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感统训练设计

2017-11-22 50页 doc 106KB 2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感统训练设计感统训练设计 活动一、滑板活动 (一)功能 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积极发展。每周二至三次,每次20——30分钟。 (二)方法 1、静态飞机式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抬高,如同飞机起飞状,保持这种姿势直至坚持不住,这就是静态的滑板姿势。注意头颈部尽量抬高,双手双脚尽量伸展提高,保持这种姿势20-30秒钟。 2、乌龟仰卧 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躬行,仅以腰部着地,并努...
感统训练设计
感统训练设计 活动一、滑板活动 (一)功能 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积极发展。每周二至三次,每次20——30分钟。 (二) 1、静态飞机式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抬高,如同飞机起飞状,保持这种姿势直至坚持不住,这就是静态的滑板姿势。注意头颈部尽量抬高,双手双脚尽量伸展提高,保持这种姿势20-30秒钟。 2、乌龟仰卧 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躬行,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姿势。这是一种抗衡地心引力的姿势,做这种动作时头、腕、脚都会向上举,并使肌肉产生张力。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20,30秒。 3乌龟爬行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体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双脚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称为乌龟爬行。移动时可以往前也可以往后退,还可通过手来控制方向,按指定路线爬行,并可在原地做180或360度的旋转。滑板上滑动时,要以腹部为重心,颈部用力往上提,胸部才能挺起来,以这样的姿势滑动时才能轻松自如。另外,爬行时要双手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和手指部仅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的重量移动。 4青蛙蹬 让儿童府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起,双脚如青蛙游泳、游戏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方向做180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如此反复多次。注意头颈部要抬起,双手臂要伸直尽量前伸;为了使蹬出去的力量足够大,身体的下半部、大小腿的双足姿势最好能够像青蛙游泳时的样子,特别重要的是足的姿势,要用足底而不是足背去蹬墙壁,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回转时眼、手、脚协调运动,利用惯性使滑板运动自如。 ,、俯卧旋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可先往右转、再往左转,旋转的次数不一,可以从两三次逐渐增加到二三十次,甚至一百次以上。主要根据儿童的能力和兴致,儿童在旋转中是否引起头晕,及旋转后一小时的持续效应来做适宜次数的判断。 ,、单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动趴在滑板上的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双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让儿童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带动儿童的滑行,可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滑板过河 让儿童仰卧在滑板上,以背部为支撑点,颈、手、脚弯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得着的位置上架一条绳索,让儿童可以用手抓住绳索并同时用脚构住绳索,通过手和脚的协同运动带动滑板滑动。仰滑时,手部必须抓紧绳索,用手腕及手臂的伸缩力量带动滑板滑动,同时肩部必须保持好平衡,腰、背部肌肉紧张用力保持身体紧贴滑板,双脚钩住绳索协助保持身体的平衡并使肩部正好与滑板紧贴,否则,手腕伸缩时,身体便会歪斜或离开滑板。 ,、过隧道。 当儿童在滑板上的爬行动作熟练以后,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顺着通道的方向,逐步爬行前进,可以在一通道的一端设置目标物(彩色气球、绒布小动物等),规定儿童那到一定数目后即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儿童的兴趣。强化方向感和身体形象概念。 ,,、火车接龙 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排成长龙,后面的儿童双手握者前面儿童的双腿,由第一个儿童带领,顺着通道的方向前进,也可以由前面的儿童用双脚勾着后面儿童的颈部一起滑动,有时做前面的引导者,有时做后面的接续人,训练身体双侧协调和触觉。 ,,、滑板上投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滑板旁放一篮子小球(小皮球或乒乓求我)前方,,,米处放置一只空篮子,儿童将求投到前方的篮子中。 这项活动可以加强颈部肌肉的肌力,改进前庭平衡能力,并整合手部力气来投球,提供零碎能力整合的机会。每天安排儿童投球,,,,,,,次。 ,,、滑板上水平推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厘米,用双手对墙壁做水平推球,待球从墙壁弹回后双手接住再推,如此循环反复。 做这个动作需要颈、背部肌肉强烈收缩,眼睛的注视,还可增进手部的本体感觉,促进眼手协调和双手的协调运动。进行密集训练时可以每天推,,,,,,,次。 ,,、滑板上抛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队墙壁,距离墙壁,,,米,双手抱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墙壁,,,,,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 这是一个比水平推球难度要高的动作,在颈、背部的肌肉强烈收缩的条件下,可以促进前庭的功能,还可以增进视觉的立体判断,特别有益于运用眼手协调时的脑神经内部反馈。这项活动还能有助于左右协调,使手脚更灵活,动作更灵活,对改善前庭功能和整体感觉系统都很重要。 ,,、双人推球比赛 当儿童对滑板爬行比较熟练以后,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进行水平推球、接球的活动。 这项活动能促进颈、背部的肌肉收缩,对前庭产生特别的刺激,对增强眼球的控制能力,改善视觉、听觉都有极好的效果。 ,,、双人拍球比赛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各人手握球拍,进行拍球的对打游戏。可用乒乓球、小皮球、粘贴球等。 这种活动可以促进颈、背部的肌肉收缩,对前庭产生特别的刺激;对眼球控制身体形象,视觉空间知觉都有很大帮助,可促使视觉和运动觉产生更大的协调统合能力。 ,,、分组比赛 ,,、闭眼的滑板活动 滑板运动的量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以每天活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滑不好的儿童刚开始不需要强迫他滑得太多,可根据情况滑,,,,次不等,等他熟练以后再增加到,,,,,,次 活动二、平衡木台(板) 平衡台是底部为弧行、面平整的木版,较小的仅容一人站立,较大的可以同时站立,,,人。 (一)功能 对前庭固有感觉及身体姿势的强化有很大的作用,尤其站立时重心较高,平衡不易把握,这有助于对平衡反应的反射器官进行强有力的统合工作。儿童为求平衡所做的姿势调整,对前庭感觉、固有感觉和视觉统合的调整都有具体的帮助。 ,、平衡摇晃 让儿童俯卧或俯趴在平衡台上面,手臂和腿放松,自然伸展,任平衡木自然晃动,或由指导者协助进行左右晃动。左右晃动时要维持一定节律,使重力感觉可以唤起脑干苏醒。开始摇晃的速度应较慢,如果儿童能够适应,速度可以逐渐加快,加快速度时,要注意观察儿童的表情和姿势反应,以儿童乐于接受为宜,可以让儿童睁眼或闭眼作晃动,并观察他的不同反应,睁眼时可与儿童对视或让他看一目标物。可在摇晃中做明显的停顿,先倾向左侧,再倾向右侧,观察儿童两侧的情况。 ,、匍匐摇晃 让儿童匍匐在平衡台上,自己进行左右摇晃,还可在平衡木上放置物品,吸引儿童自己爬过来取。 ,、跪坐或静坐摇晃 让儿童坐或跪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左右摇晃平衡木,坐或跪在平衡台上时,由于重心较高,平衡感较难掌握,摇晃前必须提醒儿童坐好,让他自己尝试运用可以移动的双手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可以让儿童先睁眼 摇晃,分钟,再闭上眼睛摇晃,,分钟,感受有无视觉补偿时不同的平衡感觉。 ,、平衡台互相扶持 指导者和儿童共同站到平衡台上,两人面对面,手拉手,互相保持平衡。在平衡台上采取站姿时,由于重心较高,重力感通常较不稳定,有的儿童站在上面全身肌肉紧张,无法保持平衡,可由指导者站在平衡台上,从儿童身后扶着他 ,让儿童身体微微依靠着你。 ,、被动的平衡台站立摇动 让儿童站力在平衡台上面,双脚分开,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使平衡台左右晃动,指导者应注意观察儿童头、躯干、手、脚为保持平衡所做的姿势,儿童为保持平衡所做的姿势调整,对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和视觉统合的调整有具体的帮助。 ,、主动的站平衡台站立晃动 让儿童站在平衡台上,双脚分开,重心交替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自己控制平衡台进行晃动。 延伸的活动 (,)、当儿童站在平衡木上晃动时,可以把他双臂伸展,以保持身体平衡,也可以让他双手叉腰或双手平举,尝试不同的感觉。还可以让儿童闭眼做上述动作,让他体会离开视觉补偿后身体的本体感觉和平衡感觉。 (,)、可让儿童站立在平衡台上缓慢移动身体,不同的平衡反射,对前庭体系的平衡帮助很大。 (,)、让儿童站立在平衡台上一边晃动,一边进行抛球、接球,一边晃动,一边拍球,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及运动企化能力。 ,、平衡台蹲起运动 让儿童站立在平衡木上,进行自由的摇晃时,由指导者发出口令并示范,让儿童随着做下蹲和起立的动作,以及伸手、屈臂等动作。 ,、平衡台上的移动 让儿童站立在平衡台上,先进行自主摇晃,然后指挥他移动身体,如往前进一步,往后退一步,向右转向后转等。 活动三、大、小笼球 大笼球是直径,,,,,,厘米的弹性充气圆球,在感觉统合训练中有着广泛而特殊的作用。 (一)、功能 增进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协调,丰富儿童的前庭感觉,促进前庭体系的发展,强化身体肌肉的伸展能力,促进本体感觉和平衡反应的发展,对触觉反应过分敏感或迟钝的儿童也有很大的改善,它也是测试儿童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的重要工具每周,,,次,每次,,,,,分钟。 (二)、方法 ,、俯卧大笼球 让儿童俯卧在大笼球上,指导者抓住他的双脚,将两腿平举,并做轻微的前后推拉和左右转动,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可以丰富儿童的前庭感觉,让他有更好的重力感调整。 指导者也可以双手按住儿童的腰部,让大笼球做前后左右运动转动,这时应注意儿童的头部位置,如果儿童的头部不能很好地摆在正中间,容易左倾或右倾,便会导致身体往同一方向滑,从大笼球上落下来,表明儿童的前庭平衡发展不足。因此,大笼球可以测试儿童的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 ,、俯卧小笼球 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儿童的腹部,让他趴在上面,双手双脚接触地面,自己操作进行前后、左右的移动或转动,带动弹力球在腹部下面滚动,以强化儿童身体各部分对重力的协调感。 ,、仰卧大笼球 让儿童仰躺在大笼球上,以腰部为支点,由指导者抓住儿童的双脚、大腿或腰部,做前后、左右的推动和滚动。注意提醒儿童留意体会全身、关节和肌肉的感觉,协助他控制自己身体的平衡,这对儿童运动企化能力的养成很有帮助。 ,、依靠小笼球 将小型弹力球放在墙角,让儿童颈、后背或腰部靠在上面,扭动身体使球,在身体和墙壁之间滚动,或晃动身体使之受到挤压,也可将小型弹力球置于儿童的背后或腰下,让儿童自己去滚动。 ,、坐上大笼球 将儿童扶坐在大笼球上,进行前后左右推动,让大笼球在儿童屁股下面做前后左右的转动,也可扶者儿童的身体,利用大笼球的弹性进行有节奏的上下振动。对大一些的儿童知道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笼球的稳定,知道他自己扶着墙壁、桌沿或其它扶手保持平衡,移动绳梯使大笼球进行前后左右的转动或利用自己身体的重量用屁股在大笼球上做上下振动。 活动延伸: (1)、让儿童坐在大笼球上,由指导者协助保持球的稳定,指导儿童双手平举或叉腰保持平衡。 (2)、让儿童坐在大笼球上,一名指导者协助扶持住大笼球,另一名指导者递球或小圈圈给他,让他身手接球并将球投到指定的小篮子里,也可以由另一名指导者与他抛接球的练习,训练儿童的平衡能力和运动企化能力。 。大笼球上的游戏可持续摇晃60下到200下不等,对不适应的儿童,可先做20下,逐步增加的60下,才能发挥调整重力感的功能,以后慢慢增加,可以强化儿童对自己身体操作的信心和勇气。 6、坐小笼球 将小弹力求放在儿童屁股下,鼓励儿童屁股使劲往下压,设法坐扁屁股下的弹力球 ,还可让儿童坐在球上做各种游戏。如跟儿童面对面的坐在球上玩指眼、耳、口、鼻的游戏或拍手游戏等,及抛球、接物品、套圈圈等游戏。 ,,,,年曾在"以琳"参观.观摩.学习一周左右,我通过观摩学习,感悟了很多训练孩子的方法.应该说"以琳"让我把我平时所学的零碎知识串了起来,引我入了门,第一次感受到运动出智慧的道理.以后的几年我一直很注意运动这方面的知识学习和积累,为了感谢"以琳"这位无私的"启蒙老师".也为了我们这些一直都在坚持不懈学习的不易家长,更为了我们的孩子在训练中少走点弯路,现把我这以后几年来,一些我认为好的,简单易行的学习笔记,整理后贴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因为我运用了这些方法我的孩子进步很大(甚至解决了我在训练孩子过程中,多年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思想不集中,写字速度慢,说话不清楚,音量小等问题,现在都在改善. 我把笔记贴了上来,但图形贴不上来,如真需要的家长请和我联系(同时,我也希望其他家长也能把自己认为好的学习笔记分类贴上来,如运动的就跟到运动上,视觉的跟到视觉上,听觉的跟上听觉上((((((等,希望大家交流支持帮助.顶((另外我还有一篇关于"运动量的问题"笔记正在整理之中,等整理好我再贴给大家,) . 训 练 办 法 一.动作方面: 1.攀网 教学目的与作用: 1.训练孩子的的身体平衡感 2.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3.增加空间概念 4.侧身跨越能力 总结:利用在攀爬伸展了手、脚的灵活、减缓了过度关系,有利于写字的提升,增强了写字的专注力。 2.平衡木:(挪步——正步——交换走) 教学目的与作用: 1.促进平衡能力 2.增进手眼的协调能力 3.增加空间概念 总结:利用平衡木上的前进、后退、来回走动发展身体在空间中移动的平衡能力,有助于专注力的提升。 3.慢蹲慢站(越慢越好) 教学目的与作用: 1.肌肉的松懈 2.建立平衡的能力 a. 脚肌力 3.促进关节灵活 b. 腰肌力 4.增加脚肌力----------------肌力 c. 腿肌力 5.增进速度力量的控制 d.. 手肌力 6.多动儿一种冷却动作 总结:慢蹲慢站的动作练习除了增强脚肌力外有助于改善走、跑、跳易失衡的孩子,以及大小便的关系。 4.手撑地走(推小车) 教学目的与作用: 1.增加手臂肌力 2.增强手腕肌力 3.提升左右手协调能力 4.增进速度力量的控制 5.发展颈部肌肉力量、抬头、有助于发音的清晰度。 6.灵活肩、关节对运笔速度有很大的帮助。 7.有养气的功能,提高发音的音量。 总结:手撑地增强手腕的力量、速度的控制能力,有显著提升、并且改善着色、剪纸、纺绘的方法的动作不良处。 5仰卧起坐 教学目的与作用: 1.增加腰部肌力 2.改善腰部僵硬或松弛的不良状况 3.建立手脚协调的基础能力。 总结:仰卧起坐训练有助于促进腰部肌肉增强,让身体的动作更灵活,有利于改善大小便失禁、腰部僵 硬。 6.过绳跳 教学目的与作用 1.增加腰部肌力 2.促进方向概念 3.提升速度的控制能力 4.建立感觉动作的协调韵律感。 5.感受力量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有助于拼音的回声分辨。 6.持久的跳动,氧气足和说话时气的运用。 总结:过绳跳的不同跳法提高双脚协调及韵律能力,改善听、说、朗读能力的不佳。 7.拍球(每天持久拍) 教学目的与作用: 1.可增加手部肌力。 2. 增进感觉动作,手眼协调能力。 3.提高韵律感。 4.拍球可建立手眼的磨合度 5.提高速度的力量控制。 总结:拍球动作的多样化,逐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对于写汉字、书写、仿绘几何图形有很多帮助。 8.丢接球(上、下、左、右移动) 教学目的与作用: 1.灵活手臂的伸展,手指伸展能力。 2.增进双手手眼协调能力, 3.提升方向力量大小速度快慢的控制力 4.与人丢球互相动建立社交关系。 总结:丢球的训练,可以增进手眼协调以及手臂部精细动作能力,拉长眼睛的专注力, 对于剪纸,文字、书、课文、朗读有很大帮助。 9.跨脚拍球(拍跨球)(不会说话的只能用右手) 教学目的与作用: 1.增进感觉动作,手眼、脚的协调能力。 2.提升速度力量和力的控制。 3.拉长眼睛的专注力 4.跨球时单腿重心的维持。 总结:拍球的动作难度的增加,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对文字、书写、仿绘几何图形有很大的帮助。 10.对墙托球 教学目的与作用: 1.增加肌力。 2.发展手眼协调及左右协调能力。 3.托球时可建立手指动作的灵活度。 4.托球时可产生规律和助力,有助于手指灵活。 5.持久托球可提升眼睛的专注力。 总结:对增托球的技巧变化,促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对视觉统看能力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 11.前翻 教学目的与作用: 1.增进儿童平衡能力,粗大动作协调能力。 2.肌肉关节及肢体的松懈。 3.发动颈部肌肉力量。 4.增进空间概念。 5.具备手撑地及脚瞪能力 总结:一般坐不住好动的孩子或语言发展迟缓的的孩子,肌肉僵硬、身体虚弱应多做此项目运动,流口 水、点头、摇头也可以改善。 12.滑滑梯 教学目的与作用: 1.前庭的刺激有助于听、说能力的发展。 2.身体平衡能力的提升。 3.增强速度的控制能力。 4.建立感觉动作的协调能力。 5.增进空间中方向的认知。 总结:听、说能力发展迟缓、脑伤的孩子,动作不协调的孩子应多做此项运动。 13.网蹲 脚底有个叫涌泉穴,做网上蹲站,可以刺激涌泉穴,可改善不会说话的孩子(脚前板踩绳) 14.跳绳 教学目的与作用: 1增加手脚的肌力。 2.发展手脚协调的能力。. 3.跳动时感受时间感、方向感。 4.跳动时产生的韵律节奏与平衡感有助于“听”的能力发展。 5.持久的跳绳增加朗读时所具备的气。 6.跳的技巧化增强右脑的组织能力。 总结:跳绳的技巧变化会灵活一个人的头脑对语言上像理解、组织、表达能力欠佳或应用题理解有困难 的有很大的帮助。 15.单杠 教学目的与作用: 1.增加手肌力。 2.发展肩部以上的肌肉,增强发音部位的的肌肉张力,有帮助于发音的清晰度。 3.摆荡时增加空间刺激发部位内耳的前庭,有帮助于发音力的发展。 4.摆荡足,增加的空间认识。 5.持久握杆、摆荡增加发音清晰度和说话时具备的气。 总结:语言能力弱或写字提笔能力不足的儿童应多做此项运动。 16.跳床 教学目的与作用: 1.提高平衡感和韵律感。 2.提升粗大动作协调能力。 3.增进空间的认识。 4.内耳前庭的刺激有帮助于语言的发展。 总结:语言能力弱的孩子要多做此项运动。 二、视觉方面 1.涂鸦 教学目标: 1.手指握笔能力的建立。 2.运笔力量大小的控制。 3.手指腕的运转。 4.运笔速度快慢的控制。 5.手肘的支撑、手臂的挪动、伸展、平衡、肌力、方向、韵律、协调、速度的变化。 活动内容: 训练方式:在墙壁上、在黑板上、在桌面上、在纸上。 训练要点:手臂的挪动要超过身体的中心点。 训练要点: 1. 2. 3. 4. 5. 6. 7. 操作方法:a b. c. d. : a.笔力轻重一致。 标准能力: b.线条长短控制自如。 c.线条顺畅平直。 d. 绕 时转折处减少。 总结:涂鸦是拿笔写字前的基础训练,是简单而且有效的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 2.点间连线 教学目的与作用: 1.提升手眼协调能力。 2.运笔能力速度力量的控制。 3.建立终点的概念。 4.发展对点连线的概念。 5.加深物种的辨配对和记忆。 6.视觉教学上一种冷却的动作。 过程:1.初学者和为具备画线条能力者,以粗大的点和点连,点距要短,建立线条方向的能力。 2.握笔和运笔不好,在练习时应以点距长短为练习要旨。 . . . . . . . . . 3.其次要以方向变化来灵活运笔。 . . . . . . . . 原则:对于初学者或畏惧画线条者要给粗大点或距长的教材。 总结:提升学习能力是解决学习障碍是重要课题,但是教材的难易度与能力是否一致才是训练成功的关 键所在。 3.着色 教学目的与作用: 1. 它是涂鸦的延伸训练。 2. 建立辩识边线、范围、角落的概念。 活动内容: 训练要点:1.在着色的过程要建立了描边的能力 2.要有添补空白处的概念 训练过程:1.先看涂鸦线条的长短再决定着色范围大小。 2.以边线颜色的轻重,来协助界线概念的建立。 3. 以边线的宽细,来协助界线概念的建立。 4.建立描边的能力。 补救方法:1.笔力轻重不一-----------握单杠、捏软球、捏粘土。 2.运笔不好的---------------拍球、丢接球、甩绳、双手绕圈。 总结:着色是涂鸦的延伸训练,主要在于运笔能力的控制、能越于规律化。 3. 剪纸(会持剪刀、会开合、会续剪) 教学目的与作用: 1. 手眼协调能力的建立。 2. 双手协调能力的建立。 3. 眼睛专注力的训练。 4. 建立辩识边线、范围、角落的概念。 活动内容: 1.剪直线、如: 训练要点:教材设计—— 、 、 、 。 粗而短、粗而长、细而短、细而长依序练习 2.剪斜线 如: 3.剪曲折线 曲大到小。 4.剪基本图形如: 训练要点: , , 大而小,依序练习。 5.剪动简单的动物图形----自拿自剪、手眼和用。 总结: 剪纸过程中,注意其持剪是否正确;刀剪运动是否灵活;剪刀与纸张是否垂直;欲转弯处,纸张是否会旋转;剪刀能否沿线剪;停剪后,是否有续剪动作;眼睛能否注视纸面。剪纸是高技巧的手眼活动,对于眼睛专注力的提高,尤其有效。对于增大视觉广度有很大的帮助。 5(迷宫 作用:(1)是涂鸦、着色、握笔能力再延伸训练 (2)运笔快慢的控制,比例大小的控制 (3)笔力大小的 控制。 (4)建立起终点的概念 (5) 方向感的建立 (6)视觉光度的训练。 活动内容:(1)训练前应具备两点间连线的能力。 (2)先练习简易的迷宫如:. (3)再练习坊间迷宫画册。 训练要点:(1)看能不能走出来。 (2)计算时间的长短。 (3)岔口处的折返次数,有无走回头路的现象。 (4)是否碰触界线 补救办法:1.拍球,双手绕圆(易碰触界线,运笔能力不够)2. 丢接球(岔口处的折返次数,老走回头路,视觉广度不够) 总结:迷宫的练习,最终目的是增加视觉宽广度,对朗读,写字,算算术,甚至考试时,易有漏字、漏题现象者,大有帮助。 6(几何仿绘图 作用:(1)眼睛对平面上(纸面上)线条的水平、垂直、垂直、角度、长短、距离、交接、衔接、组合、分布、位置----的辨识能力。 (2)眼睛的专注力的拉长 (3)手眼协调能力技巧化 训练要点:(1)仿画时不能转动纸张。 (2)借助点间连线强化形体概念。 补救方法: 学龄前:单杠,大象走、拍球,丢接球,甩绳、手绕圆,配合着色、剪纸,迷宫,后双手拍球,双球丢接,跳绳,配合跟我画 总结:仿绘是视觉辩识、手眼协调的高层次训练,也能拉长眼睛的张子专注力。对于写、读、算容易出错的小朋友,尤其有帮助。 三、听觉 1.数字串 作用: (1)通过重复说杂乱数字来提高清晰度 (2)借助多位数的学语,训练儿童的听觉,记忆,并增强记忆广度 (3)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看孩子仿说数字串是否有增、漏、错位,位置有颠倒等现象来提升孩子听觉,辨识。 注意:数字的多少比实际年龄多一个字 2.儿歌 作用:(1)短句子刺激儿童的听觉器官 (2)顺口的儿歌引发儿童的学说欲望 (3)通过短文引发长向,提升儿童唱读的社交能力 注意:边运动,边儿歌,刺激儿童的听觉功能,反复经常增加儿童的韵律感,可由少渐多。 3.诗词背诵 作用:(1)通过教师背诵刺激儿童的听觉功,能提高儿童的韵律感,节奏感。 (2)让儿童自己学诗词,达到语言清晰,流利能按音平,音折,上声,下声,去声,回声,标准, 正确读出汉字的音。 要点:不爱说话的孩子,多被诗词刺激,语言,使其兴奋,乐意说话。 4.短文、组词、搭配、造句、看图说话 (1)多:多给机会,多刺激 精:使用正确的方法 代:你代他说 诱:等待 听:听力 (2)倾听能力,眼强耳弱是由于视的蒙上眼睛能力,强于耳朵能力。 (3)瞬间听的记忆量和音辨能力: 过跳绳、跳楼梯、单脚跳、摆荡、旋转、俯冲、 单杠、呆床、滑滑梯、跳床、秋千、跳床、呆网、多背、多跳、多唱。 发音清晰度不够: 做推小车、单杠、蛙跳、连贯的前滚翻后滚翻动作。 发音的音量不够: 做过绳跳、仰卧起坐动作。 句子长度不够: 多听、多说、多唱、精细动作。 四、 配形板: 作用:(1)眼睛对各种形状的辨识。 (2)借手指的触摸,加深各形体外缘,边角知的认知。 (3)手指操作的实体的灵活度。 (4)建立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内容: (1) 能找出正确的形体。 (2) 分辨各种物体的反正面。 (3) 辨识、选择正确的位置。 (4) 会转动形体找出正确面。 (5) 会做嵌入动作。 (6) 嵌入动作经反复练习越于灵活。 总结:形体的辨识和手眼的协调,是日后写字能力的基础训练。 五、 图形箱: 作用: (1)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 发展左右手双协调能力 (3) 建立双手 M 翻转能力 (4) 拉长眼睛的专注力 过程: (1)借手指的触摸,加深形体的确认 (2)能翻转图形箱,找出配对的形体 (3)能从正确的角度对洞口放入 小结:图形箱是配形板的延伸训练,把平面的形体认识,转移到空间的形体概念,对提升眼睛的专注力 以及辨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六、 串球: 作用: (1)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发展左、右、双手协调能力 (3)借手拉线的动作发展手臂的伸展能力 过程: (1)能找出线头 (2)能找出子的洞口 (3)能找出洞口将线头插入 (4)能将线头拉出 (5)持续的动作练习,拉长了专注力 小结:串球活动,再于建立双手的手眼协调能力,所用在学龄前,幼儿多做视觉课业的一种冷却 动作。 七、图形仿图 1画竖线“ ”(2岁应具备的能力) (1) 垂直感平衡角度的训练。 (2) 孩子大脑发育均衡,身体平稳感。 2. 画横线“ ”(2岁零9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1),平衡度训练, (2)点线概念 3. 画圆形图案“ ”(3岁应具备的能力) (1)手绕圆的动作。 (2) 画螺旋迷宫有帮助画圆。 4.画十字形“ ” (3岁零5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1) 平衡垂直感训练。 (2) 画不好配走平衡木。 5. 画斜线,“ ”45度(4岁应具备的能力) 角度的训练与汉字有关。 6.画正方形,“ ”(4岁零8个月具备了写汉字的能力) (1)横竖线的组合,平面的概念和方向感 (2)平面的概念和方向感。 (3)角度训练由45度到90度包有十字图曲线到面。 7.画 “ ” 45。反斜线,反45度角(4岁零8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反45度角左脑语音区的开发 8.画交叉线“ ” (4岁零8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1)对读书的孩子帮助大。 (2)两个线条的组合,培养孩子静态,观察角度,找出中心。 画的标准:画出角度即可。 画不好补救办法:走好平衡木 9.画三角形“ ”(5岁应具备的能力) (1)全等三角形,三种线条的组合 (2)做平衡木对行为,左右大脑有帮助 (3)画不好,辅助 10.画 (5岁零1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1) 做好可跟画、汉字不要做着色。 (2) 剪纸、迷宫、不会说话的孩子要反复做。 标准:三边相等对角线与圆的直径相等,在一条直线上。 11.画种线段组合 (5岁零11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1)画不好时,以点辅助,长方形的对角线, (2)三种线段组合 (3)角度不超过45度,两边两端要对齐。 12.画“ ” (6岁零6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训练孩子的方向感,回条线的组合 13画“ ”三个圆的组合 (1) 圆的大小一样,不要有小尾巴。 (2) 画的图形与跳绳有关。 (3) 三个圆的圆心连线点是等边三角形 14. 画 (7岁零8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让孩子定位图,训练孩子的角度。 15.画 (8岁零11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对语言有帮助,不说话的孩子要反复练 16.画“ ” (8岁零11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对左右脑发育不均衡的孩子有帮助,训练孩子的左右脑的均衡发育 17.画“ ” 三角形两条线互相平衡,对于多动的孩子有帮助,是视觉辨识的训练,先画 再找平衡锐角。 18. 画 (10岁应具备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数理概念,位置部分成圆形。 19.画“ ”(11岁零2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判断右脑发育的。 20.画 (12岁应具备的能力) 角度 对称比例判断左右脑发育情况。 21.画 (12岁零8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交叉图形距离一样。 22.画 (14岁零2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画立体长方形,竖立立体空间抽象对齐。 23. 画 “ ”(15岁零4个月应具备的能力) 立体中间边角对称。 24. 集中间反四周复杂交接 问答: ,.教运动的关键, 答:模仿孩子找到困难处,加以改正,当孩子做不下来时降低难度,分解动作训练标准,规范化动作训 练要有针对性,哪个项目该做,哪个项目不该做。 ,.丢接球的训练目标是什么, 答:视觉追视能力、视觉专注力、手眼协调、手臂伸展能力、手腕力。 ,..几何图形仿绘训练目标及技巧, 答:建立线条在平面、垂直、水平、衔接、交接、角度、距离、方向、目标、位置、大小、分布、比例、 对称、组合的概念,建立手眼协调、视辩能力。 技巧:要求图形精确对每一位学生灵活掌握,灵活教。 ,.点间连线起到什么作用, 答建立起点----------终点的概念。 ,.推小车起到什么作用, 答:有帮助于发音的清晰度。 ,视觉广度不够时,可做哪些项目来提升, 答:与人丢接球 对墙击球 平面迷宫 ,、发言不清晰,可以做那些运动来改善, 答:前翻、单杠、推小车、头抬高 ,、听觉有哪些能力, 答:倾听能力 听的记忆量 音变能力 ,、视觉有哪些能力, 答:视觉辨认 视觉广度 视觉顺序 视觉记忆 手眼协调 ,,、感觉动作有哪些, 答:松懈肌力 平衡方向 协调韵律 速度变化 ,,、四肌力可以分哪些, 答:手肌力 腰肌力 腿肌力 脚肌力 ,,、跳床的作用有哪些, 答:提高平衡韵律感 提升粗大动作 增进空间认知 内前庭的刺激有助于语言发展 ,,、听觉广度不够时,可做哪些项目来提升, 答:滑梯—俯冲 跳床—跳跃 秋千—摆荡 吊网—旋转 ,,、剪纸的作用有哪些, 答:手眼协调 双手协调能力 眼睛专注训练 ,,、拍球的作用是什么, 答:增加手肌力 提高韵律感 增加感觉动作协调能力 建立手臂灵活度 提升速度力量控制 , 拉长 眼睛专注力。 ,,、过跳绳可起到哪些作用, 答:增强脚肌力 促进方向概念 提升速度的控制能力 建立感觉动作的协调韵律感 感受力量的轻重、 速度的快慢,有助于拼音是回声的分辩 持久的跳动氧气足和调节说话时气的运用 ,,、肌力可分, 答:手肌力 脚肌力 腰肌力 腿肌力 ,,、丢三落四欠缺什么, 答:欠缺视觉宽广度( 视觉广度项目-----与人丢接球、对强丢球) ,,、推小车有哪些作用, 答:增加手臂力 增加手腕肌力 提升左右协调能力 增加速度力量控制 走动时增加空间方向认 知 发展颈部肌肉力量有助于发音的清晰度 灵活关节对运动速度又很大帮助 培养气的功能提高发音 的力量 ,,、主动语言训练的技巧, 答:要多说、多唱 多背 发展语言所具备的各项能力具体做法 训练技巧:看图说话——教材以四幅连续的图为佳 除了注意图画中的人物时事的物外因果关系 的句子长度 句子变成整性的要求更为重要。 ,,、视觉有哪些能力, 答:视觉辨识 、视觉记忆、 视觉广度、 视觉顺序 、手眼协调。 ,,、听觉有哪些能力, 答:倾听能力 听的记忆量 音辨能力 ,,、感觉动作的能力有哪些, 答:松懈肌力 平衡方向 协调韵律 速度变化 ,,、听觉记忆量不足时,应做哪些能力, 答:动作:滑滑梯——俯冲 跳床——跳跃 秋千——摆荡 吊网——旋转 平面上的拉长音、仿说、数字串仿说 诗词背诵 ,,、不会跳绳时,应做哪些运动来改善, 答:双手绕圆 双手握短绳 在跳床上跳 ,,、过动可以通过那些运动项目来改善, 答:前翻、跳床、网上蹲站、蹲走。 ,,、点间连线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答:提升手眼协调能力 运笔能力的速度力量的控制 建起点、终点概念 发展对点连的概念 加深物种的辨认、配对和记忆 视觉教学上的一种冷 却动作 ,,、感觉动作可区分哪些能力, 答:松懈肌力 平衡方向 协调韵律 速度变化 ,,、哪些项目运动可以改善发音清晰度, 答:前翻 单杠 推小车 手撑地 头部抬起 ,,、视觉广度不够时,可以做哪些项目来提升, 答:丢接球 对墙丢球 平面迷宫。 ,,、写字时悬空,可以做哪些动作来改进, 答:匍匐前进来改善。 ,,、不会跳绳时,应先做哪些动作, 答:双手绕圆 双手绕短绳在跳床上跳 。 ,,、教师的任务及教学对象, 答:1.克服儿童学习障碍 。 2.提升学习能力 提高全能素质。 答:1.学障儿童 与资优学障儿童 自闭症 孤独症 多动症 智障儿童 6-21三体综合症 ( 先天愚钝 ) 脑症后遗症 ,,、握笔写字具备哪些能力, 答:握笔、运笔、手臂挪动 手的支撑 视觉广度 视觉记忆 视觉顺序 视觉辨认 手眼协调 眼睛专注力 感觉统合原理 相关搜索: 原理, 感觉统合, 感觉, 感通训练, 自闭症感通 作者,来源: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 作者:陈文德 孩子的学习、生活能力发展,主要依赖于大脑和身体运动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统合。当感觉统合运作良好时,孩子在学习、运动、移动时,其大脑、眼、耳、手、足等高度的协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适应性强、在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强,没有发展迟缓的情况。当感觉统合运作不良时,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活动就象拥挤的交通一样,众多感知到的信息流通不良,混乱而缓慢,使孩子的认知、行为、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发展出现异常。因此,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效率,必须要先 了解孩子的脑生理的发展入手。 感觉学习几乎是一辈子跟着我们,它不但是知觉的基础,也是思考能力的基础。 视觉区、听觉区、味觉区、嗅觉区均位于左脑的底层,触觉及平衡区位于正中央。宝宝出生的前7个月,大脑的运作功能不强,感官接受讯息后,在左脑进行初步的对照、组织、了解,以及记忆的统合学习。大脑功能分化及神经系统也在感觉学习中,逐渐发展开来。 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刚出生的婴儿,视觉近似盲人,只能接受单纯和强烈的光线和颜色。例如黑、白色、大色块或简单的线条及图形。因此有人认为婴儿只能看到黑、白两色,甚至将婴儿房和玩具都已黑白色系呈现,未免矫枉过正了。 婴幼儿所有的感官和神经系统,都在快速成长中,实在没有必要将他们的感觉设定在一个点上。事实上,他们大约3个星期左右,对颜色和光线的变化已有很大进展了。大约1个月左右,他们已能辨识红、黄、蓝三原色,到了3个月左右,中间色也没太大问题了,虽然他无法认识颜色的名称,但对光线的反应及辨识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了。 婴儿在形状方面的学习也由简单到复杂,他们3个月左右就客人是五官的变化,大人以脸部表情都他,婴儿也会有反映了。 但是,在3岁之前,幼儿的视力尚未发育成熟,虽然他已经认识大部分的图形,颜色,甚至文字,但视觉的清晰度仍远不如成人。这倒不是视觉的辨别力不足,而是两眼的焦距的成熟度还不够。人类有两只眼睛,所以的两个视觉,中间是重叠区,成为中心区,也就是一般所谓的焦距。两旁则成为周边视,是两眼视觉不重叠的地方。 焦距的稳定性全来双眼视觉神经及视觉肌肉的成熟。焦距稳定后,幼儿的注意力才能比较集中,也才开始又阅读的能力。通常焦距的稳定大约在3-4岁之间。在这以前,幼儿的中心视无法完全协调成一个影像,所以,给孩子看得东西最好比较大,比较简单一点。 曾有一位妈妈教2岁多的幼儿识字,其实,教幼儿认识字并不困难,只是它不一定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而且很多图画书上的文字实在太小,不适合4岁以前的幼儿阅读。当我告诉那位母亲,文字太小了,幼儿看得很吃力,会伤害幼儿的眼睛。那位母亲却回答我,拿近一点给他看不就得了吗,显然他不明白,问题不再与远近,而在于焦距是否成熟。 东张西望和爬行都是不可或缺的过程 由于正前方的中心视看不清楚,旁边的周边视特别有吸引力。3岁以前的幼儿习惯东张西望,只要身旁有东西移动,视觉便被吸引,有人以这种现象,来批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婴幼儿非常需要东张西望,它不但可以促使幼儿颈部肌肉及神经体系发展成熟,还有助于幼儿视、听觉肌肉及神经稳定发展,因此深深影响他们的视觉焦距及倾听能力的成长。 人体透过神经系统传送的讯息,必须经过颈部才能到达大脑,所以颈部的神经结构最为复杂,而影响人类学习能力最大的前庭觉也在颈部。婴儿的爬行阶段是发展他们的平衡感及视觉空间最重要的时期。爬行中,颈部运动也最多,有助于颈部神经结构的完整发展,因此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是绝对不能缺少爬行的。 视觉肌肉及视觉神经由眼皮及眼眶附近开始,顺着眼尾,通过天灵盖附近,在耳朵上方,顺着后耳连接听觉肌肉及听觉神经,由耳下方倾斜向后颈部,左右两个系统交接后颈头盖下面的前庭神经核,再传至后脑的视觉区及听觉区。 所以,如果颈部肌肉和颈部神经发展不成熟,连带影响视觉肌肉及神经的发展,造成幼儿焦距不稳定,看书时容易跳字、跳行,眼睛也容易疲劳,手眼协调及小肌肉的使用也显得不灵活。 在过去的大家庭中,一个大人常必须带5-10个孩子, 屋内多半都有榻榻米、木板通铺,让孩子们东张西望、到处乱爬,颈部运动较能正常发展。现代小家庭因空减少、孩子少,经常是一对一,特别是“阿妈”看顾的孩子,怕肮脏不让孩子爬行,稍微东张西望,就立刻制止,反而使孩子的颈部运动严重不足,视听觉均无法健全发展。这种孩子4岁以后,焦距仍对不准,所以喜欢东张西望,这是大人却又来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了。 造物者的巧妙设计一定有他的道理,人类自作聪明的干涉,常常是只会带来灾害而已。 音辨能力来自触觉 眼睛可以闭起来,耳朵却无法封闭起来。听觉的讯息更属于潜意识领域。 听觉区的讯息深入大脑的潜能记忆区中,因此听觉的音辨能力,对人类的潜意识影响很大,在心理上也产生很大的作用。但是音辨能力却来自于触觉。 婴儿出生的那一刹那的强烈挤压,使得大脑记忆区受到强大的冲击。胎位变化的感觉长而缓慢,逐渐对大脑平衡神经产生左右。出生时的挤压则短而强烈,记忆区立刻形成对感觉的接收架构,音辨能力也因此产生,对一个人终生的乐感能力都有影响。 特别是发音上的练习。人类联系发音,大约在7个月达前后,音辨逐渐成熟,婴儿操作自己的唇舌、声带、鼻音共鸣,大约经过一年的牙牙学语期,逐渐学会掌握这些发音的小肌肉,而发出较清晰的声音,发音要明显成熟在4岁左右。剖腹产的孩子触觉差,记忆区接受感觉层次的架构不良,而影响孩子的发音的正确性。 除了孩子喜欢听的声音,并利用它们,引导他对声音及环境关系的认知。例如声音的大小、长短、高低、音源、动物声、自然声等的分辨及了解,便可养成孩子对声音的敏锐度及关心,对孩子长大后的倾听能力也有较大的帮助。通常孩子最喜欢敲击声:像拍手、打桌子、用东西敲打、而这也是大人最讨厌、最想制止的。 其实,胎儿从母体怀孕,个月起就有了听觉,他们必须在子宫内听,个月的心脏搏动及血液的流动声,胎内环境宁静、温暖、安全、这些声音在人类的潜意识里,具有安心愉悦的功效。若能有效地加以应用,孩子的听觉教育将会有意外的成果。人老了以后,感到孤单压力时,也是以敲木鱼, 来平静心中的寂寥。深入了解这种感觉,便可以彻底认识听觉的特性了。 嗅觉是潜在的智能基础 嗅觉是人类感觉神经中最多最复杂的器官。原始人类便是靠着嗅觉,来寻找水源、食物,并能避开可能的危险。嗅觉能协助我们灵敏地认识环境,进而保护自己。一般来说,鼻子教灵的人,大多是判断力及敏锐性较强,较有智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人。 在动物方面,狗的鼻子最灵,可以嗅出,公里半的味道;蚂蚁的触角可以嗅出空气中含水量,进而判断会不会下雨,甚至可以事先知道水灾的程度。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经常能准确地搬到淹水线的上方。这些能力均来自嗅觉。但嗅觉又是如何练习成的呢, 嗅觉旁的臭字,便是告诉我们,嗅觉最重要的学习便是对臭味的警觉。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狗在电线杆下嗅来嗅去便能了解。电线杆必有很多狗曾在此大小便,但狗仍能够敏锐地判断出自己的味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人类是否也能有此能力,其实看到婴幼儿对自己的大小便及脚丫子有高度兴趣,便可知道人类本来也有高度嗅觉能力,只是被大人的教育压抑下去了。如此说到不是要放任孩子玩自己的大小便,而是臭味本来就隐藏着危险,有时甚至有害,所以应保持警觉。 味觉会影响生活品质 味觉也是婴幼儿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舌头的味觉分化相当复杂,前面甜的、中段苦的,旁边酸辣的,必须让食物留在嘴里较长的时间,才能感觉出各种味道的“美”,味觉教育需要相当的耐心和时间。 婴幼儿嘴巴小,牙齿少、吃东西比较慢,所以不要赶时间,一口一口慢慢咀嚼,不但有助于消化,也比较容易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尽量不要喂他,14-15个月左右,让孩子自己吃,即使吃的满地都是,只要等一会儿清理即可,这能锻炼孩子大小肌肉及手眼的协调。味觉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可避免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习惯。 任何的学习都必须尊重身体的自然智能,否则常适得其反。学习走路时最难的,要撑住倒三角形的身体,不但要有高度的平衡能力,双脚也要有成熟的协调能力。尽管如此却从没有人会去教孩子走路的正确方法,譬如眼睛看多远、手如何摆、脚如何抬,如果真的这样,孩子也学不会走路。 刚开始学讲话的孩子,都是牙牙学语,从来没有大人会要求他们发音正确,文法正确,词汇使用正确。如果真的这样要求,势必摧毁孩子的语言发展。不过大人对孩子吃饭则管得很多,不要乱动、不要讲话、要坐好、碗该如何拿,勺子要拿好,这个要吃、那个要吃、大口吃、要快、吞下去、再来一大口、吃饭时规矩特别多。只要观察5岁以前的孩子,一天中那一件被责骂最多,就能清楚的知道,味觉教育如何失败。 触觉不足会引起学习障碍 住在都市大楼公寓或是小家庭的孩子,最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触觉和平衡感觉(前庭感觉)的教育。 现代的孩子整天关在空调房里,很少出门、吹风、晒太阳,更少有玩沙土、水的机会。加上物质改 善后,统一化程度极高,同样的食物口味和衣服的触觉,致使孩子的触觉学习普遍不佳。 由于触觉在感觉学习中,数量最多、也最复杂。触觉又以出生那一刹那受到的刺激最具有爆发力,那时全身感觉细胞及感觉神经同时和大脑记忆区进行强而有力的互动,所以触觉学习不足,会引发大脑分辨能力不足,对外界的刺激不是太迟钝,便是太敏感,造成婴幼儿适应环境的困难。触觉学习不足,经常会有害羞、粘人、怕生、笨手笨脚、情绪不安以及发音不良等现象,还会衍生挑食、偏食、咬人、自伤等行为,严重的话更会出现自闭现象。 触觉神经分布在全身各处,影响最广,也最多元,因此在大脑的整合的作用中也最大。触觉学习差,会引发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分辨力不佳,甚至会造成大小肌肉及关节协调不良。 平衡感不良造成幼儿好动不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感觉学习就是平衡感(前庭觉)。都市化的公寓大厦,不再有地板及孩子需要的摇篮,活动空间太少,是孩子平衡感教育最需要关切的事情。 支撑倒三角形身体架构和头重脚轻的筋骨,会透过神经系统把不同的地心引力讯息,送回大脑加以辨别,好让大脑整理出指挥身体活动的正常能力。 如果缺乏这一部分的协调,不但会使大小肌肉,和其他身体感官互动不佳,造成 笨手笨脚,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弊端,并影响孩子第二层大脑感觉统合的语言能力、运动协调和左右脑均衡发展的进展,形成缓慢的现象。 感觉学习几乎是一辈子跟着我们,它不但是我们知觉的基础,也是思考力的基础。特别是在婴幼儿期间,大脑正处在急速发展的阶段,感觉平衡的成熟与否,对大脑神经纤维的发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大脑发育的重要过程 感觉统合不佳,左右脑的成长也会遭到挫折。左右脑运作混乱,学习能力势必陷入困难中。 幼儿7-18 个月期间,大脑右半球的语言区和运动协调区(motor plan) 逐渐发展成熟,早年的感觉通路和感觉运动,逐渐发展出知觉运动(motor play) 的能力,幼儿的自发性学习也大幅增加了。 这段期间,幼儿颈部后方的前庭神经核的功能也逐渐成熟,前庭觉在前庭平衡的促动下,快速成长。本体感也在触觉、大小肌肉及关节的协调下,发展更成熟,幼儿身体的运作也更为灵活了。 大脑语言区的成长 婴幼儿透过耳朵输入语言的音符,大脑的听觉区会分辨声音的形态,并操作发音器官—唇舌、声带、鼻道、从错误中自我修正,从为期一年的牙牙学语中,逐渐发展到能发出较清晰明确的语言。除了用耳朵听、语言也需要视觉、对方的表情、手势、肢体动作,以至于语调、声音大小,又是比语言本身更具有沟通能力。 我们经常看到不同国籍的孩子,使用不同的语言比手画脚交谈很久,尽管不懂彼此的语言,似乎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对话的兴趣。其实,成熟的脑皮质层,会自动分辨次汇及背后实物的关系,并懂得如何结合这些词汇,成为一个短句,用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个词汇都可代表各式各样的东西,而且有很多相关的东西或行为,这便是所谓的词汇体系。例如:“杯子”,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各种颜色或材质,但都是一个杯子。杯子和口渴有关,和饮料有关,如何用手拿,如何放到嘴边喝下去,这一切都是词汇体系。词汇体系的成熟,和运动协调能力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运动协调能力主导学习能力 人类在进行一件工作时,会先观察自己和环境间的关系,再依照需要逐步完成,这便是所谓的运动协调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并非思考,它只是一种当下的反应,没有记忆积累,属于身体的智能。 幼儿的语言学习,重于沟通,而不在思考。幼儿从不去记忆他讲过的话,需要怎麽讲,他便怎麽讲,不受思考的局限。幼儿语言学习能力远超过大人,主要的秘诀在于此。运动协调能力会影响孩子对环境的认知,使自己和环境得以进行更积极主动地协调,也就是所谓的知觉运动。 人类感觉学习发展的过程主要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感觉通路 第二阶段:发展感觉动作 第三阶段:认识身体形象 第四阶段:形成知觉运动 第五阶段:发展认知学习 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大肌肉的健全成长,所以平衡感的好坏,扮演着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前庭讯息及平衡感协调而成的前庭平衡能力,会直接干扰运动协调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健全发展。 经由触觉及大小肌肉、关节运动、婴幼儿逐渐能掌握身体的灵活度,知道如何操作自己的身体。本体感和运动协调能力,使婴幼儿对环境有足够的认知,进而影响语言表达、数理思考、科学探索及人际关系的成长。 前庭觉及其功能 前庭觉是影响婴幼儿成长,和学习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前庭是脸的正前方,传达视听嗅味等讯息,这些讯息的处理中心在后颈部脑干(大脑中枢神经)前方的前庭神经核。由于前庭神经核是大脑讯息的守门器官,身体任何讯息进入大脑,必经前庭神经核过滤,加上又要处理前庭讯息,所以是大脑功能最为重要的守护神,通常称为前庭体系。 前庭体系正好位于身体到三角形架构的上方,也就是头重脚轻的头部,是平衡感上面最不平衡的地方,所以前庭体系必须和平衡体系保持密切的协调,人类才能理解视听讯息和身体间的正确关系,进而作出应有的行动,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处理前庭平衡的整个感觉系统,则称为前庭觉。包括视听嗅味等感觉,头部和颈部的所有活动,以及这些讯息和大脑功能区脑细胞的互动,都属于前庭觉。 由于前庭平衡的关系,前庭觉的成熟与否和平衡感关系密切。平衡感不良,造成身体操作不稳定,会形成好动不安的现象。多动的孩子,前庭觉的发展普遍不佳。前庭也几乎包括了所有和语言发展相关的器官,所以前庭觉不良,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遭到障碍。有关这部分,本书后面章节有更详细的说明。前庭觉是大脑功能分化的守护神,特别在3岁前后的左右脑功能分化,如果前庭觉发育不好,对于这些功能也会形成障碍。 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孩子从19-36个月期间,左右脑的功能逐渐发展成熟。人类刚出生时,位于后脑叶的左脑区,先以被动接收方式,让感觉讯息分别进入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功能区内运作,6-7月左右,前叶脑的右脑,逐渐产生主动响应环境的语言与运动协调能力,幼儿也开始发挥较积极的学习能力。 特别在18个月以后,这个能力快速地发展。这也是右脑学习的高效率时代。此时幼儿的语言能力正爆发似的成长,独立生活能力也在快速发展中。就在这个时候,左脑在感觉经验及身体运作相互间的作用下,逐渐了解和积累经验,并发挥思考的功能。 幼儿36个月达后,左脑功能已有明显基础,幼儿也渐渐有他的个性、意见和习惯。表面上,他的左脑功能虽然增加了,若没有跟右脑取得平衡的话,反而限制了他的学习发展。 但这段期间,有脑接收功能仍很强,幼儿会在心中残留记忆痕迹的现象不高,除少数触觉发展不良的幼儿外,过分执著左脑的现象,很少发生。左脑的功能为组织、理解、推论、逻辑,也就是所谓的认知发展,它是感觉经验的整合,感觉学习充分的幼儿,左脑思考能力也较成熟。幼儿由于右脑发达,注意力容易被吸引,而且也较感性,所以18个月以后的左脑教育也非常重要。 教育心理学家蒙特索利?皮亚杰的理论,几乎是以右脑教育为主,不过却多在左脑成效。由于对关系的理解,形成了有意识的记忆,因此幼儿的生活常规、语言组织、数理逻辑和人际关系都在快速成长。 很多人为了幼儿教学究竟要偏重左脑发展还是右脑争论颇多,其实这是个错误的问题。左右脑交替成长是个自然现象,应该让他们相辅相成、均衡发展。 右脑负责创新 人类前叶脑的右脑功能区,专门负责观察、想象及创新。左脑是旧经验的积累、右脑则是新情景的接收,左脑帮助我们理解过去,有脑则协助我们掌握现在。 右脑没有储存,没有记忆、没有成见、没有意识形态,它鲜活地存在生命中,并真正体会生命的喜悦和快乐。左脑过于发达的人,会变得僵化、固执、紧张,但右脑过强则会分不清应有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适应性差的人,有时甚至会神经兮兮的,如同电影中的莫扎特。右脑虽然珍贵,但过犹不及,同样会制造问题。强化右脑功能,也绝不是刻意去压抑左脑便可办得到。 一般成人的左脑比较发达,所以右脑经常无法发挥,若是想改善这种情况,反而要在左脑下功夫。党左脑能完全放松时,有脑就能发挥其功能,左右脑均衡发展的人才能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并且热情地看待生命。右脑的成熟会连带使喜怒哀乐爱恶欲等情绪更趋于成熟。 左右脑要均衡发展,有赖于大脑感觉讯息的顺利整合,也就是各种感官和神经体系的协调能力,若感觉统合不佳,左右脑的成长也会遭到挫折。一旦左右脑运作混乱,学习能力也势必陷入困境。 感觉统合训练----白崎研司 相关搜索: 统合, 感觉, 训练 以下是白崎老师9月在以琳为家长和老师们培训时有关感统部分的讲稿,以琳研究部的张春华老师把讲稿整理出来,愿大家能得益。在此除了感谢白崎老师以外,也向张老师致谢。 有关于感觉统合 ——白崎老师在以琳的讲课记录 序言 白崎老师于2003年9月23日至9月27日来以琳讲课。这次来以琳,主要以培训“感觉统合”有关知识为主。他的讲课,让所有在座的老师与家长都受益无穷~他们从中看到了白崎老师精湛而高超的医学手段,感受了他对待孩子的那种饱满的热情,还领受了他那深入浅出,理论与操作紧密结合的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与教育方式方法。根据听课笔记,现将有关感觉统合的知识整理如下,希望对那些未来以琳听课的家长有所裨益~ 由于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方式有异,另外,翻译者的转述难免有误差,所以,本文作者对记录略加调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白崎老师的基本思想不会改动和变化。 本文主题的论述,笔者将其总结为三大方面,以便行文。文中括号内是笔者加注。 人可以会改变 ——白崎老师讲在前面的话 人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要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做起。只有拥有了好的方式方法,才能去改变他们。我们作为帮助改变他们的人,就要学会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在以琳,她们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犹如在这个黑暗里,已有一丝光亮向我们照射出来。今后,以琳会成为中国信息的资源中心,作为个人,希望和以琳共同学习,并把自己的所有知识与大家一起交流与分享。 一 感觉统合的必要性 感觉统合,是最基本,最基础的教育训练方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首先在感觉运动方面成长,比如,他和母亲之间有一种互动,这是基本的感觉运动。而有些孩子,在此有所障碍。 一个孩子在妈妈怀里,应是自然的放松地在妈妈身上,若是“下坠”的感觉,他就特别“沉”特别“重”。这样的孩子一般睡觉的时间也特别多。还有的孩子在发育中,没有经过爬的阶段就直接走了。也有的孩子刚会走就直接跑,叫他时,不会偷看。这些孩子都是在出生后,自我刺激特别少。正常孩子,会自己玩,而上述孩子则很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他们很少哭,带起来不费劲,这样不哭不闹的孩子,家长会常常忽略他。因为当一个孩子哭闹时,妈妈会走过来,抱起他,拍一拍,并问:“你怎么了,”于是,他获得很多有益的刺激。这些“抱”“拍”“摇”“晃”“问”等动作及语言给予孩子各种刺激,刺激会传到大脑,利于培养儿童的运动感觉。如“晃一晃”,会让他学习保持一种姿势;“往上抛”会让他身体一下子紧张,等等。所以,如果这种孩子这些运动特别少,就会对自己的身体认识不到,感觉不到,有时去抱他,他会躲开。这种状态是感觉统合失调,发育不好。 这些儿童,有很强的过滤性,表现在多种感觉方面。触觉上,儿童若经常被抚摸,被拍动时,他就适应; 如果不常这样,他就不会适应,所以接收到这种触觉刺激时,反应就特别敏感。吃东西也是如此,一些孩子偏食,说明他的嘴巴有过滤性。听觉上,有些孩子听觉的选择性强,当听到某些声音时,因特别敏感而捂耳朵。我们一般能听到5,10分贝的声音,普通说话声约30分贝,大喊的声音约60分贝,有些孩子处于这种正常的听觉范围,有些孩子则不是,于是用捂耳朵,尖叫等异常行为来表示对外界刺激的抗拒。视觉上。有的孩子看一眼就转了,不专注,这是视觉发育不好,这种孩子很小的时候因总是睡觉而视觉经验少,于是,他们给自己制造影子看,如,用手在眼前上下左右的晃动,在眼前摇绳子,抖纸片等。他们不只是在视网膜上看,而且在更后面的视觉中枢感觉这种变化。虽然,这些动作很简单,但对他们是很好的视觉刺激。另外。轮胎、磁带、排气扇等圆形的东西转动时,孩子会盯着看,看个不停,因为这些也是他喜欢的视觉刺激。所有这些与正常孩子不同的行为动作,都是因为他们在视觉发育时,感觉统合未发育好。所以说,这些行为未必是自闭症而导致的行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或许和我们所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如果一个孩子的感觉统合未发育好,他的认知理解能力,他的思考判断能力都会出现问题。所以当一个孩子开始学习时,也即当对一个自闭儿开始教育训练时,首先要判断他的感觉统合是否有问题,哪方面有问题。那么,如何来测定呢,举例如下。 如果他头往里缩,背有些驼,膝盖前弯,臂臀部后挺,说明肩膀特别紧张。如果把他的手掌外翻,手指几乎碰到手臂,说明他整个身体太软,这种孩子被抱的机会少,运动也少。许多孩子的脚底,还留有一些长大以后应该消失的初始的反射――用脚尖走路。所以,为保持平衡,走路时,身体前倾。为什么这样不好呢,例如,人说话时,是一系列的肌肉运动,在说“啊”时,人的嘴巴张开,张的大小不同,舌头就会在不同的位置,需要许多肌肉来调节与控制,这种很细微的、很精细的运动是肌肉控制的。当一个人躬着身体说话时,发出的声音因肌肉力度与方向的变化而变异,那种声音让人听起来感觉没有自信并有不安的成份。有这种习惯的某些精神障碍的人,头会越来越低,越来越缩的厉害,他的症状也更加严重。这样形态的孩子,犹如活在一个罩子里,我们不能进到里边去,也不能对他说什么,反而把所说的话弹回来。所以,我们对他要求什么,他没有反应,并且很多时候,他显出拒绝――这种拒绝,不是他要拒绝,而是我们所说的话,他没有接收到~他始终处于慢性的紧张状态。除此以外,还有一种慢性的松弛状态。他们不会在必要时紧张或放松下来。 我们可以试一下,当身体僵得很紧时,许多动作不会做;而当放松下来时,则可以做,所以这些孩子做的动作的范围,特别狭小,有的孩子老是跳,或老是跑。而其他动作就特别少。他们因为控制自己紧张或松弛的能力特别弱,就使劲咬自己,拍墙、打人等,这些自伤或他伤行为都是为了解除自身的紧张而做的一种自我放松。有的孩子撞头,直到出血,他是想解放自己的身体,实际上他在自己想办法,只是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来释放自己~ 对于这些孩子,是否马上就做感觉统合训练呢,在进行感统训练的同时,消除他们的紧张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一边做消除他们紧张的疗法,一边做感统训练。二者同时进行,效果更好。 那么,如何帮助他们放松消除他们的紧张呢,为了让他的肩膀与手臂分开,前胸与后背打开,可采用以下手段: 1、仰卧:孩子仰卧的姿势。(1)以肩为轴心,将其手臂沿与身体横向垂直的平面运动,慢慢感觉他手臂的力量及力量的变化,帮助他的肩膀用力,从而放松肩膀与手臂。(2)以肩为轴心,将其手臂与身体纵向垂直的平面运动。做法与目的如上。若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他如何用力,并给以辅助。脚也是如此。 2、正坐:孩子正坐,大人往后掰其双肩,帮他打开肩胛肩。 3、侧卧:孩子侧卧,大人坐在他的臀部,把他朝上的肩膀往外侧下压,直到与另一肩持平。慢慢用力,慢慢让他放松。另一肩也如此。 4、跪着:孩子跪着,臀部坐在自己脚跟上,双臂上举,头部上提,臀部用力往下坐。训练者用膝盖顶其后背,帮他打开前胸、后背和肩膀。 5、平坐:孩子双腿伸直,与上身成直角。训练者的前胸紧贴孩子后背,坐在他后面,按其双肩往后仰卧,帮其打开前胸与后背。 人的脊柱与旁边的自律神经是相联的,上述动作都是帮助自律神经解放。因为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学会紧张与松弛。如果让他在极度紧张状态下,直接进入感统训练,效果极差。 所以,在进入感统训练前,就要观察孩子是紧张呢,还是放松。一个孩子坐着,用手一摸他的肩,就可感觉到他紧张与否。有的一碰就躲开,这就需要通过以上等各种手段帮助他消除紧张。 二 感觉统合的五大要素及其功能 (一)前庭输入(前庭位于内耳,是人体平衡觉的感受器,它控制人的协调能力。) 1、 保持适应的肌紧张。 很多孩子过度紧张,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帮其回到适应的肌紧张状态。(前庭的功能之一,就是保持适应的肌紧张而维持平衡。) 2、 眼球的控制 我们看东西时,眼里面有许多肌肉在控制眼球的运动。有的孩子因视力不好而漫无目的的看;有的孩子因外转肌力量大而总是往外看,只有当他的眼部肌肉协调好时,才可以很好的看东西。所以,为了控制眼球,必须给予前庭器官许多刺激。 3、 对姿势的控制。 当他的身体将要倒时,会产生一种力量让其不倒。 4、 和语言的发育有关系 若肌肉过度紧张,则不能正常发音。若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则精细的、嘴巴周围的控制发音的小肌肉等,不能做好。(肌肉的适度紧张与身体的控制都是前庭来调节的) (二)触觉(属于皮肤觉) 1、 情绪稳定作用。 如,拍、抱、抚摸等触觉刺激会使一个孩子安静下来,情绪稳定。 2、 抑制过度的肌紧张 如,别人碰了一下,会很紧张;若知道了,就不会紧张。 3、 提高觉醒水平。 给那些觉醒水平低,感觉处于混沌状态的孩子施以触觉刺激,促其觉醒。 4、 触觉防卫反应正常化。 即敏感度正常化。 5、 触觉辨别 有些乱抓、乱撞的孩子,可能处于此阶段。(即徘徊于对触觉刺激的、比较、决策阶段,不能达到触觉知觉水平) (三)固有感觉 1、 运动感觉的发育 跑、跳等动作,是自我调节紧张或松弛的表现。 2、 身体向、身体图示的形成。 (1)大龙球:由他做的水平,判断其平衡能力。 (2)滑板:若腿脚上翘,则感觉统合;若手脚腿无力并耷拉着,则感觉不统合。 (3)双手撑地,双膝跪着,若两肩水平,头颈有力,则感觉统合;若两肩不平,一上一下,头颈无力,则感觉不统合。 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一些表面的运动动作来发现他内在的各种能力与欠缺。 (四)视觉 (五)听觉 (这两方面,白崎老师在此未予讲述) 三 如何训练感觉统合 (一) 训练前庭 有很多器具可以用来训练感觉平衡的前庭器官,比如:秋千、大龙球、羊角球、蹦床、木马、抱筒、滚筒、独脚凳等等。当孩子在这些器具上摇摆、晃动时,他的身体会产生一种力量――力求保持平衡,从而调节了自身的紧张与松弛。 若孩子不想做或不会做,可以由老师做,他模仿,这样,儿童的肢体感会增强,渐渐地,他紧张的身体 放松下来。同时,还需要一边看他的变化一边观察着做。另外,在做感统前,应有一个评估量表:即先评价这个孩子是否需要做,需要做多大的量 (二)训练触觉(白崎老师称之为触觉游戏) 有些孩子被抱的经验少,所以这种触觉游戏很重要。比如:用各种毛笔、刷子、海绵、布等给予皮肤刺激,不同的质地与材料有不同的效果。这些不用特别的时间去做,可以在洗澡时,起床时,刷牙时等等,顺便来做。还有许多方法:做一个像拖把样的东西放在他的头顶上扫来扫去;给他吹气,用吹风机吹他,用热气和冷气吹他;搔他痒;把他抱得很紧;弯曲手指扣全身;用毯子或布把他包起来;洗澡时,用浴液擦全身;擦痱子粉;用吸尘器吸他;在海洋池里玩海洋球;握他、捏他、掐他;抱他骑在脖子上;把他的衣服脱掉,让他在涂有颜色的大纸上滚动;和小朋友一起玩“挤油油”的游戏;淋浴…… (触觉刺激的方式方法信手可取,不一而足) (三) 训练固有感觉 音乐疗法中常有:蹲下、站起、手上举、点头、跳交叉步、各种站姿等等动作指令,这些是为了训练孩子身体的紧张与松弛的,让他对自己的身体有所认识。使身体尽量变小,变小,然后再渐渐变大,变大;在已有脚印的地方,尽大努力慢慢的走。此时,除了放松他紧张的肌肉以外,还有对时间的感觉。 用手做一些手势,握自己的手,握别人的手,右手摸右耳朵,再摸左耳朵等等,是让他体验自己的手的存在。推小车时,变换行进速度,由快到慢,然后再由慢而快,快慢交替,爬上一个东西,然后再爬下来,让孩子充分感觉和控制自己的身体。 孩子坐在椅子上,大人站在后面,双手捧其脸,前后左右摇摆,往上拔等,刺激他的脖子。 一人抓其双手,另一个抓其双脚,往相反的方向拉他,左右摇他;然后分别抓一只脚,一只手,使劲扔他。 拉着其双手转圈或倒提着其双脚转圈。 在他身上放一些有重量的东西,拿起并放下。让他平躺,将大龙球从其身上“碾”过去,来回的做。躺在滑板上滑动。手握球滑滑板。 用绳子缠绕他的身体,让他自己解开,给自己松绑。 钻绳圈,钻呼啦圈,让他自己钻出,可一起做。二人在同一绳圈中相互拽。拔河比赛,若绳子是橡胶的,效果更佳。用绳子做一条弯曲的小路,让其沿“路”走。 单脚站,单脚跳,单脚转,手脚爬。 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瞎玩,而是有目的的,根据孩子的心里状态所做的游戏。 一个孩子刚刚接受训练,可以用他的身体多做一些运动,准备活动是重要的。 (四)训练视觉 1、 身体图示: 让他对自身的身体部位清楚明确,理解身体部位,可让他指指老师的耳朵,摸摸老师的鼻子等,给出一幅全身肖像图,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指认,还可以根据视觉做动作模仿,即通过视觉来认识自己的身体。 灵活地用他的左右手。如连线,或粗或细,或直或弯,各种折线等,都可以训练他的手随视觉而运动。 将图画中的缺陷部分补齐或拼图,也是视觉训练。搭积木也是如此,开始是平面搭,最后可看平面图搭,做的数量越多越好。 2、视觉筋觉的统合(即视觉与肌肉关节的统合) (1)手影:就把手指的筋络结合起来。手影等各种手部动作,都是手指的精细的模仿。 (2)手指一个一个地弯,然后一个一个地伸;打开、握紧拳头等。 拍手时,是手指并拢拍,还是手指散开拍,这是不同的。若手指有的并拢,有的散开,则是视觉与手指肌肉关节不协调,即手眼协调不统一。 (五)训练视觉 听觉与语言发展有极大关系。所以,训练听觉,实际上是训练听觉能力。有各种方法: 1、 无意识音(没有语言的声音) 大声拍,小声拍交替进行,让其模仿各种节奏练习。 让孩子的手放在某个地方,感知振动的感觉。孩子的手的感觉很强烈。人出生后,第一个感觉到的声音是两拍的,人走路也是两拍的。故音乐老师常做两拍的声音。讲话也是两拍式的。 孩子对大的声音可能害怕,所以开始就从小声音培养其听觉。 乐器准备两套,排起来。老师用的不让他看,只发出声音,然后让孩子在众多的乐器中找一个与之发音相同的。这是声音的游戏。(即我们常做的声音配对。) 孩子躺倒,从地板的振动上听录音机里放出的音乐――那种优雅的音乐,越柔细越轻松的音乐旋律越好。人一般站着时比较紧张,而躺倒时比较放松。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听音乐后,自己分析动作的快慢等旋律感,用动作表示音乐,这就叫音乐疗法,这样用音乐氛围来锻炼他的耳朵。如果孩子不会根据声音做动作,则听觉的统一可能没有完成好,所以,那些对音乐没有反应的孩子,他们可能没有听觉或听觉很差,那么通过声音做动作,需要锻炼与培养。 听觉统合需要视觉的配合,所以在音乐室和感统室最好有一面可以照全身的大镜子,这样他可以看到自己。如,他从很远的地方跑向镜子,他会看到自己的跑的动作。看自己很重要。 2、模仿语言 孩子不会说话时,就用卡片。孩子根据老师的指令去指出相应的卡片。当他会说话时,就模仿说出相应的声音。卡片从两张开始,一张一个单词。提高记忆力时,就用下一步的三张,如拿出其中的两个;再下一步是四张;而后是在很多卡片中选择需要的。 另外,是功能选择,如,吃饭时用哪一个,剪纸时用哪一个,从面前的卡片中选择。 随着语言指令难度的加深,最后让他在谜语一样的语言中思考,然后选择,这是语言与听力的统一,所以听觉统合的两大要素是:一是听力,二是理解力。 方位词与动作结合,即听觉与位置的统一,如,往上跳,往左走,往后退等等,又如,有一个书柜,指令他“从上面第三层拿××”等等。在此,听觉借助语言的理解而发展。 不错的手指操 相关搜索: 手指操, 自闭症手指训练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是大脑。手的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和重要关系,对语言、视觉、听觉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 1( 小手儿 一个手指点点点(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剪剪剪(伸出两个手指上下开合)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挠(伸出四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两个手对拍) 五个兄弟爬上山(从宝宝的下身做爬山状) 几里骨碌滚下来(在宝宝身上从上往下挠) 2(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拍你的双手) 手指伸出来(伸出你的食指) 眼睛在哪里,(用一种夸张的语气问) 眼睛在这里,(指你的眼睛) 用手指出来。(一边指着你的眼睛一边用眼神鼓励你的孩子) 灵活变化:可以把眼睛改成其它任何一个身体部位,比如鼻子嘴巴等等。这个游戏教会孩子认识五官和 身体的部位,让他增强自己的身体意识。 3( 手兄弟 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唱大戏) 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边点着她的手指头边说) 爬呀爬呀爬上山(手指从胳膊一步步点到肩膀) 耳朵听听(捏捏耳朵) 眼睛看看(点点眼睛) 鼻子闻闻(点点鼻子) 嘴巴尝尝(点点嘴巴 咯吱一下(停顿,突然把手伸到孩子脖颈处,咯吱一下,以后每次孩子都会惊喜的等着这一时刻) 4( 黄老先生有块地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鸡(两手拇指食指相对,其他手指握拳,上下做啄状),咿呀咿呀哦, 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鸭,(右手手心盖上左手手背,上下扇),咿呀咿呀哦。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羊(两手放在头顶,伸出拇指食指,其他手指捏拳),咿呀咿呀哦, 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狗(拇指顶住太阳穴,其余四指做扇状上下扇),咿呀咿呀哦, 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5( 拇指歌 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双手拇指单伸出来,向下按)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双手食指单伸出来,做搓衣服的动作)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双手中指单伸出来,做投篮的动作)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双手无名指单伸出来,做绕圈动作) 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咚咚咚(双手小指单伸出来,做敲小鼓的动作) 6( 我的一家 爸爸瞧瞧(左手从背后伸出,张开手指挥动) 妈妈看看(右手从背后伸出,张开手指挥动) 宝宝的小手真好看(双手一起摇动) 爸爸瞧瞧(闭合左手,往背后收) 妈妈看看(闭合右手,往背后收) 宝宝的小手不见了(双手都放在背后了) 爸爸妈妈快来看 宝宝的小手出现了(双手从背后再拿出来) 7( 我多乖 我(指着自己,表情夸张)是一个大苹果(双手张开表示大) 小朋友们都爱我(双手指点着前面的人) 请你先去洗洗手(双手做洗手的动作) 要是手脏(用右手指点着左手手掌) 别碰我~(挥动右手表示“不”) 董李凤美康健学校教育——一例脑瘫儿童精细动作个训中的有效策略探索 相关搜索: 脑瘫, 董李凤, 学校教育, 康健, 儿童 小毛今年六岁,在学前班就读。由于患有脑瘫合并重度智力障碍,他的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明显落后。入校后,我对小毛进行了运动功能的评估,并制定了他的个别化运动康复训练计划。学习用硬头线穿珠孔直径为0.8厘米的大珠子是计划中的一项内容,目的是通过穿珠练习训练和发展小毛的手脑协调、手眼协调、双手协调、手指间协调和双手的精细动作能力。 在穿珠训练前,我花了近八个月的时间引导小毛先进行了“伸出食指”以及“用拇指和食指指腹尖端对捏起黄豆大小物品”的内容训练,在他达到目标及具备了基本的手指活动能力后,07年4月,正式开始了用硬头线穿珠孔直径为0.8厘米的大珠子的训练内容。每天在学校与家庭训练时间相加共约30分钟。“功夫不负有心人”,至08年6月,在这一内容训练了近14个月后,小毛基本达到了这一目标。我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回顾与小结: 一、任务分析: 在初次评估中显示:小毛之前从未进行过穿珠的训练与游戏操作,教师示范后请他模仿,表现为无从入手,因而需要由“零”开始训练,为此我制定了“用硬头线穿珠孔直径为0.8厘米的大珠子”这一穿珠训练中最容易的内容。在训练开始前,我首先分析了小毛要达到目标需要突破的地方:1、对绳线与珠孔关系的理解2、双手的分工配合与协调。为了能够使训练顺利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我将操作工序步骤分解如下: 阶段 训练师辅助操作部分 小毛操作目标 1 以较缓慢、清晰的动作演示:两手分别拿珠子和绳线,将线头对准珠孔穿入,并使线头从另一端露出小段 独立用左手将线头拉出 2 辅助小毛以左手拿住从珠孔穿拉出的线头 独立用右手将穿好的珠子移向绳线两头末端 3 手把手辅助小毛左手拿珠子、右手拿线,将线头对准珠孔穿入,并使线头从另一端露出小段,右手拿住珠子并保持绳线露出。 独立用左手将线头拉出后并拿住线头,右手将穿好的珠子移向绳线另一头末端 4 手把手辅助小毛将线头对准珠孔穿入,并使线头从珠孔另一端露出小段 独立左手拿珠子、右手拿线。 在线头穿出珠孔后独立用左手将线头拉出后并拿住线头,右手将穿好的珠子移向绳线另一头末端 5 辅助小毛将线头对准珠孔 独立左手拿珠子、右手拿线。 在线头对向珠孔后两手配合将绳线穿入并从珠孔另一端露出,右手拿住珠子并保持绳线露出,左手将线头拉出后并拿住线头,右手将穿好的珠子移向绳线两一头末端。 6 独立完成穿一粒珠子的全部过程 7 独立完成穿一粒珠子的全部过程后,将绳线从左手交至右手,左手另取一粒珠子,穿第二粒珠子。 由于小毛已经具备用食、拇指对捏起黄豆大小物品的能力,因而第一阶段的操作对他来说比较容易,他花了不到一星期就能够独立将露出0.5厘米以上的线头拉出。同时,他也从较顺利地独立完成了穿珠的最后一小步操作中感受到了成功感,从而为进一步接受其他步骤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和基础。第二和第三阶段目标延续了第一阶段的操作,并开始出现了左右手的分工配合的训练要求,小毛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达到了目标。第四阶段的目标使操作过程进行了首尾衔接,让小毛在操作积累中感知到了整个操作步骤。在训练了两个月后,小毛能够基本独立达到前四个工序阶段的目标。第五和第六阶段中绳线与珠孔对眼的操作步骤是整个任务的最关键、也是最难的部分。在完成前四个阶段的操作目标中,通过示范以及手把手的动作辅助,小毛对于绳线与珠孔的关系已经有了两个月时间的感知,这时让小毛再来“攻克”这一难点自然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辅助技巧的运用,小毛在反复练习中逐步领悟了要点,在训练开始后的第四个月后他基本达到了第五阶段目标,在第八个月时,小毛对对眼的操作内容有了感悟,目的意识明显增强,在随后近半年的动作协调性操作训练后,小毛终于在08年6月初达到了第六阶段的目标。于6月中旬又顺利达到了第七阶段目标,完成了此项训练的内容。 体会与小结: 1、在制定任务计划前首先要针对性地对个案进行客观、详细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恰当的计划内容。 2、要将任务的每个细小操作步骤考虑周全。 3、尽量分解到最小的工序步骤,各工序间承上启下。 4、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明确,逐步增加难度为宜。 5、初始阶段的目标要相对低一些或最接近成功点,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二、强化物的使用 小毛生性活泼、好动,脾气倔强,由于智能发展的重度迟缓,他的注意力很容易涣散,虽然对各种新鲜事物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但兴趣和有意注意的保持十分短暂。因此,如何让他能够对穿珠子的训练项目产生并保持兴趣和有意注意是首要而关键的问题。除了将最能够体现成功的目标作为训练的初始目标 外,强化物的有效使用也是一项好的方法。在训练的初始阶段,我首先选择小毛爱吃的食物作为强化物,在训练开始前出示食物并提出完成任务后才可以吃的要求,并在操作中严格执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一阶段后,小毛对食物的兴趣明显减弱,而对“套柱游戏”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及时将“套柱游戏”替代了食物,延续了强化的作用。在训练的14个月中,叮当猫玩具、图书等小毛在不同阶段最感兴趣的物品都曾经成为过他的强化物。除了物质之外,轻柔的抚摸、语言的表扬和鼓励是高一层次的有效的强化方式。初期,每当小毛完成操作任务时,我都会立即轻轻抚摸他的头或小脸或抱抱他的身体,他会表现出愉悦的神情,或将小脸凑近或露出可爱的笑容。当他的语言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口头表扬的运用又逐渐成为了主要的强化形式。 当小毛穿珠子的操作能力逐步增强后,他也从中体会到了独立把控的乐趣,渐渐地不再需要任何强化物来维持训练过程的持续,他会主动地要求进行穿珠游戏,这时,我将穿珠子的项目“反客为主”地设置成其他训练项目的强化物,即当其他训练项目完成后才可以穿珠子,当他完成穿珠的操作后,我仍然及时地给予口头表杨和鼓励以让他感到满足感,激发自信。 体会与小结: 1、恰当的强化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接受和配合程度,增强自信有很大的帮助,需要时要果断地运用强化物。 2、要善于观察和向家长了解学生最喜欢的事物,以此作为强化物的内容。 3、强化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学生喜好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4、强化物的内容不仅仅是食物、玩具等物质,一项操作任务、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可能更为有效而持久。 三、辅助的应用 由于认知水平受限,小毛对于绳线对眼珠孔的操作以及彼此的关系缺乏概念,这成为了训练中的最难点,因此,相对应地我给予他这方面的辅助也最多。最初,我是以手把手的形式来辅助他。为了将他的注意吸引到珠孔处,在示范和手把手操作时,我会调整手拿珠孔的位置,使小毛的目光容易正对着珠孔,在用线头对准珠孔时我会放慢速度,同时配合“穿到洞洞里”的语言提示,让这个过程清晰地展现。有时我还会故意让线头在珠孔入口处绕圈,以吸引小毛的注意力。此外,与小毛一起通过珠孔来对视也是我采用的让他感受到珠孔存在的一个方法。手把手辅助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在操作中小毛的目光开始关注到珠孔时,我减少了双手用力的辅助量,让小毛更多地自主尝试。但我发现,在对眼时小毛表现急躁,双手也很紧张,表现为双手距离过近以及一味地相靠拢或者双手难以协调地控制,使对眼的成功率非常低。于是,我立即改变了辅助的方式,用手握住小毛持珠子的左手并相对固定,让他主要靠拿线的右手来对珠孔。这个做法,避免了小毛双手联动的盲目性,进一步突显了对眼操作的要求。在小毛练习时,我还用手指指着珠孔并同时用语言“找洞洞”来提示,让他明确目标。经过练习,小毛的训练情况逐渐好转,出现了有意识、有目的的对珠孔的动作,如当小毛试了几次都未成功时,我会及时给予他右手的辅助以防止他丧失信心而对训练出现抵触。从握住他的手对眼——轻推他的手指引导——轻推他的手腕部引导逐步减少辅助的程度。渐渐的,小毛的动作逐步地熟练起来。当他的成功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我逐步放开了他的左手,让他尝试着以右手为主,左手调整珠孔位置来对眼。同样也是通过手把手帮助他调整珠子方位——轻推他的手指——触碰他的手腕来逐步减少辅助量。终于,在历经了半年的反复训练后,小毛能够独立双手配合地穿珠了。 体会与小结: 1、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分析,做出是否给予辅助的判断。 2、必要时,给予积极、恰当的辅助能够让学生保持参与的信心。 3、辅助的方式和辅助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 4、辅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完全独立完成,因此在恰当的时候要果断及时地减少或撤离辅助。当然,在做出这个决定时,需要有客观的依据。 小毛学穿珠只是一例个案,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操作能力等各方面都会有所不同,针对这些差异,我们在训练实施的细节上会针对性地各有不同。但在所采用的大体的方法、手段以及策略上,我们可以总结出共同的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体会,不断地积累和丰富我们的经验。 运动训练协调感觉统合 相关搜索: 运动训练, 统合, 感觉, 协调 有针对性的训练 感觉统合的训练主要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训练,可细分为触觉、前庭平衡觉、运动感觉等等项目的训练。具体介绍如下: ?触觉训练 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 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前庭平衡觉训练 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及视听能力完整能力。 使用器械: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态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弹跳训练 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 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 适应症:站坐无相、姿态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佳、关节信息不足。 ?固有平衡训练 调整脊髓中枢神经和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 使用器械: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 适应症: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本体感训练 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 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动独木桥、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适应症:语言发展迟缓,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董燕梅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感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大脑的不同部位必须经过统一协调的工作,才能完成人类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概括和理解能力。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综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分为平衡统合、触觉统合、本体感统合、视觉和听觉统合五大方面。 对于感觉,人们一般比较关注视觉、听觉和嗅觉,但实际上人类自下而上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是触觉、前庭平衡觉和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来探索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及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韧带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 人类的各种感觉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几乎有80,的学习是在婴幼儿时期进行的。因此,应该重视孩子的早期运动能力训练。若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时,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活动带来不便,因此家长应对这方面加以重视。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特殊、专业的器械,配上特殊设计的活动刺激矫正失调孩子的神经系统的不协调现象。 自闭症儿童自虐及攻击性行为的矫治 相关搜索: 自闭症, 攻击性, 儿童, 矫治, 行为 儿童自闭症是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发展性障碍,其语言发展异常迟缓,不能进行社会交往及建立伙伴关系,感情和社会互动有着严重困难,随着年龄的发展,对生活中同一性的执着往往不仅不会消淡,反而会加强。如何遏制自闭症儿童的不良发展和预防其继发障碍的发生成为所有健康性专业人士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作为特殊教育的实践者,我们和自闭症儿童多有接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自闭症儿童有自虐与攻击他人的行为,由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行为矫治并有所起色,特以案例形式进行记录: 案例介绍: 多多,两岁时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儿童。该幼儿除具有自闭症的一般特征外,其情绪尤为不稳,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发脾气,发脾气时乱叫乱嚷或躺在地上哭闹和尖叫,时常有自虐行为——咬伤自己,偶尔伴随着攻击性行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矫治: 一、从“观察”法介入,以“功能分析”寻找原因 孩子为什么要自虐,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攻击他人,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我们一直在思考着这些问题。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多多的自伤不是无缘无故的,偶尔发生的,而是对某一活动不满意或某一要求他不愿意去做时,他就会用力狠咬自己的手指,甚至咬出血。最初,我们运用“冷处理法”和“物品替代法”阻止多多自虐,即自虐时,使用适当的器械来阻止孩子的自伤行为,如给孩子一些塑料黄瓜或包装盒的软衬条等,让孩子及时发泄。刚开始也有一些效果,但时间一长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多多的自虐行为减少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咬老师”或“掐老师”的攻击性行为的出现。由此可见,多多的自虐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要求多多去做某件事,而孩子又不愿意时,就会造成孩子情感上的困惑,为了达到脱离这一环境和逃避做该事的目的,他就以伤害、攻击别人的方式来表达“不满意”,出现了极端行为,引发这些行为的问题是 “社会性的负强化”的因素所造成的——即以逃避为目的的行为,多多想以此回避他不愿做的事,不愿待的环境。 从上述观察所得的情况中,我们通过功能分析得出两点:第一,自闭症儿童的自虐及其伴随的攻击性行为是有规律的。第二,要求或环境改变时,自闭症儿童的自虐及其伴随的攻击性行为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二、通过“任务分解” ,合理设计教育康复方案 了解了多多产生自虐及其伴随的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后,我们对多多的能力重新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调节对他的要求。在设计教育康复方案时,我们运用任务分解法,尽可能地细化训练步骤,降低要求,从而为多多创造成功的机会,提高其自信心。以穿套衫为例,我们自编了一首儿歌:“先套一个大洞洞,再套一个中洞洞,最后套上小洞洞”,将穿衣的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套入衣服的下摆口,第二步:头钻出领口,第三步:伸入袖口。在开始训练时,我们通过触体帮助进行前两步,然后鼓励多多完成最后一步。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前延伸,完成第二步、第一步。在整个康复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训练时间的分割,以幼儿的注意力发展特点为基础,每一步骤开始学习的持续时间不易过长,而后逐渐增加从3分钟到10分钟至15分钟。并选择合适的训练地点,充分考虑环境的因素。每一项任务的进行我们都是如此,以降低难度,由易到难,减少多多的抵抗行为。 三、以伙伴支持,尝试“合作训练” 通常,自闭症儿童对他人的“依恋”不是很明显,但多多似乎有些特别。他非常喜欢同伴的另一个唐氏综合症的孩子。因此在康复训练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他们安排在一起,通过伙伴的支持,利用多多的“依恋”心理,配教师“示范”法进行合作训练。通常,我们预测到训练的内容、要求可能引发多多自虐及其伴随的攻击性行为时,就在此项训练前先进行一些多多喜欢的游戏来引发积极情感,然后在设置一个较为困难的训练项目,老师进行语言提示,并直接示范,多多和他的“伙伴”共同模仿,一旦发现多多出现了自虐及其伴随的攻击性行为就果断制止,并通过触体帮助来完成任务,而不会因此而停止对他的要求。当然,当多多自虐及其伴随的攻击性行为减少时,就适时奖励。如:个别训练或教学活动时多多不配合,还会不停的说“白相”即(玩的意思)。教师随时解释:我们学习好了再“白相”好吗,你喜欢吃糖吗,如果你学习好,老师就奖励你吃糖或吃巧克力。当孩子听从你的指令完成了学习,老师就及时奖励孩子,并答应孩子的要求,然后再继续学习。学习中教师也可以抱抱、亲亲孩子,表示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并说“多多真好,真听话”。 四、坚持行为改变技术,进行“系统脱敏” 为了让多多主观上来减少自虐及其伴随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必须帮助多多学会以一般人所认定的方 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我们观察他行为表现的方式,并试着从孩子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层面去了解他行为动机,利用行为改变技术去帮助他学习一般人所认定的表达方式。我们按照系统脱敏的步骤,将多多不愿做的事、害怕置身的环境,按难易及害怕程度划分等级,从最低一级开始脱敏。如:多多刚进园时,让他去盥洗室他就不高兴,并伴有恐惧的情感。问题行为随之产生。我们就用鼓励的目光,温暖的大手牵着他一次次前往,一次、两次、三次,时间久了,多多也就习以为常,主动前往了。我们则即时强化、鼓励他这一正向的行为。有时我们也偶尔会“反其道而行之”,如:多多发脾气时想咬老师,开始我们采取了退缩阻止的方法。但多多反而越来劲,老师干脆不退缩阻止,把手伸向孩子再次让他咬,他反而不咬了,而是轻轻碰一下老师的手。 另外,对自闭症儿童自虐及其伴随的攻击性行为的矫治过程中,必要时我们要充分给予孩子发泄的机会,孩子在发泄的过程中,心理得到了满足,情感就会释放。我们还可以利用感统训练进行干预,利用正面引导进行强化,加强对家庭康复的指导,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状况及个性,选择合理的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法,逐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本文档为【感统训练设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