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潮州功夫茶

2017-10-20 10页 doc 25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潮州功夫茶潮州功夫茶 潮州工夫茶与民俗文化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的民俗风情。潮人的衣食住行无不带着潮州地方文化的浓厚色彩。潮州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诸如受到语言学家青睐的潮州方言,典雅优美的潮州音乐,享誉世界的潮州菜,富有哲理性的潮州工夫茶等等。 在潮州文化中,潮州工夫茶可以同潮州菜比肩齐名。许多外地人,是在潮州菜桌上见识了潮州工夫茶的。不管是因为口味不合而浅尝辄止,还是津津有味地慢品细呷,这一小盏酽香的热茶,总会给你留下深深的印象。不过,饭桌上的工夫茶,并没有给你潮州工夫茶的全貌。那么,完整的潮州工夫茶是怎样...
潮州功夫茶
潮州功夫茶 潮州工夫茶与民俗文化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的民俗风情。潮人的衣食住行无不带着潮州地方文化的浓厚色彩。潮州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诸如受到语言学家青睐的潮州方言,典雅优美的潮州音乐,享誉世界的潮州菜,富有哲理性的潮州工夫茶等等。 在潮州文化中,潮州工夫茶可以同潮州菜比肩齐名。许多外地人,是在潮州菜桌上见识了潮州工夫茶的。不管是因为口味不合而浅尝辄止,还是津津有味地慢品细呷,这一小盏酽香的热茶,总会给你留下深深的印象。不过,饭桌上的工夫茶,并没有给你潮州工夫茶的全貌。那么,完整的潮州工夫茶是怎样的呢,我们试图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潮州工夫茶与潮州民俗文化的联系,加深对潮州工夫茶和潮州民俗文化的了解,陶冶爱国爱乡的情操。 工夫茶是潮州人最喜好的饮品。潮州人把茶叶称做“茶米”。一说其名由来是潮州人嗜茶如米,茶与米不可分,茶与米一样为日常必需。由此可见潮州工夫茶在潮州人心目中的地位,只有喝不起茶的人,少有不喝茶的人。并且,潮州人喝茶已形成一套特定的程式,这就是享誉世界的潮州工夫茶。 (一)潮人饮茶的历史传统 追溯潮州人饮茶的历史,目前能见到的有关潮州茶事最早的记载,是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刻于潮州金山顶的摩崖石刻知州王汉的《和金城山诗》残句“茶灶香龛平”。宋徽宗政和八年(1188年),潮州八贤之一的张夔在《送举人》中有诗句曰:“银钩健笔挥颜书,燕阑欢伯呼酪奴”。酪奴,是茶的谑号,后一句的意思是酒宴已接近尾声,客人催着上茶。可见,潮州一带在宴席之间必品茶的习俗,在北宋已形成。 历代骚人墨客的诗文中提及茶事的章句,比比皆是。如宋人杜小山吟道:“寒夜客来茶当酒”;清代诗人郑板桥也道:“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可谓茶香飘飘,香飘四海,人情茶暖,情暖人心。喝一杯潮州功夫茶,享受许多温暖的人情味,令人回味无穷。诗人李曙光曾高声咏唱:“淳朴的乡亲捧起你/捧起对生活的诚挚和热爱/海外的赤子捧起你/捧起对故乡缠绵的眷恋/一杯功夫茶,是一阙古老的歌谣。”一杯浓酽热烫的功夫茶,体现出潮州人热情好客、谦逊礼让的传统礼仪美德。 在传世的戏文曲本中,则有更多的直接反映潮州茶俗的记载。例如潮剧《荔枝记》第三十四出载:“每月十五供养茶汤,伏事上祖乞人传”。潮剧《苏六娘?苏妈思女责桃花》也云:“我有爹妈无人映,早晚茶汤勿失时。”可见在强调以茶祭祖的同时,透视出潮州人认为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而孝,又是从事亲开始的,潮人把早晚侍奉茶汤看作是孝敬父母的头等大事。 此外,潮州工夫茶婚聘、待客、家居等,不管什么场合,潮州人都离不开工夫茶了。从宋代以来,特别是到了明代中叶,饮茶之风已遍及潮州各个阶层和各种领域,时至今日,它更成为潮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既不拘泥于清静幽雅的环境,也不排除粗陋喧闹的环境。茶馆雅座,工棚农院;泉石林亭,集市商店;工余酒后,节日宴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工夫茶已成为潮州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了。 (二)潮州工夫茶的讲究 潮州人生活的精髓在于工夫茶,工夫茶的精髓则在于“工夫”二字。“工夫”二字的含义,潮州工夫茶实际上是一种讲究茶叶、水质、火候及冲泡技法的茶艺。冲泡工夫茶,必须配备上乘的茶叶、精致的茶具和好的水好的火,然后是程式讲究的冲泡方法,才能品尝出其韵味。 翁辉东先生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说:“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在所有茶的品种中只有乌龙茶适合潮州工夫茶的烹法,也只有乌龙 茶才能冲出正宗地道的工夫茶。因此,潮人独钟乌龙茶,特别是潮州凤凰的单丛、水仙等。 有了好茶,就得有精致的茶具。潮州工夫茶在茶具上足以体现出一个“精”字。茶壶有两种,一种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另一种叫“盖瓯”。前者一直是潮州工夫茶的主角,后者则随着凤凰茶的崛起而崛起。因为凤凰茶大都条索长直,要纳入冲罐的樱桃小口颇不容易;茶事完毕以后,已泡开的茶叶在罐中又抱成一团,要倒出只能用手指往外抠。在这方面,它确实不如大肚能容、笑口常开、茶叶能出入自由的盖瓯。但如《潮州茶经》所言,盖瓯“因瓯口阔,不能留香”,又不能像冲罐那样可在外面“淋罐”追热,因而冲泡效果较逊色。现今,普通家庭用的是盖瓯。选择茶壶,好坏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而是否“三山齐”也是茶壶质量的标志。“三山齐”指的是茶壶去盖覆壶,流口、壶咀、提柄上缘皆平成一直线。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大就不“工夫”了。工夫茶杯的选择也有个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不薄则不能起香,不洁则不能衬色”(翁著《潮州茶经》)。现行的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称为“白果杯”或“白玉令”,可谓物美名更美。 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怀;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水瓶与水钵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一般的多见素瓷青花,置于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用的是椰子壳做的,椰瓢当茶未煮,主人启盖舀水时,“工夫茶”之工夫已经不饮而使人信服矣。 “砂桃”,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制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此外,往时煮水的工具还有红泥小火炉和羽扇。 以上,虽然还不够陆羽所规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规格,但也已经洋洋大观了。如果还要再说些,那么二十四件也不为多,例如装茶叶的锡罐,就以潮汕造的为最上品。还有茶巾,专门以净涤茶具。茶几,用以摆设茶具。 茶具大体齐全,好茶叶也已具备,这只是有了冲工夫茶的物质,还不算工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有的潮人工夫茶爱好者为了能把名茶的香味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地到凤凰山上取甘冽的泉水。清末时抗日护台将领、爱国诗人丘逢甲内渡后寄籍潮州所写《潮州春思》诗六首中的一首写道:“小砂壶瀹(音跃,烹煮的意思。——引者)新鹪觜,来试湖山处女泉”。它是写春日烹品潮州工夫茶的。这里提到了茶叶用鹪觜(即鸟嘴)茶,水用西湖山的处女泉。至今,常有嗜者聚友于处女泉边烹品工夫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潮人中年纪较大的人另有一种说法,就是冲好茶要用韩江江心的水,其他地方的水都差得多。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势生猛之谓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绞积炭”,“绞积”是一种很坚硕的树木,烧成炭后,绝无烟臭,敲之有声,碎之莹黑,是最上乘的燃料。甚至有用乌榄核作炭的,火焰浅蓝,焰活火匀,如此核炭,更是珍贵特别。余者如松炭、杂炭、柴草等,就连进炉的资格都没有了。 茶叶、茶具、水、火之后就是冲工了。如果烹茶没有工夫,那也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工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大约有八个过程: 1、治器。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挑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挑提起,淋罐淋怀,再将砂挑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2、纳茶。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茶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满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进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纳茶是冲工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3、候汤。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样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4、冲茶。当水二沸,就可以提挑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挑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日,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挑宜高,所谓“高冲低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也。 5、刮沫。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猛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6、淋罐。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7、烫杯。潮州土话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有一位喝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喝茶的,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宇。从煮汤到冲茶、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 烫怀,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挑中,复置炉上,回身“洗杯”。洗杯最富有艺术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8、洒茶。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洒”的“低洒”。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不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怀,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很重要的。“尽”就是不要让茶水留在壶中。第一冲还可以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洒茶既毕,乘热而饮,林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味杯底。据说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神明变幻,工夫茶之三昧于此尽得矣。 “温杯烫罐”、 “引龙入宫”、 “高山流水”、 “春风拂面”、 “里应外合”、 “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都是潮人在长期的饮茶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并成为了潮州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潮州工夫茶与民俗文化 潮州工夫茶的所有环节,从选茶、选水到烹茶到品茶,既有一定的科学性,而又无一不体现潮州的民俗文化,体现潮州工夫茶“和、敬、精、乐”的精神。 潮州工夫茶道思想的核心是一个“和”字,这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如:工夫茶的冲罐有单杯至四杯等规格。一般是:三人用二杯壶,四人用三杯壶,五人以上用四杯壶。这样,当每一轮茶洒罢,总有一位座客要轮空。因此在斟完首轮茶之后,小辈必敬长辈,主人要让客人,便成为不成文的品茶规范。其后,则主客互让、长幼互让,谦让之声不绝于耳,和融气氛充溢茶座,“和敬”的精神得到最充分又非常自然的体现。 “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跳跃的茶壶,平面回环往复的茶壶,无不服务于茶汤浓淡均匀,没有“厚此薄彼”,没有“尊卑贵贱”。这是一种对生命升华的深味,也是一种对“人情不如佳茗好,相逢处处一种香”的人性美之追求。 而潮州民间广泛流传的传说典故,也能体现潮州工夫茶和潮州民俗文化在高度上的圆满融合。比如一个传说:阿福年幼,就读于私塾。他的继母为了除去不是亲生的儿子,每日三餐都炒饭给阿福吃。干饭本身就难消化,何况用大量的猪油煎炒~不久,阿福果然出现了严重的消化不良症,日渐黄瘦。私塾的老师发现后,向阿福问话,得知了实情,便吩咐阿福每天上课前先到老师房中喝几杯浓浓的工夫茶。工夫茶消壅除积的功效在阿福身上得到了发挥,于是,阿福逐渐恢复了健康,而且越来越壮。在传说中,工夫茶成了转危为吉的元勋,成了善举的象征。 有关潮州工夫茶的礼俗主要有: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强宾压主,响杯檫盘”——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喝茶皱眉,表示弃嫌”——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皱眉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头过脚惜(音同),二过茶叶”——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以前的茶叶都要用足揉软而作,里面有杂质(脚油)不宜喝饮,但现在大都用揉茶机代替了。虽然这样,但这一句话还是保留了下来,而且这种不喝头冲茶的习俗也没有改变。本地有“头过脚惜(音同),二过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新客换茶”——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 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暗下逐客令”——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 “无茶色”——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未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以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 “茶三酒四佚佗(谐音,意谓游玩)二”——本地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四)潮州工夫茶的发展前景 工夫茶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饮茶艺术,又是跳出了狭隘的文人圈、扎根于大众沃壤的民俗。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大雅而大俗,这正是它的魅力与生命力之所在。人们从它身上即可寻求理趣,更可得到愉悦与怡乐。“一好皇帝个阿爸,二好烧茶嘴边哈„„”从这种质朴得有点粗鲁的民谚所映射出来的,正是一种为潮人所认可的“茶中有乐,乐在茶中”的观念,正是潮人与工夫茶的不解缘,正是潮州民俗文化的赤裸裸的体现。 潮州工夫茶在青少年人心中的地位远不如中老年人,但普遍都认为潮州工夫茶作为潮州文化的精华,在将来发展空间广大。 但要进一步发展潮州工夫茶,首先要加大对潮州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潮州工夫茶的高雅情趣和丰富文化内涵,为此应给予民间茶室某些经营上的优惠。其次,要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打击以次充优、假冒品牌的不法行为,使人们能真正领略潮州茶的独特风味,从而使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最后,大力推动茶叶生产者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使潮州工夫茶及其品牌茶叶进一步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 【参考资料】 《潮州工夫茶》(潮汕俗文化丛书 林伦伦主编 陈香白著 汕头大学出版社) 《潮汕文化大观》(林伦伦 吴勤生主编)
/
本文档为【潮州功夫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