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方法的改良与效果评价

2017-11-26 7页 doc 20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doc】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方法的改良与效果评价【doc】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方法的改良与效果评价 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方法的改良 与效果评价 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方法的改良与效果评价 薛峻岭张娈晖 【摘要】目的探索神经源性膀胱惠儿手术前灌肠的新方法,以减少灌肠液外溢,增强灌肠效果. 方法将g6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甘油灌肠 剂100rnl直接注入方法;实验组采取膝胸卧位,并在灌肠剂头端连接质地较软的一次性肛管,根据患儿 年龄,身高增加插入肛门深度至1O,18cm.观察2组患儿灌肠效果及有无不...
【doc】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方法的改良与效果评价
【doc】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方法的改良与效果 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方法的改良 与效果评价 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方法的改良与效果评价 薛峻岭张娈晖 【摘要】目的探索神经源性膀胱惠儿手术前灌肠的新方法,以减少灌肠液外溢,增强灌肠效果. 方法将g6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甘油灌肠 剂100rnl直接注入方法;实验组采取膝胸卧位,并在灌肠剂头端连接质地较软的一次性肛管,根据患儿 年龄,身高增加插入肛门深度至1O,18cm.观察2组患儿灌肠效果及有无不适反应.结果与对照组 比较,实验组灌肠液外溢情况少,灌肠时间缩短,灌肠液保留时间长,灌肠效果好,且无不良反应,经统计 学分析,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灌肠方法增强了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灌肠的效 果,且灌肠过程中液,粪外溢情况得到控制,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眺排便异常清洁肠道改良 中图分类号:R47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89(2005)24-2154一O2 神经源性膀胱患儿除排尿控制异常外,还常伴有排便功时嘱患儿家属帮助其夹紧双臀,并尽可能让灌肠液在肠内多 能障碍,表现为便秘或大便失禁等症状.为避免患儿术中粪停留一会.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患儿取膝胸卧位(双膝跪于床 便外溢污染手术台,造成伤口感染,术前需常规进行肠道清上.头胸部下倾至一侧面部贴于床,手臂自然弯曲).床上铺 洁.由于患儿肛门括约肌松弛,给灌肠操作带来一定困难,且一次性中单,备好便盆,一次性尿布搭在患儿肛门处,防止粪, 肠道清洁效果不佳.2002年3月,2005年5月我科对神经液流出.将甘油灌肠剂管 口头端连接质地较软,管径较细的 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方法进行改良(以下简称改良法),一次性肛管,并挤出少 许加以润滑,根据患儿年龄,身高插管 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深度调整为12,18cm,插管时如遇阻力应顺或逆时针轻轻 1资料与方法转动瓶体.灌肠时,操作者左手捏紧患儿双侧臀底肌肉,右手 1.1临床资料本组86例,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3,挤压瓶体注人灌肠剂5O, 8Oml,肛管拔出后,尽可能保持这 14岁,平均(6.91?4.3)岁,均为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继发 神经性膀胱患儿.均采用全麻下"人工体神经一内脏神经吻 合"的肖式手术,以治疗患儿大小便功能障碍.术前会阴部检 查: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无便意,所有患儿均存在严重 便秘和稀便失禁现象. 1.2方法 各 1.2.1对象选择将本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43例.2组患儿年龄,性别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2灌肠方法操作前,均向患儿及其家属宣教肠道准备 的目的,方法以及重要性,以取得合作.对照组采用常规法: 患儿取仰卧位,双腿弯曲并向外展,臀下置便盆.采用洁达甘 油灌肠剂(保定步长天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管口经润滑后 直接插人肛门,插人深度为7,10cm,缓慢注人50~80ml,同 种姿势,至有粪便排出. 1.2.3灌肠的指标测量及效果评价标准2组患儿均于手 术前1d晚和手术日晨进行甘油灌肠2次,分别其灌肠 过程中液粪外溢次数,灌肠所需时间及灌肠液保留时间.肠 道清洁度的判断]:清洁:灌肠后排出软化的粪便或粪水;术 中肠管扁沓,肛门无排出物或有少量液体溢出;不清洁:灌肠 后只有灌肠液排出,或未见明显粪便排出,术中肠管鼓起,肛 门有排出物,含有粪便,有的甚至有成形的粪便排出. l_2.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2结果 2组灌肠方法效果比较,见表1. 裘12组灌肠方法效果比较 从表1看出,2组在液粪外溢次数,灌肠所需时间,灌肠 液保留时间,肠道清洁度方面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 P<0.05),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改良法灌肠优于常规法. 3讨论 先天性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患儿由于支配盆底肌的神经 作者简介:薛峻岭,女,1975年出生,本科,护师.研究方向:泌尿 外科护理. 作者单位:430022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 医院泌尿外科 ? 2154? 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瘫痪,肛门松弛.这些病理改 变,使正常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提肛肌,耻骨直肠肌的协同作 用发生障碍.当腹压增加时.盆底向下凸出.出现异常摆动. 不能将粪便排出体外而存积于直肠和肛管内,导致便秘;肛门 松弛,哆开,稀便时肛门外括约肌不能反射性收缩,导致失 禁_2],给肠道准备带来了困难. 3.1常规法灌肠的缺点对照组采用常规法灌肠,因患儿不 能自控排便,故取仰卧位,致使直肠,结肠处在同一平面,因而 …一'1,—— 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刘芳史冬雷刘玮楠刘跃武高维生李小毅 【擒要】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对9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患 者进行心理 护理,术前宣教,加强术后管理.结果9例患者均无并发症,恢复快.结论正确进行围 手术期护理,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LS)护理 中圈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89(2005)24—2155—02一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splenectomy,LS)首次于1.2手术方法全麻,仰卧位头 高2O.,左腰部垫高.行右上 1991,1992年由Delaitre,Carroll等先后报道[】].早期主要 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遗传性球形红细 胞增多症等血液病.我国的LS技术始于1994年.随着微 创外科的不断发展,手术技巧和手术经验的不断完善,LS在 临床上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我科自2003年1O月, 2005年1月,连续成功地为9例患者实施了LS,经过我们专 业而细心的护理,这些患者均痊愈出院.现将LS患者的护 理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责料本组9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 16~62岁,平均4O岁.B超检查提示脾脏长径平均为 13.7cm.本组患者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例;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脾占位性病变3例(包括血管 瘤,脾炎性假瘤,脾淋巴管瘤各1例).其中ITP患者术前靠 服激素等维持血小板,血红蛋白处于基本正常范围,但仍有 3例术前血小板为1×10.,29×1O./L,故术前,术中输血小 板1,2U. 作者简介:刘芳,女,1971年出生,大专,护师. 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 协和医院 腹旁正中切口6cm入腹.入腹后置入手助器.从其中插入 套管和镜头并建立气腹,压力14mmHg.直视下在脐部(镜 头孔),左锁骨中线平脐(操作孔)和左腋前线(助手)分别行 10mm,lOmm和5mm小口并置入导管【2].先用超声刀从脾 下极开始分离脾结肠韧带,下极游离后将脾抬起,同法切断脾 肾韧带,脾胃韧带,胃短血管用钛夹夹闭后切断,将脾游离,仅 留脾蒂.用EndoGIA离断脾蒂从而将脾切下.将其装入塑 料袋中后从手助口取出.冲洗腹腔,彻底检查无出血后在脾 窝处置橡皮引流管1根,关腹. 2结果 9例均成功而顺利的完成手术,无转开腹脾切除者.平 均手术时间9O.5min(6O,120min).平均术中出血144ml (80~200m1).术后第1d引流量63.4ml(55,8Om1),平均 2.25d(2~3d)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第1d开始进流质饮 食,平均35.8h(24~48h)排气.手术伤口愈合良好,平均住 院时间4.7d(3,6d). ITP患者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3d.术后随 访早期均获得临床缓解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血小 板维持在100×10.,266×10./L左右,无需继续服药.1例 ITP术后半年血小板下降至35×1O.,55×1O./L,但无出血 倾向,也未再服用激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术后 两者间不存在压力差;加上插管深度为7,lOcm,管道前端 仅能到达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灌肠液可进入直肠;如果直 肠,乙状结肠内有粪便,自然对灌肠液流入形成阻力,又因患 儿肛门外括约肌不能反射性收缩以控制肠内容物外溢,致使 灌肠液还未及软化结肠内粪便就已迅速外溢,使得灌肠操作 无法继续进行,必须反复插管注入灌肠液,才能勉强达到所需 剂量.如此既给患儿造成了较大痛苦,延长了灌肠时间,又无 法保证灌肠效果.对照组4例患儿由于肠道准备不充分,手 术中随着麻醉的深化,肠管和肛门内括约肌松弛,结肠上端部 分粪便下移,使患儿术中出现肠管鼓起和排出粪,液的现象. 其中1例术中发生粪便严重污染手术台,不得不暂停手术,由 于处理及时,尚未造成切口感染. 3.2改良法灌肠的优势实验组采用改良法灌肠,膝胸卧位 使得直肠位置较高,结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处在直肠 的低位,因而直肠,结肠间能够产生压力差;加上插管深度为 15,2Ocm,灌肠液可通过肛管顺利进入结肠;又因结肠较直 肠长,容量大,所以灌肠液不易外流,能够一次性注入所需剂 量,保留时间也相应延长,便能够充分软化结肠内的粪便,刺 激结肠蠕动,促进粪便下移,故排出物是液体粪便混合物.且 这种方法无需反复插管,患儿痛苦小容易配合.经过术前晚 及术日晨2次灌洗后,肠道下段粪便基本排尽,从而达到理想 的清洁肠道的目的.观察组43例息儿肠道清洁效果好,术中 未出现肛门有排出物情况. 采用改良法对神经源性膀胱患儿进行肠道准备,其效果 明显优于常规灌肠法,且肠道准备充分,简便易行,即减少了 手术切口感染机率,又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有一定的可重 复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火枝,吴杰,一种新的清洁灌肠卧位及其应用研究[J],实用护 理杂志,2000,16(10):31 [2]范应中,庞艳丽,李盂圈,等.复合肌肉移植治疗小儿大便失禁 [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20(2):93 (收稿日期:2005—08—02) ? 2155?
/
本文档为【【doc】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手术前灌肠方法的改良与效果评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