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玉门关与玉门县_陈梦家

玉门关与玉门县_陈梦家

2014-02-06 9页 pdf 611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3009

暂无简介

举报
玉门关与玉门县_陈梦家 玉 阴 关 与 玉 阴 县 陈 梦 家 一 、 玉阴关段置的封简与地点 西汉以来 , 河西称为玉阴与玉P弓关的豹 有四个地点 : 一 、 汉玉阴都尉和玉阴关 玉 四都尉晃敦煌汉商 , 《汉书 · 地理志》敦煌郡 龙勒县有 “阳关 、 玉 阴关 , 皆都尉治 ” , 正西 关外有 白龙堆 。 《大宛传》正义引《括地志》云 “沙州龙勒山在县南百六十五里 , 玉 阴关 在 县西北百一十八里 ” , 《旧唐书 , 地理志》同 。 敦煌石室所出 《沙州 地志》 (伦敦 5 7 8 8) 和 《寿昌县地境》井稍玉阴关在寿昌 “县北一...
玉门关与玉门县_陈梦家
玉 阴 关 与 玉 阴 县 陈 梦 家 一 、 玉阴关段置的封简与地点 西汉以来 , 河西称为玉阴与玉P弓关的豹 有四个地点 : 一 、 汉玉阴都尉和玉阴关 玉 四都尉晃敦煌汉商 , 《汉书 · 地理志》敦煌郡 龙勒县有 “阳关 、 玉 阴关 , 皆都尉治 ” , 正西 关外有 白龙堆 。 《大宛传》正义引《括地志》云 “沙州龙勒山在县南百六十五里 , 玉 阴关 在 县西北百一十八里 ” , 《旧唐书 , 地理志》同 。 敦煌石室所出 《沙州 地志》 (伦敦 5 7 8 8) 和 《寿昌县地境》井稍玉阴关在寿昌 “县北一百 六十里 ” 。 二 、 汉玉阴县 《汉书 · 地理 志》 属酒泉郡 , 注引朋胭 《十三州志》云 “汉罢玉阴 关 屯 , 徙其人于此 ” 。 《元和郡县志》靛汉至唐 的玉阴县距肃州 (今酒泉县) 二百二十里 。 《清一杭志》日 “ 《 (陕西) 通志》今赤金所 (今 赤金堡) 去肃州二百三十里 , 与古玉阴县道 里相仿 , 盖即古玉阴县也 ” 。 《辛卯侍行祀》卷 五 日 “十三里赤金湖 ·⋯ , 有释⋯⋯ , 释西南至赤金营堡二十里 , 汉玉 阴县 地 ” ; 又曰 “汉玉 r弓县非玉P弓关也 , 关在敦煌西 ”。 三、 墉唐玉阴关 《元和郡县志》卷十瓜州晋 昌县 下 日 “玉阴关在县东二十步 ” , 唐晋 昌县 在 今安西县西双塔堡附近 。 四 、 今玉阴县 清 初东达里图城毅治 后 改称 , 在隋 、 唐玉 阴 县之东 , 汉玉阴县之西 , 群 《辛卯侍行祝》 卷五 。 汉玉阴关在龙勒县 , 《疲汉书 · 郡国志》、 《括地志》、 《元和郡县志》、 两 《唐书 · 地理 志》、 《太平裹宇豁》和 《舆地犯》等无不以为 在今软煌县西北 。 道光的 《敦煌县志 》, 以软 煌西北的小方盘城为玉阴关 。 其正确地点即 斯坦因所作地图¹ 在东粗九十三度五十四分 左右 、 北樟四十度二十二分的 “古城 ” (地图 上作 T 14 , 《流沙堕简》称敦十 四 , 《申报地 图》作玉阴关 ) 。 沙碗据《大宛传》以为太初以 前玉阴关应在敦煌之东 , 故武帝 使使遮 玉 阴 , 李广利乃留软煌 , 不敢东向以入关 , 又 以为发现玉阴都尉版籍的 T 14 小方盘城遗址 乃太初二年以后改置的玉P弓关 。 王国椎 《流 沙璧简》 序 , 赞同沙氏之魏 , 井进一步以为 太初以前的玉阴关即今玉 r弓县 。 对此挽法 , 学者表示怀疑而加前正的 , 共有三我 。 甲、 劳干 《两关遗址考》 以为旧玉阴关在今赤金 峡 , 汉代冥安县 (今玉阴县附近 ) 之东 。 太 初二年以后西迁至敦煌西北 。 乙 、 向达 《两关 杂考》以为 “汉代玉阴关 自始置以至籽汉之世 俱在敦煌 ” , 太初二年 自西迁至软煌之东我是 不可据的 , 但他又以为 “使使遮玉阴 ” 之玉 阴指玉阴县 (赤金) 而言 。 丙 、 夏鼎 《新获 之敦煌汉简》根据在敦十四新获 “酒泉玉阴都 尉 ”一简 , “知其地于敦煌未置郡以前⋯⋯玉 阴关即已在敦煌西之小方盘城 ” , “软煌建郡 当在太初二年以前 , 刻玉阴关在太初二年以 前亦已必在敦煌之西 ” 。 乙 、 丙二 魏 井 以为 敦煌置郡在元鼎六年 。 《史配 · 大宛传》三晃玉P弓, 而无玉P气关 之名 。 传 日 “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P弓” , 指 自 酒泉西至玉阴都尉的亭障 , 《汉书 · 西域传》 注引“臣玻 日筑塞至酒泉也 ” , 李广利伐大宛 后 “军入玉阴 ”犹敦煌汉简 ( 《沙氏》6 0 7) “入玉 阴 ” , 亦指小方盘城的关口 , 然RlJ “汉使使遮 玉阴 ” 不静军入之玉阴 , 亦当在此而不在玉 阴县 。 《汉书 · 西域传》述伐大宛时 “汉军正 第 9 期 任文屯兵玉阴关 , 为贰师后距 ” , 此 玉 阴关 亦应在敦煌西北 , 否则无以捕得匈奴生 口 , 亦无以便道捕楼兰王 。 此任文 , 于时甘击败 侵张掖、 酒泉的匈奴 。 任文为 “汉军正 ” , 而 据 《大宛传》贰师军中 “赵始成为军正 ” , RlJ 任 文 屯兵玉P弓一方面为贰师后距 , 一方面代表 汉廷监督贰师 , 所以奉韶遮玉P弓的汉使应即 此任文 。 广利首次伐大宛 , “士不过什一二 ” 乃引兵而还 , 上书“服且罢兵 ” , 武帝阴之大 怒而下韶 “军有敌入 (玉尸肋 者辄靳之” 。 此 处应如夏氏所推榆 , 贰师不待答韶已入玉阴, 故阳韶而 “恐 , 因留软煌 ” , 不作东归之爵 。 若如王氏所既玉阴在敦煌之东 , 贰师既留敦 煌未尝入关 , 又何必恐 ? 《汉书 . 李广利传》“遮玉阴关 ”和 《西域 传》 “屯兵玉阴关 ” , 此所祀太初中事而有玉 阴关之名 。 《李广利传》 本之 《史祀》而增一 “关 ”字 , Rl] 《西域传》 任文屯兵或在玉阴。 《地理志》、 《郡国志 》都靛 “龙勒有玉 阴关 ” , 而 《文选》卷四十五《解嘲》注引 “如淳云 《地理 志》 日玉阴、 阳关有候也 ” , 作玉阴 而 无 关 字 。 《汉书 · 西域传》的序和赞亦只称“ 玉阴、 阳关 ” 。 软煌汉商有 “ 阳关都尉府 ” (《流沙壁 简》 薄书类第五十九商) 而无玉阴关都尉之 称。 此可知武帝置于软煌西北的是 “玉阴都 尉 ” 而非玉阴关都尉 。 软煌西北的玉阴都尉 在出土汉筋中因时代先后而有所异 : 元封元至三年 ( 1 )酒泉 玉 阴都尉护 (前n o一 10 8) 众 、 候畸兼行承事—《新获》敦 1 4 . 3 大始三年 (2 )大 始 二 年 阴 月辛 (前9 4) 酉朔己卯 玉 尸, 都尉护 众 葫千 人 尚、 尉垂操 署就—《流沙》薄书类第十二商 , 《沙氏》 3 0 5 (T 1 4 ) 软煌置郡后 ( 3 )玉阴都尉官属吏致 籍—《流沙》杂事类第四十三筒正背 , 《沙氏》 3 8 1 (T 14 ) 敦煌置郡后 (4 )二月庚午敦煌玉阴 都尉子光 、 承万年稍大 煎候写移书到完部—《流沙》 簿书类第六筒 , 《沙氏》1 3 7 (T 6 b ) 敦煌置郡后 ( 5 )十一月壬子玉阴都 尉阳 、 承罗敢言之—《流沙》 薄书类 第 十 三 筋 , 《沙氏》4 5 1 (T 1 6 a ) 永光五年 ( 6 )永光五年六月辛卯 (前3 9) 软煌大守垂禹稍玉阴都 尉 母 取 事—《流沙》糜抬类第二 十四商 , 《沙氏》如8 (T 4 ) 建武十九年 ( 7 )建武十九年四月一 (后4 3) 日甲寅玉阴障尉戎告候 长宴到任—《流沙》簿书类第四 十 三商 , 《沙 氏》4 83 (T 1 6 a ) ( 1 )是新获之筒 , 称 “酒泉玉阴都尉 ”属于酒 泉郡 , 是在敦煌置郡以前 , 当在元鼎六年酒 泉置郡后而元封四 、 五年软煌置郡前 (1 10 一 10 8 年) 。 这是敦煌出土最 早 的 一蔺 。 À 名 护众之都尉 , 至大始三年仍为玉阴都尉 , 豹 十五年以上 。 此后 软煌既 已 置 郡 , 具吐( 2 ) ( 3 ) ( 5 )三筒的玉尸, 都尉应同于 ( 4 ) 的 “敦 煌玉阴都尉 ” 。 ( 4 ) ( 5 ) 二都尉名子光与阳 者当在 ( 2 )护众之后 , 假投护众联任未去 。 ( 6 ) 之玉阴都尉属软煌 , 筒文 自明。 似修西 汉之世 , 玉阴替置都尉 。 《后汉书 · 光武祀》 建元六年 “初罢郡国都尉官 ” , 九年 “省关都 尉 ” , 十九年 “复致函谷关都尉 ” , 《郡国志》 六年 “省褚郡都尉 ” 、 “省关都尉 , 唯边郡往 往置都尉 ” , 又日 “边县有障塞尉 ” 。 王国推 据《郡国志》, 以为 ( 7 ) 为 “建武十九年事 , 故玉阴关但有障尉无都尉 ” 。 但西汉玉 r, 所 置乃是都尉 , 非关都尉。 ( 7 ) 之玉阴障尉可 能是候官 (即玉阴候官) 在东汉之称 , 亦即 考 古 是障塞尉 。 玉 阴障疑即在小方盘城 , 其形制 同于额济钠河沿岸甲渠候官与肩水候官的治 所 , 而此二候官于居延汉筒亦称为甲渠障、 肩水障。 所以玉阴障即玉阴候官。 玉阴都尉如其它都尉一样 , 下属候官、 候长与隧长等 , 《流沙堕商》及《沙氏》释文中 所晃者有以下各条 : 玉P弓候官— ((沙氏》 4 5 8 (T 1 6 a )玉 r弓候史敦煌口— 《沙氏 》4 59 (T1 6 a ) 五凤二年七月壬子朔壬申玉阴候尤延 泰—《沙氏》 3 9 9 (T 13)四月乙巳玉阴候畸移递所—《沙氏》3 1 6 (T 14 ) 玉阴候造史龙勒周生萌—《流沙》烽堆类 第四商 , 《沙氏》 3 7 8 (T 14) 口口与献守垂况 、 玉阴关候蒲、 候垂 兴 、 尹君所举史宜执关籍指官—《流沙》烽健类第三商 , 《沙氏》 3 17 (T 1 4 ) 口口书三封公玉 阴关 候 渝书言⋯⋯ —《沙氏 》3 16 (T 14)玉P弓关亭—《沙氏》 3 5 7 (T 14 )以上各筒除五凤一商外 , 俱不靛年 , 因此难 以 +lJ 定玉 阴候 、 玉尸, 关候与玉 四候官三者的 关系。 王氏以 为玉阴候有掌颁吏卒的造史 , 故为侯官。 » 玉P弓候畸于新获商作 “候畸兼行 承事” , RlJ 候 当为候官。 新获商与五凤二 年 筒表明武帝元封初至宣帝五凤初五十年简玉 阴候即玉阴候官 。 建武十九年商之障尉相当 于候官 , 故候长为其下属 。 玉 阴关候的地位 亦应与候官为一极 。 玉阴关亭犹 《流沙》杂事 类第五筋 “大始元年十二 月辛丑朔戊午煎候 亭 ” 为候长的治所 ; 即居延 地 节 二 年 汉 筒 ( 7 . 钓 所述 “隧候所在亭 ” 。 “玉阴关候 ” 甜筒出土于玉阴都尉 治所 ( T 14 ) , 应隶属于玉阴都尉 , 是守关 口的一 候官 , 下属有候垂及关尹 。 在文献上其地位 较高。 《后汉书 · 西域传》 述 阳嘉四年 (1 35 年 ) “乃令软煌太守发褚国兵及玉 尸, 关 候 、 伊吾司焉救草师 ” , 是玉阴关候有屯兵可稠 。 又 《隶植》卷十二 “刘宽碑阴P弓生题名 ” (东汉 中平二年 , 18 5 年) 亦 有玉阴关候之名 。 由 此可兑玉四关候到了东汉还是存在的 。 敦煌西北的玉阴或 玉 阴 关 , 籽 两 汉 之 世 , 井无可以证明其曹有东迁 之 事 者 。 《后 汉书 , 西域传》 永平中 “北虏乃胁藉国共寇 河西 , 郡县城阴昼阴” ( 《班超传》 作再攻软 煌 , 河西甜郡 , 城阴昼阴 ) , 元初六年“ 入寇 河西 ” , “我者因欲阴玉阴 、 阳关以 艳 其 患 ” ( 《班超传》作云卿多以为宜阴玉阴关 ) , 又曰 “ 自建武至于延光 , 西域三艳三通 ” , 而阳嘉 四年玉阴关候救草师以及中平二年刘宽碑阴 有玉 P弓关候 , Hl] 直至顺帝 、 灵帝玉阴关尚有 候 。 《后汉书 · 班超传》所述 “不玫望到酒泉 郡 , 但顺生入玉阴关 ” , 不能作为玉 阴关在 敦煌东之证 。 《汉书》 只有酒泉郡玉 阴县 之 置 , 亦从无玉阴关西迁 、 东迁之跳 。 据 《汉 书 · 地理志》, 西汉酒泉郡 已置玉阴县 , 而 《十 三州志》以为由于 “汉罢玉阴关屯 , 徙其人于 此 , 故 日玉P弓县 ” ( 《太平寰宇靓》 卷一五二 眺右道引) 。 作者北魏名儒 , 世居敦煌 , 应有 所本。 征和三年贰师败降匈奴 , 武帝下韶陈 悔 , 罢屯田西域之裁 , 不复出军 (晃 《汉书 · 西域传》) , 罢玉阴屯兵 , 可能即在此时 。 但 至东汉顺帝阳嘉时 , 玉P弓关尚有屯兵 , BlJ 罢 玉阴关屯兵当为西汉时一度有过的事 。 前述玉阴都尉 、 玉阴候官甜商出土T 14 、 T 15 a故址 。 T 14 乃一古城 , 今名小方盘城 , 周垣犹存 , 尚完整 , 版筑成四方形 , 北 、 西 两面有阴。 据《西行小祀》 及 《两关杂考》所 靓 , 高豹 10 米 , 每面长 30 米 , 《沙 州都 督 府图握》 (巴黎P . 26 9 5) 所祀 “周迥一百二十 步 , 高三丈 ” 。 城北稍东 10 0 米一土 阜 似废 墩 , T 14 汉筒出于此 , 城北土阜如墩者合此 麟列为三。 东南距城豹 20 0 米亦有数土阜 。 城之北、 西两面俱有长城遣迹 , 自小方盘西 行三十里为西湖 , 有高达 3 米版筑的长城 , 第 9 期 十里之固一六角形墩 , 下有方丈小室 , 隔成 四简。 自小方盘至西湖 , 城直如矢 , 过此而 西仅有烽缝 。¼ 此方城 , 王氏推为西汉 玉 P, 都尉、 东汉玉P弓障尉的治所 , 大致可信从 。 T 4d 出上汉商 ( 《沙氏》43 6) 曰 “大煎都陇长 尉良持器指府柒月戊子 日下肺时入关 , ”大煎 都候官属于玉 尸, 都尉 , 故其下属持器指府为 至玉阴都尉府 , 指府而入关 , 则府在关内 。 《流沙》簿书类第七 、 八商 “出入关 ”亦指玉阴 而言。 据斯氏地图 , 小方盘 西 一 段 长城 自 T 13 至 T 4a , 北一段长城 自T 13 折而东北握 T 14a 东至 T 20 , 而小方盘在 T 15 a 之 南 10 0 余米 、 T 13 之西豹 4 公里 , 乃在关内, 关 口 当在两段长城之简 。 至 T 15a , 在 小 方盘 之 北 , 系在士阜上的一烽台 , 井有房舍及井的 晓迹 , 王氏以为玉阴候官治所 。 有人以为候 官治所在小方盘而 T l血 为玉P弓候长 治 所 。 方盘城向北 (稍偏东 ) 和向南 (稍偏东 ) 普 有一段外廓 , 北端为 T 15a , 南端 为 T 14c , 成 为古城向西的两冀 , 对着关口 。 玉四都尉 下投二候官 : 玉阴候官豹 占 古城 西南 T S (显明隧) 、 T 12a (广新隧 ) 、 T i 3 (当谷隧 ) 等点 , 大煎都候官在其西 , 韵占 T 4b (富昌 随 ) 、 T 6 (广武 隧 ) 、 T 6 a (步 昌隧 ) 、 T 6b (凌胡隧 ) 、 T 6 e (厌胡隧 ) 、 T 6 d (广昌隧 ) 等点。 在T 15 以东HlJ 属于中部都尉褚候官所 枯 。 由猪隧分布情况来看 , 也只有T 14 最适 合于作玉 阴都尉治所 , 而玉 阴 关 口 只 能 在 T 14古城之西或 西 北 , 即 T n 一12 之 简或 T 13一14a 之简 。 最后附述焦泽候一事 , 足以渝明玉四候 为候官井以推定玉P弓修筑的年代 。 《流沙》凡 三晃焦泽之名 : ( 1 ) 烽隧类第七筒 ( ‘沙氏 》 6 1 , T 6b) 曰 “ 宜禾部爆第 : 广汉第一 , 美樱 第二 , 昆俞第三 , 焦泽第四 , 宜 禾 第五 ” , 此为宜禾都尉下的五个烽所在的五个候官 , 其中尾俞障是中部都尉所治 , 兑 《汉书 · 地 理志》, Rl] 焦泽当是障 , 《地理志 》本注云 “效 谷县 , 本焦泽障也 ” 。 《后汉书 · 明帝耙》 称 软煌昆俞塞。 ( 2 ) 植商类第三十六商 ( 《沙氏》 39 8 , T 13) 日 “敦煌焦泽候守承王子方 ” , 此为 焦泽候官 , 故 《汉书 · 孙宝传》箱尚书俊射唐 林 “左迁敦煌惫泽障候 ” 。 ( 3 )簿书类第六十 一商 ( 老沙氏》6 14 , T 28) 日 “入西簿书一 , 吏 焉行 , 焦泽尉印 , 十三 日指府 ” , 此 为 东 汉 明帝永平十八年 (7 5 年 ) 入西簿书 , 焦泽尉 当为焦泽障尉 , 又都尉下亦有所属城尉或尉 。 (汉书 . 地理志》注引 “桑钦貌孝武元封六年 济南崔不意为焦泽 尉 , 教 力 田 , 以 勤 效得 谷 , 故立为县名 ” , 敦煌石室本《沙州都尉府 图握》引作 “济南崔意不为焦泽都尉 ” , “都 ” 是 “障 ” 之淡 。 ( 沙州都督府图握》又 日 “古效 谷城 , 周迥五百步 , 右在州东北三十里 , 是 汉时效谷县 , 本是憔泽障” 。 焦泽障当在T 2 8 之东 。 此障已晃存于元封六年 , 而玉阴都尉 为长城的最后一段 , 列亭障至玉阴亦 当在元 封六年以前。 据 (后汉书 · 西域传 , 明帝永平 中匈奴侵扰河西四郡白 日阴城尸乳 据 《后汉 书 · 明帝祀》 十六年出击北匈奴 , 十七年出 敦煌尾俞塞击白山虏 , 至十八年有焦泽尉入 西簿书的商札 。 《流沙》簿书类第二十三简有 永和二年 “玉阴官隧次行 ” 之商 , 则公元 137 年玉阴犹有屯兵 。 由上所述 , 虽然 《史靛》以为元鼎六年始 筑合居以西 , 元封四年以前亭障西至玉阴 , 但出上汉商戏明玉阴都尉之置在元鼎六年置 酒泉之后 , 元封四 、 五年置敦煌之前 。 因此 玉尸, 亭障及都尉之置应在公元前n o一108 年 简 。 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 , 是玉尸, 都尉所辖 烽隧的东端 , 向西沿长城故址数十里是玉阴 都尉所辖二候官的烽隧 。 小方盘城应是玉阴 都尉治所 , 玉阴障尉 、 玉阴关候可能是不同 时代的名称 , 或仍以小方盘城为治所。 玉尸, 候官治所 , 可能和都尉在一城 。 此城障就其 地势而言 , 北 、 西两面替有长城 , 恰当入关 以后的口内 。 关口在其西阴外之正西 。 籽两 汉之世 , 玉阴都尉 (耶尉 、关候 )投治于此 , 把 守玉 阴关 , 从未东迁 , 也不是从东边迁来的 。 考 古 进一步对此地区长城和烽隧遣址的勘查与发 掘 , 当能对玉阴关的投置得到彻底的解决 。 敦煌石室所出两个写本 , 所靛玉P弓关没 置年代都有靛字 。 晋天福十年 {寿 昌县地境》 日 “玉阴关 , 县北一百六十里 , 汉武帝元鼎 九年置 , 拜有都尉 , 《西域传》 东即 限 以 玉 r, 、 阳关也 ” 。 伦敦 5. 788 《沙州地志》 日 “玉 四关 , 县北一百六十里 。 《地理志》汉武帝后 元康中置。 《西域传》云东则接汉 , 以玉阴、阳 关是也 。 ” 今本 《汉书 · 西域传》 作 “东期接 汉 , 扼以玉阴 、 阳关 ” 。 元鼎只 有 六 年 , 元 康是昭帝年号 , 故 “汉武帝元鼎九年 ” 与 “汉 武帝后元康 中”显然有改 。 今本《汉书 · 地理 志》敦煌郡本注日 “武帝后元 年分酒泉置” , ‘沙州地志》所引是 《地理志》, “汉 武帝后元 康中 ”是 “汉武帝后元年 ” 之蔽 。 但元鼎元年 后第九年正是元封三年 , 若玉尸, 关投置于此 年 , 和我俩以上所推定者相符合 。 二 、 酒泉汉筒与北塞三都尉 19 13 一1 9 1 5 年 , 斯坦因曹在今安西县以 西 、 毛 目以东的汉长城遣址的烽火台中采获 了若干汉筒。 这批材料由焉伯碌整理糯写为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勘察所获中 国 古 文 书》, 迟至 1 9 6 3 年才在 伦敦 出 版 , 附 有 释 文 ½ , 编号 1一 168 。 根据斯氏 《亚洲腹部》及 卷四所附地图¾ , 这批汉商应分别隶于敦煌 、 酒泉两郡的不同都尉之下。 《焉氏》 所编汉商 16 8 商 , 有 6 3 商出上 于软煌县西北 、 哈拉湖东端湖南的T Z幻:e T 23b :c f . 1 等七处 , 应属于 敦 煌 郡 中部都 尉所辖 。 有 1肠 商出土于安西县以西疏勒河 北岸塞上和酒泉县西北 的 , 应 属 于 酒泉郡 西部都尉和北部都尉所辖 ; 其出于北大河上 一段的 , 应属于酒泉郡 东 部都尉所 辖。 祥 下 。 今毛目以西 、 安西以东地区 , 东西相距 豹 320 公里 , 横跨汉代的乾齐 、 玉阴 、 碌福 和会水四县 , 今安西 、 玉阴、 酒泉和金塔四 县 , 属于汉代的酒泉郡 。 碌福是酒泉郡治 , 今酒泉县 。 《汉书 · 地理志》会水下 日 “北部 都尉治惬前障 , 东部都尉治东部障 ” , 乾齐下 曰 “西部都尉治西部障 ” 。 据《一扰志》, 碌福 故城今肃州 (即酒泉县 ) 治 , 玉阴故城今玉 阴县东 (县东南赤金堡 ) , 乾齐故城今玉阴县 西南 , 会水故城今高皇县琪夷城西北。 今酒 泉县应是汉代酒泉大守府所在 , 故酒泉汉商 日 : 五月丙戌南书一封 , 都尉印 , 指太 守府 , 日旦七分 ” · 《焉氏》116 此是邮书裸 , 南书之 “南 ” , 焉释来 , 张释柬 , 均改。 此筒出于 T 43k , 在营盘堡北 , “都尉 ” 可能为北 (或西) 部都尉 。 北部都尉致书于 藤福 (今酒泉县 ) 的太守府 , 故称南书 。 北部和东部二都尉都在会水县境 , 而汉 代会水故城所在 , 豹有二挽 。 一以为在今金 塔县南的临水异 , 《元和郡县志 》日 “酒泉县 东北四十里有 白亭海 , 一名会水 , 以众水所 会 , 故日会水 ” 。 一以为在今缤夷营西北 , 金 塔县东南 。 《史配 · 夏本耙》索隐 日 “案《水规》 云弱水出张掖删丹县 , 西北至酒泉会水县入 合黎山腹 ” , 又日 “《水粗》云合黎山在酒泉会 水县东北 , 郑玄引 《地戏》亦以为然 ” 。 陶葆 廉 《辛卯侍行耙》卷五述弱水握 “高台县北折 西北二十余里过永丰堡 ” , “又西北六十余里 粗缤夷营南 , 又四十余里出乾粮山东 (原注 : 即合黎山峡 , 在肃州东北 ) , 《水超》所云至会 水县入合黎山腹者也 , 又北一百三十里过毛 目城西北 , 亦称额济钠河 ” 。 又 日 “高台县北 十里 , 合黎山自燕彝人境 , 至琪夷营折西北 , 其尾与毛 目城东西斜对 , 相距六十里 ” 。 “五 里缤夷营 , 又北逾合黎山峡 , 俗名石尸, 口 , 极崎眼 , 出峡六十里清流墩 , 十里双树屯 , 三十里菠岌墩 , 四十里毛 目城 ” 。 据 陶 氏 亲 屏所述 , 合黎 山峡在高台县西北一百二十余 里 , 缉夷营西北四十余里 , 毛 目城南一百三 十余里 。 东汉郑玄引 《地魏》葫合 黎山在会水 第 9 期 县东北 , RlJ 会水应在合黎山峡西南 , 韵在北 樟 40 。 上下 , 黄堡子之西而金塔县之东 , 此 《一扰志》所既在琪夷城西北 。 以上两规 , 或 在撰夷西北 , 或在临水异 , 俱属今金塔县境 , 在酒泉县东北 。 肩水都尉府所在的大湾所 出 汉简日 : 出续千三百册七 赋就人会水宜碌 .里 兰子房一两 甲2 0 1 6 (5 0 6 . 2 7 ) ⋯粟会水 甲2 2 0 2 (6 14 . 4 7 ) 到会水而不交难 亭 留 侍难 甲附 4 (无出上地) 盖肩水与会水为邻县 , 故有 会 水 县 的就 人 (佣 ) 。 酒泉郡西 、 北 、 东部三都尉 , 由于乾齐 和会水地望 , 亦可豹略推定其分属地段 。 所 葫东 、 西部显然指酒泉郡北塞的东、西两段 , 即分别在疏勒河北岸和北大河北岸的 , 其中 部称为北部者或者由于它在碌福酒泉太守府 之西北 。 西东两端 , 大的可以今安西县和毛 目 (旧鼎新县) 为标准。 据 哎汉书 · 地理志》 所述 , 敦煌郡各县在今安西之西 , 故敦煌和 酒泉郡当以安西分界 , 今安西县恰在东粗9 60 之西 。 据居延汉简所述 , 张掖郡肩水都尉所 辖最南一塞为毛 目以上沿额济钠河两岸的肩 水候官塞 , 且臼北大河与额济钠河相交会处的 毛 目应是酒泉和张掖郡的分界 , 今毛 目在东 趣 99 0 80 , 以东 。 今安西以西是汉乾齐县境 , 西部都尉治此 , 今毛 目西 、 金塔北是汉代会 水县境 , 北部和东部都尉治此 。 自今安西以 西至毛 目以东 3 2 0 公里 , 豹为东握 96 “一9 90 3 0’ 以东 , 在北樟 4 0o 3 0’ 上下 , 曹有一道汉 塞 , 据斯坦因踏查桔果 , 在疏勒河北岸 、 北 大河北岸以及两者之简 (今玉阴县西北三道 沟至今金塔县东北三墩之简) , 断断镇搜还保 存这条边塞的遗址 。今将此条塞平分为三段 , 据斯氏地图所配 , 豹述如下 : 一 、 西段 T ag e 一a , T4 0 a 一c , T 4 1a 一r 东握3 6 。一。7 0 10 , , 北樟4 0 0 3 0 , 之北 , 疏勒河北岸 , 今 安西县以东、 玉阴县西北 , 南对小王堡、 双塔堡 、 布隆 吉和三 道沟 。 汉代 乾 齐 县 境。 二 、 中段 T 4 2 a . j 今玉尸, 县东北 、 十 二墩西北 。 T 4 3 a . 1 今营盘堡西北 。 T 4 4a- f 今营盘堡东北 。 东握 9 7 0 1 0 , 一9 8 0 2 0 , , 今玉 阴县东北 、 酒泉县西北 。 汉 代玉尸, 、 会水县境 。 三 、 东段 T 4 6 h 一a , T 4 6 a 一m 东粗0 8 0 2 0 , 一9 9 0 3 0 , 以东 , 北樟4 00 3 0’ 之南 , 今酒泉县 北 、 金塔县北与东北 、 毛目 以东 。 汉 代碌 福 、 会 水 县 境 。 据以上所述 , alJ 《焉氏》所录出于酒泉郡 的一O 五枚汉商钓如下述。 一 、 西部都尉 哎焉氏》 8 4 (T 4 0c ); ‘焉 氏》 8 5 (T 4 1a ) ; 《焉氏》 8 6 (T 4 1f) 二 、 北部都尉 《焉氏》8 7一8 , (T 4 3a ) ; 《焉氏》 9 0 (T 4 3 g ) , 《焉 氏》3 , 9 1一 10 4 (T 4 3 h) ; 《焉氏 , 8 , 1 0 5一 1 1 0 (T 4 3 1h 《焉氏》1 , 4 , 9一2 4 , 1 1 1 , 1 12 (T 4 3) ) , 《焉氏》 1 1 3一12 8 (T 4 3 k ) ; 《焉 氏》1 2。 (T 4 4 ) , 《焉氏》 13 0一 13 3 (T 44a ) ; 《焉 氏》 1 3 4一1 4 6 (T 4 4 e ) ; 《焉氏》 1 4 8一1 6 3 , 1 6 7 - 1 6 8 (T 4 4 d ) 三 、 东部都 尉 《焉氏》 2 7 (T 4 6 b ) ; 《焉氏》1 5 4一 16 6 (T 4 6 h ) 这些蔺中有年号的 , 有以下各筒 : 公元前39 年 永光五年 《焉氏》 91 2 1 年 阳朔四年 1 14 考 古 公元后 18 年 始建国五年 96 60 年 永平三年 1 61 6 2 年 永平五年 1 37 6 4 年 永平七年 1 4 8 6 9 年 永平十二年 16 0 1 1 2 年 永初六年 1 3 9 它俩具有西汉 、 新和东汉三个时期 , 而较多 东汉年号 , 与敦煌商相 同, 可知酒泉郡的北 塞自西汉晚期到东汉中期始胳有屯戍 。 一O 五商中有若干屯戍的文书 , 也有其它文籍 : 如《焉氏》 1 是字书 , 3和 4 是律书 , 8 是历谱 , 9 一2 4 是星宿稽 , 2 8 是甜子 , 1 5 4 是烽火品 。 较之敦煌或居延汉商 , 酒泉所出筒多杂商 , 很少有能魏明防御粗藏的 , 也很少较早期的 查料 。 据史书所韶 , 汉武帝时 , 酒泉开发的担 过 , 豹如下述 : 元狩二年 (12 1 年) 开酒泉地 。 《史耙 · 卫将军骡骑传》 元鼎六年 (1 1 1 年 ) 初置酒泉郡以通西 北 国 。 《史靛 · 大宛传》 自合 居 筑 塞 至 酒 泉 。 《史 祀 · 平 准书》, 《汉书 · 西域传》 酒泉引河谷溉 田。 《史言己 · 河渠书》 元封二年 (1 0 9 年 ) 西 北 道 酒泉抵 大 夏 。 《史 韶 · 大 宛传》 元封三年 (10 8 年 ) 徙武都反丘人于酒 泉 郡 。 《汉 书 · 武系己》 汉筒有酒泉玉尸弓都 尉 。 元封四年 (10 7 年 ) 酒泉已列亭障至玉 阴关 。 《史祀 · 大宛传》 元封五年 (1 06 年) 此年或上年分置敦 煌郡 。 太初三年 (1的 年) 甲卒 八 十万 戍 酒 泉 、 张掖 , 置居 延 、 休屠 (都尉 或县 ) 以卫酒泉 《史言己· 大宛传》 匈奴又入张掖 、 酒 泉 , 杀都尉 。 《汉 书 · 武系己》 天汉元年 (1 00 年) 敦煌 、 酒泉置都尉 《史言己· 大宛传》 集解引徐广本 由此可知酒 泉 郡 境 内 的 北 塞 筑 于 公 元 前 In 一1 06 年数年简 , 而公元前 n l 年酒泉 已 由开地置为初郡 , 在公元前 In 一 1 0 6 年的酒 泉郡包括了后来分出的敦煌郡 , 故在敦煌郡 的玉阴都尉 , 最初称为 “酒泉玉阴都尉 ” 。 酒 泉北塞既筑成 , 应随之而置都尉 , 当在元鼎 六年后 、 元封三年前 。 《大宛传》又靛天汉元 年酒泉置都尉 , 恐只能是郡都尉。 但太初三 年匈奴入酒泉杀都尉 , 似郡有都尉在天汉前 二年。 额济钠河下游出上汉商 , 曹提到酒泉北 部都尉 , 其例如下 : 其一封居延都尉府章 , 指酒泉北部 都尉府 居延 4 4. 16 (破城子 ) ⋯乃以戊午宿酒泉北部〔都尉〕⋯ 居延 4 8 4 . 2 0 (破城子) 十二 月丙寅酒泉北〔部都尉〕⋯ 居 延 3 0 8 . 3 5 B (瓦因托尼 ) 又地湾所出商 (居延 甲 12 6 1) 所稍 “东部北 部塞 ” , 也有可能是指酒泉郡的东部 和 北 部 的候官塞 , 商文残缺 , 无以确定 。 三 、 酒泉汉筒与玉阴县 如前所考述 , 西汉和东汉的玉阴关一直 在敦煌县之西 , 井不曹东迁或先在敦煌之东 而后西迁者 。 西汉时敦煌郡的玉阴关 与酒泉 第 9 期 郡的玉阴县 , 两地同时 # 存。 这是和 ‘汉书 · 地理志》 相符合的 , 志日 “玉阴, 莽 日 辅 平 亭 ” , 可证王莽时改西汉玉阴县为辅平 亭 , Rll 西汉时 自有一个玉阴县 。 由于酒泉汉筒的 出土 , 更能证成此 改 。 下 列四 商 , 可 以 为 证 : 隧长玉阴富昌里丸崇⋯ ‘焉氏》沁 (T 4 3 h ) 玉阴承橡口口王防移书口当用从吏 口 《焉氏》 9 0 (T 4 3 g ) 告东番亭长政贪到召男子口 急将指玉阴会口 日口有男裔⋯ 《焉 氏》 134 (T 4 4b ) 令玉阴屯田吏高口口田七顷抬负弛 刑十七人 《焉氏》1 5 5 (T 4 6h ) 前三筋出于北塞中段 , 推定 为 北 部都 尉 所 属 , 后一简出于东段 , 当为东部都尉所属 。 前三筒出土地 , 告在今赤金堡 (汉玉阴县) 之北方 , 相去不远 , 后一蔺出土于赤金堡东 北方 。 此四称“玉尸, ”都是玉尸, 县 。 汉商所晃名 籍 , 里名前替是县邑名 , 故第一蔺富昌里前 之玉阴是玉阴县 。 汉制 , 凡候长 、 隧长例 由 都尉府选本地人充任 , 故此丸崇其人 , 职为 隧长 , 籍为酒泉郡玉 尸, 县富食 里 人 。 “玉阴 承 ” 是玉阴县永 。 第三筒是玉阴县告亭长的 文书。 第四简是令玉阴屯田吏攫 田于弛刑 , HlJ 玉尸, 有田官。 《太平寰宇祀》卷一五二咸右 道下引朋胭 《十三州志》日 “玉阴县 , 汉置 , 长三百里 , 石阴周匝 , 山简才视二十里 , 众 泉流入延兴〔海] 。 汉置 (应依师古注作罢 )玉 阴关屯 , 徙其人 于 此 , 故 曰 玉 阴 县 ” 。 《汉 书 · 地理志》玉阴县下师古注引“朋胭云汉罢 玉尸, 关屯 , 徙其人于此 ” , 较为 筒略 。 据所 述 , Rl] 先有玉阴关 , 后有玉阴县 , 但 《十三 州志》称其地 “石阴周匝 ” , RlJ 似得名于地形 。 延兴海即今赤金湖 。 ‘辛卯侍行 韶》 卷 五 日 “十三里赤金湖⋯ 。 有彝⋯ , 异西南至 赤金 营堡二十里 , 汉玉阴县地 ” 。 又 曰 “赤金峡释 东稍南二十里至赤金堡 , 旧名西吉木 , 居民 数十家 , 东南有杠山 , 南二里为 上赤 金 ” 。 又日 “《秦边耙略》又云县在赤金卫北四十里 , 亦蔽 。 《元和志》玉 阴县 , 汉旧县 , 东至肃州 二百二十里 , 刻当在今赤金堡 稍 东 ” 。 陶 氏 所考定 , 大致可信 。 酒泉汉蔺中的玉阴是县名 , 与敦煌汉商 中的玉 阴不同 , 后者是玉阴都尉 、 候官或玉 阴关之省。 心史祀 · 大宛传》三晃玉阴 , 也指 关而言 。 敦煌汉筒如 “玉阴都尉 ” “玉阴候 ” “玉阴某某隧 ”是玉 阴都尉 、 玉 阴候官或玉阴 候官塞上的某隧 ; 又有 “玉尸, 关候 ” “玉尸,关 亭 ” 是玉阴关口的候官或亭。 关即关阴 , 故 称玉阴即指玉阴关 。 据 《汉书 · 地理志》 所 述 , 敦煌郡北边塞上共有三个都尉 , 在东的 是宜禾都尉 , 在中的是中部都尉 , 在西的是 玉阴关都尉 (汉筒作玉阴都尉 ) ; 另 外 在 此 北塞西端向南的是阳关都尉。 据敦煌汉简 , 玉阴都尉府所属至少有大煎都 、 玉阴和玉 尸, 关三候官。 揭雄懈嘲》所谓 “西北一候 ”或指 玉阴关候。 玉阴都尉、 玉阴候官与玉阴关候 褚商均出于敦煌县以北边塞障隧遗址中 , Hl1 西汉时代的玉阴关应在敦煌之西 , 玉阴县应 在敦煌之东 、 酒泉郡治碌福的西北 。 我俩曹考定在小方盘城所 出 “酒泉玉P弓 都尉 ” 之简应属于元封元年至三年简 , 即初 治酒泉郡以后 、 分置敦煌郡以前之商。 可证 敦煌西的 “玉阴 ” 很早即已成立 。 至于玉P弓 县置于西汉何年 , 尚无 法考 定 , 酒泉 所 出 有关玉尸, 县褚商 , 有些也不 能 确 定 是 否西 汉商。 酒泉自元狩二年开地以后 , 至元鼎六年 置郡已有水利 , Hll 玉阴县屯田应孩很早 , 可 惜酒泉汉筒无祀年商可青证明 。 {焉氏》 14 5 筒 曰 “ 永平七年正月甲申朔⋯春秋治渠各一 通 ” , 所韶是东汉明帝时事 。此筒出于 T 44 d , 在汉玉P弓县东北 。 以上豹略考定西汉时代玉阴县所在 , 与 敦煌西的玉阴可以是同时存在的 。 考 古 注 释 参看 A . S te in : In n e r m o st A s ia 《亚洲腹 部考古纪》卷三所附地图第 35 , 38 , 39 猪 幅。 王国椎 : 《流沙堕简》卷末所附图 , 系 据斯坦因 R u in s o f D e se r t Ca t h a y((中国 沙漠考古祀》 所附略图 , 不甚完整 , 尤其 是小方盘城上下两冀外廓及城西一带 , 不 如群图的准确 。 别祥专篇《河西四郡的毅置年代》, 未刊 。 《汉书》 所述四郡建立年代构如下述 : 《武祀》 《地理志》 酒泉 元狩二 (12 1) 太初元 (10 4 ) 张掖 元鼎六 (1 11 ) 太初元 (1 04 ) 敦煌 元鼎六 (11 1) 后元元 (88 ) 武威 元狩二 (12 1) 太初四 (10 1 ) 近人对于酒泉和武威建郡年代 , 曾有所更 盯 。 弓长推华 “汉河西建置年代考疑 ” ((( 中 国文化研究汇刊》第二卷) 以为酒泉置于 元鼎三年 (采用 《通鉴》之挽) 而武威置 于元风元年至神爵元年之简 (80 一61 年)。 劳干《居延汉简考证》卷一以为武威置郡于 元凤三年至地节三年之固 (78 一67 年) , 余 同《武耙》。 我俩根据 《史纪》、 《汉书》和 汉筒 , 重加考定 , 其桔果如下 : 酒泉 元鼎六年 (11 1 ) 张掖 元鼎六年 (1 11 ) 敦煌 元封四 、 五年 (1 07 一 106) 武威 地节三年至元康四年 (67 一62) 此挽不确 , 造史是王莽之制 , 相当于西汉 的尉史 , 群 《汉简所见居延边塞与军事粗 徽》候官节 , 载《考古学报》1964 年第l期。 以上所纪城垣长度 , 与下述者不同 。 19 4 4 年 11 月夏醉和简文儒曾作测 t , 城垣脚每 面长 26. 2 、 高 7. 5米 , 垣值 每面长 24 . 8 、 竟 3 . 8 米, 西阴宽 2 . 5 、 高 2 . 7 米 . 北阴宽 3 、高 4 米。 北阴外不及 100米即疏勒河 , 西距 T 13钓 4 公里 ((( 文物参考资料》19 53 年12 期57 真) 。 19 63 年罗哲文的测t , 且lJ 东西长 23 米 , 南北长 23. 6 米 , 垣值厚 2. 8 米 , 下基已被破坏 , 尚存 3 米厚左右 , 原 来构为 5 米左右 , 垣高 10 .9 米 。 垣墙系用 黄土夯筑 , 夯层平均钓厚 8 厘米左右。 此 城在疏勒河流握此处而汇成小 湖 泊的 南 岸 , 长城在其北 钓 2. 5 公里的东方向东西 伸展 (《文物》19 64 年 6 期4 9 直) 。 案唐12 0 步为 1/ 3 里 , 构 长 17 7 米 , 与上述睹没风 回长度不相符合。 筒称《焉氏》。 张凤《汉晋西睡木摘汇编》二 编 , 亦有释文。 但张氏对出土地所配 , 颇 多错乱。 参考斯坦因 《中国沙漠考古纪》 卷一附地 图。 又 《亚洲腹部》卷四所附地图的大部 分 , 曾于1 934 年由前中央大学地理系制为 《河西新服五万分一地图集》, 附有汉文地 名 , 可以参照 。 第 9 期 一 47 7 -
/
本文档为【玉门关与玉门县_陈梦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