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闲生活型态研究指导教授冯祥勇

2017-11-30 30页 doc 59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闲生活型态研究指导教授冯祥勇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闲生活型态研究指导教授冯祥勇 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閒生活型態研究 1 指導教授,馮祥勇 2林宜萱 陳薇竹 江如惠 杜怡雯 摘要 隨著現代社會的資訊化、高科技化、高學歷化、經濟成長化、服務化、長壽化等各種變化結合起來,造就了女性角色地位的改變,另一方面,資訊社會下,不僅工作被電腦、網路、e化所充斥,連下班後的生活也被資訊網路所佔領。網路成為工作與休閒不可取代的必需品。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指出:台灣地區女性未婚率逐年攀升,未婚單身女性的比例增多乃世界人口的趨勢,非台灣之特例。 未婚上班族女性經濟自主,相對...
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闲生活型态研究指导教授冯祥勇
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闲生活型态研究指导教授冯祥勇 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閒生活型態研究 1 指導教授,馮祥勇 2林宜萱 陳薇竹 江如惠 杜怡雯 摘要 隨著現代社會的資訊化、高科技化、高學歷化、經濟成長化、服務化、長壽化等各種變化結合起來,造就了女性角色地位的改變,另一方面,資訊社會下,不僅工作被電腦、網路、e化所充斥,連下班後的生活也被資訊網路所佔領。網路成為工作與休閒不可取代的必需品。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指出:台灣地區女性未婚率逐年攀升,未婚單身女性的比例增多乃世界人口的趨勢,非台灣之特例。 未婚上班族女性經濟自主,相對高所得高消費的經濟能力,更讓市場研究與產品開發者覬覦,並針對該等族群進行調查,期能創造商機留住未婚女性的青睞。 本研究以女性角色為議題,尤其關注在工作時間以外的生活,網路抑或工作是否仍充斥在未婚上班族女性下班後的閒暇時間,本研究以25-49歲未婚上班族女性為研究對象,透過網路問卷方式進行調查,進行因素分析、群落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檢測,研究結果發現, 一、傾向於使用電腦網路通訊系統、視聽娛樂類型之設備產品 二、經群落分析將樣本分為,「生活享樂型」、「精明幹練型」,其中生活享樂型偏好於「沈 1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休閒事業經營系 助理教授 2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休閒事業經營系 研究助理 72 澱放鬆型」,精明幹練型偏好於「資訊充實型」。 三、傾向於靜態、被動的休閒活動型態為主。 關鍵詞: 資訊社會、未婚上班族女性、生活型態 壹、緒論 未婚單身女性的日漸增多,是世界人口的趨勢,在台灣也不例外,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07)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15歲以上的女性總數已達941萬人次,其中未婚者(不包含離婚、喪偶)從86年至96年間,人數由246萬增加為295萬人次,10年間未婚女性人口急速成長近50萬人,顯示出台灣未婚女性人口呈現明顯逐年上升的趨勢,2004年底衛生署調查顯示,20-39歲的未婚民眾,不想結婚者約佔一成六,想結婚者約六成一。而不想結婚者以女性居多,平均每四位未婚女性就有一位不想結婚(法新社,2005)。中央社(2005)提到,此族群主要集中在20-35歲,這群未婚、不婚女性,多半經濟自主,擁有超強消費能力,是刺激個人消費成長的主力(民生報,2005)。 73 由內政部統計處(2002)「臺閔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分析」指出,有關婦女每日平均處理家務時數資料顯示,相較於有56.2,已婚女性每日平均花費1-3小時在家務上,50.5,的未婚女性每日僅花費1小時以下在處理家務上,由此得知未婚女性可運用的自由時間較多。相較於過去,近年來女性教育提升且經濟自主,對於休閒活動的安排更具有自我意識與能力,另外,相較於已婚女性必須兼顧家庭與工作,經常必須犧牲自我休閒時問以家庭為重,未婚女性則具有較多個人時間與金錢優勢來從事休閒活動,因此,針對未婚女性休閒活動類型進行探討的議題,成為普遍且重要的未來趨勢,為本研究動機之一。故本研究針對未婚女性為研究議題,主要對象為25~49歲且具有經濟基礎的未婚女性利用下班後的閒暇時間所從事的休閒活動之研究。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如下, 一、了解不同類型的未婚女性利用下班後的閒暇時間進行哪些休閒活動 二、探討不同類型的未婚女性對休閒活動的偏好程度 三、了解未婚女性的生活型態 74 貳、文獻探討 ㄧ、休閒之定義 國內學者林東泰(1997)解釋休閒(Leisure)即是「被允許」以自由時間來從事活動,會以「被允許」的意思來解釋休閒的原因是,從事休閒時是屬於身心全部放鬆的時刻,以最自在的心情去從事活動。文崇一(1990)說明休閒是離開了平時常務的束縛和羈絆,放鬆身心自由自在去打發屬於自己的空閒時間,從中尋求精神上或物質上的滿足與享受。薛明敏(1994)指出,「休閒」即人們在三餐時間、睡覺和處理家務以及工作外這幾種拘束時間外,可以隨意支配使用的自由時間。而郭文聰(1992)提到休閒是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自由時間或非有報酬工作的時間,從事可提昇自己修養的活動。鄧建中(2002)解釋休閒是以閒逸的心情,不被生活上的瑣事所羈絆,從事各種可以提昇心靈的活動,休閒特質是與工作相對立的、在時間和行動上是自由的、心理狀態是愉悅的。 「休閒」近年來在台灣是一個流行的新名詞,它代表了在工商社會中調整緊張生活的一種方式,人們在空閒時間內,可以從事各種活動,透過精神的放鬆,再次出發,進而改善生活上的品質。 二、 工作之定義 工作是指人為謀取生活資源所做的工具性活動。其與休閒的差別是在其工具性,而非目的性。雖然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可從工作的過程中獲得目的性的快樂及滿足,但工作的意義畢竟是為能賺錢後再進行許多其他的活動,或再達到許多其他的目的。其與休閒本身就是一種 75 目的的性質之間,頗有差別。 三、未婚之定義 單身(singleness),從英文的字面上來看,具備雙重意涵。一是用來界定婚姻狀態,指稱非婚姻狀態(not married),包括未婚、離婚、喪偶者。另一涵意則是以居住型態來界定,指單獨居住者。目前,學術界定或大多數人的習慣用法,都是指婚姻狀況。而本研究所指「未婚女性」,是以婚姻狀況來做界定,是指已屆適婚年齡且未曾有過婚姻經驗者。 四、生活型態之定義, 生活型態(lifestyle)的區隔方式,是心理變數中最受普遍使用的。生活型態是人們支配時間、金錢與精力的一種方式。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個人的生活型態代表了個人分配收入的方式,無論是在不同產品和服務中的相對分配,還是在這些種類內部進行的特定選擇。Plummer(1974)認為,我們可以從某人從事活動(activities)的範圍,所感興趣(interest)的事項,以及各項意見(opinion)的表達,來衡量他的生活型態。這三項要素--活動、興趣與意見,就是生活型態所包含的主要構面與內容。(如表1) 生活型態觀念的理論來自George Kelly(1955)的個人認知建構理論(Theory of Personal constructs)。主要是解釋每個人均會依據其認知構念來解釋世界、預期各種事件的發生而採取行動,同時一方面不斷地根據環境來修正期認知架構,以減少內心的不一致性和不適。生活型態係一系統性的概念,它是某一社會或某一群體與其他社會或群體之不同處,而具體表現於一動態的生活模式中,因此,生活型態是文化價值、資源、法律等力量所造成的結果(Lazer,1963)。Andreason(1967)指出,生活型態是一種社會科學的觀念,它是個人或群體獨特行為的 76 統合,亦可視為時間之配置問題,及再有限之時間資源下,不同的群體如何去配置有限之時間資源。Reynolds, Fred D., William R. Darden(1974)指出,個人之生活型態將會伴隨著外在環境改變,進而與其價值觀和人格特質相融合,此由外在環境與內在心理所結合成之生活型態,將影響個人之決策行為。 表1 AIO生活型態量表 活動 興趣 意見 工作 家庭 自我 嗜好 家事 社會 社交 工作 政治 渡假 社區 商業 娛樂 消遣 經濟 社團 時尚 教育 社區 食物 產品 購物 媒體 未來 運動 成就 文化 五、為什麼不結婚 ,一,對婚姻觀念的改變,女性單身未婚者持有的婚姻觀因社會環境的改變亦產生變化,婚 姻過去所被賦予的意義已經改變或消失(楊美慧等,1990)。許多女性不想受到婚姻的 束縛,強調自由、自我主張的需要(紹麗芳,1988)。或許是尚未準備好婚後被期待的 角色壓力(Kinzer,1979),也或許是由於社會整體離婚率、不幸的婚姻日增,產生對婚 77 姻的恐懼(劉佩佩,1999)。 ,二,女性教育年限延長,教育投資越長者,結婚越可能因而延後,透過教育與學習,女性 意識的提昇,婦女運動的提倡與興起,使女性不再趨於弱勢的角色,強調自我權力的 主張(楊美慧,1991)。找不到適合的對象,也成為未婚的理由。雖然過去由父母決定 婚姻的“門當戶對”已被現今的自由戀愛所取代,但在女性選擇伴侶時,仍要求對方的 學歷、職業、身高、社經地位等條件不能低於自己,這種避免“下嫁”的觀念於今仍存(丁 淑敏等,1984)。 ,三,女性就業率增加,使女性獲得經濟的獨立自主,對婚姻依賴的降低(楊美慧,1991),「工 作優先」,對個人事業生涯追尋過於投入,無法顧及個人的婚姻 (董智慧、蘇鈺婷, 1998),也是造成適婚年齡而未婚女性增加的原因。 六、 休閒活動類型的介紹 主要是將來自不同學者針對休閒活動分類的研究加以整合,大致可區分為四種分類法,依休閒活動性質、依活動強度、依休閒時的心理狀態以及依活動實施場所。依休閒活動性質將休閒型態進行分類,在此根據研究者提出的年代排序由遠而近進行介紹(見表2), 表2 休閒型態分類 研究者 分類 內涵 知識性 讀書、寫作、書法、研究、討論 體育性 騎射、駕駛、踏青、登山、游泳、拳術、體操、旅遊 黃振球藝術性 繪畫、雕刻、剪貼、工藝、創作、歌唱 (1970) 作業性 收藏、集郵、集文、科學實驗、採集 服務性 家庭服務、社會服務 Argyfe - 建設性休閒 (1972) 78 - 文化性休閒 -運動 - 家庭中心的休閒 - 社區活動 - 休息 主動 被動性活動 個人 團體性活動 Brent , Ritchic 心智 非心智活動 (1975) 戶內 戶外活動 體育性 爬山、球類運動 社交服務性 訪友、社團服務 知識性 看小說、研讀書籍 陳彰儀 書法、繪畫 藝術性 (1985) 娛樂性 打麻將、玩牌 作業性 廢物利用、室內佈置 遊憩性 沉思、休息 運動與遊戲 騎自行車、划船、釣魚、游泳 蔣孝瑛音樂 合唱團、音樂會、樂隊演奏 (1990) 戶外活動 露營、冒險性活動、環境與生態保護活動 79 社交活動 派對、俱樂部、舞會 藝術與工藝 繪畫、雕塑、模型製作、編織、紙藝 舞蹈 民族舞蹈、現代舞、社交舞、健身操 戲劇 創造性戲劇、電影、錄影帶、木偶戲 智力、文藝活動閱讀、寫作、說話、學習研究 特殊嗜好與興趣之活動 教育性、創造性、收集性 文化性活動 參加各類運動、音樂會、教堂服務、會議 運動性活動 打高爾夫球、徒步旅行、有氧運動、園藝 黃富順 (1995) 社會性活動拜訪朋友、參家宴會 單獨性活動閱讀、聽音樂、看電視 戶外遊憩性 賞鳥、露營與環境生態相關的冒險性活動 體育性 各球類運動、健身術、跳舞、射擊 知識性 閱讀報章雜誌、逛書店、參加研習、學習外語、下棋 種花、繪畫、雕刻、陶瓷製作、插花及做手工藝品、收 技藝/嗜好性 林清崎集郵票與錢幣 (2002) 聽音樂廣播、看電影、看電視、小睡、沉思、逛街、看 娛樂性 漫畫小說、飼養寵物 與同事朋友聚會、派對、俱樂部聯誼、聚餐、拜訪親友、 社交性 聊天品茗及打電話聊天 80 續 表2 七、 休閒與網際網路 電視普及之後,幾乎所有增加的自由時間都花在看電視上。一項針對6歲以上美國人的研究,發現一週約43.6小時的自由時間裡,有超過一半是花在傳播媒體上,而單就看電視的時間就佔了18.1小時,這還不包括邊看電視邊做其他事的時間,如果將這些都算進去,看電視所花費的時間又多了5小時(Godbey,2006)。在台灣的研究也有相同的結果,看電視成為人們最主要的閒暇活動。 在網際網路的使用上,早期(1990-1999)可以說是生活在精緻工業化世界中人們的專利,也似乎惟有大都會地區與受過高等教育甚至是富有的白領階級人士才能享有的權利。然而現今網際網路的應用幾乎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為了滿足使用者一般與特殊的要求,近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已經達教人目不暇給的境界。 現今網際網路的興起與應用,被認為是近代社會改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網路成為許多資訊與休閒娛樂的來源。當我們發現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攀升的同時,另一方面更進一步讓我們想瞭解,使用者在這網路空間裡做些什麼活動,悠遊在這浩瀚的電子空間中的人,大都在從事些什麼行為, 「瀏覽網站」和「收發電子郵件」是一般網友最常從事的網路活動,根據經濟部技術處委託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FIND研究群,進行「2003年我國家庭資訊通信技術應用概況」調查結果,2003年最近一個月(7月)內有在家上網的受訪者,最常在家中上網從事的網路活動是「瀏覽資訊」(80,)、「收發電子郵件」(77,),其次是「閱讀新聞」(55,)、「上傳與下載檔案」(51,)。此外,由於寬頻服務的普及化,同時活絡了其他的網路活動,如線上遊戲、聊天、教育學習與影音娛樂等,促使網路活動漸趨多元化。 八、 工作與休閒的關係 從時間的觀點,一天24小時扣除睡覺休息的時間之後,生活時間的分配就是工作與休閒。一般的看法,工作是積極進取的,而休閒則是放鬆與放空的,二者是對立的概念(蔡宏進,民93)。傳統的觀念裡,工作所代表的是一種美德,勤奮、節儉、不浪費、惜福等,即使在目前仍然是一個最傳統、相當普遍,也為多數人所認同的一種存在價值(李力昌,民94)。 休閒與工作兩者的關係至為密切,在人生的過程中,休閒與工作伴隨相行。休閒與工作 81 斷斷續續交替進行著,兩者都是人生所必經的活動,也都是人生中必會發生的事,或必然進行的過程。至於兩者的關係型態則可分成三種不同的類別,蔡宏進,2004,茲將之說明如下, (一) 並存或一致性的關係 此種關係型態是指休閒與工作兩者之間可以同時發生,也可同時存在。休閒中具有工作的性質,工作中也含有休閒的性質。兩者可以並存或有一致性。 (二) 對立性與互斥性的關係 休閒與工作的第二種關係型態是對立性或互斥性,故易相互衝突,而無法並存或一致。 也即要休閒就不能工作,要工作就不能休閒,兩者會互為干擾。休閒與工作之所以 相互 對立或相互排斥,主要是因兩者在進行時都需要用到時間與精神。當時間上與精神上無 法同時兩用時,兩者乃無法一致或並存。 (三) 分離性或獨立性的關係 這種關係是指兩不相關,絕然獨立與分離。休閒時全心全意休閒,也百分之百休閒,對工作毫不牽掛。工作時也絕不休閒。休閒與工作兩種活動不但不相關聯,也互不影響。 參、研究方法 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資訊社會下未婚上班族女性的休閒生活型態,單身未婚的女性為了謀生並在職場上能有一席之地,在工作之餘,是否為工作充實相關資訊、投入更多時間,還是延伸工作上電腦與網路的環境,仍無法脫離電腦網路繼續成為網路與資訊產品的俘虜,資訊社會下,網路與工作真的是未婚單身女性的全部,本研究由文獻回顧歸納研究架構如圖1所示。 個人特質H 1 82 1 電腦網路活動與充實工作知識 休閒生活型態 H 3 H 2 工作與閒暇時間 圖1 研究架構 根據文獻探討及研究旨趣,並配合研究架構,對於資訊社會下未婚上班族女性的休閒生活型態。本研究假設為, H1,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閒生活型態」會因「個人特質」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H2,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閒生活型態」會因「工作與閒暇時間」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H3,電腦網路活動與充實工作知識,是資訊社會下未婚上班族女性主要的「休閒生活型態」。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以網路問卷方式進行,以下分別就研究對象及問卷設計、抽樣設計、統計方法等三部份,分別敘述如下, ,ㄧ,研究對象及問卷設計 本研究主要以25-49歲未婚上班族女性為調查對象,而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問卷內容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為休閒型態量表,共計22題,採用李克特(Likert)五點尺度評分法,依序由1分,不常,至5分,總是,,第二部份為受訪者基本資料,分別為年齡、職業、最高教育程度、個人月收入、居住狀況、目前居住地、平日休閒時間,採「名目尺度」來衡量。 ,二,抽樣設計 本研究以未婚上班族女性為樣本對象,選定台灣地區為調查地點,以網路問卷方式搜集資料,對未婚上班族女性進行抽樣調查,抽樣方法是採用便利抽樣法。調查時間為2008年5月7日至5月23日止,共發出309份問卷,刪除填寫不完整之無效問卷9份後,有效問卷共3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08%。 ,三,統計方法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本研究採用SPSS 12.0版電腦統計分析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1.敘述性統計分析 (Descriptive Analysis) 83 本研究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來描述樣本特性及各項的分布情形。 2.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 萃取「居家嗜好」、「資訊充實」、「沈澱放鬆」、「社交同樂」、「網路迷戀」、「工作狂熱」、 「視聽娛樂」七種生活類型。 3.群落分析,Cluster analysis, 以因素分析所分出的七類型,加入樣本特性後區分出「生活享樂型」、「精明幹練型」。 4.單因子變異數及獨立樣本T檢定,One-way ANOVA , T-test, 透過此分析檢視,樣本特性和生活型態是否達顯著性。 表 3 樣本資料分析 肆、資料分析 一、樣本資料分析 25-49歲未婚上班族女性的基本資料包含年齡、職業、最高教育程度、個人月收入、居住狀況、目前居住地、平日休閒時間,共計七個問項(如表3)。受訪者之年齡分佈以25-29歲的女性居多,計230人(76.7%),教育程度以大學、專科所佔人數最多,共計202人,67.3%,,月收入分佈於20,001-40,000元為主,共計181人,60.3%,,居住狀況主要與家人同住者最多,共計188人,62.7%,,居住地主要散佈於北部地區,共計162人,54.0%,,平日休閒時間以4小時以上者較多,共計98人,32.7%,。 84 人比率 項 目 人數比率,,, 項 目 數 ,,, 職 全職 273 91.0 20,000元以下27 9.0 業 兼職 每 20,001~40,000 元 31 10.3 25~29歲 181 60.4 月40,001~60 ,000元 67 22.376.6 230 30~34歲3.0 957 19.0 收 60,001~80,000元 年 5 1.7 9 3.0 35~39歲 7 2.3 2 0.7 入 80,001~100,000元 齡 2 0.7 40~44歲 100,001元以上 45~49歲 平 目 北部 未滿1小時 日 11 162 54.0 3.7 前 1小時以上未滿2小時 中部 31 43 14.3 10.3 休 78 86 28.726.02小時以上未滿3小時 居 南部 2.0 8227.3 6 閒 1.0 98 32.7 3 3小時以上未滿4小時 住 東部 時 地 其他 4小時以上 間 教 國中,含,以下 居 獨居 25.0 0 075育 高中職 住 與家人同住 3.4 188 62.6 10 67.3 32 10.7 202 程大學、專科 狀 與朋友同住88 29.3 5 1.7 度 研究所及以上 況 其他 85 二、因素命名 表4為整個休閒生活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針對每個因素內所包含題項之特性進行因素的命名,分別為「居家嗜好型」、「資訊充實型」、「沉澱放鬆型」、「社交同樂型」、「網路迷戀型」、「工作狂熱型」以及「視聽娛樂型」。進行因素命名時,係考慮旋轉後因素負荷量(Factor loading)數值較大之變數,最大變異法的因素負荷量通常至少大於0.50(黃俊英,1992),因此選取因素負荷量絕對値大於0.50的項目作為命名基礎。 因素一主要是由「利用下班時間在家幫助家務、佈置家裏、烹飪與烘焙」等三個相關程度較高的變數所構成,其因素負荷量介於0.65至0.80之間,特徵値為4.451,可解釋變異量為20.233%。故將此命名為「居家嗜好型」。 因素二主要是由「利用下班時間在家進修學習及研究、閱讀書報雜誌獲取資訊、做運動,如瑜伽、柔軟操,」等三個相關程度較高的變數所構成,其因素負荷量介於0.50至0.80之間,特徵値為1.975,可解釋變異量為8.979%。故將此因素命名為「資訊充實型」。 因素三主要是由「利用下班時間在家靜坐沉思、聽音樂或廣播、休息小憩,小睡,」等三個相關程度較高的變數所構成,其因素負荷量介於0.55至0.70之間,特徵値為1.627,可解釋變異量為7.395%。故將此因素命名為「沉澱放鬆型」。 因素四主要是由「利用下班時間在家跟家人朋友聚會聊天、打電話和好友同事聊天、玩電腦遊戲或線上遊戲」等三個相關程度較高的變數所構成,其因素負荷量介於0.50至0.80 之間,特徵値為1.447,可解釋變異量為6.579%。故將此因素命名為「社交同樂型」。 因素五主要是由「利用下班時間在家上網瀏覽網站、使用網路購物、網路聊天」等三個相關程度較高的變數所構成,其因素負荷量介於0.65至0.80之間,特徵値為1.186,可解釋變異量為5.393%。故將此因素命名為「網路迷戀型」。 因素六主要是由「除了工作之外我幾乎沒有休閒時間、將工作帶回家做」兩個相關程度較高的變數所構成,其因素負荷量介於0.65至0.90之間,特徵値為1.096,可解釋變異量為4.983%。故將此因素命名為「工作狂熱型」。 86 因素七主要是由「我經常利用下班時間在家看電視、看DVD」兩個相關程度較高的變數 所構成,其因素負荷量介於0.7以上,特徵値為1.006,可解釋變異量為4.574%。故將此因 素命名為「視聽娛樂型」。 表4 休閒生活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因素/變數名稱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 平均數 分類平均數 標準差 因素負荷量 因素ㄧ、居家嗜好型 在家幫助家務 2.98 1.020 .748 2.45 .918 4.451 20.233 2.49 .692 在家佈置家裡 2.26 1.041 .679 2.26 1.596 .657 在家烹飪與烘焙 我一直都有養寵物的習慣 因素二、資訊充實型 在家進修學習及研究 2.76 1.029 .775 3.30 .986 2.69 1.975 8.979.762 在家讀些書報雜誌獲取資訊 2.23 .981 .534 2.46 1.227 .469 在家裡做運動(如:瑜珈、柔軟操) 在家泡茶、泡咖啡 因素三、沉澱放鬆型 2.06 .991 .701在家靜坐沉思 3.46 1.122 .597 1.627 7.3952.84 2.87 1.105 .566 在家聽音樂或廣播 2.97 1.150 .564 在家休息小憩,小睡, 87 在家寫作(如:網誌、日記….) 因素四、社交同樂型 在家跟家人朋友聚會聊天 3.35 .958 .758 2.86 1.447 6.579 2.84 1.006 .723 在家打電話和好友或同事聊天 2.40 1.342 .511 在家玩電腦遊戲或是線上遊戲 因素五、網路迷戀型 在家上網瀏覽網站 4.42 .828 3.63 .776 1.186 5.393 2.78 1.103 .656在家使用網路購物 3.69 1.047 .635 在家網路聊天 因素六、工作狂熱型 2.35 1.009 4.983 2.28 .868 1.096除了工作,我幾乎沒有休閒時間 2.21 1.042 .680 將工作帶回家做 因素七、視聽娛樂型 3.95 1.046 3.44 .703 1.006 4.574 在家看電視 2.93 1.089 .459 在家看DVD影片 註,平均數以3.00為中間值,上限為5.00,下限為1.00。 N=300人 平均數大於3.00表示較常參與,小於3.00表示較少參與。 88 三、平均數整理 表5 年齡平均數 類型 居家嗜資訊充沉澱放社交同網路迷工作狂視聽娛 百分比 好型 實型 鬆型 樂型 戀型 熱型 樂型年齡 2.83 2.89 2.23 3.40 76.6 2.43 2.6625-29 3.67 2.56 2.71 2.782.69 3.512.37 19.0 30-34 3.53 2.89 3.173.11 3.48 2.61 3.063.035-39 3.67 3.383.13 2.63 2.34 3.34 3.50 0.7 40-44 4.00 3.75 4.25 4.13 3.17 3.50 4.00 0.7 45-49 4.34 根據表5年齡平均數的整理結果顯示,得知年齡介於25-29年齡層之未婚上班族女性在網路迷戀型的平均數皆高於其他類型的平均數,可能在此年齡層對電腦使用技術較熟悉,且使用頻率較高,加上本組大多透過bbs蒐集問卷為管道,而bbs站使用族群大部分以年輕族群為主,故可推論出此結果。 其次為30-34、35-39及40-44年齡層之未婚上班族女性在視聽娛樂型的平均數皆高於其他類型的平均數,可能是由於此年齡層出社會時間較長,所累積的財富較多,比起其他年輕的年齡層較懂得享受生活,提昇自我的休閒生活品質,因此較願意購買品質較好、價格較高的視聽娛樂。 最後為45-49年齡層之未婚上班族女性在社交同樂型的平均數皆高於其他類型的平均數,原因可能是對於科技產品的喜好程度比起其他年齡層來的低,如此一來,有較多時間與家人、朋友相處。 89 表6 職業平均數 類型居家嗜資訊充沉澱放社交同網路迷工作狂視聽娛 百分比 職業好型 實型鬆型 樂型戀型 熱型 樂型 2.87 2.29 3.45 91.0 2.49 2.69 2.823.63 全職 9.0 2.45 2.65 3.02 2.77 2.24 3.333.65 兼職 根據表6職業平均數的整理結果顯示,得知職業為全職及兼職之未婚上班族女性在網路迷戀型的平均數皆高於其他類型的平均數,可能是由於網路蓬勃發展,以致於全職及兼職的未婚上班族女性,不論工作時間長短下班後都使用網路瀏覽網站、網路購物、網路聊天做為主要的居家休閒活動。 表7 月收入平均數 類型 居家嗜資訊充沉澱放社交同網路迷工作狂視聽娛百分 鬆型 樂型 戀型 熱型 樂型比 好型 實型月收入 2.60 2.65 3.04 2.82 2.23 3.37 10.3 3.62 20,000以下 3.36 60.4 2.37 2.61 2.79 2.85 2.21 20,001-40,000 3.64 2.79 2.86 2.82 2.40 3.58 22.3 2.61 40,001-60,000 3.69 2.61 2.56 2.93 3.37 1.89 3.0 2.67 60,001-80,000 3.78 2.85 2.85 3.10 3.20 3.33 3.40 1.7 80,001-10,000 3.50 3.00 3.79 2.3 3.21 3.18 3.48 3.48 3.82 100,001以上 90 根據表7月收入平均數的整理結果顯示,得知收入為20,000以下及20,001-40,000之未婚上班族女性在網路迷戀型的平均數皆高於其他類型的平均數,可能是由於此收入範圍薪水較低、工作時間較短,故有較多的休閒時間,再加上工作後身心上的疲憊,因此較無心從事戶外休閒活動而利用上網購物、網路聊天、瀏覽網站來消磨其休閒時間。 其次為收入40,001-60,000之未婚上班族女性在網路迷戀型的平均數皆高於其他類型的平均數,可能是由於此收入範圍薪水屬中階等級,所得支付平日生活開銷已達平衡,較無餘額購買價格偏高的休閒設備,因此以上網購物、網路聊天、瀏覽網站來消磨其休閒時間。 收入為60,001-80,000之未婚上班族女性在視聽娛樂型的平均數皆高於其他類型的平均數,可能是由於此收入範圍薪水偏高、懂得享受生活追求較好的生活品質,因此願意將多餘的所得花費在購物視聽娛樂設備上。 收入為80,001-100,000之未婚上班族女性在工作狂熱型的平均數皆高於其他類型的平均數,可能是由於此收入範圍大多屬於事業衝刺階段,為了能升遷,須比一般階層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經常在下班後處理工作相關事宜,因此除了工作外,幾乎沒有任何的時間從事休閒活動。 最後為收入100,001以上之未婚上班族女性在資訊充實型的平均數皆高於其他類型的平均數,原因可能是此收入範圍,大多皆屬管理階層,所需的專業知識相對增加,所以利用下班後的時間進修學習及研究與閱讀書報雜誌獲取資訊為其休閒活動。 91 表8 目前居住地平均數 類型 居家嗜資訊充沉澱放社交同網路迷工作狂視聽娛目前 百分比 好型 實型 鬆型 樂型 戀型熱型 樂型 居住地 2.50 2.65 2.77 2.84 2.30 3.48 54.0 3.62 北部 3.08 2.93 2.05 3.51 14.3 2.57 2.78 3.64 中部 2.69 2.83 2.82 2.35 2.33 3.28 28.7 3.63 南部 3.38 2.88 2.96 3.50 2.92 3.67 2.0 3.78 東部 2.75 2.67 2.92 3.33 3.67 2.17 1.0 3.83 其他 根據表8目前居住地平均數的整理結果顯示,得知北中南東部地區之未婚上班族女性皆為網路迷戀型,可能原因為科技發達,家家皆有電腦以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且網路數用普及率高,故大部份未婚上班族女性對網路有相當的依賴。 其次為其他地區之未婚上班族女性為視聽娛樂型,可能原因是相較於台灣本島,其他地區網路普及率較低,且在網路設備上也較不發達,因此網路使用意願降低,所以相對提高視聽設備使用頻率。 92 表9 平日休閒時間平均數 類型 平日 居家嗜資訊充沉澱放社交同網路迷工作狂視聽娛百分休閒 好型實型 鬆型 樂型 戀型 熱型樂型 比 時間 2.95 3.7 2.09 2.64 2.82 2.45 2.23 3.00 未滿一小時 一小時以上 2.50 2.46 2.90 2.54 3.28 2.73 10.3 3.29 未滿二小時 二小時以上 2.51 2.66 2.74 2.84 2.48 3.43 26.0 3.68 未滿三小時 三小時以上 2.34 2.62 2.83 2.82 2.27 3.43 27.3 3.69 未滿四小時 2.63 2.84 2.91 3.07 2.00 3.55 32.7 3.72 四小時以上 根據表9平日休閒時間平均數的整理結果顯示,得知「平日休閒時間未滿1小時」之未婚上班族女性為網路迷戀型,原因可能為,工作時間長,縮短了下班以後休閒活動時間,沒有多餘的時間從事其他的休閒活動,只能利用僅剩的時間上網收發信件,瀏覽網路新聞。 其次「平日休閒時間1小時以上未滿2小時」之未婚上班族女性為視聽娛樂型,可能原因為各類型節目間大多在1-2小時之內,恰與他們的休閒時間長短相似,故選擇此類型的活動為平日的休閒。 93 最後為「2小時以上未滿3小時」、「3小時以上未滿4小時」、「4小時以上」之未婚上班族女性為網路迷戀型,原因可能為可利用的休閒時間較長,有較充足的時間從事瀏覽網站,在網路上挑選喜歡的商品並購物、利用通訊軟體與朋友交換訊息等類型的休閒活動。 四、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為瞭解未婚上班族女性的樣本特性與生活型態之間是否有所差異,本研究以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比較,所獲致的研究結果如下。 表10 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類型 居家嗜好資訊充實沉澱放鬆社交同樂網路迷戀工作狂熱視聽娛樂項目型 型 型型 型 型 型 F=0.223F=3.673 F=0.031 F=8.864 F=1.165 F=0.250 F=2.379 職業 P* F=2.516 F=2.058 F=1.455 F=2.327 F=1.760 F=1.643 F=0.063 年齡 P* F=1.835 F=0.224 F=1.183 F=0.691 F=0.074F=2.248 F=0.227 目前居 住地 F=2.053 F=6.095 F=1.459F=0.857 F=1.892 F=1.307 F=0.508 教育程度 P* F=1.985 F=3.885 F=1.073F=1.050 F=0.883 F=3.516 F=0.970月收入 P* P* F=1.873 F=1.439 F=1.028 F=3.404 F=4.163 F=7.259 F=1.032 休閒時間 P* P*P*** F=2.515F=0.898 F=0.463 F=1.291 F=0.680 F=2.984 F=0.436 居住狀況 P* 註,,表α<0.05,,,表α<0.01,,,,表α<0.001 運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測樣本特性與生活型態類型間是否有顯著性差異,由表10顯 94 示「職業」對於「社交同樂型」,F=8.864,P<.05,,這種生活型態類型的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年齡」對於「居家嗜好型」,F=2.516,P<.05,,這種生活型態類型的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目前居住地」對於所有生活型態皆無顯著差異,「教育程度」對於「資訊充實型」,F=6.095,P<.05),這種生活型態類型的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月收入」對於「資訊充實型」,F=3.885,P<.05,、「工作狂熱型」(F=3.516,P<.05),這兩類生活型態類型的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休閒時間」對於「社交同樂型」,F=3.404,P<.05,、「網路迷戀型」,F=4.163,P<.05,、「工作狂熱型」,F=7.259,P<.001,,這三種生活型態類型的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居住狀況」對於「工作狂熱型」,F=2.984,P<.05,,這種生活型態類型的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 五、群落分析 運用「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閒生活型態動機認知因素作為市場區隔變數,將目標市場之 未婚女性區分為「生活享樂型」、「精明幹練型」兩個群體。 (一)「生活享樂型」:此類型的未婚女性年齡介於35-39歲,教育程度偏大學、專科,收入介 於40,001-60,000元,居住狀況為獨居。 (二)「精明幹練型」:此類型的未婚女性年齡介於25-29歲,教育程度為研究所及以上,收入 在100,001以上,居住狀況為與家人同住。 表11 群落分析表 95 群落別 精明幹練型 生活享樂型 類別資料 年齡 35-39歲 25-29歲 教育 大學、專科 研究所及以上 月收入 40,001-60000元 100,001以上 居住狀況 獨居 與家人同住 群落別 生活享樂型 精明幹練型 因素別 -1.03 -1.05 居家嗜好型 -2.37 3.81 資訊充實型 4.23 -1.84 沉澱放鬆型 2.45 1.36 社交同樂型 -0.53 -4.06 網路迷戀型 -0.93 0.55 工作狂熱型 0.85 -1.30 視聽娛樂型 由上表得知,生活享樂型比精明幹練型還願意從事家務(佈置家裡、烹飪)及養寵物的習慣,精明幹練型比生活享樂型還願意從事進修學習研究、讀書報雜誌獲取資訊,生活享樂型比精明幹練型還願意從事聽音樂或廣播、在家寫作(網誌、日記),生活享樂型比精明幹練型 96 還願意從事與家人朋友聊天聚會、打電話和朋友同事聊天、玩電腦遊戲或線上遊戲,生活享樂型比精明幹練型還願意從事上網瀏覽網站使用網路購物、網路聊天,精明幹練型比生活享樂型還願意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下班時常將工作帶回家做,生活享樂型比精明幹練型還願意從事看電視、看DVD影片。 伍、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欲了解不同類型的未婚女性利用下班後的閒暇時間進行哪些休閒活動、探討不同類型的未婚女性對休閒活動的偏好程度、了解未婚女性的生活型態。本研究透過網路問卷方式進行三個星期的樣本調查,抽樣方法為隨機抽樣法,研究對象為北、中、南、東地區的25-49歲的未婚女性。共發出309份問卷,刪除填寫不完整之無效問卷9份後,有效問卷共3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7.08%。經由分析所得結果,在本章予以歸納整理,提出結論,並給予本研究後續研究建議。 一、結論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未婚上班族女性下班後的生活型態類型為何。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欲開發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閒類型產品的廠商做參考使用。 由休閒活動類型量表中的22項休閒活動項目進行調查,經因素分析後將量表中22個題型縮減成7個構面,各因素之解釋變異量分別為「居家嗜好型」為20.233%、「資訊充實型」 97 8.979%、「沉澱放鬆型」7.395%、「社交同樂型」6.579%、「網路迷戀型」5.393%、「工作狂熱型」4.983%,「視聽娛樂型」則為4.574%,總解釋變異量為58.136%,各題項信度均達0.7以上,而總量表係數為0.797,信度良好。 由平均數整理,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閒生活型態」會因「個人特質」不同,而有所差異,在年齡層方面,25-29歲為網路迷戀型,30-34、35-39、40-44歲皆為視聽娛樂型,45-49歲為社交同樂型;在職業方面,全職與兼職皆為網路迷戀型;在月收入方面,20,000以下及20,001-40,000、40,001-60,000皆為網路迷戀型,60,001-80,000為視聽娛樂型,80,001-100,000為工作狂熱型,100,001以上為資訊充實型;在目前居住地方面,北部、中部、南部、東部皆為網路迷戀型,其他地區則為視聽娛樂型。更進一步得知,所得較高者比較趨向工作狂熱型及資訊充實型;所得較低者比較趨向網路迷戀型。 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閒生活型態」會因「工作與閒暇時間」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休閒時間方面,未滿一小時為網路迷戀型,一小時以上未滿二小時為視聽娛樂型,二小時以上未滿三小時、三小時以上未滿四小時、四小時以上皆為網路迷戀型。 電腦網路與視聽娛樂活動,是資訊社會下未婚上班族女性主要的「休閒生活型態」,由表4可發現未婚上班族女性下班後參與居家休閒活動比率並不高,在7個居家休閒生活型態分類中平均數僅2類〈網路迷戀型、視聽娛樂型〉有達到3以上,其餘皆在3以下,而下班後之休閒生活型態以偏重於從事以靜態類型為主的活動,其中「網路迷戀型」中上網瀏覽網站比率最高(M=4.42),其次是「視聽娛樂型」的看電視(M=3.95),「網路迷戀型」的網路聊天為第三(M=3.69)。另外在「沉澱放鬆型」的聽音樂或廣播(M=3.46),「社交同樂型」的跟家人朋 98 友聚會聊天(M=3.35),「資訊充實型」的讀書報雜誌獲取資訊(M=3.30)等都是未婚上班族女性下班後較常從事的居家休閒活動型態,而「工作狂熱型」、「居家嗜好型」對未婚上班族女性來說,似乎卻顯得較少參與,每一平均值皆在3以下,參與度較高的僅分別為「居家嗜好型」的在家幫助家務(M=2.98),「工作狂熱型」的除了工作,我幾乎沒有休閒時間(M=2.35)。 綜合以上資料本研究發現,未婚上班族女性下班後的休閒生活型態具有幾點特性, (一)、傾向於使用電腦網路通訊系統類型之設備產品 (二)、傾向於接觸傳播媒介或視聽娛樂,即較以休閒的娛樂及放鬆的功能為主。 (三)、傾向於靜態、被動的休閒活動型態為主。 (四)、傾向於個人式的休閒活動類型。 (五)、未婚上班族女性下班後參與居家休閒活動比率偏低。 透過群落分析,將未婚上班族女性市場區分為兩個類型,第一類為「生活享樂型」,第二類為「精明幹練型」。 屬「生活享樂型」的未婚上班族女性較願意把時間運用在工作以外的休閒生活上,針對此類型的未婚上班族女性,本研究認為能開發更具娛樂性的產品,例如: Ising 99可讓消費者在線上唱KTV及為舞獨尊、勁舞團可讓消費者在家練習跳舞。 屬「精明幹練型」的未婚上班族女性則願意將大多數的時間運用在工作與自我充實上,針對此類型的未婚上班族女性,本研究認為能開發搜尋資料更為便利能節省時間的產品,例如:Esobi搜尋軟體,及線上學習系統,例如:遠距離教學。 二、建議 99 (ㄧ)本研究僅以網路問卷為主,導致受訪者集中在某ㄧ區塊,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採用網 路及人工發放同時進行,此種方法可能造成誤差率較高,但這種方法可使樣本分佈 較平均,更能明顯調查出不同樣本的未婚女性在休閒生活型態上有何差異。 (二)建議後續研究者在李克特五等地尺度上面可以更加詳細的描述如,「不常」一週一 次、「總是」一週五次以上等等。 (三)全台不婚男女的比率節節升高,而本研究僅以女性為主,建議後續研究者能以未婚 男性為主要對象加以研究。 (四)建議後續研究者在問卷中增加工作時段的選項,以便於研究者分析。 陸、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杜家妤(2006),「彈性工時者的休閒活動型態與休閒阻礙以私人診所執業之牙醫師為 例」,立德管理學院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2.林玫君等人(2007),「心理變數應用於住宿產品選擇之研究—以墾丁地區為例」,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休閒事業經營系學生畢業專題發表會論文集,屏東市。 3.周曉盈(2004),「屏東縣已婚與未婚女性公教人員購屋偏好之研究—兼論教育程度、 職級與所得之影響」,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碩士論文,屏東市。 4.陳文麗(2003),「印象、生活型態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星巴克為例」,中原大學室 內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桃園縣。 5.陳志銘等,譯,(2005),消費者行為 第六版,原著者,Michael R. Solomon,,台北縣, 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03,。 6.董智慧(1997),「單身類型、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分析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 100 士論文,彰化市。 7.蔡東育(2005),「彰化縣稅務人員參與休閒活動現況與阻礙之研究」,明道管理學院管 理研究所2005年碩士論文,彰化縣。 8.趙芳婷(2005),「以生活型態探討高齡者之產品介面設計研究-以數位電視介面設計為 例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9.劉佩佩(1999),「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高雄市。 10.蕭起志(2006),「生活型態調查導入產品造型設計的適切性初步研究」,大葉大學設 計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11.薛茜容(2006),「台北市旅行業未婚女性休閒類型對心理健康之影響」,台北護理學院旅 遊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12.盧慧怡(1990),「女性勞工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以一個電子工廠的女作業員為例」,東吳 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13.蘇可欣(2004),「大學教師社經地位、休閒生活型態與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臺中健康暨 管理學 院休閒與遊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縣。 14.曹勝雄(2001),觀光行銷學,台北縣,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5.蔡宏進(2004),休閒社會學,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二、英文文獻 1.Andreason, A.R.(1976),”Leisure,Mobility and Life Style, AMA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Bammel,G. & Burrus-Bammel,L.(1996),”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Madison: Brown & Benchmark. 3.Benjamin D.Zablocki and Rosabeth Moss Kanter(1976),”The Differentiation of Life-Styles,”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269-97 4.Consumer Behavior (8th ed.). Chicago: Dryden Press, 145-154. 5.Engel, J. E., Blackwell, R. D., & Miniard, R. W. (1995). 6. Kelly,G.A(1955).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2 vols).New York:Norton. 7.Lazer,W.(1963),”Life Style Concept and Marketing,”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pp.130-139. 8.Plummer,J.T.(1974).”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38(1),33-37. 9.Reynolds, Fred D. and William R. Darden,1974,,”Constructing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in Williams D. Well (ed.),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Chicago,AMA, pp74-96. 10.Richard A.Peterson(1979),”Revitalizing the Culture Concept,”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5:137-66. 101
/
本文档为【未婚上班族女性休闲生活型态研究指导教授冯祥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