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太本”地名考[精品资料]

2018-01-14 6页 doc 19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太本”地名考[精品资料]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太本”地名考[精品资料] 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太本”地名考-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清代驿站制度在清末、近代电讯交通等科技的发展而导致清朝时期的驿站衰落,尽管这样在清朝时期的驿站仍然有些还在当地遗存而命名地名。本文论述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太本”地名是清朝时期在内蒙古设置的驿站制度而转化成地名。 关键词:清代;驿站;地名;由来 K207 A 1006-026X(2013)05-0000-02 巴仁太本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南部、白音胡硕镇东南23公里处。东与...
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太本”地名考[精品资料]
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太本”地名考[精品资料] 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太本”地名考-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 要:清代驿站在清末、近代电讯交通等科技的发展而导致清朝时期的驿站衰落,尽管这样在清朝时期的驿站仍然有些还在当地遗存而命名地名。本文论述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太本”地名是清朝时期在内蒙古设置的驿站制度而转化成地名。 关键词:清代;驿站;地名;由来 K207 A 1006-026X(2013)05-0000-02 巴仁太本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南部、白音胡硕镇东南23公里处。东与新佳木苏木、高力板镇和义和道卜苏木相连,南与巴彦淖尔和巴彦茫哈接壤,西与扎鲁特旗前德门苏木交接,北与布敦花苏木和代钦塔拉苏木为邻。那么巴仁太本地名的缘由主要是清朝时期在内蒙古设置的驿站制度而转化成地名。 清朝沿袭了元朝的传统驿站制度。清初康熙年间主要用于军事用途而在内蒙古边疆地区开设了很多新的驿站。清末在形势的逼迫下,清政府于1896年始办新式邮政,驿站逐渐被代替。到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北洋政府终于宣布将驿站全部撤销。古老的中国邮驿制度上经历了一次实质性的大变革而开始了新式的邮政时代。驿站的功能主要与官方文书的传递、王公贵族和官役公务往来时的食宿、军事物资的输送和世界各国或国内各省商人经过食宿等有关的驿站,但这具体按当时的用途等来划分。在驿站内设有驿夫、驿马、驿车、驿船等,这是按地方的冲僻,差使的繁简而设的,各省均由一定的数额,绝对为驿站服务。所设驿站的位置(大陆或小路)由大陆设一 二百名、七八十名。偏僻小路亦设二三十名。在雍正、乾隆皇帝时又增设驿站,把蒙古、黑龙江驿站连为一体,这也成为长城以外的另一道防线,在沟通中央和蒙古地区的经济文化方面,驿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对加强统治蒙古,巩固边防提供通讯联络和交通运转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付沙俄侵略的前哨的作用。但清朝政权在内地巩固而在内蒙古设置的驿站主要用于王公贵族朝拜清朝皇帝的主要通道。这些驿站所处地区不同而名称各异,然而大部分称作“驿”。当时在长城以内各省和盛京地区,把台站仍然叫做“驿”,但是由于驿一般都为军事需要而安设,所以称为“站”。长城以北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的“驿”也叫做“站”或“台”,(清代满洲、蒙古语中的台,是汉语辽望台、烽火台或墩台的简称。在习惯上把清代蒙古地区的驿、台、站合称为驿站和台站。)新疆、甘肃地区称为“塘”或者有些甘肃地区把驿站也叫做“所”,在有些南方地区把驿站也叫做“铺”等。根据不同情况清朝统治者沿袭了各代边疆驿站的优点在边疆各地具体的设置了周密的通讯驿站网。“据光绪皇帝时期《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全国共有驿站1972处,急递铺13935所”。?在《内蒙古通史纲要》里记载:“在内蒙古各盟共设置五路驿站,分别以经过的关口命名。分别是喜峰口路驿站、古北口路驿站、独石口路驿站、张家口路驿站、杀虎口路驿站。”?其中喜峰口路驿站是清廷规定的桌索图盟和昭乌达盟王公入京朝见、年班的必经之路线,也是连接北京到内蒙古东部各盟旗的主要通道。该路从北京开始,经遵化到喜峰口,然后从喜峰口经桌索图盟各旗、昭乌达各旗直到哲里木盟各旗。从北京到喜峰口有六站,越四百里,从喜峰口到扎赉特旗十八站,越一千七百余里,总长两千一百余里,共经二十四站。 据有关记载作为清朝时期在内蒙古设立的五个台站(驿站)之一,喜峰口口外台站中有十六个。清康熙年间设立的喜峰口外蒙古驿站,自宽城站而东北: 1.和齐台品郭勒(一百里),在直隶平泉州南境; 2.克斯瑚(一百二十里),在老哈河上流西岸; 3.托克图(一百四十里),在老哈河东岸; 4.伯尔格(一百四十里),在老哈河东南; 5.黄华图(一百五十里),在老哈河东南; 6.锡喇诺尔(一百十六里),在老哈河南岸; 7.库呼车(一百里),在老哈河北岸,西喇木伦河南岸; 8.萨英哈克(一百八十里),西喇木伦河北岸; 9.西诺郭特尔(九十里),在太布苏图泊西; 10.魁苏布拉克(一百六十里); 11.博罗额尔吉(一百四十里),皆在郭特尔河南; 12.诺木其哈克(一百四十里),在郭特尔河北,洮尔河南; 13.哈沙图(一百八十里),在洮尔河北; 14.哈拉克勒苏特伊(一百八十里),在绰尔河南; 15.珠克持伊(一百里),在绰尔河北; 16.哈达罕(九十里),在雅尔河南,又东北渡雅尔河入黑龙江境,通齐齐哈尔城,此道凡二千一百二十里。达卡啦沁)土默特)喀尔喀左翼)敖汉)奈曼)扎鲁特)科尔沁)郭尔罗斯)扎赉特)杜尔伯 特十部,凡二十旗。? 这十六个台站里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设立了两个台站。一个是博罗额尔吉站(宝日额热格),另一个是诺木其哈克站。博罗额尔吉站(宝日额热格)位于今巴仁太本嘎查。“巴仁太本”这个地名在书籍或口语当中有“巴仁太本”和“西太本”这样两种说法,虽然写法不一样但是意思都一样,一般情况下“巴仁太本”这个地名使用在书面比较多,相反“西太本”是那里的村民在相互之间口语当中使用的比较多。“巴仁太本”这个地名也有悠久的历史。当时清朝康熙皇帝时期在这里设置博罗额尔吉站时这里的蒙古牧民不叫“博罗额尔吉站”,而叫“太本站”。在《韩儒林文集》里记载到“博 罗?额尔吉站,康图作、乾图译名与《事例》同。此站当在郭特河(今霍尔河)南科尔沁右翼中旗旗治白音胡硕与高力板之间的巴仁太本,东经121?49′,北纬44?53′”。?跟《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史资料》里记载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没有记载到博罗额尔吉站的演变和巴仁太本地名的由来。但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名志》记载的内容里可以看到“清朝时期设立的驿站是蒙古称谓“太本”而得来的”。?但没有具体说明蒙语称驿站为“太本”的前因后果。据《科尔沁右翼中旗志》里记载“蒙古驿站设置初,每个台站安丁五十人,以马匹牛羊作为台站费用,设领催一人(蒙古语称拔什库),管理台站事物,后增至二人。每站住蒙古族五十户应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清朝在内蒙古每设一站都会安丁五十人来维护或管理驿站,还用附近的五十户蒙古人来为驿站服役给驿站人员提供马匹、粮食、生活用品和劳动力等。从这些文献记载也看到清朝时期每设一个驿站在驿站安丁五十人和邻近五十户蒙古人来服役,其中都跟五十有关,“五十”用蒙古语意为“太本”。所以当地的蒙古人就直接用数字称为“太本站”。由此而转化成地名,即太本站,意为五十户。在《文史资料》里记载到“博罗额尔吉站”就是西太本站。?由此从这些史料记载来看巴仁太本地名的来历确实是清朝时期的驿站演变过来。 但对于“巴仁太本”地名有些不懂蒙古语的人会吃惊,因从“巴仁太本”这个名字的字面本意来用汉语译为“西五十户”。其中“巴仁”是蒙古语,用汉语译为“西”,那么“太本”也是蒙古语,汉语译为“五十”。当时在科尔沁右翼中旗一起设立了两个驿站,一个是“博罗额尔吉站”另一个驿站“诺木其哈克站”,当时用霍林河来做分界线,“博罗额尔吉站”在河西边的叫“巴仁太本站”或“西太本站”在河东边的叫“东太本站”(也叫准太本站)。从此这个“巴仁太本”和“东太本”地名引用至今。在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就用历来的地方名巴仁太本来命名,(在当地蒙古族中间互相使用)设巴仁太本努图克,1957年成立巴仁太本乡。因此 “巴仁太本”和“东太本”地名是清朝时期驿站设立的制度演变而来引用至今。 参考文献 [1] 引自官宏祥《论清代驿站的组织与管理》 太原大学学报 2003年9月第四卷第3期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655—659页 660—684页 [2]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编 《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史资料》(第四辑)第九页 2007年2月 [3] 《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名志》编辑小组 《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名志》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9年 [4] 马楚坚 《中国古代的邮驿》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1999年 [5] 戚嵘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9年 [6] 郝维民 齐木德道尔吉主编《内蒙古通史纲要》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 [7] 《科尔沁右翼中旗志》编纂委员会编《科尔沁右翼中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8] 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编 《韩儒林文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5年 第578页 注解: ?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第655—659页 660—684页 ? 郝维民 齐木德道尔吉主编《内蒙古通史纲要》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 第405页 ?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编 《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史资料》(第四辑)2007年2月 第九页 ? 南京大学元史研究室编 《韩儒林文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5年 第578页 ? 《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名志》编辑小组 《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名志》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9年 109页 ? 《科尔沁右翼中旗志》编纂委员会编《科尔沁右翼中旗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第508页 ? 《科尔沁右翼中旗文史资料》(第四辑)第十页 上同 阅读相关文档:浅析《八月之光》中的宗教记忆心理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 从《祝福》到《白狗秋千架》的女性苦难命运 浅析“崇玄尚墨”色彩观的养德作用 论《庄子德充符》中的畸人形象 从弗莱模式理论看《面纱》 论叶圣陶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的反讽叙事 《红字》中珠儿的多重象征意义 如梭岁月,感悟平凡 论《没有玻璃的花房》的叙事艺术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 评《王氏之死 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 读《艺术与创生》等四篇文章之后的感想 论哈代《还乡》中的荒原意象 阴影下瘦硬的丰腴 积极推进生态式艺术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路线 从“俄狄浦斯情结”看中西方悲剧 《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
本文档为【科尔沁右翼中旗“巴仁太本”地名考[精品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