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

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

2010-03-07 3页 pdf 174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714

暂无简介

举报
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 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Arts。Inner Relations 唐孝祥 Tang Xiaoxiang 摘 要 建筑艺术具有书法之势 、音乐之韵、绘画之境、诗词之意 审美属 性 而且也 为不 同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活动中感发审美 情思 关键词 建筑 美学 艺 术共通性 建筑审美 一 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广泛的共通性不仅丰富了建筑艺术 的美学 内涵和 驰骋审美想像提供了多样化的条件和契机。 ABSTRACT T...
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
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Arts。Inner Relations 唐孝祥 Tang Xiaoxiang 摘 要 建筑艺术具有书法之势 、音乐之韵、绘画之境、诗词之意 审美属 性 而且也 为不 同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活动中感发审美 情思 关键词 建筑 美学 艺 术共通性 建筑审美 一 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广泛的共通性不仅丰富了建筑艺术 的美学 内涵和 驰骋审美想像提供了多样化的条件和契机。 ABSTRACT The art of architecture is provided with Shi like that of calligraphy, Yun like that of music, Jing like that of d rawing, Yi like that of poetry Architecture bears profoundinner relationswithmany other arts,which en riches aesthetic properties and contents ofarchitectu re,and p rovidesmanyand varied conditions fo r people to convey aesthetic emotion and to develop aesthetic imagination KEYW ORDS architecture aesthetics,arts。inne r relations,aesthetic app reciation ofarchitecture 中图分类号 Tu一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00—3959(2004)06—0037—03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广州,51 06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0CZX01 1】 建筑审 美是极 具综合 性的 文化现 象。从 审美 主体来 看 建筑 审美是一 个复杂 的心理 过程 ,是诸 多审美心 理因素综合参与 的过程 , 既有 如情感 、想像等 审美认识心 理 因素 .又 有如 审美需要 、审 美欲望等 审美价值心 理 因 素。从 审美客 体来看 ,建筑艺 术是一 门综合 性艺术 ,特别 是秉承 中国传统 文化精神 的 中 国传统 建筑 ,其营造 与构建始 终体现 出中国 传统文化重整体、重体悟的系统思维方式 注 重与其 他 门类艺 术之 间的交 叉、渗透 、相通 和综台 。 事 实上 ,艺 术 的综合 性是 中国传统 艺术 发展 的一个重 要规律 。在 中国美学史 上对此 已有大量的论述。历史 上把画说成 “无声诗”、 “不语诗”、“有形诗 ”,把诗说 成 “有声 画”、 “无形画”的理论可谓俯拾皆是”I。苏轼在 《书 库诘蓝 田烟 雨图》所言 :“昧摩诘之诗 ,诗 中 有画 ;观摩 诘之画 ,画 中有诗 ”[2],更是影 响 深广 的代 性观点 。金学智 先生还 以系统论 的观 点论折 了中国古 典艺术 的艺术综 合性规 律 ,并将 中国古典艺 术分 为四个不 同综合形 态的子系统I I。 建筑艺术 ,特 别是包 括近代 岭南 建筑在 内的中国传统 建筑 ,可谓一个 大型繁 复的 以 静态 为主 的综 合艺术 系统。其 中有作 为语言 艺术并诉诸观念的诗、词、联,也有作 为空 间 性静态艺术 并诉诸视觉的书法 、绘 画、雕刻、 工艺美术、园林,还有作为时间性动态艺术并 诉诸听觉或视觉的音乐、戏曲等。它们互 为表 里、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生发 ,给人 以 情感愉悦 和美的享 受。 正 因为如 此 探 讨和把 握好建 筑与其 他 门类艺术之 间的共通 性,对于建筑审美来说 , 其意义 是十分重 大的 。它不仅 有利于建 筑审 美态度的形成,有利于 审美超越 的实现 ,而且 也有利 于强化 建筑审美 感受 ,深 化建筑 审美 体验 。 i 势:建筑与书法艺术的共通性 书 法艺术是 中 国具有独 特传统 和悠久 历 史的精神 性艺术 。正 由于 书法艺 术的独特 性 和历史性,所以,首先通过关于书法艺术和建 筑艺术 的共通性 的分析 来揭示 中国传统 建筑 所秉承 的文化精神 和审美 特征就最 具价值 和 意义 。 书法艺术美对于建筑美 的点缀 、形容 、渗 透、生发.是人所共知、一致首肯 的事实。如 承德避暑 山庄 的烟 波致爽殿 ,四墙满缀 书法, 从长卷 短幅到 匾额对联 ,从一 字之作到 十余 字乃至数百字之作,形式各异 、品类繁 多,且 几乎清一色的 “御笔”题 书。它们和殿 内陈设 的各种 珍贵工艺 品交错 辉映 ,构成 了丰富多 彩 的室内艺术 空间 ,烘 托且 凸现 了皇 家建筑 的雍容华贵和庄严 典雅。又如苏州 园林 ,“在 沧浪亭,潭西石上刻有俞樾的篆书 ‘流玉’二 字,其婉润流动、诘屈悠久的线条美 引起了 人们关于潭中水流如碧玉的感受。” 而留园的 石林小院 ,明代 书画家陈洪缓书联 :“曲径每 过三益友 .小庭长 对四时花”,在叙 述庭院景 观的同时,使人联想岁寒三友 的花木比德 、四 6/2004 NEW ARCHITECTURE 3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时季相 的时 空交感 ,而且他 那篆隶行 草兼容 的书法艺术,更利于人们感发 审美情思 驰骋 审美想 像。 园林 中的诗 碑亭和 书条石 更是一 道别致 的景观 。苏州 的留园就 有书条 石三百 多方 ,称 为 “留园法贴”,其中有虞世南 、褚 遂 良、李邕、颜真卿、杨凝式 、苏轼 、米芾等 书法家 的名迹。 此外 ,在 中国传统建筑 的其他类型 中,如 陵墓、寺庙 、民居,亦有书法艺术的重要地位。 从书体风格来说,篆书有婉通诘屈之美 ,隶书 有蚕头燕尾之美,草书有龙蛇飞动之美 ,楷书 有端匀严静之美,行书有活泼流畅之美。它们 与建筑 艺术相结 合 ,更 深化 了建筑的 审美意 境 ,丰 富了建筑的文 化内涵。 建 筑艺术 与书法 艺术之 间 的共通,陛不仅 仅在于 书法艺术 有助于 人们在 建筑审 美活动 中拓展审美视野,驰骋审美想像 ,深化审美体 验,推进审美超越,更在于二者之精神相通, 即对 “势”的审美追求,对 中国文 化之道的审 美追求 ,对 生命活力 的崇尚。 “势”作为书法美学的理论范畴,显示出 书法艺术的动态空 间美,如欧阳询所云 :“由 一 笔而至全字,彼此顾 盼,不失位置。 由一字 至全篇,其气势能管束到底也。” 这种动态空 间美是抽象 的,又是重力突现之美。一 方面, 书法作为一种字形,从一点一横到一个个字 都既超然象外,又得其环中。另一方面 ,书法 艺术 的重 力重势 又表现在 横 、竖 等的起 笔与 收笔时重力突现 的艺术效果。如卫夫人 《笔阵 图》所云 :“横,如千里阵云 。 点,如高 峰坠石。”_5将 横与点 比作阵云与坠石 ,要求得 阵云与 坠石之势 ,从而 显示 出中国文 化之道 那气化流行、生生不息 的本质精神。正如美学 家宗白华说:“‘美’就是势,是力 ,就是虎虎 有生气的节奏。”【eI 书法艺术是线的艺术 讲究章法 、结 构 本质上具 有与 建筑的共通 性 ,与建筑艺 术有 深层次 特 陛的契合 。首先 ,书法艺术中字体结 构中点 画、各组 合部分 以及章 法 ,都讲 究匀 称、映带、层次、呼应等等,虚实相生,“计 白当黑” 。建筑艺术在整体上讲究对称’陛、匀 称性,显示出空间美艺术 的共 同法则。如寺庙 建筑,总有正殿和左右配殿 。难怪亲 自华先生 说 :“一 笔而具八法 ,形成一宇 ,一字就像一 座建筑 有栋梁椽柱,有 问架结构 。” 两者都 讲究和遵循如均衡 、比例、对称、和谐 、层次、 节奏等形式美法则。古人云:晋人尚韵,唐人 尚法,宋人尚意 ,明人 尚态 。人们还从字形的 结构和布白里归纳出书法艺术的不同时代风 格。建筑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 同时代的建 筑反映 出不 同的时代精 神和相异 的审美趣 味。 书法艺术在 字体 结构 上与建 筑艺术 的相 38 NEW ARCHITECTURE 6/2004 通性 ,还表现在主附关系的处理上 。书法艺术 中讲求 “一笔 主其势 ,讲求 附丽 ,即在字 体结构中处理好主 附关系 既有 “正势端凝 ”, 又要 “旁势有态 ”。这与建筑群体 的组合原则 和建筑 空间 的组 合要 求是一致相 通的 。如中 国古代城 市所惯 用的 中轴对称 布局法 ;又如 北京故宫建筑群 ,其三角楼对于三大殿来 说, 虽然 是作为辅助 的装饰 性建筑 ,但是 为了突 出故宫主体建筑的威严 、壮丽 、华美 ,角楼仍 以丰富的层次显示出同样威严 、; 丽 、华美的 风格 ,从 而使故 宫主体被 映衬得 更加端庄 和 富丽堂皇 。 总之 ,书法艺术所驾驭的线条 乃是表现 一 种势、力和节奏 。书法家在艺术形式上的追 求,就是审势 、取势 而避免失势。对 审势 、 取势 的追 求从 更高层面 显示 出书法艺术 与建 筑艺术在 审美追求 的相 通,陛。 二 韵:建筑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 建筑 主要属 于空 间艺术 ,音乐 则属于 时 间艺术,二者之 间区别 明显。这在西方美学和 艺术史上 有很 多的论述 。比如德 国古典 美学 家黑格尔,他肯定 了音乐与建筑的类似 ,但更 强调二者的差别 。“建筑就静止 的并列 关系和 占空 间的外在形 状来掌 握或运用 有重量 有体 积的感 性材料 ,而音乐 则运用脱 离空 间物质 的声响及 其音质 的差异 和只 占时间的流 转运 动作材料 。所 以这两种艺 术作 品属于两种 完 全不同 的精神领域 建筑 用持久 的象征形 式 来建立 它的巨大 的结构 ,以供外 在器官 的观 照 ,而迅 速消逝 的声音世 界却通过 耳朵直 接 渗透到心 灵的深处,引起灵魂 的同情共 鸣。”【 ] 然而 ,将建筑与音乐相联作比 ,完全成为 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 。在西方 ,文学家歌德 、 哲学家谢林 、音 乐大师贝 多芬等人 ,都将建筑 比作 “凝固的音 乐”。中国建筑又何 尝不是具 有浓郁 的音 乐美感 。北京 天坛祈 年殿的藻 井 天花,河北正定 隆兴寺摩尼殿的如意斗拱 ,显 示出建 筑构图 上的连 续 的节奏感 和韵律 美 ; 西安大雁 塔的层层 叠叠 ,广东开 平风采 堂的 立面构 图 展示 了建筑 的渐变 的节奏和韵 律 美:北京故宫建筑群 的三重空 间组合 ,起伏跌 宕、层层 推进,给人一种一波三折 、一唱三叹 的感受,传 达出起伏 的节奏和韵律美 ;苏卅l园 林的 “体宜园借 ,徽州民居的 白墙黑 瓦,表 现的是一 种错落 有致 的节奏感和 韵律美 。或 连续 、或渐变、或起伏 、或交错 ,中国建筑无 论宫殿、陵墓、寺庙 ,还 是园林 、民居 ,注重 的并非单体的高大,而是群体的宏伟;追求的 不是纯 空间的凝 固的音 乐 ,而 是在时 间中展 开 在时间 的流动 中呈现自我的 旨趣和 品格 。 其理 陛秩序与逻辑或明或暗,却都气韵生动, 韵律和谐 。 建筑 与音乐 艺术 的共通,胜 ,最根 本 的在 于建筑所 具有 的音 乐般 的韵 律和 节奏感 。一 言以蔽之,“韵 ”。“因为建筑艺术是把人们 置 于时间 的推移序列 过程 中去领略 多变而流 动 的造型 人们通过 空间 的时间化来 认识建 筑 的审美特 征 ,似乎 可 以感 受到 时间序列 的和 谐与韵律。”[sI美国的建筑评论家哈姆林曾说 : “ 一 个建筑物 的大部分效果 ,就依靠 这些 韵律 关系的协调’眭、简法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 建筑艺术 是以其独特 的艺 术语言 ,如建筑 的 立面造型 、平面布 局、 内外 部空 间结构 的处 理、门窗柱子 的式样与安排等 ,来表现自己的 节奏和韵律的。因此 ,建筑 空间之 “韵”,大 体上可分 为建筑外 部空 间之韵和 内部空 间之 韵。就前 者而言 ,黑格 尔曾以古希 腊的 多立 克、爱奥 尼克和科 林斯三 种柱式 的美为例 说 明,由于台基 、柱身和檐部的体积、长短以及 间距 的比例不 同,便会形威庄重、秀美和富丽 等性格 区别。我 国著名建筑 学家梁 思成 曾说 过 ,几乎所有 的建筑物 ,无论在水平方向或者 在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梁思成 先生曾形 象生动地 比喻说 ,一柱一 窗的连续 重复,好像 2/4拍子 的乐 曲,而一柱二窗的连 续重 复排列 ,就好 比3/4拍子的 “蓬恰恰,蓬 恰恰 ”的华尔兹 圆舞 曲了。据说这位建筑大师 还就 北京天宁寺辽代砖塔 的立面谱出过乐章。 如果说 ,空 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的组合创 造 是建筑 的灵魂 ,那么 ,空间组合所蕴含 的 节奏和韵律 往往成 为激发人 们建筑 审美情思 的最主 要因素所 在。 王振复 先生 曾论述道 : “优秀的建筑 ,由于成 功地处理了建筑个体 的 各部分之 间,个体与个体 、个体与群体、群体 与群体 以及个体 、群体 同周围环境 之间 的比 例尺度,像一部成熟 的乐 曲,既千变万化、波 澜起伏 ,又浑然一体 、主题鲜 明。这里有主旋 律 与副旋律 、高潮与铺垫、独奏与合奏、领 唱 与和 声。既有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进行曲,又 有缠绵悱 侧、情切 切的恋歌 和清晰愉 快 的田 园小 唱。” 建筑 的节奏 和韵律 还表现 为建筑 内部 空 间之韵。 一座建筑 的内音B由许 多室内空 间组 合而成,空间的形状 、大小 、明暗、开合等变 化万千而又整体和谐 。人们在建筑审美时 ,从 一 个空 间到 另一个空间 ,步移景异。一 方面保 留着对前一 个空 间的记忆 ,另一方 面又怀 着 对下一个 空间的期 待 ,从 而充分显 露出建 筑 艺术的空间理性 的时间化特征。也就是说,人 们只有置 身于空 间序列 的时间流 变中 ,才 能 真正感受和体悟建筑艺术之神 、之韵。如中国 古代的院落式 民居 ,其空 间序列清晰有致 ,有 前序、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真所谓 “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院深深 深几许”,意蕴丰 富,韵味无穷 。 三 境:建筑与绘画艺术的共通性 中国古代 建筑与 乐理相 联 ,也 与画理 相 通 ,尤其传统园林更是 如此 。中国画的传统以 线造型 ,以形写神 ,注 重白描 、散点透视 、虚 实相 映,以有 限之景 寓无限之情 ,追 求的是 “象外之象 ”,追求的是气韵生动 的 “境 ”。 中 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手法讲究虚实 、透漏 、因借 和景移 ,园林建筑的布局安排疏密有致 、虚虚 实实,颇有章 法。以有限 的建筑 园林空间表现 无限 的人生情趣 ,寄托 中国文化 的宇宙意 识 和生命精神,颇近于画理。“可以说,古代艺 术理论中的 ‘境’,或者 ‘境界’所具有的内 涵 ,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 ,较之在奠他艺术门 类 中要更 为清晰,从而也更易把 握。”⋯ ]梁思 成先生更是言 简意赅:“中国园林就 是一幅幅 立体 的中国 山水画 ,这 就是 中国园林最 基本 的特点。”_J 0l 中国园林 与绘画艺 术 的共通性 首先表 现 在审 美理想上 。中国造 园艺术始 终坚持 的审 美理想是人与自然 的契合 ,主张师法 自然 ,以 人为本 ,以自然 为高 。中国传统画论追求 “外 师造化”、“中得心源”。从历史 上看,从唐代 开始 ,园林美学 思想 的发展 与绘 画艺术 等就 紧密相联。宋、元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发展的 重要时期。宋、元园林创造所追求 的是寄情 山 水、返朴归真 的审美和人生理想 ,并在艺术创 造上向 “写意 ”方向发展。这与当时绘画艺术 的高度繁 荣和 “写意 ”思 潮是一致 的。 其 次 ,以建筑为 主体 的中国 园林艺术 与 绘画艺 术的共通 ,畦还表现 在艺术 创造和 处理 手法上。造园艺 术的空间意蕴 、山石与花木的 艺术处理 ,使内外 相分相联 、相隔相通 ,于小 中见大 、大中观小,使虚实相生、 明暗相 因、 开台互承 、藏露互资,突破有限 ,创造意境 。 其主要方法有分景 、隔景和借景。然而 ,由于 空间面积的限制,园林 中的山水之景 ,往往采 用绘画艺术的 “写意 ”手法 ,以筒胜繁 ,以少 总多 ,以神 驭形,开拓 出 “虽 由人作 ,宛 自天 开”之境。中国园林 美学 的发展历史表 明,造 园家 往往具有很 好的绘 画修养 ,从而能 使园 林创作臻于 “如画”的妙境。上海豫园现存的 大假山颇具画意,堪称精品,便出自画技超群 的 自号 “臣石 生”的明代画家张南阳之手笔 。 不仅 如此 .还有 很多 园主人既 工画又亲 自参 加园林的设计建造,从而必然将画意融进园 林的造型中去。这也是产 生 “如 画”园林的一 个重 要原因。 此 外 ,建筑与绘 画艺术 的共通 性还体 现 在人们进行建筑审美欣赏时应借鉴绘画艺术 审美规律和审美经验来丰富自己的审美想像, 深化自己的审美体验 ,从而扩充审美感受 ,实 现审美超越。如借鉴 中国山水画论的 “三远 ” 法体会 和领悟 中国传 统建 筑的艺术 魅力 。宫 殿建筑 至尊高大 、富丽堂 皇 ,创设 的是一 种 “高远”之境 ;园林建筑 曲径通幽、小中见大, 体现的是一种 “深远 ”之境 ;民居建筑 ,随形 就势、困地制宜,追求的是一种 “平远”之境。 四 意:建筑与诗词艺术的共通性 意境 是 中国美学 的独特 范畴 ,是 中国各 类艺术 一致的美学 追求 ,虽然各类 艺术意境 构成方式 和表现手 段不 同。近代 美学家王 国 维 明确提 出诗词优 劣的 判别标准 在于意 境的 有无与高低 。诗词如此 ,建筑亦然。无论诗词 意境还 是建筑意境 ,它们 都蕴含 着苍茫 的宇 宙感、厚重的历史感和深情的人生感。用叶朗 先生的话来说 ,意 境 “就是超越具体 的、有 限的物象、事件 、场景 ,进入无限的时问和空 间,即所谓 ‘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 整个人生、历史 、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 和领悟 。”㈦ 在建 筑审 美活动 中,审美 主体 面对建 筑 之 “象”,由审美感受的获得而进八对 “建筑 意”的领悟 和体会 ,即建筑审美体验阶段。在 这个阶段,审美主体凭借目睹的建筑符号、建 筑语汇 及其身心 感受 ,发 挥 自己的想像和 联 想,以体悟 “建筑意” ——那隽永如诗 的 “象 外 之象”,不免发 出 “此中有真意 ,欲辩 已忘 言” 的感 慨。 建筑 与诗词 艺术对 意境 的共 同追求是 形 成二者共通’畦的根本,古往今来 《三都赋》、 《二京赋 》、《滕 王阁序 》、《醉翁亭记 》、《岳阳 楼记》等名篇佳作 ,对于扩大建筑知名度、传 递建筑背景信息 ,揭示建筑意境 内涵 ,提升建 筑审美 价值都是不 可否认 和低估 的。诗词 艺 术被引入建筑 ,其 主要作用在于点染 、生发 、 颂扬和美化 建筑之 “意 ”。 诗词 点化 和深化建 筑意境 的作 用首先 表 现在 以诗 词美文 来拓宽和 烘托建 筑意境 。如 杭州西 湖西泠 印社 的 四照阁。 阁内柱上 的诗 文对联云 :“面 面有 情 ,环水抱 山山抱 水;心 心相印 ,因人 传地地传人。”诗情 画意 ,平添 此处景 观之美 ,使四照 阁的旷远 之景融八 柔 美之情 。静态 之景与动 态之情相 结合 ,即景 即情、亦动亦 静,生成景观 “意境”,进 一步 丰富 了四照阁 的审美属性 ,提升 了四照 阁的 审美价 值。 用诗词等文学艺术来丰富、点化、拓展建 筑之 “意”,最常见的表现是以诗词赋文中的 字句为建筑空间题 名、题对 、题联。如颐和园 后山谐趣 园的涵远堂的一副对联 :“西岭烟霞 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从题名到题对诗 情浓、画意深 ,缫缫缈缈 ,无垠无边,拓展 了 广 阔的 审美时空。又 如苏州 沧浪亭 的著名亭 联 :“清风 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这 副对联 ,上联写清风 明月的虚物景象,下联 写 近 水远 山的实物景 象 ,把沧 浪亭 的建筑意 象 与环境 的山水 、风月意象融合在一起,既浓郁 了沧浪 亭的诗的境 界 ,也 深化了沧 浪亭 的文 化积淀 。”⋯ 再如 番禺余 荫 山房 之主 题对联 “馀地三弓红雨足 ,荫生一角绿云深” ,道出 了构园者 即使在 “三 弓”之地 ,也力图构思出 深远无穷 的意境。建筑命名如 “临池 别馆 ” 、 “深柳堂 ” 、“南熏亭”等都极具诗意。 园林 建筑较 之于其他 建筑 类型 ,与诗词 等 其他 门类艺术之 间的共通 性最 为突出 ,一 个重要 的原因是 ,园林建筑 更主要 的是一个 重 “虚”的精神空间 ,是愉悦性情、抒发情怀 之所 ;而 民居建筑 、宫殿建筑等其他类建筑更 主要的是一个重 “实”的行为空问,具有更为 明确的功能实用性。 “在园林里 ,特别是在 名 园里 ,可说 处处蕴蓄 着诗意 ,时时 荡漾着诗 情 ,亭亭体现着诗心 ,是地道的 ‘诗世界 ’。”[3] 比较而言 ,园林建筑的审美属性更为广 泛,更 为丰 富。因此 ,它也成为建筑美学研究的主要 建筑类型 。口 参考文献 【1]钱钟书 中国诗 与中国画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北京大学哲学 系美学教研室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 ( )北京 中华书局,1981 [3]金学智 中国园林美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0 『4】宗白华 艺境 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1987 『5】北京大学哲学 系美学教研室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 (上册 )北京 :中华书局,1 980 【6】宗白华 美学散步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81 【7]黑格尔 美学 (第三卷,上册 )朱光潜译 北京 :商 务印书馆,1984 『8]欧阳友权 艺术 美学 长 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 f9J哈姆林 T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邹德掖译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 社,1 982 [10】王振复 建筑美学 台北 :台湾地景企业股份有 限公 司 ,1993 【11]刘天华 画境文心 北京 :三联书店,1 994 【1 2】叶朗 胸 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 台肥 :安 徽教育 出版社 ,1 998 『13】侯幼彬 中国建筑美学 啥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 版社 ,1 997 收稿日期 2004 10 6/2004 NEW ARCHITECTURE 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本文档为【论建筑审美与艺术的共通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