矛盾,导致人们之间的关系逐渐松散。绵村的共同祭祖这种最具宗族文化性质的仪式也消失了,充分说明了村落社区传统文化在走向瓦解。 499
/
本文档为【九月十六日丑时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