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拔火罐使用方法

2017-09-02 17页 doc 34KB 7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拔火罐使用方法拔火罐使用方法 拔 火 罐 使 用 方 法 冯健 制作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怎样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们采访了省名中医刁本恕等专家。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
拔火罐使用方法
拔火罐使用方法 拔 火 罐 使 用 方 法 冯健 制作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怎样在家安全有效地使用火罐,我们采访了省名中医刁本恕等专家。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颈椎病的拔罐疗法 椎病的手法治疗是脊髓型以外各型的首选疗法,罐疗也可以改善颈痉挛状态。我们在临床中,常将拔罐作为手法治疗之前的放松手段使用,实践证明:这一手段简捷高效,明显节约人力,可供医道同仁参考。下面把颈椎病的拔罐方法介绍如下: 血瘀型:症见颈骨硬痛,固定不移,痛若针刺,兼见肢体麻木。选穴:肩贞(在肩部后面,正腋后纹头上方一横指)、天宗(肩胛骨冈下窝的中央)、阿是穴。操作:上述穴位拔火罐10分钟,起罐后局部按摩,头部做旋转动作,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风寒湿痹型:症见肩臂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无力,颈项沉重酸痛,僵硬不能活动,恶寒畏风。选穴:大抒(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阿是穴。操作: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时还应注意长时间屈颈工作时,经常做颈部及肩部功能锻炼,避免感受风寒,枕头高低适中。 涌泉穴拔罐法 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衰老均与肾气的盛衰直接相关,肾气充足则生长发育正常,精力旺盛,骨坚齿固,发泽耳聪;肾气衰弱则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骨松齿脱,发枯耳背。所以古人非常重视人体的肾脏,称之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之源”。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的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重着粘腻,容易蕴积于下,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身体的其它部位,造成多种疾病。所以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排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的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的精力充沛,具有固齿乌发、聪耳明目、延缓衰老的作用。如果能够在涌泉穴刺血拔罐效果更好。 大椎穴拔罐治疗和预防感冒 大椎穴乃督脉之穴。“督”有总督、督促之意。督脉行于人体脊背正中,上至头面,入络于脑,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脉气的作用,故督脉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之说。大椎穴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之阳气,联络一身之阴气的作用。所以经常在大椎穴拔罐,具有调节阴阳,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预防感冒、咳嗽、头痛、中风等疾病,增强身体抵抗力的作用。 穴位拔罐增补元气 关元、气海、命门穴拔罐具有增补元气的作用。由于气海和关元同属于任脉,距离较近,所以可将此二穴同时吸拔于一个罐内。 关元与气海穴都具有强壮作用,为中老年保健的重要穴位。古人认为气海穴“为元气之海”;关元穴亦称为丹田,是人体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交会穴;命门穴位于背部正中第二腰椎棘突下,是督脉的重要穴位,为“生命之户”,乃真气出入之所,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人至晚年往往肾气虚损、阳气衰微,所以经常拔这几个穴位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延年益寿的作用。 要想调血补血,就拔三阴交穴 中医上讲:三阴交穴位于内踝上三寸,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赖后天的滋养,后天赖先天的促动。 经常拔三阴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三经气血调和,则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因而可以达到调补精血,健康长寿的目的。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的中医拔罐疗法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具有现代文明病之称。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 中医认为,拔罐疗法是以罐具吸拔病变部位或穴位,以通畅气血,疏导经络,拔除病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最后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中医认为,拔罐疗法具有 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祛湿逐寒,泄热除毒等作用。 拔罐治疗糖尿病的操作方法 方法一: (l)取穴:?三焦俞、肾俞。?石门。?三阴交。 足三里穴拔罐的保健作用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四总穴之一,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称之为“长寿穴”。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从头一直到脚,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部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 里穴拔罐除了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外,对于头痛、牙痛、精神失常、发热、鼻炎、口眼歪斜、口唇生疮、哮喘、心悸、高血压、腹痛、泄泻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故有“肚腹三里留”之说。 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经被大量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足三里穴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的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民间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之传。既古时候,民间常用灸的方法使足三里起泡流水,预防疾病。其实只要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同样的甚至更有效的保健作用。 格鲁吉亚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地区,在那里盛行着一种放血方法,即采用极为简单的工具,从腿膝的外侧(正好是足三里穴)刺入使血滴出。每年用这种方法定期放血,一般是在体力充沛,体内毒素过剩时使用。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位114岁的哈拉吉亚老人回答道,他们已经习惯于这样做了,他曾祖父教导说:“不这样,你就不能长寿。” 四关穴拔罐的保健作用 四关穴即合谷、太冲穴的总称。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四总穴之一。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和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合谷穴与太冲穴都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两穴合称为“四关穴”,意即人体生命的关口。 手阳明大肠经从手出发,沿着手臂外侧,终止于头面部的迎香穴。因此头面部以及五官的疾病,如头痛、咽喉肿痛、口干、流鼻血、牙痛、口眼歪斜等均可通过合谷穴拔罐进行治疗和预防,所以有“面口合谷收”之说。同时合谷穴经常拔罐还可保持大肠经的气血畅通,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及时排出体外。 足厥阴肝经从足出发,沿着下肢内侧,绕过生殖器,循着两胁,上达头顶。肝藏血,主疏泄,肝主筋,开窍于目。太冲穴为肝经的输穴和原穴,因此太冲穴拔罐可以防治人体的精神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以及头晕、头痛、目赤肿痛、筋脉拘急等疾病。太冲空经常拔罐可以调整血压,使血压趋于正常,并具有增强性功能,调整情绪,清头明目的作用,使人具有的精力和舒畅的情绪面对生活。 肚脐上拔罐的作用 肚脐的穴名叫“神阙”,是任脉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接受营养,所以脐是“生命之根蒂”,神气出入之门户。任脉总领一身之阴经,循行于胸腹正中,上联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所以神阙穴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具有健脾强肾、回阳救逆、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一些敷脐药膏,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而治病的,如果能在拔罐之后直接将药物敷于脐部,则效果更加显着。 神阙穴拔罐应注意,罐内的负压不易过大,拔罐时间不易过长,最好选择负压罐,因为负压罐容易调整负压,而且不易烫伤皮肤,当皮肤出现充血或轻度瘀血时即可起罐。 拔火罐的误区 火罐疗法,又称拔火罐,是借用杯罐的吸力,吸附于人体穴位或某个疼痛的局部,造成皮肤红晕、紫 红而达到治疗目的。很多人拔火罐习惯在家里进行,由于缺少专业指导,易产生一些误区。例如: 拔火罐后马上洗澡 很多爱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说“火罐和洗澡,一个也少不了”。确实,温热的澡水和温热的火罐,洗完再拔,拔完再洗,想想都舒服。可是这顺序还真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火罐,但是绝对不能在拔罐之后马上洗澡。 拔火罐后,皮肤是在一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话,由于皮肤处于一种毛孔张开的状态,很容易受凉。所以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马上洗澡。 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不少人说火罐这一拔最少要半小时,有的人认为拔出水疱来才能体现拔火罐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老人持这样观点的比较多。而拔火罐真的是时间越长越好吗, 拔火罐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从点上火闪完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睡前拔火罐疗效好 一、 要选择合适的罐子。很多人习惯把吃剩的罐头瓶当作火罐使用,由于罐头瓶的玻璃材质不同,有些瓶口很薄,受热后易爆裂伤人,因此,要选择医疗专用的火罐,以保安全。 二、 要懂得基本的穴位。认准穴位,才能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比如:腰眼、肩井、曲池及各关节处等。 三、 准备充分,防止烧伤。点火时罐内受热要均匀,火不要过大,防止火苗窜出罐外,以免烧伤。 四、 起罐时,不可强力硬拔。应一手抓住罐子,一手按下皮肤,轻柔起罐。 五、 起罐后,及时穿好衣服,做好保暖。不要立即到户外活动,以免再次受风着凉。 六、 睡前拔火罐效果最佳。 拔火罐祛除流行感冒 感冒是外感风邪侵袭人体的一种外感疾病,所以应选用祛风邪解表证的穴位,常用拨罐的部位是选三大穴位,一个是大椎穴,另二个分别是肺俞、风门穴,每天选穴两个,三个穴位交替选用。 拔罐的时间也很重要,大火罐吸力较强,每次可以拨5-10分钟,小罐吸力相对弱,每次可以拔10-15分钟,早晚各一次,坚持3-5天。 拔罐过程中,如感到头晕、心悸、脉搏变弱,应迅速取下大罐,喝一些开水一般能够缓解。初次使用及儿童、体弱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拔罐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引起气胸。拔罐后局部有些潮红、搔痒,不要乱抓,经几小时后即可消散,如果起罐后出现小泡,用消毒针刺破流出液体后,涂以龙胆紫药水,以免感染。另外还要注意室内温度,以免再次受凉。 拔火罐治疗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的小腹及腰部疼痛而言。小腹疼痛同时多伴有头晕、腰酸、恶心、腹泻等症状。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病因主要为血瘀或寒凝,以致气机运行不畅,脉胳阻滞不通。继发性痛经主要指妇女患有器质性病变,如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引起的痛经。 【上罐部位】 (1)气海区(2)尾根区(3)大椎区(4)血会区(5)足三里〖充血性罐〗为第一组; (6)左右大肠区(7)命门区(8)中膂区为第二组。 拔火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治疗腰腿病时,一般可采用留罐、走罐法,对气血瘀滞型的患者,可在肾俞、大肠俞、次等穴使用刺络拔罐法,即拔罐前先用三棱针点刺几下,然后拔罐,使之出血,加强治血祛瘀的作用。 拔火罐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在临床中非常实用,但对发热的患者、肌肉过于消瘦或腰部有湿疹和皮肤破损的患者,以及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孕妇,都不宜进行拔罐治疗。 中医穴位拔罐疗法治疗咳嗽 拔火罐疗法又称拔罐疗法,具有通其经脉,营其逆顺,调其气血,祛病健身的作用。火罐疗法是通过罐体边缘及负压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以达脉道通,虚实调,气血行,阴阳平的目的。适用于年龄较大儿童和成人。 (1)拔罐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膏肓、曲垣。 拔罐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取大小适宜的火罐用闪火法或投火法等,将火罐吸拔在所取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每3~4天治疗1次(根据皮肤反应而定), 5次为1疗程。 拔罐主治:各种咳嗽。 (2)拔罐取穴:背部自第1~12年胸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上。 拔罐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将大小适宜的火罐,在两侧各吸拔5~6只,至皮肤瘀血为度。隔2~3日拔罐1次。 拔罐主治: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 (3)拔罐取穴:一穴位:大椎、身柱、大抒、风门、肺俞、膈俞、膏肓、曲池、尺泽、合谷、天突;二部位:颈部、脊柱两侧、肩胛上区。 拔罐操作:取口径为4~ 6cm的玻璃火罐或陶瓷罐、竹罐,用95%酒精棉球撕松散贴在罐底,点燃棉球后待罐中空气燃烧将尽,立即将罐扣在选用的治疗部位上,使其与皮肤牢固吸住,一般留罐10~15分钟。 拔罐主治:各种慢性气管炎。 拔火罐法治疗腹泻 临床采用拔火罐法治疗腹泻,常用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 6cm的中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于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两侧天枢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一天或隔四天一次,往往1,3次即可减轻或者痊愈。适用于大便溏薄、次数多,或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为完谷不化之稀便。 (2)取穴:?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下巨虚。按俞穴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火罐,取上述两组腧穴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进行拔罐治疗。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泄泻。 闪火拔罐法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代谢异常的疾病。多见于女性青年,儿童和男性青年亦有之。尤以妊娠期女性(妊娠斑)为多。此病多因邪毒壅滞肌肤,经脉失畅;或饮食不洁,虫积内生,以致虫毒气滞,郁于颜面肌肤所致。 临床表现为颜面凸起部位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黄色褐斑,颜色深浅不一,多呈对称性。无自觉症状。 取穴:气海、肾俞(双)、肝俞(双)。 方法:采用针刺后拔罐法。先用毫针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不留针。起针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炙5-10分钟,同时,再用毫针刺迎香(双),留针15-30分钟;艾炷灸患部中央3-7壮(无瘢痕灸)。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 休息1-3日,再行第二疗程。 拔火罐治疗哮喘 防治哮喘病特定的穴位主要是大椎。大椎是人体阳气汇注之处,通过刺激大椎可以激发阳气,宣肺益气,化痰止咳平喘。治疗持续15分钟,拔去火罐,有些病人局部会出现紫红色、青灰色、淡兰色的斑印,过3~5天就可恢复正常。拔罐结束后,通过一定的保健推摩手法帮助病人疏理经络,这样就不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我们推荐哮喘患者接受拔火罐每周1,2次,坚持6~12个月,或于下一个发作季节前一个月开始预防治疗。即使在发作期,也可用拔火罐配合药物以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取穴方法: 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 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两处就是“风门穴”。 主治疾病: 风门穴的主治疾病为: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 ――――――――――――――――――――――――――――――――――――――― 取穴方法: 定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 肺俞穴的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 寻找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症状: 气海穴的主治症状为: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取穴方法: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 关元穴的主治疾病为: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 寻找方法: 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主治症状: 命门穴的主治症状为: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 定位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主治病症: 肾俞穴的主治病症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 取穴方法: 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主治疾病: 膏肓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可以治疗肩膀肌肉僵硬、酸痛。 ――――――――――――――――――――――――――――――――――――――― 寻找方法: 曲垣穴位于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上侧。 主治症状: 曲垣穴的主治症状为:指压此穴,就可以使身体感到轻松,情绪稳静;对于使水蛇腰变直也很有效。 ―――――――――――――――――――――――――――――――――――――――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穴”。参看:人体穴位图. 主治疾病: 尺泽穴的主治疾病为:喉咙疼痛、感冒、哮喘、肘部疼痛、手臂疼痛、心悸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 寻找方法: 取穴时,患者迎正坐或仰卧。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主治症状: 三阴交穴的主治症状为:生理痛、脚底肿胀、过胖过瘦(增肥减肥)、生理不顺、手脚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碍、妇科多种疾病。此外,对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取穴方法: 定位时常采用正坐或俯卧的取穴姿势,肝俞穴位于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 主治疾病: 肝俞穴的主治疾病为:胃肠病、胸痛腹痛、肝病、老人斑、皮肤粗糙、失眠等。 主病病症与选穴 症状 穴位 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感冒、头痛、发烧 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 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 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 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 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腹泻、腹痛 大肠俞74 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慢性结肠炎(五更泻) 命门57、大肠俞74 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慢性肝炎 脾俞77、胃俞76 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高血压 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低血压 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 膈俞81、 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冠心病(心绞痛) 82 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风湿性心脏病 75、关元俞73 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肺心病 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糖尿病 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神经衰弱(失眼、多梦) 眠107 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中风后遗症 膀胱经 落枕 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颈椎病 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 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肩周炎 大杼91 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 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 肌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 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 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坐骨神经痛 涌泉108 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类风湿性关节炎 山64 膝关节痛 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 强直性脊椎炎 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 静脉曲张 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 股骨头坏死 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 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痛经、月经不调 89、肾俞75、关元俞73 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更年期综合症 89、膀胱经、合谷102 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目赤肿痛眩晕 三阴交21、能泉108 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慢性鼻炎 合谷102 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扁桃体炎 谷102 慢性咽炎 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 湿疹 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 荨麻疹 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 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慢性肾炎 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
/
本文档为【拔火罐使用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