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2017-09-26 28页 doc 51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第29卷第6期 2009年12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Technology VoI.29No.6 Dec.2009 文章编号:1673—923X(2009)06—0071一O8 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徐聪荣,胡海胜.,吴章文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
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第29卷第6期 2009年12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Technology VoI.29No.6 Dec.2009 文章编号:1673—923X(2009)06—0071一O8 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徐聪荣,胡海胜.,吴章文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4;2.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在3s技术支持下,以2000年和2004年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探讨了庐山风景区两期景 观格局特征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明:庐山风景区的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内,林地景观类型占有绝对的优势,但耕地的规模仍维持在 较高的水平.从2000年到2004年,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量减少的景观类型为耕地,林地和其他土地,园地,草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则大幅增加,其中交通运输用地的年均增幅最为显着.庐山各景观类 型基本处于动态变迁过程中,林地保留的比率最高,草地和其他土地的原始保留比率都很低,表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外 力压迫.庐山风景区内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极不平均,年变动幅度很大.在8种景观类型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是 变化最显着的人为干扰斑块,表明了人类干扰能力的快速增加,人为景观斑块对于 自然斑块的影响力可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林 地,园地等斑块形状渐趋简单,表明受干扰程度越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越明显. 导致庐山风景区内景观格局快速变化的驱动力主 要源于自然因素,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三大直接动因.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景观动态;驱动机制;庐山 中图分类号:Q149文献标志码:A ChangeofLandscapePatternandItsDrivingMechanisminLandscapeZones: ACaseStudyofMountLushanNationalPark rong,HUHai—sheng,WUZhang—wen XUCong— (1.ResearchCenterofForestRecreation,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andTechnology,Changsha410004,Hunan,China; 2.CollegeofTourismandCityManagement,JiangxiFinanceandEconomicsUniversity,Nanchang330013,Jiangxi,China) Abstract:MountLuhanNationalParkisakeyobjecttobestudiedinthispaper,whichshowsthatlandscapepatternanditsdynamic changecanreflecttheecologicalprocessofitstourismecosystem.BasedontheTMimagescollectedin2000and2004,thelandscape patternchangesofMountLushanwereanalyzedusinglandscapemetricscombinedwithgradientanalysis.Resultsdemonstratethat woodlandplaysadominantroleinthetourismecosystemofthestudyareawhilethescaleoffarmlandremainsatarelativelyhigh level;thattheareasofalllandtypeschangemarkedlyfrom2000to2004:farmland,woodlandandotherlandsdecreasewhilethe landsforgardens,grass,townsandvillages,mines,trafficandtransportation,andwatersupplyandsystemshavegreatlyincreased; thatalllandtypesareinadynamicevolutionprocess:woodlandoccupiesthehighestpercentagewhilemeadowandotherlandshavea lowerone,indicatingthatitsnaturallandscapeecosystemisunderanexternalpressure;thatthenumberofpatchesinalllandtypes isnoteven,changinggreatlyyearbyyear;thatamongalltheeightlandtypes,thechange,ofresi dentandindustryland,oftraffic andtransportationlandmainlyresultsfromhumandisturbance,indicatingthathumandistur banceincreasesrapidlyanditsartificial landscapesaffectmoreandmorethedevelopmentofnaturallandscapes;thattheshapeofwoo dlandandgardenplotsbecomesmuch simpler,indicatingtheysuffermuchhumandisturbanceaswellasamoreobviousvulnerabilit y;andthattheactuatingforcestocause thefastlandscapechangeofMountLushanaremainlynaturalfactors,speeded—upurbanizationandspeeded—uptourismindustry. Keywords:landscapeecology;landscapepattern;landscapechange;drivingmechanism;M ountLushanNationalPark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2009--03-.02 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6bx03). 徐聪荣(1971一),男,江西龙南人.高级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森林资源保护的研究 吴章文(194O一),女,湖南慈利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规划设计,旅游环境资源的研究. 7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第29卷 旅游景观及其生态效应问是旅游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和热点问题L1].旅游地生态系统是由旅游目的 地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通过旅游者,当地居民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而形成,具备一定的格局,功能与动态变化特征].景观格局分析和景观动态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 要方法,景观格局分析可以数量化地分析景观要素的结构特征及其相互问的空间分布关系,在看似简单无序的 斑块镶嵌景观上,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及其形成机制,从而成为进一步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 础?;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结构,功能,空问格局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口],景观要素的空间分 布与组合特征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景观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内外驱动力对景观组成要素的干扰作 用,其结果使得景观稳定性及其空间格局发生变化[13~15],而景观空问格局的变化可进一步影响到景观系统内 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进而对区域内重要的景观生态过程(景观功能)产生深刻影响.旅游景观生态系统最明 显的外在表现就是景观格局的空问分布和时问变化,因此,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局分析和景观动态分析方 法,对于旅游生态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庐山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目前惟一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的关键地区之一,而作为一个成熟的旅游地在中国旅游产业体系中也占有突出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的5年 内,庐山风景区范围内的旅游开发力度明显加强,周边城市发展速度明显提速,但目前尚未有从宏观角度来讨 论这些年来庐山景观格局变化的文献.笔者在3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分析2000年和2004年两期TM影像图, 探寻庐山风景区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变化,并结合相关资料讨论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以期为庐山风景 区的资源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借鉴. 1研究区概况 庐山地处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区,九江县和星子县内,介于东经115.52,116.08,北纬29.26,29.41之 间,总面积354.14km.,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km..庐山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主峰大汉阳 峰海拔1474rn,飞峙于长江和鄱阳湖之间,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 森林覆盖率达8O.7,本土高等植物2473种(含种以下单位),昆虫已鉴定出26目269科1629属2519种,哺 乳动物4O种,爬行动物42种,两栖动物24种.庐山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域,面江临浙,山高谷深,山地小气候特征 显着.年平均降水1833.5mm,年平均雾日190.6d,年平均相对湿度78%.在庐山长达6000多年的人类活动 中,庐山文化得到了丰厚的沉积,1500多名诗人留下了4000余首诗作,拥有东林寺,白鹿洞书院,观音桥,别 墅群等知名的文化景观遗产.1982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文化 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被评为国家首批 5A级旅游景区.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以2000,2004年两期TM数字图像为景观信息源,波段5,4,3,地面分辨率为30m.另外,参照庐山 1:10000地形图和九江市行政区划图,庐山区行政区划图,九江县行政区划图,星子县行政区划图确定庐山新 修环山公路以内的地理边界,总面积354.14km..在野外调查中,选取了庐山牯岭镇,五老峰,汉阳峰,庐山垅, 东林寺,莲花洞,观音桥7个主要观测定位点,获取了庐山景观格局变化材料和自然基础资料. 2.2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利用ERDAS8.5116]对2000和2004年的TM数字影像执行非监督分类,并依据 2007年出台的《土地利用现 状分类》国家口,将庐山风景区内的景观分为获得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 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等8大类型.以此为基础,运用ERDAS8.5的空间建模工具,输出具有正负 值的栅格数据,最后通过FRAGSTATS3.3和EXCEL软件包分析统计相关景观指数,具体计算公式和计算方 法可参考FRAGSTATS3.3使用手册和相关研究文献_1..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可比较分析从2000年 第6期徐聪荣等: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一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73 到2004年的各种景观要素在面积大小,空间形状,相互关系,景观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3结果与分析 3.1总体格局及其变化分析 在庐山35413.74hm的范围内,林地占有绝对的优势,2000年共有29477.61hm,占风景区总面积的 83.24;耕地虽然仅占总面积的5左右,但总额1804.86hm的规模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水域及水利设施 用地最少,均未达到1的规模.从2000到2004年虽仅有4年时间,但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表1).总量减少的景观类型为耕地,林地和其他土地,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林地,共减少了1194.48hm;与此相 反的是,另外5种景观类型的大幅增加,特别是园地增加了627.3Ohm..从变化幅度来看,交通运输用地的变化 最为剧烈,总增加面积为370.89hm.,年均增加92.72hm,而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8.51%;年均增幅居于其次的 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后依次为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草地;林地虽然总减少面积居于首位,但年均减 速却并不明显,仅为1.019/5. 表1庐山景观总体格局及其变化 Table1ThelandscapepatternanditschangeinLushanMountain 景观类型三些三_耋些些总变化而积/hz—_hm2"onm0hm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土地 5.10 2.90 83.24 4.98 2.45 0.30 0.29 0.74 , 199.98 627.30 — 1194.48 l77.93 147.06 370.89 l33.38 — 62.10 为进一步了解各景观类型的动态变化状况,通过对2000年和2004年两期庐山景观图(如图1所示)执行矩 阵分析,可获得各类各景观类型的转移矩阵数据,可以发现庐山各景观类型基本处于动态变迁过程中(表2,表 3).从保留原有景观类型的面积来看,林地保留的比率最高,达到88.27;其次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 47.43;草地和其他土地的原始保留比率都很低.特别是其他土地仅有3.41.从转出景观类型分析,其他土 地的转出面积最为集中,有95.29的面积都转移到了林地类型;草地和园地转移到林地的比率也都超过了一 半,分别为58.73和5O.2l;虽然仅有11.73的林地转移到其他景观类型,但由于基数很大,故绝对面积却 也相当可观,其中,1125.90hm变成了园地,827.28hm变成了草地,531.O0hm.变成了耕地,另外有536.13 hm和136.53hm转化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后两者的转化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2000年 的面积,表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外力压迫. 表22000~2004年各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单位:hm.) Table2Variationmatrixoflandscapesin2000and2004 82Ll6 8913459j .... 67 釜亳?6629O73ll强1l42l 弘O60乱?们??? )8112111 7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第29卷 / , ' { I . 0-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他土地 , 燕. t睾?,一 1?,: -- . . 1',,' …一tj 一' . 譬' , :, 妻--一期磊0?l. 一对, t : _,黢萎? . , *?"嚣 jlI . ^. 图12000年和2004年庐山景观格局 Fig.1Thelandscapepatternin2000and2004 :%) 表32000~2004年各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单位 Table3Variationmatrixoflandscapesin2000and2004 3.2斑块面积特征及其动态 选取斑块数(图2-a),平均斑块面积(图2-b),斑块密度(图2-c),最大斑块(图2-d),总边缘长度(图2一e)和边 缘密度(图2一f)6项指数分别对庐山2000和2004年的8种景观类型进行测算,结果发现:(1)庐山风景区内各景 观类型的斑块数量极不平均,年变动幅度很大.2000年草地以7513块数量居首,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仅有 1l2块;2004年则后者则以4206块居于当年各景观类型之首.斑块数量变少的有园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 地和其他土地4种景观类型,其中园地的减幅度最大,从2000年的4297块减少到491块.另外4种景观的斑块 数量则相应增加,除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增幅显着外,林地也由895块增加到了3868块.斑块密度的变化趋势 与斑块数量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园地和草地分别由2000年的6.48和l1.34直降到2004年0.74和4.83,而水 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林地则由0.32和1.35直升至6.34和5.83.(2)在平均面积方面,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 地反差最为鲜明,林地由2000年的32.9359hm.下降到2004年的0.2628hm,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则增加了 19.6312hm.,其他景观类型的平均面积变化幅度较为平稳.与平均面积指数所反映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最大 斑块指数由2000年林地以43.85居首位转换成2004年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以4O.58占首位.(3)在总边缘长度和 边缘密度两项指数上,两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林地的边缘长度2000年最长,边缘密度也最大;水域及水利 设施用地在2000年时虽然边缘长度和边缘密度都最低,但增长速度最为明显,两项指数4年间分别增加了28 倍.(4)在8种景观类型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是最显着的人为干扰斑块,虽然总体面积远低于 其他斑块类型,但是变化的幅度还是值得认真考察,在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上交通运输用地4年内增长了5倍 . 一一砖 自 第6期徐聪荣等: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75 多,而在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上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占有明显的优势,相对应的总边缘长度和边缘密度 均增长了5倍,表明了人类干扰能力的快速增加,人为景观斑块对于自然斑块的影响力可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 作用. 翊簧 旺窭 罐 H心 爱 舔 髯 一2004 图2两期景观斑块面积指数 Fig.2Thepatchareaindicesin2000and2004 3.3斑块形状特征及其动态 选取形状(图3,a),平均形状(图3-b),分维度(图3一c)和平均分维数(图3-d)4项指数来考察庐山风景区两 期各景观类型的形状特征及其变化态势.2000年草地的形状指数高达102.14,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 耕地,其他土地的形状指数也较高,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较低.不过,从平均形状指数来看,各 景观斑块的复杂性基本相当,林地最复杂,而其他土地最简单.经过4年后,各景观类型的复杂程度有所改变,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以82.85居于首位,其后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在平均形状指数上,耕地 超过林地而位居第一,园地则成为最简单形状的斑块类型.另外,根据分维度和平均分维度测算的结果来分析, bMAr _J.I..J._JI. 单球 署匠擢魁熏*筝f篙 署匠簿嫂嫂 ? 霄旺格H#罐鬓 抖 鼋葚 碧蓝 霉菘 霉牵林 霉llf耀罄篙*努* 4 曾翟锥魍嚼 一 孽窿H醛髯 孽博? 加 霹葚口 粤匿 曾察 dLPI l_ . . 曾单域 曾暖耀罄熏*蠼* K 雾旺舞嘲 曾匠H随醛簿? 曾擗 曾篱? 口 曾窿 曾寨 鲫?如?mO 术\鼹霉卷=軎|.I..J._J1. 窖州荦 冒匠堰整饕*鳝繁 嚣霉镰脚赠 曾匠H隧舔耸- 霹裤 曾棼 曾匿 冒菘 eTE— .I..J.J.-JI. 哪?册帅?咖帅一 ? 曾f+挈 冒匠辖然*餐篙 曾暖舞卿 加 曾?醛簿? 霄醉 ? 嚣加 口 曾匿 鲁寨 礤F叫早蜮 诤F匪键崧熏*肇f* 76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第29卷 各景观类型的复杂程度与平均形状指数反映的趋势基本相同,2000年林地的分维 度和平均分维度最高,而到 2004年则转由耕地取代;2000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是分维度最低的景观类型, 而到2004年园地则成为平均 分维度最低的斑块类型.斑块形状越简单,表明受干扰程度越大,生态系统的脆弱 性也越明显. ...I..『_|J.冒篝舞葚匮羹鲁窝曾簧 纛匿嚣珏匠暖 奄舞 H 蚓 棼 蝼 签 a2o0O?20o4 ...... 孽鬻茸簧 菘匿嚣抖暖 诂 麟 餐 口2000?2004 图32000与2004年各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 Fig.3Shapeindicesofvariouslandscapetypesin2000and2004 4景观变化驱动力分析 霉 留 被 庐山风景区景观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具 有主导作用乜,其中的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来源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4.1自然因素驱动 自然因素主要是源于气候,水文,地震,火灾等自然因子对土地利用方式的正负面影响.在本研究时间和范 围内,主要有水旱灾害,火灾,泥石流等因子对景观的驱动调节.2000年至2004年庐山风景区范围内整体上受 自然灾害影响较小,对景观格局造成一定的影响的主要是旱情,水灾和火灾三个方面.旱情方面,2004年7,8 月上句和9月下旬,11月上旬,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九江市出现两次较严重的旱情,因旱农作物受灾面积 101.296khm.,水田受旱缺水面积56.82khm,旱地受旱面积31.07khm..水灾方面,2004年,区域内先后发生 8次强降雨过程,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6.354khm,成灾面积14.15khm,绝收面积0.25khm.,损坏堤防17 处,倒塌房屋162万问,受灾人口23.39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61亿元.在火灾方面,2003年11月7日星子 县温泉镇庐山垅村因村民偷砍毛竹照明引发山火,过火面积50.6hm,受害森林面积38.4hm.2004年2月13 日,庐山区威家镇星德村塔顶山一带发生森林大火.2004年3月9日,星子县温泉镇雨岭尖牛伯岭再次发生山 火,过火面积达66.7hm.此外,由于庐山特殊的地理地形,使其极易成为暴雨中心和泥石流高发带,这都对区 域景观格局的变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2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襟江带湖依城的庐山风景区既有着非常优越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但同时也承受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 霉蕈域 簧窿耀魑餐 嗣畦舞艘嘲 罡H#篝 r-|__-l曾r},????,?1??--_?簧?????JII_-l_1.1曾畦???,山1__?-J舞III,?』1___-__I*? c 1--__1曾嚣,???』_-[=!!!!盖 |fl___l曾褰一一H???HU?H864208642O? 单斌 耀艇莓蔷辩 谭魍 备=】=_茸鼙髯 2 ? 第6期徐聪荣等: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77 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基于人口压力和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大规模变更.首先从常住人口规模 来看,庐山风景区承受的人口压力来自于山顶牯岭镇和山脚周边的城镇村,从2000年到2004年,牯岭镇人口虽 然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但山体周边的九江县,星子县和庐山区的人口数量却仍有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四地 的总人口数量从2000年的8O.12万人上升~WJ2004年的83.59万人.其次是投资规模增长迅速,交通建设类用地 需求量快速增长.庐山管理局从2000年到2004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25993万元,而周边的区 县增长更为强劲,如九江县2000年仅有2380万元,但到2004年则迅速攀升至42967万元.投资规模的扩张,直 接表现为各种基础设施和开发园区的建设,如庐山大月山油路改造工程,九威大道,庐山环南山公路开工等道 路交通设施,另外更需大规模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是工业园区的建设,如星子县2004年金鹿石材工业区完成 开发面积25.2hm.,温泉石材工业区完成开发面积31.2hm等.此外,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住房需求的增 长,城镇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农村地区的新房建设,使原有的耕地,林地或其他用地类型迅速转化为城镇建 设用地. 4.3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旅游业一直以来是庐山风景区特别是庐山管理局的支柱产业,前往庐山牯镇观光 避暑的年游客量往往100 倍甚至200倍于庐山的常住人口,特别是每年的黄金周和暑假期间,牯岭镇更是人满为患.在庐山管理局范围 内旅游业的带动下,周边各区县的旅游业自新世纪以来则释放了更多的能量,庐山区和星子县2004年的旅游 人数分别为94.O2万人和60.15万人,远高于庐山管理局的139万人.与旅游人数增长相对应的是旅游规划,开 发,运营的进程加速,在规划方面5年内分别启动实施了《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庐山区旅游总体规划》, 《环庐山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总体规划》,《中国(星子)庐山温泉旅游度假村详细规划》等相关旅游规划项目,在开 发方面则有庐山东林寺大佛,星子温泉旅游度假村,庐山仰天坪国际俱乐部,仰天坪旅游度假区高级别墅等大 型旅游项目,在运营方面则有石门涧景区,三叠泉景区,剪刀峡景区,庐山马尾水生态旅游区,天花井(国家)森 林公园等旅游景区的开门迎客.新景区的开发运营和相关旅游设施的开工使用,调整了原有的景观格局,是导 致庐山风景区内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之一. 5结论与讨论 庐山风景区的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内,林地景观类型占有绝对的优势,但耕地的规模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从2000到2004年,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量减少的景观类型为耕地,林地和其他土地,其中 变化最大的是林地,另外5种景观类型的面积则大幅增加,特别是园地增加最多.从变化幅度来看,交通运输用 地的变化最为剧烈,年均增幅居于其次的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后依次为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草地. 庐山各景观类型基本处于动态变迁过程中,林地保留的比率最高,草地和其他土地的原始保留比率都很低;其 他土地的转出面积主要转移到了林地类型,草地和园地转移到林地的比率也都超过了一半;林地相对转移面积 相当可观,主要转化成了园地,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后两者的转化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 了2000年的面积,表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外力压迫.庐山风景区内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极不 平均,年变动幅度很大.2000年草地斑块数量居首,而2004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转居于当年各景观类型之 首.最大斑块指数和平均面积指数由2000年林地居首位转换成2004年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占首位.总边缘长度 和边缘密度两项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林地的边缘长度2000年最长,边缘密度也最大.在8种景观类型中,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是变化最显着的人为干扰斑块,表明了人类干扰能力的快速增加,人为景观 斑块对于自然斑块的影响力可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另外,林地,园地等斑块形状渐趋简单,表明受干扰程 度越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越明显. 作为集多项荣誉于一身的着名景观区域,庐山风景区承载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传统的艰巨任 务.自1984年首设风景名胜区以来,各级政府和社会人士对庐山的保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对促进庐山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根据对1988年到2000年的景观格局动态的分析l_2,以及2000年到2004 年新分类体系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庐山风景区在旅游景观生态系统调控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系统内各 斑块在数量,面积,形状等方面的变动过大,结构不尽合理.导致庐山风景区内景观格局快速变化的驱动力主要 源于自然因素驱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三大直接动因,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人们对于风 7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第29卷 景区功能的认识问题.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看作为天 然的旅游资源集聚地,而旅游产业也被认为是最为合理的经济开发行为,由此引致了旅游业的过度开发,旅游 景观生态系统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基于3S技术的景观格局动态角度来讨论旅游景观生态系统问题,对于大面积,资料不全的旅游地生态 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于优化旅游地景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过,由于研究中使用的 TM影像图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加之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部分误差,最终的研究结果仅是区域内的大致发 展状况.另外,由于仅考察了可视化的景观类型,对于内在的文化传承考虑较少,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着 重考虑.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O] [n]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o] [21] [22] [23] 章家恩.旅游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吕君.旅游生态系统的结构J=j功能分析_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8):8286. 佟玉权.旅游生态系统的特点与研究方法口].辽宁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0,23(4):417—420. 李玉新.旅游生态系统结构与特征研究[J].绿色大世界,2007,23(z2):45—47. 耿庆汇.论旅游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与调控口].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24(3):28—30,34. 蒋依依,张小飞,王仰麟,等.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研究初探口].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127—133. 蒋依依,王仰麟,成升魁,等.旅游景观生态系统理论口].生态,2008,28(4):1786—1793.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MusacchioL,OzdenerolE,BryantM,eta1.Changinglandscapes,changingdisciplines:seek ingtounderstandinterdisciplinarityin landscapeecologicalchangeresearch[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5,73(4):326 —338 摆万奇,张镱锂,包维楷.大渡河游地区景观格局}j动态口].自然资源,2003,18(1):76—8O. HeXY.ZhaoYH,HuYM,eta1.Landscapechangesfroml974tol995intheUpperMinjiangRi verBasin,China[J].Pedosphere, 2006,16(3):398—405. 刘文俊,马友鑫,胡华斌,等.西双版纳勐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定量分析[J].生 态,2006,26(9):3088—3097. AbdullahSA,NakagoshiN.ChangesinlandscapespatialpatterninthehighlydevelopingstateofSelangor,PeninsularMalaysiaEJ]. 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6,77(3):263—275. 高群.三峡库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重庆市云阳县为例LJ].生 态,2005,25(10):2499—2506. KristensenLS,ThenailC,KristensenSP.Landscapechangesinagrarianlandscapesinthe1990s:theinteractionbetweenfarmersand thefarmedlandscape:AcasestudyfromJutland,Denmark[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4,71(3):231—244. 党安荣,王晓栋,陈晓峰,等.ERDASIMAGINE遥感图像处理方法[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M](GB/T2lO10 —200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BastinGN,LudwigJA,EagerRW,eta1.Indicatorsoflandscapefunction:comparingpatchinessmetricsusingremotelysenseddata fromrangelands口].EcologicalIndicators,2002,1(4):247—260. 陈文波,肖笃宁,李秀珍.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J].应用生 态,2002,13(1):121—125. NagendraH.OppositetrendsinresponsefortheShannonandSimpsonindicesoflandscapediversity[J].AppliedGeography,2002,22 (2):l75—186. 刘茂松,张明娟.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LiuYS,OaoJ,YangYF.AholisticapproachtowardsassessmentofseverityoflanddegradationalongtheGreatWallinNorthern ShaanxiProvince,China[J].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essment,2003,82(2):187—202. 胡海胜,魏美才,唐继刚,等.庐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模拟[J]. 态,2007,27(11):4696,4706. [本文编校:欧阳钦]
/
本文档为【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