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剑仙形象的世俗意义——试论吕洞宾的仙迹诗

2017-09-20 11页 doc 27KB 13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剑仙形象的世俗意义——试论吕洞宾的仙迹诗剑仙形象的世俗意义——试论吕洞宾的仙迹诗 剑仙形象的世俗意义——试论吕洞宾的仙 迹诗 2006年第6期 第3O卷 (总第138期)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NO6,2006 Vo1.3O General,No138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剑仙形象的世俗意义 —— 试论吕洞宾的仙迹诗 张永芳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吕洞宾是传说中的神仙,但其诗歌却含有丰...
剑仙形象的世俗意义——试论吕洞宾的仙迹诗
剑仙形象的世俗意义——试论吕洞宾的仙迹诗 剑仙形象的世俗意义——试论吕洞宾的仙 迹诗 2006年第6期 第3O卷 (总第138期)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en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NO6,2006 Vo1.3O General,No138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剑仙形象的世俗意义 —— 试论吕洞宾的仙迹诗 张永芳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吕洞宾是传说中的神仙,但其诗歌却含有丰富的世俗意义,既是文人心态的折射,也是大众心理的体 现.其诗作中的道德观念,尤其与俗世相通.即使看似超越现实的诗作,也是人们对本体生命关怀的写照.特别是吕 洞宾诗中的剑仙形象,乃是人间矛盾冲突的倒影.. 【关键词】吕洞宾;诗歌;剑仙;世俗意义 [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26(2006)06—0082—04 在我国民间的神仙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知名 度最高.干春松着《神仙传》便指出:"在众多神仙真人 中,在民间风头最劲,影响最大的当非八仙莫属.……在 八仙中最为着名,传说最多的要算吕洞宾了."他?' 詹石窗《道教文学史》将吕洞宾的诗作分三大类:1.学 道感悟之作;2.济世度人之作;3.云游广题之作.03) 而在我看来,其诗似可归为两类,一是气功功法诗,二是 仙迹诗.本文拟对后者进行探讨. 仙迹诗是写仙人对凡俗生活的留恋的作品.如云: "炉养丹砂鬓不斑,假将名利住人间"(《吕岩二?七言? 其四》)【31;"经卷葫芦并拄杖,依旧担入旧江南" (《吕岩一?七言?其二十一》)网(嗍;因为得道之人并 不满足自身飞升,志在引渡"有缘",也就是结交悟道之 士,寻访并点化潜在的仙人:"回首便归天上去,愿将甘 雨救焦氓"(《吕岩一?七言?其三十二》)【31(嗍;"还丹 功满未朝天,且向人间度有缘"(《吕岩一?七言?其四 十三》)嗍.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诗特别强调神仙世 界与人类社会相同的道德标准: 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忠孝义慈行方便, 不须求我自然真.(《吕岩三?绝句?其二十四》)阿眦) 其《题齐州李希遇诗》亦云: 少饮欺心酒,休贪不义财.福因慈善得,祸向奸巧 来.(《吕岩三》)瑚嘶 简言之,就是保持真我,保持童心,坚持自我修养: 先生先生莫外求,道要人传剑要收.今日相逢 江海畔,一杯村酒劝君休.(《吕岩三?绝句?其三 十一》)C33(陷?) 这里所说的"休",主要是指泯灭名利之心,安心修 炼内丹,顺应自然: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三五文.有人问我 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吕岩三?绝句?其十 一 》).x咖) 对于名利,此类诗作连连表示厌弃,认为这是修习 正道的前提.如云:"浮名浮利两何堪,回首归山味转 甘"(《吕岩一?七言?其二十一》)【31(嗍;"无名无利 任优游,遇酒逢歌且唱酬"(《吕岩?七言?其四十 一 》)【31(嗍;"世上何人会此言,休将名利挂心田" (《吕岩二?七言?其九》)【(聃;"割断繁华掉却荣,便 从初得是长生"(《吕岩二?七言?其三十四》)【31(舛; "无心独坐转黄庭,不逐时流入利名"(《吕岩三?别诗 二首之一》)【x?. 因此,此类诗作咏写的理想生活情境,并非出世的 仙山琼阁,而是人间的清幽之地,修道生涯,好似隐士乡 居,尽管依然居住在人间,却又远离尘世,有闲逸之趣, [收稿日期]2006-01—16 [1乍者简介]张永芳(1948-),男,山西黎城人,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 文学研究. ? 82?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总第138期) 无喧嚣之扰: 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水飞石上进 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吕岩三?绝句?其十 七》)m 莫道幽人一事无,闲中尽有静功夫.闭门清昼 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吕岩三?绝句?其二 十七》)陷 松枯石老水萦回,个里难教俗客来.抬眼试 看山外景,纷纷风急障黄埃.(《吕岩三?山 隐》)咖 据《全唐诗》和《宋诗纪事》记载,唐末大将钟弱翁 在平凉任统帅时,有一个道士领着一个牧童见访,钟弱 翁请道士以《牧童》为题咏诗,道士大笑说:"不烦我 语,是儿能之."于是牧童口占一绝(按:《全唐诗》校记 云:"一作《令牧童答钟弱翁》."《宋诗纪事》题作"吕 仙牧童诗"),此诗虽出自牧童之口,但因出自吕洞宾的 吩咐,诗中对闲逸生活的向往,完全可作为吕洞宾本人 的理想来看,故不妨引来一读: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 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三?牧 童》)pI舟? 如此洒脱,如此安闲,确实令人艳羡.这种生活情 趣,与中国传统士大夫心意相通,因而特别受士大夫欢 迎;反过来,这又对道教发展发生作用.葛兆光先生指 出:"这种好恶反过来又影响了道教.于是,唐,宋以来, 道教的巫仪方术在士大夫面前逐渐让位给哲理,而道教 的哲理又从讲自然,社会,人的起源与结构转到更多地 讲人生哲学,而这人生哲学又从过去单纯的生存,享乐 转到既包括肉体的生存,又包括精神的永恒这样一种灵 肉合一的追求."嘞可见文人出身的道士吕洞宾,在 沟通文人与道人心灵的进程中,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为游戏人间的吕洞宾来说,似乎不愿甘心 过隐逸生活,以致逐渐被人忘却.相反,他倒常常像拜访 钟弱翁一样,到处显露行迹,甚至特别提醒时世人,作为 仙人,尽管没有被人当面识破,他却已经留下了信物或 神迹,如《绍兴道会》云: 偶乘青帝出蓬莱,剑戟峥嵘遍九垓.我在目前 人不识,为留一笠莫沉埋.131(1'803) 此诗大意是说,自己乘着春色来到人间,并未让 凡人认出;但为了警醒世人,自己特意留下斗笠一顶 "挂于壁",而且"无挂笠之物而不坠",略显神通,提 醒凡众不要沉迷于追名逐利之中,应该多想想如何延 长寿命. 另有一些仙迹诗,则安于不被人知,更多一些飘逸 潇洒: 官门一闲人,临水凭栏立.无人知我来,朱顶 鹤声急.(《吕岩三?题诗紫极宫》)pI咖 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惟有城 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吕岩三?闲 题》)【3I舟? 正因不被人知,也就多了几许苍凉清寂,以致带有 岁月的沧桑落寞,如: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蕨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 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吕岩三?题黄鹤楼石 照》)口I咖' 笑抛渔艇入苍茫,岂意壶中岁月长.归到荒 洲无觅处,萋萋芳草对斜阳.(《吕岩五?揽船 洲》)pI 这类诗中,以《朗州戏笔二首》最有名,兹录其二: 数年不到鼎城游,反掌俄经八十秋.刘氏宅 为张氏宅,谢家楼作李家楼.千金公子皆空手,三 岁孩儿尽白头.惟有两般依旧在,青山长秀水长 流.网(瑚7' 这种今昔对比的关照,很有哲理意味.与自然物对 比,人类的个体生命实在短暂得很,仅仅过了八十年, "青山长秀水长流",人世间却早已面目全非.就人世来 说,已往的印象,成为今日观照的对比物;那么,今日的 印象,能否成为未来某日的观照对比物呢?正如"三岁 孩儿尽白头"一样,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他人的观照 物,但被人观照和观照他人,是完全不同的体验,谁不想 成为观照的主体,而让他人成为被观照的客体呢?但漫 漫的时间长河,有谁能经常涉足呢?只有超世的神仙,才 能不断成为人世的观照主体.仙迹诗的根本意义,正在 于这种以超世的形态,写照人间的世相;以不变的主体, 观照变幻的人世. 传说中吕洞宾行经次数最多的地方,大概要算岳阳 楼了;关于岳阳楼的仙迹诗,传下来的自然也较多较着 名,如: 朝游北岳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 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岩三?绝句?其十 六》)口I舟 前引的《闲题》,也是游历岳阳为"无限世人不识 我"而作.还有一次,则险些被人识破,只好留诗于壁, 悄然隐身: 腹内婴儿养已成,且居廛市暂娱情.无端措大 刚饶舌,却入白云深处行.(《吕岩三?崔中举进士 游岳阳遇真人录沁园春词诘其姓名荐之李守排户 而入惟见留诗于壁》)咖 ? 83? 张永芳:剑仙形象的世俗意义——试论吕洞宾的仙迹诗 又有一次,则是在岳阳楼主动显身,以致引得见到 他的地方官撰诗一首相赠(按:此诗《全唐诗》收在"吕 岩"名下,其实应当依从《宋诗纪事》,系于滕子京,即 滕宗谅的名下): 华州回道人,来到岳阳城.别我游何处?秋空 - #i横.(《吕岩三?赠滕宗谅》)珊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中将"剑"与吕洞宾联 系在一起.事实上,此类仙迹诗最让人看重的一点,正与 "剑"相关.它不是普通的游仙形象,也不是飘逸的书生 相貌,而是宛如剑客的英姿.神仙好似侠客,有为人间铲 除不平的气概: 先生先生貌狞恶,拔剑当空气云错.连喝三回 急急去,嫩然空里人头落.(《吕岩三?绝句?其二 十八》)眦) 这样的仙家形象,与贾岛《剑客》诗所咏"十年磨 一 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可有不平事?"几乎如 出一辙;出世的仙人,竞也有俗世慷慨书生的豪迈意气. 其《化江南简寂观道士侯用晦磨剑》(一作《磨剑赠侯 道士》)更显得杀气峥嵘: 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手中气概 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奸血默随流水去,凶豪 今逐渍痕消.削平浮世不平事,与尔相将上九霄. (《吕岩三》)0x? 可见,在诗人看来,修行的完成,与剑客的功业是 同步的.只有"削平浮世不平事",才能"与尔相将上 九霄".反过来说,修行的结束,也应当是剑客行为的 开始: 日为和解月呼丹,华夏诸侯肉眼看.仁义异如 胡越异,世情难似泰衡难.八仙炼后钟神异,四海 磨成照胆寒.笑指不平千万万,骑龙抚剑九重关. (《吕岩二?七言?其四十六》)胛) 这种仙人形象,确有吕洞宾的特色,难怪民间传说 他曾经"飞剑斩黄龙",在八仙过海的故事中,他也是好 斗的角色.这不但与凡事讲求退让的老子不同,也与并 不执着辨明是非的庄子有别,更像俗世间刚毅正直的书 生.据《中国神仙大全》记载:"洞宾南游到沣水之上, 登庐山钟楼时,与祝融君相遇.祝融君便传授给他天遁 剑法."吕洞宾诗中亦咏及此事: 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天地山河 从结沫,星辰日月任停轮.须知本性绵多劫,空向 人间历万春.昨夜钟离传一语,六天宫殿欲成尘. (《吕岩一?得火龙真人剑法》)m 但是,祝融君(即火龙君)传其剑法的目的,并非用 来铲除人间的不平,而是为了助其修行,当时曾言:"我 ? 84? 是火龙真君,过去曾持此剑斩杀邪魔,现赠给您斩断烦 恼."v'zz2)因此,吕洞宾又曾说过,他虽有利剑,其实并 未真正使用过:"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 (《吕岩三?题凤翔府天庆观》)'吕洞宾《自记》亦 云:"世多称吾能飞剑戮人者.吾闻之笑日:慈悲者,佛 也.仙犹佛尔,安有取人命乎?吾固有剑,盖异于彼.一 断贪嗔,二断爱欲,三断烦恼.此其三剑也."啪另有 一 种说法,传剑人是吕洞宾的师父钟离权,所谓传剑实 际也是一种喻像:"故圣人携宝剑倒斡璇玑,仗钢锋直 摧魔怪.故有剑法之喻也."啪s' 那么,吕洞宾到底是疾恶如仇的剑仙还是断绝嗔念 的道士?民间既传说他隐居修行,又传说他行侠仗义,这 种矛盾现象,该如何解释呢?其实,现存的吕洞宾诗,几 乎完全是后人假托的,自然会混入不同倾向的作品,有 的要维护修行之士的超世形象,有的则偏重塑造俗世认 可的民间形象,出现相互矛盾的价值取向本不足为奇. 我们应当看重的,不是诗作之间是否有矛盾冲突,而是 探索各自认同的形象究竟有什么社会文化价值.这样看 来,"须期一诀荡凶顽"的社会理想,反映了民众的普遍 愿望,有如此激烈的情怀,也正是吕洞宾深入民心的重 要原因;反之,"不曾飞剑取人头"的表白,恐怕是有些 修道之士怕被人误解,借吕洞宾之名辩说出家人佩剑只 为"斩断烦恼"而已,决非用来逞强斗狠.这看似矛盾的 价值取向,从维护各自心目中的仙家形象来说,都出自 真诚,也各有道理.如果真的纠缠于人世是非,真要铲尽 "不平千万万",恐怕难有飞升之日,只好像立誓不度尽' 世人不肯成佛的地藏菩萨那样,永远滞留世间了;但倘 若根本不顾及民众的心愿,不肯除不平,救世人,又如何 取得民众的甘心信奉呢?所以,侠客般的雄厉与隐士般 的退让,都成了可信的形象,也都成了吕洞宾仙迹诗的 内容.不过比较起来,还是侠客的一面更引人瞩目,作品 数量也远比用隐士情怀的多,在民间影响也较大.所以, 詹石窗的《道教文学史》论及吕洞宾诗作的小节题目是 "于虚见心的洞宾倚剑唱",并详细论述说: 作为一名云游四方的道人,吕洞宾无疑是懂 得一般意义上的剑法的.但是,他的剑法还有更为 深刻的哲理含义.从其《自记》可知,他的所谓主 要是从修行的角度而言的.……可见,这是一把道 剑.这把"剑"不仅是他修道传道的法宝,而且也 成为他进行诗歌创作的一种原动力.闭(啪' 詹石窗还具体分析了此类诗作的社会文化意义和 审美价值:"吕洞宾以道剑为原动力的艺术思维在一定 层次和范围内体现了对社会功利目的的超越和对审美 客体的超越."均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超越的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总第138期) 前提是认同,如果没有对世俗追求和大众审美的认同, 得到世间的普遍共鸣,其超越性便是空中楼阁了.吕洞 宾诗作的流传,主要在于一般人对所谓回仙的向往,人 们所津津品味的,其实是其人其作的世俗性,情趣性;与 其说人们欣赏的是吕洞宾的诗作,不如说是在品赏自身 对其"仙迹"的热衷.吕洞宾诗作的超越性,倒映在读者 身上反倒正是执着于社会功利和审美客体.这正如吕洞 宾功法诗作体现的主体迷狂,恰恰促使了接受其影响的 士大夫的理性思辨. 从内容上看,吕洞宾诗作大体可分为功法诗和仙迹 诗两大类.但从体现传统诗词交际功能的角度看,吕洞 宾还有一类诗作,即赠答诗,也就是题目标明赠人之作. 人类有"交往"的需求,神仙也不例外.如果神仙不讲交 际的话,民间怎会有大量关于神仙的传说呢?不过,既然 主体是仙人,其交往的对象大体就有两类,一是有仙缘 者,二是属凡人者. 与有仙缘者的赠答之作,如《献郑思远施真人二 仙》,《赠陈处士》,《哭陈先生》,《赠刘芳处士》,《寄 白龙洞刘道人》,《赠乔二郎》,《勉牛生夏侯生》等,近 于气功功法诗,不妨聊举一例: 万劫千生到此生,此生身始觉飞轻.抛家别国 云山外,炼魄全魂日月精.比见至人论九鼎,欲穷 大药访三清.如今获遇真仙面,紫府仙扉得姓名. (《吕岩一?献郑思远施真人二仙》)px肼) 与凡人赠答的诗作,则近于仙迹诗,不过是向世人 偶露真容,显示仙家的灵异而已.这样的赠答对象,自然 是在人间的地位越高,影响也大,所以不乏帝王和权贵. 如《徽宗斋会》,《七夕》(赠权臣吕惠卿),《书与胡咏 之》(实是"为我以此寄章公",即写给相国章的诗) 等,其中特别有名的是《宋朝张天觉为相之日,有幽缕 道人及门求施,公不知礼敬,因戏问道人有何仙术,道人 答以能捏土为香,公请试为之,须臾烟罢,道人不见,但 留诗于案上云》: 捏土为香事有因,世间宜假不宜真.皇朝宰相 张天觉,天下云游吕洞宾.隙嘞4】 这首诗好似讲述一个教训不信道者的小故事,嘲弄 了因社会地位不平等而歪曲了的人际关系,以仙人的身 份傲然对抗俗世的权贵,在游戏人间的笔墨中,透露出 几许清高文士的傲骨. 吕洞宾在民间广受欢迎,还因为传说中的他风流潇 洒,喜爱女色,不是那种呆板无味的苦行修道之士.在其 传世赠答诗中,也有《题广陵妓屏二首》与《题东都妓 馆》之作.诗作的主旨是唤醒世人赶紧修道,以免为夭 寿而悔恨.如后题云: 一 吸鸾笙裂太清,绿衣童子步虚声.玉楼唤醒 千年梦,碧桃枝上金鸡鸣.px07] 迷梦中的俗众,何以能在"玉楼"即妓馆中悟道呢? 原来美色不常在,当年美丽的红颜,很快就会成为丑陋 的骷髅,岂能不令人震悚?正如前题二诗其一所云: 嫫母西施共一身,可怜老少隔千春.他年鹤发 鸡皮媪,今日玉颜花貌人.131(PSOT) 此诗的作用,好似《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一样,颇 能警醒痴迷的世人.只是生命不可逆转,实际上不论人 是否醒悟,早晚也会变老;但若能懂得自重,更加珍惜自 己的生命,总比浑浑噩噩要好一些.为了延长个体生命 的时限,不贪恋女色又是很重要的条件.对此,吕洞宾有 首《警世》诗传诵极广: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 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px? 此诗的宗旨,与吕洞宾留给世人的风流形象不大合 拍,但与修道者的信仰并无矛盾,也符合"仙家"的语 气.正如避世修道的虚静之士,不妨亦有铲除不平的豪 壮情怀一样;举止潇洒的儒雅剑客,又何妨有"得道"的 说教呢? 要之,吕洞宾的诗作,尽管多为托名之作,未必出于 本人之手,仙迹诗尤其如此,但确实反映了某种人类共 同心理,是传统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宝贵资料,是人 类力求超越现实,超越自身的强烈愿望的结晶,是不容 忽视的文化遗产.因此,读一些此类诗作,是充实文化根 底,继承传统文明的必要修养.这些诗作虽有玄虚诞妄 之弊,也不能轻易抹杀,而应看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 别是道教文化的经典宝藏. [参考文献】 [1】干春松.神仙传[M】.北京.4f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詹石窗.道教文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陈贻.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五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1. [4】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5】冷立,范力.中国神仙大全[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曹萌】 ? 85?
/
本文档为【剑仙形象的世俗意义——试论吕洞宾的仙迹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