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怎一个愁字了得-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 world

怎一个愁字了得-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 world

2018-08-16 5页 doc 16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怎一个愁字了得-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 world怎一个愁字了得-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 world 怎一个愁字了得 —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 李清照的词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受到古今读者的称赞。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词风前期清俊旷达、韵调优美、流溢美满幸福情味;后期则怆凉沉郁,多寓故国黍离之悲。悲剧性的生活经历和鲜明独特的个性,使李清照词在艺术上极富于个性特点和独特风格。而靖康南渡后,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灾难,使词人心中积溢了无限的戚苦和悲愤。这段时期,李清照写了为数不少的感伤之作,感慨人生的无常,哀叹光阴的流逝,悲悼祖国的沦丧,表现了一种饱含哲理又...
怎一个愁字了得-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 world
怎一个愁字了得-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 world 怎一个愁字了得 —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 李清照的词被推为:“词采第一”、“婉约之宗”,受到古今读者的称赞。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词风前期清俊旷达、韵调优美、流溢美满幸福情味;后期则怆凉沉郁,多寓故国黍离之悲。悲剧性的生活经历和鲜明独特的个性,使李清照词在艺术上极富于个性特点和独特风格。而靖康南渡后,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灾难,使词人心中积溢了无限的戚苦和悲愤。这段时期,李清照写了为数不少的感伤之作,感慨人生的无常,哀叹光阴的流逝,悲悼祖国的沦丧,现了一种饱含哲理又脱俗的伤感。这种伤感并非为一时一事而发,而总是充溢着干广泛的联系,因而带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和积极性。 所谓感伤,即是感慨而伤怀哀事之意。李清照后期的多数作品都充满着这种情调。伤春伤别哀怨淋淋,哀国悲志更具特色。她的感伤词并非如她人那样凄凄惨惨,而是含蓄深曲、沉郁悲凉、柔中有刚,在淡言浅语中蕴藉着深沉的情致,细细品味给人一种无法抗拒的凄凉和悲伤。词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枯荣盛衰极为敏感。无论是《凤凰台上忆吹箫》的哀别,《声声慢》的哀情,还是《孤雁儿》的哀国,都在浅吟低唱中强烈地透出了光景难留人生易老故土难回的哀叹。而“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的疏雨潇潇和“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清又为这种哀叹造设了特殊的氛围。她的哀别词《凤凰台上忆吹箫》就是这样: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它作于李清照婚后不久,抒发了女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心情。词一开头就展现了一幅闺阁图景:“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香炉冷、棉被翻、头不梳、奁尘满、日高方起,渲染了一种慵散气氛,无一字涉及主人公心境,处处又都暗示出女词人心境的极度不佳,这都是婉约的侧写。然后,气势一纵:“生怕离怀别苦”便冲口而出。词人在这里毫不掩饰地告诉人们,一切愁源所在,皆因“离怀别苦”,雨洗梨花,泪痕有在;风吹柳絮,愁思成团。”(明 竹溪主人《风韵情调》卷五)而那著名的《声声慢》,更是高超地表现了这种“哀情”的感伤魅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满地黄花,三杯两盏淡酒,这是引起感伤的媒介。词中主人公“寻寻觅觅”开始,恍若有失、东张西望,仿佛漂泊在 海洋中的人想要抓到救命的稻草,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一种由凄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这种感伤的氛围中蕴含着生命和光阴的消纵之情,使得这多愁善感的情怀更加凝聚和强大。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与“乍冷还寒”相合,借酒浇愁身更冷愁更愁,词人那种难以名状的感情尽融于“淡酒晚风”之中。更有“满地黄花”、“梧桐细雨” ,去者无奈,欲留无奈,欲伤不止。花开花落已成昨,春去春回人难牵。这自然造物中的流逝之情,在饱受磨难、背井离乡的词人心中,更有一番别样伤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词人独坐无聊,沉浸在伤感和苦恼里,不仅人“无聊”,思绪和感情也无聊忧闷,把人带向无际的愁海之中。而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收笔,将纷茫复杂思绪,仅用一个“愁”字虚括其中。全篇大气包举,铺陈开列,始终紧扣悲秋哀情之意,将这种强烈的感伤,融入词人对某些人生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之中,因为含有丰富的的哲思。从作者特定的生活环境和作品的具体创作环境及作品本身的内涵,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词人所倾注的强烈的感情。清代词人孙原湘凭吊李清照的《声声慢》词有云“满纸凄风,如闻欲语又咽。”从李词那种满纸凄风咽语的风格来看,它就足称是南宋词坛上“伤感词”的代表作。这也是叙事抒情词作较多追求文艺美学和哲学价值的具体体现。 李清照的哀国词感伤意味更浓。“靖康之变”对于很多宋代词人来讲,是件颇为“突然”的事。因此,在缺乏充分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遭到这一猝然而沉重的打击,他们所发出的呻吟之声,便是十分痛楚而低咽的。其实,最能表达这一时代所普遍存在之哀伤情绪的词人,就非女词人李清照莫属。这些词虽然同时伴随着善于概括富有哲学的特色,但作品的感伤色彩却并未冲淡,反而酿出了更强的感染力量,如下列词句: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 这些词句多写亡夫丧国后的悲伤,“飘零遂于流人伍”(《上枢密韩公工部尚胡公》)的漂泊,对美好生活的追恋,但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超出个人之外的对国势的忧伤,对于乡关的思念。这些“感伤”正是她内心深处爱国思想的一种隐约而自然的流露。这种感伤之音表现最为充分的便是她那首《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 词写元宵佳节时的感受,将“中州盛日”与“如今”对照,饱含沧桑之感和家国沦亡之痛。上片运用侬丽的词语,描绘了一个辽阔深邃的场景,用以表现苍茫愁惨的情怀。小片回忆中州盛日的欢乐场景,细加描绘,以乐衬悲。又以苦涩语结尾,既表现词人坚强的生活意志,又因强作欢态而愈显悲哀。往事容易唤起人们深切的追忆,美好的回忆更能萦人心怀,而因祖国沦丧而葬送的美好生活更是使人揪心难忘。血泪的词章,凄楚的忧伤,反映出时代动乱、社会衰败沉积在内心的 戚苦。而这恼人的痛苦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甚至跨越人的有限人生,怎能不惹人伤感万分呢。于是哀国的痛苦激起了感情的洪波,创造了具有悲剧美的意境。 哀别、哀情、哀国是体现李词感伤美最重要的三个方面。这些词风格沉郁悲凉,具有浓厚而又含蓄的意境,较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晏殊和“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柳永来说,其思致情调都是决然不同的。如其哀别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极写人生的短促,在短促的人生中又常又令人消魂的离别和相思。李词的感伤是建立在事件的基础上,“择取凄厉婉约的意象,寄寓强烈而又外露的情感,合成一种能冲击读者感性体验的感染力量,而表现出具有感伤美的感伤内涵”。正如他的哀国词,将理智和感情建立在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整体概念上,把对人生的理性认识与现实社会及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形成了她独特的含蓄深曲 、沉郁悲凉、潇逸旷达的感伤风格。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永遇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伤融入具体形象之中,迅速沟通人们的心灵,使之产生感伤与共鸣,从而在读者的心灵中产生一种悲深凄绝、哀定铭志的感伤之美。 参考文献: 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 宋辽金卷.北师院出版社.1993 王洪 唐宋词百科大词典,北京.文苑出版社,1990 潘常知,众妙之门—中国美感的深层结构(M).黄河文艺出版社.
/
本文档为【怎一个愁字了得-论李清照词的感伤美 world】,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