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满族民俗》 七 满族服饰 满族官服 补子

2017-09-21 6页 doc 18KB 7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满族民俗》 七 满族服饰 满族官服 补子《满族民俗》 七 满族服饰 满族官服 补子 《满族民俗》 七 满族服饰 满族官服 补子 原文地址:《满族民俗》(七)满族服饰满族官服(补子)满族发式作者:杨茂 十六、满族服饰 满族的服装和饰品很有特色。 满族妇女是脚穿旗鞋,身着旗袍,头带旗头;满族男子一般也是穿长袍,只是长袍外面常罩上一件马挂。 旗袍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满语为"衣介",也就是长袍的意思。分为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的区别。男子的旗袍是无领(也有圆领的)捻襟、窄袖(也称箭袖、马蹄袖...
《满族民俗》 七  满族服饰  满族官服 补子
《满族民俗》 七 满族服饰 满族官服 补子 《满族民俗》 七 满族服饰 满族官服 补子 原文地址:《满族民俗》(七)满族服饰满族官服(补子)满族发式作者:杨茂 十六、满族服饰 满族的服装和饰品很有特色。 满族妇女是脚穿旗鞋,身着旗袍,头带旗头;满族男子一般也是穿长袍,只是长袍外面常罩上一件马挂。 旗袍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满语为"衣介",也就是长袍的意思。分为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的区别。男子的旗袍是无领(也有圆领的)捻襟、窄袖(也称箭袖、马蹄袖)扣绊、两面开契儿或四面开契儿、束带。箭袖或马蹄袖,平时挽起,冬季打猎或作战时放下,覆盖手背,用以御寒,后来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开契儿本是为了上下马方便,后成了区分等级的标志。皇族宗室开四契儿,官吏士俗开两契儿。还有一种便服,不开契儿的袍,俗称"一裹圆"。 男式旗袍的窄袖,也称马蹄袖、箭袖(满语为哇哈)。冬季可保护手背不受寒,又保证射箭方便。后来清朝在礼节中规定一个动作:行礼时先把袖头"弹下",称为"放哇哈"。一般还要在长袍外腰间要扎一条布带子,便于上边挂着小刀、匙箸和装着火石、火镰、火绒的小口袋,还要挂一个烟荷包,里面装着烟和一枝小烟袋。但在十七世纪以后,由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这种代箭袖的袍子,除了满族上层人士作为礼仪服装穿用外,已很少有人穿用。长袍的四开契儿已经变为两开契儿,窄袖变肥袖,且以肥大为美。它的袖边、领口、衣襟多镶有花条和彩牙,以多为美,有镶至十八道者,俗称"十八镶"。 马褂,是满族人喜着的服饰,一般在长袍外面套马褂,有"长袍马褂"之称。马褂分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是满族骑射时穿的一种褂子,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清初,穿马褂的仅限于八旗士兵,至康熙年间,满族穿用马褂的习俗已盛行,青年喜着马褂以示武勇。以后,由于皇帝提倡骑 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竟成为一种"礼服"。皇帝赏赐"黄马褂"也成为极高的荣誉。 坎肩也是满族男子服装特色之一。坎肩(又称背心、马甲),是一种无袖短衣。有单、夹、棉、皮等几种。满族猎户多穿毛朝外的皮坎肩。女子的坎肩多用布制,四边镶有彩条。另外,满族坎肩的样式也很多,常见的有对襟直翘、对襟圆翘、捻襟、琵琶襟、一字襟、人字襟等。还有一种多纽扣的马甲,称为巴图鲁坎肩。坎肩也正是以这种独有的魅力,流传至今,成为各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服饰。长坎肩,是满族妇女穿用的罩衣,其样式如去掉两袖的长袍。 女式旗袍基本与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女式旗袍除也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外,下摆及小腿,有绣花纹饰。满族妇女往往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根据季节变化,还可分为单、夹、棉、皮等几种。有一种女式旗袍叫"大挽袖",把花纹绣在袖里面,"挽"出来更显得美观。 ?/P 此时的旗袍,大多为直筒状,由一整块衣料剪裁而成,上下连体,穿在身上,美观大方。根据气候变化,可分为单、夹、棉、皮等几种。根据用途,又可分为常服袍与行服袍。行服袍因外出时用,故比常服袍短十分之一左右,并将袍的右襟裁下一块,约一尺左右,故又称为"缺襟袍"。所裁下的一块衣布,平时可用纽扣扣上,长行或骑乘时解下,便于行走、骑马。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袍逐渐废弃,女旗袍则不断演化,由宽腰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女式服装。 套裤,满语称"渥季阿力",其样式如同裤子去掉上半截,只剩两条裤腿,谓之套裤,是秋冬季狩猎穿用的防寒衣着。男女均可穿用。有的在膝部绣有图案。 满族人自幼就有带兜肚的习俗,次俗沿至今日。兜肚,其样式为长圆形,顶端以丝绳系于脖项,中间系于腰际。富者以银链系兜肚,上有绣花纹。 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头,用细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所以得名;还有一种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状,称为"花盆底鞋";妇女盛装时,穿起旗鞋,走起路来,袅袅婷婷,婀娜多姿。 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旗鞋以平木为底,称为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满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袜底也纳有花纹。 满族男式旗鞋是极具有民族特色的鞋,"女履旗鞋男穿靴",男人的靴子有 另夹有棉,可用缎、绒、布、革制做。按规定,官员穿方头靴,平民穿尖头靴;有薄底快靴,俗称"爬山虎",多为兵丁、武士所穿。男子出远门多穿革靴,其形状类似"靰拉",但其靴腰高,冬季内衬有毡袜,轻便保温,俗称"蹚突马"。 靰拉",多为农村下层满族人冬季穿用的一种皮革制成的鞋。靰拉一般是" 用兽皮或猪、牛等家畜皮缝制。帮底相连,形状前平后圆,口方,前脸上聚皮纳褶,四周安有六个小耳,穿皮条或麻绳系紧。冬季鞋内放兀拉草,又轻便,又暖和,冰里雪里都没问题。还有一种家制布鞋,大多是厚底、素帮、圆口或方口式,鞋脸上镶着皮条制成的单梁或双梁。 满族男子一般戴礼帽。大凡礼帽,一般都在顶珠之下装有短翎管,用来佩饰羽翎。日常满族男子戴的,还有圆形瓜皮便帽。 四喜帽,俗称"四块瓦"帽。其为暖帽,无檐,是一种用缎子做面的皮棉帽,帽上有四扇毛皮耳,皮耳缝有貂、狐、灰鼠等毛皮,以护耳、面、头等部位,帷富家子弟用之。还有帽头、凉帽、坤秋帽、耳包等。 清朝官员的服饰也很有特色,主要以官服上的补子表示官位大小(好像今天的军人肩章一样),当然还要配以朝珠、顶戴花翎等。文官补子上绣飞禽,武将补子上绣走兽: 文官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xian),六品鹭鸶,七品鸂鶒(xichi),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将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和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御使、按察使、提法使均为獬豸(xiezhi)。 十七、满族的发式 满族人的发式与头饰的变化也同服装的变化相类似,在满族进入辽沈地区直到清末民国时期,不论发式或头饰,其变化都很大。满族男子发式较单一,女子发式样式繁多,极富民族特色。 男子发式在金代是梳辫发。金太宗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辫发。到了清朝,满族男人的发式没有大变化,只是把前额至脑后的头发剃去一圈,将留下的长发编成一条长辫子,垂于脑后。富家子弟常在辫稍加上三股线穗,并系上金银饰品。俗称"辫连子"。满族男子发式不同于汉族的"总发为髻,",而且不同于北方其他民族发式。 满族妇女的发式样式繁多,有"两把头"、"水葫芦"、"燕尾"、"旗髻"、"高把头"、"大盘头"、"架子头"、"大拉翅"等。 满族成年妇女最普遍的发式是"两把头",又称"如意头"、"旗头"、"一字头"。是将全部头发束在头顶,从中间分成两缕,在头顶上梳成一个横长式发髻,用一个扁方大簪子横插在发髻之中,并将脑后的余发绾成燕尾式扁髻,压在后脖领儿上,以限定脖颈不能任意转动,走在路上更为庄重。 "水葫芦"发式,也称"水鬓"。是在两鬓各取一缕头发,用榆树皮浸泡的浆水或用鸡蛋清、肥皂水抿梳,使其成钩形,左右对称。 满族劳动妇女没有太多时间梳头,多数只是把头发梳到头顶发心,盘成髻。这发型,今日在满族聚集区仍可见到。这种发式叫"旗髻"。 "大拉翅"发式,是满族贵妇人的发式。具体做法是在头顶梳一个圆髻,脑后梳燕尾,再在头顶圆髻上扣戴"头板"(现在一般称为"旗头")。头板(旗头)是由黑缎绒或黑纱制成,呈"不"字状,底部为空心碗状,称为"头座"。将头座扣在发髻上,并用头发缠绕固定住,或用卡子卡住。此头板如双翅展开,固称"大拉翅"。这高如"牌楼"的固定装饰,用时扣在头上,不用可以拿下,比较方便。头板中间饰有一朵大绢花,称为"头正",也叫"端正花"。头板上装饰珍珠、翠 玉簪或步摇(谓挑竿)和绸绢小花。头板右侧再缀上一个彩色长穗子,这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拉翅"头板。此发式美观、典雅,多在大型盛典、重要节日展示。 满族儿童发式有多种,主要是随其年龄大小而变化。 "一块瓦",男女幼儿在1一3岁时,皆留此发。即在额前留一块瓦形头发,其余全部剃去。 "三块瓦",男孩在3一4岁时,多留此发。其形状是在后头顶两侧及颅前各留一块瓦形发,其余全部剃去。 "齐眉盖颈"发式,即在额前留一块头发,齐眉长,脑后留一块盖脖颈,其余全部剃去。也有在脑后留一小辫,意在好养活。 小孩在八九岁时开始留长发,先留后发,再留前发。到十几岁时,不论男女,一律结发辫,垂于脑后。不同的是,男孩半剃半留,女孩留全发结辫。女孩没出嫁之前,不准剪辫子,直至结婚时方可改梳妇女发式。 "前刘海"发式,又叫"木梳背"。这种发式对女孩来说,不分大小,长幼皆可。就是将额前的头发剪成齐眉长,微弧形,也有用木梳卷成卷状。 清朝满族妇女头上的装饰极为讲究。满族上层妇女一般有"大耳挖子"、"小耳挖子"、"花针"、"排杆"、"压鬓针"等等。还有一种叫大扁方的"大横簪",是由银的或铜制宽约七八分,长约四五寸的簪子。用以横插在发髻中间。 满族妇女还喜欢戴耳环,上层妇女有一耳戴三环者,以一耳戴四环为最美。一般妇女,处于幼小年龄时耳上即被扎上三个耳眼。成年后戴上耳坠子,有金的,银的、或镶有珍珠、翡翠等。
/
本文档为【《满族民俗》 七 满族服饰 满族官服 补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