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生命的终极关爱-临终关顾系列 (1)

生命的终极关爱-临终关顾系列 (1)

2014-02-27 3页 pdf 481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7853

暂无简介

举报
生命的终极关爱-临终关顾系列 (1) 依怙主 夏札(戚操)生紀多傑法王親筆書函認證 漢地演密教者‧福德法幢劉銳之金剛上師之法嗣傳承人 移喜泰賢金剛上師 啤嗎哈尊阿闍黎 生命的終極關愛 臨終關顧系列 (1) 前言 如何面對「死亡」,以至如何協助自己在 走到人生最後一刻的時候,得到最佳的終極關 愛,既令自己充滿信心及尊嚴地進入生命的另 一階段,亦令至親及朋友可以在傷痛中釋懷, 這是一門極大的學問,亦是現今我倆最欲為無 盡有情眾生貢獻的心願。 為了實踐此等理念,我倆在10年前 (1998 年1月),於香港成立「敦珠佛學會」;在3年 前 (2006年1月...
生命的终极关爱-临终关顾系列 (1)
依怙主 夏札(戚操)生紀多傑法王親筆書函認證 漢地演密教者‧福德法幢劉銳之金剛上師之法嗣傳承人 移喜泰賢金剛上師 啤嗎哈尊阿闍黎 生命的終極關愛 臨終關顧系列 (1) 前言 如何面對「死亡」,以至如何協助自己在 走到人生最後一刻的時候,得到最佳的終極關 愛,既令自己充滿信心及尊嚴地進入生命的另 一階段,亦令至親及朋友可以在傷痛中釋懷, 這是一門極大的學問,亦是現今我倆最欲為無 盡有情眾生貢獻的心願。 為了實踐此等理念,我倆在10年前 (1998 年1月),於香港成立「敦珠佛學會」;在3年 前 (2006年1月) 出版「蓮花海」雙月刊;在1 年前 (2008年6月),委派四名具學士或碩士學 歷,甚至是執業西醫的弟子,前往進修由香港 中文大學舉辦的「紓緩關顧學士後文憑」課程 (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nd-of-Life Care)。 由於這四名弟子的「菩提心」及「尊師重 道」的品格,現在他們都順利畢業了,並且願 意在未來的日子裏,將這些寶貴的知識與每一 位有興趣的眾生一同分享。謹在此向這些弟子 致謝。 「 紓 緩 關 顧 學 士 後 文 憑 」 課 程 (Postgraduate Diploma in End-of-Life Care) 是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所開設的首個「紓緩關顧 學士後文憑」課程,亦是香港各大學醫學院中 首個如此全面教授紓緩關顧的研究院課程。 此課程的主要授課對象是醫護人員,但由 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認為這些服務是一種全 人的綜合關懷服務,而服務對象主要是末期的 病人,以及一些長期病患者,為了推廣這種服 務,所以這個課程亦接受非醫護人員申請,例 如社工等,不過亦需要有認可大學資格才可以 申請。 「全人」的意思是包括了病人的「身、心、 社、靈」各方面的關懷服務。由於服務的層面 非常廣泛,因此需要由不同的專業人士,例如 醫生、謢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心 理治療師、營養師、社工、義工等組成一個團 隊,以協助病患者。 亦由於此課程涵蓋面較廣,因此這個課程是 由不同的、有豐富經驗的專科醫護人員及專業 人士教授的。課程主要分為五個部分: 1. 臨終關顧的原理及透視 2. 臨終關顧的病徵控制及醫療 3. 心理及靈性方面的臨終關顧 4. 臨終關顧的原理與兩難問題 5. 臨終關顧的服務模式與將來路向 除了上堂以外,此課程亦提供三次實習 機會,學生需要到醫院實習,並要提交三個個 案的實習報告。這四名剛畢業的弟子,將會 陸續在「蓮花海」內介紹有關的知識,希望 能夠普利一切有情。以下是第一篇的文章介 紹。…………………願善妙增長 43 蓮花海第24期 [ 按此到目錄 ] • 如何協助臨終病者 • 「舒緩治療」之「身、心、社、靈」 如何協助臨終病者 持成丹增 (作者之學歷為香港浸會學院物理學文憑、美國 新墨西哥理工學院理學碩士(地球物理)、英國 皇家數學學院文憑、及香港中文大學紓緩關顧 學士後文憑。多年來均從事有關醫療設備之業 務,曾任職跨國醫療設備公司亞太區總經理, 現在中、港兩地經營醫療設備業務。) 「死亡」是每個有情眾生必會面對的大事。 當生命終結時,眾生對「病苦所引起的痛楚 不適、與熟悉的人和事永遠訣別、不可知的未 來、焦慮與恐懼之情」等問題的交纏,不言而 喻。眾生個人對生命價值及靈性上的信念,此 時此際對其心理起著重要的影響。世上每個有 教理系統作基礎的宗教,均會對人死後的去向 作靈性的探討。因此「死亡」是每個宗教必須 觸及的課題,但共通點都是祈願亡者在臨終時 安詳而逝。 佛教對「死亡」方方面面所著的筆墨比其他宗 教多出很多。佛教認為「死亡」只是一期生命 存在的終結。在獲得解脫前,有情會不斷地在 生死間輪迴。當一期生命告終,亡者在臨終一 刻時的心理狀態,將會影響到下一期投生的界 別。例如亡者懷著怨憤或痛苦離逝,投生惡道 的機會便會增加。因此佛教比其他宗教更為重 視「死亡」,特別是臨終一刻,其來有自,並 非一般的單純良好願望,讓亡者平安地逝世而 已。 佛教不獨認為亡者臨終時不應懷有負面的心 態,對修行者而言,且要萬緣放下,對人與事 不再執持。而身邊的眷屬亦應知所配合,不要 觸動亡者不捨的情緒,以免影響一心往生淨土 的「定念」。 「藏傳佛教」不共的「中陰救度法」,對「死 亡」前後,有極細緻詳盡的開示。若行者有正 式法系傳承的「上師」指導,如法修行,可望 藉此關鍵時刻,得以解脫或往生至較佳的生命 形態。 自「藏傳佛教」傳至西方社會後,《西藏度亡 經》譯成多國文字,引起各界廣泛注意。在心 理學、醫學等範疇,更引起廣泛的興趣來加以 探討。此千載古籍,竟有如此豐富的、及與「 死亡學」有關的素材。而西方在工業革命後, 科技突飛猛進,物質文明一日千里。醫藥方 面,近數十年發展了大量醫療手段,對治以往 束手的疾病。一直以來,醫護人員的訓練和心 態,都只聚焦於治癒疾病。畢竟不治之症比比 皆是, 「死亡」仍然是難以避免。病人從藥石 無靈到離世的一段時間,除了病徵的控制外, 情緒上的煎熬,大都沒有得到適切的照顧。病 者心靈的痛楚,不下於肉體所承受的痛苦。這 方面的缺乏,直至近三四十年才為醫學界所重 視,將「身、心」整體的舒緩服務,納入醫療 系統內。 二 十 世 紀 中 葉 , 英 人 桑 德 絲 女 士 ( C e i l y Saunders),在接受護士訓練後,因背患無法 繼續護士工作。但她熱心照顧病人,繼而受訓 成為社工,延續她喜愛的工作。她有感於當時 醫療界對癌症患者的疼痛束手,激發起桑德絲 女士極欲照顧癌病患者的熱誠,積極地投入這 方面的工作。 她知道需要成為醫師,始能更有 效的幫助癌病患者,終在三十多歲時取得醫生 資格。 桑德絲女士廣為宣傳她的理念,並陸續地豐富 了整體的服務內涵。在一九六七年於倫敦開創 世上首間「舒緩治療」單位 – 聖基思多福寧養 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 此寧養院除了服務病人,並且成為培訓「舒緩 治療」醫護人員、宣傳推廣理念的場所。她的 人道醫療精神,得到很多地方同業的認同和學 習,而桑德絲女士亦被目為舒緩醫療的奠基 者。 「舒緩治療」的理念,一言以蔽之,是在病患 者離世前的一段時光,給與各方面的適切照顧 以提高其「生活質素」。而遵行的原則為不因 病人受苦而加速其「死亡」,亦不以醫療手段 拖延「死亡」,視「死亡」為生命自然規律其 中的一節。 「舒緩治療」創始時主要服務癌病患者。癌病 首先令人想到疼痛,但還有種種其他病徵,給 病人帶來不適。除癌症外,因其他病症如器官 衰竭等瀕死病人,身體上的苦受亦不下於癌症 病人,「舒緩治療」創始時雖以癌症病人為服 務對象,但漸漸亦有惠及其他瀕死的病人。 「舒緩治療」之「身、心、 社、靈」 「舒緩治療」的內涵極為全面,現在逐一簡介 其服務範圍,讓讀者了解詳盡的資訊,對自己 44 蓮花海第24期 [ 按此到目錄 ] 以至身邊的親友都有所裨益。「舒緩治療」的 首要任務是「舒解身的痛楚」。 身體不適既為病患的普遍現象,因此解除或減 輕病徵所引起之痛苦,成為提高病人生活質素 的首要條件。近代醫療科技的快速發展,提供 了不少有效的手段,減輕病人在肉體上的苦 受。不少病人害怕「死亡」, 是害怕「死亡」 過程中所帶來的痛楚。因此有效地控制身體上 之不適, 已經可以令病人減輕對「死亡」的恐 懼。當用醫療手段介入時,則須考量其結果是 否會整體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而並非處理 了一樣問題,但治療帶來病人的不適却反而增 加,這是醫護人員需要衡量的。 身體的痛苦不適,故然影嚮病人心理,但面臨 「死亡」的威脅,未知最後日子何時來臨,患 得患失的徬徨焦慮,內心的壓力亦是一種煎 熬。 因此舒緩病人的情緒,重要性不下於舒緩 身體的痛楚。所以「舒緩治療」的第二項任務 是「舒緩心的痛苦」。 心理層面照顧是多方面的,如聆聽病人訴說, 讓其抒發情緒。給與心理的輔導以減輕其不安 的情緒。這些工作,經常與病人接觸的醫護、 或神職人員、社工、義工、家人都可參與其 中。假如情況嚴重,則需要專業的臨牀心理學 家參與。如需要藥物治療,便要精神科醫生診 斷處方,以控制病徵。 除了對「死亡」的恐懼外,生活上的實際事 物,在經濟上、日常生活照顧上等問題,亦會 構成病人的內心壓力。例如病人覺得自己成為 家人的負累。這些問題需要給病人解決,才能 全面地減輕他們的苦受。因此需要運用社會各 方面的資源。所以「舒緩治療」的第三項任務 是「運用社會的力量」。 例如協助病人維持一些自理的能力,能自主控 制一些事情,過着接近正常的生活,不需事事 倚賴別人,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的工作在 這方面起着重要的貢獻。情況許可時,鼓勵病 者參與康樂活動。凡此種種,對病人的心理有 積極作用。 除了病人外,其眷屬在長期照顧病人中所面對 的壓力,亦不容忽視。在病人逝世後,其眷屬 如出現過度的哀傷情緒,或經過一段較長的時 間後,哀傷之情仍揮之不去,醫護團隊都會跟 進提出協助。 即使得宜地提供了上述種種服務,畢竟對「死 亡」的恐懼,並非解決了一些世俗的事務,病 人便能安然而逝。對於形而上的靈性層面,死 後是否存有出處等焦慮,便須提供病人精神方 面的關顧。所以「舒緩治療」的第四項任務是 「關顧靈性的需求」。 對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士而言,精神靈性上的 處理,譬如加強其對宗教的信念,在過去的歲 月中,如有違反教義的行為,需按其宗教的方 法清除心中的罪疚感。在佛教而言,可以懺悔 罪障以求減輕內心的重擔,並在餘下的時間, 盡量積聚善因功德,之後萬緣放下,堅信死後 定能往生發願前往的地方,法友們則盡量相伴 助念,以鞏固其修行和信心,都是一些十分實 際的協助。 一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士,可能認為「人死如 燈滅」,宗教信仰是不值一哂的。或是對宗教 沒有認識,不知何所選擇。但當面臨即將離開 人世,永遠湮滅,精神上無所憑藉時,亦難免 徬徨失措。 但精神層面的援助,並非唯一只有宗教的層面 可以協助,例如幫助病人了却未完的心願,或 者化解病者與親人間的嫌隙,消融怨恨,肯定 其一生的貢獻和價值等等。務使病人能無憾而 逝,這些都是在精神層面的關顧。神職人員、 社工、宗教團體義工、家人等,在這方面都能 給與病人幫助。 從上述可知,提供「舒緩治療」給臨終病人及 其眷屬,並非單純全由醫生和護士擔任,而是 需要整個團隊參與服務。這種服務全面地造福 了臨終病人以至他們的家屬,稱為「身、心、 社、靈」的「舒緩治療」,是一種「生命的終 極關愛」。 但認識其理念及服務範疇的人士可能不多,也 許亦因不了解而對其有負面的理解。如對這種 服務有較多的認識,當自己或家人面臨人生最 後階段,也有足夠資訊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而作為佛法行者,若果能夠得到這些服務的協 助,在修持方面又早為往生作好預備,於生命 將盡前讓身心得到較佳的照顧安頓,無疑是往 生時「心力專注」的「增上緣」。 …(待續) 靈性 社交 生理 心理 情緒 45 蓮花海第24期 [ 按此到目錄 ]
/
本文档为【生命的终极关爱-临终关顾系列 (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