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_第5章 以退为进,曲线前行的人生

2017-11-30 19页 doc 39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_第5章 以退为进,曲线前行的人生人生,就像一次旅行_第5章 以退为进,曲线前行的人生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旅行的途中,并不是直线行进就可以到达你想要的目的地。人生路上,各种各样的艰辛困苦我们都会遇到,这些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时候,我们不妨退一步,寻求更好的前进方向抑或是以退为进积蓄自己的力量,以便下一次的跨越。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轻意爽 退让不是认输,不是胆怯,也不是懦弱,更不是无能,而是一份坦然和释怀。生活中,懂得适当的退让,你的前方就会是一片海阔天空。 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在不涉及原则的问题上或在自己应得的物质利...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_第5章 以退为进,曲线前行的人生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_第5章 以退为进,曲线前行的人生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旅行的途中,并不是直线行进就可以到达你想要的目的地。人生路上,各种各样的艰辛困苦我们都会遇到,这些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时候,我们不妨退一步,寻求更好的前进方向抑或是以退为进积蓄自己的力量,以便下一次的跨越。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轻意爽 退让不是认输,不是胆怯,也不是懦弱,更不是无能,而是一份坦然和释怀。生活中,懂得适当的退让,你的前方就会是一片海阔天空。 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在不涉及原则的问上或在自己应得的物质利益上,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之过,就能得到化干戈为玉帛的喜悦。对于别人的过失或者过错,虽然必要的指正无可厚非,但是若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精彩。 纵观古今的许多悲剧,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肯退让而造成的。然而大部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小事",并没大到"生死攸关"的地步,有时候甚至只是一些细枝末节不同罢了。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所以应当将心比心。这样与人相处时,就能够看到对方的好,而一些小小的不如意,就会忍一忍、让一让了。 汉初大将韩信是淮阴人,年轻的时候,韩信整天在淮阴城内瞎混,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后来韩信随刘邦东征西讨,杀敌立功,刘邦封韩信为中尉,韩信返乡后召见了侮辱过他的那个屠户,屠户吓得发抖,韩信服气那位屠户并告诉手下的将士们:"正是这位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他吗,杀了他也没有什么意义,而忍让不杀,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为人处世要心胸豁达,不要计较太多,要在生活中学会"以忘记旧恶为退,以宽容过错为进。" 《菜根谭》有语云:"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须让三分之功。"意思是说,世间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的路也是崎岖不平,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很多。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或前路行不通的时候,一定要明白退一步的为人之道;哪怕你的事业和生活都处在顺境中,没什么阻碍的时候,也不要得意忘形,应随时保持让人三分的胸襟和美德。这里所说的退和让,是让人要有一份接纳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能够接受大大小小的支流,以博大的胸怀来包容一切。 每个人所面临的社会关系不同,与家人、朋友、同事,甚至路人,在不同场合交往或接触时,总免不了会有与人意见相左的时候,这些矛盾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大家主动退让一步,宽以待人,少一点计较得失,这样可以减少矛盾,人际关系自然和谐,于人于己,都是有益身心的。 我们的生活中学着多一点退让,生命就会多一份空间和爱心,心灵就会多一份温暖和阳光,而我们前行的路才会更加宽坦。只有能够在生活中退让自如的人,才能站在云端,俯视尘世,看破三千繁华,静享清明世界。 这里跟大家讲一个六尺巷的故事。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六尺巷牌坊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到宰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人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 房地产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看。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张英的行为正应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 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邻居一家人热泪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吴家的一半,这条几十丈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必要的时候要学会退让。纷繁复杂的社会,就如同烟波渺渺的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有的地方隐藏着暗礁,有的地方弥漫着迷雾,小小的我们犹如如汪洋中的一叶孤帆,怎样才能达到光辉的彼岸,这就需要我们明白审时度势,懂得进退的道理。如果只知冲杀,不知退让,反而会耽误行程,使自己的目标迟迟难以实现。 不争方显大智慧 不争不是偃旗息鼓,只是眼下不争,为以后争得更多、得到的更多做准备。 当今社会,竞争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竞争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催化剂。企业之间通过竞争,求生存求发展,做大做强;人与人之间通过竞争,共同进步,不断求得对自身的超越。竞争可以克服惰性;竞争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但是,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情绪紊乱、身心疲劳、心理失衡等问题。要把握好竞争的"度",让它成为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包袱。 据说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很难活着上岸,到达岸上的时候如果鱼仍然活着,卖价就会相当的高,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上岸。可是不管怎样的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令人奇怪的是当地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沙丁鱼,返回岸边后,他的沙丁鱼总是活 蹦乱跳的。由于鲜活的沙丁鱼价格要比死亡的沙丁鱼贵出一倍以上,所以没过几年时间,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其他渔民尽管做着同样的营生,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后来,在老渔民临终的时候终于把这个秘密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子。原来,老渔民使沙丁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沙丁鱼的鱼槽中,放进几条鲶鱼。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老子》中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就是说最高等的品德就如同水一样,因为水能无私地滋润万物但不与万物争名夺利,水总是能心甘情愿地处在众人所厌恶的低下之地而无怨无悔,所以水的品德已经接近于道了。老子是希望人们安于自己所处的地位,心像深渊一样清静,以友善之心与人交往,说话要有信用,按自然法则处理事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善于把握行动的时机。 人类并不是一种纯理性的动物,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会"跟着感觉走",而不是按智慧办事。很多人的习惯是看见利益就蜂拥而上,你争我夺。假如所有的人都用一样的方式思考做事,结果肯定会互相打得头破血流,真正能得到的也一定是十分有限。 不争之争,就是一种立足于长远的牺牲或退让,为了发展,只要能够发展,牺牲眼前利益就是必要的,也就是所谓的以退为进。很多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所有后退都是为了前进,吃小亏是为了占大便宜。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却没几个,做不到明白也是白明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拥有智慧,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主动建立这样一个环境。 安安原来只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普通员工,几年前同事们谁都没把他放在眼里,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却连连升职,跌破所有同事的眼镜。 安安当初应聘的时候,连薪酬都不提。上班之后,遇到别人不愿干的工作也总是他痛痛快快地接过来。大家都觉得他傻,可他却认为,领导站得高,看得准,安排的周全,听领导的话永远没错。在同事们的印象中,他从来不参与任何争权谋利的事情。 就这样3年过去了,安安工作还是很努力,但进步仍属中游,他还是那样不争、不要。 一 年前,公司筹备成立一家控股子公司,领导希望在公司内部提拔一个人来管理。一时间大家如八仙过海般各显神通,都在为这个职位而费神费力。最初,领导想让总经理的亲信孟凡坐这个位置。可是孟凡这个人平日仗着自己的背景,谁都不放在眼里,背地里得罪了不少的高层。上面的领导左右权衡下来,最终还是决定让安安来挑这个大梁。主要原因是领导觉得他群众基础很好,没有什么野心,而且工作能力也很强,比起那些精于算计、钩心斗角、搬弄是非的人来说更加放心。再加上他早来晚归的工作态度也给上面某些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就定下了他。 如今的安安已做到了副总的位子上,俨然是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故事中的安安由于其表面不争,反倒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不争,你就不会被人当作眼中钉、肉中刺,别人也不会去攻击你,要攻击你也没有目标。当别人争得你死我活、相持不下时,就显出你的分量了。要知道,你每打败一个对手的时候,敌人也就又多了一个,在你前进的道路上就多了一道障碍;你每帮助一个人,就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拥护者。不争,更显出一种大智慧。 进步处便思退步,着手时先图放手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要考虑好后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样才可以心中有数。留条后路,有备无患。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在这里强调了做事之前先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的重要性。实际上,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态度,是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有一个商人,在小镇上做了十几年的生意,有一天,他的生意失败了。当一位债主跑来向他要债的时候,这位可怜的商人正在思考他失败的原因。 商人问债主:"怎么会失败呢,难道是我对顾客不热情、不客气吗," 债主说:"也许事情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你完全可以用现在的资产再从头做起~" "什么,再从头做起,"商人有些生气。 "是啊,你应该把你目前经营的情况列在一张资产负债表上,好好清算一下,然后再从头做起。"债主好意劝道。 "你的意思是要我把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详细核算一下,列出一张表格吗,是要把桌椅、板凳、门面、地板、橱柜、窗户都重新洗刷、油漆一下,重新开张吗,"商人有些纳闷。 "是啊,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按你的计划去办事。"债主说道。 "其实这些事情我早在15年前就想做了,但是一直没有去做。也许你说的是对的。"商人喃喃自语道。后来,他按债主的主意去做了,在晚年的时候,他的生意终于成功了~ 培根说过:"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只是要注意这种分配不可过于细密琐碎,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地瞎忙等于乱放空炮。"简单来说就是做事没有计划、没有条理的人,无论从事哪一行都不可能取得成绩。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拾级而上也许还不会让人们满足,因为前面还有更高的职位和权力;打拼生意,步步皆赢不能止息人们的欲望,因为始终相信下一单总是最好的;职场有沉浮,股海有涨跌,生意有成败,人们依然义无反顾,竭尽全力,所谓的终极目标其实就是各种利益的最大化~可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些什么,或者是忽视了某些规律,你被回击的力 不能比你打出去的力更重。你只能得到你付出的。你不能触摸任何东西,而不被这个东西所触摸。 人类是贪婪的,一定要等到最后的落幕,方觉意兴阑珊。一番苦苦挣扎,未果,总要傻傻地问自己:怎么会是如此的潦草收场,可是,为什么不能是这样潦草的结局呢,虽皆不舍,可毕竟你所渴望的美好不复存在。 从前一位富翁在散步的时候不小心把狗弄丢了,于是他火急火燎地在电视上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元。同时还发布了几张小狗的彩色照片。启事发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那只。 富翁的太太说,一定是捡到狗的人嫌弃给的钱太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富翁把酬金改为2万元。富翁的那只狗,被一位在公园躺椅上打盹的乞丐捡到了。 乞丐看到广告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准备去领赏金。当他经过一家大百货商场的墙体电视屏幕时,看到了那则启事的赏金已变成了3万元。于是乞丐又折回他的破屋,把狗重新拴起来。 第四天,乞丐再到百货商场,发现悬赏的金额涨到了4万元。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里,乞丐从没有离开过商场的大屏幕,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的10万元时,乞丐终于决定把狗送给失主。他想,就凭这笔赏金,足可以痛快地生活好几年。 可是,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发现那只狗已经饿死了。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应该学会见好就收。""见好就收"并不见得有多大的智慧在里面,却在暗示着人们生活本身就需要一种进退有序、得失莫计的超然。 脸迎向阳光,就会把阴影驱散 人生在你眼中本来就有两面性,有快乐就会有伤悲;有生命就会有死亡。你想看到什么就会看到什么,所以当你心向着阳光地带,看到的也会是灿烂。 一 个幸福快乐的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到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的因生病而死的小狗,那可怜而瘦弱的小狗被泥土一点点的吞噬掉,她不禁泪流满面,悲伤不已,她的祖父见状,连忙把她引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窗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因那美丽而娇艳的花朵,顿时明朗起来。老人托起孙女的下巴,亲切地对小女孩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只是一扇窗户的区别,却带来不同的心境。人生路上,我们也别开错了窗户。如果在你的人生中看到的都是阴暗的一面:无数的人每天都会死于交通意外;许许多多的儿童因为饥饿每天都在死去;每天都要面对那烦琐的工作;每天都要面对那些不想见到的人......如果你看到的都是你讨厌的不想看到的,那么你的心底就会一片黑暗,再明亮的光都照射不进去。 其实,大家在出行的时候小心一些遵守交通规则,就不会有交通意外的发生,更何况,现在的交通秩序在逐步的好转。其实,全世界都有人通过各种途径援助受灾儿童。其实,烦琐的工作也有快乐的地方。其实,你不想见的那些人一直都想看到你。 其实,世界并不是冰冷无情的,而是你的心太阴暗,容不得温暖的照射。把你的脸迎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 生活呈现给我们的本来都是两面性的,就像故事中的两扇窗户,都是真实的,关键看你想打开哪一扇。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美好的,任何生活方式都有不幸的因素。如果一味地在意那隐藏的暗点而拒绝品尝,那么你将永远不知道苹果的美味。人生也是如此,要学会看到光明的一面,善于发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有一颗温暖而快乐的心。 大雨过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但是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说:"这只蜘蛛真是笨啊,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笨。"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蜘蛛在艰难地爬墙。第一个人看到蜘蛛的悲哀,对人生开始失望;第二个人看到了蜘蛛的愚笨,开始寻找聪明的道路;第三个人看到了蜘蛛永不放弃的精神,从而坚定了自己的理想。 同样的事情,对于不同的人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简单而言就是,事件本身是不足道的,关键在于你打算如何去解读它,或者说外界发生了什么都无所谓,你自己的内心才是你最应该关注的。 如果你习惯了在阴影里看待这个世界的万物,那么你的心,你的世界会越来越冰冷。其实,只需要稍稍走出一步,抬起头,你就会发现太阳在照耀着你,照耀着万物。你和很多人共同享有这个美好的世界,光辉的太阳、皎洁的月亮、清凉和煦的风,可以感谢的东西原来是这样多。把脸移向太阳,你的脸上就不会有阴影。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世事无常,很多事情我们都无能为力,那些加诸于自身的宠辱,可以是荣光,也可以是自我折磨,关键在于你的承受能力--是重重托起还是轻轻放下。 《幽窗小记》当中有这么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一幅寥寥数语的对联,却深刻地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做到了如此才能够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空"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则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一生谨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宗旨, 因此在当他被谪居邓州之时,能够做到从容处之,做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从范老夫子的这句话里,不难窥见一种自尊自强的人格魅力,一种淡泊名利的洒脱与机智。 宠辱不惊,需要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今的世界越来越注重结果,个人的成就越来越与客观得到的名和利直接挂钩,而不是主观自我欣赏之类。对社会的贡献价值会直接与得到的名利挂钩。得到的已经得到了,人的满足感、成就感基本来自于刚刚获得的财富、名利,也就是增量部分才能给你实在的好感受;若是没有了增量,那么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会日渐减少。 我们在看到自己弱点或是失败的时候都会很沮丧,甚至带着消极的情绪。失败、失利、失望......一个个外物的离开,让我们痛苦不已,这就难以做到不以己悲。其实,眼下的悲,不能说明太多的东西,只是在说明,这个东西没有了。但,我们还是我们,还是要继续生活,往前走。 宠辱不惊,不仅是人类生活当中的艺术,同时还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智慧。人生在世,生活当中有毁有誉,有褒有贬,有荣有辱,这是人生的寻常际遇,不足为奇。古语有云:君子坦荡荡。身为君子,无妨宠亦坦然,辱亦坦然,豁达大度,一笑置之。得人信宠时勿轻狂,千万不要忘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受人侮辱的时候切忌激愤,犹记"吊者在门,贺者在闾"。就像这样清醒地去面对,就不难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做到这样境界的人就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和事业的种种考验与磨难,就一定会实现人生的理想。 19世纪中叶,美国的实业家菲尔德率领着他的船员和工程师们,利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联结起来"。此后,菲尔德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一举而成为美国最光荣、最受尊敬的英雄。 可是这条连接线却因技术故障,刚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便中断,就在顷刻之间,人们的赞辞颂语骤然变成了愤怒的指责,纷纷认为菲尔德是"骗子"。面对这样悬殊的宠辱差别,菲尔德泰然自若,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事业。 经过6年的努力,海底的电缆最终成功地架起了欧美大陆的信息之桥。宠也自然,辱也自在,勇往直前,否极泰来,菲尔德之所以成了菲尔德,原因就在这里。 其实,我们大可没有必要把别人的态度太当作一回事,不必因上司的一个脸色就"口将言而嗫嚅",也不必因老板的一个眼神就"足将进而趑趄"。如果你因失宠于某人而自暴自弃,或者因受辱于某人而自怨自艾,甚或由此而做出种种极端的举动,是不是你的目光太短浅了些、胸怀太狭隘些了呢,为人处世,对于人际上的任何事情都应当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我们既然会来到这个世界,那么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人都避不掉生老病死的循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没有心静如水的定力,就会经常心生浮躁,患得患失。有些人因为得到了一些物质的财富就欢天喜地,高兴得手舞足蹈;而在失去一些东西时则会痛哭流涕,情绪一落千丈。面对人生的崎岖坎坷、生活的困苦艰辛,倘若心为物役,人生的大半就会在悲观的心情中窒息心智,难以感受到生命的乐趣。 不看顶峰的高度,要看跌落谷底的反弹力 人生既然处处有成功,那么就会有失败。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如果在面对失败时放下你的荣辱得失的心态,用饱满的斗志去再一次拼搏,那么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我们对一个有起有落的人进行评价、的时候,看重的不是他有多成功,而是他在跌落谷底后的反弹力。项羽被人们称作是"失败的英雄"。为什么要在英雄的前边加上失败呢,那是因为他最终在垓下被围后,没有渡过乌江重新开始,而是自刎以谢天下。从此,西楚霸王,烟消云散,成为历史的遗迹。 项羽从大泽乡崛起后,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征伐九州,一统天下。虽然他没有当上皇帝,但是在关中号令群雄、册封诸侯,大政在握,可谓权倾天下。司马迁在《史记》里也是把项羽放在帝王册--项羽本纪。由此可见,在人们心中,项羽是一个可叹可敬的英雄。他像一个闪闪发光的人物,照耀着我们。除此之外,对于项羽,我们始终有着另一种感情,那就是遗憾。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项羽的历史功绩,说了这样几句话:"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意思就是: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困难了。自己夸自己的功劳,逞个人的才智,却不效彷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的战争,自己的国家也终于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更不责备自己,那就错了。竟然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这不荒谬吗, 司马迁的一句"岂不谬哉",道出了作者对项羽的遗憾和无奈。不管我们多么喜欢、崇敬项羽,他毕竟是一个只能站在峰顶,不能在挫折中崛起的英雄。垓下被围,十面埋伏,并不是没有活路,他身边还有英勇效忠的将士,他还有千万名江东子弟,但是他已经没有勇气重头开始,他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误,而归结于"天亡我"。 李清照有一首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对项羽不过江东的辩护--他因为兵士伤亡太多,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肯再拿父老相亲的命来做赌注。这虽然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最根本的或许还是项羽没有了从头再来的勇气。如果能重新夺回江山,重新赢得天下,也许他的江东子弟是愿意跟随他的。 有个牧人把刚挤的一桶鲜奶放在墙下,墙上有三只小青蛙在打闹的时候不小心全部掉进了奶桶里。就这样三只小青蛙游也游不动,跳也跳不起。 第一只青蛙说:"难怪早上眼皮就在跳,好端端掉进牛奶里,我的命好苦啊~"然后它就漂在奶里一动不动,一心等着死亡的降临。 第二只青蛙试着挣扎了几下,感觉到一切都是徒劳,绝望地说:"今天死定了,我还不如死个痛快。长痛不如短痛。"于是它一头扎进牛奶深处,自己淹死了。第三只青蛙什么也没说,只是拼命蹬后腿。 第一只青蛙说:"还是算了吧,省省自己的力气吧,没用的,这么深的牛奶桶,再怎么蹬也跳不出去啊。" "也许能找到什么垫脚的东西呢~"第三只青蛙说。 但是桶里除了滑滑的牛奶,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支撑的东西,小青蛙一脚踏空,两脚踏空......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小青蛙几乎想放弃了,但是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支持着它一次又一次地蹬起后腿。它感到牛奶越来越稠,越来越难以游动...... 然而,慢慢的,奇迹出现了,它们下面的牛奶硬起来了--原来牛奶在它拼命搅拌下,变成了奶油块。待到等死的那只小青蛙发现这一点,它兴奋地叫起来,这时它的同伴已经差不多精疲力竭,然而两只小青蛙还是奋力一跳,终于都跳出了奶桶。而它们的另一个同伴,却没能出来。 同样的境遇,不同的命运。这两只青蛙之所以能够逃生,就在于第三只青蛙从没有放弃"跳出来"的希望。 "卧薪尝胆"之所以成为千古佳话,就在于它的艰难。一国之君,亡国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屈辱中奋发,每日尝苦胆来提醒自己。当勾践为了博得信任,为夫差尝粪便的时候,那是怎样一种勇气。这样的人,能不成功吗,他把个人的荣辱放下了,他要飞,飞出这谷底,在蓝天盘旋。为了这个目标,他是可以忍受一切,超越一切的。一个能爬上顶峰的人固然值得羡慕,但是一个从谷底爬起来的人更值得敬畏。 退步,是进步前的准备 人生路上,适时的退让,是为下一步的前进做准备。退让是积累力量,蓄势待发。 生活中,人们常常赋予前进以"智慧"的桂冠,而常常把后退贴上懦弱、蠢笨的标签。的确,前进代表着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人生,面对艰难困苦,勇往直前;面对恃强凌弱,绝不退缩;面对暴风雨的来临,临危不惧。人生中确实需要"前进"。但后退,就一定就代表懦弱、蠢笨、落后吗,面对咄咄逼人的争辩,不去斤斤计较;面对他人不小心的失误,要心胸宽广......人生中也应当有这样的"后退"。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攻占陈(现在河南淮阳)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起义纷纷响应。刘邦在沛县斩蛇起义,项羽和叔叔项梁在吴中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后来陈胜被车夫庄贾杀死后,项梁便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定都盱眙(现在江苏盱眙)。同时楚怀王和众将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今后做天下之王。 结果刘邦率领起义军率先进入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征战了半辈子的刘邦十分留恋豪华的宫殿以及众多的美女和财宝,于是就准备在阿房宫长久地住下来好好享受一下目前的生活。手下大将樊哙劝刘邦天下未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可是刘邦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才恋恋不舍地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这段话在《汉书》里只有寥寥的几句,原文是:"(刘邦)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就是这样的一个事件从此便拉开了刘邦和项羽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最后刘邦彻底地打败了项羽,夺取了天下,建立了大汉帝国。 进与退紧密联系、互相转化。退中有进,进中有退;进时当思退,退时当思进。该进时则进,否则会错失良机;该退时一定要退,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只有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才能在人生的路上游刃有余,进亦不喜,退亦不忧。如何对待进与退,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一 个只有五岁的小男孩跟着他的父亲走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一条乡间小路上,前面有一个半米宽的水沟,父亲尽管挑着沉重的担子,但他还是轻松地跨了过去,可是尾随在后面的小男孩却跨不过去,他站在水沟边看着顾自往前走的父亲,急得哭了起来。 "怎么了,快点跟上~"他的父亲呵斥着说。 "我跨不过去~"小男孩委屈地说。 或许父亲空手的话,会走过去将那小男孩一把拎过来,但此刻他身上挑着担子,所以并不愿意走回头。 "你确定跨不过去,"父亲这样问。 "是的,我跨不过去~"小男孩急得快要哭起来了~ 父亲看着站在水沟旁束手无策的儿子说:"你后退几步,然后再用力往前冲,这样就一定能跳过来了~" 小男孩很听话照着做了,他往后退了几步,然后奋力往前冲去再奋力一跳,果然成功地跳过了水沟,稳稳落在地上~ 等这位小男孩稍长大一些后,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进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一所非常不错的大学里去读书,然而就在他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却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那场病几乎侵夺了他两个月的学习时间,等返回到学校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功课已经落下很多很多了,甚至在课堂上都完全听不明白老师到底在讲些什么。他再也没有斗志学习,在学期还没有结束就悄悄溜回了家~ "怎么了,为什么现在回来,"他的父亲问他。 "我凭现在的成绩实现我的理想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我不想读书了~"他说。 如果他的父亲有足够丰富的知识,或许愿意为孩子补上几堂课,但是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人,根本无法为孩子补课。 "你确定再也无法取得好成绩了,"父亲这样问他。 "是的,我以后再也不会取得好成绩了。"他沮丧极了。 "拖了两个月,你确实很难把功课赶上去,但我更相信放弃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与其放弃你的学业,不如干脆后退一年,等明年重新再读一个二年级~"他的父亲替他拿下了主意。那之后,中学生就在家里,尽量多复习以前学过的功课,在第二年回到了学校里,这样一来,他虽然倒退了一年,但是他的成绩却更加优异了,轻轻松松地就考上了他梦想中的那所大学。 相对于人人都想的"进","退"更是一种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动物世界里,狮虎的藏露进退之功,是为了猎获对象或保护自己。这个道理在人际间也适用。有的人只知道一味地乘胜追击,却不知道退一步再向前。只有学会了以退为进的道理,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大显身手,才能更加完美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我们应当懂得,成功的目标往往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山穷水尽之时不妨随遇而安 人生有得就有失,倘若事事都如你所愿,那么人们还会有什么烦恼,当烦恼降临的时候不妨拿出随遇而安的态势,面对你的人生,面对你目前的困境。 逆境中,"随缘自适,烦恼即去"。随遇而安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燥进,不怨恨,不强求,不过度;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刻板,不悲观,不忘形,不慌乱;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情的练达。"随遇"者,顺随境遇也,"安"者,一可理解为听天由命,安于现状;二可理解为心灵不为不如意之境遇所扰,无论于何种处境,均能保持一种平和安然的心态,并继续坚持自己的追求。前者之"安",或许可以称之为"消极处世",而后者之"安",则需要一种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甚至需要一种超脱、豁达的胸襟,这种胸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饱含智慧的经典之言其实也道出了一个生活智慧--随遇而安。很多人执著在付出与回报的平衡关系上,付出了就要得到回报,如果没有回报,那就不值得付出。这种态度正是强求心态的思想基础。"不值得"态度很容易使人们变得急功近利,从而扰乱了心灵的平静。 真正的随遇而安,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理智的清醒。它所提倡的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生活中很多东西,不是以人力就可以得到,就可以改变的,比如容貌,比如机遇,比如感情。 有一盆仙人球,它曾待在一个漂亮的屋子里。然而有一天,它的主人把它送给了朋友。 到了新环境的仙人球经常待在电脑旁边。但仙人球长得很慢,三四年过去了,仍然只有苹果大小,甚至还有些未老先衰的模样。 一 天,主人买来一盆红、黄、绿搭配的植物,将仙人球置换下来,放在阳台不显眼的角落里。时间飞逝,两年过去了,这家主人似乎忘了仙人球的存在。 一 天,当主人在阳台晾衣服时无意中低头瞥了一下,主人看到了阳台角落里伸出一支长喇叭状的花朵,花形优美高雅,色泽纯白亮丽。 主人探下身去才发现,这朵美丽的花竟然是从仙人球上开出的。于是他立即把花盆洗干净,将仙人球放到窗台上。面对这株开了花的仙人球,主人心生愧意,仙人球从落户他家到开花,整整默默无闻了六年,六年的默默无闻换来一朝的绚烂绽放。 故事中的仙人球,它的那份坚持,无论环境怎么变化,都能生存,不因他人的冷漠而封闭自己。仙人球无论遭遇怎样的环境,都能开出漂亮的花,而我们要做的也是以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去看待环境,坚守自己,也能在内心里开出一朵花。 随遇而安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它可以使人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使人能够理性地去看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得与失,随遇而安的人不从众,他们独立、自我,不会为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他们自信、乐观,并且不急功近利。他们思维不偏激,行事不过头,即不置别人于死地,也不对自己苛求。 随遇而安的人往往不会强迫自己。不强迫自己并不表示不思进取,不是止步不前进,更不是拒绝接受挑战,而是有所选择,抛弃那些异想天开和不切实际,客观准确地衡量自己的能力,对于能做到的事情尽全力去完成,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认真接受,该放弃的就要放弃,该争取的就要去争取。 随遇而安离不开一个宽容的心。随遇而安,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的一种把握。凡事顺应境遇,不去强求,才能过上自由安乐的生活。这是一种顺应命运、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人都应该保持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就可以在变幻莫测、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
/
本文档为【人生,就像一次旅行_第5章 以退为进,曲线前行的人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