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制约因素与中国工会的历史使命

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制约因素与中国工会的历史使命

2010-03-29 11页 doc 61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27080

暂无简介

举报
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制约因素与中国工会的历史使命 窗体顶端 HTMLCONTROL Forms.HTML:Hidden.1 HTMLCONTROL Forms.HTML:Hidden.1 HTMLCONTROL Forms.HTML:Hidden.1 HTMLCONTROL Forms.HTML:Hidden.1 HTMLCONTROL Forms.HTML:Hidden.1 【数据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9年三季度 【文献号】1258 【原文出处】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原刊期号】20092 【原刊页号】96~101 ...
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制约因素与中国工会的历史使命
窗体顶端 HTMLCONTROL Forms.HTML:Hidden.1 HTMLCONTROL Forms.HTML:Hidden.1 HTMLCONTROL Forms.HTML:Hidden.1 HTMLCONTROL Forms.HTML:Hidden.1 HTMLCONTROL Forms.HTML:Hidden.1 【数据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9年三季度 【文献号】1258 【原文出处】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原刊期号】20092 【原刊页号】96~101 【分 类 号】D422 【分 类 名】工会工作 【复印期号】200903 【标 】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制约因素与中国工会的历史使命 【英文标题】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Historical Proactiveness of the Working Class and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Chinese Trade Union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问题研究”(04BKS025)的阶段成果 【作 者】张吉清 【作者简介】张吉清,中共济南市委党校马列、市情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百人工程”成员,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 250014) 【内容提要】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发挥的正确与否、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与工人阶级政党先进性具有互动性。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既为中国工人阶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给中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政治冲击与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了其历史主动性的发挥。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必须充分认识做好工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探索发挥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摘 要 题】理论研究 【关 键 词】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中国工会/历史使命 【正 文】   中图分类号:D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09)02-0096-06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物质条件的创造程度,而且取决于工人阶级自身实力状况、自觉选择程度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当前,中国工人阶级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内涵和外延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面对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条件都处在空前剧烈、深刻的变动中。那么,中国工会如何与时俱进,切实提升、强化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性,使其保持清醒的阶级意识和坚强的革命意志,积极主动地应对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和考验,更加自觉地创造历史?这是实践提出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就此略陈管见。   一、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发挥的制约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既为中国工人阶级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给中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政治冲击与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了其历史主动性的发挥。   (一)影响中国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发挥的国际因素   1.经济全球化破坏了工人阶级的国际联盟,中国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发挥缺乏世界的认同与援助   经济全球化促成了私人资本地位的强化,造成了资强劳弱、资攻劳守的态势,不仅严重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而且加剧了各国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严重削弱了国际范围内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力量。其后果:一方面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妥协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也造成西方国家工人阶级与发展中国家工人阶级围绕工作机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工人阶级国际联合斗争弱化,经济全球化虽然造成阶级矛盾的全球化,但全球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全球垄断资产阶级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形成。   2.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给工人运动整体上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资本主义进行的自我调整从整体上削弱了工人运动。一是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淡化。在资产阶级的策略改变面前,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淡化了。于是,对话、谈判和参与取代了罢工、示威成了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主要方式,以求通过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协商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二是工人阶级团结程度的弱化。工人阶级内部的层次化等导致了工人之间的不和与分裂,相互矛盾增加。三是工人阶级国际主义意识的蜕化。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今天,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和生产在联合,劳动也迫切需要联合。然而,由于南北矛盾的加深,南北对话与合作的难度日益提升等原因,工会运动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国际主义也开始蜕化为在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外交活动。   3.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渗透,影响了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坚定性和纯洁性。   随着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我国工人阶级带来了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西化的巨大冲击。苏联东欧剧变后,中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 “分化”的主要目标,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重要的阵地。这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一切机会和渠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灌输和推销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政策和价值观念,实行西化、分化提供了机遇。这种国际环境,不利于党的意识形态阵地的设防和阶级基础的巩固。因为企业职工队伍一旦找不到正确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归宿,集体主义、宗旨意识、奉献精神减弱,阶级归宿感、认同感逐步淡化,政治激情就会被极大地消解。   4.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造成了中国工人阶级自身动力的不足,导致理想信念的动摇   苏联东欧剧变以后,社会主义运动步入低潮,给中国工人阶级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首先是政治信念上受到冲击。面对苏联东欧的剧变,人们的直接心理反应就是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产生疑虑:社会主义到底能不能战胜资本主义?如果能战胜资本主义,为什么表现的如此脆弱?一些人把“苏联模式”等同于社会主义,看不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展现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就会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其次,是理论上模糊。苏联东欧剧变的现实从感觉上粉碎了一些人关于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这一理念,加之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难性、复杂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理论上动摇。这又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政治意识的淡化。   (二)影响中国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发挥的国内因素   市场经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效应是双重的。它在促进适合社会化大生产,适合市场经济的新的价值观念产生的同时,它也造成人文理性的消解和价值观念的失衡。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容易使人们滋长拜金主义,引发唯利是图,导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市场经济行为的分散性、经济决策的分散化和利益差距的扩大化,势必冲击工人队伍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会不同程度地渗透到政治和文化领域,这一切必然会反映到工人阶级的精神生活中,给工人阶级的思想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1.产业工人的归属感减弱   城市职工的归属感减弱主要表现在对党、政府及工会的认同、满意和依恋程度上。 (1)产业工人与党组织的直接联系薄弱。例如,在改革之初,上海第十七棉纺厂有生产工人8371人,其中党员只有397人,占生产工人总数的4.7%;在全厂595个生产班组中,一个党员都没有的班组有307个,占班组的51.6%。[1]截至2007年6月,全国党员总数为7336.3万名。其中工人796万名,占10.8%。[2]2006年,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党组织的比例还不足30%。[3]党与产业工人之间关系的一定程度的疏远,不仅会造成党的力量在产业工人中间十分薄弱的后果,而且会削弱产业工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2)部分工人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下降。调查显示,2007年,城镇工人和农民工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表示满意的分别只有30.5%和32.7%。[4]关于私营企业工会组建率,2006年为53.3%(在调查企业中,有597个企业没有回答,3240个企业作答)。[5]访谈中职工也说:“我们衷心感激工会组织,我们只剩下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娘家’了。”[6]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对于党、政府和工会组织及其工作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归属感减弱的实际。就农民工而言,其城市归属感较强,大约50%的农村流动人口表示想定居在目前的居住地。[7]群体归属感较弱。有关调查显示,有59.2%的农民工认为自己“还是农村人”,认为自己“已经是城里人”的占15.6%,另外的21.8%“说不清楚”。[8]这表明农民工总体而言对城市居民群体的归属感不强,甚至是很弱。“组织归属感”也很薄弱,还缺乏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阶级性集体组织意识。如在对工会的认识上,据广东省的调查:60.3%的人知道自己有参加工会的权利。对于单位成立工会的原因,只有4%的农民工认同“职工强烈要求”。说明他们并不认为成立工会是自己的迫切需要,缺乏成立工会的自觉意识和内在动力。[9]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工作之余,往往和企业、组织没什么联系;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被推向社会上去的那一部分,更是游离于党组织的视野之外;随着工人流动性的增强,流动党员也大量增加,使“哪里有工人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越来越空洞化;经济行为主体的相对独立性、自主性的增强,也在一部分工人中造成了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多数工人阶级成员对企业的归属感、对企业党群组织的认同感出现减弱趋势,越来越多的职工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此外,由于一些企业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注意培养和维护职工群众主人翁精神,使不少产业工人认为自己就是靠打工吃饭,直接影响了工人对企业的归属感。   2.阶级意识模糊   当前,工人阶级阶级意识模糊的主要表现:(1)部分工人对自己的阶级特性提出质疑。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造成部分产业工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从农民工来看,非公有制单位是他们就业的主要去向。而非公有制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市场经济,不少私营企业主为了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野蛮方式实施管理等造成他们经济贫困。而党组织的不健全或低覆盖率,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是造成他们精神贫困的重要根源。从城市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来源首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其次是部分在岗职工。调查显示,2006年北京市国有企业七成以上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市平均线,其中三成以上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在全市平均线50%以下。被调查单位中,普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仅为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56%。[10]这样一些职工,虽然还有着一份工作,却仍已沦为困难、甚至特困职工。另外,普通工人的收入普遍较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月社会平均工资为1750.1元。普通工人(一线工人)月平均工资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84.6%、社会平均工资的66%。另外,有72.4%的普通工人月工资低于社会平均工资,24.5%的工人收入低于700元;有26.7%的工人5年内未增加过工资,63.2%的工人2年内没有增加工资。[11]部分在岗工人、下岗工人、失业工人、非公有制企业工人、农民工的恶劣生存环境,必然影响他们对工人阶级的认同。(2)工人阶级内部阶层的分化,使整个阶级的认同感降低。目前,工人阶级在阶层分化的情况下,内部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民工和城市正式职工之间的矛盾:农民工的大量涌入,使城市部分工人随时面临“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境地。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产业工人往往在思想意识里,把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排斥在本阶级之外,以为工人阶级就是产业工人,一些企业家和知识分子也没有在思想上正确认识自己的阶级属性,往往认为自己处于工人阶级之外。这种认识上的不统一,对工人阶级的认同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普通职工和企业经营者、政府管理者的矛盾:各级领导干部是政策法规的具体操作者,人民群众一遇不满情绪和,矛头就直指党政官员。在企业中,普通职工与法定代表人、经营者的劳资纠纷也层出不穷。少数公务员、经营管理者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又加强了这种矛盾。收入差距的拉大,也会引发不同阶层之间矛盾,进而影响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当前,矛盾的焦点在于经营管理者群体、公务员群体中的部分人,滥用手中的权力谋取过高收入及其他好处或者是利用职权搞权钱交易等腐败活动,引起广大职工群众深恶痛绝。这些矛盾如若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3)相当一部分工人政治理想淡化。调查显示:63.9%的职工把舒适安定的家庭生活、稳定的工作以及赚更多的钱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只有10.7%的职工把为社会作贡献作为自己的理想。信仰宗教的比例达到13.6%。[12]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旗帜和灵魂,作为我国工人阶级主体的产业工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否稳固,也直接决定着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是否占指导地位。(4)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与物的关系必然触及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虽然工人阶级整体上仍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的价值观,注重追求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力求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有机统一。但是在价值取向上,已从关注抽象的政治与精神取向,转为关注具体物质与经济实惠取向,相当一部分工人尤其是青年工人更倾向于世俗化、平民化,其弊端是出现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没落的思想倾向,对整体工人队伍中会产生无法预料的消极影响。(5)主人翁意识淡化。随着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下降,其主人翁意识也在弱化。2007年,全总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25.3%的职工认为,工人社会地位下降了。多数工人(69.5%)和农民工(67.3%)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表示不满意,这种现象在改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中表现更为突出。[13]   3.部分工人的积极性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某些不合理的政策、制度和体制所引发的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在实施中直接或间接地伤害了某些职工的利益和感情,对广大工人阶级的心态、信念、认同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负面影响,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1)在收入分配方面,由于政策的欠合理,企业管理者与劳动者在利益上的潜在差别和矛盾,不断地外在化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基尼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0.20上升到1999年的0.437,2002年的0.458,2003年的0.475,2004年的0.497,2008年也超过0.46。在全国约1亿低收入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工人阶级群众,这必然会使工人队伍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产生对改革的忧虑和误解。(2)某些经济政策过分地向投资者和经营者倾斜,加剧了劳动关系的不均衡,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1998年开始了纺织行业结构调整,2000年纺织行业实现了全行业的扭亏为盈,但是,在这巨大成绩的背后,那被分流下岗的116万纺织职工却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国企职工原有5000万人,根据政府的统计,从1998-2005年,裁员累加已近3000万,7年时间裁掉十分之六的人员。[14]3000多万下岗职工承担了巨大的改革成本。为鼓励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但其中对职工权益的保障不多。如: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就根本没有关于工人权利的条款。1988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只有人身健康、8小时工作制、不得招收童工和有关集体合同的条款。[15]而在同期的国有企业的立法中,对工人权利则有较多的规定。这导致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的工人地位低下,对工人阶级队伍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和影响。(3)企业承包制、股份制等改革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一部分社会资产向少数人手里集中。(4)造成农民工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制度、政策和机制起着基础性、关键性的主导作用。   4.整体文化技术素质低   目前,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整体素质相对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美国为例,早在1992年,其15-34岁年龄组居民的受教育年限已达到18.04年,远比我国目前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的11.48年高。另一方面,职工队伍中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较低,与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形成鲜明反差。调查显示,在全部企业工人中,没有技术等级的工人占74.1%,而德国早在1980年非技术人员的比重就已降到了21.5%。[16]我国工人阶级的这种文化科技素质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发展市场经济和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必然制约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发挥。   二、创新工会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性   面对新的形势,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必须充分认识做好工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探索发挥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一)贯彻“依靠”方针,是中国特色工运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发挥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根本保证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保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这是党的一项基本政治原则和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发挥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1.要从舆论导向上加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宣传力度   工人阶级的部分成员理想信念动摇,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媒体在舆论导向上出现了偏差,对工人阶级的正面宣传严重不足,过多地关注歌星、影星、“大腕”、“大款”的个人生活,造成了工人阶级心理上的不平衡。必须从中吸取教训,让工人阶级在媒体上唱主角。一要抓住重点,注意以典型形象鼓舞人。二要找准基点,加强对基层工人的关注。基层工人是工人阶级中最广泛的群体,工人阶级的基石,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感受他们的生活,触摸他们的情感,反映他们的愿望,能够在工人阶级中引起广泛的共鸣。恰到好处的宣传有利于增强工人阶级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三要化解难点,让困难职工真切的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四要寻求亮点,大力宣传引领时代精神的工人劳模,引导工人群众树立开拓进取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   2.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对一切所有制企业的领导,保持基层党组织与工人阶级的直接联系,从根本上保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只有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才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为此,一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奠定牢固的体制根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事关党和国家性质与前途命运、影响和决定当今中国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重大原则问题。公有制企业必须通过改革才能发展壮大,企业党组织必须团结工人群众全程参与企业改革。公有制企业的改制、关闭、破产等必须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在改革和市场竞争中,要促进、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使工人阶级始终处于“自觉”状态。二要着力解决对工人群众的感情冷漠、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权利受到漠视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使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针对职工群众存在的“职业上有危机感,分配上有不公感,生活上有贫困感,精神上有压抑感,心态上有失衡感,政治上有失落感”的实际,工会要着眼于保持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和社会权利。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这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的关键所在。只有解决了思想观念和感情问题,才能有效解决工人阶级当家做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突出维护职能,健全完善维权机制,是发挥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核心任务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根本原则,是中国特色工运理论的灵魂和精髓,是工会工作的第一要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的历史使命。利益是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核心,也是增强工人阶级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工人阶级劳动创造性的内在动力,“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1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就意味着,中国工会组织要始终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能,放在突出的位置,利用法律、政策和行政等多方面的手段,采取切实措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成为职工权益的表达者和代表者。要处理好“两个维护”的关系,在维护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组织职工参与基层单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的政治权益;通过协调劳动关系,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通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通过组织职工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和休养,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   当前,要以促进法律、制度与机制建设为重点,依法维护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有效保障工人阶级的各项权益。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现在要做的工作:一是加快完善劳动法规体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国家应尽快出台与《劳动法》相配套的《工资法》、《社会保险法》、《集体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各地也要加快地方性劳动立法,为维护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执法环境;三是定期开展劳动法和工会法的执法检查,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监督用人单位落实有关法律法规,支持工会组织依法维权。对打击报复工会干部的行为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四是加快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改革劳动争议调处机制,解决目前劳动争议处理环节多、周期长的问题。五是解决传统的维权方式不适应,维权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关键是建立健全平等协商机制。企业党组织应该成为平等协商机制中的政治核心。协商的重点,应放在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制度及职工工资、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六要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维权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叫响做实“农民工有困难、要维权找工会”。   (三)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工人阶级,是发挥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政治保证   工会担负着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的重任。因此,以提升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阶级觉悟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政治思想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增强工人阶级自身的阶级意识,使其永远保持旺盛的斗志,是发挥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关键。   1.进一步坚定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武装工人阶级,是工人阶级与时俱进、发挥其历史主动性的政治保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解放的一般条件、目的和途径的理论学说,是工人阶级解放的根本思想武器,工人阶级的解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武装。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代在前进,马克思主义也在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在现阶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最重要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工人阶级。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教育广大工人阶级,将他们的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他们能正确处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把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   2.以提升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为切入点,塑造新时期的价值观   这是发挥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关键。在工人阶级分化与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各种价值观相互冲撞、交锋以至此消彼长的局面下,工人阶级能否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取决于他们能否建立起体现工人阶级本质的先进价值观。塑造工人阶级新的价值观,必须强化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这是建构新价值观的精神支柱,是塑造工人阶级价值观的主观条件与基础。   3.要进一步坚定工人阶级改革和发展的信心   要通过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明确我国的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改革,是适应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改革,是与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相一致的。要正确看待改革中暂时存在的困难和矛盾,正确看待改革中利益关系调整所带来的摩擦和冲突,正确看待下岗失业问题,胸怀全局,不断进取,继续发扬工人阶级无私无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积极投身于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以充分体现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4.要进一步增强工人阶级团结奋斗的意识   坚持维护工人阶级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要原则。团结是工人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工人阶级成为一个坚强的领导阶级的标志。当前,工人阶级各阶层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比如利益差别日渐扩大;集体主义观念有所淡薄,小群体意识增强;科技人员、经营管理者的作用日益突出,而工人群众的“主体”意识日趋弱化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团结奋斗、集体主义的教育,明确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的认识,形成工人阶级各阶层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以“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出发点,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从政策措施上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四)提高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中国工会的重要职责,也是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发挥的基本条件   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必须在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中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现阶段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美好的理想要靠先进的阶级来实现。只有高素质的工人阶级,才能最终实现我们党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标。   1.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要完善运作机制,在学习的内容、方式、理念、组织上实现四大转变:一是在学习内容上要从单一的技能培训向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学习能力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输入转变;二是在学习方式上要从“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学习方式向“一专多能,一岗多证”的超前跨岗学知识学本领转变;三是在学习理念上,要改变一纸文凭定终身的旧观念,倡导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四是在学习组织上从整合工会职工教育资源的大局出发,构建工会职工大教育的新格局。同时,要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不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操作技能,不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2.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这是提高工人阶级素质的基本前提和制度保障。实践证明,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工人阶级素质的提高很难真正落到实处。(1)要强化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各级工会要协助督促企业行政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2)要建立科学的技能人才流动体制。各级工会要积极协助或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档案库,为技能型人才晋级、交流、使用提供便利,为企业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保障和服务。(3)通过“三项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4)进一步完善培养劳模、选树劳模、激励劳模的工作机制。工会要在提高劳模待遇,解决劳模实际困难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职工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是发挥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不断创新的事业,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工会做好团结动员、联系服务、协同参与的工作,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对提升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1.要坚持源头参与,超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落实职代会职权,关键是落实职工民主监督权。企业工会在实施改制的全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机制的功能作用,强化并保证职工代表大会和企务公开等民主的规范运行,确保职工的政治民主权利,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改制的民主规范、平衡有序。比如,在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公司制企业里,必须坚持职代会制度,但又要对它的职权进行调整:在董事会、监事会里必须有职工民主选举的代表,并以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高层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要通过组建工会、建立必要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以行使和体现职工群众的主人翁权利等。对严重侵害职工利益、集体上访等事件,应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工会报告,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2.要坚持企业改制的重大事项必须公开   要倡导和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推动企业在改制中履行公示、公开程序,并努力将其贯彻到企业改制的全过程中。要实行“阳光操作”,把有关企业改革的政策规定、操作程序、资产状况、改制方案、产权的变更、改制后的经营方向、对职工的安置、经济补偿发放的依据和发放情况等重大问题,向职工群众公开;改制企业涉及的解决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政策规定、具体办法和解决情况,必须如实向职工公开;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及交易情况,要按照有关规定,通过适当形式及时公开;向本企业管理层转让国有产权的,受让者名单、离任审计结果、资金来源及到位情况,必须向职工公开。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和监督权,维护好职工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要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企业改革发展中,要努力做到“两个兼顾”、“两个不能”。既要兼顾企业的实际问题,又要兼顾职工的具体利益。不能损害职工的合法经济利益,不能违反政策、让职工完全承担改革的成本。   4.工会要切实履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强化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要把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切实履行神圣职责,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健全工会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全面维护职工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要充分利用党和政府赋予工会的资源和手段,努力做好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工作,协助党委、政府解决职工生活保障、农民工维权、职工就业、技能培训等突出问题,为广大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亿万职工群众心坎上。 【责任编辑】金刚 【参考文献】   [1]於燕南.关于当前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状况调查报告汇编[R].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58.   [2]李亚杰,卫敏丽.十六大以来党员队伍不断改善党员已达7336.3万[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2007-10-08.   [3][5]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中国第七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报告[N].中华工商时报,2008-09-16.   [4][12]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一览表[Z].2008.   [6]天津市总工会,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专题研究组.困难职工群体——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2-04-01.   [7]李路路.向城市移民——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A].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8]朱考金.城市农民工的心态与观念——以南京市600例样本的频数分布为例[J].社会,2003,(9).   [9]徐小洪.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阶级意识问题研究[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1).   [10]编辑部.“两低一困”群体难享改革成果[J].北京观察,2007,(8).   [11]张海燕.全国政协常委:63.2%工人2年内没加过工资[EB/OL].人民网,2008-07-04.   [13][16]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课题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中的中国职工队伍——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总报告[J].工运研究,2008,(16-17).   [1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企职工下岗高峰期已过[EB/OL].新华网,2005-04-08.   [15]崔生祥,信卫平.若干经济政策对我国职工队伍的影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4).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82. 窗体底端 _1330242032.unknown _1330242033.unknown _1330242030.unknown _1330242031.unknown _1330242029.unknown _1330242028.unknown
/
本文档为【工人阶级历史主动性的制约因素与中国工会的历史使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