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12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疾病效果分析

2017-11-30 4页 doc 15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12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疾病效果分析12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疾病效果分析 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疾病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中医脑病科(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眩晕、头痛、不寐)应用补中益气汤化裁主之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中医脑病科案例虽症状各异,但皆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两虚所致,运用补中益气汤化裁主之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中医脑病科;不稳定心...
12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疾病效果分析
12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疾病效果 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疾病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中医脑病科(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眩晕、头痛、不寐)应用补中益气汤化裁主之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中医脑病科案例虽症状各异,但皆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两虚所致,运用补中益气汤化裁主之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中医脑病科;不稳定心绞痛;疗效 补中益气汤方出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炙甘草八种物组成,诸药合用,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调补脾胃、提高机体免疫力之功 [1]效,适用于饮食劳倦、脾胃虚弱、中气不足之证。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辨证加减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神经内科)疾病,均获得较好疗效。现将我科近年来应用补中益气汤方治疗的3例典型患者临床资料如下,以供同道们参考: 病例1:眩晕 患者,女,38岁,因自觉头晕、全身乏力入院就诊。病史:有生理性低血压史20余年, 近5年来易头晕目眩,劳累后加重,有时自觉欲晕厥,夏季尤甚,天气转凉后自然缓解,但仍伴困倦嗜睡、气短懒言、面色晄白、易汗、畏寒肢冷、全身乏力、便溏、月经经期延长色淡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血压85-90/55-60mmHg,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中医诊断为“眩晕”。宜健脾益气、补益气血、调补肝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炙黄芪20g,炒白术、红参(另煎)、茯苓、陈皮、枳实、当归、阿胶珠、鸡内金各l0g,升麻、炙甘草各5g,柴胡8g,鸡血藤30g,大枣10枚。以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二诊眩晕减轻,余诸症悉除也见明显好转,守上方继服5剂;三诊临床症状悉除,舌脉正常。予补中益气丸8g口服以巩固疗效,连用15d。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按:眩晕属中医“虚证”范畴,其病因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上气不足”、“髓海 [2]不足”、“无虚不作眩”等因素。该病例素禀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血弱,清阳不升。故见困倦嗜睡、气短懒言、面色晄白、易汗、畏寒肢冷、全身乏力、便溏、月经经期延长色淡等气血亏虚之象,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气足血生,加养血补血之鸡血藤,脑得其荣,诸症自平。 病例2:头痛 患者,男,63岁,因右侧额顶部头痛无法忍受而入院。病史:素有经常性头痛。就诊前7d因阴雨连绵头痛症状复发,中医症见:右侧前额巅顶部头痛,胸闷、纳呆多寐、神疲恶风、少气懒言、倦卧、大便溏泻、小便混浊等症候,舌胖大,质淡白,苔白厚腻,脉弱。 予查头颅CT、TCD、血流变未见明显异常,怀疑偏头痛,给予头痛宁胶囊3粒/次口服,每日3次,患者症状稍有缓解但仍痛苦。中医诊断为头痛,宜升阳益气,健脾祛湿,通络止痛。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药用黄芪30g,人参、当归、苍术、川芎、葛根、白芷各10g,炙甘草5g,升麻、柴胡各6g,吴茱萸、藁本各8g。以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二诊头痛症状明显减轻,守上方继服7剂;三诊临床症状悉除,脉正常,守上方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按:头为诸阳之会,胸为清旷之区,有形之邪不易侵犯。该病例由于平素湿聚太阴,清阳不展,加之气候变化,使得外湿入侵,内外相搏,生氤氲之气,阻滞中洲,充斥三焦,致 [1-2]中气虚弱,清窍失养。宜升阳益气,治健脾祛湿,通络止痛。选用补中益气汤加苍术、葛根、白芷等口服,同时加吴茱萸、藁本引经入厥阴,川芎引药上行于清窍,诸症自平,取得较好疗效。 病例3:不寐 患者,女,54岁,因失眠不能寐就诊。病史:近2年来失眠多梦,常半夜惊醒。曾服 用安定片、舒乐安定等镇静药物,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症见:失眠多梦,面色萎黄,疲倦乏力,大便溏泄,睡醒偶见脸面浮肿,小腹坠感。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稍滑,脉细弱。中医诊断为不寐(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治宜健脾益气,升清降浊,养血安神,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化裁主之,药用黄芪30g,党参20g,丹参15g,陈皮、当归、枳壳、酸枣仁、茯苓各10g,白术12g,柴胡8g,升麻6g,炙甘草5g,以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 二诊不寐症状明显缓解,已能安稳入睡,无半夜惊醒。上方去丹参、酸枣仁,加木香10g,薏苡仁15g,砂仁6g,枳壳、茯苓、白术各加为15g,继服5剂;三诊诸症皆消,脉正常, 嘱予同仁堂香砂六君子丸口服30d以巩固疗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按:中气不足,营血亏虚,则心神不安,不寐多梦、半夜惊醒;清阳不升,则小腹坠感;脾胃气虚,则健运失司,大便溏泄;脾阳失运,则水湿不化,脸面浮肿;气虚不荣,则面色 [2-3]萎黄。该病例病症虽多,其根本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治宜健脾益气,升清降浊,养血安神。予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加酸枣仁、丹参安神益智,茯苓健脾利湿,枳壳、木香、砂仁理气导滞;诸药合力,症得愈。 体会: 补中益气汤是以甘温为主的培中举陷之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调理脾胃之功效, [3]适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下陷、食欲不振、脾胃气虚等所致的各类疾病。组成方以参芪为君,术草为臣,佐以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加参、芪、术、草得升、柴升举,补而不壅;升、柴得参、芪驾驭,则升提有制。既补脾胃之不足,又可益元气之健行。本研究通过对3例患者的病案分析,表明补中益气汤有扩血管、降血压、抗疲劳、降血糖、抗凝血及增加机体应激能力等效用。上述中医脑病科案例虽症状各异,但皆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两虚所致,运用补中益气汤化裁主之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春兴.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J]. 中医药导报,2011,17(1):1672-1674. [2] 孙桂萍. 补中益气汤临床验案3则[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6):1235-1237. [3] 霍学文. 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疾病验案举隅[J]. 吉林中医药,2010,30(8):1007-1009. [4] 张会莲. 周绍华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神经科疾病的经验[J]. 中外健康文摘,2009,06(12):462-465.
/
本文档为【12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医脑病科疾病效果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