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试论对国学价值的认识

试论对国学价值的认识

2010-05-28 3页 pdf 213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4833

暂无简介

举报
试论对国学价值的认识 2008年第4期 (总第86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FUZHO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42008 SerialNo.86 试论对国学价值的认识 卢关松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术”,自有其历史积淀与普遍价值。今天是历史的延续,因而国学也是当代所承袭 的学问,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国学;历史价值;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
试论对国学价值的认识
2008年第4期 (总第86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FUZHO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42008 SerialNo.86 试论对国学价值的认识 卢关松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术”,自有其历史积淀与普遍价值。今天是历史的延续,因而国学也是当代所承袭 的学问,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国学;历史价值;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X)2—3321(2008)04—0065—03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说过:国学是“一国固有 之学术”。先生对国学定义所作的判断无疑是正 确的,因为他既国学是一门“学术”或学问,又 表明它是“固有”的,实际肯定了它的历史传承与 文化积淀,而且还强调了它的地域意义——“一 国”所有,即全国范围众所公认的学术成果。既云 “一国固有”,自有其历史积淀与普遍价值。今天 是历史的延续,因而国学也是当代所承袭的学问, 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新信息量巨大增长,知识 更新既多且快,令人目不暇接。人们似乎只有不 断接收新信息,才能与时俱进,应对新局面。为获 新知薄旧知,因此造成现代一些中国人对历史知 识的失忆,对传统文化的无知。从长远看,这会影 响民众知识素质的合理构成,降低民族文化水准, 从而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这不是危言耸 听,而是有识之士共同的殷忧。 一、国学的历史价值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优秀代 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以国学的基础文字学(汉 字学)和书学(书法)而言,也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伏羲发明八卦,开启了中国原始文明,文字初现端 倪,哲学(易学)思想滥觞。《周易》堪称国学的初 基,距今三千多年。孔子整理、删定的“六经” (《乐经》已经佚失),奠定了国学的基础,其后人 们编纂的“十三经”,构成封建时代国学的基本内 容。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积累过程中,不但 形成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 学传统,而且形成儒、释、道学的学术传统。不仅 儒学有理学和闽学相传数百年的学术道统,佛学 也因其中国化而形成不同的学术宗派,道学在其 发展过程中同样产生学术与教派的分野。中华民 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学术成果,代代相继、发展, 积淀着丰厚的内涵,通过长期的教育、传承,融人 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亿万华人的智慧源泉和精 神基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涌现出许多才俊人杰,他们的学术、思想、精神、品 格,不断地为我国的文化传统谱写新的篇章,增添 新的内容,“国学”传统因而生生不息。可以说,中 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全体华夏子孙而言, 已经成为不能须臾离开的阳光、空气和水。它是 中华民族活的灵魂,华夏儿女真的感情。它不仅 成为民族文化的土壤而深广肥沃,并且作为现实 的思想道德营养而周流普泽。国学是前人树起的 一座座学术丰碑,也是需要一代代人继续建造的 文明殿堂,是供世人不断汲取智慧与力量的源泉。 收稿日期:2008—02—03 作者简介:卢美松,男。福建福州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研究员。 ·65· 万方数据 国学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作为 民族智慧结晶具有普世的价值与意义。 二、国学的现实意义 文化的价值是永存的,思想的影响是超越时 空的。凡是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都会被人们 所永久传承并广泛接受。中国的国学文化传统已 经承传几千年,其优秀的精华已经成为全人类共 同的思想财富和文明成果。民族思想的根基深固 难拔,其影响无处不在。精神文明的成果需要继 承,更需要弘扬、光大和创新。试想从传说中的伏 羲创作八卦,周公制礼作乐,到文字记载的孔子删 定“六经”,诸子百家立说,汉儒解经,六朝谈玄,隋 唐敷扬文彩,直至宋元明清阐扬理学道统,历朝历 代无不从自己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出发,继承 国学传统,创造新型文化,不断丰富和积淀着中华 民族的传统文明。事实证明,每个时代都在继承 并发展自己的学术传统和文化内涵。国学文化历 来与时代同命运,随历史而发展。它的存在是历 史的必然,它的发展是社会的需要。在我国极其 浩瀚广博的传统文化中,有些内容之所以失传,或 被尘封,或成“化石”(如盛极一时的经学、玄学、考 据学),大概由于它们或者脱离社会现实太远,或 者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隔膜太深,因而成为时代的 “滞销品”或“奢侈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终 至没于历史的尘埃。真正的文化宝藏和思想精 华,是无人能够掩蔽其光芒的。周易哲理,孔孟学 说,老庄思想,孙子兵法以及历代相传的诗词曲赋 与古文经典,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典小说,都是 我国的文化宝典、不刊之论,永远为世人所传诵学 习,或被奉为圭臬。 国学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才人杰士。人们 虽然垢病封建时代科举选士,但却无法否认 它在那个时代的历史必然性和积极的社会意义。 因为,后人虽然可以用新的智慧和标准评价历史 文化与精神传统,却无法为当时的社会历史选择 自己所心仪的制度或文化。在当代,我们似乎有 了这种选择的自由了,却无法止息智者间的歧见 与争议。因为,直到此时人们才发现,社会条件和 历史规律是怎样制约着人们的学术智慧和价值判 断的。人们不能照搬传统以应用于当代,王莽“托 古改制”的闹剧,宣告拘守传统制度的失败;人们 也不能超越现实而自定理想,许多社会主义乌托 邦的失落,证明社会发展规律的严峻。人们既不 能离开传统,也不能逃避现实,而应该从传统中寻 ·66. 找智慧,从现实中汲取力量。 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的、的态度对待传 统文化,去粗取精,改造制作,以此建设当代文明。 国学文化虽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知识,却可以成 为人们由学而来的智慧。人们从读书识字开始, 就学习和应用汉语、汉字与各种文化知识。这是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灌输而超越。即 以汉字论,它的造字方法和文字构成,以及形、音、 义浑然一体的结合,体现了古人高度的文化智慧。 如能细心体察,认真琢磨,孩童从入学开始,就获 得优秀文化的陶冶,其后的作文训练和修辞学习, 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反之,知识无根,则遗 憾至于终身。当代之所以难于造就国学大师,其 因盖由于“人之初”时国学根基就打得不实,而“后 天”又失“营养”补充。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知道用传统文化教育 子女,训练其记忆力、理解力,锻炼其文学修养,提 高其文化品格。之所以终觉力不从心或收效未著 者,或由于不能持之以恒,或由于不得其门而人。 人们一旦学习并掌握了国学文化,那怕只是获得 基础知识,也会产生显效:用于写作则轻松自如, 词采飞扬;用于言谈则条理清晰,生动雄辩;用于 社交则隽雅博通,富于魅力。因为国学知识使你 增长智慧,提高品位,增强活力。由于国学文化强 调进德修业,正心修身,以往圣为榜样,见贤思齐, 因此令人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格调高雅。所以, 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在于追求知识的积累和提高, 而且在于品德的修养和锻炼,这对于当代青年培 养和今后人才造就,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弘扬国学文化 有着悠久传统并有过强大生命力的国学,何 以到今天沦为需要保护和重新振兴的文化遗产了 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和剧烈嬗变,大量消耗能源,造成许多公害,在文 化方面也是如此。国学曾经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优良“能源”,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 出过强烈的光和热,铸造过一代又一代的历史辉 煌。到了今天,由于时代的前进与它自身的局限 而减损了能量,更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和异 域文明的冲击,使它的光华受到蒙蔽。近代以来, 人们激愤于封建政治制度的腐败造成国家积贫积 弱,奋起要求变法维新;人们从中西学术的比较 中,反思国学的弊病,却产生了偏执,不加分析地 提出“打倒孔家店”、“扫除旧文化”的口号,且在 万方数据 其后的长时期中,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国学因 遭贬斥而式微。 当今有识之士提倡恢复和振兴国学,有人认 为是出现“国学热”,是搞“国学”运动。其实这并 不是弘扬国学文化的好途径。因为,学术文化的 传播,并不是靠一时之热或一场运动所能奏效,根 本的在于唤起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既然多数人 经过反思已经认识到国学失落造成对民族文化和 精神的损害,那末尽快采取措施,使之逐步振兴并 自然发展才是正理。重要的是,应当避免简单的 “复古”或模仿。“复辟”已逝的旧物是没有出路 的,因为它不合时宜。文物或古董的价值不在实 用,而国学本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基 本内容,它自有其延续存在的合理性。但也要对 它进行必要的扬弃与改造,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 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学术 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才能找到自身生存的基础与 振兴发展的途径。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从青少年抓起,学习国 学也应如是。汉字难认,需从孩童时代教起;古文 难懂,应从少年时期着力。但凡难识难懂的东西, 人们一旦掌握了,也将牢固记忆,终身受用。君看 古往今来的文豪诗圣、国学大师,哪一位不是从少 年苦学成才的?重要的在于设法改进当今的某些 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可以借鉴古代成功的教学 经验,增加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内容,激发青少 年的学习兴趣。训练青少年学生对佳作美文的欣 赏与记忆,加强学生作文训练和修辞教学,积以时 日,成效自见。 在文化多元化时代,既允许异域文化的传播, 更应当倡导本土传统文化的弘扬。因为这是更直 接、更积极的精神营养。社会环境特别是媒体要 创造适当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使国学内容常 新,融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习惯思维和日 常用语。在各种公开场合与社会活动中活用国 学,使国学内容以清新的面貌、得体的方式,成为 格言警句,化作成语典故,进人人们工作、生活、社 交、娱乐等领域,成为日新常用的大众文化。这 样,既可宣扬传统文化,又能提高群众的思想品位 和生活情趣。国学只有革除“神秘”、“枯燥”、“说 教”的旧观,才能走近大众,向人们传播知识、智 慧、美德和修养。 国学的普及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保护,需 要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专家学者们的解读 与阐释。用知识教育人民,把学术交给群众,这是 专家、学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孔子、孟子以及其他 诸子,都以自己的学说“干君”求售,但生前并不如 愿,唯有通过著书立说或教授生徒,得以传其学 术。“学术乃社会之公器”,今天更需要向大众传 播国学知识,以弘扬民族精神,保护文化遗产。学 术知识也需要在传播和实践才能检验其真理性, 锻造其新的文化生命力。 事物生存与发展的规律亦如古人所云:“忽而 生者忽而灭,渐而生者渐而灭。”国学的产生和发 展历经几千年,所以积淀深厚,根蒂牢固。国学的 传承和改造同样经历几千年,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人们应当对国学多一些了解,少一些误会,把它作 为自己知识的构成部分,成为自己智慧的源泉和 思想的营养品。精通国学可能只是少数人的事, 但多数人亦不必气馁,入门既不难,深造也是办得 到的。庄子说过:“真积力久,则人。”只要产生兴 趣,感受益处,不妨深入学习,持久用功。 茫茫大千世界,知识如汪洋大海,而人生有 涯,为学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必须学会控制自己, 支配时间,学习。大贤有“读书不求甚解”之 说,作为常人,还是要求学贵有得,努力索解。孔 子不有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生 当今日,赏心之物众,悦目之类繁,心无旁骛地学 点东西实在难。语日:“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 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古训又日:“学如逆 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黑 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每思及此,常令 人惶愧汗颜,确实应当痛下决心,选择学点什么, 以不负此生,无愧此身。 [责任编辑:余言】 ·67· 万方数据
/
本文档为【试论对国学价值的认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