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的内容[方案]

2017-10-01 42页 doc 75KB 7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的内容[方案]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的内容[方案]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的内容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的内容.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绪论 框架: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育学 二、基本问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创立标志,各学者所作出的贡献 3.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其他学派教育学的区别 4.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0710简答1.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0610名解5(文化教育学 ...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的内容[方案]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的内容[]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的内容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的内容.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绪论 框架: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育学 二、基本问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创立标志,各学者所作出的贡献 3.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其他学派教育学的区别 4.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0710简答1.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0610名解5(文化教育学 0410简答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404名解1.教育学 0310简答5.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0210简答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0204简答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具体内容: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问题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选择题型(补充)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 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 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 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是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 二、教育学的创立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第三,从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第五,从组织结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英国学者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在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 《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 《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夸美纽斯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P9。从自然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P10 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康德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803年《康德论教育》“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 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卢梭 代表作《爱弥尔》。“自然教育”的思想。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 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教育漫话》中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他主张绅士教育。 德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 特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 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贡献: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 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 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三、教育学的发展 (一)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育学纲要》和拉伊。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在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上毫无用途。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第三,把教育实验划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 假设;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第四,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第五,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二)文化教育学 德国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文化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因此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第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第三,因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所以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第四,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个体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版”的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杜威 《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四)制度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是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等人。制度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有:第一,反对赫尔巴特以来的传统教育学把教育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一些师生个体行为的观察、分析、指导和校正上,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应该首先把培养制度亦即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以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第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制度比教育意图、计划、策略对师生教育及学习行为的影响更大、更深刻。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进行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的制度。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与其他教育学派的区别是建立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点 基本观点: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 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六)批判教育学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 第一人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布鲁纳的课程结构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生论,以及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发展思想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对于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第一,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维护显示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第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教育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第三,比这种后果更严重的是人们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平丧失了“意识”,将之看成是一个自然的事实,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第四,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策略。 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 学习研究教育学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框架: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育、教育要素、教育起源 二、基本问题 1(教育的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 3(奴隶社会教育与现代社会教育 4(现代教育的特征 0304简答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0310名解4.教育 0504简答3.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 0510名解1.教育影响 0604名解31.教育 0610名解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具体内容: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需要的人的活动。 三、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是指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在该文中,恩格斯通过劳动这把钥匙去考察人类的起源问题,对人类的起源做历 史唯物主义的解释,从而与在该问题上的历史唯心主义做斗争。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而不是如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学者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范畴。 二、教育的发展 补充:(,) 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 师”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 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 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 现代教育的生产性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的未来性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 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补充: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教育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学校 真题 框架: 一、基本概念:学校、学制、学校文化、学校管理 二、基本问题: 1(学校管理的沟通功能 2(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任务 4(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配合 具体内容: 学校概说 一、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核心念是价值观。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一)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垄断性、非自愿性、公益性 (二)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学校管理的沟通功能: 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三)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四)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五)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任务是加强和改善对品德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提高品德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和规范品德教育工作,保证实现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 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第一,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第二,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第三,学校的学籍。第四,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学校、家庭和社会 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 (1)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2)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组织好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及节假日的活动。(3)为学校培养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学生骨 干,推动学校的课外活动。(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观点。(5)开展各种家庭服务,如设立校外青少年儿童活动站,为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提供场所,为家长解决双职工子女的午饭问题等。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有几个方面:一般性 针对性 分类 个别 相互配合的方法:互访 家长会 家长委员会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配合的途径: (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学生 真题: 框架: 一、基本概念:儿童个体的发展、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主体。 二、基本问题: 1(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2(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3(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及其教育 4(学生主体性与教育的关系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影响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辐和论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 皮亚杰 杜威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活动之中 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及其教育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与教育 1、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1)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2、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其原则 (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二)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 (三)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章教师 真题: 框架: 考试内容: 一、基本概念:教师、教师资格 二、基本问题: 1(教师职业素质要求 2.教师聘任制度 具体内容: 第1节 教师职业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专业化要具备的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3、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中小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应包括:(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1234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第二节 我国教师的资格、任用、培训及考核制度 1、教师资格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2、教师的聘任制度 特征:(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 形式:(1)招聘(2)续聘(3)解聘(4)辞聘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框架: 一、基本概念:教育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问题: 1.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5.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具体内容: 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0610简答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0510简答 2..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 0504论述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0410、0401、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0304论述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 的? 0210简答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广义的教育目的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即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0410、0401、0204名词解释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0210简答4.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 据。) 主观依据:主要是受教育目的的确定者的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客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考察点和出题角度:0504论述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面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善结合。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其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1、我国的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的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0610简答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落实: 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必须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有清醒的认识。要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的几个方面: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崇高理想 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0710 论述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0310 论述1.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0304论述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框架: 一、基本概念:德育、智育、美育、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体育 二、基本问题 l(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内容 2(美育的任务 3(体育的功能 历年真题:0710 名解 美育 0704简答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0610 论述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 0604论述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0510论述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0504、0204 名解 德育 0410名解 智育 0404简答5.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 0401名解 德育 0310 名解 .德育的教育性功 能 0304、0210名解 美育 0204简答 简述美育的任务。 第1节 德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604论述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0510论述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0504、0204、0401 名解 德育0310 名解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考查题型是名解、简答和论述都有。 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 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任务是努力使德育对象具有健全的品德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造个体的幸福生活。内容包括三个层次:(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3)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智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704简答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0410名解 智育 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1.从社会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体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610 论述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 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体育的功能:健体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美育 本节中考查过的内容有:0404简答5.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0304、0210名解 美育 0204简答 简述美育的任务。 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美育的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学校中实施美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教育美育。 第七章 课程 框架: 一、基本概念:课程、课程设计、课程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二、基本问题: 1(课程与课程论2(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3(课程结构4(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0604简答37.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 0510名解3.课程设计 0504简答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0410名解4.课程 0404论述4. 2.试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0304名解3.课程 0204简答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0204论述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第1节 课程概述 在本节中我们要重点掌握两个概念和一个简答。它们是: 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0410、0304名解3.课程) 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大体从内容上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探讨,一个是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 的探讨。 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问题):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0504简答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0204论述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第2节 课程的一般范畴 课程的一般范畴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我们重点掌握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 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三个层次 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简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课程的其它结构 第三节课程设计 在本节中重点掌握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泰勒是著名的美国课程论家,其中1944年的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其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后来被称为泰勒原理。其四个问题是: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概括为桑方面:(1)论证了教育目标的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2)解决了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第一是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第二是学习心理学提示给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3)规定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的5条原则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评价课程的四个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2.确定评价情景3.设计评价手段4.利用评价结果。 第八章教学(上) 框架: 一、基本概念:教学、教学模式、启发性原则、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系统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班级授课制 二、基本问题: 1(教学活动本质 2(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3(教学组织形式及其评价、改革 0710、0510、0401、0310名解:教学模式 0704论述: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0610论述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0604简答38.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贯彻系统性原则? 0504论述2.你是如何理解、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今日改革有何举措? 0410简答2.简述赞可夫的教学原则体系。 0404简答4.为什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0310名解启发性原则 0304论述2.试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0210名解4.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第一节 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掌握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 教学活动的本质:(为什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04年4月考查的简答题型)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0710、0510、0401、0310名解:教学模式) 第3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考察方法:一般出论述题或简答,如0710中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纵观几年真题,此种考察方法占主要,且趋势是逐渐重视。 回答套路为:定义---对老师的要求(贯彻中的基本要求)(有特点的要把特点也写上) 一、直观性原则:(先说定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特点)这一教学活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对教师的要求)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领导的认识”是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中小学生是不可能自行达到社会对于他们的要求的。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六、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坚持正确的方向。(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3)实事求 是。(4)讲究教学艺术。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八、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发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2)尊重学生的差异。(三)面向每一个学生。 另外04年10月以简答题的形式考察了赞可夫的教学原则体系,所以这一部分也要简单看一下。 赞可夫的教学原则体系: 赞可夫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它的教学原则体系中包括以下五条原则: 1、高难度原则2、高速度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体系: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改革家。它的教学原则体系中包括以下四条原则: 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反馈原则 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 罗杰斯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1、以学生为本2、让学生自觉的学习3、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4、给学生安全感 教学组织形式及其评价、改革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 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从优越性和局限性两方面来谈)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 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2) 一位老师同(3) 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4) 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5) 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6) 便于有计划的教学活动,(7) 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8) 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9) 水平接近,(10) 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的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 识。 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的对老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0504论述2.你是如何理解、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今日改革有何举措? 0304论述2.试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能力分组):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 据的教学合作形式。 小班教学:是社会和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对于教育公平性、公正性的进一步要求:不仅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第九章教学(下) 一、基本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 二、基本问题: 1(教学方法的贯彻要求 2(教学方法的改革 3(计算机发展及作为教学手段的意义 4(教学工作的实施 0710:简答5.你认为一节好课是怎样的, 论述: 2.讨论法有什么特点,它与探究-研讨教学方法在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0704简答:3(一节(次)好课应当符合哪些标准, 0610名解:3(范例教学法 0604论述:42.试述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和要求。 0510论述:2.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 0504名解:发现学习 0410名解:5.非指导性教学法 0404简答:1.你是怎样理解范例教学法的? 0401简答:3.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0304简答:4.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0210论述:2.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试述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意义。 0204名解:讲授法 第五节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 活动的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考察方式一般是简答或名解。如04年1月份的简答题:3.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和03年4月份的简答:4.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02年4月份的名解:讲授法等等。另外07年10月用论述的形式考查过:: 2.讨论法有什么特点,(即优缺点P289)它与探究-研讨教学方法在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一、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教师运用教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 讲究语言艺术。 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二、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充分准备。 (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 (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 三、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讨论题目。 (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 (3)善于引导。 四、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实验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工作充分。 (2)及时、具体地指导。 (3)帮助学生总结。 五、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实习作业法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提出明确要求。 (2)选择恰当的方式。 (3)做好事后的检查。 六、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练习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 (3)合理安排练习步骤。 (4)科学掌握练习量。 (5)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6)练习方法要多样化。 七、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dao 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参观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参观的准备。 (2)指导参观的进行。 (3)总结参观的收获。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在教学实践领域发生的变化) 考查方式:有简答、名解等等。如0504名解:发现学习 0410名解: 5.非指导性教学法 0404简答:1.你是怎样理解范例教学法的? 0510论述:2.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 发现学习: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它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材料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探究——研讨法:十分重视利用发展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儿童不同认识阶段的特征,其特点有: 1、从具体材料引发学校经历2、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3、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4、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是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 暗示教学法: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源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响较大的教学理论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的掌握知识,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 非指导教学法:罗杰斯在1969年发表的《自由学习》一书中,认为自发学习是最持久深入的学习,大量的经验是通过做学得的。在教学法方面,罗杰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也叫非 指导性教学法,或开放性教学。 第六节教学手段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任务:P301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意义 (1)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 (2)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 (3)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 第七节 教学工作的实施 教学工作的实施的一般过程: (1) 备(2) 课 从三个方面做好准备(3)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 (4) 上课 一节好课的标(5) 准: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6)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四)课外辅导 第十章 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框架: 一、基本概念:学生集体、班级、班集体 二、基本问题: l.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2(班级培养学生生集体3.班级组织建构原则4.班主任对班集体的作用和任务 0710、0310名解 学生集体 0704名解 班级 0610简答 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0604简答39.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0510论述 联系实际论述学生集体的组织与培养。 0504简答2.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0410简答5.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及其构建班级原则。 0404名解 班主任 0401论述2.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0304名解 班级 简答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0210简答5.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第一节:学生集体 学生集体:学生集体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07年10月和03年10月以名解的形式考查) 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06年4月份以简答的形式考查:39.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 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学生集体的组织和培养 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06年10月和02年10月都已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过此知识点: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第2节 学生集体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班级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07年4月份和03 年4月份以名解的形式考查过此知识点) 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04年10月份以简答形式考查过此知识点:5.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及其构建班级原则。)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2、目标一致的原则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和生生关系结构。 第3节 班主任与班集体的相互关系 班集体:班集体是中小学生最主要的学生集体组织形式,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今年考查的可能性很高) 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一)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二)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三)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03年4月和05年4月以简答的形式对此知识点进行过考查: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2.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04年1月份以论述的形式对此知识点进行过考查:2.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班主任除了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外,还特别需要关注其他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学生自立、自策、自勉的精神好民主作风。 2、在学生中树立爱科学、勤奋学习是良好风气。 3、指导本班班委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组织的工作。 4、通过合理地组织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卫生保健活动,教育学生遵守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进行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常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评定学生操行。 6、做好与本班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 第十一章 学校咨询和辅导 框架: 一、基本概念:学校咨询和辅导 二、基本问题: 1.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工作 2.学校咨询的基本原则 3.学校咨询的过程 0610简答:5(简述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0604名解:34.学校咨询与辅导 0510简答:4.简述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0504名解:5.学校咨询与辅导 0401简答:4.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0310简答:2.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第1节 学校咨询与辅导概述 本节的考查形式:主要是简答和名解。往年试题中主要是对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定义和主要工作进行的考查,今年的考试内容中,其基本原则和过程没有考查过,估计会出现。 学校咨询与辅导: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辅导 为其他教师和家长担任顾问或间接咨询 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评工作 协调学校和社区咨询 第二节 对学生咨询的帮助 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 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咨询会谈的一般过程 建立咨访关系(二)澄清和评估问题(三)确定改变的目标(四)促成改变的实(五)结束咨询即追踪效果 第十二章 教育测验与评价 框架: 一、基本概念:教育测验、教育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二、基本问题: 1.良好测验的标准 2.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3.当前教育评价的问题与发展 0710名解:5.标准化测验 0610名解:4(考试 0604名解:35.教育评价 0510简答:5.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改革策略。 0504名解:4.教育评价 0410简答:4.如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0404简答:3.良好测验的标准。 0401名解:5.总结性评价 0310论述:2.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现今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本章的考查方式一般是简答和名解,但03年出现过一次论述,所以还是要给与一定重视的。其考查内容很广,历年的重复率不是很高,应全面掌握。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测验 教育测验:是测量的一种形式,主要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特点。(没有考察过但考试内容里有) 测量:是给事物的某种属性给定数值的过程,回答“有多少”的问题。 测验:是对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 考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06年10月份考察过) 评价: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测验的类型: 标准化测验:是一种具有统一标准、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测验。(07年10月份考查过。) 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自己编制的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实际,引用现代测验原理编制的。 良好测验的标准(04年4月以简答的形式对此知识点考察过:3.良好测验的标准。) 实用性(二)可信度(三)有效性(四)难度(五)区分度 第2节 中小学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广义上的教育评价包括对于教育活动一切方面的评价,狭义的教育评价主要的对学生发展的评价,又称学生评价。(06年和05 年4月份对此知识点进行过考查)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二)形成性评价和总结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以改进工作为目的而开展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它的目的在于评判活动效果。(04年1月考查过名解:5.总结性评价) 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会涉及的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2、学生的课堂参与3、内容安排4、教学方法5、语言表达6、教学原则。(04年10月以简答形式对此知识点进行过考查:4.如何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评价,)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步骤: 1、建立评价目标2、选择评价样本3、收集评价信息4、报告评价结果 当今评价的问题与发展: 现存问题:1、重知识轻能力2、片面追求分数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4、制约教学改革。 发展和改革策略 1、从侧重一元评价到多元评价2、从侧重总结性评价到形成性评价3、从侧重区分性功能到发挥激励性功能 (05年10月以简答的形式考查过此知识点:5.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改革策略。03年10月以论述题形式的考查:2.请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现今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第十三章 教育法制 框架: 一、基本概念:学校法律、法律责任、学校事故、法律救济 二、基本问题: 1(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纵横层次与部门2(学校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3(教师法律权利与义务4(学校事故的特征5(法律救济的特征及制度 0704名解:5(学生申诉制度 0604简答:40.学校的义务。 0510名解:5.教师申诉制度 0504、0304名解:2.学校事故 0410简答:3.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 0404名解:5.教育国家化 0510、0310简答:3.学校事故侵权行为的特征。 0210名解:5.法律责任 0204简答: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考查方式:以简答和名解为主,考查内容稍广,重难点不是太清晰。 第一节 教育与法律 教育的国家化:是指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民教育制度。这种趋势在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的国家化。 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由纵向4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组成:(02年4月简答: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四个层次(纵向):教育法、部门教育法、行政教育法、地方性法规 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及教育行政规章。 六个部门(横向):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成人教育法、教师法和教师经费法。 第二节 学校中的法律关系 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在其活动时,根据条件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具有两种主体资格。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应由行政法规定它的法律地位。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具有法人资格,意味着其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0410简答:3.我国学校的法律地位。) 教师法律权利与义务: 我国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有: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我国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 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现象;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学校的义务:(0604简答:40.学校的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依法接受监督 第3节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广义上的法律责任既包括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一般被称为第一性义务;同时还包括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承担的强制履行的义务。狭义的法律责任是指因违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0210名解:5.法律责任) 第4节 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学校事故:“学校事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发生的学生、教员、设施、设备的事故以及盗窃、火灾等其他灾害的总称;狭义的“学校事故”指与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密切相关的生活场面发生学生受伤、疾病、死亡事故。综上所述,狭义的学校事故是指未成年的受教育者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与学校活动有联系的人身伤害事故。 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的特征:(0510、0310简答:3.学校事故侵权行为的特征。) 1、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因为侵权行为必须是行为人 通过自己实施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2.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因为侵权行为侵害的不是一般的权利,而是绝对权利,即义务人不确定,权利人无需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实现的权利,包括物权和人身权。3、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因为过错是侵权行为的必备条件,在过错的概念中,不包括了行为人的主观状态的不正当性和应受谴责性,而且也包括了客观行为的违法性。 第5节 法律救济概说及主要制度 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也就是说,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 法律救济的特征:法律救济具体有如下特征:首先,权利受到损害是法律救济存在的前提,如果权利未受损害,就无所谓救济。其次,法律救济具有弥补性,它是对受损害的权利的弥补。再次,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法律救济主要制度(0704名解:5(学生申诉制度0510名解:5.教师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它在性质上也具有法定性、专门性和行政性的特点。
/
本文档为【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的内容[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