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谈消渴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疗法

浅谈消渴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疗法

2014-01-12 2页 pdf 200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3867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消渴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疗法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 7月 第 3卷 第 7期(中) 总第 31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2,No.31 175 表 1 各种分型的突发性耳聋治疗结果对照(例 。 )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外感邪毒型 11(31.4) 8 3 0 0 11(1OO) 气滞血瘀型 9(26.7) 4 3 2 0 9(100) 痰火郁结型 7(20.O) 3 2 1 1 6(85.7) 肾精亏虚型 5(14.3) 1 z...
浅谈消渴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疗法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 7月 第 3卷 第 7期(中) 总第 31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2,No.31 175 1 各种分型的突发性耳聋治疗结果对照(例 。 ) 组别 n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外感邪毒型 11(31.4) 8 3 0 0 11(1OO) 气滞血瘀型 9(26.7) 4 3 2 0 9(100) 痰火郁结型 7(20.O) 3 2 1 1 6(85.7) 肾精亏虚型 5(14.3) 1 z 1 1 4(80.O) 脾胃虚弱型 3(8.6) 1 o 1 1 2(66.7) 合计 85 17(48.6) 10(28.6) 5(14.3) 8(8.6) 32(91.4)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起病迅速 ,可发展成永久性 耳聋 。现代 医学认为E ,该 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听神经炎、自身免疫、代谢紊乱、内耳供血障碍、迷路 水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变态反应等因素有关,治疗多采用改善耳 蜗血流、抗炎抗病毒以及营养神经等方法。祖国医学关于该病的记载较 多[ ,《医林改错》日:“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 聋 ”《灵枢》云;“精脱者耳聋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诸病源候论》日: “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由络于耳者,其阴阳精气有时并时,并则有脏气 逆,名为厥,厥气相搏,入于耳之脉,则耳聋。”《证治准绳》认为:“暴病之 病,与阴阳隔绝之未甚,经脉欲引之未通⋯”《古今医统》谓:“耳聋证,乃 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塞而成聋也。”《景岳全书》指出:“耳聋症状大多有 五,为火闭、气闭、邪闭、窍闭、虚闭。”基于突发性耳聋病因的复杂性,中 医治疗多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笔者根据发病情况的不同,将该病分为 5个类型:外感邪毒型、气滞血瘀型、痰火郁结型、肾精亏虚型以及脾胃虚 弱型。通过对 35例患者分别采用银翘散、通窍活血汤、温胆汤、耳聋左 慈丸以及补中益气汤等方剂适量加减进行治疗,痊愈 17例(48.6 ),总 有效率 91.4%。其中外感邪毒型和气滞血瘀型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均 达到 100 ,外感邪毒型痊愈率最高,达到 72.7 ,肾精亏虚型和脾胃虚 弱型治疗效果也不如其他类型。 综上所述,中医辩证分型并在古方的基础上适量加减治疗突发性耳 聋,疗效较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魏宁.突发性聋发病机理与诊治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 2006,20(20):6 E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ES].南京:南京大学出 版社,1994,34 [3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 E4] 伍映芳,李云英.突发性耳聋中医药研究现状[J].中医耳鼻喉科学 研究杂志,2010,9(4):34 浅谈消渴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疗法 魏 笑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哈尔滨 150000) 摘要: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中医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本文简 要 阐述 了消渴病的临床特点,并就该病 的中医疗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消渴病 临床特 点 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根据临床表 现,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中医认为其主要发病原理为 素体阴虚,饮食不节,过食甘肥,导致肾阴虚损,肺、胃燥热,病延日久,阴 损及 阳,阴阳两虚。临床上分为上 、中、下三消,上消为肺热津伤,病 见烦 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中消为胃热炽 盛,症见多食易饥 ,形体消瘦,大便干结 ,苔黄,脉滑实有力 ;下消为 肾阴 亏损,症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口干唇燥,舌红脉数 中医在改善症 状、防治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本文简要阐 述了消渴病的临床特点,并就该病的中医疗法进行深入探讨。 1 消渴病的临床特点 1.1 一般症状 一般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常伴有软弱、 乏力,许多患者有皮肤瘙痒。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病情较重,症状明显, 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症状。 1.2 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和高血 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 关联的危险因素直接促进了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增加了发 生 2型糖尿病的风险。 1.3 并发症表现。并发症包括慢性并发症和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 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如各种感染、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少数患 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为 首发表现 。 2 消渴病的中医分型 2.1 燥热炽盛。此型多见于疾病初起,来势较急。多食,消谷善饥,或胃 脘嘈杂,口渴多饮,甚则渴饮无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色黄。大 便秘结或干燥。舌苔薄黄腻或黄燥 ,舌质红或带芒刺 ,脉滑数或弦滑。 2.2 气阴两虚。此型是本病的基本型。三多症状明显,倦怠乏力,心慌 气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骨蒸潮 热,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尿频色黄,大便干。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红少 津 ,脉沉细或细数 。 【文章编号11008—1879(2012)O7—0175—02 2.3 阴虚火旺。此型多见于病久迁延不愈。咽干口燥,口苦,口渴多 饮;或牙龈肿痛,牙宣口臭,或口舌生疮,消谷善饥,脘痛如灼,伴五心烦 热,骨蒸潮热,盗汗,或心烦失 眠,形体消瘦 ,尿频量多 ,或溺赤,大便 干燥 或秘结 。舌苔薄 白或无苔 、花剥 ,或薄黄 ,舌质干少津 ,脉细小数或滑数 2.4 阴阳两虚 。此型多见于疾病后期。三多症状迁延 日久 ,形寒肢 冷, 面色眺白或黧黑,浮肿,皮肤毛发干枯无华,头晕乏力,耳鸣耳聋,腰酸腿 软,夜尿频数,大便稀溏,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中毒现象。舌苔薄白,舌 质淡胖 ,脉沉细无力。 2.5 脾 肾阳虚 此型多见于 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 , 畏寒怕冷,尤其腹部怕凉,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无力,耳鸣耳聋,自 汗,小便频数量多或清长,或失禁,或如脂膏,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 苔 白润,舌质淡胖或淡红,脉关尺沉细弱。 2.6 瘀血内阻。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三消不减,形体日渐消瘦,出现 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三多症状轻重不一,伴胸闷胸痛、刺痛,或 上下肢疼痛,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经血块多色紫。舌紫 暗或淡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来细涩。 3 消渴病的中医分型疗法 3.1 燥热炽盛。治法: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 处方:生石膏 3O克,知母 1O克,党参 15克,甘草6克,粳米 3O克,黄 芩 1O克,地骨皮 15克,天冬15克,麦冬 15克,天花粉 15克,玄参 1O克, 栀子 10克 。 用法 :每 日 1剂 ,生石膏打碎先煎 ,分 2次服。 常用成方:白虎加人参汤、玉女煎、麦门冬汤、消渴汤、增液承气汤、 竹叶黄芪汤 、五味消毒饮 3.2 气阴两虚。治法 :益气养阴 ,佐 以清热 。 处方:生黄芪 30克,黄精 15克,太子参 15克,生地 1O克,天花粉 10 克,淮山药 15克,白术 1O克,元参1O克,天冬 1O克,麦冬 1O克,枸杞子 15克 ,石斛 10克,女贞子 15克 。 用法:每 日 1剂 ,水煎,分 2次服 。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 7月 第 3卷 第 7期(中) 总第 31期 1 7 6 Chinese Manipulatio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 0 1 2,No . 3 1 常用成方:黄芪汤、增液汤、玉液汤、生脉散、降糖合剂、自拟益气养 阴汤。 3.3 阴虚火旺。治法:滋阴降火,养阴润燥。 处方:北沙参 10克,麦冬 lO克,杞予 10克,当归 10克,生熟地各 15 克,葛根15克,丹参 3O克,知母 10克,石膏 15克,黄连 6克,黄精1O克, 五味子 10克。 用法:石膏打碎先煎,每 日 1剂 ,分 2次服。 常用成方:一贯煎、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生脉散。 3.4 阴阳两虚。治法 :温肾滋阴,调补阴阳。 处方 :附子 10克 ,肉桂 3克,熟地 1O克 ,生地 1O克 ,淮山药 15克 ,山 萸肉 1O克,茯苓 1O克 ,泽泻 1O克,丹皮 10克 ,菟丝子 15克 ,五味子 10 克,黄芪 20克 ,金樱子 15克 。 用法:上方附子先煎,肉桂后下,每日1剂,分 2次服。 常用成方 :八味地黄汤、二仙汤、秘元煎。 3.5 脾肾阳虚 。治法 :健脾温 肾,阴阳并调。 处方:附子 1O克,干姜5克,熟地 15克,萸肉10克,枸杞予 15克,补 骨脂 10克,苍 白术各 10克,莲子肉 10克,山药 15克 ,鸡内金 10克,五倍 子 1O克,赤石脂 15克,禹余粮 15克。 用法:附子先煎,1日1剂,分 2次服。 常用成方:附桂八味丸、金匮肾气丸、促脾补肾降糖汤、益气扶阳饮、 右归丸 。 3.6 瘀血内阻。治法 :活血化瘀 ,益气养 阴。 处方 :生黄芪 3O克,淮 山药 3O克 ,桃仁 10克,红花 6克,干地龙 1O 克,川芎 10克,当归 10克,赤芍 10克,丹参 30克,茯苓 1O克,生地 20 克 ,元参 10克,丹皮 1O克 ,葛根 1O克。 用法 :每 日1剂,分 2次服。 常用成方:补阳还五汤 、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 、复元活血汤、活血 降糖方、润燥活血方、五香散。 参考文献 [1] 周静宜.消渴病的 中医及康 复指导[J].中国民康 医学. 2O11 21 冬虫夏草浅析 吕宏训 赵 杰 (山东省成武县张楼镇卫生院 成武 274200) 摘要:本文对冬 虫夏草进行了考证,介绍 了冬虫夏草的分类和临床应用,阐述了冬 虫夏草的鉴别方法。 关键词 :中药 冬虫夏草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0rdyceps Sinensis(Berk.) 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它只产 于我国青藏高原青海 、西藏 、四JIf、云南等地,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与人 参 、鹿茸合称为“中药三宝”。 1 冬虫夏草考证 冬虫夏草人药,始见于公元 1694年清 ·汪 昂所撰 的《本草备要 》。 清 ·吴仪洛所著《本草从新 》谓其“保肺益 肾,止血 化痰,已劳嗽”。清 · 赵学敏著《本草纲 目拾遗》谓“夏为革 ,冬为虫,长三寸许 ,功与人参同,能 治诸虚百损”。《药性考》记载其“味甘,性温,秘精益气,专补命门”。 《本草从新》云“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 ,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 连身俱化为草” 冬虫夏草虽兼具有虫和草的外形,但它却不属于虫也 不是草,而属于菌藻类生物。 2 冬虫夏草的分类 2.1 依生长环境分类 从生长环境来分,可分为草原虫草和高山虫草 生长在高原草甸的冬虫夏草称为草原虫草;生长在高海拔峡谷的冬虫夏 草称高山虫草。草原虫草呈土黄色,虫体松软肥大;高山虫草则呈黑褐 色,虫体饱满结实。高山虫草极为稀少,目前市面流行的多为草原虫草 2.2 依产地分类。依产地,业内把冬虫夏草分为藏草、青草、川草和滇 草 。藏草产于西藏北部 ,青 草产于青海果洛、玉树 ,川I草产 于四川西部、 西北部,滇草产于云南西北丽江、德钦、中甸。其中川草又细分为炉草和 灌草:炉草是指产于四川I甘孜州一带的川草,灌草是指产于四川阿坝州 一 带的川I草 冬虫夏草中以藏革质量最优,青草产量最多(约占全国产 量的 64 ),滇草分布区域最狭窄(仅产销于云南)。 3 冬虫夏草的临床应用 冬虫夏草性平味甘,归肺、肾经,具有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的功效。它富含粗蛋白、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其水解产物为虫草 酸 、半乳甘露聚糖谷氨酸、D甘露糖醇 、甘露醇及人体所需 的谷 氨酸、苯 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可明显 改善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能降低胆固醇、甘 油三酯,有降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慢心率、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有抗病毒、抗癌、抗菌、抗炎、抗放射及镇静、祛痰、平喘等作用。常规用 法是煎汤或炖服,每次用量 5~lOg(约 8~20条)。 临床上可单昧药浸酒服 ,或配伍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等用以治肾 虚腰痛、阳痿遗精;配伍JiI贝母、北沙参、阿胶,治疗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 【文章编号11008—1879(2012)07 O176 O2 咳虚喘 、劳嗽痰血 ;与蛤 蚧、人参、胡桃 肉等 同用 ,治喘 咳短 气。食疗 方 面,可与鸡鸭、猪肉炖服补虚扶弱,用治患者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 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以冬虫夏草为原料研制出冬虫夏草口服液,用 于临床肿瘤患者放化疗的辅助治疗,临床效果较显著。 4 冬虫夏草的鉴别 冬虫夏草无法人工培育。因此,它有“软黄金”之美誉。全球气候变 暖 ,加上过渡采挖,冬虫夏草蕴藏量呈萎缩之势 。“2O年前冬虫夏草和寄 主蝙蝠蛾主要分布在海拔 3900—4600米之间,现在主要分布在海拔 4400—4600米之间,且主产区的生长数量也 明显下降 。25年 前,冬 虫夏 草标准样地每平方米4.2条,目前每平方米仅有 0.25条。”[1]‘‘201O年冬 虫夏草采集量在 lOOt110t,2011年冬虫夏草全国减产 40 ,采集量约 为 70t’,L 物以稀为贵,加上商业炒作,冬虫夏草价格不断飙升。资料显 示,2O世纪8O年代冬虫夏草的平均价格约为 0.05~0.1万元/千克;而 2011年 8月份 ,市场价格是 11~12万元/千克。 冬虫夏草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 。高额 的利 润加上缺乏统一 的行业 标准,使得冬虫夏草市场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掺假造假现象严重。常 见的有 :①冬虫夏草中掺杂同属麦角菌科真菌的亚香棒虫草 、古尼虫草、 凉山虫草;②植物伪制品:以地蚕及其同属植物的干燥地下块茎和硬毛 地笋(硬毛地瓜儿苗)的干燥根茎 冒充 ;③人 工伪制品 :石膏伪制 品和面 粉伪制品;④拼接虫草 :用胶 、细铁丝或竹签将 断了的两截虫草粘在 一 起,冒充完整的虫草;⑤浸盐、糖、石矾:以此来增加虫草的光泽和硬度; ⑥灌金属粉 :往冬虫夏草里打金属粉来增加虫草的质量。 真假冬虫夏草的肉眼鉴别主要从虫 体的颜色、足的数量和分 布,子 座的形态、特点以及断面的质地、色泽等方面进行观察。一般而言,冬虫 夏草虫体表面粗糙,呈黄棕色,有8—10组环形花纹,每组有 3道花纹;腹 部有 8对足,中部的 4对足较 明显,气 门不 明显 ;子座颜色一般为深红棕 色或棕褐色;易折,断面内心充实、呈白色或淡黄白色;新草无味味,存放 3—6个月的冬虫夏草类似草菇的味道,微带腥味,口尝有微酸味。 最准确的鉴别方法是理化鉴别。顾峥蝾等利用紫外吸收光谱鉴别 伪品,朱国强等利用薄层层析鉴别冬虫夏草、亚香棒虫草、蛹革、地蚕、面 粉伪制品,还有红外光谱、电泳法等。[:I]201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笔者认为 ,对于非专业人员而言靠 肉眼来辨别冬虫夏草的真伪 实属 不易,用理化方法来鉴别因涉及仪器的应用也不现实。所以,最保险的
/
本文档为【浅谈消渴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疗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