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2017-10-23 13页 doc 26KB 5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先世在隋末移居中亚碎业城,李白就诞在 这里。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主要生活在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间,这是唐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空前繁荣 的背后又潜伏着深刻的危机。这一时代特点加上他豪放的思想性格和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 的诗篇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复杂的思想性和鲜明的独特性 一、浪漫主义的主题思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想要“济苍生”、“安社稷”, 热...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先世在隋末移居中亚碎业城,李白就诞在 这里。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李白主要生活在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间,这是唐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空前繁荣 的背后又潜伏着深刻的危机。这一时代特点加上他豪放的思想性格和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 的诗篇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复杂的思想性和鲜明的独特性 一、浪漫主义的主题思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想要“济苍生”、“安社稷”, 热衷用世,追求功名;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他的复杂思 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大唐帝国表面的强大昌盛,鼓舞着李白向往建功立业的勃勃雄心,政治的危机更激发了 他拯物济世的强烈愿望。他常在诗歌里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常以鲁仲连、范蠡、乐毅、谢安自许。他还羡慕姜尚:“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行 路难》之二)表达了渴望明君的美好愿望。但当这种愿望落空时,他又极力称赞那些功成身 退、不事王侯的清高人物。 天宝元年,因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怀着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来到长 安,表面上受到玄宗礼贤下士的优待供奉翰林,实际上只把他当作用以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 翰林既非实际的官职,更没有政治实权。他那“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又不肯投靠权贵和奸相李林甫,桀傲不驯,整日纵酒狂歌,遭到当权的官宦外戚对他的暗中 诋毁打击,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于是写了不少诗篇表达自己的愤懑 和痛苦。如著名的《行路难》之一揭示了诗人在坎坷仕途上茫然失路的强烈痛苦:虽然茫然, 虽然徘徊,但李白并不因失败而放弃理想的追求和人生的自信。第二首着重揭露黑暗的现实: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第三首列举伍子胥、屈原、陆机、李斯的遭遇,表示要及早引退:“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这又是多么消沉、颓唐。 在《梁甫吟》中,他以愤怒控诉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李白就是这样: 怀抱着理想四处奔走,遇到的是嘲笑和冷漠,感到的是压抑和幻灭。他时而高歌自己的理想, 时而悲叹个人的不幸;时而乐观,时而颓唐;时而激愤,时而消沉。他的诗歌,他的感情就 是这样激荡着、矛盾着…… 二、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义还表现为一种反对权贵、轻视王侯、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他对腐朽的 上层贵族势力的蔑视、抨击和反抗,是他的诗歌民主性精华的集中体现。 李白常说自己是“野人”、“布衣”,象屈原那样痛恨那些“党人”:“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b录施满高门。”(《古风》第五十一)他在《雪谗诗》里,痛斥了恃宠 弄权的杨贵妃。 李白意识到自己与那班皇亲国戚豪门势族是具有不同身份的两类人。他“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由。”(《送烟子元演隐仙城王序》)李白在诗里对于权贵及他们的荣华 富贵投以强烈的蔑视,表现出一种傲岸不屈的性格,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里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这种粪土 权门、轻视富贵的傲岸性格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又有几人能与李白相比呢? 李白的反权贵精神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 在这首长诗里,他对以斗鸡媚上的幸臣,以屠杀邀功的武将,投以憎恶轻蔑的嘲笑,说 他们“万言不直一杯水”。接下来对自己和王十二光明磊落却遭受小人诽谤、谗言中伤,被逐 出朝,表示了满腹的愤恨:用曲高和寡来比喻自己不被重用,用“晋君”、“和氏璧”的故事讽刺玄宗不识人才,借前秦宰相王堕骂董龙的话,斥骂李林甫、杨国忠之流鸡狗不如,接着抒 发了自己的心情及志向。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柱颐事玉阶!达亦不足 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 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以极大的愤怒揭露了政治的腐败,为惨死在奸相李林甫之手的李邕、裴敦复鸣冤叫屈, 称赞被暗杀的“李邕”“英风豪气”,对封建统治者“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十五),颠倒黑白,残酷暴虐的种种黑暗面目,作了尽情的揭露,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 结尾表示自己要永远离开这丑恶的政治篱笆。 李白是一个极其矛盾的诗人。他一方面蔑视权贵,另一方面又沾沾自喜于“王公大臣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表现出对荣华富贵的留恋和羡慕:“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候七贵同杯酒。”他不断地干谒一些有权势的人物,希望得到他们的汲引:希君一剪拂,犹可骋中衢。“(《赠崔谘议》)这是何等低颜下气!可见李白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既是清高的,又是庸俗的。 李白的反抗并不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去向整个统治阶级斗争,是脱离人民的,是没有出路的。 他的孤傲虽然具有对抗权贵的意义,但也正表现了他的局限性。 三、狂放不羁、追求个人自由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不仅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特 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蔑视世间的一切;他又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 像,轻尧舜、笑孔丘,平交诸候,长揖万乘。于是他采取一种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急切地 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脱。 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策士、酒徒等方面的气质。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稿》)传说他曾经为抱打 不平而“手刃数人”,以后又受到那些无名游侠的感染,写了不少歌颂游侠的诗,如著名的《侠 客行》。 诗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侠义行动如“十步杀一人”“救赵挥金槌”,还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慷慨无私的精神,都与李白不愿屈己干人的性格,拯物救世的政治理想以及功成 身退的高尚品德有着相当密切的内在联系,李白能成功地把儒家、道家、游侠三者结合在一 起,依赖于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功成身退。 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写下了许多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 解放的独特个性在山水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如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送裴十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这一泻千里,咆哮愤怒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 都曲折地代表了李白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和决心。 李白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优美的,而是雄伟的;不是宁静的 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顶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特别契 合他那狂放不羁的叛逆性格,他好像要登涉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神灵相往来。他的杰 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其中对梦境的描写特别令人目眩神迷: 从娴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 深林层巅,境界愈转愈奇、愈幻愈真,最后由梦境幻入仙境,更完全是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 诗人尽情驰骋于浪漫想像的空间,展示了一幅现实的景象,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朦胧离奇的奇 山异景图。令人留恋忘返。诗人苦闷的灵魂在梦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放,难怪他梦醒后发 出这样的感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四、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李白虽被人号称“诗仙”“谪仙”,但他目睹和经历了唐帝国的繁荣、危机、战乱,他的忧 国忧民的思想本质决定着他还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 李白非常关心国家的强大统一,象盛唐边塞诗人一样,热情讴歌保卫祖国边疆的戍边 卫士。《塞下曲》显示了边防将士不畏艰苦,勇敢杀敌的英雄气概,歌颂了他们忠勇为国的 高尚品质,实际上也是诗人渴望以身许国政治豪情的反映。《塞下曲》第六诗中描写了一位 勇敢善战的将军,终能得到重新任用的机会,为国家消除边患,最后两句不但鼓舞了前方将 士的士气,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安史之乱发生后,他虽远在江南,却写了一系列充满爱国激情的诗,他在《永王东巡歌》 里对“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的局面,深感焦急忧虑。后来他因从 的事被捕入狱流放夜郎,他的爱国之心丝毫没有减弱。他在《赠张相稿》中说:“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在《经乱离后天恩流放夜郎》这首长诗中说:“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而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 请缨》这首诗,更说明他的爱国之心至老不衰。 五、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作,不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 使其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在《江上吟》中说自己写 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诗圣杜甫也高度称赞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他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的形象,强烈的主观色彩 李白的生活经历很广,思想很复杂,他那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时不可磨灭地留下 了浓厚的自我表现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政治上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 李白的主观感情色彩,往往也表现在叙事或写景的诗篇中,让人感到有诗人的形象活在 其中。他的《蜀道难》是他最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山水诗。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 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奇氛;高标插天 可以使“六龙回日”,然后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最后才叙述正题;在 诗的开头、中间、结尾处三次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回旋往复,造成强烈的 艺术效果;整首诗蕴藏着李白豪放的性格和激昂的感情色彩,使人读后精神振奋,想去迎接 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同时也暗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者所利用,以期唤起朝廷的 注意,因而诗中寄寓着作者的隐忧,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在李白的笔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仿佛都有了感情和生命。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他想象自己的心可以离开身体飞向远方或随狂风,或随大雁,或随明月……在天真的想象中表现了浓厚的友情。又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中的“月”“花”“影”仿佛都有了人性,成了能听作者吐露发泄苦闷的伙伴。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妙、 温馨的图画。 2.大胆的夸张、惊人的幻想、瞬息万变的感情 李白常用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来表达他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如《秋浦歌》 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来抒发自己无形的愁;用“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归舟从上游顺流而下的神速,抒发了他遇赦获释途中轻松欢快的心情;又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飞瀑从高处腾空而下的恢 宏壮观的景象,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气概。 李白有的诗在极度的夸张和惊人的比喻之外,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如《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通篇处处隐着一个“高”字,到底有多高,读者自己可以去充分想象。又如《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载”没有“黄河可塞”这样夸张的比喻,我们也就想象不到阵亡 将士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再比如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来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 李白很少对生活过程做细致如实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穿插以历史、 神话、梦境、幻境和大自然的景物,捕捉许多表面上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运用独 特的匠心,构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表现自己跌宕起伏的感情。如《庐山谣》写他在庐 山顶上望大江的景色:“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 雪山。”完全摆脱了真实空间的拘束,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突出了山川的壮丽,展示了诗 人壮阔的胸怀,读后使人产生一种要与天地融为一体的豪情。又如《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 云》 这首诗起落无迹,断续无端。短短的十二句诗,感情几次跳跃,若断若续又一气呵成, 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好像整个人生只有驾扁舟遨游江湖一条路了。 李白独特的艺术手法,使他的诗歌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如《行路难》之一, 忽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正在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又豪情万丈地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抑郁激愤中跳跃到乐观豪迈中是 这样的自然。再如他的名作《将进酒》;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突然又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自信心瞬间代替了消极的悲叹。 把如此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只有 李白有此水平,李白有的诗中同时运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方法,既写实又夸张象《北 风行》《关山月》,有时竟把抒写仙境的描绘和苦难的现实结合在一篇诗里,如《古风》第 十九: 诗中写到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等史实,但并不对它做细致的描写,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 中,突然低头见到了被安禄山蹂躏毁灭了的洛阳,急转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灭,深刻 地表现出诗人无比沉痛的爱国心情。 3.语言质朴、清新、豪放,不拘于格律、不雕琢字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放夜郎》),这是李白对自己诗歌最生 动的形容和概括。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首诗的普通的景物普通的比喻显示了李白与朋友间的 依依惜别的深厚友情,语意极其真挚自然。 李白的诗绝不拘拟于格律的束缚,当感情达到高潮时,诗中往往冲破格律的限制,出现一些 散文化的诗句。如:“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阳歌》);“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 李白的语言深受汉乐府诗的影响。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源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却又增添了几许博大的视野和恢宏的气势, 是多么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李白的语言还汲取了当时的口语特色而具有民歌的风味。如“一回一叫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妾薄命》)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又一高峰。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性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 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诗人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 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在李白的诗中,理 想主义、反抗精神和英雄性格得到了全面的表现和进一步发展,并达到高度成熟。
/
本文档为【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