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AMD抗英史

2010-07-24 18页 doc 2M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204486

暂无简介

举报
AMD抗英史在历史回顾AMD风雨数十载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则AMD CPU方面的新闻,近日AMD正式宣布新一代AM2+处理器,它将放弃采用Athlon品牌,改由"Phenom"代替,以表示产品进入全新世代。此外, AMD亦向主板厂商确认,放弃64Bit P-Rating作为产品型号,xxxx+正式成为历史。   AMD将会于下半年推出全新K10微架构桌面处理器Stars家族,包括支持4x4平台的Phenom FX、四核心Phenom X4、双核心Phenom X2。而新产品将会取消以P-Rating作为产品型号的做法,而且对手已导入支持...
AMD抗英史
在历史回顾AMD风雨数十载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则AMD CPU方面的新闻,近日AMD正式宣布新一代AM2+处理器,它将放弃采用Athlon品牌,改由"Phenom"代替,以表示产品进入全新世代。此外, AMD亦向主板厂商确认,放弃64Bit P-Rating作为产品型号,xxxx+正式成为历史。   AMD将会于下半年推出全新K10微架构桌面处理器Stars家族,包括支持4x4平台的Phenom FX、四核心Phenom X4、双核心Phenom X2。而新产品将会取消以P-Rating作为产品型号的做法,而且对手已导入支持64Bit,64一字亦会被拿走,并采用两个英文字配搭四位数字的命名 法,例如Athlon 64 BE-2300及Sempron LE-1300,而Phenom的命名法则与此类同。   一则简单的新闻,宣告了AMD一个时代的结束。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家可能早已经习惯了AMD CPU的XXXX+的P-Rating命名。P-Rating,即性能指标,随着CPU技术的发展,其性能已经不仅仅以频率为指标了,如SSE,MMX, 3DNow!等技术对CPU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AMD从K7时代开始引入P-Rating来命名CPU,其系数并不是实际频率,而是与其性能接近 的频率数量。以Athlon64 3200+为例,其主频为2.0GHz,但是性能就等同于3.2GHz。   虽然P-Rating命名在一定时期适应了AMD的需要,但是,从双核CPU开始,双核心等产品的型号已经令到P-Rating的数值概念变得 模糊,而即将发布的四核心CPU,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加上在Intel的Core架构下,P-Rating命名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意义。因此,AMD决定 从K10开始,放弃P-Rating命名。 仔细回顾一下,从AMD开始采用P-Rating命名开始,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近10年的光景。而开始采用P-Rating,也正是AMD与 Intel分道扬镳,开创新局面的开始,在P-Rating寿终正寝之际,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P-Rating伴随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编辑点评:以下的历史回顾,记载了AMD的风风雨雨,里面有成功,有失败,有得亦有失。在与英特尔抗争的数十年里面,AMD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虽然它现在正面临不利的局面,但这不代表AMD就此倒下。就在AMD即将推出全新K10家族之际,我们特意推出AMD历史回顾系 列,希望这个系列能让更加多读者了解AMD,认识AMD…… 最具历史意义的K6-2处理器   之所以说K6-2处理器最具历史意义,是因为其真正为AMD吹响了向Intel挑战的号角。1997年4月6日,AMD公司正式对外发布了基于 Socket 7架构的K6处理器。其时Intel正把重心放在了新的Slot 1架构上,K6可以说是乘虚而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紧接着,AMD在K6的基础上,再推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K6-2处理器,以极高的性价比,狠狠在打击 了Intel寄予厚望的奔腾2处理器。 从K6-2本身的情况来看,虽然有亮点但实际上也没太多创新的地方。K6-2采用0.25mm五层金属工艺,集成930万个晶体管,虽然是基于被 Intel所摒弃的Socket 7架构,但是性能却毫不示弱。另外,K6-2还拥有与Intel的SSE技术相当的3DNOW!技术,由于Intel的CPU的浮点性能非常高,是当时 AMD所不能达到的,而3D NOW!的产生则弥补了这一缺陷,令产品的游戏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迎合了市场的需要。   而在缓存方面,K6-2内部集成了64K高速一级缓存,是Pentium II的两倍,而二级缓存则依靠主板提供。在与奔腾2的对比中,K6-2的整体性能不弱,特别是其性价比非常高,令到赛扬系列无处容身,也令价格昂贵的奔腾 2暗然失色。自此,消费者将AMD与性价比这两个词联系在了一起。   吃K6-2老本,K6-3、K6-2+续写辉煌   K6-2的出现,令Intel在中低端DIY市场上吃了不少亏,但是,K6-2并非完美无缺。K6-2本身没有ON-DIE的L2缓存,其缓存 是外建在主板上的,所以其L2只能跑在一个固定的频率100MHZ下,这就为K6-2的性能提高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当他的主频从350提高到450时,性 能仅仅提高了10%。这个缺点令其在与新赛扬竞争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为此,AMD继续推出了衍生产品K6-3、K6-2+。 1999年末,AMD发布了K6-3处理器,作为K6-2的衍生产品,K6-3的命运并不如K6-2来得如此顺利,K6-3代号是 Sharptooth,中文译名为“利齿”,AMD推出K6-3,是希望其可以与新赛扬竞争。在规格方面,K6-3集成256KB的二级缓存,比新赛扬的 128KB多了一倍,而K6-3还廷用K6-2的主板,因此,其配备了史无前例的三级缓存。虽然K6-3的性能大大提升,但是其价格却没有太大的优势。   在K6-3之后,AMD还发布了一款K6-2+,K6-2+是AMD应对CeleronII而推出的过渡性产品,将二级缓存封装在CPU内部,但是没有Ondie整合。K6-2+其实也是一款短命的产品,不过其在移动领域就还具有一定的价值。   编辑点评:在K6的年代,AMD已经显露出一定实力,虽然在那个时候,Intel的奔腾系列已深入民心,但在平民里面,AMD已经等同于性价比…… 性能王者,Athlon处理器革奔腾3的命   虽然K6-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仅仅是凭借良好的性价比取得了中低端市场的优势地位,在性能方面,还不足与Intel相提并论。而 1999年8月发布的K7处理器彻底改变了AMD落后的形象,AMD不再是廉价处理器的代名词,其首次在整数和浮点性能上超越了了intel的 PentiumIII 处理器。K7的推出,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胜利,其性能非常强悍,拥有高带宽的技术优势,加上高达200Mhz的系统总线频率带宽,超过了当时 100MHz外频Pentium III的两倍。  99年推出的K7微处理器正式命名为Athlon,K7有两种规格的产品:第一种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使用K7 Pluto核心,工作电压为1.6V(其缓存以主频速度的一半运行);第二种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使用K75 Orion核心;工作电压有1.7V和1.8V两种。这两款产品内部都集成了2130万个晶体管,外频均为200MHz。   而二级缓存方面,Athlon包含128KB的L1 Cache,512KB~1MB L2 Cache的片外缓存,拥有三个并行的x86指令译码器,可以动态推测时序,乱序执行,另外,K7拥有一个强劲的浮点处理单元,在3DNOW!指令的帮助 下会有更进一步的3D和多媒体处理能力,这个先进的FPU使K7拥有超越其他x86微处理器2倍的性能!   K7的诞生,第一次令到AMD拥有与Intel平起平坐的资本,一扫之前K6浮点性能弱的阴影,令AMD第一次掌握了主动。   编辑点评:如果说K6系列是AMD小试牛刀,那么Athlon系列就是AMD亮剑出鞘,这一系列的出现令到当时的Intel也不得不临时调整产品来应付。 高屋建瓴,Thunderbird和Duron齐飞   Athlon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00年,AMD挟Athlon之势,发布了新款的Thunderbird(雷鸟)、Duron(毒龙)微处理器,向英特尔Coppermine(铜矿)核心的微处理器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杀向了主流消费市场。 Thunderbird是AMD面向高端的Athlon系列延续产品,采用0.18微米的制造工艺。Thunderbird共有Slot A和Socket A两种不同的架构,其集成3700万个晶体管,核心面积达到120平方毫米。Thunderbird内置128KB的一级缓存和256KB的二级缓存,其 二级缓存与CPU主频速度同步运行;工作电压为1.70V~1.75V,相应的功耗也比老的Athlon要小。另外,Thunderbird微处理器支持 200MHz系统总线频率,提供巨大的带宽,且支持Alpha EV6总线,具有多重并行x86指令解码器。   Thunderbird核心一共有两个系列的产品,分别为Athlon "B"与Athlon "C",即100和133MHz外频两种版本。雷鸟是当时非常经典的一款CPU,除了性价比高之外,基最大的卖点就是超频潜力非常恐怖,令不少玩家非常痴 迷,不过过高的发热量也令不少人难以忍受。   Duron(毒龙)是AMD首款基于Athlon核心改进的低端微处理器,核心面积是100平方毫米,内部集成的晶体管数量为2500万个,比 K7核心的Athlon多300万个。在浮点性能上,Duron具有三个全流水乱序执行单元,一个用于加/减运算,一个用于复合指令还有一个是浮点存储单 元。其他规格方面,Duron外频为200MHz,内置128KB的一级缓存和64KB的全速二级缓存,工作电压为1.5V,功耗要较 Thunderbird小一些。 AMD前后发布了Spitfire(烈火)、Morgan、Applebred 3种核心的Duron处理器,并于2004年停产。Duron(毒龙)是AMD面向低端市场的利器,更令Intel感觉难受。Duron(毒龙)凭借先进 的CPU设计构架和优良的血统,在性能上完全超过了Celeron II,特别是Duron芯片内的L2 Cache较小,芯片面积(die size)只有100mm,其功耗以及发热量也相对较低。而最令用户对毒龙难以忘怀的,自然还是其极为强大的超频能力,Duron 600通过铅笔破解倍频之后至少能够超频到800MHz,不少极品甚至达到1GHz,这是很多DIYER所乐此不彼的。   Duron(毒龙)对于AMD的意义在于将K7的架构优势成功地转换成为市场优势,其良好的性价比对Intel的低端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至此,AMD成为了消费者心中性价比的代名词。   编辑点评:Athlon的先进架构为AMD带来性能的优势,而SocketA接口更是为AMD带来市场的普及。虽然当时的AMD CPU在发热量方面不太令人满意,但凭借着出色的性能和惊人的性价比,K7一下子成为Intel奔腾3(铜矿)的心腹大患...... 对抗Pentium 4,Athlon XP横空出世   随着Intel的Pentium 4出现,采用“Thunderbird(雷鸟)”核心的Athlon已无力应付。为此,AMD推出了新一代采用“Palomino”核心的Athlon XP。 “Palomino”核心的Athlon XP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玻璃纤维的OPGA(Organic Pin Grid Array)封装方式,内含3750万个晶体管,较Thunderbird核心多出50万个,用于增加的节能技术,芯片面积也从120平方毫米提升至 127.6平方毫米。   与Thunderbird核心相比,Palomino的Athlon XP对核心做了一些优化,如晶体管数量增加等令CPU的功耗大大减少,同时,新核心中集成了热敏二极管和温控电路,使处理器具备内核温度探测和过热保护功 能,此外,Palomino的Athlon XP还加入了对SSE指令集的支持,配合TLB寄存器数目增加和数据预读技术的采用,都使Athlon XP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在Athlon XP系列中,Palomino其实并不是最显眼的一个,不过正是Palomino的出现,令AMD在与Intel竞争的过程中,暂时站住了脚步,特别是在与Intel的频率竞争中,Palomino令AMD在一定程度上追赶上了Intel。   编辑点评:在微软Windows XP推出之际,AMD也推出的Athlon XP。“XP”的出现一下子为AMD带来了很大性能领先,也开创了超频的热潮,当时就有不少发烧友通过银漆来破解Palomino核心Athlon XP的倍频来获取高性能...... 制程革新,Thoroughbred再拼性价比   2002年6月10日,继Thunderbird之后,AMD又再发布了新品---采用Thoroughbred核心的新版本Athlon XP处理器。与此前的Palomino核心的相比,Thoroughbred核心在处理器逻辑线路上并没有重大改动,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了0.13微米制程 的新工艺。 在Athlon时期,很多用户对AMD产品的性价比还是满意的,但是,很多人对Athlon的发热量就无法忍受。采用Thoroughbred核心 的新版本Athlon XP处理器,就是这一情况下的产物。Thoroughbred A核心是AMD首次采用0.13微米工艺的处理器,核心面积缩小到80平方毫米,同时CPU内部单元的位置进行了更改。   不过由于工艺制程的不成熟,加之超频能力不强,这款产品事实上也没有获得太多的市场认可。而此后,AMD为了解决Thoroughbred的问 题,再次对其进行改进,也就是改良版本Thoroughbred-B。与早期版本Thoroughbred相比,改良版本Thoroughbred-B最 大的改进就是发热量下降,频率提升,而且拥有不错的超频能力,加上适当的价格,令Thoroughbred-B版本的Athlon XP成为了市场的热宠。   编辑点评:TB核心为AthlonXP带来辉煌,在当时的市场里面,AthlonXP的市场份额绝对比Pentium4高,而在当时的玩家里面,更是一面倒支持AMD。 超频王者,Barton Athlon XP成为史上经典   如何说K6是AMD对市场的试探,那么可以说K7就是AMD完成自身角色转换的重要里程碑,自此之后,AMD真正成为了Intel最有竞争力的对手。而在K7系列中,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自然就是Barton核心的Athlon XP了。 Barton核心的Athlon XP是AMD为了对抗Pentium4而推出的,与老核心的Athlon相比,Barton核心的Athlon XP依然采用333MHz前端总线,但是二级缓存就达到了512KB,CPU集成5430万晶体管,与Thoroughbred相比提高1680万。而 Barton最令玩家趋之若骛的是它的超频能力非常恐怖,例如一般Barton 2500+在普通风冷和不加电压的情况下就能超到Athlon XP 3200的水平,超频能力非常惊人。   Barton在整个K7系列中的影响非常巨大,除了产品被市场追捧之外,Barton 2500+引发了市场的另一场Remark风暴,有玩家称Barton 2500+是在赛扬300A之后首个造成如此之大影响的处理器!   而在Barton的光环之下,事实上AMD还推出了一款 Throton核心的Athlon XP,事实上,Thorton处理器就是屏蔽掉一半二级缓存(256kB)的Barton核心的Athlon XP处理器,其它与Barton核心的处理器一样。Throton Athlon XP还可以通过修改金桥的方式改成Barton核心的Athlon XP,其实就是重新启用被屏蔽掉的256kB的二级缓存。   编辑点评:恐怖的超频能力,低廉的的价格这些都是Barton给人留下的印象,而在当时的玩家里面,更是把Barton视为超频首选产品。200MHz外频,400FSB,3200+这些数字就很好说明了Barton 2500+的一切....... K8王朝,AMD全面反攻   2003年美国时间9月23日,全球第一款桌面系统64bit处理器在美国正式发布。Athlon 64(服务器版本为Opteron)的诞生对于桌面处理器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次,AMD又一次站在了Intel前面。 K8是一款倾注了AMD几乎所有处理器研发资源的产品,其从98年开始研发。K8系列的核心集成了1亿500万晶体管,核心面积达到193平方毫 米,新核心包括9组功能单元(3组ALU、3组AGU、FADD、FMUL和FMISC,包括3组整数和3组浮点运算器)以及3组x86译码器。一级缓存 的容量上也没有发生变化,指令缓存和数据缓存各64KB,总容量128MB,同时增加了ECC校验电路。   而K8最大的特色就是对64bit计算技术的支持,凭借x86-64架构,将传统x86的32bit模式扩展到64bit,这样,CPU就可以 在同样的一条指令中,处理整数数值并管理更大的内存区域。此外,在Athlon64处理器架构中,AMD还首次引入了HyperTransport总线, 主要负责处理器与北桥芯片间的数据传输,其采用了与DDR内存相同的Dual Pump技术,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传输两次数据,其上下行位宽为相同的16bit,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的数据带宽则达到了惊人的8GB/s。   另外,K8还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极大地降低了Athlon64数据收发延迟、缩短读写请求的反应时间,同时也简化了主板北桥的功能。除此以外, K8还改善了K7在臭名昭着的功耗问题了,在CPU中加入了Cool'n'Quiet技术,降低发热和省电。从K8开始,AMD不再是“电热炉”的代名 词,相反,高功耗则成为了Intel需要解决的问题。   编辑点评:K8与K7相比,不仅仅是数字的不同,而是架构的不同。全新革命性的架构设计使得AMD有底气向Intel说不,在那个时候,Intel奔腾4系列只是高价低能的代名词,而K8就是新一代处理器产品。 低端市场利器 闪龙一统入门级市场   在K8时代,AMD最主要的产品莫过于Athlon64以及闪龙系列。其中,闪龙系列是应用最广,也是卖得最多的产品。   事实上,最早期的闪龙并不是采用K8架构的产品,像Socket462 K7架构的Socket462闪龙,闪龙拥有64bit和32bit两个不同版本,除了Socket462之外,还拥有Socket 754,Socket 939以及Socket AM2三种接口。Socket 754接口的闪龙处理器集成一个单通道的内存控制器,而且只配备一个128/256K的L2缓存,令其性能大大减弱。而Socket 939的闪龙产品实际比较少,其和主力Athlon64具有同样的架构,同样的双通道接口,唯一不同的就是L缓存上削减了一般,性能与Athlon64非 常接近,不过由于产品较少,对市场的影响力有限。而AM2接口的闪龙系列最大的改进除了接口的转换外,其还可以支持主流的DDR2双通道内存模式,在性能 上比Socket 754接口的闪龙要强了许多,其他方面则没有太大的区别。   Socket 754闪龙是2005年最热卖的产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真正改用采用Athlon64内核,核心代号为Paris(后期改为Palermo),采用更先进 的0.09微米IBM SOI制程。但与Athlon 64相比,Socket 754 Sempron并不支持64bit运算、Cool'n'Quiet及Enhanced Virus Protection硬件防毒功能,而且L2缓存也减为了128K/256KB。不过,Socket 754闪龙同样整合了内存控制器及Athlon64的大多数特性,如支持SSE2技术、更先进分支预测机制。特别是集成了内存控制,Sempron平台的 延迟大大减小、内存带宽效率要远优于Athlon XP平台。同时AMD采用了HyperTransport总线也将应用到Sempron之上,虽然频率不同,但仍大大提升了CPU与芯片组之间的连接带宽,在整体性能将会比Socket A要好。  而后2006年5月发布的AM2闪龙最大的改进就是更换了接口,采用了全新的Socket 940(即AM2接口,非此前的Socket 940接口),核心代号为Manilla,并集成了DDR2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模式,与Socket 754闪龙相比,其在性能上有一定的提升。   闪龙系列是AMD打入中低端消费平台的利器,其中也有不少非常经典的产品,在与Intel的赛扬D的竞争中,闪龙系列牢牢把握了市场的主动,是入门级消费市场上的首选产品。   编辑点评:Sempron是K8架构里面最精简的产品,但由于架构的先进性,这些精简并没有为Sempron带来负面的情况。相反来说,这些精简反而为Sempron抢去不少中低端市场份额....... Athlon64主攻主流市场   Athlon64方面,其在发布之初划分为Socket940接口的Athlon64 FX系列,面向顶级桌面用户,另外还划分了一个采用Socket754接口的Athlon64系列,面向主流用户。与Athlon XP相比,Athlon 64加入了一个被称为x86-64的指令集,令其具备了64位的计算能力,并提供对32位和16位代码的良好兼容。除了64位计算能力,x86-64指令 集还使Athlon64系列处理器拥有了64位的地址空间和64位的数据空间,也就是令Athlon64/FX可以支持4GB以上的内存。另外, Athlon64还集成了内存控制器以及采用了HyperTransport总线的设计,此外,Athlon64还加入了Execution Protection防病毒技术等功能。 目前,Athlon64已经拥有Socket 940,Socket 754,Socket 939,Socket AM2等四种接口,七种核心,两种制程得体系。其中,Socket 939和AM2是比较主流的产品。Socket 939 Athlon 64处理器采用Newcastle/ClawHammer/Winchester/Venice核心,拥有512KB L2缓存,除了缓存比闪龙大之外,Socket 939 Athlon 64整合的内存控制器还支持双通道DDR技术。此外,Socket 939 Athlon 64还采用了更快的HyperTransport总线—频率达1GHz,带宽增幅达到25%,而且也增加了对SSE3指令集的支持。   而AM2接口的Athlon64则是采用Orleans核心,与Socket 939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就是CPU的接口转换为新的Socket 940,即AM2接口,另外内存控制器也改为支持DDR2内存。这也是目前AMD主流的产品之一。    不管是Athlon64,还是闪龙系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性价比非常高,而且功能与发热量的控制都非常优秀,在与Intel的赛扬4,赛扬D,奔腾4的竞争中,闪龙与Athlon64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编辑点评:虽然Athlon64有着多种接口,但这也无损它的性价比。有人就说Athlon64的多个接口会影响产品的普及,但在实际市场当 中,这个情况不但没有出现,反而使得Athlon64有多次购买热潮,其中Athlon64 3000+的Socket939接口和AM2接口更是成为市场上出货量最多的产品之一。  王者至尊,Opteron与Athlon 64 FX争辉   在K8系列中,Opteron和Athlon 64 FX是其中功能最全,性能最强的产品。其中,Opteron是AMD针对服务器市场推出的64位处理器,而Athlon 64 FX则是面向高端桌面平台。 Opteron基于SledgeHamme核心,采用0.13微米、SOI 制程,拥有1MB的二级缓存及128KB的一级缓存,支持HyperTransport技术—频率仍停留在800MHz之上及整合DDR内存控制器(双通 道DDR内存控制器)。与其它两个系列的最大不同之处是:Opteron处理器支持多路处理器运算模式。Opteron处理器整合了一个128位的双通道 DDR内存控制器,但只支持registered ECC DDR SDRAM内存。在工艺制程方面,Opteron采用过0.13微米以及0.09微米两个版本,其中,0.09微米版本增添了对SSE3指令集和1GHz 前端总线的支持。   与Opteron相比,Athlon 64 FX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支持多路运算模式,其他功能则与Opteron相差不多,同样整合支持双通道DDR SDRAM内存控制器、支持registered ECC DDR SDRAM内存、拥有1MB的L2 缓存及采用采用Socket940封装。除了940之外,Athlon 64 FX还拥有AM2接口的版本。   Opteron与Athlon 64 FX都是AMD面向高端市场的产品,在一段时间内,Athlon 64 FX都是桌面处理器市场上的王者,令Intel在处理器性能之争的战役中数度蒙羞。   编辑点评:用王者之尊来形容Athlon 64 FX就最适合不过,不过由于定位的原因,这款产品并没有得到很多消费者了解和认识。 双核渐成主流,Athlon64 X2比拼性价比   AMD的首款双核处理器是在2005年11日发布的,桌面产品命名为Athlon 64 X2系列。AMD双核心处理器与英特尔双核心处理器的最大不同在于AMD并没有像英特尔那样将两块CPU核心简单的置入一块PCB基板中,而是在同一个硅 片中设计了两个Venice核心。AMD的双核心技术使用的是Direct Connect architecture架构,在这个架构上,CPU将请求放在系统请求对列(SRQ)中,当资源允许的时候,会把任务分配给合适的核心去处理,整个过程 都在CPU内部完成。 此外,AMD双核处理器可以通过直连架构(通过超传输技术,让CPU内核直接跟外部I/O相连,而不必不必通过前端总线)和集成内存控制器技术,使 每个内核都拥有自己的高速缓存可以调用,都有自己的专用信道直通I/O设备,尽量避免了资源争抢现象的发生,效率更高。另外,AMD双核处理器还加入了先 进的节能技术,其采用了所谓的Dual Stress Liner应变硅技术,与SOI技术配合使用,能够生产出性能更高、耗电更低的晶体管。   X2双核系列的诞生更不顺利,而且也比Intel慢了一步。但是,X2系列的架构无疑比奔腾D的Netburst架构更加理想,因此,X2系列也引发了一场Intel与AMD之间关于真假双核的论战。   编辑点评:Athlon64 X2同时应付了Intel两代双核产品,其中在与奔腾D双核系列对抗当中,X2系列可谓不占下风,但在与Conroe双核对抗当中,X2的架构局限性就使得它逐步落后与酷睿2系列...... 从核心看待K8四年发展(附K8各个阶段的产品和参数)   从2003年到2007年,K8整整走过了四年的道理,帮助AMD取得了性能之王的宝座,也狠狠地打击了Intel的Netburst架构产品。而在这四年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工艺的改进,K8的核心也不断演变,从核心的演变,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出K8的发展历程。   Paris核心是早期闪龙所使用的,其采用90nm制造工艺,支持iSSE2指令集,一般为256K二级缓存,200MHz外频。Paris核心是32位CPU,来源于K8核心,具备内存控制单元。   Palermo核心同样应用于闪龙系列CPU,使用Socket 754接口、90nm制造工艺,1.4V左右电压,200MHz外频,128K或者256K二级缓存。Palermo核心源于K8的Wincheste核 心,新的E6步进版本已经支持64位。除了拥有与AMD高端处理器相同的内部架构,还具备了EVP、Cool‘n’Quiet;和 HyperTransport等AMD独有的技术,而内存控制单元依然是Palermo所具备的。   Sledgehammer核心则是应用于服务器类的产品,采用0.13微米工艺。Sledgehammer集成三条 HyperTransprot总线,核心使用12级流水线,128K一级缓存、集成1M二级缓存,可以用于单路到8路CPU服务器。 Sledgehammer集成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支持ECC校验。   Clawhammer核心则应用于早期Athlon64处理器,其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1.5V左右,二级缓存为1MB,封装方 式采用mPGA,采用Hyper Transport总线,内置1个128bit的内存控制器,基于Socket 754、Socket 940和Socket 939接口。而而后推出的Newcastle核心是Clawhammer核心的阉割版本,二级缓存降为512KB,其他性能都与Clawhammer核心 相同。   Winchester同样0.09微米制造工艺,配备200MHz外频,支持1G HyperTransprot总线,512K二级缓存,Wincheste集成双通道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由于使用新的工艺, Winchester的发热量比旧的Athlon小,性能也有所提升。   Troy是AMD第一个使用90nm制造工艺的Opteron核心,其在Sledgehammer基础上增添了多项新技术而来的,拥有128K 一级缓存和1MB (1,024 KB)二级缓存。同样使用200MHz外频,支持1GHyperTransprot总线,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支持双通道DDR400内存,并且可以支持 ECC内存。此外,Troy核心还提供了对SSE-3的支持。   Venice是在Wincheste核心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同样基于X86-64架构、整合双通道内存控制器、512KB L2缓存、90nm制造工艺、200MHz外频,支持1GHyperTransprot总线。此外,Venice还采用了Dual Stress Liner (简称DSL)技术,可以将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半导体晶 体管的响应速度提高24%,这样是CPU有更大的频率空间,更容易超频;同时还提供了对SSE-3的支持,并进一步改良了内存控制器,一定程度上增加处理 器的性能。此外Venice核心还使用了动态电压,不同的CPU可能会有不同的电压。而SanDiego则是Venice的高级版本,缓存容量由 512KB提升到了1MB。   Manilla核心主要用于AM2接口的闪龙上,基于90nm工艺,其是Orleans的简化版,缓存容量仅仅为主流CPU的四分之一,也就是128/256KB L2,同时并不支持安全及虚拟技术,但可以支持双通道DDR2的规格。   Orelans主要应用于AM2接口的Athlon64上,同样基于90nm工艺,支持双通道DDR2-800内存和两个 Directional 1GHz Hyper-Transport总线,并支持AMD Pacifica虚拟化技术和Presidio安全技术。Windsor则是应用于双核CPU上,规格和特性与Orelans相差不多。   Brisbane则是新的65NM制程的X2系列的核心,拥有1.538亿个晶体管,其采用AM2接口,功率65W,采用mPGA封装,配备 1000MMhz前端总线,200外频,一级缓存上64K数据缓存+64K指令缓存,二级缓存512K*2。支持最高双通道DDR2 800内存,支持虚拟化技术和AMD VT,支持多媒体指令集(MMX、3D NOW!、SSE、SSE2、SSE3 ),功耗和核心温度分别比上一代产品下降了10%和15%。   编辑点评:虽然K8为AMD成功,但同时也为AMD带来一些制约,K8造成了AMD研发新架构的缓慢(注:面对P4 netburst,K8是优秀的架构,但Intel推出酷睿后,K8就有些老迈了)。为此我们特意专门用一整页文章来介绍K8的发展历史,希望这段历史总结能让大家知道K8究竟为AMD带来什么得与失。 K8完美谢幕,K10能否成功接力?   K8的成功令AMD在四年当中出尽了风头,也拥有了与Intel叫板的资本,但是,从2006年Intel发布全新的Core架构Conroe 开始,K8的地位开始变得岌岌可危,为了不让Intel专美,AMD将在2007年中推出全新K10架构产品,取代目前的K8。 K10是AMD下一代CPU的架构,从目前AMD发布的信息来看,K10将引入共享三级缓存,同时每个核心拥有自己的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有点像 K6时代的三级缓存。而K10的整合内存控制器(IMC)将有一些新特性,其将可以通过64-bit通道访问内存,使用ECC错误校验的话则是72- bit,这样可以令读取和写入数据同步进行,提高多核CPU在无序访问中的效率。而在CPU的超频性能方面,K10将采用分离式能耗设计IMC也可以根据 各个处理器核心独立自定频率和电压,这将令到玩家在超频时可以忽略内存的频率。而在多核心CPU的通信设计方面,K10依然采用内部的交叉开关,全部在处理器之内完成,效率更高。   此外,K10的功耗能耗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其采用了创新的P-States,通过关闭核心或者是降低频率来达到实时降低功耗。此外, HyperTransport 3.0总线、增强型PowerNow省电技术、AMD-V虚拟化技术、领先的性能每瓦特指标等,都是K10的卖点所在。今年上市的K10架构处理器将包括 Agena FX、Agena、Kuma、Rana和Spica等产品,但是,面对于Conroe这个强大的对手,K10是否有能力与其竞争,这也是很多玩家所关注的问题。   编辑点评:K10迟迟未上市是AMD最令失望的地方,但不少消费者也非常期待这款产品,毕竟K10是AMD全新设计的产品,它极有可能成为重塑“K8”的辉........  总结:荡气回肠十年之路   从1997年到2007年,刚刚好十年的光景。在这十年中,AMD从初出茅芦到雄据一方,一路走来,简直可以用荡气回肠来形容。 从K6-2的成功开始,AMD经历了K6-3的短暂失败,却又收获了Barton的巨大成功,而进入K8时代以来,又凭借K8优秀的架构将Intel的 Netburst逼入绝路。当然,在光环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AMD的无奈,即使在产品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其市场占有份额依然不与与Intel望其项背。即使在2006年中,市场份额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利润却又大大减少。 在与Intel的战争中,AMD就像是一个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斗士,虽然英勇,却苦于无法得到太多的支持。Intel凭借自己的优势一手遮天,即使很多时候产品性价比不如AMD,却依然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去年Intel发布Conroe之外,AMD却受困于K8L的一再跳票,在无奈之下,只能用降价来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虽然表面看起来AMD在零售市场风光无限,不过实际上降价却给AMD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编辑点评:中国人常以十年为限,十年之前,AMD凭借K6起家,与Intel正式分道扬镳,P-Rating开始被AMD应用,而十年之后,AMD再一次站在了历史决择的关口,P-Rating将被弃用,K10即将发布,而面对沉重的财务危机,面对刚刚整合的ATI,AMD能否涅槃重生,这不仅仅是AMD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们众多消费者和玩家所关注的问题。   其实,我们要多谢AMD,因为它坚持不懈的竞争,有效推动了处理器的高速发展,同时给用户带来了很多经典的高性价比产品。最后,我们衷心希望AMD能抗“英”成功,重新开创属于自己的年代…… _1251719361.unknown
/
本文档为【AMD抗英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