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10讲 攻击行为

2013-10-02 40页 ppt 1M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18739

暂无简介

举报
第10讲 攻击行为nullnull 当地时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小学发生校园枪击惨案,已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 这是2012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最血腥、死亡人数最多的枪击事件,也是继2007年导致33人死亡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后的另一起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 null12月14日7时40分许,犯罪嫌疑人闵拥军挥舞着菜刀在几分钟之内将陈棚村完全小学的23名学生砍伤。父母称其患癫痫有暴力倾向。 并没有受邪教的末日蛊惑 第10讲 攻击行为 第10讲 攻击行为 张登浩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zhangdenghao@126.co...
第10讲 攻击行为
nullnull 当地时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小学发生校园枪击惨案,已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20名儿童。 这是2012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最血腥、死亡人数最多的枪击事件,也是继2007年导致33人死亡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后的另一起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 null12月14日7时40分许,犯罪嫌疑人闵拥军挥舞着菜刀在几分钟之内将陈棚村完全小学的23名学生砍伤。父母称其患癫痫有暴力倾向。 并没有受邪教的末日蛊惑 第10讲 攻击行为 第10讲 攻击行为 张登浩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zhangdenghao@126.com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什么是攻击 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 1. 什么是攻击1. 什么是攻击攻击行为 以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的故意行为。 仅有意图而没有付诸行为不是攻击。 攻击行为是故意的。 以伤害另一个人为目的。 1. 什么是攻击1. 什么是攻击敌对性攻击 一种源于愤怒,旨在将痛苦加于人的攻击行为。 工具性攻击 以攻击为手段来达成目的,而非以造成伤害为目的的攻击行为。 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这种伤害是作为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比如抢劫而获得财物。 1. 什么是攻击1. 什么是攻击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具攻击性。 男性更多地是公开地现出攻击行为, 与男性相比,女性则更倾向于偷偷摸摸地进行攻击,通过说闲话、背后诽谤和散布谣言。 女性在进行公开的攻击行为时,会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罪恶和焦虑。 2.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2.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2.1 弗洛伊德的本能论 生本能 死本能 个体内部固有的破坏性本能力量,体现了人对杀戮和死亡的原始欲望。 当死本能指向于外时,就成为破坏、伤害、征服、侵犯、战争的动因,引发了攻击行为。 人的攻击行为是本能的、无意识的,是死亡本能的产物。 2.2 生理学的观点2.2 生理学的观点基因 同卵双生子攻击性相似程度高于异卵双生子 出生后被他人收养的暴力罪犯的儿子,攻击性倾向类似其生父,而不是其养父 杏仁核 当杏仁核受到刺激后,温顺的动物会变得暴戾,当这个区域的神经活动受阻后,暴戾的动物会变得温顺。 但也具有弹性,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一个雄性猴子面对比他弱的猴子时,杏仁核受到刺激,就会攻击其他猴子,比他强时,即使也受到刺激,却会逃之夭夭。 2.2 生理学的观点2.2 生理学的观点睾丸素 一种男性激素,暴力犯身上自然生成的睾丸素水平显著高于非暴力犯,注射睾丸素也会增加攻击性 5-羟色胺 大脑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对攻击具有抑制作用 2.3多拉德 (J. Dollard) ---挫折-攻击理论2.3多拉德 (J. Dollard) ---挫折-攻击理论挫折是个体对目标作出的反应受到干扰时所产生的状态。 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挫折和攻击行为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因果联系。 直接的身体和语言攻击是最常见的攻击形式,但直接攻击受到阻碍或抑制,个体也可能采取替代性攻击 攻击的形式或攻击的对象 2.3多拉德 (J. Dollard) ---挫折-攻击理论2.3多拉德 (J. Dollard) ---挫折-攻击理论许多因素会加重挫折感,增加攻击行为 与目标或渴望的东西的接近程度,越接近目标,则料想到自己遭受阻碍的预期越高,预期越高,就越可能产生攻击。 挫折出乎意料时,也会增加攻击。 使你遭受挫折的人的身材与体力以及报复能力。 如果挫折是可以理解的、合理的,并且是无意的,攻击的可能性会降低。 2.3多拉德 (J. Dollard) ---挫折-攻击理论2.3多拉德 (J. Dollard) ---挫折-攻击理论有些攻击行为,特别是工具性攻击行为,并不产生于某一特定的挫折事件。 杀手、攻击陌生人 挫折并不总会导致攻击。 归因 宽恕 Berkowitz修订后的挫折-攻击理论Berkowitz修订后的挫折-攻击理论 挫折 (并且只有挫折)攻击 (各种形式)挫折痛苦高温任何其它不 愉快经历负性情绪情绪性攻击最初的挫折攻击理论Berkowitz修订后的挫折-攻击理论Berkowitz修订后的挫折-攻击理论挫折只与敌对性的攻击行为有关 只有当挫折导致了负性情绪的时候,才会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 任何导致不愉快情绪的事件,都可能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 2.3.1 A型人格2.3.1 A型人格有克服困难的强烈动机,努力达到目标,喜欢竞争、权力和受人注目,但也容易被激惹,不喜欢浪费时间,行为高效。 主要特点 更具竞争性,为成功而更努力地奋斗; 有时间紧迫感; 在对待挫折情境时更容易产生攻击性和敌意。 2.3.2 不愉快的情境2.3.2 不愉快的情境疼痛 被试被要求担任“监督者”的角色,其任务是决定对其它一些在他们的监督之下工作的学生给予电击和奖赏的数量。 一部分监督者:手放在非常冰冷的水中, 另一部分监督者:手放在接近室温的水中 结果 监督者感到疼痛的时候,他们会更具有攻击性,会建议实验人员给予更多的电击和更少的奖赏。 2.3.2 不愉快的情境2.3.2 不愉快的情境酷热 温度的增高增加了暴力活动和其它攻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3.2 不愉快的情境2.3.2 不愉快的情境贫困 一项关于814名失业人员及其伴侣的研究显示,失业所造成的财政紧张状况导致了夫妻双方变得更加抑郁、更容易愤怒、更可能批评和侮辱对方。 生活从富足走向贫困要比一直生活在贫困状态下更加糟糕。 相对剥夺 感到自己比其他与自己相似的人拥有更少的感觉。 2.3.3 攻击性物体的提示作用2.3.3 攻击性物体的提示作用攻击刺激 一个与攻击反应有关的物体(例如枪),它一旦出现,就会增加攻击行为的可能性。 西雅图的谋杀率是温哥华的两倍 那些在有枪的房间里面的被试,比在有球拍的房间中的被试所施加的电击更为强烈。2.4 模仿与攻击 2.4 模仿与攻击 社会学习理论 人类并非生来就有一个固定的行为模式库,一切行为方式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攻击行为也是如此。 个体学习攻击行为的方式有两种,观察学习和直接学习。 个体可以在实际操作某一行为方式并直接经验其结果的基础上获得攻击行为, 也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在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攻击行为。 班杜拉的经典实验班杜拉的经典实验让4岁的孩子单独观看一部简短的电影。电影的内容是描写一个男子狠命地拳击一个玩具娃娃,一面打一面大声喊叫。 这个人的攻击行为受到三种不同的对待。 第一种是攻击者来到一组儿童面前,受到了另一个成年人的表扬,还给奖励以汽水、巧克力等; 第二种情况是,这个攻击者受到了另一个成年人的惩罚,被称为“大暴徒”,并被打的落荒而逃; 第三种情况是既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 三组儿童分别观看了同一个攻击者得到不同结局的影片,然后被带到与电影中类似的房间里,房间也有一个玩具娃娃。 班杜拉的经典实验班杜拉的经典实验结果发现,观看攻击行为受到惩罚的影片的儿童几乎没有表现出攻击行为,而其他两组儿童的攻击行为几乎一样多。 这说明,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儿童可以模仿相应的行为。 2.4 模仿与攻击2.4 模仿与攻击班杜拉认为,攻击行为的获得和保持有三种机制 (1)外部强化,包括三类 实物奖赏 例如,幼儿从别人手里夺来的食物或玩具,抢劫者得到的财物。 社会性奖赏 通过侵犯获得的声望、名誉、权利、地位。 痛苦遭遇的排除 例如,挨骂、遭打、受虐、被辱等都是一种痛苦遭遇,如果能通过攻击行为排除这些遭遇,同样获得了对行为的强化。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儿童在被攻击时会“以牙还牙”,坚决还击。 2.4 模仿与攻击2.4 模仿与攻击(2)替代性强化 个体的很多社会行为,特别是攻击行为更多是依靠替代性强化而非直接强化。 一般而言,看到别人因为攻击行为而得到表扬和奖励,能够增加观察者在类似情境下采用同样的攻击行为的可能性;相反,看到别人的攻击行为遭受惩罚,会抑制观察者类似行为的“表现”。 注意 这里说的是“表现”,意思是说,个体可能学会了这种行为,只是为了避免惩罚不表现出来。 2.4 模仿与攻击2.4 模仿与攻击(3)自我强化 个体的行为并不是只取决于外部强化和替代性强化,因为个体不是外部影响力的被动反应者,人具有自我指导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会主动地对自我行为施加影响。 例如,个体在表现出攻击行为后,良心的自我谴责会使它减少这种不良行为表现。如果儿童因为成功打败了别人,而获得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无疑将强化他继续攻击别人。 2.5 媒体对攻击行为的影响2.5 媒体对攻击行为的影响影视暴力导致暴力行为 ? 最初人们认为媒体暴力能刺激人们表现出更高的攻击行为,如60年代后期,George Geibner等人参与了美国卫生署的一项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他们在研究报告中指出:观看电视暴力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这种因果关系只在某些儿童身上存在。 这份报告马上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强烈批判,大多数批评者认为完成这项研究的委员会对影视暴力影响的评价过于保守。还有人指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研究者接受了来自媒体方面的资助,所以对研究的可靠性提出怀疑。 影视暴力导致暴力行为 ?影视暴力导致暴力行为 ?为了得到更令人信服的结论,10年后美国卫生署再次请科学界评估电视暴力的影响。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Leifer、Bandura和Leonard Eron等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许多人希望得到的结论:电视暴力确实能使观看节目的儿童产生更多的攻击行为,电视暴力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已是非常明显的事实。 这一结论得到许多研究者支持。许多研究发现刚刚看过暴力电视节目的儿童在解决社会冲突时表现出更高的暴力倾向(Liebert & Sprafkin 1988; Murray & Kippax 1979)。 null 在一项非常著名的长期研究中,Eron和Rowell Huesmann收集了被试在8岁、19岁以及30岁时的一系列资料,结果发现儿童期对暴力片的偏好与他们成人后的暴力行为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但也有研究对这一结论表示怀疑。早在1961年,Feshbach在研究中让愤怒及平静的被试观看暴力或非暴力影片,看完影片后测量每个被试的攻击行为,结果表明观看暴力影片使原先愤怒的被试的攻击性降低,而不是加强了他们的暴力行为。 影视暴力导致暴力行为 ?影视暴力导致暴力行为 ?到目前为止,对影视暴力与攻击行为关系的争论还很多,到底是影视暴力导致攻击行为,还是个体的攻击倾向决定着他对影视暴力的偏好一直是研究者关心的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traus提出了以家庭暴力为中介的理论思路。他认为影视暴力与侵犯行为之间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他们同时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是家庭暴力同时决定着一个人的暴力倾向和对暴力媒体的选择。 为什么媒体暴力会影响观众的攻击行为为什么媒体暴力会影响观众的攻击行为可能会减少个体原先学到的对暴力行为的抑制,“他能,我也能!” 媒体提供人们模仿,学习处理纠纷; 长期接触暴力媒体,会使人对暴力行为感到冷漠,降低恐怖感受,对受难者的同情降低,更易接受暴力,更易有攻击行为; 使人们更容易产生愤怒情绪,启动人们的攻击行为; 使得个体认为世界充满危险,更容易对他人包括陌生人产生敌意。 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传播媒体的色情内容对暴力行为的刺激到底有多大? 60年代后期美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研究黄色刊对人的反社会行为的影响。 与大多数人的预期相反,该委员会的研究表明这些东西与反社会行为的上升并无关系,青少年犯所接触的黄色书刊并不比同伴多。 他们在分析性暴力罪犯时发现,这些人早期的家庭背景,在性问题上很保守,而且被限制。 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年轻人在性犯罪问题上的行为主要受同伴的影响,而不是媒体的影响。 但是这一结论受到了批评,尤其是女权主义者, 她们认为某些黄色书刊贬低了女性的地位,从实际上鼓励了性暴力。 也有人发现,在媒体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中,性别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Malamuth (1982)比较了观看暴力色情片、非色情暴力片以及中性影片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效果,发现暴力色情片增加了男性而非女性对性暴力的态度,使男性被试产生更多性幻想。 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惩罚是在发生不良行为之后施予令人厌恶的刺激,是控制攻击等不良行为的最常见的手段。 要使惩罚能够起到作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首先,惩罚必须在攻击行为发生之后尽可能快地执行; 其次,惩罚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以起到惩前毖后,以一警百的作用; 最后,惩罚必须具有一贯性和连续性,即发生攻击行为就应该马上进行惩罚。 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惩罚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适度; 注意攻击者的个性; 注意分析攻击的动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注意惩罚不能代替循循善诱的其它教育方法,不能滥用惩罚。 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惩罚真的会减少攻击行为吗? 惩罚能够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 惩罚本身多采用攻击的形式,是在示范攻击行为,可能引导模仿。 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创造良好环境。攻击行为多与周围环境有关,比如攻击当时的环境、儿童成长的环境。因此,在儿童成长时期,教师、家长提供非攻击性榜样,减少大众媒体的攻击和暴力信息对儿童的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将有助于减少儿童和成年后的攻击行为。 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发生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基本的社会交往技能。而这些技能有助于他们避免对抗性事件和攻击行为的发生。 因此,对缺乏社会交往技能且具有高攻击倾向性的人进行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使之掌握社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提高沟通的能力,必将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宣泄3.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宣泄弗洛伊德认为攻击性是先天的破坏性本能,不能消除,只能加以疏导。如果愤怒的个体能以合理的方式发泄愤怒,有助于减少可能的攻击行为。 宣泄的途径可以有:参加激烈的、大量消耗体能的对抗性体育运动,向无生命的替代品进行攻击等等, 但宣泄作为减少攻击行为的方式,其效果是暂时的,并不总是有效的,有时反而助长攻击行为。 小结小结攻击行为是以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的故意行为。 挫折-攻击理论 模仿与攻击
/
本文档为【第10讲 攻击行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