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内向性格能量书

2017-09-05 50页 doc 99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内向性格能量书一、内向性格说明书(1) 性格内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个性特征。它与害羞和具有孤僻的性格特征不同,与疾病无关。它也不是你能改变的事物。但是你可以学着利用它,而不是对抗它。 性格内向形成的原因 性格内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个性特征,是一种用于区分人格类型的简单方法。最早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能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定向以及围绕个人内在世界的主观知觉与认识占优势的人格类型。现在一般认为,内向者的兴趣与专注力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除了亲密朋友之外,不易与他人随便接触,对一般人显得冷漠;待人含蓄、沉默寡言、严肃、敏感;缺乏自信...
内向性格能量书
一、内向性格说明(1) 性格内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个性特征。它与害羞和具有孤僻的性格特征不同,与疾病无关。它也不是你能改变的事物。但是你可以学着利用它,而不是对抗它。 性格内向形成的原因 性格内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个性特征,是一种用于区分人格类型的简单方法。最早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他认为这是一种可能导致以自我为中心定向以及围绕个人内在世界的主观知觉与认识占优势的人格类型。现在一般认为,内向者的兴趣与专注力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除了亲密朋友之外,不易与他人随便接触,对一般人显得冷漠;待人含蓄、沉默寡言、严肃、敏感;缺乏自信与行动的勇气;喜好幻想;情绪活动比较稳定;喜欢有秩序的生活。 虽然内向不可改变,但是你可以学着利用它,而不是对抗它。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 性格内向者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通过对性格内向者的调查得知,他们大多数对自己以外的事情没有兴趣;觉得外面的世界对自己来说太难应付了,每天最开心感到解脱的时刻就是由办公室回到家里的时候;放假的日子,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一定要留在家里;怕跟人群接触,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什么都比不上别人,为了逃避与别人比较高低,在尽可能的范围之内都避免与别人接触;不爱提出问题或者说出自己的见解,怕被人嘲笑自己不够聪明,最终导致工作上及生活上有许多事都一知半解,明知道这种做法不对,但还是得过且过;怕别人看穿自己知识不够丰富只是个半吊子,因此加倍谨慎,与任何人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躲在自己“一人世界”里才觉得有安全感,但同时也觉得孤独,因此也会向往能多几个好朋友,希望自己不要这么怕与人接触,希望可以仔细地去了解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环境,希望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但最终还是不敢迈出第一步,这个恶性循环一直在继续。 内向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1(由于自我意识敏感而产生对人的“紧张症”、“恐惧症”。譬如有些人只要与异性接触,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造成情绪紧张过度,手足无措,双方顿时陷入尴尬局面。 2(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往往是家庭背景。内向者的父母大多数属于不善于达感情或者感情较为淡漠的人。他们认为,孩子就该服从家长,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身为父母应该拿出父母的威严,有家长的样子,也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多数内向者都有这样的经历:从小开始,父母从来不满足孩子浓厚的好奇心,他们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或是提醒少管闲事,做好分内的事。大多数内向者的家长不鼓励孩子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孩子“分心”,对正常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孩子在踏入社会之前的生活圈子只有两点一线——学校及家里。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这就导致孩子在刚踏入社会做事时,缺乏社会经验,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不自知。而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这些孩子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到自己的个人世界,抗拒与人接触。 3(经历也是内向性格形成的条件。内向者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便是经历。有些人一旦遭遇挫折,事情变得不顺,就会钻牛角尖或者逃避,如此恶性循环便形成了内向性格。 一、内向性格说明书(2) 正确对待与改变过于内向的性格 对待与改变过于内向的性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消除自卑感 1(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须从改变认识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要把别人看得完美无缺,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知道,他人也会有不足之处,自己身上也有优点。只有提高自我评价,才能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2(要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增强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做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心理的消除,反而会加重。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优点,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谨慎,一般人都较信任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指出自卑者的这些优点,不是要他们保持自卑,而是要使他们明白,自卑感也有其有利的一面,不要因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3(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鼓励自己:“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或者不妨自问:“人人都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我不也是人吗,”如果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从事自己的活动,事先不过多地体验失败后的情绪,就会慢慢地培养起自信心。 4( 对于怕“人”的内向性格者,首先要引导他们对周围环境里的事物产生兴趣。具体方法是:每天下班之后,不要马上回家,而是要到一个热闹的场所待一段时间,然后回家将所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将他从个人世界里拖出来,让他投入到以前不敢置身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作出详细的观察。过一段时间后,他对接触过而从来没有留意过的事物逐渐产生兴趣,想逗留在外的愿望也随之加强,逗留的时间也自然地增多。 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内向性格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因此必须给自己制订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阶段的要求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 第一周,每天与同事(或邻居、亲戚、室友等)聊天10分钟。 第二周,每天与他人聊天20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10分钟。 第三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做不计时的随意谈心。 第四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家宴,或郊游。 第五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 第六周,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在公共场所尝试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说来,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坚持下去。其实,第六周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对于改变内向性格者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你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也可能觉得毫无趣味,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内向性格说明书(3) 内向者也具有健康的性格 “人上一百,各样各色。”性格是造成人们差别的重要因素。但性格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外向的人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之处,内向的人有优点也有“毛病”。健康的性格并不以外向、内向来衡量,只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性格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弱点,就算是一个性格健康的人。 内向者要想具有健康的性格,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悦纳自我 一个性格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他们了解自我,有自知之明,乐于接受自己。而有些内向者却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确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造成内向者自责、自怨、自卑。比如有的人对自己生理方面的一些缺陷存在自卑,诸如自己的长相平平或长相丑陋,自己的身高过矮、体形过胖不苗条等。有的心理学家建议,悦纳自我应该从接受自己的身体开始。如果你对自己身体的某些方面不喜欢,那么你不妨先将这些内容列出来,然后看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能够改变的。若身体过胖,就可以通过进食低脂肪、低热量食物,通过锻炼身体来改变。而对于那些不能改变的身体特征,如自己的长相、身高、说话声音,则要乐于接受,因为这些特征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 关于心理特征方面,自己要对自己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有客观的认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同先天遗传的关系较大,一般而言是不易改造的。但是人的性格则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的。如果你是一个智力平平的学生,但是你可以通过刻苦勤奋的努力来取得好成绩。所以,我们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对那些能够改变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我们要尽量地去完善,对那些不能够改变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则要采取接受、悦纳的态度。 悦纳他人 善与性格健全的人相处,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接纳别人,人际关系和谐,能与集体融为一体,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而有些内向者则往往不合群,脱离集体,不能与人和谐地相处。这样势必会造成性格的缺陷。 心理学者杰拉德指出:能将内心对重视你的人敞开是健康性格的重要特征。同时,要拥有健康的性格,向别人开放自己的内心是最好的办法。 通常,为了适应社会的各种需求,不与社会发生冲突,大部分人都必须相当程度地压抑自己。在社会生活上这是必需的,只是若压抑过度就会产生身心障碍。所以杰拉德强调,即使在社会生活中频频压抑自己的人,至少也要有一处可以倾诉、发泄胸中的郁闷和不满情绪的地方。这是拥有健康性格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自我开放并非越高越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若一方抱着很高的期望,另一方却关起心灵的大门,两人便无法沟通和交往。所以,敞开自己是发展亲密朋友关系的基本条件。然而,一见面或在公开场合过度吐露自己细腻复杂的心情,怕只会令听者大惑不解、不知所措。所以,自我开放必须看场合,而且要适度,才能培养健康的性格。 内向者培养健康性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一是超强的自控能力。内向者想要改变自己,确实是一个与自己斗争、较劲的、艰苦的、长期的过程,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则无从谈起。如果你是一个容易发怒的人,而你想培养一种豁达、宽容的性格,那么在你要发火的时候,你一定要强行压制怒火,一旦你不能控制,再长的时间也培养不出健康的性格。 一、内向性格说明书(4) 二是科学的方法。性格其实与人的生理(比如血型、基因)、习惯、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方法不科学,往往适得其反,严重的还会引发心理(比如强迫症)或生理疾病。实际生活中要认识到性格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事,一定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方法上要从易到难,步步为营,先从容易的做起,当尝到甜头后,就会增强信心,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打好基础,切忌反复。 三是客观的自我认识。内向者要对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或反想,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这样你在确定目标和方法时就会有很强的针对性,简单地移花接木式的照搬别人的经验往往会导致失败。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最难的往往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但“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川关终属楚”。相信,内向的你一定会成功的。 内向者,你是自己的骄傲 性格内向的人经常感到自己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们羡慕外向者的性格与生活方式,也想着用所谓的“正确方式”来做事情。但我们生活在外向的世界之中,所以“正确的方式”并不总是适合性格内向的人。不必崇尚外向者,内向的你也有属于自己的世界,也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你有值得骄傲的资本,更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 我们生活在注重沟通的世界里,确实重视并推崇外向的特征。但事实上,外向的人也是从别人身上获得能量来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不能因此说这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优势。性格内向的人拥有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观察力更为敏锐,有做出不寻常决定的意志力,以及使外界放缓脚步的潜力,这些好品质,是外向者不具备但却是内向者的资本和优势。 内向者最显著的特征是他们精力的来源:性格内向的人,从他们的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中获得精力。他们善于保存精力,但他们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并体验到不舒服的“刺激太多”的感觉。这种感觉大概像热锅上的蚂蚁,或是迟钝麻木。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需要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免被弄得精疲力竭。当然,性格内向的人需要对他们独处的时间以及在外界活动的时间加以平衡,否则他们会失去很多的机会和人际关系。内向的人就像是充电电池,他们很多时候停止花费精力,并停下来休息,以便再次充电。精力平稳的内向者具有独立思考、高度集中注意力、创造性地工作的毅力和能力。 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外向者喜欢参加外界的活动,喜欢在人多、活动多、事情也多的环境中工作,这样会使他们觉得如鱼得水。然而,与大多数人的认识相反,性格外向的人并不一定就比性格内向的人好交际或更活泼。内向者并不一定就是安静或孤僻的,只是他们的注意力在自己的身上或心里。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适合思考的地方,在那里全面地思考问题,并使自己恢复充沛的精力。世界上许多卓有成就的外交家,如新中国首任外长周恩来、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等人,都不是那种性格外向之人。但是,这一点丝毫不妨碍他们成为对交际能力有着极高要求的职业外交家,而且,他们那深沉的气度、高雅的谈吐、敏锐的思想、一针见血的精辟论断,反倒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个性魅力。 性格外向的人涉猎范围广,并且有很多的朋友或者本身拥有足够的社会经验,使得他们对任何事情都略知一二,是一个通晓多方面知识的人。但他们对体验进行加工时,从外部世界了解的事物并不一定就能扩展其内在世界。而性格内向的人则恰好相反。内向者喜欢深度,他们限制从外部进入的经验,但对每一经验都体验较深。也许,内向者通常只有较少的几个朋友,但与这些朋友的关系都较为密切。他们喜欢深入钻研问题,对某一问题深入性的探讨甚于宽泛性的追寻。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将思考的问题限制为一个或两个,否则他们就会感到压力太大。内向者从外部世界接收信息,思考它并发展它。而且他们会在获取这些信息一段时间后还再次地思考它。 内向者还具有高密度集中的注意力。事实上,要将性格内向的人从集中精力的思考中拉出来是件很困难的事。 内向者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回答问题,但这并不是内向者的缺点,而是意味着他们思考得更深入。因此,内向者对问题的回答内容更充实。内向者的这个优势会让外向者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才能弥补。 内向者会有些许的自负,这也是很典型的优势,因为他们不惯于用别人的看法来评价自己。相反的是,他们能清晰地看到自己每天的成就,因此每天都充满了动力。 内向者在工作中也具有优势,他们天生的克制能力非常值得每个人学习。很多老板评价内向的员工——冷静,工作有规划,考虑周到。内向者没有强烈的冲动倾向,他们会充分思考他 们的行动和其他人的意见,而不是鲁莽行动。内向者在听清楚对方想表达的问题后,再独立地归纳出想法,进行不断反思。这些优良的品质都有助于内向者在工作中取得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内向者有理由保持自己个性的优势。只要好好利用自己的优势,一定会发光发热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才,同时,也能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没有宿命,也不相信宿命(1) 《心理学国际词典》对“内向”的解释是:“„„一种主要的人格特质,其特征是专注自我,缺少社交能力,以及较为消极被动。”对“外向”的解释是:“„„性格外向的特点是对外部世界感兴趣,具有高度的自信,社交能力强,敢说敢做,追求感觉和崇尚权威。”语言学家将褒义词汇赠与外向,而将中性和贬义词汇全都放在了内向身上,内向的人容易遭到误解。 弗洛伊德带给我们的偏见 在20世纪初期,精神分析学者弗洛伊德、阿尔弗雷德与荣格在一起工作,并注意到一个令人困惑的事情。当弗洛伊德与阿尔弗雷德在讨论同一个病例时,俩人的出发点和关注点却完全不一样,由此他们各自发展出了几乎完全相反的理论。荣格比较了他们的工作成果,并加以思考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由于弗洛伊德是性格外向的人,他关注的是外部世界的人物、地点和事物,相信心理发展的目标是在外部世界中发现满意的事物。弗洛伊德的许多理论都从与同事的交流讨论中发展而来。这是典型的外向者性格。而阿尔弗雷德是性格内向的人,因此他的理论和研究重点指向的是个体内部的思想活动和情感发生的曲线。“自卑情结”就是阿尔弗雷德提出来的,它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心理学家。 这三位大师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理论也有了明显的分歧,最终竟然达到交恶的地步,三人停止交往并开始自立门户。就是在那时,弗洛伊德开始将内向用作消极的概念,使得内向这一概念由健康转为不健康,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并一直保持到今天。现在的内向者有诸多不自信,可以说,跟弗洛伊德提出的内向说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他是一个外向者,才把内向者定义为中性词乃至贬义词。 其实荣格的理论可能更为合理一些,荣格猜测我们人类天生就具有某种个性,使我们位于非常内向和非常外向之间的连续体的某一点上。他认识到,如果我们在必要时能在内向和外向这一连续体上自由地移动,那我们就能最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这个猜测后来得到了证实,人类确实会表现出“外向内倾”和“内向外倾”两种特质,而这两种特质的人更能适应社会。 内向者必知:如果弗洛伊德是位内向者,那么他也很可能将外向性格视为一种消极的概念,而让外向者遭遇此时内向者的尴尬和误解。或者如果阿尔弗雷德能够获得更大的名声,也一样会让外向者处于窘迫的境地。想一想,在弗洛伊德之前,人类世界应该是不存在内向与外向之争的吧,也许现在很多人认为内向者是有缺陷的原因是受弗洛伊德的观念影响,现在是时候将这个观点扔掉了,内向者也可以放下心不再受其他人异样的眼光了。 荣格分析 内向性和外向性是人格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 内向性和外向性是著名心理学家荣格首先在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中提出来的,后来逐渐演化成一个描述性格的最为通俗易懂的词语。 荣格首先从精神分析理论出发,提出“内向性”和“外向性”的概念。他根据人们对待外界刺激的觉察或反应的倾向,将其归结为内向和外向两种对立的态度。内向指精神活动的能量指向个人内在的思考和感受;外向指精神活动的能量指向他人以及外部世界。 在荣格看来,每个人类个体都拥有内向和外向两种态度,但只有一种会成为主导,并指导个体的行为和意识,而非主导性的另一态度则通过无意识影响个体的行为。也就是说,每个人其实都有内向、外向两种性格,只是外向者是外向性占主导地位,内向者是内向性占主导地位,两者都可以在内向与外向的连接体上自由移动。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为什么那些取得非凡成功的人,都较一般人更显现出非主导性态度的一面。 二、没有宿命,也不相信宿命(2) 性格内向的人为什么常被误解 谁都可能遭到他人的误解,而内向者因为性格的原因,容易被误解的概率可能比其他人要高一些。遇到有人用有色眼镜看自己,内向者要想办法扭转这种不利的境遇,这就需要时刻展示自己积极向上、健康的一面。 确实,在这个世界上,外向者占到75%,内向者只占到剩下的可怜的25%。因此,外向性格成为主导,而内向性格就显得弱势很多。对内向者来说,总是被动地与外向者进行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很多内向者都不同程度地遭到外部世界的误解,因此会焦虑、苦恼,甚至愈发自卑。 《心理学国际词典》对“内向”的解释是:“„„一种主要的人格特质,其特征是专注自我,缺少社交能力,以及较为消极被动。”对“外向”的解释是:“„„性格外向的特点是对外部世界感兴趣,具有高度的自信,社交能力强,敢说敢做,追求感觉和崇尚权威。”语言学家将褒义词汇赠与外向,而将中性和贬义词汇全都放在了内向身上,内向的人容易遭到误解。 除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内向者本身的精神特征也容易引发他人对自己的误解。由于不能从外部活动中获得主要的精力,内向者需要私人空间恢复精力,并且在讲话前总是显得深思熟虑、字斟句酌。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正确地认识内向者的真正性格,有些人对他们的行为看不惯,有偏见。很多性格内向的人出于害羞、抱歉的心理,不愿意去了解自己究竟为何变成了这样,或者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导致误解迟迟得不到澄清。 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在一些社交场合,内向者看上去并不积极也不太热衷,实际上,他们通常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比如总在思考人们正在谈论的事情,努力跟上人们的谈话节奏。内向者也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说,对内向者的固有看法很多都是片面的。 作为容易被误解的内向者,我们看一下爱因斯坦的例子。 在Denis Brian 的《爱因斯坦的一生》一书中,作者谈到19世纪后期德国的学校教育对爱因斯坦来说是何等的艰难。“他很安静且孤僻——是个旁观者。”因为不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以及他怪异的行为,他竟然被认为有智力缺陷或“智力迟钝”。他从来不会像其他同学一样对问题给出一个敏捷漂亮的回答,而总是犹犹豫豫、吞吞吐吐的。事实上,如果他仍然待在德国的学校,他永远也不会成为显赫的物理学家。幸运的(也有讥讽意味的)是,他的父亲因缺少商业方面的聪明才智而推动整个家庭到了意大利。爱因斯坦的姐姐Maja对他仅仅在六个月内就出现的巨大的变化而感到震惊。“神经质的、退缩的梦想家变成了可爱友善、具有尖刻的幽默感的、好交际的年轻人。是因为意大利的空气,热心的人们,还是他从苦难中的脱逃,”她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后来,当爱因斯坦在瑞士上中学时,最初还担心那里会有像德国一样的令人窒息的环境。但是“Albert非常喜欢那里宽松的环境。在那里,老师与学生自由地讨论有争议的话题,甚至是政治方面的话题——这在德国的中学是难以想象的——并鼓励他们自己设计并操作自己的化学实验,也很少会有什么事故发生”。爱因斯坦在他的生命后期时说道:“不是我是如何的聪明,而是我思考问题的时间更多一些而已。” 二、没有宿命,也不相信宿命(3) 性格内向的人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如果环境不适合,内向者就很可能成为常人眼中怪异的人。正因为如此,性格内向的人往往容易被人误解。 内向者不如外向者的谬论 有人说,内向者就是不如外向者成功。在大多数人看来,外向者有着先天的优势,他们热情奔放、勇往直前,永远是聚会中的焦点、话题的中心人物、镁光灯下的明星。而内向者恰恰相反,他们孤僻不合群、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自己,更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享受不了众星捧月的感觉。因此,就有了内向者不如外向者的说法,也就让大多数人想当然地认为,内向者与外向者相比毫无优势可言。 其实,内向与外向的差异,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两者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异。性格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它不等同于人格,性格是人的一种天性,不同的人对待世界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是人自身很难驾驭和控制的,但是我们能够思考能够学习,我们可以通过知识来构建正确的是非观,以此来控制由性格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做出正确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感性和理性的相互关系。 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致力于研究大脑的生物学性质,他提出一个观点:大脑的生物学性质导致了内向和外向性格的差异。 由于内向者的大脑皮层非常敏感,即使不是十分强烈的外界刺激,比如光线、声音等,也会使大脑产生强烈的反应。因此内向者会逃避周围的世界,以减少自己与外界接触中受到的刺激和因此产生的精力消耗。而外向者的情形则相反,他们的大脑皮层相对来说没有内向者那么敏感,反而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刺激,借以克服自身大脑皮层的迟钝性。也就是说,外界让内向者消耗能量,而让外向者获得更多的能量。 内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差异是天生的,然而人都是随着环境等某些外在因素不断变化的。内向者由于在外部世界中居于劣势,在后天的环境和行为中,一方面需要隐藏自己,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改造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这就使得内向者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外向者表现得更为优秀。正如艾森克所言:“内向者比外向者要‘聪而敏’一些。” 在成功学范畴里,传统观点认为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具有竞争优势,好像外向者的所有性格都是为成功而准备的,而内向者的所有性格特征只会让他们和成功渐行渐远。但这些传统观点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其实,很多内向者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们或是做了公司的老板,或是成为演艺界的明星。内向者往往比较有主见、有创造力,逻辑和判断力也十分出色,沉默寡言却语出惊人。而性格外向活跃的人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各方面似乎都不错,之后可能会举步维艰,很难达到自己所期待的高峰。 虽然不少内向者会表现出悲观和不自信的倾向,但内向者没必要认为自己不如外向者。要懂得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活出自己的风采。信仰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只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只要鼓起勇气突破自我,内向者同样可以成为闪耀之星。内向者和外向者相比,并不是天生就处于下风,内向者不比任何人差,甚至,内向者优势更为接近成功。传统的内向者不如外向者的说法可以扔掉了,这是谬论。 二、没有宿命,也不相信宿命(4) 你是一个内向者吗,生活在一个外向的世界,内向者总是被时时刻刻提醒,内向是一种性格的缺陷,内向者不如外向者,情况真的有这么糟吗, 其实,内向和外向完全是由人的基因决定的,外向的人由于思考的路径很短,能够面对外界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内向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思考的反射弧很长,做出一个反应,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表现在社交场合,外向的人总是能够迅速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左右逢源,成为社交的宠儿;而内向的人却总是反应慢半拍,沉默寡言,好像和社交场合格格不入。 内向的优势恰恰体现在这慢半拍上, 所谓“三思而后行”,内向者因为反应慢,所以留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把事情考虑清楚、考虑周全。因此,内向的人更能够形成远见卓识,能够抵御诱惑,耐住寂寞,而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才精彩。 归根结底,内向者不如外向者,这是片面之词。与内向者相比,外向者确实在某些方面占有优势,但与外向者相比,内向者在某些方面也占有优势。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内向者应该走属于自己的路,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内向性格改造的目标 有些内向者觉得自己没办法改变,就向命运妥协,其实,想要改造内向者的性格,可以从以下目标学习借鉴。 改造目标1:提高判断能力 判断迟缓无所谓,因为有时迅速做出判断,未必是最正确的,也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可是,如果总是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做出判断结果并付诸行动,亦十分不利。因此,经过详细分析、研究有关资料,并在理论上做出结论之后,就应进行决断。当无论怎样仔细地研究和分析讨论,也无法做出最后的判断时,不要畏缩、恐惧不前,而应朝某一方向迈进。小心谨慎固然必要,但不能只慎重而不行动。虽然判断结果会有风险,但如果不做判断、不行动则机会等于零。 改造目标2:多交积极向上的朋友 内向者的最大弱点是对交际活动极为消极。这种类型中有的人只同少数知心的人交往,同一般人关系很浅;也有的人认为,交际麻烦,为此而表现出躲避、恐惧、拒绝或讨厌别人的态度。所以,这种人要么被视为能力低、傲慢、冷酷、薄情和枯燥无味,要么使人感到不可理喻、莫名其妙、令人不快,甚至会被误解为危险的人,从而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因此,内向者即使不愿意交际,也应努力注意使自己活跃起来。而且,应尽可能与更多的人产生同感、共鸣,而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 改造目标3:做事应有自己的格调 内向者交际应活跃,但并不是说,要模仿外向者的交际方法。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譬如诚实、严谨和稳重的长处,坚持自己的风格。内向者,决断和实干的速度一般都不算快,但欲速则不达。切记要踏踏实实地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实践。不要因为速度缓慢而陷入自卑感之中或者埋怨自己。要学习龟兔赛跑中乌龟的精神,不甘落后,有一颗奋起直追的自信心与强大的信念。 改造目标4:刨根问底应适度 有些内向者做事有彻底完成或彻底弄清的倾向,讨厌做事敷衍了事、含含糊糊。这是值得学习的品格,应该保持。但如果拘泥于一事的太圆满,就不会注意周围的事情,这样,便容易产生无暇顾及其他事。在弄清某一件事时,也不要一味追究到底。在与人的关系方面,如果过分刨根问底,就会被认为啰唆、不礼貌。在工作上,如果过于追究某人的失败、错误和责任,有时也会招致怨恨。不是说刨根问底的习惯不好,只不过要适度。因此,不要对他人过于严格和苛刻。如果连细微之处都穷追不舍,就会成为“抠根癖”。所以,应该对此多加注意,尽量避免刨根问底。 改造目标5:发挥内在的独特风格 内向者常常蕴藏着内在的独特风格。不少内向者具有温和、风趣、优雅、细致、纯真甚至神秘等特性,应注意发挥这些特性。应认识到自己的这些内在特性是宝贵的财富。应该坚守只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才具有真正的人性力量。 有意识开拓内在的理想,并反映到实际生活中。内向者不应满足于模模糊糊、朦胧的无意识状态,而应努力使自己内在的理想具体化,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尽量使之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 改造目标6:想象力应实践于创造中 内向者属于“冥想型”,其特点是喜欢沉迷于冥想或空想。这种类型的人,应努力使自己面对现实,发挥其创造力,不要只是漫无边际地梦想或做白日梦。人类曾因梦想“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有多好”而发明了飞机,使想象成为了现实。由此可见,想象是创造之母。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产生各种变化无穷的想法,比如工作时,人们可能产生跳跃性的设想,这些设想都应朝创造性的方向拓展。同时,内向者感受性很丰富,这种深刻、敏锐、新颖的感受性若能朝着创造的方向发展,同时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无疑将会更有价值。 改造目标7:找适合内向性格的职业 内向者,适合以物(书类、机器类、动植物、自然等)为对象,扎扎实实从事的职业。 特别是对于需要耐心的工作,内向型的人更能发挥特长。外向型的人很快就厌烦、放弃工作,而他们却能做得很好,要求周密、细致的工作、规则的工作、单纯反复的工作,都适合内向者。具体来说,适合内向者的工作,有学者、研究者、技师、会计、图书管理员等等。 以复杂的人际关系为主,或是和世间繁杂有相当关联的职业,不适合内向型的人。譬如说他们即使适合做个优秀的经济学者,却不适合担任公司经营者,也不适合做服务业。但是,内向者由于具备了诚实、严谨、忠厚、有耐心等优点,有时在人际关系上,也能出奇制胜。 三、 内向性格的深度挖掘(1) 内向者想要提高自己群体地位的根本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充满自信,坚定信心,努力壮大自己的实力。而实力不是靠恩赐所能得到的,必须靠我们自己积极的努力去主动争取,要克服自卑,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最终你一定会在团队中让领导和同事们刮目相看。 人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面性 荣格提出内向和外向命题,认为一个人的人格中并存着内向和外向两类倾向,只是在平常其中的某一类占优势,成为有意识的态度,居于劣势的列入“个人的无意识”。外向型人,“自我”为外向,“个人的无意识”为内向;内向型的人,“自我”为内向,“个人的无意识”为外向。这有些费解,举个例子就很容易明白了:一些内向者常常会有疑问:“为什么我在某些场合能侃侃而谈,而在有些场合却紧张得磕磕巴巴呢,”其实这就是在一个场合用了偏这一侧的东西,另一种场合用了偏另一侧的东西。 内向与外向经常是和谐共处 很多性格内向者,他们大多对自己不满意,希望自己能外向一点、活跃一点。他们并不知道,有许多性格外向者对自己也不满意,希望能有很好的方法,让他们变得稳重、耐心、成熟一些。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有一个人格纬度理论,他认为人格纬度的一个极端是外向,另一个极端是内向,所以在纬度之间就有许多等次。他认为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者是少数,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人格是可以在纬度上移动的。 人都是可以改变自我的,关键是怎样适应环境,调整自我。因此,无论你是何种类型,大可不必担心自己性格的好坏问题。 其实,每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性格内向者也有很多优点,例如做事认真、踏实稳重等。内向者想使自己变得开朗一些,外向者想让自己变得沉稳一些。但是这些并不是外向者或内向者的特点,它们只是外向性格或内向性格的附属品。 既然如此,内向者就要突破一个世人固有的观点:内向者不如外向者。内向者和外向者没法相比,只有它们的附属品才有可比性。而且这些附属品也不是截然归属于内向者或外向者的。既然人格可以在纬度上移动,在外向和内向之间摆荡,那么这些附属品也可以移植。因此,内向者通过努力也可以具有属于外向者的一些显著的特点,比如交际能力。内向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羞怯,不断进步,也能成为社交达人。 内向者被忽视的原因 内向者不善言辞,不懂得如何向众人全方位地展现自己。这就导致他们在群体中一般没有什么地位,在利益分配过程中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被动地等待组织或其他人的安排。 内向者要想提高自己群体地位的根本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努力壮大自己的实力。 在暑假将临之际,13岁的中学生佛瑞迪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不想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父亲十分惊讶地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是恐怕不容易,因为现在市场不景气,找工作的人很多,而且你性格又很内向,我很担心你。”“您还没弄清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去找。还有,即使我性格内向,市场也不景气,我还是可以找到工作。有些人总是能够找到一份工作。 ”“哪些人,”父亲疑惑地问。“那些会动脑筋思考的人。”儿子回答说。 三、 内向性格的深度挖掘(2) 于是佛瑞迪到一家公司去应征,但是他去晚了,前面已经排了20个人。佛瑞迪眉头一皱,当下写了一张纸条,请坐在门口的秘书转交给里面主持面试的老板。秘书看过纸条不禁微笑起来,他立刻站起来,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了老板的桌子上。老板看了那纸条也大笑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先生,我排在队伍中的第21位,在您没有面试我之前,请不要作决定。” 佛瑞迪自然得到了他想要的工作。他之所以能够在这一群并不乏精明强干者的应聘队伍中脱颖而出,迅速地引起老板的注意和好感,这与其积极主动的态度,以及富有策略性的求职技巧是分不开的。 过分内向者要想在群体中确立起自己的地位,就必须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方法实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启发内向者,就是要促成这种转变的快速实现,使内向者不再成为社会最底层,也不再是最受忽视的人。 内向者在群体中基本上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地位,没有什么实际影响力,也很难出类拔萃成为领导者。内向者的这种生存状况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 第一,内向者不善于运用一些技巧和手段。这些人不懂得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手腕,在处理各种事务上坚持有余,但灵活性不足,他们很难建立自己的威信,也不容易使自己受到别人的欢迎。 第二,内向者不善于表达自己。自己的优点与能力经常不为人所知,留给别人的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特殊的能力,只会干任何人都能干的事。这样很容易受到轻视,也就很难得到重用。 第三,内向者人际关系差。只要你处于一个团队之中,就要面临人际关系的问题。要像干好自己的工作一样,处理好与老板和同事的关系。而且有些团队关系复杂,并非人人都是正直善良的,你就得更加小心。如果你不善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你就极有可能坐上冷板凳。 第四,内向者不善于为自己的长远发展积极规划和争取利益,实际能力跟不上。他们即使是有自己的看法也很难产生影响力,在团队中,每个人有多大的实力就有多大的发言权,这是人类一切外交行为中最基本的一条定律。并且,内向者不会主动加入任何的利益团体,也缺乏给别人带来实惠的能力,而不能给别人带来好处的人,在整个利益关系的链条中,就会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地位。 第五,内向者大多爱面子。如果你因犯错误而使公司遭受损失,但又不主动承认或检讨自己,这样就会让老板和同事对你失去信心。当然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不可能不犯错误,但如果你让公司遭受的损失太重,又不主动承认或者对自己加以检讨,这样就会让老板和同事无法再相信和重用你,他们害怕冒更大的风险,所以只好暂时把你搁置一边,最终也许会被裁员。 其实,内向者被忽视的原因还有很多,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内向者遭遇挫折后,很容易陷入抱怨、意志消沉,往往不去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所在,长此下去,反倒害了自己。所以,与其坐在冷板凳上自怨自艾、疑神疑鬼,还不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行动向他人证实自己,让自己重新焕发光彩。 内向者想要提高自己群体地位的根本方法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充满自信,坚定信心,努力壮大自己的实力。而实力不是靠恩赐所能得到的,必须靠我们自己积极的努力去主动争取,要克服自卑,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最终你一定会在团队中让领导和同事们刮目相看。 三、 内向性格的深度挖掘(3) 内向的人让外向的人感到不安 性格内向的人有时候感到自己与外界格格不入,就好像自己的飞船不小心降落到地球上我们不由得分析一下为什么有这种感觉:性格内向的人较少展示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他们看起来较为疏远冷淡和让人费解。而且,这个社会还是比较崇尚和赞美外向性格的优点,许多性格外向的人以怀疑的目光看待性格内向的人,他们不相信内向者,觉得内向者对这个社会所作的贡献少之又少。让人感到悲哀的是,甚至是性格内向的人都经常怀疑自己是否会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 让我们来看一看可能使性格外向的人产生猜疑的、性格内向的人的一些特性。当你查看以下列表时,请记住:性格内向的人本身可能更让人糊涂;当他们精疲力竭时,他们可能前后不 会表现得很一致。某一天,精力充沛的时候,他们表现得非常健谈和喜爱交际。另一天,精疲力竭时,他们几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可能使那些认识他们的人感到糊涂和困惑。 性格内向的人很可能会: 将精力保存于内在世界,外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也难于理解他们。 专注于思考问题的时候似乎与外界彻底隔离。 在与人谈话前会犹豫不决。 不喜欢熙攘的人群,到处寻找安静。 不注意也不关心其他人在做什么。 小心谨慎地与人交往,只参加经过选择的一些活动。 不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别人不问绝对不会说。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独处或没有足够的时间不受干扰,就会变得焦虑、坐立不安。 以小心仔细的方式思考或行动。 不会表现太多的面部表情或反应。 看一看以上所列的条目,便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内向者做的许多事情都会让性格外向者感到不安。外向者认为与内向者存在两方面最大的不同——外向者行事雷厉风行、快马加鞭;内向者做事慢慢吞吞,深思慎行。 外向者可以边思考边谈话,大声讲话的时候,思路会更清晰。而内向者需要一些时间来重复考虑问题,然后再不疾不徐地娓娓道来。在外向者看来,内向者太过小心了。当内向者讲话犹豫不决时,外向者会很不耐烦。 外向者遇到这样的内向者总是会想:为什么他们这么不自信,他们究竟要怎样才能变得活跃起来,外向者不相信内向者,觉得他们不够爽快,对任何事情都有所保留。 许多内向者不清楚自己正在触怒外向者,同时外向者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无法忍受内向者。其实这是不同的处事方式造成的,不必太往心里去。 内向者比外向者更为神秘,天生比外向者更具有吸引力,因为他们的喜怒哀乐不常表现出来;内向者做事也许会前后不一致,因为他们的精力消失得很快,会影响他们的热情和专注力;他们选择独处,显得安静又含蓄;更主要的是,内向者说话和外向者完全不一样,这些都是造成外向者觉得内向者神秘兮兮的原因。 无论外向者给内向者定义成什么样的概念,内向者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做自己,肯定自己,给自己更大的空间和更充足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强大。 内向相对外向的先天优势 外向者依靠外界获得能量,内向者总是依赖自己,事实上,真正可以依赖的只有自己。只要挖掘出自己的潜能,发掘自己的诸多优点,遇到需要独立解决的事情,内向者就会惊讶于自己竟是如此强大的人。内向者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喜爱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喜爱思考问题。他们在思考中感受到充实,在思考后也可以和众人侃侃而谈,可以做出非凡的成绩;在感知上分析力强,感受精确性较高;在思维上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比较集中,具有方向性。他们也喜爱与人交往,但他们注意选择交往的对象,不愿意把时间无谓地浪费在与人随意的闲谈之中,不愿意在闲谈中浪费精力。 三、 内向性格的深度挖掘(4) 的确,内向者有很多显著的优势,对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来说,优势的表现会有所不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性格内向者具有很多共同的表现,如:善于思考,对问题体验深刻、钻研深入;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富于创造性,富于想象;认真负责,承诺要做的事情就会去做;善于观察,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善于倾听(这在人际交往中显然很重要);与朋友有深入、持久的友好关系;勇于作出重大的决定,等等。 归结而言,优势不是外向者的专利,内向者的先天优势也很明显,这些优势可以帮助内向者在生活、学习中获得成功。 前面讲过,性格内向者,从他们的内在世界,如思想、情绪和观念中获得精力。他们善于保存精力,但他们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并对“刺激太多”感觉不舒服。这种感觉使他们坐立不安,有时则显得迟钝麻木。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都需要限制自己的社会交往,以免被弄得精疲力竭。 性格外向者的精力的来源是外部世界。他们是精力的挥霍者,长时间的置身事外、沉思、独处,或是只与另一人待在一起,难以使他们感觉兴奋。因而,他们会对社会的展示较多——他们很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活动的结果,他们喜欢人群和活动。 通常认为,迟钝是一种缺点,但这要一分为二地看,前提是要看运用到什么力和什么事上。精力来源的差异使得内向者比外向者多了一个独特的优势——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源自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师渡边淳一。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力的五项铁律: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不要得寸进尺,不要得意忘形。 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利根川博士曾说过:“我带有某种迟钝,只能依稀看到对大家来说显而易见的东西。”以此来佐证“迟钝”恰恰能够摆脱世间常识的羁绊,出人意料地取得“世界性的发现”。 钝感力表现在内向型的人身上显得呆头不呆脑,但大多时候是一种思考者的笨拙。达尔文学习数学呆头呆脑,研究生物却焕发灵光;爱迪生非常健忘,却精于发明;陈景润不谙于教学,却长于科研„„ 所谓的钝感力还可以做这样的解释。外向者,是配合客体而思考、感觉、行动,一切以客体为优先,所以,这种人容易受客体的影响制约。反之,内向者并不关心客体,以主体为优先。他们的思考、行动、感觉都来自主体,客体只有副价值。 譬如,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外向者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外国人很感兴趣,进而模仿吸收,严重时甚至失去自我。内向者则是借着交往,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事物的看法和感受等等,检讨国人的优缺点,如果有什么改变,一定是让自己更好。 美国夏威夷大学一位心理学家指出,“有限度”的糊涂对于引发个人的创造力、获得事业成功,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都有益处。实际上,不少成功人士的重要秘诀之一便是“难得糊涂”。 一、 不自信,就是不自信(1) 为什么内向者比外向者看起来不自信,因为内向者和外向者相比,对某一件事情容易退缩,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内向者不愿意去挑战,只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跟不上外界的变化。但是,如果内向者想要具备取得成功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有自信,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就该拥有挑战困难的勇气。 与他人比,缺乏自信 内向者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从而陷入自卑的情绪之中,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由于不能像外向性格的人那样“哗众取宠”,所以总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往往在谈话、办事应酬和行动等方面感到自己技不如人。 内向者往往不与常人比较,他们看到的都是一些极其优秀的人,如果把自己与这些巧言善辩的人相比较的话,显然越比越让自己感到相形见绌,从而丧失自信心。 那么人为什么要与他人比较呢,可以理解为内向者在适应社会方面形成的一种复杂心态。 尽管比较了解自己的内心思想,但是内向者并不了解其他人的想法,总是跟不上外界的变化,因此他们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而且对自己是否与外界环境有所偏差怀有强烈的不安,非常在意他人的想法。 当一个人没有衡量自己是否正确的明确标准时,倾向于通过与他人比较以确定自己正确与否。但由于整个社会推崇的都是那些性格外露的人并以他们为参照系,这样那些模范人物和价值标准似乎正好与自己相反,与他们相比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终于陷入悲观情绪中,使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内向者应该树立属于自己的自信心,走出自卑泥沼。 米勒太太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有作品出版的作家,可是仍然举止笨拙,常感自卑。她有点胖,因此她总是觉得衣服穿在别人身上比较好看。她在赴宴会之前要打扮好几个小时,可是一走进宴会厅就会感到自己一团糟,总觉得人人都在对她评头论足,在心里耻笑她。 有个晚上,米勒太太忐忑不安地去赴一个不太认识的人的宴会,在门外碰见另一位年轻女士。 “你也是要进去的吗,” “大概是吧,”她扮了个鬼脸,“我一直在附近徘徊,想鼓起勇气进去,可是我很害怕。我总是这样子的。” “为什么,”米勒太太在灯光照映的门阶上看看她,觉得她很好看,比自己好得多。“我也害怕得很。”米勒太太坦言,她们都笑了,不再那么紧张。她们走向前面人声嘈杂、情况不可预知的地方。米勒太太的保护心理油然而生。 “你没事吧,”她悄悄问道。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心不在自己而在另一个人身上。这对她自己也有帮助,她们开始和别人谈话,米勒太太开始觉得自己是这群人中的一员,不再是个局外人。 穿上大衣回家时。米勒太太和她的新朋友谈起各自的感受。 “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比先前好,米勒太太。” “我也如此,因为我们并不孤独。” 米勒太太想:这句话说得真对~我以前觉得孤立,认为别人都自信十足,可是如今遇到了一个和我同样自卑的人,之前我让不安全感吞噬了,根本不会去想别的,现在我得到了另一个启示:会不会有很多人看来意兴高昂,谈笑风生,但实际上心中也忐忑不安, 米勒太太想起本地报馆那个态度无礼的编辑来,那个编辑似乎总是对她不冷不热,问他问题,他只草草答复,米勒太太觉得他的目光永远不和自己的目光接触,她总觉得他不喜欢自己。 现在,米勒太太怀疑会不会是他怕自己不喜欢他, 一、 不自信,就是不自信(2) 第二天去报馆时,米勒太太深吸一口气,对那位编辑说:“你好,安德森先生,见到你真高兴~” 米勒太太微笑抬头。以前,她习惯一面把稿子丢在他桌上,一面低声说道:“我想你不会喜欢它。”这一次米勒太太改口道:“我真希望你喜欢这篇稿子,你的工作一定非常吃力。” “的确吃力。”那位编辑叹了口气。米勒太太没有像往常那样匆匆离去,她坐了下来。他们互相对视着。米勒太太发现他不是个咄咄逼人的编辑,而是个头发半秃、其貌不扬、头大肩窄的男人,办公桌上摆着他妻儿的照片。米勒太太问起他们,那位编辑露出了微笑,严峻而带点悲伤的嘴变得柔和起来。米勒太太感到他们二人都自在多了。 海伦?凯勒说:“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希望与他人比较是人的一般心理表现,这是不得已的,然而尽管说自己与社会所推崇的外向性格的人有这么大的不同,但是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就不对了。自卑就是一种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我贬低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自我意识和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是由主观和客观原因造成的。长期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一方面又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了敏感多疑、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自卑使他们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消极应付工作和学习,不思进取。 在自身价值认识之外的不擅长的领域与他人进行比较,也就是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进行比较,显然是吃亏的。因此,不要太在意,与其为这些无聊的事而烦恼,不如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充实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外界带来的紧张感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预警机制,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心理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个体便可聚集可能解决问题的力量。因此,适度的紧张并不见得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内向者和外向者面对外界的刺激和困难,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只是,外向者和内向者由于精力来源和恢复方式的不同,所以紧张感对他们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外向者会因为紧张而感觉到挑战的刺激,会变得更加跃跃欲试,因而让人觉得其意气风发,异常自信。而对于内向者来说,紧张的尺度很难控制,常常成为“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在这种情况下,内向者常常体现出很不自信的一面。 持续的紧张会给内向者带来健康的危害,它会使机体处于一种超敏感状态。在超敏感状态下,许多本不该引起紧张和应激反应的因素成了每天必须要过的关口。例如:受到上级的批评、失去一个客户、考砸了一次考试等,都成了威胁到名誉和前途的恶性刺激。这样一来,身体的重要器官处于自身“自卫性”的生理反应的攻击之中,久而久之,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受到损害,各种疾病乘虚而入。紧张刺激激素分泌,也会作用于人的消化和呼吸系统,造成溃疡和哮喘。紧张刺激代谢所产生的过氧化物可能伤及血管和心脏内膜,诱发心脏病和脑中风。所以说,过度的紧张和应激反应是危害人们健康的毒素。 深入探究紧张对内向者的影响,可以发现,由于紧张是一种情绪,而内向者又习惯于从自身内部——这自然也包括情绪(紧张)——中汲取精力,因此很容易受到紧张的负面影响。紧张会自动地积累放大,成为持续的过度紧张状态。对于内向者来说,这种紧张往往不是诱发行动的动力,而只是退缩的借口。因此,仅对外界的表现来说,内向者确实显得比外向者不自信,那么,内向者如何消除这种外界带来的紧张感呢, 一、 不自信,就是不自信(3) 富有幽默感 内向者应活得轻松些,尤其当自己身处逆境时,要学会超脱,所谓“来日方长”,要看到生活好的一面,让自己无忧无虑,自得轻松。 礼貌待人 如果你对别人施之以礼,别人便会对你以礼相待,也就是说“将心比心”,这样有助于缓解精神的紧张。有时,一声“谢谢”、一个微笑或一次过路礼让,都能使你感到受欢迎。记住,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自我形象。 相信自己 这里所说的自信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自以为是,而要学会自我控制。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不靠自己,我又靠谁呢,如果我只想着自己,我又算什么人呢,如果我现在不想,又待何时,”如果只指望他人把事情办好,或坐待他人把事办好,就可能使你处于被动地位,你也可能成为环境的牺牲品。因此,办任何事情,首先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不要将希望寄托于别人,否则将坐失良机,产生懊丧心理,加重精神紧张。 当机立断 死守着一个毫无希望的目标,不论对你自己,还是对你周围的人,都会增加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一个精明人一旦打算完成某项任务时,就应马上做出决断并付诸行动。当他发现自己做的决定是错误的,就应立即另谋他途。优柔寡断,会加剧精神负担。 学会处世 生活的道路总不会是太平坦的。与周围的人建立友谊,可以增加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减轻精神紧张。不要害怕扩大你的社会影响,这样有助你寻找应付紧急事件的新渠道。 加强交往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帮助你事业成功,使自己减少挫折,这对于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十分重要。我们不需要那种只会教训人“给我听着,你该这样做”的朋友,我们所需的是鼓励我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够支持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那种朋友。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安排时间,是改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挑战不可能的任务让自己变自信 为什么内向者比外向者看起来不自信,因为内向者和外向者相比,对某一件事情容易退缩,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内向者不愿意去挑战,只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跟不上外界的变化。但是,如果内向者想要具备取得成功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有自信,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就该拥有挑战困难的勇气。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就只能画地为牢,最终将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而无法晋升。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业绩更上一层楼,如果你想让自己攀爬到事业的最高点,那么就请带着一颗挑战之心去工作吧。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以培养世界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销售员实力的实习题,让学员去完成。在克林顿执政期间,该学会推出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 8年间,无数的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该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布什总统。并且,布鲁金斯学会许诺,谁能做到,就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与他。许多学员对此毫无信心,甚至认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们自己去购买,把斧子推销给总统是不可能的事。 一、 不自信,就是不自信(4) 然而,有一个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却做到了。这个推销员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 乔治?赫伯特信心百倍地给小布什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一次,有幸参观了您的农场,发现种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子,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小斧子显然太轻,因此您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 后来,乔治收到了布什总统15美元的汇款,并获得了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 你是那个谨小慎微、惧怕未知的内向者吗,我们要明白,只有勇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才会找到自信的力量。 工作中也一样,大多数内向者认为,要想保住工作,就必须稳住自己的职位,对于那些有些难度的事情,还是躲远一点好。其实,如果你总是让这种职场懦弱思想充斥头脑的话,那么注定永远只能从事一些低层的平庸工作。 有位老板在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员工时说:“我们所急需的人才,是拥有进取精神,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人。”所以,敢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职场勇士”和事事求安稳的“职场懦夫”,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 在成功者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在他们眼里,越是不可能做成功的事,越可能成功。因为只有敢于去挑战那些别人所无法完成的任务,才能真正让自己脱颖而出, 成为真的“职场英雄”。 Lucy在一家电视台主持娱乐节目,在她工作的第二年,总监突然给了她一项任务,原来是让Lucy负责这期元旦的节目统筹。Lucy做主持一直都是兢兢业业的,但是她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只会做自己的工作,从没留心过身边的同事做事。统筹是一个大管家式的工作,级别不高但是关系重大,需要维护广告商的关系和挑选合格的供应商。Lucy担心自己胜任不了统筹工作,就一再向总监反映:“我的经验还不够,我怕胜任不了元旦晚会的统筹工作。” 结果,总监只好从新闻部借调来主持人当元旦那期的司仪。到了年终时,总监对Lucy的年终评定是“工作能力一般,没有见过Lucy做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项目”。后来,每逢重大的项目,总监都会用其他人换下Lucy。 内向者如果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一定要改变这种缩手缩脚的胆小心理。每个人的潜能都是非常大的,越相信自己,你所能完成的工作就越多,做得也就越好。 去挑战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满足自己的自信心吧,这也是表现自我的一种方法。在外向者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世界,通过适度的变通将这种自信表现出来,对内向者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内向者比谁都讲究完美 追求完美是人类正常的渴求,但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因为现实生活中“完美”这个词的诞生原本就伴有缺憾,世界上本无完美之事物,如果你一味地将追求完美的茧一层一层地裹在身上,那么你最终也会栽在这重重的束缚之上。 无论是内向的人还是外向的人,都会不同程度地追求完美。可以说,能将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也许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潜藏的目标,但是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受到完美的蛊惑,他们会在内心预设一个接近甚至就是完美的目标,然后不遗余力地向着这个目标迈进。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完美”成为生命中一定要承载的重荷,但是,这个目标却很难达到,渴望成功的巨大压力以及失败后的沮丧感,让内向者越发自信不起来。所以,人生旅途中,内向者永远不要背负“完美”的包袱上路,否则你将永远陷入无法自拔的矛盾之中。 一、 不自信,就是不自信(5) 内向者很多时候是完美主义者,因为他们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审视的好处是内向者对自己更了解,坏处是对自己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对事情的规划也是高标准,严要求。一旦太讲究完美,内向者就把自己带入了死胡同,因为对事物的苛刻要求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让他们总是处于不安和怀疑之中。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完美主义等于瘫痪。很精辟地阐明了完美主义者的害处。 在远方的城市里,来了一个老人。这老人一看便知是来自远地的旅人,他背着一个破旧不堪的包袱,他的脸上布满了风霜,他的鞋子因为长期的行走,破了好几个洞。 老人的外表虽然狼狈,却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论是行走或躺卧,他总是仔细而专注 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 老人的外貌与双眼组合成了一个极不统一的画面,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人们窃窃私语:这不是普通的旅人,他一定是一个特殊的寻觅者。 但是,老人到底在寻找什么呢, 一些好奇的年轻人忍不住问他:“您究竟在寻找什么呢,” 老人说:“我像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发誓要寻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娶她为妻。于是我从自己的家乡开始寻找,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一个村落又一个村落,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女人。” “您找了多长时间呢,”一个年轻人问道。 “找了六十多年了。”老人说。 “难道六十多年来都没有找到过完美的女人吗,会不会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女人呢,那您不是找到死也找不到吗,” “有的~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完美的女人,我在三十年前曾经找到过。”老人斩钉截铁地说。 “那么,您为什么不娶她为妻呢,” “在三十年前的一个清晨,我真的遇到了一个最完美的女人,她的身上散发出的非凡的光彩,就好像仙女下凡一般,她温柔而善解人意,她细腻而体贴,她善良而纯净,她天真而庄严,她„„” 老人边说,边陷入深深的回忆里。 年轻人更着急了:“那么,您为何不娶她为妻呢,” 老人忧伤地流下眼泪:“我立刻就向她求婚了,但是她不肯嫁给我。” “为什么,为什么,” “因为,因为她也在寻找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 生活中许多人就像这位老人一样,终生都在寻找一位最完美的伴侣,寻找一份完美的工作,寻找一种完美的生活,然后日子就在这种寻找中如白驹过隙般流走了,完美是一座心中的宝塔,你可以在内心中向往它、塑造它、赞美它,但你切切不可把它当做一种现实存在,这样只会使你陷入无法自拔的矛盾之中。 的确,事事追求完美,万事皆要拼命做好,表面上看是一件好事,但它却会使你陷入一种生 活的瘫痪。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等待尽善尽美实际上是一种惰性,实际上,一个人在为自己制定一些尽善尽美的标准时,本身就已经意味着不会去尝试任何事情,因为只有尽善尽美的时候才能执行,没有尽善尽美,当然就不去执行。人不可能完美,但需要不断追求,不断接受完美。但是在追求过程中,人们需要走出完美的误区,去善待他人,善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走极端,从而获得轻松快乐的每一天。 内向者必知:这个世界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一味地追求完美,除了让自己时刻承受巨大的压力之外,也不可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同,长此以往,只会让自己不自信。 测试:你是否太过追求完美, 1(你会因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而懊悔不已吗, 2(自己或别人若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都应该受到责备, 3(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努力只是白搭。 4(不管做任何事,我都力求完美。 5(对许多事,如果不能达到理想的标准,我宁愿放弃,也不要让自己做的事情有缺陷。 6(我不会因对现实问题的考虑,而降低对事情品质的要求。 7(我相信只要尽力,任何事都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 8(任何小失误,我都不会轻易地原谅自己。 二、不能立刻适应新环境(1) 现实和环境总是客观的,一个人要么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以求外界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要么另择目标或重选方法以适应环境,但绝不能选择脱离或逃避现实,怨天尤人。以微笑、幽默的心境面对现实,适应环境,保持简单的生活,你将如扎根石缝的青松,在一方天地里展现自我的精彩。 适应新环境需要时间 环境本身是无情的,但也是公正的,它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环境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对于环境却有主观能动性。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去改变环境,到一定时候,逆境也可能转化为顺境,也就是说人在逆境的情况下,也可能获得成功的机遇。 而在适应新环境这件事情上,能力和速度因人而异。外向者很容易适应新环境,内向的人则进展缓慢。拿职场就职来说,外向者进入公司后用不了几天就能够与大家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甚至还能开玩笑逗乐;而内向者即使过了几个星期,内心的紧张感依然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日复一日,即使过了一个月甚至更久,依然精神紧张得不能放松下来。 一般而言,内向性格的人适应新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他们对旧环境天生有一种依赖,熟悉环境需要他们做出很大的努力才能适应,这种熟悉感得来不易。内向者在儿童时期就表现出这种征兆。比方说,每次换班级时,内向性格的孩子总是显得孤单,给人无助的感觉,甚至格格不入,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融入集体。在这段过渡时期,内向的孩子会默默地努力克服自己的不安,尽量去适应新环境,但时间并不会有效缩短。尽管十分清楚旁边座位坐的是同龄的孩子,但是也会因交往困难而陷入深深的烦恼之中。 他们非常羡慕那些外向型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能够主动与他人搭话,并且能很快与其他人成为好朋友。 其实,适应期较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时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内向者就可以适应新环境,并找到新的朋友了。 内向性格的人成年后,还会遇到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问题。比如经常有人觉得自己在与他人沟通时总是显得比较笨拙等。可以说,这也是需要通过时间才能得以解决的问题。但是与儿童时期不同的是,成年人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会对这个问题产生其他的认识和理解。 确实,能够快速融入环境的那种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抢得先机,占到便宜。比如,面对现代社会,调动工作、调换岗位、职务升迁、扩大交易伙伴等变化的次数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员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情况增多,而每一次变化恐怕都会让内向性格的人感到十分苦恼。 因为不能及时地应对变化,所以内向性格的人常常落后于外向性格的人。但是内向性格的人凭借自身慎重和不断努力的韧劲,最终还是会得到大众的广泛肯定与认可。外向性格的人却可能因为他的适应能力,而使别人的警惕性增强;性格内向的人的笨拙有时却能够给别人带来信赖感。 内向的人经过多次这样的磨炼,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适应新环境的固定套路,他们会遵循这样的套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对新环境的适应。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内向的人在适应几个不同的陌生环境的时候,所付出的时间大致是相同的,而效果则会因为新环境对他的态度而异。 二、不能立刻适应新环境(2) 内向者虽然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但并不代表不能适应,也许速度慢会被认为是内向者的劣势,其实这里边也包含着一个隐性的优势。作为内向者,适应新环境的时间比外向者长,这也造就了在适应过程中注意到了更多的信息和细节,这些信息和细节让内向者一旦适应新环境后,就更有适应力。 除了环境,在对待事物的适应性方面,内向性格的人也经常略显愚笨。某一件事情对于外向性格的人来说,尽管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或者操作,但是,只要他们掌握了后,就能操作自如;与他们相比,性格内向的人无论如何都要搞清楚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操作才有这样的结果。他们总爱刨根问底,否则就不能心安理得。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解释,他们就会埋头钻研,直到最终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正是因为这种执著的个性,很多领域的专家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面对新环境,精神难松弛 内向的人一般面对新环境,精神很难松弛下来,更不善于随机应变地转变角色。一个人能否适应新的环境,有的因客观困难,有的因主观问题,更多的是主客观方面都有原因。即使勉强要求内向者适应各种场合,他们也总是难以做到位。这就需要内向者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行为,达到与客观环境和睦相处的协调状态。社会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较强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对待、处理和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这是衡量和判断社会适应性的关键和核心因素。 2(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为了某种需要,任何一个心理健康者,尤其是青年人,应该具备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内向者尤其应该注意。 3(较强的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一般地,情境是指个人行为所发生的现实环境与氛围,分狭义情境和广义情境两种。狭义情境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发生的场所、氛围,交涉对象的态度、情绪等,如考核、演讲等场合;广义情境是指宏观的社会历史进程,国际形势等。狭义情境受广义情境影响和制约。 内向者最好能够在不同时空和各种情境中保持自己的心理状态平衡,并充分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和优势。 综上所述对内向者来说确实有些困难,当然,很多事情没有必要那么勉强,不需要主动或刻意迎合某些事情,为了新环境而刻意改变自己。 能否面对新环境做到如鱼得水的程度,对内向者来说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只要能与新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适应起来没那么困难或者排斥,能在某种程度上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去面对新环境,以求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另外在力不能及的情况下,内向者能另择目标或重选方法以适应新环境。 最忌讳的是,内向者脱离现实或逃避现实。他们或许有美好的理想,但却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又置客观规律于不顾,因而理想成了空中楼阁。于是内向者便会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逃避现实。 在新环境下,内向者精神难以松弛,也许会遭到周围人们的指指点点,但内向者要时刻记住,我们应有“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的精神,若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便会失去自主性,焦虑也会由此产生。人生活在现实之中,没有一个人不被他人评说。嘴是别人的,你无法控制。所谓“人品”之“品”便是三张嘴。在风气不正的环境中,人品之好坏,常是由人说成的,所以做人必须有自己的原则。若老是考虑“对不对得起别人,”“别人会如何看我,”等问题也就失去了自我。看上司的脸色办事,看朋友的面子说话,四面讨好也许可能会落得四面楚歌。 二、不能立刻适应新环境(3) 但另一方面,内向者也应该注重朋友的忠告。在精神无法承受新环境带来的不适时,及时找朋友倾诉。 在内向者精神难以松弛的情况下,不妨时常流露出一些儿童的天性,即所谓回到童年,这对沟通人们心与心的交流还是比较有效的,它可以为人际关系起到润滑的作用,即使自己仍然不苟言笑,但是毕竟大家都愿意接受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的人,如果能够在相同水平上进行交流的话,那么或多或少也能改变自己的状态。 现实和环境总是客观的,一个人要么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以求外界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要么另择目标或重选方法以适应环境,但绝不能选择脱离或逃避现实,怨天尤人。以微笑、幽默的心境面对现实,适应环境,保持简单的生活,你将如扎根石缝的青松,在一方天地里展现自我的精彩。 不能迅速调整突然的变化 内向者适应新环境会花去自己很多时间,但这带给内向者的压力还不是特别大,毕竟适应新环境通常都会预留一定的适应时间。内向者完全可以从容按照自己的节奏去适应新环境,不用与外向者相比。但是面对突然的变化,内向者不能迅速调整自己,这就会直接导致他们非常吃亏。 比如内向者到了一个新的公司,或者公司岗位调整,项目突然变动等,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慢慢适应,必须及时做出反应,最起码不能犯错,这个时候,内向者就要启动应急模式,让自己的小宇宙爆发出超能量来解决这一难题。成年内向者已经掌握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特殊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特殊的途径解决,这就是通常人们形容的“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确实,性格外向的人在面对这些突发的问题时更容易抢得先机,占得有利形势。由于现在社会人员流动性大,调动工作、调换岗位等需要面对新环境的情况大大增加,而每一次变化都会令内向者感到十分苦恼,面对这种情况,教内向者以下几点以备不时之需。 1(面对一个突然的变化,无论是发生什么事,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自卑退缩,被动地等别人来理你,而应该有一种愿意主动“凑热闹”的态度,别人在玩,你可以欣赏,别人聊天,你可以倾听,然后找机会加入。 2(观察大家的共同话题和兴趣,自己也要学习一些常识和技巧,和别人有共同的活动乐趣,才有可能共享快乐。即所谓先讲共性,再求个性,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3(在新环境中寻找价值观和自己较为接近的人成为好朋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 4(有些内向者,就是不喜欢自己周围的人,因看不惯别人而不愿意与别人交往。这样使得自己的交际圈子越来越小,性格也就变得越来越孤僻。每个人都愿意成为一个让别人喜欢的人。然而让别人喜欢和喜欢别人是互为因果的事,周围的人你都不喜欢,你一定为周围的人所讨厌。所以,改变一下态度,先学会喜欢别人,只要你善意地、真诚地去对待别人,就一定会 发现别人身上的魅力所在。善意地欣赏别人,赞扬别人,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掌握这些技巧,内向者在面对突然的变化时就会变得反应灵敏。也许内向者常常在这方面比不过外向者,但是凡事有其害必有其利,内向者凭借慎重和坚持的特质,还是能够得到公司广泛认可的。有时,内向者表现出的迟缓,反而会是自己职场生涯的护身符。 二、不能立刻适应新环境(4) 心理学家比较了外向者和内向者面对变化时的反应后发现:内向者面对变化一般会选择有条不紊的方式来调整自己,而外向者则雷厉风行地执行自己的理解。奇怪的是,内向者的调整虽然缓慢,但长远来看却很有成效;而外向者的调整虽然迅速,却常常出现偏差。在对变化的解读上,内向者技高一筹,但这种优势却抵不过外向者的先声夺人。 这跟现在生活在一个外向型的世界有很大的关系,外向者崇尚的是,你可以犯错,但不能拖延时间,面对变化,一个人的迅速调整才是别人乐意看到的。至于会不会犯错,则是另外一回事,对于这一法则,外向者心领神会,他们知道唯有动起来,才是世界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内向者的迟缓变成了对外向者世界的一种“不合作”,也就直接导致内向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面对变化,外向者适应的非常快,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迅速地迎合新环境。而内向者却像含羞草一样,一经外界变化的刺激,就收拢起来,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但是,身为内向者你要清楚,面对瞬息变化的大千世界,必须调整自己迅速适应突发的变化。虽然调整起来确实要花费自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这是自己的劣势要正确看待。既然如此,就要用优势来弥补,如果速度提不起来,可以利用“慢”来增加调整的效果。 请给内向者时间,相信他们会交出一份不一样的成绩单。 内向者的慢节奏是把双刃剑 “慢”通常都被大多数人理解为是一种缺陷,人们对“慢”也持有保留意见。《牛津词典》上对慢的解释是:“容易理解的、迟钝的、无趣的,学得费力的,冗长乏味的,懒散的,行动迟缓的。”相信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诸如此类的词语被用在自己身上,即使你是一个内向者,即使你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表现。 接触一个新环境,或者面对变化做出调整,内向者总是比外向者慢半拍。不管内向者如何努力,在“快”和“慢”之间似乎总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内向者只能望“沟”兴叹。久而久之,内向者就会觉得:既然不能快,索性就慢工出细活吧。 确实,有些事情急不来,比如刺绣、丝画等精细手工制作,必须一步一步来完成,着急出不了细活、好活。在这里,“慢工出细活”包含着一种责任心强的积极心态,一个“细”字体现了工作的高标准,一个“慢”字意味着出成绩的一般规律。 但是,对“慢工出细活”的理解不能偏颇。生活中,有的人认为“细活”都是“慢”出来的;甚至把“慢”作为躲避工作的“护身符”、“挡箭牌”,认为“慢才是负责任的做法”。这种想法反映到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是办事不讲效率,作风拖拉,一天能完成的工作非要拖上三五 天,一周能完成的工作非要用上十天半个月。 出现这些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内向者把时间与任务画了等号,认为时间到了任务就算完成,有了过程就有了成绩。这在表面上看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其实更是一个性格问题,说到底是对工作、对同事不负责任,久而久之,既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更养成了散漫、拖拉的坏作风。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讲质量、求精品,但也应该讲效率、重效益。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工”,不能急于求成;能“快”的时候,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就应该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其实,“慢工”与“细活”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慢工”未必出“细活”,有些“细活”也未必出自“慢工”。 所以,内向者要意识到,在当下“快即是好”的消费文化中,加速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二天性。英国心理学家盖伊?克莱斯通认为:“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迅速、省时及效率最大化的内在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与日俱增。”当人们抱怨自己很忙,分身乏术时,也许是在暗自得意:“瞧,我多么重要,我的精力多么充沛。” 而精力充沛常常被用在外向者的身上。然而,说到专注度和持久力,却是内向者更为突出。做事快更像是应激行为,慢却是一种从容操控。速度快体现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作为处事的态度更容易被外向型世界所接受。慢体现的是一种哲学,讲究的是效果和享受,这种对世界的理解方式更符合生活的本质。 相比快而言,慢是一种更迷人的生活节奏。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快带来的刺激感,只会为你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唯有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才能摆脱压力。尝试放慢速度,达到“走慢些,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的境界。 作为一种做事的形式,快慢本身没有对错而言,如果将速度快慢看成衡量成败的标准,那就错了,把事情最终做好做到完美才是最重要的。赛维特博士说:“什么都要比别人快的心理,将让我们陷入泥潭。”快未必带来成功,慢也不代表一事无成。 实际上,忽略快慢的问题,只看最后的结果,内向者因为慢反而能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取得让人赞叹的成绩。龟兔赛跑的例子,能很好地诠释乌龟虽然行事缓慢,却能凭借自己的“慢”成功地到达终点。 内向者必知:如果你习惯急事缓做,那就该规避拖延的行为,慢不要紧,只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是值得肯定的。内向者不要跟外向者比快慢。一件事情,开局阶段的快慢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做事最重要的是结果。试问,开局快和结局好,聪明人更能权衡出哪个对自己才最重要。 三、 克服社交恐惧症(1) 社交恐惧症只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一定要勇敢正视,尽快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走出惧怕的阴影。内向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谁都会遇到社交障碍,只有越过这道障碍,才能正常地和他人交往。 突破内向的社交障碍 你是否有社交恐惧症 下面这个测试主要测你的社交恐惧程度,请认真作答: 1(在人面前脸红,你很难受。 2(聚会及一些社交活动让你害怕。 3(害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讲话。 4(你常回避和你不认识的人进行交谈。 5(你回避任何以我为中心的事情。 6(让别人议论是你不情愿的事情。 7(你不能在别人注视下做事。 8(你害怕当众讲话。 9(看见陌生人你就不由自主地发抖、心慌。 10(你梦见和别人交谈时出丑的窘样。 评分分析 本题有四个评分等级,分别为“从不或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总是如此”。选择“从不或很少如此”得1分, “有时如此”得2分, “经常如此”得3分, “总是如此”得4分。请计算总分。 1,9分:你没患社交恐惧症。 10~24分:你已经有了轻度症状,照此发展下去可能会不妙。 25~35分:你已经处在社交恐惧症中度患者的边缘,如有时间一定要到医院求助精神科医生。 36~40分:很不幸,你已经是名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了,快去求助精神科医生,他会帮你摆脱困境的。 社交障碍并不是说内向者才会有这种状况,外向者也有可能会出现社交障碍。一般来说,外向者的社交障碍并不明显,很容易在社交场合如鱼得水。但是一旦遭遇重大挫折,外向者也可能患上社交恐惧症。 内向者由于习惯上偏重于自己的内心活动,因而放在外界的精力相对少,社交障碍要明显一些,更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内向者的社交恐惧症是由内而外的,还没有和外界接触,就已经形成了社交恐惧症。 内向者唯有真正地认识到自己这种情况,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社交恐惧症的具体表现是: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 社交恐惧症主要可以分成两类。 1(一般社交恐惧症 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会害怕自己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更不敢捍卫自己的权利。 2( 特殊社交恐惧症 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惧症,你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你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惧。推销员、演员、教师、音乐演奏家等等,经常都会有特殊社交恐惧症。他们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常常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愣在当场。 内向者社交心理障碍的原因,究其根本是内向者喜欢剖析自我,反省自我,当剖析和反省过于厉害时,就会对自己的社交表现产生怀疑。他们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交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便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三、 克服社交恐惧症(2)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人前表现得完美,内向者也不例外,内向者渴望自己能有好的表现,又因为自己的性格特点,怕表现得不好,结果就有了恶性循环。正是这种行为使得内向者在社交中产生自卑、猜忌、惧怕等一系列心理,这些心理让内向者在交往中与人形成隔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那么,内向者该如何改正自己的这种缺点呢,心理学上给出内向者如下的建议: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 5(找个可信赖的倾诉对象,有烦恼时一定要说出来。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6(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思考,不断自己才能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社交恐惧症只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一定要勇敢正视,尽快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走出惧怕的阴影。内向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谁都会遇到社交障碍,只有越过这道障碍,才能正常地和他人交往。 数来数去,朋友就那么几个 告别“独行侠” 很多内向者总是会说:“心情不好的时候,拿着手机,看着上面的电话簿,发现自己的朋友就那么几个,也找不到谁可以聊天。”所以,内向者总是羡慕外向者有很多朋友,很多聚会,嫉妒外向者总是可以畅所欲言、谈天说地,没有冷场的时候。 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内向者从其内在世界的想法与形象中吸取能量,若是长时间与他人在一起,他们就会感觉到能量枯竭。而外向者从外在世界的人与事情中获得能量,若是长时间独处,外向者可能会不耐烦。 外向者容易被外在的人和事所吸引,需要通过与人交往来获取动力,所以他们对陌生的话题、环境及人物毫不抗拒,更抱有浓厚兴趣。所以,外向者有出色的社交能力;而内向者则正好相反,他们比较依赖从内在反省及深度沉思中吸取能量,为了保持本身的专注力,他们很少与外界交流,往往在社交上很封闭。 那么,内向者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多交朋友。 电影《功夫熊猫》中的那只憨态可掬的熊猫阿波,它之所以最后能够成为众人眼中所羡慕的“一代大侠”,除了它自身刻苦勤奋的努力外,还要归功于它的那些师哥师姐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估计“一代大侠”最后还得落个惨败。 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多个朋友多条路。人类在相互交往中寻求着安慰、价值和保护,正是这种星罗密布的关系使人们不至于独自与这个世界抗争。 内向者如果一意孤行地只想保持现状地拥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偶尔还想做“独行侠”,你觉得这样的人生会成功吗,连故事中的阿波都知道“一个人的英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克敌制胜就要讲究“团结合作”。那么你呢,你是否也应该学学聪明的阿波,毕竟“独行侠”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 书上说:“想学会做事,首先学会如何做人。”所谓的做人就是要参与社会交往,在社交圈里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如果你想自己的人生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扩大自己的人脉圈。 三、 克服社交恐惧症(3) 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只懂得在自己的世界中存活,而不懂得跨过那片紧紧相邻的海域。是啊,如果我们一直就是这样一个人飘忽不定,而且不懂得与人交往的话,那么你就永远都只能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粟,守着沧海到老。 在如今这个强强合作的社会中,再也不会是你一个人行走的“江湖”了。毕竟社会这片“江湖”有深有浅,变幻莫测,想要一个人获胜,几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所以,想要打出自己的天下,就应该找准那个与自己结伴而行的人,让寂寞的孤岛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其实,如果你想要在生活中得到更多,你就应该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哪怕用尽100%的力量也不足以最后胜出。而如果多个人分别贡献出一点力量,那么就能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很多人觉得独行是一种“耍酷”,其实他们已经扭曲了“酷”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独我,是一种让大家都心悦诚服的气质,所以千万不要学做一个已经被时代所淘汰的“独行侠”。我们都知道在商业圈中,大凡生意人一般都很注重合作,因为越注重合作,越能够事半功倍,这在商业圈中也是一个普遍的定律。 所以,要想在如今这个日益发达的高效时代生存,那么就请告别“独行”的时代吧,因为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只供个人独展绝技的舞台。 朋友的力量就在于,当你痛苦、消沉、想发泄心中郁闷的时候,他会无条件地来到你的身边,真心朋友是人生路上的伙伴,要想拥有这样的朋友,自身也要以诚相待。 如何交到真心的朋友 人际关系广泛是好事,但如果你不能把“数量”转化为“质量”,那么就可能落入“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的局面。所以,人际关系的范围广固然重要,然而能在其中寻找到自己关键的朋友更为重要。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模式,一个人拥有两位重要的童年时代的朋友、两位重要的成人朋友,在他所接触的人中只对一两个特别有感情。这样的社会关系虽然数量少,但无疑很深厚,都是能在关键时候帮助自己的人,比大量的泛泛之交更有益。 为数很少的挚友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作用。若没有他们,你几乎无法成就任何事。大部分人在选择朋友时并不谨慎,甚至根本不在意,以为朋友自己会出现;有许多人选错了朋友 或选了太多的朋友,却没有有效地加以利用。只有在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基础上谨慎地选择朋友,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那么应如何选择关键的朋友呢, 若你的事业已有小成,请列出迄今为止给了你最大帮助的10个人。按照你的受益程度的高低把他们排列出来,并为他们评分,10个人的总分为100分。 一般情况下,过去给你最大帮助的人,将来也可能会给你帮助。但不要忽视了,名单中有些以前对你帮助不大的人,他们或许由于地位和条件的改善具有成为你关键朋友的潜质。然后再列一份名单,按照朋友的潜质重新排列、重新打分,总分仍是100分。根据这两张表,你就可能找到对你最有利的重要朋友。 另外,与关键的朋友的关系应建立在以下5个属性上: 1(彼此喜欢对方 这是5个属性中最重要的一项。如果你不喜欢对方,你就不会和他有密切的关系,同样地,他们也不可能喜欢你。太多的人在自己不喜欢的人身上花太多时间,这完全是一种徒劳的浪费。虚伪的应酬很难受、很累,代价也很高,还会使你没有时间做重要的事情。 三、 克服社交恐惧症(4) 2(对彼此的能力十分尊崇 如果你仅仅只是喜欢一个人,而对他的能力并不看重,那你一定不会和他进一步发展更深入的关系。同样,如果你希望得到某人专业的帮助,你必须让他对你的能力充满信任。 3(分享彼此的经验 分享经验,特别是痛苦的经验,有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你正在进行一项艰难的工作,你可以试着邀请一位你喜欢而且能力不凡的人加入到你的工作中,使这份关系深厚而又有结果。如果你现在没有痛苦遭遇,就去找个可以分享事情的人,让他成为你的一个重要朋友。 4(有福同享 朋友之间需要有福同享,双方都必须经常为对方付出,这种付出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才做出的行为。在工作中,很多人忘了有福同享,于是错过了许多加强关系并为未来贮存的良机。 5(互相信赖 自己无法信赖某人,就不要试图和他建立盟友关系,因为不能互相信赖的盟友关系不会长久。想要得到信赖,你必须时刻真诚,如果对方怀疑你的真诚,信赖感就会消失。 内向者要记住,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数量少但程度深的社会关系,都比广泛而肤浅的关系要强。一定要精心挑选你的重要朋友,始终记住:拥有关键少数的挚友比拥有很多的泛泛之交更有益,这就是人际沟通的社交原则。 要和陌生人说话 在生活中,几乎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主动去搭理一个不相干的陌生人。外向者如此,内向者这种排斥的心理尤其厉害。其实,很多时候,朋友都是从陌生到熟悉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一个能和陌生人都能侃侃而谈、相见如故的人,那他的人缘肯定不会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它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生理的需求指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等关乎生理机能正常运转的需求。 安全需求是指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性、家庭安全等。 社交需求是指友情、爱情等。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尊重需求是指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的需求有道德、创造力、自觉性、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其中,社交需求位于中间,是人类需求从低级过渡到高级的必经阶段。每个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也就是能吃饱睡好、人身安全有保障后,都会产生社交需求,内向者也不例外。 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容易羞怯,所以面对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时他们更习惯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内向者要提高自己的社交水平,首先应该学会与陌生人接触。 著名记者阿迪斯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陌生人,只有还未认识的朋友。”仔细想来,我们的朋友中又有哪一个原来不是陌生人呢,说不定你和陌生人的偶遇,还会发展成为一场终生不渝的友谊呢~ 几米的漫画作品《向左走,向右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都市里的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认识,却一直生活在一起。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与陌生人打交道。同时,在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当中,可能都与陌生人有着或多或少的机缘。 三、 克服社交恐惧症(5) 内向者也许会认为,结识陌生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毕竟我们不认识他,不了解他,贸贸然就上去打招呼,就是一种冒险投资。可是内向朋友你要知道,结交陌生人的确是需要一定的眼光的,不是说所有的陌生人都值得我们主动地去接触,关键一点就 是你要学会结交那些不同行业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结交同行业里面那些所谓的“熟悉”的陌生人呢, 第一,试着初步了解对方。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个交际能手。以前在还没有竞选总统时,在一次重要人物聚集的宴会上,他找来自己熟悉的记者,然后从他那里把自己想认识的人的姓名、情况都打听清楚,然后主动像老朋友一样叫出他们的名字,然后很快就和他们开始谈论起来。这样的行动,无疑让罗斯福争取到了竞选时的有力支持者。 其实,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也是一样,你要懂得如何筛选。有很多时候,也许我们并不是带着目的去的,但是你要懂得慧眼识珠的道理。有些陌生人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资源,所以,在你结交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对方的名字与初步的情况。 第二,招呼要打得“巧妙”。 很多人见到陌生人,难免有点手足无措,毕竟第一次的谈话,大家都仿佛不知道从什么主题开始谈起。所以,尽量避开那些有针对性的或者不好的字眼,从一个轻松的话题开始聊起。例如,“你每天的工作情况怎么样,”“我听说„„”记住,千万不要把话说死,例如“天气挺好的,是吧,”这样对方一句话就给你肯定了,那么谈话也不可能会继续下去。 另外,切忌谈论令人扫兴的话题。不妨多试着用一些能够吸引对方兴趣的话题下手,语言亲切和蔼。 第三,尽量少插嘴,懂得倾听。 当你的话题成功引起别人的兴趣时,就千万不要在别人正兴致高涨的时候打断别人。毕竟打断别人说话是最无礼的行为。另外,学会倾听也是一件非常好的艺术。 跟新认识的人谈话的时候,你要看着他,认真倾听,鼓励他继续说下去。这样,倾听就不是被动,而是主动,是不断向前探索。有意义的谈话——有别于无聊的闲谈——其目的就是在于互相发现和了解。 三、 克服社交恐惧症(6) 当然,如何与人搭“关系”也是一门学问。太过热情,会让人产生怀疑和误解;如果不够大胆,就只能看着好好的人脉机会从身边溜走。因此,当你想挖掘关系的时候,不妨参考以下三大技巧,这样能帮你快速地与人沟通。 1(大智若愚也是一种智慧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切记说话的方式和内容。某些彰显智慧的做法,只会让对方下不了台的同时,还误解为你很自大。也许你本意只是想与对方进行交谈,但是却没想到会弄巧成拙。有的时候,故意显露自己的“笨拙”,让对方产生适度的优越感,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 的效果。 比方说,当你参加派对,不需要故作高雅。也许你以为这样便能塑造一个迷人的形象,让大家对你产生好感。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大家觉得你哗众取宠,自然而然会对你产生反感。内向者以一个单纯并且憨直的形象出现,不仅会让对方觉得你为人率真,还能马上对你产生好感。因此,要明白“吃小亏而占大便宜”的道理。 2(点对话题,才能拉近距离 求人办事,要懂得“抛砖引玉”的道理。不要开门就大谈工作,这样只会让人反感。不如暂时先放下主题,聊一聊“家常”,说点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谈谈自己日常的一些琐事。肯尼迪在角逐总统席位的紧张竞选演说中,曾轻描淡写地说:“紧接着,我还想告诉各位一句话,我和我的妻子虽然赢得竞争总统席位的选战,可是我们希望能再生个孩子。”多谈点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事情,就很容易博得对方的注意。 另外,内向者如果想要拉近同事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午餐时间或者下班时间,多提点大家都能感兴趣的话题,偶尔和同事说说那些无关紧要的私事,让大家都能感觉到生活的气息,这样能够增进相互之间的亲近感。当然,这里所说的私事并不等于隐私。如果你随意泄露自己的隐私,可能会让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抓住你的把柄,恣意去伤害你。 3(学会做一个好的听众 一个时时运用耳朵的人远比一个只用嘴巴的人更讨人喜欢。在跟人沟通时,不要说个不停,想办法让别人多说,顾及对方的感受,这也会让人觉得你不是一个喜欢乱说乱评论的人。 有人曾说过:“耳听八方,能使我们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广纳群言,能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谨慎,能使我们增长知识与才干。而学会倾听,则是我们实现上述目标应练好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学会做一名好的听众要比天花乱坠的吹嘘好得多。 当然,倾听不仅仅是对对方的尊重,还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要注意适时的微笑,点头赞同,这样能够避免给人敷衍了事的感觉。 内向者只要开发和经营好自己的人脉资源,维护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用心耕耘,以诚相待,不仅为你的事业添砖加瓦,并且在人脉的帮助下更能为事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以,内向者只有当你学会和陌生人主动打招呼,你才能获取更多的好人缘。主动和陌生人交谈不仅仅能为你增加更多的朋友,还能让你的交际能力大大地提高。 内向者更需要拓展人脉 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在其全盛时期曾感慨地说:“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能像糖和咖啡一样可以买得到的话,我会为这种能力多付一些钱。” 赛?约翰逊有句名言: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如果不注意结识新交,就会很快感到孤单。马斯 洛曾指出,如果一个人被别人抛弃或拒绝于团体之外,他便会产生孤独感,精神会受到压抑,严重的还会产生无助、绝望的情绪,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而他的学生舒茨则在《人际行为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倾向是:包容,情感和控制。这三种需求是贯穿到整个生命过程中的。 人应当不断地充实自己对别人的友谊。那么内向者如何扩展人脉呢, 内向者,想获得良好的人脉,交到更多的朋友,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与人搭关系,这样才能招揽更多的好人缘。俗话说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你先迈出自己的步伐,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样才能和别人进行攀谈的第一步。 测试评析 A. 根本不会 B. 偶尔会如此 C. 常常如此 D. 每次都这样 每一题你若选择A就得1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3分,选择D得4分。 将8个题目的得分相加,即得到个人完美主义的概略分数。总分在4分至32分之间。若总分在20分以上者,表示有完美主义的倾向;总分若高达30分以上,那你就是十足的完美主义追求者。
/
本文档为【内向性格能量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