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半夏植物形态变异的观察与研究

半夏植物形态变异的观察与研究

2014-01-17 4页 pdf 159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9836

暂无简介

举报
半夏植物形态变异的观察与研究 半夏植物形态变异的观察与研究 彭延弟C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药品检验所 274000) 李光胜C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国药有限公司 274006) 关键词 半夏 形态变异 叶形 珠芽 块茎 2000 年版 载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 半夏 Pznellza te7nataC Thu 1)B eit 的干燥块茎 各 权威著作对半夏的基本形态也作过详细的描述 其 基本特征为:半夏为多年生草本 高 5~ 30 cm 块 茎近球形 叶出自块茎顶端 叶柄长 6~ 23 cm 在叶 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 卵状 心形 2~ 3...
半夏植物形态变异的观察与研究
半夏植物形态变异的观察与研究 彭延弟C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药品检验所 274000) 李光胜C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国药有限公司 274006) 关键词 半夏 形态变异 叶形 珠芽 块茎 2000 年版 <中国药典>载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 半夏 Pznellza te7nataC Thu 1)B eit 的干燥块茎 各 权威著作对半夏的基本形态也作过详细的描述 其 基本特征为:半夏为多年生草本 高 5~ 30 cm 块 茎近球形 叶出自块茎顶端 叶柄长 6~ 23 cm 在叶 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 卵状 心形 2~ 3 年后 叶为 3 小叶的复叶 小叶椭圆形至 披针形 中间小叶较大 长 5~ 8 cm 宽 3~ 4 cm 两 侧的较小 先端锐尖 基部楔形 全缘 两面光滑无 毛 ] 由于半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因此 随着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 半夏的植物形态也 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笔者现将几年来对半夏植物形 态变异的观察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l 半夏叶形的变异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半夏的叶形曾做 过简要描述: 在处有之 以齐州为佳 二日生苗一 茎 茎端三叶 浅绿色 颇似竹叶 而生江南者似芍药 叶 2] 7李时珍所描述的半夏叶形与<中药大辞典> ] 中所描述的半夏叶形并不一致 由此推断 半夏的基 本叶形有三种 即椭圆形至披针形 ] 竹叶形 C又称 线形)和芍药叶形 2] 这些叶形的半夏在大田中均可 以看到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考察证实:具有椭圆形至 披针形的半夏分布较广 四川 云南 贵州 江南诸 省 华北 东北 内蒙等地均有分布 这类叶形的半夏 既有栽培的 也有野生的;具有竹叶形的半夏分布较 少 山东西南部 安徽北部等地有零星分布 并多为 栽培品种;对于芍药叶形的半夏 除了李时珍说的 江南7外 山东南部也有分布 且多为野生 对于上 述不同的叶形的半夏 除人为因素外 彼此之间并不 混杂 都以其特有的叶形独立出现 而且遗传性状稳 定 很少出现叶形的混杂与变异 年 7 月 笔者 在移栽的组培试管苗中 首次发现了 同株异叶形半 夏7 3] 继而于 3 年 5 月又发现了大田中的 同株 异叶7现象 这类半夏的基本特征是在同一块茎的同 一芽眼上长出两种不同叶形的半夏 一种叶形是椭 圆至披针形 一种叶形是竹叶形 3 年 6 月 又发 现了 椭圆至披针形叶与芍药形叶7的同株现象 对 于具有 同株异叶7特征的半夏 笔者作了栽培观察 结果发现它们的后代很少继续保持 同株异叶7现 象 即使同一块茎的同一芽眼在 同株异叶7的叶柄 叶片枯死后 再长出的也未必是 同株异叶7 3 年 8 月 笔者还观察到正常半夏左右小叶旁又长出 两片小叶的变异植株 使三叶半夏变异为 五叶半 夏7;不过新长出的两小叶比正常的小其比例约为 : 4 该株另一叶柄上却长出正常的三叶 该类半夏 遗传性状也不稳定 z 半夏株芽的变异 z. l 着生位置的变异 半夏株芽正常着生位置在 叶柄下部内侧 ] 而有的半夏不仅正常位置着生一 珠芽 有时叶端也着生一枚7 4] 据笔者观察 叶端 着生珠芽的多为野生的 芍药形的半夏 发生比率在 0%以下;椭圆至披针形和竹叶形半夏偶尔也有 发 生比例在万分之一以内;极少数植珠的叶端可着生 2~ 3 枚 每枚珠芽直径约为 0. 2~ 0. 3 cm 这类半夏 遗传性状不稳定 时有时无 以初春萌发的为多 还 有一类是不结珠芽的半夏 新居群7 5]这类半夏 无 论是叶柄下部内侧 还是叶端 均不结珠芽 通过移 栽试验和原分布地考证 该类半夏遗传性状稳定 z. z 芽眼数量的变异 半夏珠芽芽眼数量正常情 况下有一个 而在大田中有时可见到一枚珠芽上有 双芽眼或多芽眼 双芽眼或多芽眼的形成是由于在 珠芽一侧出现疣状突起C有时也称 子茎7)所致 有 的疣状突起与珠芽结合紧密 有的则极似两个或多 个联在一起的珠芽 3 半夏块茎的变异 半夏块茎的变异与珠芽的芽眼数量变异基本一 致 只不过是块茎的疣状突起较珠芽多 块茎上疣状 突起一般 3~ 5 个 个别块茎达十几个 而且疣状突 起的数量随块茎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有时在较大的 疣状突起上又形成较小的疣状突起 但是 无论块茎 的疣状突起还是珠芽的疣状突起都可以将其分开成 为两个或多个完整的半夏植株 分开后的疣状突起 其生长发育情况与正常半夏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l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C)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6: 775. 03 基层中药杂志 200 年 第 5 卷 第 5 期 ima u a hi eSe Mate ia Medica 俄罗斯产哈士蟆油与国产哈士蟆油凝胶电泳鉴别 富玉海(黑龙江黑河药业有限公司 164300) 韩桂芬(黑龙江黑河市北药综合开发中心 164300) 李晓萍(黑龙江黑河市医药药材公司 164300) 关键词 俄罗斯产 哈土蟆油 电泳 哈 士 蟆 油 为 蛙 科 动 物 中 国 林 蛙 Rana tempo7a7za chensznenszs David 的干燥输卵管 具有 补肾益精 ~ 养阴润肺的功效 是比较紧缺的贵重药 材 G 改革开放以来 许多俄产贵重动物药材进入我国 医药市场 补充了我国贵重动物药材的短缺 G 本检品 由商贩从对岸带到黑河境内后送检 现将检定情况 报告如下 G 1 实验部分 1. 1 材料与仪器 1. 1. 1 材料 俄罗斯产哈士蟆油 商贩带入黑河; 国产哈士蟆油 购于市医药商店 由黑河市药品检验 所鉴定为蛙科动物中国林蛙 ( Rana tempo7a7za chensznenszs David)的干燥输卵管 G 1. 1. 2 仪器 DYW-A 型电泳仪 夹心式垂直板电 泳槽 G 1. 2 外观性状与膨胀度 1. 2. 1 外观性状 俄罗斯蛤士蟆油与国产哈士蟆 油均符合 2000 年版<中国药典>规定 G 1. 2. 2 膨胀度 按药典法测定 结果为俄产蛤士蟆 油 56. 3 国产哈士蟆油 61. 5G 1. 3 样品液与凝胶制备 1. 3. 1 样品液制备 分别称取哈士蟆油 0. 2 g 置 冰箱中低温固定 1 h 加饱和 Na2SO4 溶液 5mL 匀 浆 转移至离心管中 以 400 rpm 离心 10 minG 取上 清液备用 G 1. 3. 2 凝胶制备 按常规配制聚丙烯酰胺凝 胶 分离胶浓度为 7. 5% 间隔胶浓度为 2. 5% G 1. 4 电泳 每管中加样品液 100 pl 面小心覆 盖电极缓冲液 上槽负极缓冲液加 2 滴溴酚蓝指示 剂 G 接通电流 调节电流至每管 1 mA 20 min 后 加 大电流至每管 2 mA 待溴酚蓝行至距末端 1 cm 时 停止电泳 取出凝胶板 G 1. 5 染色与固定 将电泳凝胶板置于 12. 5%三氯乙酸溶液中 固 定 30 min 移入 12. 5%乙酸溶液 (含 0. 2% 考马斯 亮蓝 R250)中染色 10 h 再用 7%乙酸漂洗至背景清 晰为止 G 结果见图 1G 图 1 电泳图谱 A 原产哈士膜油 B 国产哈士膜油(重新取样) C 俄产哈士膜油 D 俄产哈士膜油(重新取样) 1. 6 结果 国产哈士蟆油共有谱带 6 条 I 1] 其中一级带 3 条 二级带 2 条 一级带 1 条 重新取样 结果相同 G 俄产哈士蟆油第一次取样 谱带 6 条 同国产哈士蟆 油 G 重新取样配液实验 则只有谱带 3 条 其中一级 带 2 条 二级带 1 条 没有一级带 多次重新取样实 验 谱带多呈 3 条谱带 G 2 讨论 正品哈士蟆油的谱带 6 条I 1] 而俄产哈士蟆油 谱带不稳定 时多时少 说明样品不纯 结合膨胀度 实验 可以初步断定 其中混有其它蛙类或蟾蜍的干 燥输卵管 不可按正品药用 严禁流入医药市场 G 参考文献 1 曾 明 石振武 谢水泉 等.凝胶电泳鉴别哈士蟆油与蟾蜍输卵 管.中药材 1991; 14( 4) : 25. ( 2001-07-05 收稿 ) 2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上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 192. 3 李光胜 张志立 毛文岳 . 同株异叶形半夏 . 植物杂志 1993; 20 ( 4) : 31.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1986: 229. 5 李光胜 黄 英 毛文岳 等 .不结珠芽的半夏.植物杂志 1994; 21 ( 1) : 25. ( 2001-04-23 收稿) 13 基层中药杂志 2001 年 第 15 卷 第 5 期 ========================Primary ]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半夏植物形态变异的观察与研究 作者: 彭延弟, 李光胜 作者单位: 彭延弟(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药品检验所,), 李光胜(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国药有限公司,) 刊名: 基层中药杂志 英文刊名: PRIMARY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年,卷(期): 2001,15(5) 被引用次数: 14次 参考文献(5条) 1.李光胜;黄英;毛文岳 不结珠芽的半夏 1994(01) 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 1986 3.李光胜;张志立;毛文岳 同株异叶形半夏 1993(04) 4.李时珍 本草纲目 1985 5.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1986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 郭巧生.贺善安.刘丽.GUO Qiao-sheng.HE Shan-an.LIU Li 半夏种内不同居群生长节律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 中药杂志2001,26(4) 2. 宋经元.马小军.蒋舜媛.李西文.李彤.丁自勉.罗雍成.SONG Jing-yuan.MA Xiao-jun.JIANG Shun-yuan.LI Xi- wen.LI Tong.DING Zi-mian.LUO Yong-cheng 半夏珠芽萌发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5,36(5) 3. 魏淑红.WEI Shu-hong 半夏种内不同变异类型生长节律的比较[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 4. 蒋立昶 半夏生长习性观察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期刊论文]-医学研究通讯2001,30(9) 引证文献(14条) 1.潘红梅.吴卫.申浩.官玲亮 川半夏资源可溶蛋白图谱遗传多样性[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11(11) 2.陈宏 半夏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10(5) 3.陈宏 半夏栽培技术[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09(23) 4.魏淑红.彭正松.王祖秀 半夏种内各变异类型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异规律[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8(2) 5.崔光红.唐晓晶.黄璐琦.钱忠直 利用等位基因特异PCR鉴别虎掌南星及其部分混淆品[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8(10) 6.贾俊丽.刘艳艳.谈建中 桑树形态变异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蚕业 2008(3) 7.金银兵.杨宗岐.陈集双 三叶半夏组培快繁与优良单株的选育[期刊论文]-中国生物杂志 2008(6) 8.胡琴.陶诗顺 半夏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规律研究[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 2007(3) 9.蔡鹏.彭正松.罗成科 半夏两种途径再生植株生长与繁殖的比较[期刊论文]-湖北农业科学 2006(6) 10.蔡鹏.彭正松.罗成科.魏淑红.杨军 三叶半夏组培苗生长情况调查[期刊论文]-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6(2) 11.高永生 三叶半夏光能利用效率及影响因子[学位论文]博士后 2006 12.胡琴.陶诗顺 半夏研究和开发最新进展及其思考[期刊论文]-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 13.王海丽 三叶半夏脱毒快繁及离体块茎诱导[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4.魏淑红.彭正松.夏玲 半夏类药材紫外光谱聚类分析[期刊论文]-生物技术 2004(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czyzz200105018.aspx
/
本文档为【半夏植物形态变异的观察与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