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关于南海问题形势政策论文

2017-10-23 8页 doc 21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关于南海问题形势政策论文关于南海问题形势政策论文 关于南海问题的论文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北接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属于九段线之内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南海位居热带,平均水深1212米,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由于其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南海的历史.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1...
关于南海问题形势政策论文
关于南海问题形势政策论文 关于南海问题的论文 南海因位于中国南边而得名。北接中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广东省南澳岛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作经澎湖到台湾东石港)一线同东海分界。东南至菲律宾,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属于九段线之内的有210万平方公里左右。南海位居热带,平均水深1212米,是我国最深、最大的海。由于其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南海的历史. 南海诸岛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其主权从来就没有成为过问题。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说,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美国亨特号探测船在美 国海洋研究所指挥下,曾于1969年6月至8月间,五度在中国南海地区进行探测。根据其探测报告显示,此一海域均以基盘为火成岩的海底山为主,山与山之间均有 因沉积物形成的盆地,且盘地边缘均向上尖灭,形成地层封闭。海坪周围的地层封闭,有储积大量油气的可能性。虽然此次探测所用的仅为普通性质的闪电反射法 震测,必须做出更详细的地球物理勘测才可确定,但是此项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我国于1974年经过“西沙自卫反 击战”,一举收复西沙群岛的所有岛礁。 越南从1973年起,南越政府已经开始抢占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到1975 年4月,北越打败南越后立即派兵占领了这些岛屿,陆续在1973-1974,1978,1988, 1990-1991 ,和1998年先后侵占了我国南沙群岛29个岛屿之多。为侵占我国南沙群岛数目最多的国家。 菲律宾从1970,1980年先后侵占了我国南沙群岛中的9个。 马来西亚从1983,1986 年, 共侵占我南沙群岛中的10个岛礁。 现状 目前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除黄岩岛)已全部被我国收复;东沙群岛在台湾的控制之下。南沙群岛的情况最为复杂。目前总共有三个国家在实际控制数目不等的 南沙群岛岛礁。有越南29个、菲律宾:9个、马来西亚10个、中国台湾1个。而声称对南沙群岛全部或部分岛礁拥有主权的则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 1 莱和印尼。 二、南海的概况. 南海位于我国东南方向,是一个由东北朝向西南走向的典型的半封闭海。整个海区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900多公里,水域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其中属于 中国的海域21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海区面积最大的海。它背靠华南大陆,东临菲律宾诸岛,南接印尼、文莱等国,西邻越南、马来半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 海诸岛”(包括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270多个,其分布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南至曾母暗沙;西起万安滩、东至黄岩岛,从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 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四大群岛,已经命名的岛礁有258座。 南海海底地形复杂,主要以大陆架、大陆坡和中央海盆三个部分呈环状分布。中央海盆位于南海中部偏东,大体呈扁的菱形,海底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陆架沿 大陆边缘和岛弧分别以不同的坡度倾向海盆中,其中北部和南部面积最广。在中央海盆和周围大陆架之间是陡峭的大陆坡,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南海海盆 在长期的地壳变化过程中,造成深海海盆,南海诸岛就是在海盆隆起的台阶上形成的。其东沙群岛位于北部陆坡区的东沙台阶上;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则扎根于西 陆坡区的西沙台阶和中沙台阶上;南沙群岛形成于南陆坡区的南沙台阶上 三、南海战略地位 南海资源丰富。南海诸岛有各种热带植物为主的林木;盛产各种海产品,有海洋生物2850多种以上。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资源,含有锰、铁、铜、钴等 35种金属和稀有金属的锰结核,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底矿产,是提炼核能的重要原料。石油、天然气是南海最重要的矿产资源。该地区被地质界、石油界 誉为“第二个波斯湾”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主要有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等。 南海战略地位重要。 在航道方面,它是连接东北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中东地区的重要航道,占世界海运总量的一半以上,每天过往的船只平均达270多艘 ,日本、韩国、台湾80%以上的石油是经这里运输的。东盟5国由南海经过的进出口货物占这些国家的外贸总额的一半以上。 从这些概况和战略形势看,南海问题已经是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南海问题已经国际化,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任何国家的任何问题一旦沾上国际这两个字 就变得极为复杂了,特别是领土争端。 南海问题一直是中国 2 与东南亚部分国家之间的争端和分歧。这一事件本身是属于地区事务范畴内的,只需要地区内相关国家进行解决便可以了。但近几年来,随着 南海地区在石油资源和地缘战略中的价值不断升级,惹的很多地区外如日本、印度和国际上如美国等国家的插手,以图借此分一杯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实力、军事实力的快速增长,使得南海各国对中国的担忧日益增加,单凭南海各国的力量应经很难与中国进行抗衡。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在南海各国内部近年来也出现的要求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呼声,个别国家如越南甚至采取了一些行动,如要求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到南海开采石油, 力图是南海国际化,引来其他国家的插手。国际力量进入南海问题一直是中国最为忌惮的事情,中国也一直在力图避免这样局面的产生。比如西藏问题、达赖问题 就是因为西方势力的干扰而一直困扰到现在。 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第二的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 的能源之路。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各国对能源――石油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国 防的命脉,没有哪个国家会对石油的来源和运输问题视而不见。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主要是因为南海被相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而世界大 国美国和地区大国日本、印度等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则主要是因为担心一旦中国完全控制南海,就会扼住美日的石油命脉;同时也使得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彻底失败 。因此,这些大国不会坐视中国完全控制南海,会变着法的支持南海周边国家和中国对抗。因此近年来,南海地区并非风平浪静,小的摩擦十分频繁,大的冲突也 会时而发生(象近期又出现了印尼军舰炮击我渔船的事件)。 总体来说我国在南海问题上实力还是有限的。 主要体现在: 一、海空军的远程作战能力比较有限,特别是象南沙群岛,距离最近的海南的基地也有1000多公里 ,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即便能够占领南海诸岛,如何守住这些岛屿也是个很大的难题。 二、我国周边存在争议的问题还很多,中日的钓鱼岛问题以及最重要的台湾问 题,都使得我国在南海问题操作时有了很多的顾虑,外交回旋的余地也少了 3 很多。因此我国提出了“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国策,这其实也是很无奈的,谁愿意搁 置主权啊,只是不这么说的话,别人把石油都采光了,我们还在和他争论这是谁的领土。 南海问题和其他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参与的国家已经太多了,已经是属于国际问题。 本无争议的南沙群岛为何会形成主权争议如此复杂的南海问题呢,原因有三: 其一,就是其本身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的“丝绸之路”。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此外,南海尤其是南沙群岛海域资源量极其丰富。据专家保守估计,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十分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南沙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占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波斯湾”之称。南海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海上资源开发成历史必然。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其二,与《联合国海洋公约》存在的缺陷和制约力度不够有关。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海洋秩序,但它引入“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它允许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多条分界线,其结果是,由于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定不同,就为冲突埋下了隐患。 其三,中国长期以来未能对南沙群岛实施有效管理,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二战后,中国虽然收回了南沙群岛的主权,但只在其中的太平岛上驻军。后来,逐个发生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大陆和台湾省无力全面管辖治理群岛的尴尬局面。同时,南海沿岸国家海军实力的不断增强,东盟联合对华和欧美大国的插手也导致了该地区问题的国际化和复杂化。 南海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指中国与某些东南亚国家的在南海主权归属上的问题,解决不好,中国的经济、贸易运输、能源和国土安全都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南海问题涉及到中国的发展问题,而当代中国的经济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能源 4 的巨大消耗;二十对外贸易的急剧增加。可以说中国未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南海问题的顺利解决。中国应该从外交、军事和经济等方面来消除南海问题对中国经济、国土安全的制约。 一、加大外交力度,增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性。 在南海争端中,美国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区外角色。中国欲解决南海问题,首先必须排除或者尽量减少美国在此区域的干预和对我国在南海行动的阻挠。在地缘经济、政治战略的影响下,出于对海上贸易通道、南海油气资源等的考虑,美国积极干预南海问题。美国通过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的军事合作,加强在此区域的军事存在,争取在此地的安全主导权,以南海问题为契机打压中国的崛起。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合作展开的军事演习更显频繁,中国南海的周边环境急剧恶化。中国的崛起必将影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排挤美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因而美国与东南亚的军事合作,其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是十分明显的。而南海相关国家也正好借美国之力打压中国,双方于是一拍即合。但是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上政治大国地位的确立是无法遏制的,美国急需中国在诸多重大国际事务中对其予以支持。因此,中国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当由如下构成:1.尽可能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外交关系,排挤美国在此区域的势力;2.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等重大外交事件上对美国予以合理的支持,以要求其在南海问题上对我国的支持。同时,对于日本,则应在外交上承诺保证其南海贸易航线的安全,以此力争其对南海问题上持中立态度。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从这一点说,我们发展海洋军事力量,建造大型水上作战舰艇、建造航母的确已是燃眉之急。军事上的支持对于此类事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外交谈判的胜利是不可或缺的。我国在南海问题相关谈判中的最主要目标是确立中国对南海岛屿的主权。我们必须加大外交斡旋,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以支持其对南海资源的开发为诱饵,逐一展开对南海相关各国的外交攻势,力求通过经济和军事上的压力,迫使其对南海主权归我的外交要求达成妥协。 二、. 。 增强中国军力 ,保证航线的安全 首先,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海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综观二战以来海战经验,以制空权夺取制海权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以中国目 5 前的海空军实力,尚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完全无法与美国抗衡。一旦美国介入南海事端,则中国将处于极端劣势的地位。其次,中国若对东南亚相关国家中的某一国发动战争,考虑到唇亡齿寒,相关国家极有可能相互联合,共同抗击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而美国、印度等国出于对华遏制政策的考虑,日本出于对海上生命线安全的考虑,极有可能出兵干预,届时中国将处于极端恶劣的军事环境,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海军发展将是一场灾难。战争只因当是政治的延续,单纯以军事手段解决南海问题可以说是下策。第三,与南海各相关国家展开广泛的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促进军事互信,通过军事合作,打击该海区的海盗,展示中国海军实力,对南海各相关国家产生威慑作用。 三、重视南海经济开发 ,充分利用南海的丰富资源。 由于南海距离中国大陆较远,加上综合国力有限,中国在南海的开发力度还很小 。南海诸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和最早经营的 ,我们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这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的承认。但是,我们实际占领的南海诸岛数量有限 ,并且在南海的经济力量也很弱。所以,我们在提高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同时也要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来解决南海问题。 首先 ,中国要和东盟有关国家联合开发南海。现在中国和东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较好,联合开发具有较好的基础 。既然南海问题不能一下子解决,我们可以采取先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方式。其次,中国应加大自身对南海开发力度 ,综合国力的增强 ,海洋经济和海洋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海空力量的不断壮大等因素,足以保卫我们的海上各项工作顺利进行。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须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争取更多的海洋利益。 随着中国经济对能源的依赖性增大和中国经济的外向性增强,南海在中国经济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南海问题是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变量,其解决的好坏决定着中国未来的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只有很好的解决南海问题,中国才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 6
/
本文档为【关于南海问题形势政策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