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江苏财经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规划

2017-09-19 47页 doc 1MB 6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江苏财经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规划 会计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1.基本状态概述 会计专业现有专业包括:会计、会计(国际会计)、会计(注册会计师)、会计(海外本科直通车)、会计(注册税务师)、会计(税务会计)、会计(基建会计)七个专业(方向),2004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级重点示范专业,2010年被省教育厅遴选为特色专业, 与全省其他高职院的会计专业相比,拥有“六个唯一”(全省唯一的省级会计实训基地、省级会计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和省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与“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全国模范教师和江苏省教学名师、...
江苏财经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规划
会计专业“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1.基本状态概述 会计专业现有专业包括:会计、会计(国际会计)、会计(注册会计师)、会计(海外本科直通车)、会计(注册税务师)、会计(税务会计)、会计(基建会计)七个专业(方向),2004年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级重点示范专业,2010年被省教育厅遴选为特色专业, 与全省其他高职院的会计专业相比,拥有“六个唯一”(全省唯一的省级会计实训基地、省级会计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和省高职院校骨干教师与“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全国模范教师和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六个最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最多、优秀教师和社会服务基地最多、主持参与“全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课程最多、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会计知识大赛的人次最多、毕业生和在校生最多、专业群包含的专业和方向最多)。目前在籍学生1740人。 会计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34人,校外兼职教师39人。教师队伍中:正高级3人,副高级13人; 硕士24人;副高以上占教师总数47%;双师27人,占教师总数的79.4%;校外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10人,本科以上学历24人,占外聘教师的62%。2007年,会计系建成全省唯一的省级会计实训基地,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举办了江苏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师高级研修班和江苏省高职高专“双师素质”会计教师培训班。特色网站“江苏会计教育在线”以强大的师资,便捷的手段,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提供会计咨询和培训服务。 会计专业坚持走工学结合之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会计专业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省各级财税等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会计系毕业生谦虚好学、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专业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2.会计专业(方向)基本状态分析 (1)人才培养工作分析: 会计岗位群的构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岗位群一般包括:总会计师(财务总监、CEO)、会计主管、会计核算、出纳、会计电算化,以及审计、财务管理、证券、投资等管理岗位。 小型企业的会计岗位群一般包括:会计主管、会计核算、出纳、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群一般包括:会计主管、会计核算、、审计。 在以上各类单位中,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人才学历层次要求一般是本科以上。而高职层次的学生由于综合素质较高、动手能力强、薪酬待遇要求不高、能吃苦,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招聘对象。 根据我们对企业和往届毕业生进行的职场调研,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群是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因此,我院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淮安、面向江苏,为中小企业培养“讲诚信、重操守、负责任,精算善管”的适应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2)已有的专业条件状况分析: 会计专业创建于1964年,2000年招收五年制高职,2003年被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重点专业,2004年学院升格招收三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现开设会计一个专业和注册会计师、国际会计、税务会计、基建会计、注册税务师、“海外本科直通车”六个专业方向。现有40个班,1740人。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73人,其中校内专兼职教师34人,校外兼职教师39人。校内专兼职教师中全国财政系统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正高级3人,副高级13人,讲师14人,助教4人;具有硕士23人,“双师”结构达到79.41%以上,有27位专兼职教师具有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校外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会计师10人、会计师29人。2009年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000年、2007年两次参加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均获江苏省淮安赛区一等奖,并有多名教师代表淮安市和江苏省参加全省和全国决赛。 会计专业建有江苏省内唯一的省级会计实训基地,总投资600万元,基地内有会计手工实训室、财务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模拟银行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对抗室、模拟证券交易室、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实训室、会计文化展示室,会计职业能力判断室、会计人员心理咨询室等22个实训室,与中教畅享、用友、厦门网中网、广州福思特公司及淮安新元会计师事务所、淮阴卷烟厂等企业共建实训室6个。先后有全国100多所高职院来基地参观、学习;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淮安市财苑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对外承接代理记账、业务咨询、社会培训业务,学生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中,接受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独立处理会计业务。 校外建有与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公司、江苏中央新亚集团等3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并成为学生顶岗实习和预就业的重要基地。 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还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项,全国高职教育“百门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教改课题3项、市(厅)级课题7项,院级课题30项;拥有国家和省精品教材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全面参加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库建设,其中主持1门,参加6门。正式出版专著、教材、教参50多部,每年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20余篇,近三年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 (3)优势、特色和差距 优势、特色: ①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以质量工程为抓手,狠抓教育教学改革,短短的数年里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绩。 ②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团队建设成绩显著 教师业务水平高,在财政部和教指委等举办的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9年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③ 建成省级实训基地,实训条件全省领先 全省唯一省级会计实训基地, 共有会计信息化实训室、ERP沙盘演练室、会计职业能力判断室、会计人员心理咨询室22个实训室。其中与淮阴卷烟厂等企业共建实训室5个。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淮安财苑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对外承接代理记账、业务咨询、社会培训业务。建成3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为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和实训提供条件。 ④ 拓展农业会计领域,形成特色服务品牌 面向淮安中小企业举办会计职称考试培训、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等培训,利用省级会计实训基地开展代理记账、管理咨询和技能鉴定服务;面向淮安职业教育,培训教师;利用学院作为江苏农业财务会计“黄埔军校”的优势,着力打造淮安乡镇村会计人员培训的“新东方”,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 ⑤ 注重职业素质教育,人才质量日益提升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学分银行,将素质教育记入学分。开展财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诚信杯会计知识大赛、会计技能操作等竞赛;成立会计风文学社等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先后两次代表江苏省参加财政部每十年举办一次的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平均在96%以上,一直居于全省高职院校的前列。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就业后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差距 ①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②基于工学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③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④“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江苏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强省”战略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特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运用学科发展观指导专业建设,结合学院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的实际,实现培养适应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目标。 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树立教书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观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为关键,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力。 2.基本思路: (1)以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抢抓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契机,以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满足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对财经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 (2)紧扣会计职业(岗位)群,做强会计专业。抓住学院专业建设调整、以会计专业为重点这一契机,结合会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结构以及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关键能力和实用技能,尽可能缩小、弥合学生在校所学与工作、就业所用之间的距离,将会计专业打造成学院乃至省级特色及名牌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财经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3)强化会计专业内涵建设。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实训、实践类教学改革,主动适应人才能力的需求;建立学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制,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评估制度,形成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进一步丰富专业建设内涵,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凸显专业优势和特色;对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规模较大的专业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建设;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强,热爱事业,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财经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两年内将学院会计专业建设成为省内知明品牌专业,得到社会、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1.人才培养规格: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高职大学专科层次、经济管理类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2.办学规模:年招生及在校生人数由2010年560人及1550人,到2015年扩大到年招生700人、在校生2 100人。充分利用学院优先发展会计专业战略规划,做大做强会计专业。(见表一:专业数及学生规模) 3.专业及课程建设:会计专业在目前现有会计及6个方向的专业基础之上,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调整会计(工程会计)方向。至2015年,我专业争创1项省级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争创1门省级精品课程,争创省、市级会计类实验、实训基地(室)1-2个。 4.教学队伍建设:以会计专业作为学院重点发展的重点专业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学院在经费、人才、管理等诸方面对会计专业的鼎立支持,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优化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学院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培养适应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至2015年,会计专业计划拥有专、兼任教师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达32余人,40岁以下青年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55%,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选拔和培养1-2名省、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 5.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目标:五年累计教学、实训设备投入1200万元,完成省级会计实训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办公条件。 6.人才培养质量和预期就业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精通会计核算、掌握纳税申报、利用和分析会计信息、参与理财和决策的能力,能够胜任会计核算、出纳、纳税申报、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会计事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预期就业率在95%以上。 7.显性成果计划目标:(1)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2)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或教改试点专业各为1个;(3)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门数分别达到1门、2门和3门;(4)省级、院级教学成果奖分别达到1项和2项。(详细见附表四:教学改革与建设) 四、专业建设具体目标与内容 (一)人才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立足淮安、面向江苏,为中小企业培养“讲诚信、重操守、负责任,精算善管”的适应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2.培养规格及具体要求 (1)掌握经济、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及相关技术等级证书; (3)精通计算机操作,熟练运用常用的企业财务核算与报告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化处理。 (4)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英语达到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水平; (5)能阅读一般经济管理文献; (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 (7)具有独立撰写调查报告和经济论文,在相关领域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 (8)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 (二)专业(方向)规模 专业数量与逐年发展分布:(详细见附表一:专业数及学生规模)。 专业(含专业方向)名称 学 生 规 模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会计 620 750 800 800 800 800 会计(注册会计师)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会计(国际会计)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会计(海外本科直通车) 130 200 200 200 200 200 会计(税务会计) 0 40 100 100 100 100 会计(注册税务师) 0 40 100 100 100 100 会计(基建会计) 0 40 100 100 100 100 合计 1550 1870 2100 2100 2100 2100 (三)人才培养模式 整体思路:依托即将成立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实现理论和实践、学校和企业、学生和教师以及书本和课堂之间的系统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规划如下: 进一步完善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国家精品教材,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以省级会计实训基地和省级会计专业优秀教学团队为支撑,人才培养突出课证融合、校企合作、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创立“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二个主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在校企二个场所,利用校企二种文化,经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外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环节;分职业基础技能培养、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专项技能强化和顶岗实习四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坚持素能并重,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建设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计划结合专业(方向),在现有的会计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型比例、专兼职比例上进一步优化,满足学院“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详细见附表二:教学条件保障)             年  度 计划指标 目前数据 发展规划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教师队伍人数 (专任/兼职) 28/9 28/9 29/10 30/10 31/10 32/10 1.教授/副教授 3/13 3/13 4/14 5/15 6/16 7/18 2.博士/硕士 1/27 1/27 2/28 3/29 4/30 5/31 3.副高以上教师人数及比例 16/47 16/47 18/50 20/55 22/55 24/55 4.双师素质教师人数及比例 27/79 27/79 28/85 29/85 30/85 31/88 5.企业兼职教师人数 39 39 40 42 44 46 (2)建设内容及规划 十二五期间,会计专业建设遵循“名师名校名企合力打造”原则,以专业教学团队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专业负责人与教学名师建设、专业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外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详细见附表三:教师队伍建设及培训计划)             年  度 计划指标 目前数据 发 展 规 划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专业负责人人数 (专任/兼职) 1/1 1/1 2/1 3/1 3/1 4/1 名师人数(国家/省级/院级) 0/1/0 0/1/1 1/1/1 1/1/2 1/2/2 1/2/3 课程负责人人数 3 4 5 6 7 8 骨干教师人数 5 6 7 8 9 10 双师素质教师人数及比例 27/79 27/79 28/81 29/85 30/88 35/90 企业挂职人数 3 4 4 4 4 企业兼职教师人数 39 39 40 42 44 46 (五)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目标 计划至十二五末,建成校内实训基地2个、实训室42个,校内校企共建基地2个、实训室10个,生均实验设备6000元;校外实训基地有目前的20家,扩展至50家。 (2)建设内容 实训基地、实训(验)室的建设,不仅注重数量、经费的投资,更应注重与专业教学的服务于配套。进一步按照专业(方向)构建、整合和优化校内实验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积极探索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新模式;创建模拟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生产型实践实训中心,同时大力开发虚拟实践实训中心。 (3)具体建设规划             年  度 计划指标 目前数据 发展规划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1.生均设备 4000 4400 4600 4800 5200 6000 2.校内实训基地及实训室(基地/室) 1/22 1/23 1/24 1/25 2/40 2/42 3.校内校企共建 (基地/室) 1/0 1/2 1/3 1/4 2/7 2/10 4.校外基地 20 25 30 35 40 50 (六)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 (1)课程改革与建设目标 课程改革与建设思路:学生应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知识“自主建构”的引导者。课程改革理念:重心的转移——由教师“教什么”到学生“学到了什么”;视野的拓展——由科目的知识与有计划的活动到“习得的全部经验”;焦点的调整——由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与结果”;构成的扩充——由强调“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课程建设思路:(1)课程资源开发:加工重组、整合渗透、引入利用、扩展延伸,等;(2)注重能力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课程学习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 校级、省级、国家级等精品课程目标及精品课程建设审核等级目标             年  度 计划指标 目前数据 发 展 规 划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精品课程门数 (国家级/省级/校级) 0/3/1 0/3/2 1/4/2 1/4/2 1/4/2 2/5/2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 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材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有机融合过程。学生应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进行知识“自主建构”的引导者。课程资源不只是教科书。教师的知识经验、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特别是师生在课堂互动中“生成”的知识经验,以及文化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在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将的传统课程,转为能力本位的课程,构建专业课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资源与教学评价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要体现到课程改革与课程重构。 (3)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本专业教材建设制度,紧密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凝聚特色,以国家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基础,重点建设以实践教学内容为主体的教材,加强重点教材的应用特色,进一步扩大在省内外的影响力。 教材建设基本做法:建设一批以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为主,学科结构合理的教材编写队伍,主编出版8-10门高质量的、有学科特色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 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计划:(详细见附表二) (七)教研科研             年  度 计划指标 目前数据 发 展 规 划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省级/院级) 0/0/1 0/0/2 0/0/3 0/1/3 0/1/3 0/2/3 纵向教研科研立项 4 6 6 8 8 10 横向教研科研立项 0 2 2 3 4 4 教研科研论文 28 30 30 30 30 30 公开出版教材 3 3 3 3 3 3 (八)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 以精品教材建设为依托,按照专业(方向)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与报告》、《成本核算与分析》、《会计信息化处理》等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1.专业(方向)建设资金需求分年度概算(万元): 2.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与政策建议 (1)按照国家规范的师生比例,配备足够的会计专业专兼职教师队伍; (2)加大对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的支持力度; (3)加大对教学以及科研经费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教学一线教师的薪酬待遇。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系会计教研室 2012年3月      附:“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指标数据表 “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指标数据表 表一:专业数及学生规模             年  度 专业(方向) 发 展 规 划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会  计 120 120 120 100 100 系部 现有专业(含专业方向)名称 学 生 规 模 目前数据 (现在校生人数/2009年就业率)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会计系 会计 1300/99 750 800 800 800 800 会计(注册会计师) 600/98 600 600 600 600 600 会计(国际会计) 200/97 200 200 200 200 200 会计(海外本科直通车) 130 200 200 200 200 200 会计(税务会计) 0 40 100 100 100 100 会计(注册税务师) 0 40 100 100 100 100 会计(基建会计) 0 40 100 100 100 100 会计电算化 240/97 0 0 0 0 0 财务信息管理 45 0 0 0 0 0 审计(注册资产评估师) 160 200 200 150 150 100 拟新增专业(含专业方向)、整合专业名称 将会计(基建会计)调整为会计(工程会计) 0 40 100 100 100 将“会计电算化”专业与“财务信息管理”专业整合为“会计(信息化管理)”专业 300 300 300 200 200 拟新增订单培养、合作办学专业(名称)、班级数 与用友合作办学班1个 海通证券订单班1个 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办学班1个 合计 3200人 (截至2015年) 表二:教学条件保障 系部名称                 年  度 计划指标 目前数据 发展规划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教师队伍人数(专任/兼职) 35/9 37/9 38/9 40/9 45/9 50/9 1.教授/副教授 2/17 3/18 4/19 5/20 6/20 7/22 2.博士/硕士 1/27 2/31 3/34 4/35 5/39 6/43 实验实训条件 1.生均设备 4000 4400 4600 4800 5200 6000 2.校内实训基地及实训室(基地/室) 1/22 1/23 1/24 1/25 2/40 2/42 3.校内校企共建(基地/室) 1/0 1/2 1/3 1/4 2/7 2/10 4.校外基地 20 25 30 35 40 50 教材建设本数(主编)(出版/自编) 1.校本教材 8 11 14 17 20 25 2.规划教材(省/国家) 3 5 7 9 11 13 3.精品教材(省/国家) 3 4 5 6 7 8 专业核心课程改革 1.采用工学结合 3 4 5 6 7 8 2.采用项目导向 1 2 3 4 3.采用工作过程 表三:教师队伍建设及培训计划 系部名称                 年  度 计划指标 目前数据 发 展 规 划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专业负责人人数(专任/兼职) 3/1 4/1 5/1 5/1 5/1 5/1 课程负责人人数 5 6 7 8 9 10 骨干教师人数 12 15 16 18 20 25 双师素质教师人数及比例 27/60 30/70 33/70 36/70 40/70 45/80 副高以上教师人数及比例 19/40 21/50 23/50 25/50 26/50 29/50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数及比例 28/60 33/70 37/80 39/80 44/80 49/80 引进教师人数 2 1 2 5 5 企业挂职人数 3 4 4 4 4 企业兼职教师人数 40 42 44 46 48 50 表四:教学改革与建设(质量工程) 系部名称                 年  度 计划指标 目前数据 发 展 规 划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国家级、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个数(国家级/省级/校级) 0/1/0 0/1/0 0/1/0 0/2/0 0/2/0 1/2/0 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或教改试点专业个数(国家级/省级/校级) 0/0/1 0/0/2 0/1/2 0/1/2 0/1/2 1/1/2 精品课程门数 (国家级/省级/校级) 0/3/1 0/3/2 1/4/2 1/4/2 1/4/2 2/5/2 教学名师人数 (国家级/省级/校级) 0/1/0 0/1/1 1/1/1 1/2/2 1/2/2 1/2/3 教学团队个数 (国家级/省级/校级) 0/1/0 0/1/1 0/1/2 0/2/2 1/2/3 1/2/3 实训基地个数 (国家级/省级/校级) 0/1/1 0/1/1 1/1/1 1/1/1 1/1/1 1/1/1 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获奖 (国家级/省级/院级) 0/1/0 1/1/1 1/1/1 1/1/1 1/1/1 1/1/1 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省级/院级) 0/0/1 0/0/2 0/0/3 0/1/3 0/1/3 0/2/3 专业特色 1.合作育人机制活 重组由政行企校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四方合作的保障制度,指导专业建设,形成四方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机制。搭建了“政府主导、校企耦合”的“淮安市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中心”,实现四方人力、智力、市场、资金等资源的优势互补,学校将企业作为培养学生和锻炼教师的平台,企业借助学校人才谋求可持续发展。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双主体运行的“江苏财经用友会计”会计人才培养基地。与中投证券公司合作开办订单班,已为证券公司培养了二批客户经理。09年开办的海外本科直通车班的第一届毕业生已有四名同学出国深造。接受对口支持院校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11名学生来我专业交流学习、与贵州商专共同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合作进行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 2.社会服务能力强 以淮安财苑会计咨询有限公司为平台,为近30家中小企业提供代理记账服务,为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会计准则、财务管理、税收等知识培训,免费为20多家企业提供创业咨询、税务咨询、理财咨询等服务,进入工业园区现场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财税政策解读,利用网站咨询平台进行在线交流与热线电话为中小企业提供工商注册、验资、内部会计控制、法律等;举办会计职称考试培训、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等培训。以淮安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为平台,面向淮安职业教育,培训教师。以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师培训基地为平台,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举办了江苏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江苏省“双师素质”会计教师培训班和江苏省“双师素质”会计教师培训班。利用学院作为江苏农业财务会计“黄埔军校”的优势,着力打造淮安乡镇村会计人员培训的“新东方”,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 3.引领辐射范围广 会计专业群覆盖面大,目前,我院的会计专业群涵盖了会计、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与审计、会计与统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等专业,其中会计专业又分设了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税务会计、国际会计、基建会计等专业方向,覆盖的学生有3200多人。专业群以会计专业建设为龙头,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专业群内资源共享。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为出发点,完善并提升省级会计实训基地的功能;加强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提高专业群内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技能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群师资队伍。 4.专业建设成效大 会计专业经过多年办学经验的积累与沉淀,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实现了院党委提出的“省内有位置、国内有影响”的战略目标。2007年第一轮评估以来,建成了省级会计实训基地、省级会计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和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培训基地,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省教学名师,主持“国家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课程2门,在全国ERP沙盘以及会计信息化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会计专业介绍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创建于1964年,一直是学院的龙头和品牌专业,2000年招收五年制高职,2003年被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重点专业,2004年学院升格招收三年制高职,随之开展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0年被教育厅确定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011年,“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专业办学近50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近1.6万余名财会人才,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财税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骨干。 会计专业现开设会计一个专业和注册会计师、国际会计、税务会计、基建会计、注册税务师、“海外本科直通车”六个方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73人,其中校内专兼职教师34人,校外兼职教师39人。校内专兼职教师中全国财政系统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正高级3人,副高级13人,讲师14人,助教4人;具有硕士23人,“双师”结构达到79.41%以上,有27位专兼职教师具有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校外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会计师10人、会计师29人。2009年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000年、2007年两次参加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均获江苏省淮安赛区一等奖,并有多名教师代表淮安市和江苏省参加全省和全国决赛(获奖情况见附表)。专业带头人程淮中教授还兼任江苏省会计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财务会计分委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会计系主任(院长)联席会副主席、江苏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会计与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赵燕副教授兼任淮安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财会类比赛总裁判长及会计实务命题者职务。 专业基本建设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数量 1 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项 2 教育部高教社“百门精品” 课程 1门 3 教育部财政部立项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主持2门、参与6门 4 省级精品课程 3门 5 国家精品教材 1部 6 省级精品教材 3部 7 “十一五”和省部级规划教材 9部 8 省级实训基地 会计 9 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会计专业 10 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会计专业 11 省优秀教学团队 会计专业 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还承担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全国高职教育“百门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教改课题4项、市(厅)级课题10项,院级课题50项;拥有国家和省精品教材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全面参加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库建设,其中主持2门,参加6门。正式出版专著、教材、教参60多部,每年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近三年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2010年被确定为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基地。2011年获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理论研究主要成果 序号 理论探讨成果 数量 1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 2项 2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3项 3 江苏省高教学会重点课题 1项 4 江苏省教育厅哲社课题 5项 5 淮安市社科类研究课题 6项 6 淮安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 2项 7 淮安市科技进步奖 1项 8 出版专著 4部 9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教改论文16篇) 82篇 10 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教改论文68篇) 313篇 会计专业建有江苏省内唯一的省级会计实训基地,初始投资600万元,基地内有会计手工实训室、财务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模拟银行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对抗室、模拟证券交易室、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实训室、会计文化展示室,会计职业能力判断室、会计人员心理咨询室、会计文化素质展览室等23个实训室,与中教畅享、用友、厦门网中网、广州福思特公司及淮安新元会计师事务所、淮阴卷烟厂等企业共建实训室6个。立项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又先后投资近200万元,完善了会计文化展示室、会计手工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模拟会计师事务所和ERP沙盘实训室,新建了会计文化数字展示室。先后有全国100多所高职院来基地参观、学习;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淮安市财苑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对外承接代理记账、业务咨询、社会培训业务,学生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中,接受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独立处理会计业务。 校外建有与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公司、江苏中央新亚集团等6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材建设,并成为学生顶岗实习和预就业的重要基地。 会计专业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每年举办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会计职称考前辅导,为淮安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中小企业举办会计业务知识提高班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该专业还成为江苏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会计教师培训基地。 会计专业十分重视机制创新,成立了“政行企校”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四方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机制。与用企业合作,举办双主体运行的“校中校”,共同培养人才。创立了“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抓内涵教学质量,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在95%以上,每年新生报到率在94%以上,就业率在98%以上。 近年来,会计专业还不断探索、拓展办学模式,2006年至今先后与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举办函授会计本科班;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开办了“专接本”会计班,2009年又成功举办了由江苏省教育厅牵头组织的“海外本科直通车”会计班。  借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契机,会计专业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理念,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内涵教学质量,构建德技双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努力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培养“讲诚信、重操守、负责任,精算善管”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提供更加完善的育人环境。2011年该专业被确定为省示范性高职院重点建设专业和央财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定位 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企事业单位的财会职业岗位,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精通会计核算、掌握纳税申报、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参与理财和决策的能力,能够胜任会计核算、出纳、纳税申报、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会计事务等工作的“讲诚信、重操守、负责任、精算善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就业后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首届华东地区(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11年,“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设计思路 立足高等职业教育,结合学院“文工交融”的办学特色,基于“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院系两级理事会指导下,重组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深入广泛的市场调研,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草案,然后召开会计专业指导委员年会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组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做到把握趋势、了解市场、满足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培养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以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以政行企校合作和工学结合为出发点,构建包括基础素质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延展学习领域的“一线二点三领域”课程体系。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职业技能学习领域、职业延展学习领域(包括职业素质延展课程、文化素质延展课程)三大领域,形成了纵向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分明、横向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提升紧密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进一步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在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毕业生就业、行业、领域,确定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每个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结合职业资格的要求,确定了专业学习核心领域课程。每门核心课程选取若干项目或任务作为情境教学的载体,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或任务训练中。开设人文与专业素质类讲座,强调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培养学生高度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开展诚信教育,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每一堂课上,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经过反复修订,制定出体现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可操作性强,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图1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图2  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标志 一、专业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会计岗位群的构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大中型企业的会计岗位群一般包括:总会计师(财务总监、CEO)、会计主管、会计核算、出纳、会计电算化,以及审计、财务管理、证券、投资等管理岗位。 小型企业的会计岗位群一般包括:会计主管、会计核算、出纳、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群一般包括:会计主管、会计核算、计划、审计。 在以上各类单位中,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对人才学历层次要求一般是本科以上。而高职层次的学生由于综合素质较高、动手能力强、薪酬待遇要求不高、能吃苦,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招聘对象。 根据我们对企业和往届毕业生进行的职场调研,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群是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因此,我院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淮安、面向江苏,为中小企业培养“讲诚信、重操守、负责任,精算善管”的适应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2.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1) 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分析 出纳岗位: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 会计核算岗位: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 会计管理岗位: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内控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财务管理岗位:参与企业内部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业务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 (2) 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图1  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二、创立“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以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政行企校“四位一体、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机制为平台,构建“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二个主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在校企二个场所,利用校企二种文化;经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环节的紧密结合;分基础技能培养、岗位技能培养、专项技能强化和顶岗实习四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 人才培养的过程分为四个递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由第一、第二两个学期构成的基础技能培养阶段。本阶段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基础、思想道德等公共基础课和会计基本技能、会计职业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实训。专业基础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内容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通过工作过程的模拟达到“工学结合”。会计基本技能和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实训由校外兼职教师承担。学期中,安排二天的企业认知实习,帮助学生认识会计职业岗位,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第二学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分批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的实习,时间为一周,以企业师傅为主导,通过简单的会计业务处理的“工作”,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经济业务核算的内容,能够从事简单的会计工作。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诚实守信的品德和初步的职业技能。 第二阶段——由第三、第四两个学期构成的岗位技能培养阶段。本阶段主要包括“理实一体化”的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会计信息化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课程的岗位技能实训。专业技能课程的岗位技能实训由校外兼职教师承担;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实训,时间为二周,以企业师傅为主导,通过某一具体岗位的会计工作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不同会计岗位的技能,学会处理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增强对会计职业的热爱。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是在基础技能上的升华。 第三阶段——由第五学期的前半学期构成的专项技能强化阶段。第五学期开学前通过淮安市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中心、人才招聘中心和学生就业信息平台等,收集人才需求信息,由学校与企业建立联系,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生拟就业的企业和岗位,开学后用两个月的时间,根据企业及相应岗位的要求强化具体岗位技能的训练,强化学生专项岗位技能的培养。同时通过淮安地方文化课程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淮安情结,帮助他们树立扎根淮安的使命感;通过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第四阶段——由第五学期的后两个月和第六学期构成的顶岗实习阶段。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与考核,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图2  会计专业“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三、深化“前置订单、后置定岗”改革 虽然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很大,但单个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却较少,学生的就业面向主要是中小企业,其中又分布在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等各行各业。不同企业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基本相同,而特殊技能要求又千差万别,因此,宜采用“前置订单、后置定岗”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淮安市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中心、行业协会以及学院驻企工作站,收集各企业未来人才需求的信息,在第二学期由学院与淮安市中小企业局、行业协会等签订“大订单”,即“前置订单”,以政府和行业协会为主导,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会计专业的通识性技能,开发培养通识性技能的课程,培养学生从事一般会计工作的能力,并由政府和行业协会向中小企业推介学生;第五学期,根据各企业的具体会计岗位的需求,与各用人单位签订“小订单”,即“后置定岗”,将特定企业的文化和特殊技能的要求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通过专项岗位技能强化、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适应特定企业、特定岗位的特殊技能。 图3  前置订单、后置定岗 四、依托省级会计实训基地和具有法人资格的淮安市财苑会计咨询有限公司构建“2663”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1.二个实践教学环境:校内实训基地(省级会计实训基地、淮安市财苑会计咨询有限公司)、校外实训基地(30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2. 六种实践教学形式 3. 实践教学贯穿于六个学期 4. 训练三种能力 五、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考核评价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相一致,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一是通过采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珠算等级证,初级会计电算化证等作为考核标准,使考核内容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相一致,体现考核的真实性。二是专业课程考核实行卷面考核与实训项目考核相结合,两者分值各占50%。其中卷面考核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分别根据平时成绩、单元测试、期末考试三部分加权平均计算成绩;实训项目考核实行“过程考核、多元评价”,具体包括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考核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运用情况、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基本职业素养等方面。 附项目考核表:          单元考核标准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分值 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 得分 方案设计 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方案的设计能力 10 方案设计科学,具有可操作性 职业能力 判断与选择 职业能力判断 5 判断正确并能说明理由 职业能力选择 5 选择正确并能说明理由 学习领域 情境实训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20 编制正确,符合要求 利润表的编制 20 编制正确,符合要求 会计报表的报送 10 报送及时,手续齐备 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 15 积极参与讨论,分析思路清晰,所得结论正确 职业素养 敬业精神 5 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团队合作 5 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强 职业道德修养 5 有良好的价值观,讲究职业道德 合计 100 实际总得分     考核时间: 教师签字: 实施效果 1.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为出发点,以“诚信教育”为立足点,着力加强与改进会计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素质教育记入学分。开展了财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诚信杯会计知识大赛、会计技能大赛、ERP演练大赛、成立会计风文学社等各种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团合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2.会计专业同学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情况 据统计,近几年会计系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平均为93%以上,远远高于江苏省的平均通过率。 会计系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情况统计表 学 生 学生人数 报名人数 通过人数 通过率 2011届 644 644 619 96.12% 2010届 804 804 740 96.02% 2009届 557 556 514 92.45% 3.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就业后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课程体系 1.构建“一线二点三领域”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引导,创建“一线二点三领域”的课程体系。 “一线”:指以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二点”:指二个出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即课程体系的构架、课程标准的制定、核心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的萃选、课程教学的组织和评价等都必须在政行企校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第二个出发点是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包括“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外实训和顶岗实习,还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核心课程开发。“三领域”: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的三大学习领域,即:基础素质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延展学习领域。其中,基础素质学习领域包括政治理论课程、法律等公共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法律修养,塑造学生的健康体魄、诚信品格和社会责任感,为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延展学习领域进行铺垫,有利于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包括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和实训实习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经济、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强化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未来迁移能力,通过“企业认知实习——校内外岗位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在“学习性任务——仿真性任务——真实性任务”的分层递进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延展学习领域包括职业延展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和淮安文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厚实的职业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淮安文化的熏陶加深学生对淮安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淮安的感情,自觉树立扎根淮安、为淮安经济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情怀。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2.课程教学安排 在教学安排上,坚持循序渐进、分段实施、素能并育。第一、第二两个学期主要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基础课和会计基本技能、会计职业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实训和企业认识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基本技能。第三、第四学期主要安排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会计信息化等职业技能课程,以及岗位技能实训。第五学期前半学期根据学生拟就业企业相应岗位的要求强化具体岗位技能的训练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顶岗实习的技能和对企业的忠诚;通过淮安名人文化、漕运文化等培养学生的淮安情结;通过创业教育、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第五学期的后两个月和第六学期,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岗位工作的能力。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安排表   学年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课程名称 入学教育/军训 军事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大学英语(一) 体育(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 经济应用数学 会计基本技能 会计职业基础 大学英语(二) 体育(二) 经济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 出纳实务 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与报告(一)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音乐欣赏、书法鉴赏、古典文学(三选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职业生涯规划 体育(三) 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与报告(二) 财政与金融 统计基础 成本核算与分析 会计英语 舞蹈鉴赏、普通话、外国文学名著选读 (三选一) 财经应用文写作 税费计算与申报 财务管理与分析 会计信息化处理 审计实务 EXCEL在会计中应用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影视欣赏、社交礼仪、中国传统文化(三选一) 网页制作、美术鉴赏、茶经与中国茶文化(三选一) 会计报表分析 经济法基础 商务礼仪 演讲与口才 公司创办与营运 淮安文化 订单班嵌入课程 实习实训 项目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企业认知实习 专业技能单项实训 企业岗位技能实习 专业技能单项实训 企业岗位技能实习 专业技能单项实训 专业技能综合实训 企业岗位技能实习 专项技能强化实训 顶岗实习 毕业论文 顶岗实习 毕业论文 3.课程建设思路 采用以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模式。由校企两个主体共同进行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分析,归纳整理职业行动能力,凝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实现从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的转变;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学习领域,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变;对学习领域的任务与能力进行分解与排序,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变。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逻辑思路 课程改革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我院会计系自2009年起针对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实务等专业的《会计职业基础》、《企业经济业务核算与报告》、《会计信息化处理》、《成本核算与分析》等核心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目前已初见成效。 会计课程应该紧紧围绕会计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展开,通过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定位;按照岗位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确定项目教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三个“一体化”;同时建立开放式、过程化、标准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一、通过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定位 会计课程以往都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内容来进行授课,理论性很强,虽然配套有实训课程,理论与实践并没有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课程教学与高职学生认知水平及高职教育的特点不相吻合,无法真正满足从事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我们通过行业调研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能够确定会计课程应该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为: 1.能够对经济业务做出正确职业判断; 2.能够准确资金收付并进行资金清查; 3.能够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 4.能够正确登记账簿、查找并更正错账; 5.能够熟练开展资产清查; 6.能够编制会计报表。 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使学生熟悉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明确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掌握会计工作的具体方法,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为了贯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会计课程应摈弃了原来学科体系的理论架构,依据行业专家确定的“会计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了重新设计。根据会计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直接对应会计岗位需求,将会计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确立了“企业筹建核算”、“货币资金岗位核算”、“往来款项岗位核算”、“投资岗位核算”、“存货岗位核算”、“固定资产岗位核算”、“无形资产岗位核算”、“负债岗位核算”、“所有者权益岗位核算”、“损益岗位核算”和“报表岗位核算”等教学项目。 在培养学生娴熟的账务处理能力的同时,也注重于培养基本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意识以及“诚实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职业操守。 三、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实施教学,实现三个“一体化” 会计课程将会计各岗位的工作项目移植到课堂上,按照会计日常工作任务分项目组织教学。基于教学理念的改变,要求实现三个“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与工作一体化和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 教室就是实训室,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讲授操作过程的同时进行动手操作训练,把相关的知识点分解到相应的操作过程中。课程教学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一个个工作项目,是完成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课堂推进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的寻求。 四、建立过程化、标准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取决于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反馈。课程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学评价为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诊断和反馈,强化和改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由教学活动到教学评价,再由教学评价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循环体系。教学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二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会计课程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不再是简单看学生最终掌握了多少的理论知识以及期末考试成绩高低。可采用基于过程化、标准化的ASK(attitude+skill+knowledge)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以及完成工作过程中的态度。作为一门一体化课程,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态度是首要关键”的评价原则。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上,采用“教师听课+学生打分+督导评价+用人单位反馈”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一条主线、整体推进”是会计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课程改革从一开始就要牢牢把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指引,从行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教学项目的设计到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每一个阶段、每个步骤无不贯穿着一条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而且经过全面设计,会计课程有统一的整体目标,有完善的配套设施,有强力的保障体系,课程改革整体推进。 合作组织机构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011年11月,在院系两级理事会指导下,重组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四方合作的保障制度,指导专业建设,形成四方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机制。组建由淮安市中小企业局、企业和学校参与的“淮安市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中心”,实现四方人力、智力、市场、资金等资源的优势互补,学校将企业作为培养学生和锻炼教师的平台,企业借助学校人才谋求可持续发展。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本专业领域内的政府主管部门(淮安市经信委、淮安市财政局、淮安市国家税务局、淮安市地方税务局等)、行业协会(淮安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淮安市注册税务师协会等)、企业单位(中央新亚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淮钢特钢有限公司、淮安新元会计师事务所等)代表等组成。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制定明确各方的职责义务;通过建立年会、定期工作例会和项目合作协调制度加强各方的协调与沟通;通过制订有关文件规范合作各方的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实现人员的双向流动(业务骨干双向兼职;企业员工到学校培训;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信息的双向流动和利益的共同提高。   为保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效能,将在以下几方面的机制上重点突破: (1)建立专业建设合作决策机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后,根据《学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章程》,围绕各方利益诉求,定期召开年会,进行广泛的调研,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滚动修订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需要可适时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 (2)建立专业建设合作运行机制。探索符合各方利益需求的合作途径和方法。组织开展订单培养。学院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并由企业安排顶岗实习和就业。积极推进产学互动。学院与企业建立契约型产学合作实体,聘请企业专家兼课,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或者参与企业管理、技术服务。共同参与项目开发。校企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科技转化,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3)建立专业建设合作动力机制。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各方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切实发挥各方人员参加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组织总结表彰、成果展示等活动,激励各方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合作。学院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办法、科研奖励办法以及教师层级开发等措施,引导和激励教师发挥才智,服务社会。 (4)建立专业建设合作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专业建设合作项目评价制度。重点考评项目的组织领导、计划执行和工作成效等。根据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开发水平、社会服务效益等重要指标,评选出优秀的项目予以表彰和奖励。 (5)建立专业建设合作保障机制。严格遵守国家政策与法律,履行《学院专业建设合作章程》规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建立协商机制和保障制度,有效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各项合作健康运行。 合作组织机构 ——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依靠企业行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实现真诚合作,优势互补,特成立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程淮中 委员:张卫平、孔德军、李群、仇应波(淮安新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王忠勇(江苏威灵电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宋红军(淮安市财政局)、王振林  (江苏沙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江建国(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李锦祥(江苏中央新亚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林厚祥(江苏天参农牧有限公司)、胡权(中烟工业公司淮阴卷烟厂)、张爱顺(中石化江苏淮安分公司) 合作委员会宗旨在于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一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深度合作方式,学校可以依靠企业培训教师,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培训职工和提供顶岗实习学生,并引入企业行业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企业可以依托学校开展员工的培养培训,选派会计人员和能工巧匠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训场所和实训条件,同时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开展会计专业研究和技术咨询,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企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强“校企合一”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发展改革服务。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 二〇〇六年九月     合作主要内容 在院系两级理事会指导下,成立由政行企校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四方合作的保障制度,指导专业建设,形成四方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机制。组建由淮安市中小企业局、企业和学校参与的“淮安市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中心”,实现四方人力、智力、市场、资金等资源的优势互补,学校将企业作为培养学生和锻炼教师的平台,企业借助学校人才谋求可持续发展。   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共创人才培养模式 以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政行企校“四位一体、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机制为平台,构建“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二个主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在校企二个场所,利用校企二种文化;经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环节的紧密结合;分基础技能培养、岗位技能培养、专项技能强化和顶岗实习四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 人才培养的过程分为四个递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由第一、第二两个学期构成的基础技能培养阶段。本阶段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基础、思想道德等公共基础课和会计基本技能、会计职业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实训。专业基础课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内容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通过工作过程的模拟达到“工学结合”。会计基本技能和专业基础课的项目实训由校外兼职教师承担。学期中,安排二天的企业认知实习,帮助学生认识会计职业岗位,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第二学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分批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的实习,时间为一周,以企业师傅为主导,通过简单的会计业务处理的“工作”,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经济业务核算的内容,能够从事简单的会计工作。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诚实守信的品德和初步的职业技能。 第二阶段——由第三、第四两个学期构成的岗位技能培养阶段。本阶段主要包括“理实一体化”的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会计信息化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技能课程的岗位技能实训。专业技能课程的岗位技能实训由校外兼职教师承担;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实训,时间为二周,以企业师傅为主导,通过某一具体岗位的会计工作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习不同会计岗位的技能,学会处理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增强对会计职业的热爱。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是在基础技能上的升华。 第三阶段——由第五学期的前半学期构成的专项技能强化阶段。第五学期开学前通过淮安市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中心、人才招聘中心和学生就业信息平台等,收集人才需求信息,由学校与企业建立联系,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生拟就业的企业和岗位,开学后用两个月的时间,根据企业及相应岗位的要求强化具体岗位技能的训练,强化学生专项岗位技能的培养。同时通过淮安地方文化课程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淮安情结,帮助他们树立扎根淮安的使命感;通过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第四阶段——由第五学期的后两个月和第六学期构成的顶岗实习阶段。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与考核,利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图2  会计专业“二元共育、三环紧扣、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2.共研专业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以政行企校合作和工学结合为出发点,构建包括基础素质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延展学习领域,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创业能力和淮安情结的“一线二点三领域”课程体系。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行多元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线”:指以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二点”:指二个出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政行企校合作育人,即课程体系的构架、课程标准的制定、核心课程的开发、课程内容的萃选、课程教学的组织和评价等都必须在政行企校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第二个出发点是工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包括“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外实训和顶岗实习,还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核心课程开发。“三领域”: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的三大学习领域,即:基础素质学习领域、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和职业延展学习领域。   图3 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3.共培双师素质队伍 设立校外专家工作室,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建立学院驻企工作站,坚持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通过“双带头人制”和层级开发,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 设立学院驻企工作站,通过“双岗制”提高专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40%以上,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80%以上。通过建立驻企工作站、设立校外专家工作室、教师双岗双聘等机制,全力推进“215”项目,即新教师引进必须具有2年企业经历,不具备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必须下企业锻炼1年,已经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继续实行“五个一”制度:联系1个合作企业、结对1名兼职教师、主持1项教改课题、参与1项横向课题、负责1个实训室管理。通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以省教学名师为引领的“懂行业、会教学、能咨询”的双师教学团队。   4.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以“校企共赢”为合作基础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淮安市经信委和淮安市财政局、淮安市地税局和淮安市国税局的帮助下,依托淮安市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中心,在原有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改造2家校外实训基地,新建30家校外实训基地。在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员工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并通过专业实训项目的合理设计,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衔接和融通。 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机制,校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项目标准、顶岗实习指导手册、顶岗实习成绩考核标准,建立起能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需要的运行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对淮安和企业的感情,通过特定企业岗位技能的实习,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将校外实训基地建成重要的就业基地。   图4 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除此之外,依托学院“淮安财苑会计咨询有限公司”、“淮安市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中心”、“江苏财经·用友会计学院”、“江苏财经职教集团”、“淮安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培训基地”、“淮安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省级会计实训基地”,面向淮安市中小企业和中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培训、代理记账、管理咨询和职业技能鉴定。发挥学院作为江苏农业财务会计“黄埔军校”和淮安乡镇村会计人员培训“新东方”的传统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淮安乡镇村培训会计人员。 合作成果 2010-2011年,会计专业以学院的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与企业共同进行了很多创新与探索,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科研建设、师资建设、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中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与成果。 1. 建立政行企校“四位一体、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机制 在院系两级理事会指导下,成立由政行企校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四方合作的保障制度,指导专业建设,形成四方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育人机制。组建由淮安市中小企业局、企业和学校参与的“淮安市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中心”,实现四方人力、智力、市场、资金等资源的优势互补,学校将企业作为培养学生和锻炼教师的平台,企业借助学校人才谋求可持续发展。 全国商指委“商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研讨会 学院召开财经职业素养研讨会   会计系教师与校企合作座谈会 学院与淮安经济贸易委员会座谈 2.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高质量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会计专业充分利用财会行业背景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高质量建设实训实习基地。会计系先后与江苏中烟工业公司淮阴卷烟厂、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淮安新元会计师事务所、江苏银行等几十家单位签订协议,建立了涵盖制造业、商业、会计事务所等多种不同所有制形式和不同业务性质的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它们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江苏银行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与今世缘酒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与新亚中央百货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3. 校企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 在学院内设立订单班,凡经过合作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合格的订单班学生,由合作企业负责推荐就业。   与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 与“中投证券公司”签约订单班 “中投证券”订单班开学 4.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团队建设成绩显著 现有专兼职教师34人,企业兼职教师39人。师资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双师结构、专兼结构合理。教师业务水平高,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师资队伍建设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数量 1 全国模范教师 1人 2 全国财政系统优秀教师 1人 3 江苏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2人 4 江苏省教学名师 1人 5 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 1人 6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人 7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3人 8 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1人 9 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人 10 淮安市“十百千”第二层次 1人 11 淮安市优秀教师和教坛新秀 5人 12 淮安市优秀教师群体 会计教研室 13 淮安市青年文明号 会计教研室 14 第十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二等奖2项 15 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奖1项 16 全国首届会计实践教学征文比赛 二等奖3项 17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会计专业教师组 一等奖1项 18 首届华东区(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竞赛 二等奖1项 19 江苏省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二等奖2篇 20 江苏省高校第三届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 好课件奖2项 21 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1项 22 淮安市跨世纪奉献杯立功竞赛 二等奖1项 会计系校企合作横向课题一览表 课题负责人 课题名称 结题时间 李英 货运企业运输成本控制分析与成本核算会计制度设计--基于江苏省淮安市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调查研究 2011.05 张卫平、薛相 淮安美赞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筹资方案的设计及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2011.12 贾建刚 江苏淮阴建工集团蒸压加气混凝土轻体质量控制与管理 2011.12 鲍建青 江苏中烟工业公司淮阴卷烟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 2009.12 会计系(部)校企合作教材一览表 4. 服务地方经济,开展短期培训和专业自行服务合作 短期培训和服务咨询是学院办学的拓展功能,是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会计专业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为社会提供会计职业培训项目,已形成了品牌。特别是会计职称考前辅导与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被淮安市、区财政局指定培训单位。另外,会计专业通过协议分别为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阴特钢有限公司、淮安三淮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中石化淮安分公司、淮安威灵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央新亚百货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财务、审计、税务、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咨询服务,形成了双方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 2010-2011主要社会培训情况 序号 社会服务形式 成  果 1 淮安市乡镇村会计人员培训 300人 2 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 500人 3 会计职称考试培训 1200人 4 会计从业资格培训 400人 5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1300人 6 代理记账 22家企业 7 会计技能鉴定 600人 8 淮阴区国税局培训 155人 9 管理咨询及各类讲座 80次 10 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教育厅下文) 1次 11 省高职高专“双师素质”会计教师培训班(教育厅下文) 1次 12 省高职高专“双师素质”财务管理教师培训班(教育厅下文) 1次   与淮阴区国税局举行税务干部岗位技能培训签约仪式   淮安市2011年执业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 淮阴区国税局岗位技能培训 地税业务知识大讲堂 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关注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文工交融,科学育人”的理念为先导,以“诚信教育”为立足点,着力加强与改进会计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素质教育记入学分,开展财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诚信杯会计知识大赛、会计技能大赛、ERP演练大赛、成立会计风文学社等各种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团合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素质教育活动学分分配表” 素质教育活动学分分配表 类别 项目 学分 备注 人文与专业素质讲座和活动 院组织的人文素质讲座 1学分∕6次 本类至少要求3学分,最多5学分 系组织的专业素质讲座 1学分∕8次 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 1学分∕10次 学生社团活动 1学分∕1个 实践 创新 暑期“三下乡”活动 0.3学分∕次 本类至少要求2学分,最多4学分 志愿者活动 0.1学分∕次 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1学分∕个 科技、文化、技能、创新等比赛获奖 学院0.2学分∕次、以上0.4-1学分∕次 发表论文、获得专利 0.3-1学分∕篇(个) 素质技能考证 英语A级 非外语专业0.2学分 本类没有最低学分要求,取得该类学分可以与其他类学分互换 英语四六级 非外语专业0.6-1学分;外语专业0.3-0.6学分 计算机二级 非计算机专业0.6学分;计算机专业0.4学分 普通话 0.4学分 超过毕业条件以上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0.5-1学分∕证 素质拓展 训练 学院素质拓展项目 1学分 符合身体条件的学生,该学分为必须取得学分       2.会计专业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情况 据统计,近几年会计系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平均为96%以上,远远高于江苏省的平均通过率。 3.近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就业后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八四企财(2)班毕业生返校 4.会计专业06大专班学生吴粉龙和吴珺在2008年初级会计师考试中成绩跻身全国前100名,这是我院学生首次取得如此佳绩,标志着我院会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已达到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 获奖证书 第三方评价 社会服务   教师 学生
/
本文档为【江苏财经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建设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